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中醫養生體質手冊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5-02 12:38:11
文檔

中醫養生體質手冊

簡介:《中醫體質養生手冊》是202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思進、王益平。
推薦度:
導讀簡介:《中醫體質養生手冊》是202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思進、王益平。

:簡介:《中合身醫體質養生手布袋里老鴉冊》是202手不釋卷0年科學出版秀麗社出版的圖書鋪天蓋地,作者是楊思惡虎不食子進、王益平。內容來自懂視網(www.tinablaze.com),請勿采集!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中醫體質養生建議

當下很多朋友都在關心體質的問題:究竟什么是體質?體質是怎樣形成的?如何判斷自己的體質?怎樣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選擇適當的 養生 保健方法呢?

一、什么是體質

人是天地萬物的一部分,而天地在化生萬物的過程中,很少會把陰陽五行之氣完全均勻地分配到每一個個體。于是就出現了:有人陰偏不足,有人陽偏有余,有人濕氣較盛,有人肺氣素虧。凡此種種,每個個體都有著屬于自己的一種身體特質,即是體質。

在所有的體質類型中,陰陽平和的體質是最為理想的,但在人群中出現的機會非常少。大部分人,或此有余,或彼不足,體質中都存在著某種“偏”性。正是這種偏性,決定著我們的身體更容易罹患哪方面的病癥。

比如氣虛體質者,比較容易出現腹瀉、腹脹、咳嗽、喘等病癥;陰虛體質者,容易出現失眠、焦慮、夜間盜汗等問題。而所謂的體質 養生 ,本質上就是要盡量糾正這種偏性,使其朝著陰陽平衡的方向來改善。

二、體質是怎樣形成的

一般來說,體質由先天因素決定,受后天因素影響而成。

比如說,父母的身體都偏于氣虛,孩子體質氣虛的機會就非常大;父親體質陽熱,而母親體質氣郁,那么孩子的體質或從其父,或從其母。這是先天因素對體質的決定作用。

而后天環境,或飲食習慣等的改變,又可以對體質產生一定影響。如長期居住在陰冷潮濕的環境下,體質會朝著寒濕方向轉變;長期嗜食辛辣,容易把體質變得燥熱;長期大量飲酒,容易形成濕熱體質,等等。

體質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通常很難完全改變。前面望診一節曾提到的那位患者,舌體中間有一條縱深大裂紋,幾乎要將舌體分為兩半,此人的體質就是典型的氣虛體質。隨著治療的持續進行,此患者的舌體逐漸變小,中間的裂紋也漫漫變淺,裂紋上也漸漸被一層薄薄的舌苔所覆蓋;但與普通人相比,他的舌體仍然比較胖大,裂紋仍然比較明顯。

三、判斷體質的方法

如何辨別體質的方法,實際上,在上面臟腑辨證的內容中已經講過了。將“氣虛證”的名字,換成“氣虛體質”,諸如此類,上面給出的辨證百字要訣,就成了辨體質百字要訣,道理是一樣的。

不同的是,體質是人身之常,表現出來的“癥狀”一般不會像疾病狀態時那樣突出。有類于食物用來充養,因其平和以為常;藥物用來治病,秉其偏甚以矯枉。

一般來說,最常見的體質類型分成虛實兩大類,與上面辨病性部分相同。虛性體質,主要有氣虛、氣血兩虛、陰虛、陽虛這幾種類型。

簡單來說,一個人平時說話聲音低微,不喜言語,懶于活動,時感疲勞乏力,反復感冒不愈,舌體偏胖大,或見齒痕,即可判定為氣虛體質。

眼睛干澀疼痛,視物不清(包括近視和老花眼),失眠多夢,女性月經量少色淡,多為血虛體質;血虛常與氣虛并見,即合上面氣虛體質的表現,形成氣血兩虛的體質。

身體瘦小,舌體瘦小,舌紅苔少,夜間睡眠時覺熱、盜汗等,多屬陰虛體質。

平素畏寒喜暖、四肢冰冷、大便不成形、小便色清量多、舌色淡白、津液偏多者,屬陽虛體質。

實性體質與虛性體質相比,給人的印象是比較結實。比如同樣是體質偏寒,陽虛體質人更容易出現大便溏、小便清長這類虛性癥狀,實寒性體質者則較少出現。最常見的實性體質包括:寒性、熱性、濕性、濕熱、氣滯、血瘀這幾種類型。

