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中醫養生有哪些講究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04 21:36:13
文檔

中醫養生有哪些講究

中醫養生四大要素:1. 順應自然:根據天氣變化,春保肝、夏養心等,達到保健效果。2. 形神共養:靜以養神,動以養形。修性怡神,保持樂觀安靜、心平氣和的精神狀態。3. 調養脾胃:脾胃為后天之本,調節飲食、藥物調理、精神調攝、針灸推拿等方法健運脾胃,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4. 保精護腎:精為生長發育基礎,精化氣,氣生神,神御形,通過保護精和腎,延緩身體衰老。
推薦度:
導讀中醫養生四大要素:1. 順應自然:根據天氣變化,春保肝、夏養心等,達到保健效果。2. 形神共養:靜以養神,動以養形。修性怡神,保持樂觀安靜、心平氣和的精神狀態。3. 調養脾胃:脾胃為后天之本,調節飲食、藥物調理、精神調攝、針灸推拿等方法健運脾胃,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4. 保精護腎:精為生長發育基礎,精化氣,氣生神,神御形,通過保護精和腎,延緩身體衰老。

中醫養生四大要素:

1. 順應自然:根據天氣變化,春保肝、夏養心等,達到保健效果。

2. 形神共養:靜以養神,動以養形。修性怡神,保持樂觀安靜、心平氣和的精神狀態。

3. 調養脾胃:脾胃為后天之本,調節飲食、藥物調理、精神調攝、針灸推拿等方法健運脾胃,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4. 保精護腎:精為生長發育基礎,精化氣,氣生神,神御形,通過保護精和腎,延緩身體衰老。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中醫養生講究這幾點看看你做對了嗎!

中醫養生講究這幾點看看你做對了嗎!

現在很多人都開始注意身體健康,想要進行養生,那么在選擇養生方法的時候,不妨試試中醫養生法。中醫是我國傳統的一種醫學,除了對各種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以外,還能夠起到良好的養生作用,不同的方法都能夠幫助身體進行調整。

1、調整氣血

2、疏通經絡

3、調整心態

4、滋補身體

5、保暖養生

中醫養生講究這幾點

1、調整氣血

在中醫看來,想要保證一個人的健康一定要保證人體的氣血運行,因為氣血是一個人的一生之本,如果想要正常的保持功能,氣血的運行一定不能受到影響。中醫保養氣血的方法主要就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并且加以藥物控制來進行調整。

2、疏通經絡

疏通經絡同樣也是養生的關鍵,因為通暢的經絡能夠保證氣血運行,并且經絡還可以促進局部的新陳代謝,也就能幫助身體的功能得到增強。想要疏通經絡,可以通過艾灸或者是針刺等方式,這些保養方式都能夠有效的改善經絡循行。

3、調整心態

對中醫來講,一個人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五志就直接影響到了五臟如果神智出現了問題,也就會直接影響到內臟功能。而五臟是有相互聯系的,一方出現問題,其他的方面也會發生異常,因此在生活中保持心態就非常重要,健康良好的心態才能夠保證身體功能。

4、滋補身體

有的人可能本身就比較虛弱,無論是內臟還是身體肌膚,都會出現異常癥狀,此時就需要對身體進行滋補。中醫滋補身體的手段,通常也就是中藥調理以及藥膳,這些養生方法都可以良好的改善身體的問題。

5、保暖養生

保暖也是中醫養生的一大重點,但是這種保暖并不是添加衣物那么簡單中醫想要對身體進行保暖,可以加強局部的血液循環,也就是幫助氣血恢復運行,能夠通過中藥的方式進行調整,也可以通過艾灸來促進氣血。這種氣血運行的促進主要是針對離心臟較遠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血液循環。

面對疾病,請你不要過度擔心更不要過度緊張??茖W理智的應對才是正確的!

中醫養生講究這幾點看看你做對了嗎!

中醫養生講究這幾點看看你做對了嗎!

現在很多人都開始注意身體健康,想要進行養生,那么在選擇養生方法的時候,不妨試試中醫養生法。中醫是我國傳統的一種醫學,除了對各種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以外,還能夠起到良好的養生作用,不同的方法都能夠幫助身體進行調整。

1、調整氣血

2、疏通經絡

3、調整心態

4、滋補身體

5、保暖養生

中醫養生講究這幾點

1、調整氣血

在中醫看來,想要保證一個人的健康一定要保證人體的氣血運行,因為氣血是一個人的一生之本,如果想要正常的保持功能,氣血的運行一定不能受到影響。中醫保養氣血的方法主要就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并且加以藥物控制來進行調整。

2、疏通經絡

疏通經絡同樣也是養生的關鍵,因為通暢的經絡能夠保證氣血運行,并且經絡還可以促進局部的新陳代謝,也就能幫助身體的功能得到增強。想要疏通經絡,可以通過艾灸或者是針刺等方式,這些保養方式都能夠有效的改善經絡循行。

3、調整心態

對中醫來講,一個人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五志就直接影響到了五臟如果神智出現了問題,也就會直接影響到內臟功能。而五臟是有相互聯系的,一方出現問題,其他的方面也會發生異常,因此在生活中保持心態就非常重要,健康良好的心態才能夠保證身體功能。

4、滋補身體

有的人可能本身就比較虛弱,無論是內臟還是身體肌膚,都會出現異常癥狀,此時就需要對身體進行滋補。中醫滋補身體的手段,通常也就是中藥調理以及藥膳,這些養生方法都可以良好的改善身體的問題。

5、保暖養生

保暖也是中醫養生的一大重點,但是這種保暖并不是添加衣物那么簡單中醫想要對身體進行保暖,可以加強局部的血液循環,也就是幫助氣血恢復運行,能夠通過中藥的方式進行調整,也可以通過艾灸來促進氣血。這種氣血運行的促進主要是針對離心臟較遠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血液循環。

面對疾病,請你不要過度擔心更不要過度緊張??茖W理智的應對才是正確的!

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一、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

1.順應自然

在“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思想指導下,《素問·寶命全形論》提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比祟惿嬗谧匀唤缰?,人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息息相關?!鹅`樞·邪客》稱之為“人與天地相應”。在自然界的變化中,存在著以四時、朔望、晝夜為標志的年月日周期性節律變化,并由此產生了氣候變化和物候變化所呈現的生長化收藏規律等。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與之近乎同步的生理節律和適應外界變化并做出自我調適的能力。因此,人若能順應自然而攝生,各種生理功能便可循其常性,節律有序而穩定,機體則處于陰陽和諧的健康狀態;若違逆自然,則各種生理功能節律紊亂,適應外界變化和防御抗邪能力減弱,而易罹患疾病。誠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彼?,順應自然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原則之一。養生順應自然,旨在要求人們在掌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主動采取各種綜合措施來順應其變化,使人體生理活動與自然變化節律同步,保持機體內外環境的協調統一,以避邪防病,保健延衰。對此,《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出了根據四季變化以調養形神的原則與方法,并強調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p>

2.形神共養

形,指形體,即臟腑身形;神,指以五神、五志為特征的心理活動。形神共養,是以形神統一的生命觀為其理論基礎。一方面,形體為生命的基礎,形具而神生,五臟及其所藏的精氣是產生“五神”活動的物質基礎?!鹅`樞·天年》說:“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藏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备鸷椤侗阕印绕ぶ晾怼芬缘毯退?、燭和火的關系比喻人體形與神關系時說:“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壞則水不留矣;方之于燭,燭糜則火不居矣。身勞則神散,氣竭而命終?!睆娬{神依賴于形。另一方面,神乃形之主,為生命的主宰。人體臟腑的功能活動、氣血津液的運行,都受神的主宰和影響。張介賓《類經·攝生類》說:“雖神由精氣而生,然所以統馭精氣而為運用之主者,則又在吾心之神?!睆娬{神可以反饋地作用于精和氣,影響甚至*整個生命過程。對于形神的辯證關系,明末醫家綺石在《理虛元鑒》中曾精辟地歸納說:“以先天生成之本體論,則精生氣,氣生神;以后天運用之主宰論,則神役氣,氣役精?!闭捎谛紊窠y一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故中醫養生強調形神共養,養形以全神,調神以全形,最終達到“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素問·上古天真論》)的目的',正如《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原道論》所言:“全生之術,形氣貴乎安,安則有倫而不亂;精神貴乎保,保則有要而不耗。故保而養之,初不離于形氣精神?!?/p>

二、中醫養生最講究的還是這

心養,包括“德養”在內,是大師們養生心得中被列為第一位的要務?!八紵o邪僻是一藥,行寬心和是一藥,心平氣和是一藥,心靜意定是一藥?!边@幾句話是《大藏經》中說的,強調的是心養的至上功能?!饵S帝內經》中有形式不同而意義完全一致的表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薄梆B生必先養德,大德方得其壽;養生必重養心,心寬方能體健”的理念;“靜以養神,淡泊名利,修德潤身”的觀點等,都是大師們在一生實踐、一生歷練中用心編織出的妙法錦囊。

食養,是最基本的養生內容。人之健康與否,無非在于氣血、津液、精血,而它們無不來源于機體對食物的受納、生化、吸收、利用?!拔骞葹轲B,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薄昂衔逦?,宜清淡,吃暖食”、路志正教授的“調養脾胃,注重三杯茶(上午綠茶,下午烏龍茶,晚上普洱茶)”、“飲食有節,定時、定量、定性”、“七分飽,減肥胖,忌吸煙,慎飲酒”、“做到細嚼慢咽,切忌暴飲暴食”等論述,都是取之有據、行之有效、仿之有驗的食療真經。

體養,包含與身心健康有密切關系的體能鍛煉和愉悅身心的多種文體活動。任繼學教授力倡“漫步四季,因時而動”的行為,堅持“搓臉、轉睛、叩齒、挺腹、太極拳”的綜合程式,重視清晨不間斷的光浴、氣浴、風浴的“三浴法”,賀普仁教授自創經絡引導養生的“六步功”等,都是極具個性特點的體養妙訣。

藥養,強調的是藥物對于人體健康的重要意義。除了對相關疾病進行有效的治療外,利用藥物的特性,在自然養生中雜以藥物的支持或輔助,以為人體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促進和支撐。這些中醫造詣非凡的大師們,在為他人提供各種藥養良方的同時,也為自己量身定制出極具個性特色的藥養方法:常服六味地黃丸,他認為該藥有延緩衰老的作用;于在通利大便上做文章,他認為上下通暢是預防多種疾病發生的不二法門;每天早晨上班前要喝一杯自制的菊花、麥冬、枸杞茶,他認為此茶能夠養精提神、護衛正氣……如此豐富多彩的藥養法,或據于對醫理的拓展,或據于對藥物的效用,或據于對時令的把握,或據于對地域的考慮,或據于對體質的辨識,點滴中折射出大師們的高深學問和審慎精神。

三、中醫養生與健康的關系是什么

養生保健指保養、調養、頤養生命。即以調陰陽、和氣血、保精神為原則,運用調神、導引吐納、四時調攝、食養、藥養、節欲、辟谷等多種方法,以期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甩手治失眠

每天練5分鐘甩手功,會感到神清氣爽,精神抖擻。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等癥狀。

具體方法:馬步,十趾輕輕抓地,微微提肛,舌抵上腭。緩緩上抬手臂至與肩平行,再自然甩落至身后。1次5—10分鐘,1日2—3次。這套動作可以活動手三陰手三陽六條經絡,因此能調節氣血,平衡陰陽,升清降濁。

