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中醫健康養生方子是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2-28 23:02:10
文檔

中醫健康養生方子是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2008年6月7日,中醫養生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4月2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
推薦度:
導讀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2008年6月7日,中醫養生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4月2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2008年6月7日,中醫養生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4月2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經典中醫養生秘方

經典中醫養生秘方

  經典中醫養生秘方, 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中醫文化更是歷史悠久,現代人都追求健康的身體機能,我們可以通過中醫的調理,改善身體的問題。下面我分享經典中醫養生秘方。

  經典中醫養生秘方1

   小秘方之一:

  每天早晨洗臉時,記得順便將冷水輕輕吸入鼻腔進行清洗。

   大收獲: 一舉兩得——既刺激了鼻腔又打掃了衛生。鼻腔經過這樣的每日一練,漸漸習慣了低溫,再有冷空氣入侵,也就見怪不怪,不會動不動就感冒了。

   小秘方之二:

  在洗漱室抬眼就能看見的地方掛上一幅賞心悅目的風景畫,每天刷牙前先想像一下自己就在那畫里面。

   大收獲: 也許你正站在白云繚繞的山頂向下俯視,也許你正坐在一家時髦的露天咖啡館里喝咖啡。讓自己冥想幾分鐘,體內壓力荷爾蒙的水平頓時會下降很多。

   小秘方之三:

  在頭腦中醞釀一句能對你產生積極和強烈共鳴的名言警句,每天出發上班前,在頭腦中將這句話回放5分鐘。

   大收獲: 這會使你的心緒更積極向上,以更好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小秘方之四:

  如果你坐公共汽車上班,當別人看報紙時,不要錯過做骨盆肌運動的機會。將收縮的動作專注在尿道上,持續重復著一縮一放的頻率。你放心,你的舉動絕不會有人察覺。

   大收獲: 每天堅持做5分鐘這樣的運動,盆骨肌肉會呈現較為緊繃的狀態,還能防止老年性尿失禁。

   小秘方之五:

  到了辦公室,深呼吸一下后,用手指尖順著頭發的方向用力在頭部循環梳理一下頭發。

   大收獲: 梳理頭皮可清除你頭部的緊張感,讓頭腦有清醒感,更好地投入工作。

   小秘方之六:

  塞車時,別光顧著抱怨交通的糟糕狀況,來進行呼吸放松吧。集中丹田(小腹)位置,做4:7:8呼吸法——先呼氣,再以鼻吸氣,默數4下,閉氣7下,再用口呼氣,帶出"咻"聲,默數8下。

   大收獲: 只要你堅持經常偷閑片刻做這樣的呼吸運動,就會發現你浮躁的心靈平靜了,如果你失眠,肯定失眠的癥狀也會得到改善。

   小秘方之七:

  不要擠在狹窄憋氣的電梯里,爬樓梯吧!

   大收獲: 每爬1分鐘樓梯,你就會消耗6卡路里熱量,即使你只住在4層樓上,一星期也至少能消耗120卡路里熱量,1年就是5520卡路里,相當于你一年能少長1公斤脂肪呢。

   小秘方之八:

  工作一陣后,記得用力聳雙肩,盡量貼近雙耳,夾緊兩臂,然后放松,這一動作可重復10次。

   大收獲: 通過使頸,背發力,刺激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放松頸背的效果,以免你落下腰酸背痛的毛病。

   小秘方之九:

  午間工休如果不能打盹,就抹點薄荷膏或嚼嚼口香糖。

   大收獲: 薄荷膏的味道能讓你恢復精神氣爽,只要聞上幾秒鐘,鼻子就會將嗅覺感受到的刺激傳遞到大腦,你的精神會頓時為之一振。嚼口香糖也有同樣的作用,嗅覺和味覺都會感受到刺激,將此傳遞到大腦,同樣會給你帶來興奮作用。

   小秘方之十:

  如果辦公室外陽光明媚,偷閑走出辦公室沐浴15分鐘的陽光。

   大收獲: 紫外線不僅是非常好的消毒工具,還可以增強你對鈣的吸收,你所需要的維生素D也會輕而易舉地得到。

   小秘方之十一:

  邊看電視邊干刷皮膚。使用一把干的鬃毛刷或一個絲瓜絡,在腿上、手上進行輕輕磨擦,可刷至表皮呈粉紅色。

   大收獲: 通過按摩皮膚,使表層老皮脫落,加快血液循環,刺激你的神經,活躍你的思維。

   小秘方之十二:

  將一點檸檬和一點鹽混和輕拍在臉上五到十分鐘后,然后洗掉。

   大收獲: 在外奔波了一天,沾了不少細菌,而檸檬具有收縮作用和抗菌作用,是極好的清潔劑,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3,有助于預防細菌生長,并對痤瘡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養生注意這幾點

   1.發脾氣

  生一次氣或者吵一次架基本上就會讓你一個月的努力泡湯,吃中藥或是針灸都是很辛苦的事情,為了任何事情動怒基本上都是不值得的。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折磨自己,想發脾氣時,深呼吸30次,通常就過去了。

   2.食物溫度

  水果最好不要在飯后吃,請找到兩餐間的時間在溫水中泡過再吃,所有從冰箱里面直接拿出來的東西都禁止直接食用。

   3.戒煙戒酒

  煙是會消耗人的清氣的,而酒呢,就把你制造成就濕熱,腹瀉,啤酒就是濕寒體質的人類。長期飲酒的人吃很多藥都是幾乎無效的,最好不要喝酒。至于紅酒,黃酒養生也是在很多的條件下才有用的,如果你不是在吃用黃酒做藥引的中藥的話,就不要拿這個當借口。

   4.中藥煎煮

  中藥的煎煮,通常都是所有藥材泡半小時之后大火煮開轉小火煮第一遍,倒出藥液,加水煮第二遍,倒出藥液和第一次煮的.混合,然后分成兩次服用。

  生發類的藥不宜煮久,趁熱服用(比如感冒藥)。補虛類的藥通常要煮的時間長一點。開完藥之后記得問醫生有沒有特別的煎煮注意事項。比如服藥的時間。

  有些醫生的藥是有氣血流注時間要求的。脾胃藥在上午9~11點,補腎藥在下午5~7點服用效果會好。另外,通常病在中焦(胃)以上的飯后服,病在中焦以下的飯后服。

   5.晚上少吃

  晚飯最好不要吃肉,紅薯粥最好,再來一碗青菜。晚飯以不餓為原則。飽就不要考慮了。另外7點以前吃。如果有肚子脹氣的人,一周之后你就可以看見效果,人的脾胃真的很辛苦,就靠你晚上幫它減輕負擔了。

  大家都是辛苦一天,指著晚上好好吃一頓,但是逐漸把應酬挪到中午對你的長遠健康是一項最有效的投資。道家說“若要不死,腸中無屎”,你把那么多食物渣滓一直悶燒到早上,你的身體是很痛苦的。

  經典中醫養生秘方2

   1、牙齒變白

  刷牙時在牙膏上加上一點小蘇達,刷三次后牙齒潔白如玉,牙銹自然脫落。

   2、怎么戒煙

  檳榔一只,鉆個小孔,再往小孔里灌入一點煙代油用水泡兩天取出涼干,想吸煙時,聞一下就不吸了,誰聞都可以戒煙。

   3、怎么醒酒

  醋、白糖、茶葉水各100克,醉酒以后,立即喝下,可達迅速醒酒,多喝醒多更快。

   4、怎么戒酒

  取生杏仁二兩少量味精化成水,然后浸泡二在放在酒里兩滴,一同少喝,可以戒酒。

   5、怎樣去除口臭

  每天放幾片茶葉在口中嚼三遍,這樣可使你口中保持清香,三天后除去口臭。

   6、嗓子啞了怎么辦

  醋精50克,白糖50克,用涼水250克攪拌均勻后,慢慢飲用,一天即可,嚴重患者晚上增加兩次。

   7、牛皮廯

  半斤米醋浸泡一兩去皮的松樹籽,泡二天后,一日擦三次,效果更佳。也可用一匙桔皮粉加半匙香油調勺涂抹。

   8、牙痛絕招

  用桃仁放在火上燒熱以后放在痛牙上咬,如此幾次永不牙痛。

   9、鼻子流血怎么辦

  當鼻子大量流血時,患者放平躺下,將鼻眼相反的手高舉,穴位自動封死,血立即可止。

  中醫體質養生之按摩小腹部

  每晚臨睡前,將手放在丹田部位,先順時針按揉36次,再逆時針按揉36次。有理氣、助消化、健胃之功效。

   中醫養生方法

   養生之捶背

  捶背時,雙手沿脊柱兩側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輕拍輕叩,捶擊力度以能使身體震動而不感到疼痛為宜??勺约捍反?,也可由他人捶打,被捶者可坐可臥。一般捶背頻率以每分鐘60至100下為宜,每日可捶背1至2次,每次捶背時間以20分鐘為限。

   養生之勤于梳頭法

  頭為精明之府,人體之重要12經脈和40多處大位,以及十多個特殊刺激區均會聚于頭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銀針,對這些穴位和經脈進行所謂針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頭的確是一項積極保養人體精、氣、神的簡便易行的長壽保健對策。

   養生之按壓勞宮穴

  經常按壓手心的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捎脙墒帜粗富ハ喟磯?,也可將兩手頂在桌腳上按勞宮穴,時間自由掌握。

   養生之日咽唾液三百口

  中醫認為,唾液是人體精華,貯于丹田,再化津還丹,遂成精氣,起到和脾健胃、濡潤孔竅、潤澤四肢五臟、強腎補元、滑利關節、補益腦髓的作用。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養生之按壓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全身強壯要穴之一,用手指甲按壓足三里穴,以感到麻脹為度,經常按壓有益健康。

經典中醫養生秘方

經典中醫養生秘方

  經典中醫養生秘方, 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中醫文化更是歷史悠久,現代人都追求健康的身體機能,我們可以通過中醫的調理,改善身體的問題。下面我分享經典中醫養生秘方。

  經典中醫養生秘方1

   小秘方之一:

  每天早晨洗臉時,記得順便將冷水輕輕吸入鼻腔進行清洗。

   大收獲: 一舉兩得——既刺激了鼻腔又打掃了衛生。鼻腔經過這樣的每日一練,漸漸習慣了低溫,再有冷空氣入侵,也就見怪不怪,不會動不動就感冒了。

   小秘方之二:

  在洗漱室抬眼就能看見的地方掛上一幅賞心悅目的風景畫,每天刷牙前先想像一下自己就在那畫里面。

   大收獲: 也許你正站在白云繚繞的山頂向下俯視,也許你正坐在一家時髦的露天咖啡館里喝咖啡。讓自己冥想幾分鐘,體內壓力荷爾蒙的水平頓時會下降很多。

   小秘方之三:

  在頭腦中醞釀一句能對你產生積極和強烈共鳴的名言警句,每天出發上班前,在頭腦中將這句話回放5分鐘。

   大收獲: 這會使你的心緒更積極向上,以更好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小秘方之四:

  如果你坐公共汽車上班,當別人看報紙時,不要錯過做骨盆肌運動的機會。將收縮的動作專注在尿道上,持續重復著一縮一放的頻率。你放心,你的舉動絕不會有人察覺。

   大收獲: 每天堅持做5分鐘這樣的運動,盆骨肌肉會呈現較為緊繃的狀態,還能防止老年性尿失禁。

   小秘方之五:

  到了辦公室,深呼吸一下后,用手指尖順著頭發的方向用力在頭部循環梳理一下頭發。

   大收獲: 梳理頭皮可清除你頭部的緊張感,讓頭腦有清醒感,更好地投入工作。

   小秘方之六:

  塞車時,別光顧著抱怨交通的糟糕狀況,來進行呼吸放松吧。集中丹田(小腹)位置,做4:7:8呼吸法——先呼氣,再以鼻吸氣,默數4下,閉氣7下,再用口呼氣,帶出"咻"聲,默數8下。

   大收獲: 只要你堅持經常偷閑片刻做這樣的呼吸運動,就會發現你浮躁的心靈平靜了,如果你失眠,肯定失眠的癥狀也會得到改善。

   小秘方之七:

  不要擠在狹窄憋氣的電梯里,爬樓梯吧!

   大收獲: 每爬1分鐘樓梯,你就會消耗6卡路里熱量,即使你只住在4層樓上,一星期也至少能消耗120卡路里熱量,1年就是5520卡路里,相當于你一年能少長1公斤脂肪呢。

   小秘方之八:

  工作一陣后,記得用力聳雙肩,盡量貼近雙耳,夾緊兩臂,然后放松,這一動作可重復10次。

   大收獲: 通過使頸,背發力,刺激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放松頸背的效果,以免你落下腰酸背痛的毛病。

   小秘方之九:

  午間工休如果不能打盹,就抹點薄荷膏或嚼嚼口香糖。

   大收獲: 薄荷膏的味道能讓你恢復精神氣爽,只要聞上幾秒鐘,鼻子就會將嗅覺感受到的刺激傳遞到大腦,你的精神會頓時為之一振。嚼口香糖也有同樣的作用,嗅覺和味覺都會感受到刺激,將此傳遞到大腦,同樣會給你帶來興奮作用。

   小秘方之十:

  如果辦公室外陽光明媚,偷閑走出辦公室沐浴15分鐘的陽光。

   大收獲: 紫外線不僅是非常好的消毒工具,還可以增強你對鈣的吸收,你所需要的維生素D也會輕而易舉地得到。

   小秘方之十一:

  邊看電視邊干刷皮膚。使用一把干的鬃毛刷或一個絲瓜絡,在腿上、手上進行輕輕磨擦,可刷至表皮呈粉紅色。

   大收獲: 通過按摩皮膚,使表層老皮脫落,加快血液循環,刺激你的神經,活躍你的思維。

   小秘方之十二:

  將一點檸檬和一點鹽混和輕拍在臉上五到十分鐘后,然后洗掉。

   大收獲: 在外奔波了一天,沾了不少細菌,而檸檬具有收縮作用和抗菌作用,是極好的清潔劑,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3,有助于預防細菌生長,并對痤瘡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養生注意這幾點

   1.發脾氣

  生一次氣或者吵一次架基本上就會讓你一個月的努力泡湯,吃中藥或是針灸都是很辛苦的事情,為了任何事情動怒基本上都是不值得的。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折磨自己,想發脾氣時,深呼吸30次,通常就過去了。

   2.食物溫度

  水果最好不要在飯后吃,請找到兩餐間的時間在溫水中泡過再吃,所有從冰箱里面直接拿出來的東西都禁止直接食用。

   3.戒煙戒酒

  煙是會消耗人的清氣的,而酒呢,就把你制造成就濕熱,腹瀉,啤酒就是濕寒體質的人類。長期飲酒的人吃很多藥都是幾乎無效的,最好不要喝酒。至于紅酒,黃酒養生也是在很多的條件下才有用的,如果你不是在吃用黃酒做藥引的中藥的話,就不要拿這個當借口。

   4.中藥煎煮

  中藥的煎煮,通常都是所有藥材泡半小時之后大火煮開轉小火煮第一遍,倒出藥液,加水煮第二遍,倒出藥液和第一次煮的.混合,然后分成兩次服用。

  生發類的藥不宜煮久,趁熱服用(比如感冒藥)。補虛類的藥通常要煮的時間長一點。開完藥之后記得問醫生有沒有特別的煎煮注意事項。比如服藥的時間。

  有些醫生的藥是有氣血流注時間要求的。脾胃藥在上午9~11點,補腎藥在下午5~7點服用效果會好。另外,通常病在中焦(胃)以上的飯后服,病在中焦以下的飯后服。

   5.晚上少吃

  晚飯最好不要吃肉,紅薯粥最好,再來一碗青菜。晚飯以不餓為原則。飽就不要考慮了。另外7點以前吃。如果有肚子脹氣的人,一周之后你就可以看見效果,人的脾胃真的很辛苦,就靠你晚上幫它減輕負擔了。

  大家都是辛苦一天,指著晚上好好吃一頓,但是逐漸把應酬挪到中午對你的長遠健康是一項最有效的投資。道家說“若要不死,腸中無屎”,你把那么多食物渣滓一直悶燒到早上,你的身體是很痛苦的。