大體來說:形寒肢冷、常年不溫屬寒;面赤舌紅,性情急躁易怒屬熱;身體肥胖、大便黏膩、舌苔膩屬濕;胸悶肋脹、嘆氣連連屬氣滯;口唇紫暗,舌下絡脈青紫屬血瘀體質。

四、如何改善體質

改善體質的基本原則就是糾正偏性,力求陰陽平衡。

陽氣不足則補益陽氣,氣滯濕盛則行氣化濕。以下無疾根據既往經驗,針對上述體質的朋友給出一些改善體質的建議,以供參考:

1. 氣虛體質 養生 建議

宜適當的增加運動量(氣屬陽,陽主動,動則生陽),但不主張劇烈運動(壯火食氣)。

忌冷飲及生硬食物,忌大量飲水(傷陽氣),忌鮮牛奶(耗陽氣),慎肥甘滋膩(不利脾運);宜偏清淡飲食,宜牛羊肉,宜山藥、大棗。

常備中藥:西洋參、黃芪(可以根據下一講中藥部分內容,適量選用1~10g參或芪,開水沖泡,代茶飲用)。

常備中成藥:人參健脾丸、補中益氣丸(癥狀明顯時,可根據方劑章內容,選用健脾或益氣,晚睡前服用)。

備用經脈:足陽明經、足少陽經、足太陰經之下肢部分(日常保健,可敲打、按揉以上三條經脈,詳細位置及機理,請參照第十講經脈原理)。

2. 氣血兩虛體質 養生 建議

隨著學習、工作壓力的增加,電腦前工作時間的延長,手機逐漸演變為新的人體器官,越來越多學生和上班族的體質傾向于這種類型。其原因多在于思慮傷血,血少氣耗。這些朋友需要注意:

適當增加運動。動作以自由舒展為宜,如散步、慢跑,不以量取勝,不追求高強度,避免勞累。

避免過度用眼,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忌冷飲及生硬食物;宜偏清淡飲食、甜食,宜牛羊肉、豬肉、雞蛋。宜山藥、大棗、桂圓。