抖一抖軀體,在氣功中叫 做“斗翎”,即仿效倦鳥棲枝,振羽翼、渾身顫動,用以去疾解乏。堅持“斗翎”練習,可改善血液循環,使心腦獲得充足的血氧,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

具體方法:挺胸直立,兩足分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雙腿微屈,軀體有節奏地左右顫抖,顫抖時盡量使臀部擺動,以牽動上身及兩臂顫抖。全身放松,其速度由緩慢而逐漸加快,幅度以自我感覺胸肌振動為度,不宜用力過猛,以舒服為佳。時間3 ̄5分鐘,亦可適當延長。

揉腹治消化不良

對于消化不好的人來說,睡前或起床前揉揉“神闕穴”

揉腹

揉腹,也就是肚臍,可很好地幫助消化。

具體方法:平躺,全身放松,雙手重疊,以肚臍為中心旋轉按揉,男性宜順時針由小圈到大圈,然后逆時針由大圈到小圈來按摩,女性則是先逆時針后順時針。按摩時以感覺到胃腸的蠕動為標準。一般按摩后好好睡一覺,白天會感覺消化功能有所改善。但潰瘍出血者禁揉腹,以免出血增多,加重病情。

每天下蹲可強腎

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腎強則抵抗力強,下蹲動作可有效按摩命門,從而起到補腎的作用。

具體方法:先松松腰,輕輕旋轉一下腰部,然后做下蹲動作,同時挺直腰板。下蹲時將意念集中在腰部,腰部的命門處為腎之所在。

站起時意念則集中于頭頂的百會穴處,感覺自己的頭上有一根線提拉著,這樣能保證身體挺拔。下蹲站起為1次,根據時間共做9或9的倍數次,每天也就花幾分鐘,最好早晨做這套補腎操,如果忘記了,中午前一定得補上。

四、如何正確看待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必須注重兩個方面:一是科學性,二個是時代性。

現在有的人過分強調古代的養生方法,其實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比如過分強調吃素,事實上并不是吃素就能把所有的病都吃沒了,人體還是需要合理的營養結構的。低膽固醇血癥和高膽固醇血癥都是有害健康的,甚至低膽固醇血癥對健康的危害更大,因為在我們的生命代謝過程中,許多基本物質,如維生素D3、性激素等,都是以膽固醇為原料合成出來的,并且近年來的科學研究發現,血液中適宜的膽固醇含量具有一定的“抗癌功能”。

從時代性來說,傳統中醫有許多過時的東西是應該更新的。中國古代有著深厚的養生文化,但許多養生方法都有它特殊的時代背景,就像人們說話有特殊的“語境”。一樣。比如在《三國演義》里漢代人講出了明朝后才有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就不合時宜。

古代養生阱究冬藏,就是冬天蟄伏,少動,少外出,不要出汗,不要洗澡。這與古時人們的食物有限、保暖不及密切相關。寒冷的冬天,萬物凋零,食物更少,少活動就少消耗,可以減少體力的支出;同時古代人的衣衫單薄,沒有現在這么講究,就是里面一件單衣,外面套一件大棉襖,多動、出汗,身體發涼,遇冷風一吹就容易感冒,感冒了又缺醫少藥,很多人的肺部就可能被感染,肺部感染再治療不好就容易死亡。同理,古人講冬天不能洗澡也是因為當時生活條件所限,天寒地凍。

取暖設施欠缺,洗澡極易感冒,感冒后治療不及時又容易得其他疾病……正如我們國家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人們洗澡就要上大澡堂子,一個月去一二次,那時人們穿的也沒現在這么齊全,里面一件單衣,外面套一件大棉襖,洗澡時稍不注意,著涼受風就容易感冒。

但現在的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勤洗澡、勤換衣是非常良好的衛生習慣。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有一類疾病較之建國初期明顯減少,如癰、瘡、腫、癤等感染性皮膚病幾乎絕跡了。這些都是講究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帶來的好處。

所以我們還是要講究科學。有的人誤導老百姓:“冬天不要出汗,冬天不要洗澡”,結果許多人來問我,我說我們在繼承古人養生經驗和傳統的時候,一定要強調科學性。

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一、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

1.順應自然

在“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思想指導下,《素問·寶命全形論》提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比祟惿嬗谧匀唤缰?,人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息息相關?!鹅`樞·邪客》稱之為“人與天地相應”。在自然界的變化中,存在著以四時、朔望、晝夜為標志的年月日周期性節律變化,并由此產生了氣候變化和物候變化所呈現的生長化收藏規律等。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與之近乎同步的生理節律和適應外界變化并做出自我調適的能力。因此,人若能順應自然而攝生,各種生理功能便可循其常性,節律有序而穩定,機體則處于陰陽和諧的健康狀態;若違逆自然,則各種生理功能節律紊亂,適應外界變化和防御抗邪能力減弱,而易罹患疾病。誠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彼?,順應自然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原則之一。養生順應自然,旨在要求人們在掌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主動采取各種綜合措施來順應其變化,使人體生理活動與自然變化節律同步,保持機體內外環境的協調統一,以避邪防病,保健延衰。對此,《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出了根據四季變化以調養形神的原則與方法,并強調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p>

2.形神共養

形,指形體,即臟腑身形;神,指以五神、五志為特征的心理活動。形神共養,是以形神統一的生命觀為其理論基礎。一方面,形體為生命的基礎,形具而神生,五臟及其所藏的精氣是產生“五神”活動的物質基礎?!鹅`樞·天年》說:“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藏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备鸷椤侗阕印绕ぶ晾怼芬缘毯退?、燭和火的關系比喻人體形與神關系時說:“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壞則水不留矣;方之于燭,燭糜則火不居矣。身勞則神散,氣竭而命終?!睆娬{神依賴于形。另一方面,神乃形之主,為生命的主宰。人體臟腑的功能活動、氣血津液的運行,都受神的主宰和影響。張介賓《類經·攝生類》說:“雖神由精氣而生,然所以統馭精氣而為運用之主者,則又在吾心之神?!睆娬{神可以反饋地作用于精和氣,影響甚至*整個生命過程。對于形神的辯證關系,明末醫家綺石在《理虛元鑒》中曾精辟地歸納說:“以先天生成之本體論,則精生氣,氣生神;以后天運用之主宰論,則神役氣,氣役精?!闭捎谛紊窠y一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故中醫養生強調形神共養,養形以全神,調神以全形,最終達到“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素問·上古天真論》)的目的',正如《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原道論》所言:“全生之術,形氣貴乎安,安則有倫而不亂;精神貴乎保,保則有要而不耗。故保而養之,初不離于形氣精神?!?/p>

二、中醫養生最講究的還是這

心養,包括“德養”在內,是大師們養生心得中被列為第一位的要務?!八紵o邪僻是一藥,行寬心和是一藥,心平氣和是一藥,心靜意定是一藥?!边@幾句話是《大藏經》中說的,強調的是心養的至上功能?!饵S帝內經》中有形式不同而意義完全一致的表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薄梆B生必先養德,大德方得其壽;養生必重養心,心寬方能體健”的理念;“靜以養神,淡泊名利,修德潤身”的觀點等,都是大師們在一生實踐、一生歷練中用心編織出的妙法錦囊。

食養,是最基本的養生內容。人之健康與否,無非在于氣血、津液、精血,而它們無不來源于機體對食物的受納、生化、吸收、利用?!拔骞葹轲B,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薄昂衔逦?,宜清淡,吃暖食”、路志正教授的“調養脾胃,注重三杯茶(上午綠茶,下午烏龍茶,晚上普洱茶)”、“飲食有節,定時、定量、定性”、“七分飽,減肥胖,忌吸煙,慎飲酒”、“做到細嚼慢咽,切忌暴飲暴食”等論述,都是取之有據、行之有效、仿之有驗的食療真經。

體養,包含與身心健康有密切關系的體能鍛煉和愉悅身心的多種文體活動。任繼學教授力倡“漫步四季,因時而動”的行為,堅持“搓臉、轉睛、叩齒、挺腹、太極拳”的綜合程式,重視清晨不間斷的光浴、氣浴、風浴的“三浴法”,賀普仁教授自創經絡引導養生的“六步功”等,都是極具個性特點的體養妙訣。

藥養,強調的是藥物對于人體健康的重要意義。除了對相關疾病進行有效的治療外,利用藥物的特性,在自然養生中雜以藥物的支持或輔助,以為人體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促進和支撐。這些中醫造詣非凡的大師們,在為他人提供各種藥養良方的同時,也為自己量身定制出極具個性特色的藥養方法:常服六味地黃丸,他認為該藥有延緩衰老的作用;于在通利大便上做文章,他認為上下通暢是預防多種疾病發生的不二法門;每天早晨上班前要喝一杯自制的菊花、麥冬、枸杞茶,他認為此茶能夠養精提神、護衛正氣……如此豐富多彩的藥養法,或據于對醫理的拓展,或據于對藥物的效用,或據于對時令的把握,或據于對地域的考慮,或據于對體質的辨識,點滴中折射出大師們的高深學問和審慎精神。

三、中醫養生與健康的關系是什么

養生保健指保養、調養、頤養生命。即以調陰陽、和氣血、保精神為原則,運用調神、導引吐納、四時調攝、食養、藥養、節欲、辟谷等多種方法,以期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甩手治失眠

每天練5分鐘甩手功,會感到神清氣爽,精神抖擻。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等癥狀。

具體方法:馬步,十趾輕輕抓地,微微提肛,舌抵上腭。緩緩上抬手臂至與肩平行,再自然甩落至身后。1次5—10分鐘,1日2—3次。這套動作可以活動手三陰手三陽六條經絡,因此能調節氣血,平衡陰陽,升清降濁。

抖一抖軀體,在氣功中叫 做“斗翎”,即仿效倦鳥棲枝,振羽翼、渾身顫動,用以去疾解乏。堅持“斗翎”練習,可改善血液循環,使心腦獲得充足的血氧,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

具體方法:挺胸直立,兩足分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雙腿微屈,軀體有節奏地左右顫抖,顫抖時盡量使臀部擺動,以牽動上身及兩臂顫抖。全身放松,其速度由緩慢而逐漸加快,幅度以自我感覺胸肌振動為度,不宜用力過猛,以舒服為佳。時間3 ̄5分鐘,亦可適當延長。

揉腹治消化不良

對于消化不好的人來說,睡前或起床前揉揉“神闕穴”

揉腹

揉腹,也就是肚臍,可很好地幫助消化。

具體方法:平躺,全身放松,雙手重疊,以肚臍為中心旋轉按揉,男性宜順時針由小圈到大圈,然后逆時針由大圈到小圈來按摩,女性則是先逆時針后順時針。按摩時以感覺到胃腸的蠕動為標準。一般按摩后好好睡一覺,白天會感覺消化功能有所改善。但潰瘍出血者禁揉腹,以免出血增多,加重病情。

每天下蹲可強腎

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腎強則抵抗力強,下蹲動作可有效按摩命門,從而起到補腎的作用。

具體方法:先松松腰,輕輕旋轉一下腰部,然后做下蹲動作,同時挺直腰板。下蹲時將意念集中在腰部,腰部的命門處為腎之所在。

站起時意念則集中于頭頂的百會穴處,感覺自己的頭上有一根線提拉著,這樣能保證身體挺拔。下蹲站起為1次,根據時間共做9或9的倍數次,每天也就花幾分鐘,最好早晨做這套補腎操,如果忘記了,中午前一定得補上。