  經典中醫養生秘方2

   1、牙齒變白

  刷牙時在牙膏上加上一點小蘇達,刷三次后牙齒潔白如玉,牙銹自然脫落。

   2、怎么戒煙

  檳榔一只,鉆個小孔,再往小孔里灌入一點煙代油用水泡兩天取出涼干,想吸煙時,聞一下就不吸了,誰聞都可以戒煙。

   3、怎么醒酒

  醋、白糖、茶葉水各100克,醉酒以后,立即喝下,可達迅速醒酒,多喝醒多更快。

   4、怎么戒酒

  取生杏仁二兩少量味精化成水,然后浸泡二在放在酒里兩滴,一同少喝,可以戒酒。

   5、怎樣去除口臭

  每天放幾片茶葉在口中嚼三遍,這樣可使你口中保持清香,三天后除去口臭。

   6、嗓子啞了怎么辦

  醋精50克,白糖50克,用涼水250克攪拌均勻后,慢慢飲用,一天即可,嚴重患者晚上增加兩次。

   7、牛皮廯

  半斤米醋浸泡一兩去皮的松樹籽,泡二天后,一日擦三次,效果更佳。也可用一匙桔皮粉加半匙香油調勺涂抹。

   8、牙痛絕招

  用桃仁放在火上燒熱以后放在痛牙上咬,如此幾次永不牙痛。

   9、鼻子流血怎么辦

  當鼻子大量流血時,患者放平躺下,將鼻眼相反的手高舉,穴位自動封死,血立即可止。

  中醫體質養生之按摩小腹部

  每晚臨睡前,將手放在丹田部位,先順時針按揉36次,再逆時針按揉36次。有理氣、助消化、健胃之功效。

   中醫養生方法

   養生之捶背

  捶背時,雙手沿脊柱兩側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輕拍輕叩,捶擊力度以能使身體震動而不感到疼痛為宜??勺约捍反?,也可由他人捶打,被捶者可坐可臥。一般捶背頻率以每分鐘60至100下為宜,每日可捶背1至2次,每次捶背時間以20分鐘為限。

   養生之勤于梳頭法

  頭為精明之府,人體之重要12經脈和40多處大位,以及十多個特殊刺激區均會聚于頭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銀針,對這些穴位和經脈進行所謂針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頭的確是一項積極保養人體精、氣、神的簡便易行的長壽保健對策。

   養生之按壓勞宮穴

  經常按壓手心的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捎脙墒帜粗富ハ喟磯?,也可將兩手頂在桌腳上按勞宮穴,時間自由掌握。

   養生之日咽唾液三百口

  中醫認為,唾液是人體精華,貯于丹田,再化津還丹,遂成精氣,起到和脾健胃、濡潤孔竅、潤澤四肢五臟、強腎補元、滑利關節、補益腦髓的作用。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養生之按壓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全身強壯要穴之一,用手指甲按壓足三里穴,以感到麻脹為度,經常按壓有益健康。

養生長壽的經典中藥方有哪些

  養生長壽有什么秘訣呢,中藥方子有哪些可以長壽的呢,接下來,我就和大家分享養生長壽的經典藥方,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養生長壽的經典中藥方1.

  “六味家庭保健泡腳方”包括:當歸15克,紅花、蘇木、澤蘭、生地、桂枝各10克。

  據醫生介紹,當歸被稱為“補血圣藥”,性甘、辛、溫,歸肝、心、脾經,有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血虛血淤、虛寒性腹痛、跌打損傷、風寒痹痛、血虛腸燥便秘等癥。保健之用必不可少的活血藥紅花,性辛、溫,歸心、肝經,有活血通經、祛淤止痛的功效。另外兩味活血藥蘇木和澤蘭,輔助功效甚佳。蘇木性甘、咸、辛、平,歸心、肝經,有活血療傷、祛淤通經的功效;澤蘭性苦、辛,微溫,歸肝、脾經,有活血調經、祛淤消癰、利水消腫的功效。清熱涼血藥生地,性甘、苦、寒,歸心、肝、腎經,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發散風寒藥桂枝性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有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的功效。

  “六味家庭保健泡腳方”具有加快血液循環,舒筋活血,消除疲勞的作用,能使人感到輕松愉快,達到保健養生、提高生活質量、減少疾病發生的目的。

  養生長壽的經典中藥方2.

  當歸15克,紅花、蘇木、澤蘭、生地各10克,細辛6克。

  細辛的功效: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

  養生長壽的經典中藥方3.

  當歸15克、紅花、蘇木、澤蘭、伸筋草、黃芩。

  伸筋草的功效: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筋活血。治風寒濕痹,關節酸痛,皮膚麻木,四肢軟弱,水腫,跌打損傷。黃芩的功效:瀉實火,除濕熱,止血,安胎。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

  養生長壽的經典中藥方4.

  高血壓:鉤藤40克、夏枯草30克、桑葉20克、菊花20克。

  鉤藤的功效:清熱平肝,熄風定驚。治小兒驚癇瘈疭,大人血壓偏高,頭暈、目眩,婦人子癇。夏枯草的功效:清肝,散結。治瘰疬,癭瘤,乳癰,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淚,頭目眩暈,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結核,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血崩,帶下。桑葉的功效:祛風清熱,涼血明目。治風溫發熱,頭痛,目赤,口渴,肺熱咳嗽,風痹,癮疹,下肢象皮腫。菊花的功效:疏風,清熱,明目,解毒。治頭痛,眩暈,目赤,心胸煩熱,疔瘡,腫毒。

  養生長壽的經典中藥方5.

  失眠:磁石60克、菊花20克、黃芩15克、夜交藤30克。

  磁石的功效:潛陽納氣,鎮驚安神。治頭目眩暈,耳鳴耳聾,虛喘,驚癇,怔忡。夜交藤的功效:養心,安神,通絡,祛風。治失眠,勞傷,多汗,血虛身痛,癰疽,瘰疬,風瘡疥癬。

  養生長壽的經典中藥方6. 熱鹽水泡腳

  1.能預防腳氣。

  2.能助眠抗衰。

  3.可預防感冒:腳心受了寒暖,就會因反射而引起上呼吸道局部溫度的降升和抵抗力的減弱和增強,故有“洗臉宜冷水,刷牙需溫水,洗腳要熱水”一說。經常用鹽水洗腳,再按摩涌泉等穴位,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眠抗衰之效,還能使雙腳光滑整潔,也能預防感冒,甚至可以 增強 記憶力 ,使頭腦感到輕快。

  鹽水洗腳的 方法 是,一般在半盆熱水中加入半調匙鹽即可,水溫可高一些,但腳部如有傷口,應暫緩鹽水洗腳,改用熱水泡腳。

  對于心腦血管病人泡腳時,最好淹沒小腿肚,“小腿肚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可大大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效果更好。

  在熱水中加一小勺食鹽、生姜50~70克,泡腳半小時左右。泡腳時,可以先把腳放在熱氣上熏,待水溫下降后再將雙腳浸泡在水中,并互相搓擦,直至水涼。熏泡后進行腳部按摩,其重點對應區有肺、支氣管、鼻、額頭、三叉神經、垂體、甲狀旁腺、腹腔神經叢、腎、膀胱、喉、扁桃體及淋巴系統等反射區。通常按摩30分鐘左右即可。

  中醫認為食鹽具有清火、涼血、解毒等功效,而生姜則具有散寒、止吐、解毒的作用,對于風寒感冒、喘咳脹滿、咽喉疼痛等治療效果。

  養生長壽的秘訣

  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許多人都想健康長壽,但長壽的方法許多人不知道,本文就例舉了許多關于健康長壽的秘訣,看后必對你的健康有所幫助,如果你能按以下方法做,想必你活到100歲以上完全沒問題,下面請看具體方法:

  1、吃飯七成飽,穿戴適當少,耐點饑和寒,益壽又延年。這就應驗了,千古之 名言 :“若要身體安,三分饑和寒”。

  2、有的人活著為了吃飯(貪圖享受,貪圖好吃),有的人吃飯為了活著(即好吃味鮮,又要注意營養保健。健康長壽,多給祖國做貢獻。)

  3、早飯好而少,午飯厚而飽(*分飽),晚飯淡而少。一頓吃傷,十頓喝湯。寧可鍋中存放,不讓肚腸飽脹。

  4、細糧四、粗糧六;主食四、副食六;動物四、植物六;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加點肉。

  5、學習深鉆細研,學識博大精湛。吃飯細嚼慢咽,身心健康平安;學習馬虎粗心,知識真偽不分。吃飯虎咽狼吞,腸胃撐脹傷身。

  6、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后喝湯,越喝越胖。

  7、保健主食:“黃金作物”老玉米,營養保健數第一。“營養之花”大黃豆,抗癌蛋白最優秀。小米鎮靜又安眠,除濕健脾腸胃安。晚上睡個安穩覺,大便不稀又不干。蕎麥、燕麥有三降:降壓、降脂、降血糖。山藥土豆紅白薯,它們都有四吸收:吸收血糖與血脂,吸收水分與毒素。防糖尿病護腸胃,通便不得胃下垂。

  8、保健飲品:綠茶豆汁葡萄酒(紅),抗癌健身命長久。酸奶蘑菇骨頭湯,延年益壽保健康。

  9、保健肉魚,應該知道:小比大好,野比養好,瘦比肥好,肥中之瘦更好;蝦比魚好,魚比肉好,肉比蛋好。水里比地上好,小魚小蝦最好,連頭帶尾全吃挺好(魚蝦軟化血管,保健長壽)。多條腿比兩條腿好,兩條腿比四條腿好,高原野生螞蟻最好(野生紅黑螞蟻,保健防治多種疾病)

  10、保健菜類,三好三美譽:三好:植物花粉很好,西紅柿非常好,黑木耳特別好。(花粉:植物精子,美容健腎,維持腸道秩序;西紅柿:營養豐富,熟吃抗多種癌癥;黑木耳:稀釋凈化血液,降低血粘稠度,溶化血栓,防治心梗腦梗)。

  三美譽:紅蘿卜稱“小人參”;大蒜稱“抗癌之王”;洋蔥稱“蔬菜皇后”、(均能抗癌、降壓、降脂、防冠心病。紅蘿卜養顏、明目、防感冒;把生蒜瓣切薄片,15分鐘后再吃,才能抗癌)。

  11、提前生病,提前肥胖,提前衰老,提前死亡。當今社會普遍現象。貪圖好吃,忽略健康。精神文明,還沒跟上。認真學習,保健知識。加強鍛煉,*飲食。心安神怡,強身健體。

  12、選擇食品,注意四點:味美色艷,營養保健,心悅就餐,身體康健;但有些人,不知保健,貪圖味美,貪圖色艷。忽略營養,忽略保健。吃出病來,為時已晚,損害身體,受罪花錢。敬勸諸君,合理膳食。心安神怡,強身健體。

  13、奧林匹克希臘圣地,山上刻著千古名句:“你想得到健康嗎?那你就跑步;你想得到聰明嗎?那你就跑步”。

  14、不登高山,不見平地。不經鍛煉,不會強堅。

  15、走路使您童顏常在,運動使你青春永駐。

  16、水停百日要生毒,人閑百日要生病。腦子不用不聰明,身子不練不康寧。

  17、飯后(半小時)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后百步走,強似開藥鋪。

  18、你坐轎車我步走,看誰生命更長久。每天步行二十里,百病皆無健身體。

  19、頭要常涼,腳要常熱,身要常動,心要常靜。

  20、行如風,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

  只有被辜負而長夜流過淚的心,才明白受傷是領悟成熟的一種運氣

  人是社會之人,人不能脫離社會而過著“人”的生活

  自由,是自已的思想,不是自已的行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21、睡覺像個“狗”,活到九十九?;钜惶?,賺一天,活一天,樂一天。

  22、生命在于運動,生命在于休息。保持樂觀情緒,遵循生活規律。白天按時運動,身體就會康寧。晚上按時休息,精神就會安逸。

  23、少量之酒,健康之友;多量之酒,罪魁禍首。

  24、煙有百害,而無一利。吞云吐霧,傷害身體,污染環境,損人害己,勸癮君子,戒煙勿吸。

  25、大魚大肉,大煙大酒,體胖血稠,命不長久。

  26、酗酒失控,嗜酒丟命。不幸事故,屢屢發生,多飲傷身,偏要逞能。不以為悲,反以為榮。

  27、酗酒殉命 對聯 :上聯:濃香型、醬香型、是酒就行。下聯:有病喝、沒病喝、每天都喝。橫批:喝死拉倒。

  28、愚蠢的人勾心斗角,爭權奪勢;聰明的人活動鍛煉,生理保健。權勢是暫時的,健康是長久的。

  29、心胸里頭能撐船,健康長壽過百年。心胸里頭能拉車,健康長壽一百多。

  30、要活好,心別小,善制怒,壽無數。笑口開,病不來,心煩惱,病來了。

  31、生氣四害:血壓變高,血脂變稠,血色變紫,血管變細。引發腦塞,心肌梗死!

  32、治病先治神,藥療先療心;生理衛生強身,心理衛生強心。

  33、治病花錢不要細,別跟自己過不去。病來身上心放寬,戰勝疾病須樂觀。

  34、房寬樓寬,不如心寬;千好萬好,不如心好。

  35、天怕烏云地怕荒,人怕疾病草怕霜。心靈的疾病,比肌體的疾病更危險。

  36、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鍵。千養生,萬養生,心理平衡是“真經”。

  37、臨大事靜氣為先,遇險灘寧靜致遠。

  38、大笑養心,抑郁“傷”心。注重養生,先要養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終生保健,終生康健;終生養生,終生康寧。

  39、順其自然,量力而行。善待自己,無愧于心。隨遇而安,自成天趣。信馬由韁,快樂安康。

  40、人生有緣才相聚,何必與人過不去。人逢花甲嘆時短,我命在我不在天。

  42、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

  43、心胸狹隘、鼠肚雞腸、斤斤計較、命不久長。寬宏大度、心曠神怡、處事大方、長壽健康。

  44、難能之理宜停,難處之人宜厚,難為之事宜緩,難成之功宜智,

  45、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

  46、生活像鏡子,能照人影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薏砹?,常笑病沒了。

  47、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

  48、一日三笑,人生難老。一日三惱,不老也老。

  49、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愁,添病減壽。

  50、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

  51、寬宏大度容天地,得容人處且容人。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52、健康是自己的,錢財是兒女的。自己只管自己事,兒女瑣事由他去。

  53、寬厚待人,嚴于律己,知足常樂,不攀不比。

  54、小事糊涂,大事明白。度量大一些,風格高一些,看的遠一些,想的寬一些。“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

  55、重視健康,淡泊錢財,死不帶去,生不帶來。

  56、忘掉過去,珍惜現在,享受今天,樂觀未來。

  57、心胸開闊,心地善良,處事泰然,性格開朗。愛勞動,不懶惰,愛活動,不閑著。

  58、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心。心理不好,病治不好。心理健康,身體健康。不生百病,不用藥方。

  59、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定其心應天下之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60、受人點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多看別人長處,多記別人好處,多幫別人難處,多憐別人的苦處。

  61、心胸寬闊,保健對聯:上聯:榮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下聯:去留無意漫觀天空月圓月缺。橫批: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62、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天有不測之風云,人有旦夕之禍福。禍福相依時運變,人生風水輪流轉。黑夜前頭黎明到,寒冬過去是春天。

  63、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路上多坎坷,身處逆境尋歡樂。

  64、任憑世間滄桑變,我心平靜身體健。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為浮名羈絆我。

  65、人生若戲,有緣相聚。彼此情誼,務須珍惜?,嵤職?,庸人之舉。大智若愚,舍私取義。俯仰無愧,心曠神怡。隨遇而安,自成天趣。

  66、舒心謠: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樂也一天。每月領取退休金,多也喜歡,少也喜歡。相聚談論天下事,古也談談,今也談談。別人有難我去管,于人方便,于己方便。閑著沒事街上轉,這里看看,那里看看。你我對弈圖消遣,贏也三盤,輸也三盤。不攀不比不惱煩,心也舒坦,身也舒坦。外甥孫子同樣看,女兒喜歡,兒也喜歡。夫妻關心互照管,你也坦然,我也坦然。天天歡樂笑開顏,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67、人要自知之明,物有變化規律。懂得人生坐標,擺正自己位置。難能之理宜停,難成之功宜智。遇事不要強求,處世游刃有余。減輕思想負擔,去掉精神壓力。明白做人道理,遵循客觀規律。

  68、“養心八珍湯”八味藥:慈愛心一片,好肚腸二寸,正氣三分,寬容四錢,孝順常想,老實適量,奉獻不拘,不求回報。把這八味藥,放在“寬心鍋”里炒,文火慢炒,不焦不燥。再在“公平缽”里研,細磨慢研,越細越好,三思為末,淡泊為引,早晚分服,和氣湯送下??蓛艋撵`,升華人格,平靜心態,榮辱不驚。

  “養心八珍湯”有六大功效:誠實做人,認真做事,奉獻社會,享受生活,延年益壽,消災免禍。

  69、心態安寧,防病治病。作用之大,令人喜驚。人處逆境,患有絕癥,斷定死期,不懼不恐,泰然處之,樂觀人生。發揮自身,康復功能,配合醫生,積極治病。出人意料,奇跡發生。戰勝病魔,起死回生?;謴徒】?,一身輕松。喜哉!驚哉!“心態安寧”!

