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李涉《題鶴林寺僧舍》講解 李白《陌上贈美人》講解 李白《醉題王漢陽廳》講解 李白《望天門山》講解 李白《夜泊牛渚懷古》講解 gloomy的講解 terrific的講解 handicap的講解 episode的講解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講解 李白《金鄉送韋八之西京》講解 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講解 李白《送賀賓客歸越》講解 李白《宿巫山下》講解 李白《游南陽清泠泉》講解 李白《清溪半夜聞笛》講解 王維《鳥鳴澗》講解 王維《崔興宗寫真詠》講解 outbreak的講解 colonial的講解 朱熹《水口行舟二首·其二》講解 杜甫《漫成一首》講解 胡令能《小兒垂釣》講解 persistance的講解 frankincense的講解 coupled with的講解 keener的講解 epigram的講解 towed的講解 hyped的講解 aficionado的講解 scrotum的講解 lrm的講解 boxers的講解 immobilized的講解 top hat的講解 misgiving的講解 quid pro quo的講解 quotation的講解 abuse的講解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知識百科 - 正文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其一》講解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2-10-01 13:49:05
文檔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其一》講解

這首詩是描繪【觀書】的感受,借助生動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同時借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是因為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整首詩寄寓哲理于生動形象的比喻之中,所以廣為傳頌。
推薦度:
導讀這首詩是描繪【觀書】的感受,借助生動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同時借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是因為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整首詩寄寓哲理于生動形象的比喻之中,所以廣為傳頌。

哈嘍,大家好!今天要給大家講解的是《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作者】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首詩是描繪【觀書】的感受,借助生動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同時借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是因為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整首詩寄寓哲理于生動形象的比喻之中,所以廣為傳頌;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首詩,讀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半畝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畝地的一個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鏡子那樣澄澈明凈,【一鑒】的【鑒】,就是【鏡】,照人的鏡子,【鏡】和【鑒】是同一個意思,【半畝方塘】好像一面鏡子那樣打開了,因為【半畝方塘】像一面鏡子那樣地澄澈明凈,所以【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來了,作為一種景物的描寫,這也可以說是寫得十分生動的;

這兩句展現的形象,本身就給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凈,心胸開闊,詩人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作進一步的挖掘,寫出了頗有哲理的三、四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詩人并沒有說【方塘】有多深,而是突出了一個【清】字,【清】就已經包含了【深】,因為塘水如果沒有一定深度的話,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態,詩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點,但是到此詩人并沒有結束;

而是進一步地提出了一個問題,【問渠那得清如許?】詩人放開眼界從遠處看,終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頭】,找到了答案,【方塘】不是無源之水,而是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給它輸送了【活水】;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節目的全部內容,我們下期再見。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0731-84117792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其一》講解

這首詩是描繪【觀書】的感受,借助生動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同時借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是因為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整首詩寄寓哲理于生動形象的比喻之中,所以廣為傳頌。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