常備中藥:黨參、黃芪、熟地、當歸(開水沖泡代茶飲,或煲湯服均可)。

常備中成藥:人參歸脾丸(根據癥狀輕重斟酌用量,晚睡前服)。

備用經脈:足陽明經、足太陰經、足少陽經之下肢部分(用法同氣虛體質)。

3. 陰虛體質 養生 建議

宜靜坐,每天20~30分鐘(靜則養陰)。

忌熬夜,晚十一點以前必須睡覺(法于天地,順乎陰陽)。

忌辛辣食物(易耗傷陰血)。宜酸味、甜味食物(酸甘能化陰)。宜牛肉、豬肉、雞蛋、奶、豆制品,宜山藥、木耳、黑芝麻。

常備中藥:熟地、天麻(開水沖泡代茶飲,或煲湯服均可)。

常備中成藥:六味地黃丸(根據癥狀輕重斟酌用量,晚睡前服)。

備用經脈:足太陰經、足少陰經、足少陽經之下肢部分(用法同氣虛體質)。

4. 陽虛體質 養生 建議

宜適當增加運動量(動則養陽)。

禁寒冷飲食,忌大量飲水(傷陽氣),忌肥甘黏膩(不利脾運)。宜牛羊肉,宜適量辛辣。宜適量飲黃酒、白酒。

常備中藥:紅參、黃芪,肉桂、干姜。

常備中成藥: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黃丸(可據方劑內容選用,晚睡前服)。

備用經脈:足陽明經、足少陽經、足太陰經之下肢部分。宜腰、腹部艾灸。

5. 寒性體質 養生 建議

宜增加運動量(動則生陽,陽盛則陰消)。

忌冷飲、冷食,忌大量飲水(傷陽氣)。宜牛羊肉,宜辛辣,宜白酒。

常備中藥:干姜、肉桂。

常備中成藥:良附丸、艾附暖宮丸(根據病癥,胃痛、痛經時服用)。

備用經脈:足陽明經、足少陽經之下肢部分。

6. 熱性體質 養生 建議

增加運動量(令熱有去處),如每周三次高強度健身運動。

慎辛辣、羊肉(助熱),慎飲酒。宜豬肉、鴨肉、奶,宜水果,宜綠茶。

常備中藥:黃連(癥狀較明顯時,可以此藥開水沖泡代茶飲)。

常備中成藥:牛黃解毒丸、牛黃上清丸(癥狀明顯時,可考慮午飯后服)。

備用經脈:足陽明經之小腿部分。

7. 濕性體質 養生 建議

宜適度增加運動量(動則生陽,陽盛則陰消)。

忌大量飲水,忌寒冷飲食(易傷陽氣),忌油膩、黏膩飲食,減少甜食。宜牛羊肉,宜辛辣,宜薏米、雜糧。

常備中藥:薏苡仁、茯苓(宜煎湯代茶飲)。

常備中成藥:參苓白術丸、二妙丸(濕盛常年腹瀉宜前,濕熱交錯宜后)。

備用經脈:足太陰經、足少陰經、足陽明經之下肢部分。

8. 氣滯體質 養生 建議

宜調整心態,增加戶外運動,避免獨處(解神之閉,行氣之郁)。

忌肥甘滋膩(加重氣滯),宜食酸、辣。

常備中藥:柴胡、香附、白芍(癥狀較明顯時,可用三藥各10g,開水沖泡代茶飲)。

常備中成藥:逍遙丸、加味逍遙丸(情緒不佳,隨即服此,可將不良情緒對身體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備用經脈腧穴:足厥陰之太沖穴、手厥陰之內關穴(各按揉三至五分鐘),足少陽經大腿段(可拍打、按揉)。

9. 瘀血體質 養生 建議

宜增加運動量(動則氣血流通,瘀血得化)。

忌寒冷飲食(傷陽氣)。宜牛羊肉。

常備中藥:當歸、丹參(偏寒則用當歸,偏熱則用丹參,開水沖泡代茶飲)。

常備中成藥:血府逐瘀膠囊、艾附暖宮丸(氣滯血瘀則宜血府逐瘀,寒瘀交錯則宜艾附暖宮,隨癥狀輕重服,女性經期忌服)。

備用經脈:足陽明經、足少陽、足少陰經之下肢部分。

當然,無疾此處所列各種體質,只是最常見、最基本的體質類型。實際生活中,還有很多朋友,是兼具以上兩種或三種體質,如氣虛濕盛、寒瘀體質等,可以將上述建議參合來看,不再一一列舉。

中醫體質養生建議

當下很多朋友都在關心體質的問題:究竟什么是體質?體質是怎樣形成的?如何判斷自己的體質?怎樣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選擇適當的 養生 保健方法呢?

一、什么是體質

人是天地萬物的一部分,而天地在化生萬物的過程中,很少會把陰陽五行之氣完全均勻地分配到每一個個體。于是就出現了:有人陰偏不足,有人陽偏有余,有人濕氣較盛,有人肺氣素虧。凡此種種,每個個體都有著屬于自己的一種身體特質,即是體質。

在所有的體質類型中,陰陽平和的體質是最為理想的,但在人群中出現的機會非常少。大部分人,或此有余,或彼不足,體質中都存在著某種“偏”性。正是這種偏性,決定著我們的身體更容易罹患哪方面的病癥。

比如氣虛體質者,比較容易出現腹瀉、腹脹、咳嗽、喘等病癥;陰虛體質者,容易出現失眠、焦慮、夜間盜汗等問題。而所謂的體質 養生 ,本質上就是要盡量糾正這種偏性,使其朝著陰陽平衡的方向來改善。

二、體質是怎樣形成的

一般來說,體質由先天因素決定,受后天因素影響而成。

比如說,父母的身體都偏于氣虛,孩子體質氣虛的機會就非常大;父親體質陽熱,而母親體質氣郁,那么孩子的體質或從其父,或從其母。這是先天因素對體質的決定作用。

而后天環境,或飲食習慣等的改變,又可以對體質產生一定影響。如長期居住在陰冷潮濕的環境下,體質會朝著寒濕方向轉變;長期嗜食辛辣,容易把體質變得燥熱;長期大量飲酒,容易形成濕熱體質,等等。