  70、有病的皇帝,不如無病的乞丐。

  71、失去健康的人,才感到健康的幸福;患有疾病的人,才感到疾病的痛苦。

  72、好兒好孫子,不如好身子。身體有精神,全家樂滋滋。少病少累贅,自己少受罪。兒女少受累,省錢省藥費。

  73、少食多餐,益壽延年。睡覺不蒙頭,黃昏郊外走,無事勤掃房屋,強似上藥鋪。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曬被褥疾病少。

  74、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金星。多吃水果多吃菜,清理腸胃又補鈣。降壓降脂又抗癌,健身防病心愉快。

  75、病從口中入,寒從腳下起;無病要早防,有病要早治。

  76、藥補食補,莫忘神補。藥療食療,莫忘神療。

  77、欲得長生,腸胃常清;指甲常剪,講究衛生。限酒戒煙,身心必健;春捂秋凍,不生百病。

  78、頸短脖粗,五短身材。體胖血稠,潛伏危害。減肥降脂,時不可待。多吃水果,多吃蔬菜。預防血栓,心梗腦塞。體形苗條,一身自在。

  79、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偶爾看看言情小說比較好比如傾世寵妻。

  80、病來之,則安之,樹立信心,積極治療。戰勝病魔,恢復健康。沒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治不好的人。

  81、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無氣不生病,無毒不生瘡。

  82、心理平衡,生理平衡,預防疾病,身體安靜。

  83、攻克頑癥靠自身,恢復健康要耐心。心態寧靜比藥好,歡歡樂樂做病人。

  84、動脈硬化,并不可怕。既可預防,又可變化。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從輕到重,從重到輕。從本治起,兩條 措施 :快走慢跑,*飲食。

  85、人生四最:因氣生病最不該,身患重病最悲哀,絕癥康復最舒暢,死于無知最冤枉。

  86、喝綠茶,吃大豆。睡好覺,常運動。酒限量,煙戒掉。天天笑,容顏俏。

  87、病有五來:吃出來,喝出來,吸出來,懶出來,氣出來。

  88、神療重于食療,食療重于藥療,防病重于治病。

  89、經風雨,見世面,勤活動,多鍛煉,精神安,體魄健。

  90、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多吃水果多吃菜,防病健身心愉快。飲食活動要適量,恰到好處身體壯。天天堅持萬步走,能夠活到九十九?;顒痈栟D,早晨最好不鍛煉。

  91、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時機一到,一切都報。惡*都命短,好人一生平安。

  92、人老三不四有:不閑著,不累著,不氣著;有老伴,有老友,有老窩,有老底。

  93、夫婦三從四得:說的正確聽從,指揮對的服從,老伴外出跟從;一時沖動忍得,買必需品舍得,相互好處記得,生活保健懂得。

  94、健康長壽之法:“保健鍛煉,快走慢跑”;健康長壽之道:“三四五頓,七八分飽”;健康長壽之秘訣:“按時作息,規律生活”;健康長壽金鑰匙:“心理平衡,天天歡樂”。

  95、十者壽,即:合理膳食者壽,體動心靜者壽,清心寡欲者壽,勤于動腦者壽,修身養性者壽,與人為善者壽,謹慎認真者壽,忘病忘憂者壽,聽樂觀景者壽,老有所為者壽。

  96、健康長壽四句話,十六個字。即:一個中心,兩個基點,四大作風,八項注意。一個中心是健康;兩個基點是糊涂一點,瀟灑一點;四大作風是: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天倫之樂;八項注意是: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保健四個最好: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心態是寧靜,最好的運動是步行。

  97、日本——保健保健,從小保健,終生少病,長壽百年。中國——保健保健,有病保健,為時已晚,受罪花錢。結果——平均壽命,差二十年。

  98、旺盛的精力,來自健康的身體;愉快的笑聲,是精神健康的標志。

  99、貪吃貪睡,添病減歲。甜語甜食,奪志壞齒。生活有度,人生添壽。吃飯有度,不胖不瘦。

  100、奉勸諸君,注重保健。四大基石,牢記心間:“合理膳食,適量鍛煉,心理平衡,限酒戒煙。”貴在堅持,天天保健,保健格言,天天要念,做到四點,就會實現:終生無病,長壽百年。

養生長壽的經典中藥方有哪些

  養生長壽有什么秘訣呢,中藥方子有哪些可以長壽的呢,接下來,我就和大家分享養生長壽的經典藥方,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養生長壽的經典中藥方1.

  “六味家庭保健泡腳方”包括:當歸15克,紅花、蘇木、澤蘭、生地、桂枝各10克。

  據醫生介紹,當歸被稱為“補血圣藥”,性甘、辛、溫,歸肝、心、脾經,有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血虛血淤、虛寒性腹痛、跌打損傷、風寒痹痛、血虛腸燥便秘等癥。保健之用必不可少的活血藥紅花,性辛、溫,歸心、肝經,有活血通經、祛淤止痛的功效。另外兩味活血藥蘇木和澤蘭,輔助功效甚佳。蘇木性甘、咸、辛、平,歸心、肝經,有活血療傷、祛淤通經的功效;澤蘭性苦、辛,微溫,歸肝、脾經,有活血調經、祛淤消癰、利水消腫的功效。清熱涼血藥生地,性甘、苦、寒,歸心、肝、腎經,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發散風寒藥桂枝性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有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的功效。

  “六味家庭保健泡腳方”具有加快血液循環,舒筋活血,消除疲勞的作用,能使人感到輕松愉快,達到保健養生、提高生活質量、減少疾病發生的目的。

  養生長壽的經典中藥方2.

  當歸15克,紅花、蘇木、澤蘭、生地各10克,細辛6克。

  細辛的功效: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

  養生長壽的經典中藥方3.

  當歸15克、紅花、蘇木、澤蘭、伸筋草、黃芩。

  伸筋草的功效: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筋活血。治風寒濕痹,關節酸痛,皮膚麻木,四肢軟弱,水腫,跌打損傷。黃芩的功效:瀉實火,除濕熱,止血,安胎。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

  養生長壽的經典中藥方4.

  高血壓:鉤藤40克、夏枯草30克、桑葉20克、菊花20克。

  鉤藤的功效:清熱平肝,熄風定驚。治小兒驚癇瘈疭,大人血壓偏高,頭暈、目眩,婦人子癇。夏枯草的功效:清肝,散結。治瘰疬,癭瘤,乳癰,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淚,頭目眩暈,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結核,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血崩,帶下。桑葉的功效:祛風清熱,涼血明目。治風溫發熱,頭痛,目赤,口渴,肺熱咳嗽,風痹,癮疹,下肢象皮腫。菊花的功效:疏風,清熱,明目,解毒。治頭痛,眩暈,目赤,心胸煩熱,疔瘡,腫毒。

  養生長壽的經典中藥方5.

  失眠:磁石60克、菊花20克、黃芩15克、夜交藤30克。

  磁石的功效:潛陽納氣,鎮驚安神。治頭目眩暈,耳鳴耳聾,虛喘,驚癇,怔忡。夜交藤的功效:養心,安神,通絡,祛風。治失眠,勞傷,多汗,血虛身痛,癰疽,瘰疬,風瘡疥癬。

  養生長壽的經典中藥方6. 熱鹽水泡腳

  1.能預防腳氣。

  2.能助眠抗衰。

  3.可預防感冒:腳心受了寒暖,就會因反射而引起上呼吸道局部溫度的降升和抵抗力的減弱和增強,故有“洗臉宜冷水,刷牙需溫水,洗腳要熱水”一說。經常用鹽水洗腳,再按摩涌泉等穴位,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眠抗衰之效,還能使雙腳光滑整潔,也能預防感冒,甚至可以 增強 記憶力 ,使頭腦感到輕快。

  鹽水洗腳的 方法 是,一般在半盆熱水中加入半調匙鹽即可,水溫可高一些,但腳部如有傷口,應暫緩鹽水洗腳,改用熱水泡腳。

  對于心腦血管病人泡腳時,最好淹沒小腿肚,“小腿肚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可大大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效果更好。

  在熱水中加一小勺食鹽、生姜50~70克,泡腳半小時左右。泡腳時,可以先把腳放在熱氣上熏,待水溫下降后再將雙腳浸泡在水中,并互相搓擦,直至水涼。熏泡后進行腳部按摩,其重點對應區有肺、支氣管、鼻、額頭、三叉神經、垂體、甲狀旁腺、腹腔神經叢、腎、膀胱、喉、扁桃體及淋巴系統等反射區。通常按摩30分鐘左右即可。

  中醫認為食鹽具有清火、涼血、解毒等功效,而生姜則具有散寒、止吐、解毒的作用,對于風寒感冒、喘咳脹滿、咽喉疼痛等治療效果。

  養生長壽的秘訣

  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許多人都想健康長壽,但長壽的方法許多人不知道,本文就例舉了許多關于健康長壽的秘訣,看后必對你的健康有所幫助,如果你能按以下方法做,想必你活到100歲以上完全沒問題,下面請看具體方法:

  1、吃飯七成飽,穿戴適當少,耐點饑和寒,益壽又延年。這就應驗了,千古之 名言 :“若要身體安,三分饑和寒”。

  2、有的人活著為了吃飯(貪圖享受,貪圖好吃),有的人吃飯為了活著(即好吃味鮮,又要注意營養保健。健康長壽,多給祖國做貢獻。)

  3、早飯好而少,午飯厚而飽(*分飽),晚飯淡而少。一頓吃傷,十頓喝湯。寧可鍋中存放,不讓肚腸飽脹。

  4、細糧四、粗糧六;主食四、副食六;動物四、植物六;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加點肉。

  5、學習深鉆細研,學識博大精湛。吃飯細嚼慢咽,身心健康平安;學習馬虎粗心,知識真偽不分。吃飯虎咽狼吞,腸胃撐脹傷身。

  6、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后喝湯,越喝越胖。

  7、保健主食:“黃金作物”老玉米,營養保健數第一。“營養之花”大黃豆,抗癌蛋白最優秀。小米鎮靜又安眠,除濕健脾腸胃安。晚上睡個安穩覺,大便不稀又不干。蕎麥、燕麥有三降:降壓、降脂、降血糖。山藥土豆紅白薯,它們都有四吸收:吸收血糖與血脂,吸收水分與毒素。防糖尿病護腸胃,通便不得胃下垂。

  8、保健飲品:綠茶豆汁葡萄酒(紅),抗癌健身命長久。酸奶蘑菇骨頭湯,延年益壽保健康。

  9、保健肉魚,應該知道:小比大好,野比養好,瘦比肥好,肥中之瘦更好;蝦比魚好,魚比肉好,肉比蛋好。水里比地上好,小魚小蝦最好,連頭帶尾全吃挺好(魚蝦軟化血管,保健長壽)。多條腿比兩條腿好,兩條腿比四條腿好,高原野生螞蟻最好(野生紅黑螞蟻,保健防治多種疾病)

  10、保健菜類,三好三美譽:三好:植物花粉很好,西紅柿非常好,黑木耳特別好。(花粉:植物精子,美容健腎,維持腸道秩序;西紅柿:營養豐富,熟吃抗多種癌癥;黑木耳:稀釋凈化血液,降低血粘稠度,溶化血栓,防治心梗腦梗)。

  三美譽:紅蘿卜稱“小人參”;大蒜稱“抗癌之王”;洋蔥稱“蔬菜皇后”、(均能抗癌、降壓、降脂、防冠心病。紅蘿卜養顏、明目、防感冒;把生蒜瓣切薄片,15分鐘后再吃,才能抗癌)。

  11、提前生病,提前肥胖,提前衰老,提前死亡。當今社會普遍現象。貪圖好吃,忽略健康。精神文明,還沒跟上。認真學習,保健知識。加強鍛煉,*飲食。心安神怡,強身健體。

  12、選擇食品,注意四點:味美色艷,營養保健,心悅就餐,身體康健;但有些人,不知保健,貪圖味美,貪圖色艷。忽略營養,忽略保健。吃出病來,為時已晚,損害身體,受罪花錢。敬勸諸君,合理膳食。心安神怡,強身健體。

  13、奧林匹克希臘圣地,山上刻著千古名句:“你想得到健康嗎?那你就跑步;你想得到聰明嗎?那你就跑步”。

  14、不登高山,不見平地。不經鍛煉,不會強堅。

  15、走路使您童顏常在,運動使你青春永駐。

  16、水停百日要生毒,人閑百日要生病。腦子不用不聰明,身子不練不康寧。

  17、飯后(半小時)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后百步走,強似開藥鋪。

  18、你坐轎車我步走,看誰生命更長久。每天步行二十里,百病皆無健身體。

  19、頭要常涼,腳要常熱,身要常動,心要常靜。

  20、行如風,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

  只有被辜負而長夜流過淚的心,才明白受傷是領悟成熟的一種運氣

  人是社會之人,人不能脫離社會而過著“人”的生活

  自由,是自已的思想,不是自已的行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21、睡覺像個“狗”,活到九十九?;钜惶?,賺一天,活一天,樂一天。

  22、生命在于運動,生命在于休息。保持樂觀情緒,遵循生活規律。白天按時運動,身體就會康寧。晚上按時休息,精神就會安逸。

  23、少量之酒,健康之友;多量之酒,罪魁禍首。

  24、煙有百害,而無一利。吞云吐霧,傷害身體,污染環境,損人害己,勸癮君子,戒煙勿吸。

  25、大魚大肉,大煙大酒,體胖血稠,命不長久。

  26、酗酒失控,嗜酒丟命。不幸事故,屢屢發生,多飲傷身,偏要逞能。不以為悲,反以為榮。

  27、酗酒殉命 對聯 :上聯:濃香型、醬香型、是酒就行。下聯:有病喝、沒病喝、每天都喝。橫批:喝死拉倒。

  28、愚蠢的人勾心斗角,爭權奪勢;聰明的人活動鍛煉,生理保健。權勢是暫時的,健康是長久的。

  29、心胸里頭能撐船,健康長壽過百年。心胸里頭能拉車,健康長壽一百多。

  30、要活好,心別小,善制怒,壽無數。笑口開,病不來,心煩惱,病來了。

  31、生氣四害:血壓變高,血脂變稠,血色變紫,血管變細。引發腦塞,心肌梗死!