四、如何正確看待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必須注重兩個方面:一是科學性,二個是時代性。

現在有的人過分強調古代的養生方法,其實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比如過分強調吃素,事實上并不是吃素就能把所有的病都吃沒了,人體還是需要合理的營養結構的。低膽固醇血癥和高膽固醇血癥都是有害健康的,甚至低膽固醇血癥對健康的危害更大,因為在我們的生命代謝過程中,許多基本物質,如維生素D3、性激素等,都是以膽固醇為原料合成出來的,并且近年來的科學研究發現,血液中適宜的膽固醇含量具有一定的“抗癌功能”。

從時代性來說,傳統中醫有許多過時的東西是應該更新的。中國古代有著深厚的養生文化,但許多養生方法都有它特殊的時代背景,就像人們說話有特殊的“語境”。一樣。比如在《三國演義》里漢代人講出了明朝后才有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就不合時宜。

古代養生阱究冬藏,就是冬天蟄伏,少動,少外出,不要出汗,不要洗澡。這與古時人們的食物有限、保暖不及密切相關。寒冷的冬天,萬物凋零,食物更少,少活動就少消耗,可以減少體力的支出;同時古代人的衣衫單薄,沒有現在這么講究,就是里面一件單衣,外面套一件大棉襖,多動、出汗,身體發涼,遇冷風一吹就容易感冒,感冒了又缺醫少藥,很多人的肺部就可能被感染,肺部感染再治療不好就容易死亡。同理,古人講冬天不能洗澡也是因為當時生活條件所限,天寒地凍。

取暖設施欠缺,洗澡極易感冒,感冒后治療不及時又容易得其他疾病……正如我們國家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人們洗澡就要上大澡堂子,一個月去一二次,那時人們穿的也沒現在這么齊全,里面一件單衣,外面套一件大棉襖,洗澡時稍不注意,著涼受風就容易感冒。

但現在的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勤洗澡、勤換衣是非常良好的衛生習慣。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有一類疾病較之建國初期明顯減少,如癰、瘡、腫、癤等感染性皮膚病幾乎絕跡了。這些都是講究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帶來的好處。

所以我們還是要講究科學。有的人誤導老百姓:“冬天不要出汗,冬天不要洗澡”,結果許多人來問我,我說我們在繼承古人養生經驗和傳統的時候,一定要強調科學性。

中醫養生的小知識

1.中醫養生小知識有哪些
整體觀念是中醫的一種思想方法,它貫穿于中醫的生理、病理、診法、辯證、養生和治療等所有的領域中。

它認為:人體是一個以心為主宰、五臟為中心的有機整體;人與自然環境有密切關系,人體和自然環境是一個整體,所以當自然環境發生變化時,人體也會發生與之相適應的變化,中醫歷來重視人和自然環境的聯系。中醫認為,養生即保養生命,主要用于未病之時,包括強身、防病、延壽等三項內容。

養生的原則有:適應自然規律、重視精神調養、房事有節、加強形體鍛煉、謹和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 而治療主要用于已病之后,是盡可能快地使疾病痊愈和減輕病人痛苦的手段。

治療的原則主要包括:早治防變、治病求本、扶正去邪、調整陰陽、調理氣血、調理臟腑和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等七項。

2.中醫養生常識有哪些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傊?,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國傳統養生強調對人與自然界的關系,認為人應順應自然環境、四時氣候的變化,主動調整自我,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吨芤住吩啤耙魂幰魂栔^道”;“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易·系辭上》)《老子》云“道法自然?!本褪侵嗅t養生的基本要求。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中醫養生有食養、藥養、針灸、 *** 、氣功等豐富多樣的養生技術。 古人認為養生之法莫如養性,養性之法莫如養精;精充可以化氣,氣盛可以全神;神全則陰陽平和,臟腑協調,氣血暢達,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和強壯。所以精、氣、神的保養是最重要的內容,為人體養生之根本。中醫學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這是生命之根本,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早在兩三千年前,《周易》、《黃帝內經》、《老子》里面已經有一套很完整的養生原理,就像一個永遠也挖不完的寶庫,值得我們再三探索。中醫的養生觀包括天人合一、陰陽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寶。

中醫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中醫養生歷來重視精神衛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養生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道家也強調人應該善良,忠誠、富于愛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幫助他人的美德。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會。而那些可以擁有這些美德的人則會更能體會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北京最好的男科醫院是哪家

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盡心有規律的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循環,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 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飲食也是養生的必備因素。數千年以來,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認定是達到長壽的關鍵因素,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責備認為是使健康出現問題的根源。

預防疾病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通過有規律的鍛煉,正確使用藥物,適當的進行食補,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動,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目的。
3.中醫養生健康小知識
醫養生指保養、調養、頤養生命!-

以下是有關中醫養生知識的三字經:-

勤學習,勤思考,勤梳頭,可健腦。-

勤洗臉,容顏俏,勤洗澡,膚病消。-

勤運指,可益智,勤運目,視力好。-

勤走路,腿腳靈,勤交談,舌靈巧。-

勤鼓耳,聽力健, *** 腹,消化好。-

勤刷牙,防齲齒,勤叩齒,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腎好。-

衣與被,勤洗曬,講衛生,疾病少。-

親友間,勤交往,常聊天,少煩惱。-

勤養神,精神好,勤運動,抗衰老。-

勤體檢,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

失眠時,9-11點喝杯冬瓜汁+酸棗粉。

睡覺前吃白蘿卜補腎。

早調心肺,晚調肝腎,常調脾胃。

早上做搓手護眼運動,晚上做擦背護腎運動。
4.養生小常識
夏天走了,秋天來了,你有沒有感覺秋季皮膚緊繃繃的;經常出現上火、口干舌燥的情況?其實,一切都是氣候變化在作祟,另外,秋季還是個疾病多發的季節,如果你保持健康,最好多了解一些秋季養生保健常識,這樣更利于健康。

1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韭菜、大蒜、蔥、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2注意去火。秋季外界氣候驟然變涼,而人體內的熱量還在原來的位置,外涼內熱,內熱不容易散發,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系列癥狀,比如臉上痘痘增加,喉嚨腫痛,牙齦發炎,晨起干咳等。

3多補水。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流質,以養陰潤燥,彌補損失的陰潤,但喝流質的飲食,尤其是飲料和水等液體飲料時,飲用方法頗多講究、以少量頻飲為最佳。

4多吃果蔬。秋燥最容易傷人的津液。多數蔬菜、水果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補充人體的津液。另外,還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之品,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

5重視精神調養。陰虛的人,肝火易旺,動輒發脾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摟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則內耗陰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為明顯。因此,預防秋燥的另一環就是要重視精神的調養,并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平靜地度過這一多事之秋。

6及時增減衣服。立秋之后,晝夜之間的溫差較大,不宜赤膊露體,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秋季養生保健,進補正當時,合理地飲食才是養生保健的基礎。
5.請問中醫養生知識有哪些
中醫養生主要有以下幾點知識:

1.調節飲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飲食不節制,會輕易傷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經常運動: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經常保持運動可以使人們保持經歷充沛,達到身強體壯的效果。

3.多吃良藥:良藥對人們治療疾病、延年益壽有著神奇的功效。

4.溫順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態、平和的性情對于自己的心態和身體都有莫大的好處。

5.適飲藥酒:藥酒往往可以幫助人們排除煩躁的思緒,同時還可以提高睡眠質量。

6.均衡營養:平時飲食盡量做到面面俱到,葷素合理。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中醫養生的小知識

1.中醫養生小知識有哪些
整體觀念是中醫的一種思想方法,它貫穿于中醫的生理、病理、診法、辯證、養生和治療等所有的領域中。

它認為:人體是一個以心為主宰、五臟為中心的有機整體;人與自然環境有密切關系,人體和自然環境是一個整體,所以當自然環境發生變化時,人體也會發生與之相適應的變化,中醫歷來重視人和自然環境的聯系。中醫認為,養生即保養生命,主要用于未病之時,包括強身、防病、延壽等三項內容。

養生的原則有:適應自然規律、重視精神調養、房事有節、加強形體鍛煉、謹和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 而治療主要用于已病之后,是盡可能快地使疾病痊愈和減輕病人痛苦的手段。

治療的原則主要包括:早治防變、治病求本、扶正去邪、調整陰陽、調理氣血、調理臟腑和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等七項。

2.中醫養生常識有哪些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傊?,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國傳統養生強調對人與自然界的關系,認為人應順應自然環境、四時氣候的變化,主動調整自我,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吨芤住吩啤耙魂幰魂栔^道”;“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易·系辭上》)《老子》云“道法自然?!本褪侵嗅t養生的基本要求。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中醫養生有食養、藥養、針灸、 *** 、氣功等豐富多樣的養生技術。 古人認為養生之法莫如養性,養性之法莫如養精;精充可以化氣,氣盛可以全神;神全則陰陽平和,臟腑協調,氣血暢達,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和強壯。所以精、氣、神的保養是最重要的內容,為人體養生之根本。中醫學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這是生命之根本,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早在兩三千年前,《周易》、《黃帝內經》、《老子》里面已經有一套很完整的養生原理,就像一個永遠也挖不完的寶庫,值得我們再三探索。中醫的養生觀包括天人合一、陰陽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寶。

中醫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中醫養生歷來重視精神衛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養生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道家也強調人應該善良,忠誠、富于愛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幫助他人的美德。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會。而那些可以擁有這些美德的人則會更能體會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北京最好的男科醫院是哪家

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盡心有規律的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循環,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 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飲食也是養生的必備因素。數千年以來,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認定是達到長壽的關鍵因素,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責備認為是使健康出現問題的根源。

預防疾病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通過有規律的鍛煉,正確使用藥物,適當的進行食補,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動,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目的。
3.中醫養生健康小知識
醫養生指保養、調養、頤養生命!-

以下是有關中醫養生知識的三字經:-

勤學習,勤思考,勤梳頭,可健腦。-

勤洗臉,容顏俏,勤洗澡,膚病消。-

勤運指,可益智,勤運目,視力好。-

勤走路,腿腳靈,勤交談,舌靈巧。-

勤鼓耳,聽力健, *** 腹,消化好。-

勤刷牙,防齲齒,勤叩齒,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腎好。-

衣與被,勤洗曬,講衛生,疾病少。-

親友間,勤交往,常聊天,少煩惱。-

勤養神,精神好,勤運動,抗衰老。-

勤體檢,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

失眠時,9-11點喝杯冬瓜汁+酸棗粉。

睡覺前吃白蘿卜補腎。

早調心肺,晚調肝腎,常調脾胃。

早上做搓手護眼運動,晚上做擦背護腎運動。
4.養生小常識
夏天走了,秋天來了,你有沒有感覺秋季皮膚緊繃繃的;經常出現上火、口干舌燥的情況?其實,一切都是氣候變化在作祟,另外,秋季還是個疾病多發的季節,如果你保持健康,最好多了解一些秋季養生保健常識,這樣更利于健康。

1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韭菜、大蒜、蔥、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2注意去火。秋季外界氣候驟然變涼,而人體內的熱量還在原來的位置,外涼內熱,內熱不容易散發,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系列癥狀,比如臉上痘痘增加,喉嚨腫痛,牙齦發炎,晨起干咳等。