體質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通常很難完全改變。前面望診一節曾提到的那位患者,舌體中間有一條縱深大裂紋,幾乎要將舌體分為兩半,此人的體質就是典型的氣虛體質。隨著治療的持續進行,此患者的舌體逐漸變小,中間的裂紋也漫漫變淺,裂紋上也漸漸被一層薄薄的舌苔所覆蓋;但與普通人相比,他的舌體仍然比較胖大,裂紋仍然比較明顯。

三、判斷體質的方法

如何辨別體質的方法,實際上,在上面臟腑辨證的內容中已經講過了。將“氣虛證”的名字,換成“氣虛體質”,諸如此類,上面給出的辨證百字要訣,就成了辨體質百字要訣,道理是一樣的。

不同的是,體質是人身之常,表現出來的“癥狀”一般不會像疾病狀態時那樣突出。有類于食物用來充養,因其平和以為常;藥物用來治病,秉其偏甚以矯枉。

一般來說,最常見的體質類型分成虛實兩大類,與上面辨病性部分相同。虛性體質,主要有氣虛、氣血兩虛、陰虛、陽虛這幾種類型。

簡單來說,一個人平時說話聲音低微,不喜言語,懶于活動,時感疲勞乏力,反復感冒不愈,舌體偏胖大,或見齒痕,即可判定為氣虛體質。

眼睛干澀疼痛,視物不清(包括近視和老花眼),失眠多夢,女性月經量少色淡,多為血虛體質;血虛常與氣虛并見,即合上面氣虛體質的表現,形成氣血兩虛的體質。

身體瘦小,舌體瘦小,舌紅苔少,夜間睡眠時覺熱、盜汗等,多屬陰虛體質。

平素畏寒喜暖、四肢冰冷、大便不成形、小便色清量多、舌色淡白、津液偏多者,屬陽虛體質。

實性體質與虛性體質相比,給人的印象是比較結實。比如同樣是體質偏寒,陽虛體質人更容易出現大便溏、小便清長這類虛性癥狀,實寒性體質者則較少出現。最常見的實性體質包括:寒性、熱性、濕性、濕熱、氣滯、血瘀這幾種類型。

大體來說:形寒肢冷、常年不溫屬寒;面赤舌紅,性情急躁易怒屬熱;身體肥胖、大便黏膩、舌苔膩屬濕;胸悶肋脹、嘆氣連連屬氣滯;口唇紫暗,舌下絡脈青紫屬血瘀體質。

四、如何改善體質

改善體質的基本原則就是糾正偏性,力求陰陽平衡。

陽氣不足則補益陽氣,氣滯濕盛則行氣化濕。以下無疾根據既往經驗,針對上述體質的朋友給出一些改善體質的建議,以供參考:

1. 氣虛體質 養生 建議

宜適當的增加運動量(氣屬陽,陽主動,動則生陽),但不主張劇烈運動(壯火食氣)。

忌冷飲及生硬食物,忌大量飲水(傷陽氣),忌鮮牛奶(耗陽氣),慎肥甘滋膩(不利脾運);宜偏清淡飲食,宜牛羊肉,宜山藥、大棗。

常備中藥:西洋參、黃芪(可以根據下一講中藥部分內容,適量選用1~10g參或芪,開水沖泡,代茶飲用)。

常備中成藥:人參健脾丸、補中益氣丸(癥狀明顯時,可根據方劑章內容,選用健脾或益氣,晚睡前服用)。

備用經脈:足陽明經、足少陽經、足太陰經之下肢部分(日常保健,可敲打、按揉以上三條經脈,詳細位置及機理,請參照第十講經脈原理)。

2. 氣血兩虛體質 養生 建議

隨著學習、工作壓力的增加,電腦前工作時間的延長,手機逐漸演變為新的人體器官,越來越多學生和上班族的體質傾向于這種類型。其原因多在于思慮傷血,血少氣耗。這些朋友需要注意:

適當增加運動。動作以自由舒展為宜,如散步、慢跑,不以量取勝,不追求高強度,避免勞累。

避免過度用眼,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忌冷飲及生硬食物;宜偏清淡飲食、甜食,宜牛羊肉、豬肉、雞蛋。宜山藥、大棗、桂圓。