  32、治病先治神,藥療先療心;生理衛生強身,心理衛生強心。

  33、治病花錢不要細,別跟自己過不去。病來身上心放寬,戰勝疾病須樂觀。

  34、房寬樓寬,不如心寬;千好萬好,不如心好。

  35、天怕烏云地怕荒,人怕疾病草怕霜。心靈的疾病,比肌體的疾病更危險。

  36、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鍵。千養生,萬養生,心理平衡是“真經”。

  37、臨大事靜氣為先,遇險灘寧靜致遠。

  38、大笑養心,抑郁“傷”心。注重養生,先要養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終生保健,終生康健;終生養生,終生康寧。

  39、順其自然,量力而行。善待自己,無愧于心。隨遇而安,自成天趣。信馬由韁,快樂安康。

  40、人生有緣才相聚,何必與人過不去。人逢花甲嘆時短,我命在我不在天。

  42、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

  43、心胸狹隘、鼠肚雞腸、斤斤計較、命不久長。寬宏大度、心曠神怡、處事大方、長壽健康。

  44、難能之理宜停,難處之人宜厚,難為之事宜緩,難成之功宜智,

  45、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

  46、生活像鏡子,能照人影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薏砹?,常笑病沒了。

  47、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

  48、一日三笑,人生難老。一日三惱,不老也老。

  49、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愁,添病減壽。

  50、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

  51、寬宏大度容天地,得容人處且容人。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52、健康是自己的,錢財是兒女的。自己只管自己事,兒女瑣事由他去。

  53、寬厚待人,嚴于律己,知足常樂,不攀不比。

  54、小事糊涂,大事明白。度量大一些,風格高一些,看的遠一些,想的寬一些。“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

  55、重視健康,淡泊錢財,死不帶去,生不帶來。

  56、忘掉過去,珍惜現在,享受今天,樂觀未來。

  57、心胸開闊,心地善良,處事泰然,性格開朗。愛勞動,不懶惰,愛活動,不閑著。

  58、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心。心理不好,病治不好。心理健康,身體健康。不生百病,不用藥方。

  59、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定其心應天下之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60、受人點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多看別人長處,多記別人好處,多幫別人難處,多憐別人的苦處。

  61、心胸寬闊,保健對聯:上聯:榮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下聯:去留無意漫觀天空月圓月缺。橫批: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62、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天有不測之風云,人有旦夕之禍福。禍福相依時運變,人生風水輪流轉。黑夜前頭黎明到,寒冬過去是春天。

  63、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路上多坎坷,身處逆境尋歡樂。

  64、任憑世間滄桑變,我心平靜身體健。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為浮名羈絆我。

  65、人生若戲,有緣相聚。彼此情誼,務須珍惜?,嵤職?,庸人之舉。大智若愚,舍私取義。俯仰無愧,心曠神怡。隨遇而安,自成天趣。

  66、舒心謠: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樂也一天。每月領取退休金,多也喜歡,少也喜歡。相聚談論天下事,古也談談,今也談談。別人有難我去管,于人方便,于己方便。閑著沒事街上轉,這里看看,那里看看。你我對弈圖消遣,贏也三盤,輸也三盤。不攀不比不惱煩,心也舒坦,身也舒坦。外甥孫子同樣看,女兒喜歡,兒也喜歡。夫妻關心互照管,你也坦然,我也坦然。天天歡樂笑開顏,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67、人要自知之明,物有變化規律。懂得人生坐標,擺正自己位置。難能之理宜停,難成之功宜智。遇事不要強求,處世游刃有余。減輕思想負擔,去掉精神壓力。明白做人道理,遵循客觀規律。

  68、“養心八珍湯”八味藥:慈愛心一片,好肚腸二寸,正氣三分,寬容四錢,孝順常想,老實適量,奉獻不拘,不求回報。把這八味藥,放在“寬心鍋”里炒,文火慢炒,不焦不燥。再在“公平缽”里研,細磨慢研,越細越好,三思為末,淡泊為引,早晚分服,和氣湯送下??蓛艋撵`,升華人格,平靜心態,榮辱不驚。

  “養心八珍湯”有六大功效:誠實做人,認真做事,奉獻社會,享受生活,延年益壽,消災免禍。

  69、心態安寧,防病治病。作用之大,令人喜驚。人處逆境,患有絕癥,斷定死期,不懼不恐,泰然處之,樂觀人生。發揮自身,康復功能,配合醫生,積極治病。出人意料,奇跡發生。戰勝病魔,起死回生?;謴徒】?,一身輕松。喜哉!驚哉!“心態安寧”!

  70、有病的皇帝,不如無病的乞丐。

  71、失去健康的人,才感到健康的幸福;患有疾病的人,才感到疾病的痛苦。

  72、好兒好孫子,不如好身子。身體有精神,全家樂滋滋。少病少累贅,自己少受罪。兒女少受累,省錢省藥費。

  73、少食多餐,益壽延年。睡覺不蒙頭,黃昏郊外走,無事勤掃房屋,強似上藥鋪。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曬被褥疾病少。

  74、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金星。多吃水果多吃菜,清理腸胃又補鈣。降壓降脂又抗癌,健身防病心愉快。

  75、病從口中入,寒從腳下起;無病要早防,有病要早治。

  76、藥補食補,莫忘神補。藥療食療,莫忘神療。

  77、欲得長生,腸胃常清;指甲常剪,講究衛生。限酒戒煙,身心必健;春捂秋凍,不生百病。

  78、頸短脖粗,五短身材。體胖血稠,潛伏危害。減肥降脂,時不可待。多吃水果,多吃蔬菜。預防血栓,心梗腦塞。體形苗條,一身自在。

  79、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偶爾看看言情小說比較好比如傾世寵妻。

  80、病來之,則安之,樹立信心,積極治療。戰勝病魔,恢復健康。沒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治不好的人。

  81、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無氣不生病,無毒不生瘡。

  82、心理平衡,生理平衡,預防疾病,身體安靜。

  83、攻克頑癥靠自身,恢復健康要耐心。心態寧靜比藥好,歡歡樂樂做病人。

  84、動脈硬化,并不可怕。既可預防,又可變化。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從輕到重,從重到輕。從本治起,兩條 措施 :快走慢跑,*飲食。

  85、人生四最:因氣生病最不該,身患重病最悲哀,絕癥康復最舒暢,死于無知最冤枉。

  86、喝綠茶,吃大豆。睡好覺,常運動。酒限量,煙戒掉。天天笑,容顏俏。

  87、病有五來:吃出來,喝出來,吸出來,懶出來,氣出來。

  88、神療重于食療,食療重于藥療,防病重于治病。

  89、經風雨,見世面,勤活動,多鍛煉,精神安,體魄健。

  90、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多吃水果多吃菜,防病健身心愉快。飲食活動要適量,恰到好處身體壯。天天堅持萬步走,能夠活到九十九?;顒痈栟D,早晨最好不鍛煉。

  91、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時機一到,一切都報。惡*都命短,好人一生平安。

  92、人老三不四有:不閑著,不累著,不氣著;有老伴,有老友,有老窩,有老底。

  93、夫婦三從四得:說的正確聽從,指揮對的服從,老伴外出跟從;一時沖動忍得,買必需品舍得,相互好處記得,生活保健懂得。

  94、健康長壽之法:“保健鍛煉,快走慢跑”;健康長壽之道:“三四五頓,七八分飽”;健康長壽之秘訣:“按時作息,規律生活”;健康長壽金鑰匙:“心理平衡,天天歡樂”。

  95、十者壽,即:合理膳食者壽,體動心靜者壽,清心寡欲者壽,勤于動腦者壽,修身養性者壽,與人為善者壽,謹慎認真者壽,忘病忘憂者壽,聽樂觀景者壽,老有所為者壽。

  96、健康長壽四句話,十六個字。即:一個中心,兩個基點,四大作風,八項注意。一個中心是健康;兩個基點是糊涂一點,瀟灑一點;四大作風是: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天倫之樂;八項注意是: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保健四個最好: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心態是寧靜,最好的運動是步行。

  97、日本——保健保健,從小保健,終生少病,長壽百年。中國——保健保健,有病保健,為時已晚,受罪花錢。結果——平均壽命,差二十年。

  98、旺盛的精力,來自健康的身體;愉快的笑聲,是精神健康的標志。

  99、貪吃貪睡,添病減歲。甜語甜食,奪志壞齒。生活有度,人生添壽。吃飯有度,不胖不瘦。

  100、奉勸諸君,注重保健。四大基石,牢記心間:“合理膳食,適量鍛煉,心理平衡,限酒戒煙。”貴在堅持,天天保健,保健格言,天天要念,做到四點,就會實現:終生無病,長壽百年。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心態好生活好,那么人的狀態看起來就會很好,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外表上都能說明現在的生活狀態非常幸福,因此養生很重要,下面分享老中醫的養生秘方。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1

   1、除了喝酒外,少吃涼菜

  在古代,人們吃到涼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為無論白酒、黃酒都是溫熱之物,有涼菜相伴,正好中和?,F代人吃涼菜成了習慣,在我看來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腸胃。

   2、絕對不吃苦瓜炒雞蛋

  中國人的確有愛吃雞蛋的傳統,早上煮雞蛋,中午西紅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喙闲院?,雞蛋也是寒涼之物,這兩者加在一起,非常嚴重,在我看來就是毒藥,奉勸大家千萬不要吃。

   3、早餐尊崇傳統,白粥、油條或者煎雞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擊油條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覺得食物沒有“美惡”,關鍵在于適度,白粥、油條、小菜,是中國人的傳統,吃著舒服。煮雞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雞蛋的。

   4、飲食有節

  道家有個觀點,人這一輩子,吃的飯是有定數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著點吃,你就能活得長久。所以我絕對不暴飲暴食。

   5、現代人一大病癥是不饑不餓

  饑餓連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實兩者有本質差別,“饑”是攝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餓”是主觀感受,是想吃東西的*。頻繁的過于強烈的餓的感覺是心水太旺,不覺得餓的狀態屬于心氣不足。

  不饑不餓是現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現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滿食物,老是處于積食的狀態。他們的腸胃相對滿實,口臭、咽喉反復發炎感染、腹脹、不放屁、晚上睡覺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饑而餓,則是現代肥胖人的常見癥狀,這些人吃得很飽,但總是感覺餓。這個病機則在于心火過亢,情緒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內心存在深刻不滿足感,以致出現食欲亢進。中醫治療一般用黃連、梔子等苦寒泄心的藥物。

   6、早晨不餓吃雞蛋牛奶,那是毒藥

  很多人問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說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時候吃才是關鍵。不饑不餓時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飯的時候,外界的時鐘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鐘。很多人在規勸人們要吃早飯,沒有人關心早晨起來,當事人是不是饑餓,頭天晚上的飯還在胃里沒有消化,一點食欲都沒有的人,又要塞進去一堆牛奶雞蛋,不就是毒藥嗎?

  早餐清洗腸胃可以喝碗丁家鋪五谷粉,是用五谷雜糧磨成細粉,方便沖泡。他們的各種配方都是遵循老中醫認可的配方來的。多吃五谷雜糧有利每天腸胃運轉,排便排毒,長喝可延年益壽。餓而不饑的時候,應該吃點點心,三口就得。饑而不餓的時候,就要去看醫生,調節情緒。

   7、不要大量喝水,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出現了所謂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還可以沖刷大腸什么的。其實,這樣喝水,非常傷腎,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F代人光圖快,灌水牛飲,結果導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來,沒有辦法成為體液。喝水的學問還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腸子過,體液無處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葉,在吃西瓜時候加入微量鹽,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8、不喝凍水、凍飲料

  冷飲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熱氣,把它溫到36、5℃跟人體一樣的溫度。日積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連,肺也受不了。有人喜歡吃飯之前先來杯凍飲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飯的時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撐,都會沒感覺,時間長了,你就變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飽就差不多了。

   中醫養生有5忌

   1、忌早起科頭

  科頭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陽氣初生的時間,這時的陽氣像樹苗,雖然生長勢頭很旺,卻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陽氣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從人體來講,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門不注意頭部保暖,很容易讓寒邪入腦,造成疾病。

   2、忌冷著汗衣

  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一出汗衣服會馬上變得濕冷,此時皮膚的毛孔是張開的,對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濕很有可能乘虛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時把汗擦干,并更換干燥衣物。

   3、忌熱著曬衣

  久曬之衣有熱毒,不宜立刻上身。這可能有些夸張了,衣服曬得干爽以后,即使還有一定熱度,也不至于對身體健康造成什么危害。當然如果是患有熱病還沒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適當注意,不要穿剛曬過或烤過的衣服。

   4、忌陰室貪涼

  人的身體要保持健康,必須陽氣旺盛,而陽氣很怕受到陰邪的侵犯。如果一個房間不能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陰氣較重,氣溫較低,寒邪容易侵襲體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當然,現代人居住樓房,很難保證每間房屋都有陽光,這時就需要借助暖氣或空調,保持房間溫度。

   5、忌濕地久坐

  有些人對潮濕致病不太理解,認為身體有皮膚保護,皮膚又不透水,外界的濕氣怎么能影響到體內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濕氣當然不能直接進入體內,但機體之氣和外界之氣是相互感應的,外界之濕是一種滯緩之氣,感應到體內則使機體的氣機也運行緩慢,從而在體內生成濕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中停留過久。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2

  1、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眠好第二天才能精力旺盛。睡時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

  2、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治本,是藥三分毒,盡量少用藥,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3、一切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

  4、人在生病的時候,心里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5、人的健康離不開足夠的氣血和暢通的經絡,這樣給身體供應養分才能充足,排泄垃圾的通道才能暢通。

  6、足夠的氣血靠適量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優質的睡眠、良好的生活習慣來獲得。暢通的經絡需要清凈心,一切七情六欲都會破壞清凈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7、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加氣血,也需要減少血氣的損耗,過度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它們清理掉。

  8、人要想健康必須使體內有足夠的氣來氣化所進的食物,這樣體內才不會積累垃圾,不會有多余的食物來釋放虛火損害臟器,虛火會損耗氣,現代人生病大多是飲食不節的緣故。

  9、人要想健康不衰老,就要減少體內的垃圾、增加血脈經絡的暢通、增加體內的氣血。

  10、心亂了對外紊事對內擾血氣,凡惱怒恐懼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11、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12、人受五行之氣而治生,故肉身以氣為主,氣虧則病,氣滯則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氣。

  13、氣以行血,血以補氣,凡人久視則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欲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

  14、治五臟之病,莫先于補氣,補氣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

  15、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

  16、運動可以生陽,散步可以生陰。

  17、運動可以增加氣血的運行速度,促進體內的垃圾排出體外,并打開皮膚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氣,但過度運動就會消耗人的氣血。

  18、散步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補充,已足可以增長。

  19、運動有兩點禁忌:一是不能在氣血不足的時候運動;二是不能在污濁的環境中運動。

  20、人在平靜放松的狀態下,深呼吸就能體會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氣的交換。

  21、陰陽兩虛先補陽,氣能生水,陽能生陰,神能生精。要先有能量才有辦法搬運物質的營養去滋養身體、排除毒素。

  22、中庸是養生的根本原則,人體中的氣血也是一對陰陽,血為陰為體,氣為陽為用。氣不足,易得淤積之病,如腫瘤、血栓等;氣太過,易得腦出血之類的病。只有氣血平衡才能健康。

  23、平衡就是陰陽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約,哪一方太過或不及都會失去平衡。怎么會傷元氣,失去平衡就是在傷元氣。經常處于平衡的狀態,元氣就會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24、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匆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3

   所用材料(五天的量):

  1、綠豆(入心經,清熱解毒益肝)50克

  2、薏仁(健脾、補肺,清熱化痰、入腎經)50克

  3、蓮子(清心養心、入腎經)50克

  4、白扁豆(健脾、烏發)50克

  5、大棗(健脾、補血)30克

  6、枸杞(入肝經、腎經)10克

  7、黃芪(補氣)250克。一般人用量每天30克即可。

   養生粥的做法

  1、黃芪先泡20分鐘,加入兩碗水,用砂鍋煎15分鐘后將水潷出,再加一碗水再煎后潷出水,兩遍煎后出的潷水,用做煮粥之水。

  2、將前五種材料洗凈入砂鍋,加入黃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燉40分鐘,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鐘。(我的經驗,不銹鋼鍋水可適當增加。白扁豆和薏仁最好先泡2-3小時,紅棗去核成份易煮出來。蓮子不須泡,紅蓮子易煮,白蓮最好掰開兩邊。蓮心去掉。)

  用法: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飯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這七種材料的功用:

  1、綠豆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另一重要藥用價值是解毒。李時珍曾指出:綠豆,(豆)肉平,豆皮寒,能解金石、砒霜、草木諸毒。綠豆1升,與生粉、甘草各60克,用水煎服,可解百毒。

  2、白扁豆性微溫,味甘。功能主治: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溏瀉、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在電視上看到朱老中醫用的是炒過的白扁豆。

  3、蓮子性平、味甘澀,入心、脾、腎經;補脾止瀉,益腎澀清,養心安神。用于脾虛久瀉,遺 精帶下,心悸失眠。主治夜寐多夢,失眠,健忘,心煩口渴,腰痛腳弱,耳目不聰,遺 精,淋濁,久痢,虛瀉,婦女崩漏帶下以及胃虛不欲飲食等病癥。

   4、薏仁的食療作用

  (1)、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

  (2)、用于頭發:它具有營養頭發、防止脫發,并使頭發光滑柔軟的作用。

  (3)、用于皮膚:使皮膚光滑,減少皺紋,消除色素斑點的功效。對面部粉刺及皮膚粗糙有明顯的療效,另外,它還對紫外線有吸收能力,其提煉物加入化妝品中還可達到防曬和防紫外線的效果。

  (4)、此外,薏仁算是榖物的一種,以水煮軟或炒熟,比較有利于腸胃的吸收,身體常覺疲倦沒力氣的人,可以多吃。薏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分解酵素,能使皮膚角質軟化,對皮膚贅疣、粗糙不光滑者,長期服用也有療效。

  (5)、紅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多夢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

 ?。?)、枸杞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治肝腎陰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 精。