3多補水。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流質,以養陰潤燥,彌補損失的陰潤,但喝流質的飲食,尤其是飲料和水等液體飲料時,飲用方法頗多講究、以少量頻飲為最佳。

4多吃果蔬。秋燥最容易傷人的津液。多數蔬菜、水果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補充人體的津液。另外,還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之品,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

5重視精神調養。陰虛的人,肝火易旺,動輒發脾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摟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則內耗陰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為明顯。因此,預防秋燥的另一環就是要重視精神的調養,并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平靜地度過這一多事之秋。

6及時增減衣服。立秋之后,晝夜之間的溫差較大,不宜赤膊露體,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秋季養生保健,進補正當時,合理地飲食才是養生保健的基礎。
5.請問中醫養生知識有哪些
中醫養生主要有以下幾點知識:

1.調節飲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飲食不節制,會輕易傷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經常運動: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經常保持運動可以使人們保持經歷充沛,達到身強體壯的效果。

3.多吃良藥:良藥對人們治療疾病、延年益壽有著神奇的功效。

4.溫順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態、平和的性情對于自己的心態和身體都有莫大的好處。

5.適飲藥酒:藥酒往往可以幫助人們排除煩躁的思緒,同時還可以提高睡眠質量。

6.均衡營養:平時飲食盡量做到面面俱到,葷素合理。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中醫飲食養生原則?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弊晕覈檀?、西周以來,歷代中醫對食養多有所繼承和發展。那么,你知道中醫飲食養生需要遵循什么原則嗎?接下來就跟著我一起去看看吧。
  中醫飲食養生的四大原則
  一、固后天之本,及早食養

  祖國醫學一直認為,脾胃為人體的后天之本,故倡導養生特別是食養須從青、中年中年食品開始,經過飲食調理以保養脾胃實為養生延年之*。如甘味淡薄也足以滋養五臟,故勸人盡量少吃生冷、燥熱、厚膩飲食,庶不致損傷脾胃。如能長期做到顧護中氣即脾胃生發的功能而恰當地食養,則多可祛病長壽。

  二、食養關鍵在于飲食有節

  節制飲食的要點關鍵在于“簡、少、儉、謹、忌”五字。飲食品種宜恰當合理,進食量不宜過飽,每餐所進肉食不宜品類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飲食習慣和講究衛生,宜做到先饑而食,食不過飽,未飽先止;先渴而飲,飲不過多,并慎戒夜飲等。此外,過多偏食、雜食也不相宜。

  三、先食療,后藥餌

  食療在卻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長期使用。尤其對老年人,因多有五臟衰弱,氣血耗損,加之脾胃運化功能減遲,故先以飲食調治易取得用藥物所難獲及的功效。因大多數老年老年食品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體虛弱,一則難堅持長期服藥,二則易發生不良反應,故先食療而后必要時用藥多較妥當。

  四、應遵從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遲、夜食反多損的原則

  食宜細嚼緩咽,忌狼吞虎咽;宜善于選食和節制飲食,對油油食品膩、葷腥、香燥炙炒、濃醇厚味飲食更宜少進;淡食最宜人,宜清淡飲食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燙口,以熱不灼唇,冷不冰齒為宜;堅硬或筋韌、半熟之肉品多難消化消化食品,食宜熟軟,老人更宜。

  以上四點中醫食養的特色和原則,因合乎食養保健保健食品延齡之道,故讀者宜深入領會,認真實踐,必有所獲。
  中醫養生禁忌
  1、忌早起科頭

  “科頭”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陽氣初生的時間,這時的陽氣像樹苗,雖然生長勢頭很旺,卻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陽氣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從人體來講,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門不注意頭部保暖,很容易讓寒邪入腦,造成疾病。

  2、忌陰室貪涼

  人的身體要保持健康,必須陽氣旺盛,而陽氣很怕受到陰邪的侵犯。如果一個房間不能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陰氣較重,氣溫較低,寒邪容易侵襲體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當然,現代人居住樓房,很難保證每間房屋都有陽光,這時就需要借助暖氣或空調,保持房間溫度。

  3、忌溼地久坐

  有些人對潮溼致病不太理解,認為身體有面板保護,面板又不透水,外界的溼氣怎么能影響到體內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溼氣當然不能直接進入體內,但機體之氣和外界之氣是相互感應的,外界之溼是一種滯緩之氣,感應到體內則使機體的氣機也執行緩慢,從而在體內生成溼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溼的環境中停留過久。

  4、忌冷著汗衣

  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一出汗衣服會馬上變得溼冷,此時面板的毛孔是張開的,對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溼很有可能乘虛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時把汗擦乾,并更換干燥衣物。

  5、忌熱著曬衣

  徐文弻認為久曬之衣有熱毒,不宜立刻上身。這可能有些夸張了,衣服曬得干爽以后,即使還有一定熱度,也不至于對身體健康造成什么危害。當然如果是患有熱病還沒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適當注意,不要穿剛曬過或烤過的衣服。

  6、忌汗出扇風

  這個也要靈活看待,如果是三伏天,身體時刻都有汗,拿扇子扇風取涼是很正常的。這里說的忌汗出扇風是指氣溫不太高,因運動而出汗時,不要貪涼而扇風,或立刻喝冷飲。扇風雖然很愜意,但風為諸邪之首,帶著寒邪或溼邪不知不覺地就襲入體內了。

  7、忌燈燭照睡

  有些人喜歡開著燈睡覺,這也不好。因為光明的性質是屬陽的,人的睡眠需要陽氣入陰,有燈光照射就使得陽氣難以下潛入陰,容易造成神魂不安,影響睡眠質量。

  8、忌夏月涼水抹席,冬月熱火烘衣

  這兩個習慣可能并沒有那么大的危害,現在也很少有人烘烤衣服了,但是本條仍然有現實意義,也就是不能圖一時的痛快而違反季節規律。夏天不要貪涼,把空調溫度調得過低,容易導致出汗不足,氣機不能充分開啟;冬天也不能貪熱,把暖氣開得過熱,容易導致出汗太多,精氣外泄。

  9、忌久觀場演劇

  這一條是勸我們注意養神?,F在電視網路娛樂節目非常多,不能過分沉迷于此,因為在觀看節目的時候,我們的精神會不知不覺地隨之而動,不再注意體內的感受。中醫認為,心是“君主之官”,如果君主整天追逐聲色犬馬,就不能很好地體察民情,身體有了不平衡也不能隨時感知,所以娛樂要適度,避免久視久聽而傷神。

  最簡單的穴位助眠法就是 *** 涌泉穴,即搓腳底。手心相對互搓至雙手發熱,用右手搓左足心腳底前1/3正中間的位置,用左手搓右足心,直到感覺發熱為止。

中醫飲食養生原則?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弊晕覈檀?、西周以來,歷代中醫對食養多有所繼承和發展。那么,你知道中醫飲食養生需要遵循什么原則嗎?接下來就跟著我一起去看看吧。
  中醫飲食養生的四大原則
  一、固后天之本,及早食養

  祖國醫學一直認為,脾胃為人體的后天之本,故倡導養生特別是食養須從青、中年中年食品開始,經過飲食調理以保養脾胃實為養生延年之*。如甘味淡薄也足以滋養五臟,故勸人盡量少吃生冷、燥熱、厚膩飲食,庶不致損傷脾胃。如能長期做到顧護中氣即脾胃生發的功能而恰當地食養,則多可祛病長壽。

  二、食養關鍵在于飲食有節

  節制飲食的要點關鍵在于“簡、少、儉、謹、忌”五字。飲食品種宜恰當合理,進食量不宜過飽,每餐所進肉食不宜品類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飲食習慣和講究衛生,宜做到先饑而食,食不過飽,未飽先止;先渴而飲,飲不過多,并慎戒夜飲等。此外,過多偏食、雜食也不相宜。

  三、先食療,后藥餌

  食療在卻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長期使用。尤其對老年人,因多有五臟衰弱,氣血耗損,加之脾胃運化功能減遲,故先以飲食調治易取得用藥物所難獲及的功效。因大多數老年老年食品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體虛弱,一則難堅持長期服藥,二則易發生不良反應,故先食療而后必要時用藥多較妥當。

  四、應遵從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遲、夜食反多損的原則

  食宜細嚼緩咽,忌狼吞虎咽;宜善于選食和節制飲食,對油油食品膩、葷腥、香燥炙炒、濃醇厚味飲食更宜少進;淡食最宜人,宜清淡飲食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燙口,以熱不灼唇,冷不冰齒為宜;堅硬或筋韌、半熟之肉品多難消化消化食品,食宜熟軟,老人更宜。

  以上四點中醫食養的特色和原則,因合乎食養保健保健食品延齡之道,故讀者宜深入領會,認真實踐,必有所獲。
  中醫養生禁忌
  1、忌早起科頭

  “科頭”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陽氣初生的時間,這時的陽氣像樹苗,雖然生長勢頭很旺,卻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陽氣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從人體來講,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門不注意頭部保暖,很容易讓寒邪入腦,造成疾病。

  2、忌陰室貪涼

  人的身體要保持健康,必須陽氣旺盛,而陽氣很怕受到陰邪的侵犯。如果一個房間不能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陰氣較重,氣溫較低,寒邪容易侵襲體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當然,現代人居住樓房,很難保證每間房屋都有陽光,這時就需要借助暖氣或空調,保持房間溫度。

  3、忌溼地久坐

  有些人對潮溼致病不太理解,認為身體有面板保護,面板又不透水,外界的溼氣怎么能影響到體內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溼氣當然不能直接進入體內,但機體之氣和外界之氣是相互感應的,外界之溼是一種滯緩之氣,感應到體內則使機體的氣機也執行緩慢,從而在體內生成溼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溼的環境中停留過久。

  4、忌冷著汗衣

  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一出汗衣服會馬上變得溼冷,此時面板的毛孔是張開的,對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溼很有可能乘虛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時把汗擦乾,并更換干燥衣物。

  5、忌熱著曬衣

  徐文弻認為久曬之衣有熱毒,不宜立刻上身。這可能有些夸張了,衣服曬得干爽以后,即使還有一定熱度,也不至于對身體健康造成什么危害。當然如果是患有熱病還沒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適當注意,不要穿剛曬過或烤過的衣服。

  6、忌汗出扇風

  這個也要靈活看待,如果是三伏天,身體時刻都有汗,拿扇子扇風取涼是很正常的。這里說的忌汗出扇風是指氣溫不太高,因運動而出汗時,不要貪涼而扇風,或立刻喝冷飲。扇風雖然很愜意,但風為諸邪之首,帶著寒邪或溼邪不知不覺地就襲入體內了。

  7、忌燈燭照睡

  有些人喜歡開著燈睡覺,這也不好。因為光明的性質是屬陽的,人的睡眠需要陽氣入陰,有燈光照射就使得陽氣難以下潛入陰,容易造成神魂不安,影響睡眠質量。

  8、忌夏月涼水抹席,冬月熱火烘衣

  這兩個習慣可能并沒有那么大的危害,現在也很少有人烘烤衣服了,但是本條仍然有現實意義,也就是不能圖一時的痛快而違反季節規律。夏天不要貪涼,把空調溫度調得過低,容易導致出汗不足,氣機不能充分開啟;冬天也不能貪熱,把暖氣開得過熱,容易導致出汗太多,精氣外泄。