常備中藥:黨參、黃芪、熟地、當歸(開水沖泡代茶飲,或煲湯服均可)。

常備中成藥:人參歸脾丸(根據癥狀輕重斟酌用量,晚睡前服)。

備用經脈:足陽明經、足太陰經、足少陽經之下肢部分(用法同氣虛體質)。

3. 陰虛體質 養生 建議

宜靜坐,每天20~30分鐘(靜則養陰)。

忌熬夜,晚十一點以前必須睡覺(法于天地,順乎陰陽)。

忌辛辣食物(易耗傷陰血)。宜酸味、甜味食物(酸甘能化陰)。宜牛肉、豬肉、雞蛋、奶、豆制品,宜山藥、木耳、黑芝麻。

常備中藥:熟地、天麻(開水沖泡代茶飲,或煲湯服均可)。

常備中成藥:六味地黃丸(根據癥狀輕重斟酌用量,晚睡前服)。

備用經脈:足太陰經、足少陰經、足少陽經之下肢部分(用法同氣虛體質)。

4. 陽虛體質 養生 建議

宜適當增加運動量(動則養陽)。

禁寒冷飲食,忌大量飲水(傷陽氣),忌肥甘黏膩(不利脾運)。宜牛羊肉,宜適量辛辣。宜適量飲黃酒、白酒。

常備中藥:紅參、黃芪,肉桂、干姜。

常備中成藥: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黃丸(可據方劑內容選用,晚睡前服)。

備用經脈:足陽明經、足少陽經、足太陰經之下肢部分。宜腰、腹部艾灸。

5. 寒性體質 養生 建議

宜增加運動量(動則生陽,陽盛則陰消)。

忌冷飲、冷食,忌大量飲水(傷陽氣)。宜牛羊肉,宜辛辣,宜白酒。

常備中藥:干姜、肉桂。

常備中成藥:良附丸、艾附暖宮丸(根據病癥,胃痛、痛經時服用)。

備用經脈:足陽明經、足少陽經之下肢部分。

6. 熱性體質 養生 建議

增加運動量(令熱有去處),如每周三次高強度健身運動。

慎辛辣、羊肉(助熱),慎飲酒。宜豬肉、鴨肉、奶,宜水果,宜綠茶。

常備中藥:黃連(癥狀較明顯時,可以此藥開水沖泡代茶飲)。

常備中成藥:牛黃解毒丸、牛黃上清丸(癥狀明顯時,可考慮午飯后服)。

備用經脈:足陽明經之小腿部分。

7. 濕性體質 養生 建議

宜適度增加運動量(動則生陽,陽盛則陰消)。

忌大量飲水,忌寒冷飲食(易傷陽氣),忌油膩、黏膩飲食,減少甜食。宜牛羊肉,宜辛辣,宜薏米、雜糧。

常備中藥:薏苡仁、茯苓(宜煎湯代茶飲)。

常備中成藥:參苓白術丸、二妙丸(濕盛常年腹瀉宜前,濕熱交錯宜后)。

備用經脈:足太陰經、足少陰經、足陽明經之下肢部分。

8. 氣滯體質 養生 建議

宜調整心態,增加戶外運動,避免獨處(解神之閉,行氣之郁)。

忌肥甘滋膩(加重氣滯),宜食酸、辣。

常備中藥:柴胡、香附、白芍(癥狀較明顯時,可用三藥各10g,開水沖泡代茶飲)。

常備中成藥:逍遙丸、加味逍遙丸(情緒不佳,隨即服此,可將不良情緒對身體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備用經脈腧穴:足厥陰之太沖穴、手厥陰之內關穴(各按揉三至五分鐘),足少陽經大腿段(可拍打、按揉)。

9. 瘀血體質 養生 建議

宜增加運動量(動則氣血流通,瘀血得化)。

忌寒冷飲食(傷陽氣)。宜牛羊肉。

常備中藥:當歸、丹參(偏寒則用當歸,偏熱則用丹參,開水沖泡代茶飲)。

常備中成藥:血府逐瘀膠囊、艾附暖宮丸(氣滯血瘀則宜血府逐瘀,寒瘀交錯則宜艾附暖宮,隨癥狀輕重服,女性經期忌服)。

備用經脈:足陽明經、足少陽、足少陰經之下肢部分。

當然,無疾此處所列各種體質,只是最常見、最基本的體質類型。實際生活中,還有很多朋友,是兼具以上兩種或三種體質,如氣虛濕盛、寒瘀體質等,可以將上述建議參合來看,不再一一列舉。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中醫養生體質手冊

簡介:《中醫體質養生手冊》是202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思進、王益平。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