 ?。?)、黃芪味甘,性微溫。能補脾益氣,補肺固表,利尿消腫。用于脾胃氣虛;脾氣虛,中氣下陷,臟器下垂(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肺氣虛弱,咳喘短氣;氣虛自汗,易于感冒;氣虛水腫,小便不利;氣血不足,貧血萎黃,或肢體麻木,或瘡瘍、創作不易愈合;消渴(糖尿?。?。

  朱老中醫說:“中藥里面黃芪是大補元氣的這么一個藥,它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能夠補氣。所謂氣就是功能,用現代的語言就是一個人的功能,就是能量,那么氣足了他的能量就強,氣虛了以后,能量就不夠了,就容易疲勞,耐力就差了?!?/p>

  如果說紅棗和黃芪是性溫的,是否會上火,朱老中醫是這樣回答的:“這里頭涼性的呢,稍微涼一點的就是這個蓮子,綠豆稍微涼一點,那么溫性的呢,就是黃芪是帶點溫性的,紅棗帶一點溫性的,所以這個涼性的同溫性的這樣子合在一起,它就能把它協調了,平衡了,所以大家都能吃了?!?/p>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心態好生活好,那么人的狀態看起來就會很好,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外表上都能說明現在的生活狀態非常幸福,因此養生很重要,下面分享老中醫的養生秘方。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1

   1、除了喝酒外,少吃涼菜

  在古代,人們吃到涼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為無論白酒、黃酒都是溫熱之物,有涼菜相伴,正好中和?,F代人吃涼菜成了習慣,在我看來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腸胃。

   2、絕對不吃苦瓜炒雞蛋

  中國人的確有愛吃雞蛋的傳統,早上煮雞蛋,中午西紅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喙闲院?,雞蛋也是寒涼之物,這兩者加在一起,非常嚴重,在我看來就是毒藥,奉勸大家千萬不要吃。

   3、早餐尊崇傳統,白粥、油條或者煎雞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擊油條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覺得食物沒有“美惡”,關鍵在于適度,白粥、油條、小菜,是中國人的傳統,吃著舒服。煮雞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雞蛋的。

   4、飲食有節

  道家有個觀點,人這一輩子,吃的飯是有定數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著點吃,你就能活得長久。所以我絕對不暴飲暴食。

   5、現代人一大病癥是不饑不餓

  饑餓連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實兩者有本質差別,“饑”是攝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餓”是主觀感受,是想吃東西的*。頻繁的過于強烈的餓的感覺是心水太旺,不覺得餓的狀態屬于心氣不足。

  不饑不餓是現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現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滿食物,老是處于積食的狀態。他們的腸胃相對滿實,口臭、咽喉反復發炎感染、腹脹、不放屁、晚上睡覺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饑而餓,則是現代肥胖人的常見癥狀,這些人吃得很飽,但總是感覺餓。這個病機則在于心火過亢,情緒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內心存在深刻不滿足感,以致出現食欲亢進。中醫治療一般用黃連、梔子等苦寒泄心的藥物。

   6、早晨不餓吃雞蛋牛奶,那是毒藥

  很多人問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說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時候吃才是關鍵。不饑不餓時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飯的時候,外界的時鐘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鐘。很多人在規勸人們要吃早飯,沒有人關心早晨起來,當事人是不是饑餓,頭天晚上的飯還在胃里沒有消化,一點食欲都沒有的人,又要塞進去一堆牛奶雞蛋,不就是毒藥嗎?

  早餐清洗腸胃可以喝碗丁家鋪五谷粉,是用五谷雜糧磨成細粉,方便沖泡。他們的各種配方都是遵循老中醫認可的配方來的。多吃五谷雜糧有利每天腸胃運轉,排便排毒,長喝可延年益壽。餓而不饑的時候,應該吃點點心,三口就得。饑而不餓的時候,就要去看醫生,調節情緒。

   7、不要大量喝水,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出現了所謂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還可以沖刷大腸什么的。其實,這樣喝水,非常傷腎,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F代人光圖快,灌水牛飲,結果導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來,沒有辦法成為體液。喝水的學問還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腸子過,體液無處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葉,在吃西瓜時候加入微量鹽,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8、不喝凍水、凍飲料

  冷飲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熱氣,把它溫到36、5℃跟人體一樣的溫度。日積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連,肺也受不了。有人喜歡吃飯之前先來杯凍飲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飯的時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撐,都會沒感覺,時間長了,你就變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飽就差不多了。

   中醫養生有5忌

   1、忌早起科頭

  科頭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陽氣初生的時間,這時的陽氣像樹苗,雖然生長勢頭很旺,卻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陽氣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從人體來講,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門不注意頭部保暖,很容易讓寒邪入腦,造成疾病。

   2、忌冷著汗衣

  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一出汗衣服會馬上變得濕冷,此時皮膚的毛孔是張開的,對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濕很有可能乘虛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時把汗擦干,并更換干燥衣物。

   3、忌熱著曬衣

  久曬之衣有熱毒,不宜立刻上身。這可能有些夸張了,衣服曬得干爽以后,即使還有一定熱度,也不至于對身體健康造成什么危害。當然如果是患有熱病還沒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適當注意,不要穿剛曬過或烤過的衣服。

   4、忌陰室貪涼

  人的身體要保持健康,必須陽氣旺盛,而陽氣很怕受到陰邪的侵犯。如果一個房間不能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陰氣較重,氣溫較低,寒邪容易侵襲體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當然,現代人居住樓房,很難保證每間房屋都有陽光,這時就需要借助暖氣或空調,保持房間溫度。

   5、忌濕地久坐

  有些人對潮濕致病不太理解,認為身體有皮膚保護,皮膚又不透水,外界的濕氣怎么能影響到體內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濕氣當然不能直接進入體內,但機體之氣和外界之氣是相互感應的,外界之濕是一種滯緩之氣,感應到體內則使機體的氣機也運行緩慢,從而在體內生成濕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中停留過久。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2

  1、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眠好第二天才能精力旺盛。睡時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

  2、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治本,是藥三分毒,盡量少用藥,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3、一切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

  4、人在生病的時候,心里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5、人的健康離不開足夠的氣血和暢通的經絡,這樣給身體供應養分才能充足,排泄垃圾的通道才能暢通。

  6、足夠的氣血靠適量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優質的睡眠、良好的生活習慣來獲得。暢通的經絡需要清凈心,一切七情六欲都會破壞清凈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7、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加氣血,也需要減少血氣的損耗,過度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它們清理掉。

  8、人要想健康必須使體內有足夠的氣來氣化所進的食物,這樣體內才不會積累垃圾,不會有多余的食物來釋放虛火損害臟器,虛火會損耗氣,現代人生病大多是飲食不節的緣故。

  9、人要想健康不衰老,就要減少體內的垃圾、增加血脈經絡的暢通、增加體內的氣血。

  10、心亂了對外紊事對內擾血氣,凡惱怒恐懼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11、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12、人受五行之氣而治生,故肉身以氣為主,氣虧則病,氣滯則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氣。

  13、氣以行血,血以補氣,凡人久視則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欲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

  14、治五臟之病,莫先于補氣,補氣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

  15、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

  16、運動可以生陽,散步可以生陰。

  17、運動可以增加氣血的運行速度,促進體內的垃圾排出體外,并打開皮膚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氣,但過度運動就會消耗人的氣血。

  18、散步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補充,已足可以增長。

  19、運動有兩點禁忌:一是不能在氣血不足的時候運動;二是不能在污濁的環境中運動。

  20、人在平靜放松的狀態下,深呼吸就能體會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氣的交換。

  21、陰陽兩虛先補陽,氣能生水,陽能生陰,神能生精。要先有能量才有辦法搬運物質的營養去滋養身體、排除毒素。

  22、中庸是養生的根本原則,人體中的氣血也是一對陰陽,血為陰為體,氣為陽為用。氣不足,易得淤積之病,如腫瘤、血栓等;氣太過,易得腦出血之類的病。只有氣血平衡才能健康。

  23、平衡就是陰陽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約,哪一方太過或不及都會失去平衡。怎么會傷元氣,失去平衡就是在傷元氣。經常處于平衡的狀態,元氣就會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24、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匆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3

   所用材料(五天的量):

  1、綠豆(入心經,清熱解毒益肝)50克

  2、薏仁(健脾、補肺,清熱化痰、入腎經)50克

  3、蓮子(清心養心、入腎經)50克

  4、白扁豆(健脾、烏發)50克

  5、大棗(健脾、補血)30克

  6、枸杞(入肝經、腎經)10克

  7、黃芪(補氣)250克。一般人用量每天30克即可。

   養生粥的做法

  1、黃芪先泡20分鐘,加入兩碗水,用砂鍋煎15分鐘后將水潷出,再加一碗水再煎后潷出水,兩遍煎后出的潷水,用做煮粥之水。

  2、將前五種材料洗凈入砂鍋,加入黃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燉40分鐘,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鐘。(我的經驗,不銹鋼鍋水可適當增加。白扁豆和薏仁最好先泡2-3小時,紅棗去核成份易煮出來。蓮子不須泡,紅蓮子易煮,白蓮最好掰開兩邊。蓮心去掉。)

  用法: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飯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這七種材料的功用:

  1、綠豆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另一重要藥用價值是解毒。李時珍曾指出:綠豆,(豆)肉平,豆皮寒,能解金石、砒霜、草木諸毒。綠豆1升,與生粉、甘草各60克,用水煎服,可解百毒。

  2、白扁豆性微溫,味甘。功能主治: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溏瀉、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在電視上看到朱老中醫用的是炒過的白扁豆。

  3、蓮子性平、味甘澀,入心、脾、腎經;補脾止瀉,益腎澀清,養心安神。用于脾虛久瀉,遺 精帶下,心悸失眠。主治夜寐多夢,失眠,健忘,心煩口渴,腰痛腳弱,耳目不聰,遺 精,淋濁,久痢,虛瀉,婦女崩漏帶下以及胃虛不欲飲食等病癥。

   4、薏仁的食療作用

  (1)、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

  (2)、用于頭發:它具有營養頭發、防止脫發,并使頭發光滑柔軟的作用。

  (3)、用于皮膚:使皮膚光滑,減少皺紋,消除色素斑點的功效。對面部粉刺及皮膚粗糙有明顯的療效,另外,它還對紫外線有吸收能力,其提煉物加入化妝品中還可達到防曬和防紫外線的效果。

  (4)、此外,薏仁算是榖物的一種,以水煮軟或炒熟,比較有利于腸胃的吸收,身體常覺疲倦沒力氣的人,可以多吃。薏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分解酵素,能使皮膚角質軟化,對皮膚贅疣、粗糙不光滑者,長期服用也有療效。

  (5)、紅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多夢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

 ?。?)、枸杞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治肝腎陰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 精。

 ?。?)、黃芪味甘,性微溫。能補脾益氣,補肺固表,利尿消腫。用于脾胃氣虛;脾氣虛,中氣下陷,臟器下垂(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肺氣虛弱,咳喘短氣;氣虛自汗,易于感冒;氣虛水腫,小便不利;氣血不足,貧血萎黃,或肢體麻木,或瘡瘍、創作不易愈合;消渴(糖尿?。?。

  朱老中醫說:“中藥里面黃芪是大補元氣的這么一個藥,它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能夠補氣。所謂氣就是功能,用現代的語言就是一個人的功能,就是能量,那么氣足了他的能量就強,氣虛了以后,能量就不夠了,就容易疲勞,耐力就差了?!?/p>

  如果說紅棗和黃芪是性溫的,是否會上火,朱老中醫是這樣回答的:“這里頭涼性的呢,稍微涼一點的就是這個蓮子,綠豆稍微涼一點,那么溫性的呢,就是黃芪是帶點溫性的,紅棗帶一點溫性的,所以這個涼性的同溫性的這樣子合在一起,它就能把它協調了,平衡了,所以大家都能吃了?!?/p>

養生藥方精選

  養生 方法 多不盛舉,其實中藥養生配方可以有效從內在調理身體,是保健養生的好方法,不妨和我一起來了解下養生藥方精選,歡迎大家的閱讀!

  養生藥方精選一、虛,你補對了嗎?

  高科技的工作、信息過多的干擾,對人的正氣是有影響的。

  氣虛的癥狀有:臉色黃白、缺少紅潤、精神不振、動則疲勞、少氣懶言、語氣低微、喜懶畏寒、喜靜懶動、咳嗽氣短、動則氣促、不思飲食、胃脹或痛、腹脹腸鳴、腹瀉或便難、胸悶胸悸、腹瀉或有胸痛。

  飲食不節、勞累、熬夜等會造成氣虛,分肺氣虛、脾氣虛、心氣虛,休息后會緩過來就不用吃藥。

  吃藥的方藥有:

  補中益氣湯(丸):黃芪、人參(黨參)、灸甘草、白術、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棗,市面上有成藥賣。

  也可用艾條灸足三里和脾腧。

  用西洋參或者紅參泡水喝、吃鴿子(食物人參)肉等。

  養生藥方精選二、陰虛

  癥狀:臉紅、足腳心發熱、盜汗、皮膚緊繃、喜吃冷飲、舌像偏紅、厚、有裂痕、手腳干裂、毛發干枯、失眠、冠心病、慢性咽炎、便秘、,

  分實火和虛火,心陰虛、胃陰虛、肝陰虛、腎陰虛,年輕人多是實火,原因是性格偏激、較真、吃干果多,

  心陰虛失眠方:百合10克、五味子6克煮粥,

  陰虛慢性咽炎方:麥冬10克、菊花5克、甘草6克泡水喝,

  六味地黃丸補腎陰虛,不能亂吃,知柏地黃丸對癥盜汗陰虛火旺、杞菊地黃丸對肝陰虛,眼模糊、麥味地黃丸對咳喘、糖尿病病人。要吃對。

  養生藥方精選三、陽虛

  癥狀:面色蒼白、虛浮微腫、口淡不渴、口水增多、舌質胖嫩、舌苔白潤、畏寒肢冷、喜暖耐熱,

  藥方:用桂附地黃丸:肉桂、附子、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有成藥賣。

  也可以隔姜灸神闕、關元穴(姜3毫米厚、用牙簽鉆孔、5——7年湖北蘄州端午前后的金艾絨,揮發油高、滲透力強,新艾絨不能用,愛灼傷)簡便方法也可以用鹿茸片3片、高麗參5片泡茶喝。

  肉桂補腎陽、干姜補脾虛,冷庫工作、地鐵工作、濕環境工作、小孩子用過多的抗生素都會造成陽虛,一般紅色的水果補陽虛,如果是需要補血用四物湯:當歸、川芎、白灼、熟地,千年古方,對血虛血虧很有效。

  市場上有賣叫“四物顆粒”(根據病情來決定用量,一般飯后半小時一包沖20—30毫升、煎藥70—80毫升,太多太少藥物都沒有效,膠囊也可以去掉膠囊服用)。

  養生藥方精選四、降壓、降脂、降糖、強心的茶飲方:

  地骨皮、葛根、山楂、牛蒡、丹參各3克,開水沖泡25—30分鐘后引用,還可按摩內關穴和膻中穴,按摩內關穴要朝心的方向推到內肘,可以溶栓,不用支架、搭橋。還可以用“麝香止痛酒”推拿,包括治療風濕疼痛。

  養生藥方精選五、小秘方、大療效:

  花生衣:補血止血,烏發、生發、養發,提高白血球的數量,提高免疫力,提高血小板數量,每天10粒左右就行,女性可以多吃點,水煮著吃比較好;

  黃芪10克、花生20粒、女貞子10克水煎煮30分鐘,增強免疫力、補肺、補腎、抗疲勞、抗衰老;

  陳皮:理氣、寬中、和胃,燉肉必放;陳皮10克+枳實6克,主治脾胃痞漲;

  桔絡:理氣、通氣;

  桔核10克、元胡10克、小茴香10克水煎20分鐘主治疝氣、女性小腹冷痛、痛經,2次就行;

  冬瓜籽:喝、洗澡、洗臉美容;冬瓜籽30克、薏米30克、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主治急慢性闌尾炎、無名腫痛、常見炎癥;

  核桃里的分心木,碾碎,一次3-5克,睡前一小時喝了,對腎虛、遺尿很有治療作用;

  糖尿病初期的藥方:枸杞10—15克、地皮骨10—15克、麥冬10克、大生地10克、夏枯草10克,以水煎服(沒過藥)(陽虛不能吃,或加3克人參喝)

  三黃藥面外敷治療糖尿病潰爛:黃芪、黃芩、黃連用香油加熱來用;

  玉米須煮水治療消渴癥,性味甘平,如肝腎經;