  9、忌久觀場演劇

  這一條是勸我們注意養神?,F在電視網路娛樂節目非常多,不能過分沉迷于此,因為在觀看節目的時候,我們的精神會不知不覺地隨之而動,不再注意體內的感受。中醫認為,心是“君主之官”,如果君主整天追逐聲色犬馬,就不能很好地體察民情,身體有了不平衡也不能隨時感知,所以娛樂要適度,避免久視久聽而傷神。

  最簡單的穴位助眠法就是 *** 涌泉穴,即搓腳底。手心相對互搓至雙手發熱,用右手搓左足心腳底前1/3正中間的位置,用左手搓右足心,直到感覺發熱為止。

中醫養生的原則

中醫養生的原則

中醫養生的原則,生活中常吃的食物的功效和作用我們都有所了解,不同的使用方法對人體產生的作用也不一樣,吃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我今天和大家一起來看看中醫養生的原則的相關資料。

  中醫養生的原則1

(一)順應自然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法成。人生于天地之間,依賴于自然而生存,也就必須受自然規律的支配和制約,即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這種天人相應或稱天人合一學說,是中醫效法自然,順時養生的理論依據。順應自然養生包括順應四時調攝和晝夜晨昏調養。晝夜變化,比之于四時,所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人為秋,夜半為冬。白晝陽氣主事,入夜陰氣主事。四時與晝夜的陰陽變化,人亦應之。所以,生活起居,要順應四時晝夜的變化,動靜和宜,衣著適當醫|學教育網整理,飲食調配合理,體現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

人不僅有自然屬性,更重要的還有社會屬性。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生存。人與外界環境是一個統一整體。外界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因此,中醫學認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鄙鐣h境一方面供給人類所需要的物質生活資料,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又形成和制約著人的心理活動。隨著醫學模式的變化,社會醫學、心身醫學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日益顯示出重視社會因素與心理保健對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性:社會因素可以通過對人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素質的影響而影響人的健康。所以人必須適應四時晝夜和社會因素的變化而采取相應的攝生措施,才能健康長壽。故曰:“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靈樞。本神》)。

(二)形神共養

形神合一,又稱形與神俱,形神相因,是中醫學的生命觀。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形為神之基,神為形之主;無形則神無以生,無神則形不可活:形與神俱,方能盡終天年;因此,養生只有做到形神共養,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長壽:所謂形神共養,是指不僅要注意形體的保養,而且還要注意精神的攝生,使形體強健,精神充沛,身體和精神得到協調發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長壽。中醫養生學的養生方法很多,但從本質上看,統而言之,不外“養神”與“養形”兩端,即所謂“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形神共養,神為首務,神明則形安。神為生命的主宰,宜于清靜內守,而不宜躁動妄耗。故中醫養生觀以調神為第一要義,守神以全形。通過清靜養神、四氣調神、積精養神、修性怡神、氣功練神等,以保持神氣的清靜,增強心身健康,達到調神和強身的統一。

形體是人體生命的基礎,神依附于形而存在,有了形體,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方能產生精神活動和具有生理功能。形盛則神旺,形衰則神衰,形謝則神滅。形體的`動靜盛衰,關系著精、氣、神的衰旺存亡。中醫養生學主張動以養形,以形勞而不倦為度,用勞動、舞蹈、散步,導引、按摩等,以運動形體,調和氣血,疏通經絡,通利九竅,防病健身。

靜以養神,動以養形,動靜結合,剛柔相濟,以動靜適宜為度。形神共養,動靜互涵,才符合生命運動的客觀規律,有益于強身防病。

(三)保精護腎

保精護腎是指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來調養腎精,使精氣充足,體健神旺,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精是構*體和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精氣神是人身“三寶”,精化氣,氣生神,神御形,精是氣形神的基礎,為健康長壽的根本。精稟于先天,養于水谷而藏于五臟。五臟安和,精自得養。五臟之中,腎為先天,主藏精,故保精重在保養腎精。中醫養生學強調節欲以保精,使精盈充盛,有利于心身健康。若縱情泄欲,則*枯竭,真氣耗散而未老先衰。節欲并非絕欲,乃房事有節之謂。保養腎精之法甚多,除節欲保精外,尚有運動保健、導引補腎、按摩益腎、食療補腎和藥物調養等。

(四)調養脾胃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天的重要因素,“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當以脾胃為先”(《景岳全書。脾胃》)。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盛,則精氣充足,臟腑功能強盛,神自健旺。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因此,中醫養生學十分重視調養脾胃,通過飲食調節、藥物調節、精神調節、針灸按摩、氣功調節、起居勞逸等調攝,以達到健運脾胃,調養后天,延年益壽的目的。

先天之本在腎,后天之本在脾,先天生后天,后天養先天,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凋補脾腎是培補正氣之大旨,也是全身形而防早衰的重要途徑。

  中醫養生的原則2

一、協調臟腑

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的統一體。五臟是人體生命的根本,五臟陰陽是人體陰陽之本,五臟功能正常協調,化生精氣血津液充足,臟腑形神得以充養,是健康的基本保障。五臟間的協調,即是通過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生克制化的關系來實現的。有生有制,則可保持一種動態平衡,以保證生理活動順利進行。

臟腑協調在生理上的重要意義決定了其在養生中的作用。從養生角度而言,協調臟腑是通過一系列養生手段和措施來實現的。協調的含義大致有二:一是強化臟腑的協同作用,增強機體新陳代謝的活力。二是糾偏,當臟腑間偶有失和,及時予以調整,以糾正其偏差。這兩方面內容,作為養生指導原則之一,貫徹在各種養生方法之中,如:四時養生中強調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精神養生中強調調情志舒暢,避免五志過極傷害五臟;飲食養生中強調五味調和,不可過偏等等,都是遵循協調臟腑這一指導原則而具體實施的。又如:運動養生中的“六字決”、“八段錦”、“五禽戲”等*,也都是以增強臟腑功能為目的而組編的。所以說,協調臟腑是養生學的指導原則之一,應予以足夠重視。

二、暢通經絡

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只有經絡通暢,氣血才能川流不息的營運于全身。只有經絡通暢,才能使臟腑相通、陰陽交貫,內外相通,從而養臟腑、生氣血、布津液、傳糟粕、御精神,以確保生命活動順利進行,新陳代謝旺盛。所以說,經絡以通為用,經絡通暢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一旦經絡阻滯,則影響臟腑協調,氣血運行也受到阻礙。因此《素問·調經論》說:“五臟之道,皆出于經隧,以行氣血,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所以,通暢經絡往往作為一條養生的指導原則,貫穿于各種養生方法之中。

暢通經絡在養生方法中主要的作用形式有兩種:一是活動筋骨,以求氣血暢通。如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都是用動作達到所謂“動行以達郁”的鍛煉目的?;顒咏罟?,則促使氣血周流,經絡暢通。氣血臟腑調和,則身健無??;二是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在氣功導引法中,有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之說。任脈循行于胸、腹部正中線,總任一身之陰脈,可以調節陰經氣血;督脈循行于背部正中線,總督一身之陽脈,可以調節陽經氣血。任督二脈的相互溝通,可以使陰經與陽經的氣血周流,互相交貫。由于任督二脈循行于胸腹、背,二脈相通,可以促進真氣的運行,氣血運行如環周流,故在氣功導引中稱為“周天”。因其僅限于任督二脈,并非全身經脈,故稱為“小周天”。在小周天開通的基礎上,周身各經脈皆開通,則稱為“大周天”。所以謂制之開通,是因為在氣功、導引中,要通過意守、調息、以促使氣血周流,打通經脈。一旦大、小周天能夠通暢營運,則陰陽協調、氣血平和、臟腑得養,精充、氣足、神旺,所以身體健康而不病。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其養生健身作用都是以暢通經絡為基礎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暢通經絡這一養生原則的重要意義。

三、清靜養神

人的精神活動是極其復雜的,情志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中醫將人的情志活動歸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等7種表現,簡稱為“七情”。七情的變化既可以改變人的行為活動方式,又可以改變人的臟腑機能狀態,從而導致人體生理病理變化。在機體新陳代謝的過程中,各種生理功能都需要通過神來調節,故神極易耗傷而受損,因此,中醫養生主張形、神俱養,首重養神。

神,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宰,是生命存亡的根本。中醫認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但調神攝生,首貴靜養?!秲冉洝氛f“靜則神藏,躁則神亡”。因此,養神之道貴在一個“靜”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動保持在淡泊寧靜的狀態,做到摒除雜念,內無所蓄,外無所逐。因為在這種狀態下,有利于防病祛疾,促進健康;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壽延年。但是,清靜養神的方法,并不是要人無知無欲,無理想,無抱負,也不是人為地過度地壓抑思想或毫無精神寄托的閑散空虛,而是主張專心致志,保持精神靜謐,“寡言語以養氣,寡思慮以養神”,避免“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要做到少思寡欲,須有賴于思想的純正,克服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提倡知足者常樂;在生活中保持達觀的處世態度,避免無原則的糾紛。要做到心神寧靜,須注意閉目定志,眼為心靈之窗,閉目養神有利于心靜神凝。尤其在人的精神緊張、情緒激動、身心疲勞的情況下,閉目養神片刻,往往能使人心平氣和,思緒冷靜,精神內守,坦然舒暢。

四、節欲保精

由于精在生命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體健康無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養精則是十分重要的內容?!额惤洝访鞔_指出:“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保精的意義,于此可見。

保精的另一方面含義,還在于保養腎精,也即狹義的“精”。祖國醫學認為,人的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均由腎所主,故有“腎為先天之本”之說。腎在人體臟腑中極為重要,而且也是藏精之要地?!胺蚓?,身之本也”。精、氣、神又是人身三寶,五臟之陰取之于腎陰,五臟之陽取之于腎陽。古人認為“若入房過度,則傷腎,腎精耗傷,流失過多,下元虧虛,腎陰或腎陽偏亢,即陰陽失調,而陰陽失調則百病由生”。中醫常把腎的功能衰減作為衰老的征象,所以養生把節制房事作為極其重要的防衰老措施,精足,則人之生源充足,生源足則防老抗衰有術。男女生殖之精,是人體先天生命之源泉,不宜過分泄漏,如果縱情泄欲,會使*枯竭,真氣耗散而致未老先衰?!肚Ы鹨健分兄赋觯骸熬邉t身憊。故欲不節則精耗,精耗則氣衰,氣衰則病至,病至則身?!?。告戒人們宜保養腎精,這是關系到機體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事。足以說明,精不可耗傷,養精方可強身益壽,作為養生指導原則,其意義也在于此。

欲達到養精的目的,必須抓住兩個關鍵環節。其一為節欲。所謂節欲,是指對于男女間*要有節制,自然,男女之欲是正常生理要求,欲不可絕,亦不能禁,但要注意適度,不使太過,做到既不絕對禁欲,也不縱欲過度,即是節欲的真正含義。節欲可以防止陰精的過分泄漏,保持精盈充盛,有利于身心健康。在中醫養生法中,如房事保健、氣功、導引等,均有節欲保精的具體措施,也即是這一養生原則的具體體現。其二是保精,此指廣義的精而言,精稟于先天,養于水谷而藏于五臟,若后天充盛,五臟安和,則精自然得養,故保精即是通過養五臟以不使其過傷,調情志以不使其過極,忌勞傷以不使其過耗,來達到養精保精的目的。在傳統養生法中,調攝情志,四時養生,起居養生等諸法中,均貫徹了這一養生原則。