  薏仁米、紅小豆、糯米煮粥(保命粥);

  治感冒的五虎湯:香菜根3—5克、蔥根3—5克、白菜頭10—15克、茴香根3—5克、生姜3—5片,辛溫,解表,煎2次,每次喝100毫升,不過勞,很快就好;預防感冒每天50毫升;

  茄子蒂(清熱解毒)治口瘡:茄蒂15克,黃連10克、黃柏10克或者茄蒂10克+蓮子心25克;

  茄子蒂治癰疽:茄子蒂10克(最好洗凈晾干)、地丁10克、公英10克切碎泡水喝;

  養生小知識

         1、全世界最不好的習慣是抽煙

  全世界最不好的五種習慣,第一號不好的習慣就是抽煙。

  不好習慣抽煙

  一生吸煙的人,要少活20年到25年,吸一次煙,少活11分鐘。我為什么比較年輕,比較健康,我一輩子沒抽過煙。誰在我面前抽煙,對不起,請你到外頭抽,你可以自殺,你不能殺人。

  大清早一起床就抽煙,尤其危害大。抽煙的人,氣管炎,肺氣腫

  2、早餐一定要吃好

  你知道嗎?吃飯一定要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F在的人相反了,早上馬虎,中午對付,晚上大吃大喝,這就是百病之根。

  早餐要吃好

  早上這頓飯,等于吃補藥,是最重要的一頓飯,一定要吃營養早餐。營養早餐必須具備四樣東西:谷類、豆漿、雞蛋或肉,主食必須要有蔬菜加水果。假如只有兩種以下的早餐,就屬于低質量早餐?,F在我們中國人20%不吃早餐,50%-60%不會吃早餐,早餐營養不好,中午、晚上是補不回來的。

  肺心病,最后肺癌,這是死亡三部曲。

  二、秋冬季如何養生

  1、養陰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補水必不可少。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雖然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推薦每天多多飲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違反生理需求,就會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體必要量,細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脹,最壞的結果會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確的飲水量要根據個人每天的日?;顒恿窟M行調節,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飲用1.5~2L水。每次的飲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較粗心,天冷了沒有及時添加衣服;有的人為了漂亮,本來穿得就少,還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是胃腸道的一種自然反應,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嚴實點。

  選擇冬裝的首要標準就是保暖。在眾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綸、腈綸、蠶絲、醋脂粘膠棉保暖性最高,而錦綸、丙綸、滌綸的導熱性較高,不太適合用于御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織物和蠶絲含空氣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

  3、朝喝鹽水晚喝蜜

  入秋后會經常覺得口渴,光喝白開水,不能抵御秋燥。人體水分,很快會被蒸發或排泄出體外,所以,應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舉三得。

  柿子蒂3—5個+陳皮3克+姜汁3滴泡水喝:降逆止嘔,還可治食道癌;

  柿子葉降壓、降糖、清血、治食道癌,每天不超過10克;

  柿子皮、紫花地丁、大生地葉子外敷治丹毒;

  雞蛋衣止咳(碾碎,一次3克)、止血、消炎

  按摩“列缺穴”各120下,治療頭痛;

  全蝎方:來例假前3——4天吃,陰虛的人容易偏頭痛,以女性居多,眼干、口干、舌燥,凡陰虛者陽亢,眼睛有血絲,用全蝎方,也可治肝癌,慢病快治,止疼效果非常好。陳氏全蝎鎮痛散:麝香1克、冰片1克、人工牛黃1克、全蝎30克,碾碎、篩,做成藥面,用一個月,鼻子聞就可以了;

  養生藥方精選六、冬季如何進補

  瓊玉膏:人參、熟地、茯苓、白蜜,但是自己做很復雜。自己做的方子:(主要是滋陰)枸杞子50克、女貞子50克,或者各半斤,洗凈浸泡5個小時,用豆漿機打碎,用砂鍋慢慢煮濃了將藥液濾出,加蜂蜜,再慢慢煮,濃縮至藥液可以拉絲起鍋,用玻璃器皿裝好。進補之前要先“開路”,用“六君子湯”黨參、白術、茯苓、甘草、陳皮、半夏,主要是開脾胃。膏方一次吃10到15克,每天一次,飯前半小時或者飯后半小時含服或者用一點水沖服。吃膏方時不能出蘿卜,因為蘿卜是泄氣的。

  護心膏:桃紅四物湯:桃紅、藏紅花、生熟地、赤白芍、川芎、全當歸,其功效是養血、補血,主治血虛血瘀癥。黃芪生脈飲:炙黃芪、麥冬、五味子、生曬參,功效益氣養陰,主治氣陰兩虛癥。銀杏(有微毒,只能熟吃,一次不能超過10顆)、山楂、三七、紅花都是護心的藥材,也可做膏方。

  做自己的進補“膏”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健脾益氣膏:炙黃芪、太子參、白術、炙甘草、薏苡仁、茯苓、陳皮、黃精。養陰補腎膏:熟地、山萸肉、山藥、當歸、女貞子、茯苓、黃精、枳殼。

  自己在家可以做的滋陰益氣膏:炙黃芪150克、枸杞100克、黃精100克、女貞子100克。

  熬的方法:在砂鍋中稍洗、加水沒過三指泡3—5小時,(木本泡12小時)大火煮燒開,小火一小時,濾出藥水,藥渣再加水煮40分鐘,再出藥渣,再加水熬30分鐘,三次的要加在一起,用紗布過濾,再熬,只到掛漿,加蜂蜜,裝瓶。

  脾虛濕滯的膏方:黨參、茯苓、白術、甘草、蓮子、生薏仁、砂仁、白扁豆、桔梗、佩蘭、山藥、黃芪、蒼術、澤瀉、澤蘭、半夏、雞內金、郁金、木香、焦四仙、當歸、桃仁、紅花。

  主要用于代謝綜合癥,就是血糖、血壓、血脂都在壓線位上,中心性肥胖。

  利濕行氣膏:(可自己在家做)黨參100克、黃芪300克、白術50克、茯苓100克、澤瀉100克、山藥300克、陳皮50克、大棗100克。

養生藥方精選相關 文章 :

1. 養生中藥湯的藥方

2. 50個中醫養生秘方

3. 常見中藥材養生大全

4. 補氣血養生茶配方

5. 中藥泡腳的養生藥方

養生藥方精選

  養生 方法 多不盛舉,其實中藥養生配方可以有效從內在調理身體,是保健養生的好方法,不妨和我一起來了解下養生藥方精選,歡迎大家的閱讀!

  養生藥方精選一、虛,你補對了嗎?

  高科技的工作、信息過多的干擾,對人的正氣是有影響的。

  氣虛的癥狀有:臉色黃白、缺少紅潤、精神不振、動則疲勞、少氣懶言、語氣低微、喜懶畏寒、喜靜懶動、咳嗽氣短、動則氣促、不思飲食、胃脹或痛、腹脹腸鳴、腹瀉或便難、胸悶胸悸、腹瀉或有胸痛。

  飲食不節、勞累、熬夜等會造成氣虛,分肺氣虛、脾氣虛、心氣虛,休息后會緩過來就不用吃藥。

  吃藥的方藥有:

  補中益氣湯(丸):黃芪、人參(黨參)、灸甘草、白術、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棗,市面上有成藥賣。

  也可用艾條灸足三里和脾腧。

  用西洋參或者紅參泡水喝、吃鴿子(食物人參)肉等。

  養生藥方精選二、陰虛

  癥狀:臉紅、足腳心發熱、盜汗、皮膚緊繃、喜吃冷飲、舌像偏紅、厚、有裂痕、手腳干裂、毛發干枯、失眠、冠心病、慢性咽炎、便秘、,

  分實火和虛火,心陰虛、胃陰虛、肝陰虛、腎陰虛,年輕人多是實火,原因是性格偏激、較真、吃干果多,

  心陰虛失眠方:百合10克、五味子6克煮粥,

  陰虛慢性咽炎方:麥冬10克、菊花5克、甘草6克泡水喝,

  六味地黃丸補腎陰虛,不能亂吃,知柏地黃丸對癥盜汗陰虛火旺、杞菊地黃丸對肝陰虛,眼模糊、麥味地黃丸對咳喘、糖尿病病人。要吃對。

  養生藥方精選三、陽虛

  癥狀:面色蒼白、虛浮微腫、口淡不渴、口水增多、舌質胖嫩、舌苔白潤、畏寒肢冷、喜暖耐熱,

  藥方:用桂附地黃丸:肉桂、附子、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有成藥賣。

  也可以隔姜灸神闕、關元穴(姜3毫米厚、用牙簽鉆孔、5——7年湖北蘄州端午前后的金艾絨,揮發油高、滲透力強,新艾絨不能用,愛灼傷)簡便方法也可以用鹿茸片3片、高麗參5片泡茶喝。

  肉桂補腎陽、干姜補脾虛,冷庫工作、地鐵工作、濕環境工作、小孩子用過多的抗生素都會造成陽虛,一般紅色的水果補陽虛,如果是需要補血用四物湯:當歸、川芎、白灼、熟地,千年古方,對血虛血虧很有效。

  市場上有賣叫“四物顆粒”(根據病情來決定用量,一般飯后半小時一包沖20—30毫升、煎藥70—80毫升,太多太少藥物都沒有效,膠囊也可以去掉膠囊服用)。

  養生藥方精選四、降壓、降脂、降糖、強心的茶飲方:

  地骨皮、葛根、山楂、牛蒡、丹參各3克,開水沖泡25—30分鐘后引用,還可按摩內關穴和膻中穴,按摩內關穴要朝心的方向推到內肘,可以溶栓,不用支架、搭橋。還可以用“麝香止痛酒”推拿,包括治療風濕疼痛。

  養生藥方精選五、小秘方、大療效:

  花生衣:補血止血,烏發、生發、養發,提高白血球的數量,提高免疫力,提高血小板數量,每天10粒左右就行,女性可以多吃點,水煮著吃比較好;

  黃芪10克、花生20粒、女貞子10克水煎煮30分鐘,增強免疫力、補肺、補腎、抗疲勞、抗衰老;

  陳皮:理氣、寬中、和胃,燉肉必放;陳皮10克+枳實6克,主治脾胃痞漲;

  桔絡:理氣、通氣;

  桔核10克、元胡10克、小茴香10克水煎20分鐘主治疝氣、女性小腹冷痛、痛經,2次就行;

  冬瓜籽:喝、洗澡、洗臉美容;冬瓜籽30克、薏米30克、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主治急慢性闌尾炎、無名腫痛、常見炎癥;

  核桃里的分心木,碾碎,一次3-5克,睡前一小時喝了,對腎虛、遺尿很有治療作用;

  糖尿病初期的藥方:枸杞10—15克、地皮骨10—15克、麥冬10克、大生地10克、夏枯草10克,以水煎服(沒過藥)(陽虛不能吃,或加3克人參喝)

  三黃藥面外敷治療糖尿病潰爛:黃芪、黃芩、黃連用香油加熱來用;

  玉米須煮水治療消渴癥,性味甘平,如肝腎經;

  薏仁米、紅小豆、糯米煮粥(保命粥);

  治感冒的五虎湯:香菜根3—5克、蔥根3—5克、白菜頭10—15克、茴香根3—5克、生姜3—5片,辛溫,解表,煎2次,每次喝100毫升,不過勞,很快就好;預防感冒每天50毫升;

  茄子蒂(清熱解毒)治口瘡:茄蒂15克,黃連10克、黃柏10克或者茄蒂10克+蓮子心25克;

  茄子蒂治癰疽:茄子蒂10克(最好洗凈晾干)、地丁10克、公英10克切碎泡水喝;

  養生小知識

         1、全世界最不好的習慣是抽煙

  全世界最不好的五種習慣,第一號不好的習慣就是抽煙。

  不好習慣抽煙

  一生吸煙的人,要少活20年到25年,吸一次煙,少活11分鐘。我為什么比較年輕,比較健康,我一輩子沒抽過煙。誰在我面前抽煙,對不起,請你到外頭抽,你可以自殺,你不能殺人。

  大清早一起床就抽煙,尤其危害大。抽煙的人,氣管炎,肺氣腫

  2、早餐一定要吃好

  你知道嗎?吃飯一定要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F在的人相反了,早上馬虎,中午對付,晚上大吃大喝,這就是百病之根。

  早餐要吃好

  早上這頓飯,等于吃補藥,是最重要的一頓飯,一定要吃營養早餐。營養早餐必須具備四樣東西:谷類、豆漿、雞蛋或肉,主食必須要有蔬菜加水果。假如只有兩種以下的早餐,就屬于低質量早餐?,F在我們中國人20%不吃早餐,50%-60%不會吃早餐,早餐營養不好,中午、晚上是補不回來的。

  肺心病,最后肺癌,這是死亡三部曲。

  二、秋冬季如何養生

  1、養陰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補水必不可少。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雖然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推薦每天多多飲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違反生理需求,就會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體必要量,細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脹,最壞的結果會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確的飲水量要根據個人每天的日?;顒恿窟M行調節,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飲用1.5~2L水。每次的飲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較粗心,天冷了沒有及時添加衣服;有的人為了漂亮,本來穿得就少,還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是胃腸道的一種自然反應,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嚴實點。

  選擇冬裝的首要標準就是保暖。在眾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綸、腈綸、蠶絲、醋脂粘膠棉保暖性最高,而錦綸、丙綸、滌綸的導熱性較高,不太適合用于御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織物和蠶絲含空氣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

  3、朝喝鹽水晚喝蜜

  入秋后會經常覺得口渴,光喝白開水,不能抵御秋燥。人體水分,很快會被蒸發或排泄出體外,所以,應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舉三得。

  柿子蒂3—5個+陳皮3克+姜汁3滴泡水喝:降逆止嘔,還可治食道癌;

  柿子葉降壓、降糖、清血、治食道癌,每天不超過10克;

  柿子皮、紫花地丁、大生地葉子外敷治丹毒;

  雞蛋衣止咳(碾碎,一次3克)、止血、消炎

  按摩“列缺穴”各120下,治療頭痛;

  全蝎方:來例假前3——4天吃,陰虛的人容易偏頭痛,以女性居多,眼干、口干、舌燥,凡陰虛者陽亢,眼睛有血絲,用全蝎方,也可治肝癌,慢病快治,止疼效果非常好。陳氏全蝎鎮痛散:麝香1克、冰片1克、人工牛黃1克、全蝎30克,碾碎、篩,做成藥面,用一個月,鼻子聞就可以了;

  養生藥方精選六、冬季如何進補

  瓊玉膏:人參、熟地、茯苓、白蜜,但是自己做很復雜。自己做的方子:(主要是滋陰)枸杞子50克、女貞子50克,或者各半斤,洗凈浸泡5個小時,用豆漿機打碎,用砂鍋慢慢煮濃了將藥液濾出,加蜂蜜,再慢慢煮,濃縮至藥液可以拉絲起鍋,用玻璃器皿裝好。進補之前要先“開路”,用“六君子湯”黨參、白術、茯苓、甘草、陳皮、半夏,主要是開脾胃。膏方一次吃10到15克,每天一次,飯前半小時或者飯后半小時含服或者用一點水沖服。吃膏方時不能出蘿卜,因為蘿卜是泄氣的。

  護心膏:桃紅四物湯:桃紅、藏紅花、生熟地、赤白芍、川芎、全當歸,其功效是養血、補血,主治血虛血瘀癥。黃芪生脈飲:炙黃芪、麥冬、五味子、生曬參,功效益氣養陰,主治氣陰兩虛癥。銀杏(有微毒,只能熟吃,一次不能超過10顆)、山楂、三七、紅花都是護心的藥材,也可做膏方。

  做自己的進補“膏”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健脾益氣膏:炙黃芪、太子參、白術、炙甘草、薏苡仁、茯苓、陳皮、黃精。養陰補腎膏:熟地、山萸肉、山藥、當歸、女貞子、茯苓、黃精、枳殼。

  自己在家可以做的滋陰益氣膏:炙黃芪150克、枸杞100克、黃精100克、女貞子100克。

  熬的方法:在砂鍋中稍洗、加水沒過三指泡3—5小時,(木本泡12小時)大火煮燒開,小火一小時,濾出藥水,藥渣再加水煮40分鐘,再出藥渣,再加水熬30分鐘,三次的要加在一起,用紗布過濾,再熬,只到掛漿,加蜂蜜,裝瓶。