五、調息養氣

養氣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保養元氣,一是調暢氣機。元氣充足,則生命有活力,氣機暢通,則機體健康。

保養正氣,首先是順四時、慎起居,如果人體能夠順應四時變化,則可使陽氣得到保護,不致耗傷?!秲冉洝匪f:“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四時養生、起居保健諸法,均以保養元氣為主。保養正氣,多以培補后天,固護先天為基點,飲食營養以培補后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養氣。而節欲固精,避免勞傷,則是固護先天元氣的方法措施。先天、后天充足,則正氣得養,這是保養正氣的又一方面。此外,調情志可以避免正氣耗傷,省言語可使氣不過散,都是保養正氣的措施。

至于調暢氣機,則多以調息為主?!额惤洝分赋觯骸吧起B生者導息,此言養氣當從呼吸也”。呼吸吐納,可調理氣息,暢通氣機,宗氣宣發,營衛周流,可促使氣血流通,經脈通暢。故古有吐納、胎息、氣功諸法,重調息以養氣。在調息的基礎上,還有導引、按摩、健身術、以及針灸諸法。都是通過不同的方法,活動筋骨、激發經氣、通暢經絡,以促進氣血周流,達到增強真氣運行的作用,以旺盛新陳代謝活力?!端貑枴づe痛論》曰:“百病生于氣也”,強調氣機失調是導致疾病乃至衰老的主要原因。而人體的氣機條暢,又與肝之疏泄功能密切相關。肝主疏泄,具有調暢全身氣機,調節精神情志,推動津血運行等作用。肝之疏泄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調和,經絡通利,臟腑協調,陰陽平衡。若肝失疏泄,氣郁不達,則氣機失調,進而導致氣滯血瘀,或痰氣郁結,或氣郁化火,或犯脾克胃,累及他臟而生百病。足以看出,在諸多養生方法中,都將養氣作為一條基本原則之一,而具體予以實施,足見養氣的重要。

六、綜合調養

人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無論哪一個環節發生了障礙,都會影響整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所以,養生必須從整體全局著眼,注意到生命活動的各個環節,全面考慮,綜合調養。

綜合調養的內容,不外著眼于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臟腑、經絡、精神情志、氣血等方面。具體說來,大致有:順四時、慎起居、調飲食、戒色欲、調情志、動形體,以及針灸、推拿按摩、體控電療、藥物養生等諸多方面內容。恰如李梴在《醫學入門》中指出的:“避風寒以保其皮膚、六腑”,“節勞逸以保其筋骨五臟”,“戒色欲以養精,正思慮以養神”,“薄滋味以養血,寡言語以養氣”。避風寒就是順四時以養生,使機體內外功能協調;節勞逸就是指慎起居,防勞傷以養生,使臟腑協調;戒色欲、正思慮、薄滋味等,是指精、氣、神的保養;動形體、針灸、推拿按摩、體控電療,是調節經絡、臟腑、氣血,以使經絡通暢、氣血周流,臟腑協調;藥物保健則是以藥物為輔助作用,強壯身體、延年益壽。從上述各不同方面,對機體進行全面調理保養,使機體內外協調,適應自然變化,增強抗病能力,避免出現失調、偏頗,達到人與自然、體內臟腑氣血陰陽平衡統一,便是綜合調養。

中醫養生的原則

中醫養生的原則

中醫養生的原則,生活中常吃的食物的功效和作用我們都有所了解,不同的使用方法對人體產生的作用也不一樣,吃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我今天和大家一起來看看中醫養生的原則的相關資料。

  中醫養生的原則1

(一)順應自然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法成。人生于天地之間,依賴于自然而生存,也就必須受自然規律的支配和制約,即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這種天人相應或稱天人合一學說,是中醫效法自然,順時養生的理論依據。順應自然養生包括順應四時調攝和晝夜晨昏調養。晝夜變化,比之于四時,所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人為秋,夜半為冬。白晝陽氣主事,入夜陰氣主事。四時與晝夜的陰陽變化,人亦應之。所以,生活起居,要順應四時晝夜的變化,動靜和宜,衣著適當醫|學教育網整理,飲食調配合理,體現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

人不僅有自然屬性,更重要的還有社會屬性。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生存。人與外界環境是一個統一整體。外界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因此,中醫學認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鄙鐣h境一方面供給人類所需要的物質生活資料,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又形成和制約著人的心理活動。隨著醫學模式的變化,社會醫學、心身醫學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日益顯示出重視社會因素與心理保健對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性:社會因素可以通過對人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素質的影響而影響人的健康。所以人必須適應四時晝夜和社會因素的變化而采取相應的攝生措施,才能健康長壽。故曰:“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靈樞。本神》)。

(二)形神共養

形神合一,又稱形與神俱,形神相因,是中醫學的生命觀。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形為神之基,神為形之主;無形則神無以生,無神則形不可活:形與神俱,方能盡終天年;因此,養生只有做到形神共養,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長壽:所謂形神共養,是指不僅要注意形體的保養,而且還要注意精神的攝生,使形體強健,精神充沛,身體和精神得到協調發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長壽。中醫養生學的養生方法很多,但從本質上看,統而言之,不外“養神”與“養形”兩端,即所謂“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形神共養,神為首務,神明則形安。神為生命的主宰,宜于清靜內守,而不宜躁動妄耗。故中醫養生觀以調神為第一要義,守神以全形。通過清靜養神、四氣調神、積精養神、修性怡神、氣功練神等,以保持神氣的清靜,增強心身健康,達到調神和強身的統一。

形體是人體生命的基礎,神依附于形而存在,有了形體,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方能產生精神活動和具有生理功能。形盛則神旺,形衰則神衰,形謝則神滅。形體的`動靜盛衰,關系著精、氣、神的衰旺存亡。中醫養生學主張動以養形,以形勞而不倦為度,用勞動、舞蹈、散步,導引、按摩等,以運動形體,調和氣血,疏通經絡,通利九竅,防病健身。

靜以養神,動以養形,動靜結合,剛柔相濟,以動靜適宜為度。形神共養,動靜互涵,才符合生命運動的客觀規律,有益于強身防病。

(三)保精護腎

保精護腎是指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來調養腎精,使精氣充足,體健神旺,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精是構*體和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精氣神是人身“三寶”,精化氣,氣生神,神御形,精是氣形神的基礎,為健康長壽的根本。精稟于先天,養于水谷而藏于五臟。五臟安和,精自得養。五臟之中,腎為先天,主藏精,故保精重在保養腎精。中醫養生學強調節欲以保精,使精盈充盛,有利于心身健康。若縱情泄欲,則*枯竭,真氣耗散而未老先衰。節欲并非絕欲,乃房事有節之謂。保養腎精之法甚多,除節欲保精外,尚有運動保健、導引補腎、按摩益腎、食療補腎和藥物調養等。

(四)調養脾胃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天的重要因素,“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當以脾胃為先”(《景岳全書。脾胃》)。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盛,則精氣充足,臟腑功能強盛,神自健旺。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因此,中醫養生學十分重視調養脾胃,通過飲食調節、藥物調節、精神調節、針灸按摩、氣功調節、起居勞逸等調攝,以達到健運脾胃,調養后天,延年益壽的目的。

先天之本在腎,后天之本在脾,先天生后天,后天養先天,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凋補脾腎是培補正氣之大旨,也是全身形而防早衰的重要途徑。

  中醫養生的原則2

一、協調臟腑

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的統一體。五臟是人體生命的根本,五臟陰陽是人體陰陽之本,五臟功能正常協調,化生精氣血津液充足,臟腑形神得以充養,是健康的基本保障。五臟間的協調,即是通過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生克制化的關系來實現的。有生有制,則可保持一種動態平衡,以保證生理活動順利進行。

臟腑協調在生理上的重要意義決定了其在養生中的作用。從養生角度而言,協調臟腑是通過一系列養生手段和措施來實現的。協調的含義大致有二:一是強化臟腑的協同作用,增強機體新陳代謝的活力。二是糾偏,當臟腑間偶有失和,及時予以調整,以糾正其偏差。這兩方面內容,作為養生指導原則之一,貫徹在各種養生方法之中,如:四時養生中強調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精神養生中強調調情志舒暢,避免五志過極傷害五臟;飲食養生中強調五味調和,不可過偏等等,都是遵循協調臟腑這一指導原則而具體實施的。又如:運動養生中的“六字決”、“八段錦”、“五禽戲”等*,也都是以增強臟腑功能為目的而組編的。所以說,協調臟腑是養生學的指導原則之一,應予以足夠重視。

二、暢通經絡

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只有經絡通暢,氣血才能川流不息的營運于全身。只有經絡通暢,才能使臟腑相通、陰陽交貫,內外相通,從而養臟腑、生氣血、布津液、傳糟粕、御精神,以確保生命活動順利進行,新陳代謝旺盛。所以說,經絡以通為用,經絡通暢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一旦經絡阻滯,則影響臟腑協調,氣血運行也受到阻礙。因此《素問·調經論》說:“五臟之道,皆出于經隧,以行氣血,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所以,通暢經絡往往作為一條養生的指導原則,貫穿于各種養生方法之中。

暢通經絡在養生方法中主要的作用形式有兩種:一是活動筋骨,以求氣血暢通。如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都是用動作達到所謂“動行以達郁”的鍛煉目的?;顒咏罟?,則促使氣血周流,經絡暢通。氣血臟腑調和,則身健無??;二是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在氣功導引法中,有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之說。任脈循行于胸、腹部正中線,總任一身之陰脈,可以調節陰經氣血;督脈循行于背部正中線,總督一身之陽脈,可以調節陽經氣血。任督二脈的相互溝通,可以使陰經與陽經的氣血周流,互相交貫。由于任督二脈循行于胸腹、背,二脈相通,可以促進真氣的運行,氣血運行如環周流,故在氣功導引中稱為“周天”。因其僅限于任督二脈,并非全身經脈,故稱為“小周天”。在小周天開通的基礎上,周身各經脈皆開通,則稱為“大周天”。所以謂制之開通,是因為在氣功、導引中,要通過意守、調息、以促使氣血周流,打通經脈。一旦大、小周天能夠通暢營運,則陰陽協調、氣血平和、臟腑得養,精充、氣足、神旺,所以身體健康而不病。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其養生健身作用都是以暢通經絡為基礎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暢通經絡這一養生原則的重要意義。

三、清靜養神

人的精神活動是極其復雜的,情志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中醫將人的情志活動歸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等7種表現,簡稱為“七情”。七情的變化既可以改變人的行為活動方式,又可以改變人的臟腑機能狀態,從而導致人體生理病理變化。在機體新陳代謝的過程中,各種生理功能都需要通過神來調節,故神極易耗傷而受損,因此,中醫養生主張形、神俱養,首重養神。

神,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宰,是生命存亡的根本。中醫認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但調神攝生,首貴靜養?!秲冉洝氛f“靜則神藏,躁則神亡”。因此,養神之道貴在一個“靜”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動保持在淡泊寧靜的狀態,做到摒除雜念,內無所蓄,外無所逐。因為在這種狀態下,有利于防病祛疾,促進健康;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壽延年。但是,清靜養神的方法,并不是要人無知無欲,無理想,無抱負,也不是人為地過度地壓抑思想或毫無精神寄托的閑散空虛,而是主張專心致志,保持精神靜謐,“寡言語以養氣,寡思慮以養神”,避免“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要做到少思寡欲,須有賴于思想的純正,克服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提倡知足者常樂;在生活中保持達觀的處世態度,避免無原則的糾紛。要做到心神寧靜,須注意閉目定志,眼為心靈之窗,閉目養神有利于心靜神凝。尤其在人的精神緊張、情緒激動、身心疲勞的情況下,閉目養神片刻,往往能使人心平氣和,思緒冷靜,精神內守,坦然舒暢。

四、節欲保精

由于精在生命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體健康無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養精則是十分重要的內容?!额惤洝访鞔_指出:“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保精的意義,于此可見。

保精的另一方面含義,還在于保養腎精,也即狹義的“精”。祖國醫學認為,人的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均由腎所主,故有“腎為先天之本”之說。腎在人體臟腑中極為重要,而且也是藏精之要地?!胺蚓?,身之本也”。精、氣、神又是人身三寶,五臟之陰取之于腎陰,五臟之陽取之于腎陽。古人認為“若入房過度,則傷腎,腎精耗傷,流失過多,下元虧虛,腎陰或腎陽偏亢,即陰陽失調,而陰陽失調則百病由生”。中醫常把腎的功能衰減作為衰老的征象,所以養生把節制房事作為極其重要的防衰老措施,精足,則人之生源充足,生源足則防老抗衰有術。男女生殖之精,是人體先天生命之源泉,不宜過分泄漏,如果縱情泄欲,會使*枯竭,真氣耗散而致未老先衰?!肚Ы鹨健分兄赋觯骸熬邉t身憊。故欲不節則精耗,精耗則氣衰,氣衰則病至,病至則身?!?。告戒人們宜保養腎精,這是關系到機體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事。足以說明,精不可耗傷,養精方可強身益壽,作為養生指導原則,其意義也在于此。

欲達到養精的目的,必須抓住兩個關鍵環節。其一為節欲。所謂節欲,是指對于男女間*要有節制,自然,男女之欲是正常生理要求,欲不可絕,亦不能禁,但要注意適度,不使太過,做到既不絕對禁欲,也不縱欲過度,即是節欲的真正含義。節欲可以防止陰精的過分泄漏,保持精盈充盛,有利于身心健康。在中醫養生法中,如房事保健、氣功、導引等,均有節欲保精的具體措施,也即是這一養生原則的具體體現。其二是保精,此指廣義的精而言,精稟于先天,養于水谷而藏于五臟,若后天充盛,五臟安和,則精自然得養,故保精即是通過養五臟以不使其過傷,調情志以不使其過極,忌勞傷以不使其過耗,來達到養精保精的目的。在傳統養生法中,調攝情志,四時養生,起居養生等諸法中,均貫徹了這一養生原則。

五、調息養氣

養氣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保養元氣,一是調暢氣機。元氣充足,則生命有活力,氣機暢通,則機體健康。

保養正氣,首先是順四時、慎起居,如果人體能夠順應四時變化,則可使陽氣得到保護,不致耗傷?!秲冉洝匪f:“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四時養生、起居保健諸法,均以保養元氣為主。保養正氣,多以培補后天,固護先天為基點,飲食營養以培補后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養氣。而節欲固精,避免勞傷,則是固護先天元氣的方法措施。先天、后天充足,則正氣得養,這是保養正氣的又一方面。此外,調情志可以避免正氣耗傷,省言語可使氣不過散,都是保養正氣的措施。

至于調暢氣機,則多以調息為主?!额惤洝分赋觯骸吧起B生者導息,此言養氣當從呼吸也”。呼吸吐納,可調理氣息,暢通氣機,宗氣宣發,營衛周流,可促使氣血流通,經脈通暢。故古有吐納、胎息、氣功諸法,重調息以養氣。在調息的基礎上,還有導引、按摩、健身術、以及針灸諸法。都是通過不同的方法,活動筋骨、激發經氣、通暢經絡,以促進氣血周流,達到增強真氣運行的作用,以旺盛新陳代謝活力?!端貑枴づe痛論》曰:“百病生于氣也”,強調氣機失調是導致疾病乃至衰老的主要原因。而人體的氣機條暢,又與肝之疏泄功能密切相關。肝主疏泄,具有調暢全身氣機,調節精神情志,推動津血運行等作用。肝之疏泄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調和,經絡通利,臟腑協調,陰陽平衡。若肝失疏泄,氣郁不達,則氣機失調,進而導致氣滯血瘀,或痰氣郁結,或氣郁化火,或犯脾克胃,累及他臟而生百病。足以看出,在諸多養生方法中,都將養氣作為一條基本原則之一,而具體予以實施,足見養氣的重要。

六、綜合調養

人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無論哪一個環節發生了障礙,都會影響整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所以,養生必須從整體全局著眼,注意到生命活動的各個環節,全面考慮,綜合調養。

綜合調養的內容,不外著眼于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臟腑、經絡、精神情志、氣血等方面。具體說來,大致有:順四時、慎起居、調飲食、戒色欲、調情志、動形體,以及針灸、推拿按摩、體控電療、藥物養生等諸多方面內容。恰如李梴在《醫學入門》中指出的:“避風寒以保其皮膚、六腑”,“節勞逸以保其筋骨五臟”,“戒色欲以養精,正思慮以養神”,“薄滋味以養血,寡言語以養氣”。避風寒就是順四時以養生,使機體內外功能協調;節勞逸就是指慎起居,防勞傷以養生,使臟腑協調;戒色欲、正思慮、薄滋味等,是指精、氣、神的保養;動形體、針灸、推拿按摩、體控電療,是調節經絡、臟腑、氣血,以使經絡通暢、氣血周流,臟腑協調;藥物保健則是以藥物為輔助作用,強壯身體、延年益壽。從上述各不同方面,對機體進行全面調理保養,使機體內外協調,適應自然變化,增強抗病能力,避免出現失調、偏頗,達到人與自然、體內臟腑氣血陰陽平衡統一,便是綜合調養。

中醫養生的原則

中醫養生的原則

中醫養生的原則,生活中常吃的食物的功效和作用我們都有所了解,不同的使用方法對人體產生的作用也不一樣,吃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我今天和大家一起來看看中醫養生的原則的相關資料。

  中醫養生的原則1

(一)順應自然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法成。人生于天地之間,依賴于自然而生存,也就必須受自然規律的支配和制約,即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這種天人相應或稱天人合一學說,是中醫效法自然,順時養生的理論依據。順應自然養生包括順應四時調攝和晝夜晨昏調養。晝夜變化,比之于四時,所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人為秋,夜半為冬。白晝陽氣主事,入夜陰氣主事。四時與晝夜的陰陽變化,人亦應之。所以,生活起居,要順應四時晝夜的變化,動靜和宜,衣著適當醫|學教育網整理,飲食調配合理,體現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

人不僅有自然屬性,更重要的還有社會屬性。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生存。人與外界環境是一個統一整體。外界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因此,中醫學認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鄙鐣h境一方面供給人類所需要的物質生活資料,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又形成和制約著人的心理活動。隨著醫學模式的變化,社會醫學、心身醫學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日益顯示出重視社會因素與心理保健對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性:社會因素可以通過對人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素質的影響而影響人的健康。所以人必須適應四時晝夜和社會因素的變化而采取相應的攝生措施,才能健康長壽。故曰:“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靈樞。本神》)。

(二)形神共養

形神合一,又稱形與神俱,形神相因,是中醫學的生命觀。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形為神之基,神為形之主;無形則神無以生,無神則形不可活:形與神俱,方能盡終天年;因此,養生只有做到形神共養,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長壽:所謂形神共養,是指不僅要注意形體的保養,而且還要注意精神的攝生,使形體強健,精神充沛,身體和精神得到協調發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長壽。中醫養生學的養生方法很多,但從本質上看,統而言之,不外“養神”與“養形”兩端,即所謂“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形神共養,神為首務,神明則形安。神為生命的主宰,宜于清靜內守,而不宜躁動妄耗。故中醫養生觀以調神為第一要義,守神以全形。通過清靜養神、四氣調神、積精養神、修性怡神、氣功練神等,以保持神氣的清靜,增強心身健康,達到調神和強身的統一。

形體是人體生命的基礎,神依附于形而存在,有了形體,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方能產生精神活動和具有生理功能。形盛則神旺,形衰則神衰,形謝則神滅。形體的`動靜盛衰,關系著精、氣、神的衰旺存亡。中醫養生學主張動以養形,以形勞而不倦為度,用勞動、舞蹈、散步,導引、按摩等,以運動形體,調和氣血,疏通經絡,通利九竅,防病健身。

靜以養神,動以養形,動靜結合,剛柔相濟,以動靜適宜為度。形神共養,動靜互涵,才符合生命運動的客觀規律,有益于強身防病。

(三)保精護腎

保精護腎是指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來調養腎精,使精氣充足,體健神旺,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精是構*體和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精氣神是人身“三寶”,精化氣,氣生神,神御形,精是氣形神的基礎,為健康長壽的根本。精稟于先天,養于水谷而藏于五臟。五臟安和,精自得養。五臟之中,腎為先天,主藏精,故保精重在保養腎精。中醫養生學強調節欲以保精,使精盈充盛,有利于心身健康。若縱情泄欲,則*枯竭,真氣耗散而未老先衰。節欲并非絕欲,乃房事有節之謂。保養腎精之法甚多,除節欲保精外,尚有運動保健、導引補腎、按摩益腎、食療補腎和藥物調養等。

(四)調養脾胃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天的重要因素,“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當以脾胃為先”(《景岳全書。脾胃》)。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盛,則精氣充足,臟腑功能強盛,神自健旺。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因此,中醫養生學十分重視調養脾胃,通過飲食調節、藥物調節、精神調節、針灸按摩、氣功調節、起居勞逸等調攝,以達到健運脾胃,調養后天,延年益壽的目的。

先天之本在腎,后天之本在脾,先天生后天,后天養先天,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凋補脾腎是培補正氣之大旨,也是全身形而防早衰的重要途徑。

  中醫養生的原則2

一、協調臟腑

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的統一體。五臟是人體生命的根本,五臟陰陽是人體陰陽之本,五臟功能正常協調,化生精氣血津液充足,臟腑形神得以充養,是健康的基本保障。五臟間的協調,即是通過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生克制化的關系來實現的。有生有制,則可保持一種動態平衡,以保證生理活動順利進行。

臟腑協調在生理上的重要意義決定了其在養生中的作用。從養生角度而言,協調臟腑是通過一系列養生手段和措施來實現的。協調的含義大致有二:一是強化臟腑的協同作用,增強機體新陳代謝的活力。二是糾偏,當臟腑間偶有失和,及時予以調整,以糾正其偏差。這兩方面內容,作為養生指導原則之一,貫徹在各種養生方法之中,如:四時養生中強調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精神養生中強調調情志舒暢,避免五志過極傷害五臟;飲食養生中強調五味調和,不可過偏等等,都是遵循協調臟腑這一指導原則而具體實施的。又如:運動養生中的“六字決”、“八段錦”、“五禽戲”等*,也都是以增強臟腑功能為目的而組編的。所以說,協調臟腑是養生學的指導原則之一,應予以足夠重視。