  脾虛濕滯的膏方:黨參、茯苓、白術、甘草、蓮子、生薏仁、砂仁、白扁豆、桔梗、佩蘭、山藥、黃芪、蒼術、澤瀉、澤蘭、半夏、雞內金、郁金、木香、焦四仙、當歸、桃仁、紅花。

  主要用于代謝綜合癥,就是血糖、血壓、血脂都在壓線位上,中心性肥胖。

  利濕行氣膏:(可自己在家做)黨參100克、黃芪300克、白術50克、茯苓100克、澤瀉100克、山藥300克、陳皮50克、大棗100克。

養生藥方精選相關 文章 :

1. 養生中藥湯的藥方

2. 50個中醫養生秘方

3. 常見中藥材養生大全

4. 補氣血養生茶配方

5. 中藥泡腳的養生藥方

中醫養生藥方

現在生活好了,想要精致地生活就要注重養生了,那么中醫養生有什么訣竅嗎,我現在就告訴你中醫養生的小秘方,快來看看這篇 文章 了解詳情吧。

  中醫補腎養生藥方
  第一:健腦補腎方

  材料:核桃仁、枸杞、女貞子、炒紅棗、炒蓮子、低度白酒

  做法:將所有的準備好的中藥材一起放入罐中,倒入準備好的低度白酒,高度最好應該漫過中藥大約三厘米,然后密封好蓋子放到陰涼的位置。每天都要固定的搖動,半個月之后就可以加入適量的蜂蜜服用了。

  功效:這種方子能夠很好的治療腎精虧損等等情況,特別是由于腎虧所引起的各種頭暈耳鳴、失眠、健忘等等情況。

  第二:補腎壯骨方

  材料:豬腔骨、冬蟲夏草、桂圓、食鹽

  做法:將豬腔骨清洗干凈之后撬開,然后放入鍋中加入清水小火燉熟;隨后將冬蟲夏草以及桂圓放入鍋中繼續燉煮十五分鐘,然后加入食鹽就可以直接吃肉喝湯了。

  功效:這道中藥補腎偏方能夠很好的治療各種由于腎陽虛損所引起的身體不適癥狀,例如下肢無力、四肢發冷、頭暈目眩以及腰膝酸軟等等情況。

  第三:補腎強身方

  材料:羊腎、黑木耳、花菜、姜、蒜、食鹽

  做法:將養腎清洗干凈,然后去除筋膜放到冷水中浸泡半天左右時間;黑木耳放入清水之中泡發;花菜清洗干凈之后切小塊放入開水中焯一遍瀝干水分備用;將養腎切丁,然后黑木耳以及生姜、蒜末一起爆炒,等到八分熟的時候加入準備好的花菜,翻炒熟加入食鹽就可以起鍋服用了。

  功效:這道食譜能夠很好的治療各種脾腎虛弱的情況,例如臉色不佳、精神倦怠、腰膝酸軟、食欲不振以及頭暈目眩等等情況。另外,也可以將羊腎和豬腎進行替換,同時并不是所有的腰痛都是由于腎虛所引起 ,所以日常一定要注意區分。

  第四:補腎壯陽方

  材料:枸杞、蛤蚧、肉蓯蓉、紅棗、低度白酒

  做法:將蛤蚧去除頭尾部分,然后和其他的中藥一起放入罐子中,隨后加入準備好的低度白酒,大約高于藥材三厘米就可以了。密封好之后每天晃動一次,半個月之后就可以開封飲用了。

  功效:如果身體出現了腎陽不足或者是腎氣虛損的情況,那么服用這種中藥補腎偏方是非常好的選擇。另外,如果身體出現了由于腎虛損所引起的早泄、遺精、尿頻、下肢無力以及腰痛等等癥狀,那么也可以適量的服用這道補酒,很快就能夠令身體恢復健康了。

  第五:補腎壯腰方

  材料:羊肉、山藥、枸杞子、食鹽

  做法:將羊肉切塊,山藥去皮之后切塊備用;然后將山藥還有羊肉一起放入鍋中燉煮,等到羊肉軟爛之后加入枸杞子,半個小時之后加入少量的食鹽就可以直接服用了。

  功效:很多人都會出現腎虛、腎寒或者是先天不足的情況,那么服用這道食譜能夠很好的治療遺精早泄以及腰膝酸軟的情況,同時對于性能力也有很好的提高功效。

  第六:滋補肝腎方

  材料:枸杞子、冬蟲夏草、百合、豬肝、食鹽

  做法:將中藥材清洗干凈,然后放入鍋中加入清水燉煮,水開之后繼續小火熬煮二十分鐘左右;將豬肝切片加入調味料腌制幾分鐘,然后直接放入鍋中;大約半個小時之后加入適量的食鹽就可以起鍋吃肉喝湯了。

  功效:如果出現了由于肝腎陰虛所引起的頭暈目?;蛘呤顷P節毛病以及盜汗、煩躁等等情況,那么服用這道偏方能夠很快的令身體恢復健康。

中醫養生藥方

現在生活好了,想要精致地生活就要注重養生了,那么中醫養生有什么訣竅嗎,我現在就告訴你中醫養生的小秘方,快來看看這篇 文章 了解詳情吧。

  中醫補腎養生藥方
  第一:健腦補腎方

  材料:核桃仁、枸杞、女貞子、炒紅棗、炒蓮子、低度白酒

  做法:將所有的準備好的中藥材一起放入罐中,倒入準備好的低度白酒,高度最好應該漫過中藥大約三厘米,然后密封好蓋子放到陰涼的位置。每天都要固定的搖動,半個月之后就可以加入適量的蜂蜜服用了。

  功效:這種方子能夠很好的治療腎精虧損等等情況,特別是由于腎虧所引起的各種頭暈耳鳴、失眠、健忘等等情況。

  第二:補腎壯骨方

  材料:豬腔骨、冬蟲夏草、桂圓、食鹽

  做法:將豬腔骨清洗干凈之后撬開,然后放入鍋中加入清水小火燉熟;隨后將冬蟲夏草以及桂圓放入鍋中繼續燉煮十五分鐘,然后加入食鹽就可以直接吃肉喝湯了。

  功效:這道中藥補腎偏方能夠很好的治療各種由于腎陽虛損所引起的身體不適癥狀,例如下肢無力、四肢發冷、頭暈目眩以及腰膝酸軟等等情況。

  第三:補腎強身方

  材料:羊腎、黑木耳、花菜、姜、蒜、食鹽

  做法:將養腎清洗干凈,然后去除筋膜放到冷水中浸泡半天左右時間;黑木耳放入清水之中泡發;花菜清洗干凈之后切小塊放入開水中焯一遍瀝干水分備用;將養腎切丁,然后黑木耳以及生姜、蒜末一起爆炒,等到八分熟的時候加入準備好的花菜,翻炒熟加入食鹽就可以起鍋服用了。

  功效:這道食譜能夠很好的治療各種脾腎虛弱的情況,例如臉色不佳、精神倦怠、腰膝酸軟、食欲不振以及頭暈目眩等等情況。另外,也可以將羊腎和豬腎進行替換,同時并不是所有的腰痛都是由于腎虛所引起 ,所以日常一定要注意區分。

  第四:補腎壯陽方

  材料:枸杞、蛤蚧、肉蓯蓉、紅棗、低度白酒

  做法:將蛤蚧去除頭尾部分,然后和其他的中藥一起放入罐子中,隨后加入準備好的低度白酒,大約高于藥材三厘米就可以了。密封好之后每天晃動一次,半個月之后就可以開封飲用了。

  功效:如果身體出現了腎陽不足或者是腎氣虛損的情況,那么服用這種中藥補腎偏方是非常好的選擇。另外,如果身體出現了由于腎虛損所引起的早泄、遺精、尿頻、下肢無力以及腰痛等等癥狀,那么也可以適量的服用這道補酒,很快就能夠令身體恢復健康了。

  第五:補腎壯腰方

  材料:羊肉、山藥、枸杞子、食鹽

  做法:將羊肉切塊,山藥去皮之后切塊備用;然后將山藥還有羊肉一起放入鍋中燉煮,等到羊肉軟爛之后加入枸杞子,半個小時之后加入少量的食鹽就可以直接服用了。

  功效:很多人都會出現腎虛、腎寒或者是先天不足的情況,那么服用這道食譜能夠很好的治療遺精早泄以及腰膝酸軟的情況,同時對于性能力也有很好的提高功效。

  第六:滋補肝腎方

  材料:枸杞子、冬蟲夏草、百合、豬肝、食鹽

  做法:將中藥材清洗干凈,然后放入鍋中加入清水燉煮,水開之后繼續小火熬煮二十分鐘左右;將豬肝切片加入調味料腌制幾分鐘,然后直接放入鍋中;大約半個小時之后加入適量的食鹽就可以起鍋吃肉喝湯了。

  功效:如果出現了由于肝腎陰虛所引起的頭暈目?;蛘呤顷P節毛病以及盜汗、煩躁等等情況,那么服用這道偏方能夠很快的令身體恢復健康。

古代中醫十種養生方法

古代中醫對于養生早有認識,也 總結 過不少養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讓我們參考的呢?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古代中醫說的十種養生方法,供大家參考。

  古代中醫的10種養生方法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養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于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動形養生 古人認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詩人陸游說“形要小勞之”,都說明古人認識到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氣功、 太極拳 、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人若貪圖安逸,運動不足,或是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飲食要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延年。進補既要辨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益藥時,如系入肺藥,在秋季比較適宜;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一個“網絡”系統,它控制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痘实蹆冉洝方浢}篇中說,經絡可以控制人體一切功能,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的作用。古代養生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 措施 ,最簡便的方法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人體的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于防治心臟病,足三里穴則對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疾病有效。

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濡養,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無節制,精血虧損過多,會造成身體虛弱,減損壽命。如果婦女*無度,也會導致腎氣衰竭。晚婚、節育等保養陰精措施,可防陰精妄耗,延緩衰老。

順時養生 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的規律,人體亦不例外。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應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則。因時制宜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于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修身養生 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唐代醫學家孟詵云:“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

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減毒養生 人若喜怒無常會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于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疫癘(傳染病),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對人體健康均可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他措施,減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壽。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靜情緒

秋風蕭瑟,天地間萬物皆由盛轉衰,草木也由榮轉為枯竭,這無一不體現了蕭條頹廢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蕭瑟,使人容易觸景生情,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來說,更易在他們心中引起蕭條、凄涼、垂暮之感,勾起憂郁的心緒。此時情緒調養應保持安寧平靜,以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對人心理上的影響。

精神調節順應秋氣的特性,保持寧而不躁,斂而不泄,清而不濁,神氣內斂,做到清靜養神,排除雜念,達到心境寧靜之狀態。 秋分 過后適逢重陽時節,此時秋高氣爽,不宜閉戶家中,建議外出游玩,登高遠眺,飽覽風景,可使人心曠神怡,愁悶全消。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時候,陰陽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幾乎一樣長短,隨后又會出現白天縮短,黑夜延長的現象,而且天氣也將會逐漸陰冷,所以人們的生活起居作息也應該按照日常的規律來有所改變,盡早改變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復早睡早起良好習慣。

《黃帝內經》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時作息,避免貪睡多睡損人正氣,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損陰精。晝則寤(醒),夜則寐(睡)這種生理狀態與生俱來,是人類適應自然規律的表現。

天體的運行、陰陽的變化促成了晝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寫照。順應四時節律調整作息時間,應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調節體內陰陽平衡,調和臟腑氣血,使血脈和暢,精充神旺。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調飲食

秋季飲食也應以平調為主,不宜大吃大補。人們可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擇適合性味的食材進行食療糾偏,體質虛寒者可適當進食溫熱助陽之品以溫陽補虛,體質燥熱者可進食甘涼滋潤之品以滋陰降火。甘涼滋潤食物有香蕉、甘蔗、蘋果、雪梨、荸薺、枇杷、桑葚、西紅杮、黃瓜、絲瓜、蓮藕、百合、沙參、麥冬、石斛、西洋參等。溫熱補陽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蔥、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蓮、龍眼、荔枝、粟子、鱔魚、蝦、雞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經過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區天氣會越來越干燥,而且秋涼陰寒之氣也會隨之加重,一些體質比較虛寒的人應該適量的進食一些具有溫熱補陽的食物,這樣就可以調平體內的陰陽,對身體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來襲的時候,再適量加入甘潤養陰之品,陰陽調補同樣有所效果。

秋高氣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饵S帝內經》說:“秋冬養陰”,即指在秋冬兩季應當收養陰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長的規律,并為來年陽氣的生發打好基礎。“燥”為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癥狀。因此,秋季養生,當以“防肺燥,護陰津”為主。

1、多飲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飲水量不要因為夏季已過就有所減少,一天的飲水量因人而異,一般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醫認為:“形寒飲冷則傷肺”。因此,秋季飲水以溫熱為佳,大忌寒涼冷飲。“少言”是為了保護肺氣,每天不停地說話會傷氣,其中最易傷害的就是肺氣。所以,要“少說多干”。

2、少*事保真陰:秋季要注意保護臟氣陰精,其中也包括腎精。因此,秋季養生,尤其不可縱欲,生活要有規律,有節有度。

3、皮膚護理重保濕:“秋燥”之時,風沙較多,保持皮膚濕潤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潔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跡,應輕拍面部以使余水滲入,再進行保濕護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濕面膜3~4次,以保持皮膚濕潤。

秋涼乍寒適當“凍”

我國自古就流傳著“春捂秋凍”的養生保健 諺語 。“秋凍”的意思是說秋天到來之后,氣溫稍有下降,此時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適當凍一凍,加強體育鍛煉,使人體的抗御機能得到提高,從而激發機體適應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許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不同年齡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但無論何種活動,都不宜過量,在周身微熱,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時,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陰精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常言道:“一場秋雨一場涼”,秋風肅殺,天氣漸涼,氣候多變,人易生病,因此稱為“多事之秋”。秋季人體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如果注意不當,則易發生腹瀉。尤其是嬰幼兒,更是秋季腹瀉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等情緒,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起居上,應保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因早臥可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則利于肺氣之舒展,且防止收斂之太過。另外,冷水浴也應在整個秋天堅持,不要間斷。

秋季食療勿亂“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應適當進補,以養陰氣。但進補雖然重要,卻不可亂補。大體上,秋季進補,有以下五忌:

1、忌無病進補。中醫認為:“有病病受之,無病人受之”。無病進補,既增加了開支,又傷害了身體。比如,無病長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發肥胖;無病服用過量魚肝油,可導致血中膽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進補。認為越有名、價格越高的補品越能補益身體,是現代人養生的一個誤區。比如,人參價格高,是補品之王,但若不辨體質,肆意濫服的話,則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虛實不分。中醫進補的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及血虛之分,只有對證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便會適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適可而止,過則為害。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是有害的。因此,進補要適量。

5、忌以藥代食。重藥物,輕食物,不是科學的養生方法。是藥三分毒,能不吃藥,最好別吃藥。切記:藥補不如食補。

古代中醫十種養生方法

古代中醫對于養生早有認識,也 總結 過不少養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讓我們參考的呢?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古代中醫說的十種養生方法,供大家參考。

  古代中醫的10種養生方法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養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于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動形養生 古人認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詩人陸游說“形要小勞之”,都說明古人認識到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氣功、 太極拳 、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人若貪圖安逸,運動不足,或是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飲食要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延年。進補既要辨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益藥時,如系入肺藥,在秋季比較適宜;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一個“網絡”系統,它控制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痘实蹆冉洝方浢}篇中說,經絡可以控制人體一切功能,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的作用。古代養生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 措施 ,最簡便的方法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人體的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于防治心臟病,足三里穴則對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疾病有效。

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濡養,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無節制,精血虧損過多,會造成身體虛弱,減損壽命。如果婦女*無度,也會導致腎氣衰竭。晚婚、節育等保養陰精措施,可防陰精妄耗,延緩衰老。

順時養生 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的規律,人體亦不例外。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應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則。因時制宜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于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修身養生 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唐代醫學家孟詵云:“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

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減毒養生 人若喜怒無常會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于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疫癘(傳染病),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對人體健康均可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他措施,減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壽。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靜情緒

秋風蕭瑟,天地間萬物皆由盛轉衰,草木也由榮轉為枯竭,這無一不體現了蕭條頹廢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蕭瑟,使人容易觸景生情,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來說,更易在他們心中引起蕭條、凄涼、垂暮之感,勾起憂郁的心緒。此時情緒調養應保持安寧平靜,以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對人心理上的影響。

精神調節順應秋氣的特性,保持寧而不躁,斂而不泄,清而不濁,神氣內斂,做到清靜養神,排除雜念,達到心境寧靜之狀態。 秋分 過后適逢重陽時節,此時秋高氣爽,不宜閉戶家中,建議外出游玩,登高遠眺,飽覽風景,可使人心曠神怡,愁悶全消。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時候,陰陽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幾乎一樣長短,隨后又會出現白天縮短,黑夜延長的現象,而且天氣也將會逐漸陰冷,所以人們的生活起居作息也應該按照日常的規律來有所改變,盡早改變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復早睡早起良好習慣。

《黃帝內經》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時作息,避免貪睡多睡損人正氣,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損陰精。晝則寤(醒),夜則寐(睡)這種生理狀態與生俱來,是人類適應自然規律的表現。

天體的運行、陰陽的變化促成了晝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寫照。順應四時節律調整作息時間,應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調節體內陰陽平衡,調和臟腑氣血,使血脈和暢,精充神旺。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調飲食

秋季飲食也應以平調為主,不宜大吃大補。人們可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擇適合性味的食材進行食療糾偏,體質虛寒者可適當進食溫熱助陽之品以溫陽補虛,體質燥熱者可進食甘涼滋潤之品以滋陰降火。甘涼滋潤食物有香蕉、甘蔗、蘋果、雪梨、荸薺、枇杷、桑葚、西紅杮、黃瓜、絲瓜、蓮藕、百合、沙參、麥冬、石斛、西洋參等。溫熱補陽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蔥、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蓮、龍眼、荔枝、粟子、鱔魚、蝦、雞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經過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區天氣會越來越干燥,而且秋涼陰寒之氣也會隨之加重,一些體質比較虛寒的人應該適量的進食一些具有溫熱補陽的食物,這樣就可以調平體內的陰陽,對身體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來襲的時候,再適量加入甘潤養陰之品,陰陽調補同樣有所效果。

秋高氣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饵S帝內經》說:“秋冬養陰”,即指在秋冬兩季應當收養陰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長的規律,并為來年陽氣的生發打好基礎。“燥”為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癥狀。因此,秋季養生,當以“防肺燥,護陰津”為主。

1、多飲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飲水量不要因為夏季已過就有所減少,一天的飲水量因人而異,一般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醫認為:“形寒飲冷則傷肺”。因此,秋季飲水以溫熱為佳,大忌寒涼冷飲。“少言”是為了保護肺氣,每天不停地說話會傷氣,其中最易傷害的就是肺氣。所以,要“少說多干”。

2、少*事保真陰:秋季要注意保護臟氣陰精,其中也包括腎精。因此,秋季養生,尤其不可縱欲,生活要有規律,有節有度。

3、皮膚護理重保濕:“秋燥”之時,風沙較多,保持皮膚濕潤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潔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跡,應輕拍面部以使余水滲入,再進行保濕護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濕面膜3~4次,以保持皮膚濕潤。

秋涼乍寒適當“凍”

我國自古就流傳著“春捂秋凍”的養生保健 諺語 。“秋凍”的意思是說秋天到來之后,氣溫稍有下降,此時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適當凍一凍,加強體育鍛煉,使人體的抗御機能得到提高,從而激發機體適應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許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不同年齡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但無論何種活動,都不宜過量,在周身微熱,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時,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陰精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常言道:“一場秋雨一場涼”,秋風肅殺,天氣漸涼,氣候多變,人易生病,因此稱為“多事之秋”。秋季人體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如果注意不當,則易發生腹瀉。尤其是嬰幼兒,更是秋季腹瀉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等情緒,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起居上,應保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因早臥可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則利于肺氣之舒展,且防止收斂之太過。另外,冷水浴也應在整個秋天堅持,不要間斷。

秋季食療勿亂“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應適當進補,以養陰氣。但進補雖然重要,卻不可亂補。大體上,秋季進補,有以下五忌:

1、忌無病進補。中醫認為:“有病病受之,無病人受之”。無病進補,既增加了開支,又傷害了身體。比如,無病長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發肥胖;無病服用過量魚肝油,可導致血中膽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進補。認為越有名、價格越高的補品越能補益身體,是現代人養生的一個誤區。比如,人參價格高,是補品之王,但若不辨體質,肆意濫服的話,則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虛實不分。中醫進補的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及血虛之分,只有對證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便會適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適可而止,過則為害。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是有害的。因此,進補要適量。

5、忌以藥代食。重藥物,輕食物,不是科學的養生方法。是藥三分毒,能不吃藥,最好別吃藥。切記:藥補不如食補。

古代中醫十種養生方法

古代中醫對于養生早有認識,也 總結 過不少養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讓我們參考的呢?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古代中醫說的十種養生方法,供大家參考。

  古代中醫的10種養生方法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養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于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動形養生 古人認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詩人陸游說“形要小勞之”,都說明古人認識到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氣功、 太極拳 、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人若貪圖安逸,運動不足,或是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飲食要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延年。進補既要辨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益藥時,如系入肺藥,在秋季比較適宜;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一個“網絡”系統,它控制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痘实蹆冉洝方浢}篇中說,經絡可以控制人體一切功能,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的作用。古代養生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 措施 ,最簡便的方法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人體的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于防治心臟病,足三里穴則對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疾病有效。

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濡養,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無節制,精血虧損過多,會造成身體虛弱,減損壽命。如果婦女*無度,也會導致腎氣衰竭。晚婚、節育等保養陰精措施,可防陰精妄耗,延緩衰老。

順時養生 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的規律,人體亦不例外。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應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則。因時制宜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于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修身養生 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唐代醫學家孟詵云:“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

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減毒養生 人若喜怒無常會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于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疫癘(傳染病),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對人體健康均可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他措施,減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壽。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靜情緒

秋風蕭瑟,天地間萬物皆由盛轉衰,草木也由榮轉為枯竭,這無一不體現了蕭條頹廢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蕭瑟,使人容易觸景生情,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來說,更易在他們心中引起蕭條、凄涼、垂暮之感,勾起憂郁的心緒。此時情緒調養應保持安寧平靜,以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對人心理上的影響。

精神調節順應秋氣的特性,保持寧而不躁,斂而不泄,清而不濁,神氣內斂,做到清靜養神,排除雜念,達到心境寧靜之狀態。 秋分 過后適逢重陽時節,此時秋高氣爽,不宜閉戶家中,建議外出游玩,登高遠眺,飽覽風景,可使人心曠神怡,愁悶全消。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時候,陰陽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幾乎一樣長短,隨后又會出現白天縮短,黑夜延長的現象,而且天氣也將會逐漸陰冷,所以人們的生活起居作息也應該按照日常的規律來有所改變,盡早改變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復早睡早起良好習慣。

《黃帝內經》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時作息,避免貪睡多睡損人正氣,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損陰精。晝則寤(醒),夜則寐(睡)這種生理狀態與生俱來,是人類適應自然規律的表現。

天體的運行、陰陽的變化促成了晝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寫照。順應四時節律調整作息時間,應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調節體內陰陽平衡,調和臟腑氣血,使血脈和暢,精充神旺。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調飲食

秋季飲食也應以平調為主,不宜大吃大補。人們可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擇適合性味的食材進行食療糾偏,體質虛寒者可適當進食溫熱助陽之品以溫陽補虛,體質燥熱者可進食甘涼滋潤之品以滋陰降火。甘涼滋潤食物有香蕉、甘蔗、蘋果、雪梨、荸薺、枇杷、桑葚、西紅杮、黃瓜、絲瓜、蓮藕、百合、沙參、麥冬、石斛、西洋參等。溫熱補陽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蔥、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蓮、龍眼、荔枝、粟子、鱔魚、蝦、雞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經過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區天氣會越來越干燥,而且秋涼陰寒之氣也會隨之加重,一些體質比較虛寒的人應該適量的進食一些具有溫熱補陽的食物,這樣就可以調平體內的陰陽,對身體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來襲的時候,再適量加入甘潤養陰之品,陰陽調補同樣有所效果。

秋高氣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饵S帝內經》說:“秋冬養陰”,即指在秋冬兩季應當收養陰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長的規律,并為來年陽氣的生發打好基礎。“燥”為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癥狀。因此,秋季養生,當以“防肺燥,護陰津”為主。

1、多飲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飲水量不要因為夏季已過就有所減少,一天的飲水量因人而異,一般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醫認為:“形寒飲冷則傷肺”。因此,秋季飲水以溫熱為佳,大忌寒涼冷飲。“少言”是為了保護肺氣,每天不停地說話會傷氣,其中最易傷害的就是肺氣。所以,要“少說多干”。

2、少*事保真陰:秋季要注意保護臟氣陰精,其中也包括腎精。因此,秋季養生,尤其不可縱欲,生活要有規律,有節有度。

3、皮膚護理重保濕:“秋燥”之時,風沙較多,保持皮膚濕潤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潔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跡,應輕拍面部以使余水滲入,再進行保濕護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濕面膜3~4次,以保持皮膚濕潤。

秋涼乍寒適當“凍”

我國自古就流傳著“春捂秋凍”的養生保健 諺語 。“秋凍”的意思是說秋天到來之后,氣溫稍有下降,此時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適當凍一凍,加強體育鍛煉,使人體的抗御機能得到提高,從而激發機體適應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許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不同年齡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但無論何種活動,都不宜過量,在周身微熱,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時,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陰精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常言道:“一場秋雨一場涼”,秋風肅殺,天氣漸涼,氣候多變,人易生病,因此稱為“多事之秋”。秋季人體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如果注意不當,則易發生腹瀉。尤其是嬰幼兒,更是秋季腹瀉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等情緒,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起居上,應保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因早臥可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則利于肺氣之舒展,且防止收斂之太過。另外,冷水浴也應在整個秋天堅持,不要間斷。

秋季食療勿亂“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應適當進補,以養陰氣。但進補雖然重要,卻不可亂補。大體上,秋季進補,有以下五忌:

1、忌無病進補。中醫認為:“有病病受之,無病人受之”。無病進補,既增加了開支,又傷害了身體。比如,無病長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發肥胖;無病服用過量魚肝油,可導致血中膽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進補。認為越有名、價格越高的補品越能補益身體,是現代人養生的一個誤區。比如,人參價格高,是補品之王,但若不辨體質,肆意濫服的話,則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虛實不分。中醫進補的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及血虛之分,只有對證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便會適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適可而止,過則為害。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是有害的。因此,進補要適量。

5、忌以藥代食。重藥物,輕食物,不是科學的養生方法。是藥三分毒,能不吃藥,最好別吃藥。切記:藥補不如食補。

古代中醫十種養生方法

古代中醫對于養生早有認識,也 總結 過不少養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讓我們參考的呢?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古代中醫說的十種養生方法,供大家參考。

  古代中醫的10種養生方法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養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于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動形養生 古人認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詩人陸游說“形要小勞之”,都說明古人認識到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氣功、 太極拳 、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人若貪圖安逸,運動不足,或是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飲食要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延年。進補既要辨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益藥時,如系入肺藥,在秋季比較適宜;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一個“網絡”系統,它控制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痘实蹆冉洝方浢}篇中說,經絡可以控制人體一切功能,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的作用。古代養生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 措施 ,最簡便的方法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人體的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于防治心臟病,足三里穴則對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疾病有效。

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濡養,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無節制,精血虧損過多,會造成身體虛弱,減損壽命。如果婦女*無度,也會導致腎氣衰竭。晚婚、節育等保養陰精措施,可防陰精妄耗,延緩衰老。

順時養生 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的規律,人體亦不例外。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應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則。因時制宜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于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修身養生 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唐代醫學家孟詵云:“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

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減毒養生 人若喜怒無常會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于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疫癘(傳染病),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對人體健康均可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他措施,減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壽。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靜情緒

秋風蕭瑟,天地間萬物皆由盛轉衰,草木也由榮轉為枯竭,這無一不體現了蕭條頹廢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蕭瑟,使人容易觸景生情,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來說,更易在他們心中引起蕭條、凄涼、垂暮之感,勾起憂郁的心緒。此時情緒調養應保持安寧平靜,以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對人心理上的影響。

精神調節順應秋氣的特性,保持寧而不躁,斂而不泄,清而不濁,神氣內斂,做到清靜養神,排除雜念,達到心境寧靜之狀態。 秋分 過后適逢重陽時節,此時秋高氣爽,不宜閉戶家中,建議外出游玩,登高遠眺,飽覽風景,可使人心曠神怡,愁悶全消。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時候,陰陽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幾乎一樣長短,隨后又會出現白天縮短,黑夜延長的現象,而且天氣也將會逐漸陰冷,所以人們的生活起居作息也應該按照日常的規律來有所改變,盡早改變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復早睡早起良好習慣。

《黃帝內經》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時作息,避免貪睡多睡損人正氣,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損陰精。晝則寤(醒),夜則寐(睡)這種生理狀態與生俱來,是人類適應自然規律的表現。

天體的運行、陰陽的變化促成了晝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寫照。順應四時節律調整作息時間,應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調節體內陰陽平衡,調和臟腑氣血,使血脈和暢,精充神旺。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調飲食

秋季飲食也應以平調為主,不宜大吃大補。人們可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擇適合性味的食材進行食療糾偏,體質虛寒者可適當進食溫熱助陽之品以溫陽補虛,體質燥熱者可進食甘涼滋潤之品以滋陰降火。甘涼滋潤食物有香蕉、甘蔗、蘋果、雪梨、荸薺、枇杷、桑葚、西紅杮、黃瓜、絲瓜、蓮藕、百合、沙參、麥冬、石斛、西洋參等。溫熱補陽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蔥、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蓮、龍眼、荔枝、粟子、鱔魚、蝦、雞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經過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區天氣會越來越干燥,而且秋涼陰寒之氣也會隨之加重,一些體質比較虛寒的人應該適量的進食一些具有溫熱補陽的食物,這樣就可以調平體內的陰陽,對身體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來襲的時候,再適量加入甘潤養陰之品,陰陽調補同樣有所效果。

秋高氣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饵S帝內經》說:“秋冬養陰”,即指在秋冬兩季應當收養陰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長的規律,并為來年陽氣的生發打好基礎。“燥”為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癥狀。因此,秋季養生,當以“防肺燥,護陰津”為主。

1、多飲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飲水量不要因為夏季已過就有所減少,一天的飲水量因人而異,一般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醫認為:“形寒飲冷則傷肺”。因此,秋季飲水以溫熱為佳,大忌寒涼冷飲。“少言”是為了保護肺氣,每天不停地說話會傷氣,其中最易傷害的就是肺氣。所以,要“少說多干”。

2、少*事保真陰:秋季要注意保護臟氣陰精,其中也包括腎精。因此,秋季養生,尤其不可縱欲,生活要有規律,有節有度。

3、皮膚護理重保濕:“秋燥”之時,風沙較多,保持皮膚濕潤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潔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跡,應輕拍面部以使余水滲入,再進行保濕護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濕面膜3~4次,以保持皮膚濕潤。

秋涼乍寒適當“凍”

我國自古就流傳著“春捂秋凍”的養生保健 諺語 。“秋凍”的意思是說秋天到來之后,氣溫稍有下降,此時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適當凍一凍,加強體育鍛煉,使人體的抗御機能得到提高,從而激發機體適應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許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不同年齡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但無論何種活動,都不宜過量,在周身微熱,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時,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陰精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常言道:“一場秋雨一場涼”,秋風肅殺,天氣漸涼,氣候多變,人易生病,因此稱為“多事之秋”。秋季人體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如果注意不當,則易發生腹瀉。尤其是嬰幼兒,更是秋季腹瀉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等情緒,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起居上,應保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因早臥可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則利于肺氣之舒展,且防止收斂之太過。另外,冷水浴也應在整個秋天堅持,不要間斷。

秋季食療勿亂“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應適當進補,以養陰氣。但進補雖然重要,卻不可亂補。大體上,秋季進補,有以下五忌:

1、忌無病進補。中醫認為:“有病病受之,無病人受之”。無病進補,既增加了開支,又傷害了身體。比如,無病長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發肥胖;無病服用過量魚肝油,可導致血中膽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進補。認為越有名、價格越高的補品越能補益身體,是現代人養生的一個誤區。比如,人參價格高,是補品之王,但若不辨體質,肆意濫服的話,則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虛實不分。中醫進補的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及血虛之分,只有對證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便會適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適可而止,過則為害。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是有害的。因此,進補要適量。

5、忌以藥代食。重藥物,輕食物,不是科學的養生方法。是藥三分毒,能不吃藥,最好別吃藥。切記:藥補不如食補。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中醫健康養生方子是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2008年6月7日,中醫養生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4月2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