二、暢通經絡

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只有經絡通暢,氣血才能川流不息的營運于全身。只有經絡通暢,才能使臟腑相通、陰陽交貫,內外相通,從而養臟腑、生氣血、布津液、傳糟粕、御精神,以確保生命活動順利進行,新陳代謝旺盛。所以說,經絡以通為用,經絡通暢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一旦經絡阻滯,則影響臟腑協調,氣血運行也受到阻礙。因此《素問·調經論》說:“五臟之道,皆出于經隧,以行氣血,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所以,通暢經絡往往作為一條養生的指導原則,貫穿于各種養生方法之中。

暢通經絡在養生方法中主要的作用形式有兩種:一是活動筋骨,以求氣血暢通。如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都是用動作達到所謂“動行以達郁”的鍛煉目的?;顒咏罟?,則促使氣血周流,經絡暢通。氣血臟腑調和,則身健無??;二是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在氣功導引法中,有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之說。任脈循行于胸、腹部正中線,總任一身之陰脈,可以調節陰經氣血;督脈循行于背部正中線,總督一身之陽脈,可以調節陽經氣血。任督二脈的相互溝通,可以使陰經與陽經的氣血周流,互相交貫。由于任督二脈循行于胸腹、背,二脈相通,可以促進真氣的運行,氣血運行如環周流,故在氣功導引中稱為“周天”。因其僅限于任督二脈,并非全身經脈,故稱為“小周天”。在小周天開通的基礎上,周身各經脈皆開通,則稱為“大周天”。所以謂制之開通,是因為在氣功、導引中,要通過意守、調息、以促使氣血周流,打通經脈。一旦大、小周天能夠通暢營運,則陰陽協調、氣血平和、臟腑得養,精充、氣足、神旺,所以身體健康而不病。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其養生健身作用都是以暢通經絡為基礎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暢通經絡這一養生原則的重要意義。

三、清靜養神

人的精神活動是極其復雜的,情志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中醫將人的情志活動歸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等7種表現,簡稱為“七情”。七情的變化既可以改變人的行為活動方式,又可以改變人的臟腑機能狀態,從而導致人體生理病理變化。在機體新陳代謝的過程中,各種生理功能都需要通過神來調節,故神極易耗傷而受損,因此,中醫養生主張形、神俱養,首重養神。

神,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宰,是生命存亡的根本。中醫認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但調神攝生,首貴靜養?!秲冉洝氛f“靜則神藏,躁則神亡”。因此,養神之道貴在一個“靜”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動保持在淡泊寧靜的狀態,做到摒除雜念,內無所蓄,外無所逐。因為在這種狀態下,有利于防病祛疾,促進健康;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壽延年。但是,清靜養神的方法,并不是要人無知無欲,無理想,無抱負,也不是人為地過度地壓抑思想或毫無精神寄托的閑散空虛,而是主張專心致志,保持精神靜謐,“寡言語以養氣,寡思慮以養神”,避免“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要做到少思寡欲,須有賴于思想的純正,克服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提倡知足者常樂;在生活中保持達觀的處世態度,避免無原則的糾紛。要做到心神寧靜,須注意閉目定志,眼為心靈之窗,閉目養神有利于心靜神凝。尤其在人的精神緊張、情緒激動、身心疲勞的情況下,閉目養神片刻,往往能使人心平氣和,思緒冷靜,精神內守,坦然舒暢。

四、節欲保精

由于精在生命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體健康無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養精則是十分重要的內容?!额惤洝访鞔_指出:“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保精的意義,于此可見。

保精的另一方面含義,還在于保養腎精,也即狹義的“精”。祖國醫學認為,人的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均由腎所主,故有“腎為先天之本”之說。腎在人體臟腑中極為重要,而且也是藏精之要地?!胺蚓?,身之本也”。精、氣、神又是人身三寶,五臟之陰取之于腎陰,五臟之陽取之于腎陽。古人認為“若入房過度,則傷腎,腎精耗傷,流失過多,下元虧虛,腎陰或腎陽偏亢,即陰陽失調,而陰陽失調則百病由生”。中醫常把腎的功能衰減作為衰老的征象,所以養生把節制房事作為極其重要的防衰老措施,精足,則人之生源充足,生源足則防老抗衰有術。男女生殖之精,是人體先天生命之源泉,不宜過分泄漏,如果縱情泄欲,會使*枯竭,真氣耗散而致未老先衰?!肚Ы鹨健分兄赋觯骸熬邉t身憊。故欲不節則精耗,精耗則氣衰,氣衰則病至,病至則身?!?。告戒人們宜保養腎精,這是關系到機體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事。足以說明,精不可耗傷,養精方可強身益壽,作為養生指導原則,其意義也在于此。

欲達到養精的目的,必須抓住兩個關鍵環節。其一為節欲。所謂節欲,是指對于男女間*要有節制,自然,男女之欲是正常生理要求,欲不可絕,亦不能禁,但要注意適度,不使太過,做到既不絕對禁欲,也不縱欲過度,即是節欲的真正含義。節欲可以防止陰精的過分泄漏,保持精盈充盛,有利于身心健康。在中醫養生法中,如房事保健、氣功、導引等,均有節欲保精的具體措施,也即是這一養生原則的具體體現。其二是保精,此指廣義的精而言,精稟于先天,養于水谷而藏于五臟,若后天充盛,五臟安和,則精自然得養,故保精即是通過養五臟以不使其過傷,調情志以不使其過極,忌勞傷以不使其過耗,來達到養精保精的目的。在傳統養生法中,調攝情志,四時養生,起居養生等諸法中,均貫徹了這一養生原則。

五、調息養氣

養氣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保養元氣,一是調暢氣機。元氣充足,則生命有活力,氣機暢通,則機體健康。

保養正氣,首先是順四時、慎起居,如果人體能夠順應四時變化,則可使陽氣得到保護,不致耗傷?!秲冉洝匪f:“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四時養生、起居保健諸法,均以保養元氣為主。保養正氣,多以培補后天,固護先天為基點,飲食營養以培補后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養氣。而節欲固精,避免勞傷,則是固護先天元氣的方法措施。先天、后天充足,則正氣得養,這是保養正氣的又一方面。此外,調情志可以避免正氣耗傷,省言語可使氣不過散,都是保養正氣的措施。

至于調暢氣機,則多以調息為主?!额惤洝分赋觯骸吧起B生者導息,此言養氣當從呼吸也”。呼吸吐納,可調理氣息,暢通氣機,宗氣宣發,營衛周流,可促使氣血流通,經脈通暢。故古有吐納、胎息、氣功諸法,重調息以養氣。在調息的基礎上,還有導引、按摩、健身術、以及針灸諸法。都是通過不同的方法,活動筋骨、激發經氣、通暢經絡,以促進氣血周流,達到增強真氣運行的作用,以旺盛新陳代謝活力?!端貑枴づe痛論》曰:“百病生于氣也”,強調氣機失調是導致疾病乃至衰老的主要原因。而人體的氣機條暢,又與肝之疏泄功能密切相關。肝主疏泄,具有調暢全身氣機,調節精神情志,推動津血運行等作用。肝之疏泄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調和,經絡通利,臟腑協調,陰陽平衡。若肝失疏泄,氣郁不達,則氣機失調,進而導致氣滯血瘀,或痰氣郁結,或氣郁化火,或犯脾克胃,累及他臟而生百病。足以看出,在諸多養生方法中,都將養氣作為一條基本原則之一,而具體予以實施,足見養氣的重要。

六、綜合調養

人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無論哪一個環節發生了障礙,都會影響整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所以,養生必須從整體全局著眼,注意到生命活動的各個環節,全面考慮,綜合調養。

綜合調養的內容,不外著眼于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臟腑、經絡、精神情志、氣血等方面。具體說來,大致有:順四時、慎起居、調飲食、戒色欲、調情志、動形體,以及針灸、推拿按摩、體控電療、藥物養生等諸多方面內容。恰如李梴在《醫學入門》中指出的:“避風寒以保其皮膚、六腑”,“節勞逸以保其筋骨五臟”,“戒色欲以養精,正思慮以養神”,“薄滋味以養血,寡言語以養氣”。避風寒就是順四時以養生,使機體內外功能協調;節勞逸就是指慎起居,防勞傷以養生,使臟腑協調;戒色欲、正思慮、薄滋味等,是指精、氣、神的保養;動形體、針灸、推拿按摩、體控電療,是調節經絡、臟腑、氣血,以使經絡通暢、氣血周流,臟腑協調;藥物保健則是以藥物為輔助作用,強壯身體、延年益壽。從上述各不同方面,對機體進行全面調理保養,使機體內外協調,適應自然變化,增強抗病能力,避免出現失調、偏頗,達到人與自然、體內臟腑氣血陰陽平衡統一,便是綜合調養。

中醫養生的七個基本原則是什么

摘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歷代養生家和醫家提出了一系列養生原則,其養生之道在順應、養性、動形、靜神、溫補、培元、調氣、藥餌、食養等方面各有所長,從而形成了各有側重、自成體系的諸多學術流派。這些養生流派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共同構建起了傳統養生學的文化寶庫。中醫養生九大流派有哪些?中醫養生的七個基本原則是什么?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中醫養生九大流派有哪些
一、食養學派:飲食有節藥膳調養。
食養學派主張食養、食補、食療,通過研究食物的性能,以合理飲食來維護健康,延年益壽。
《內經》較早記載了食養的概念:“谷肉果菜,食養盡之”。并認識到飲食營養的重要性:“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闭f明飲食為人體必不可缺的營養物質。歷代醫家非常重視飲食保健,孫思邈奠定了我國食養學基礎,提出“安身之本,必資于食”;“藥性剛烈,猶若御兵”;“若能用食平疴,適性遣疾者,可謂良工”。這一思想對后世食療學派的醫家、養生家產生了重大影響。
孫思邈的弟子孟詵堪稱世界食療的鼻祖,其所著《食療本草》是我國和世界現存最早的一部食療專著,“藥補不如食補”,“是藥三分毒”。孟詵提倡“祛邪用藥,補養用食”。強調食療既可避免藥物偏性,又可維護身體健康。南唐陳士良對其繼承和發展,寫成《食性本草》。繼之,忽思慧的《飲膳正要》、賈銘的《飲食須知》、王士雄的《隨息居飲食譜》等食養著作都豐富了食養學派的飲食養生內容,為其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料。
食養學派的歷代醫家都主張藥療不如食療,并強調飲食養生保健應意謹和五味、按時節量、避免偏嗜、宜清潔忌厚味,才能保證機體健康,防止疾病發生,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二、養性學派:修養道德調攝精神。
養性學派是西漢以后,歷代儒生把孔孟學說中的道德修養及中和觀等思想與中醫養生方法相結合而逐漸形成的。該學派強調精神調攝、主張飲食調養,重視起居護養,為歷代養生家和醫家所遵循。
孔子最先提出“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的觀點,并且提出君子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泵献訉⑵渚唧w化提出要“善養吾浩然之氣”,“養心莫善于寡欲”(《孟子·盡心下》)。都是強調養生首要養心并調攝精神減少*。
董仲舒將養生與中庸思想結合,強調養氣與中和:“循天之道,以養其身,中者??能以中和養身者,其壽極命”(《春秋繁露》)?!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吩疲骸疤竦摕o,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所以能年皆度百歲?!?br>孫思邈繼承和發展《內經》治未病思想,在《千金要方·養性序》中反復強調“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梢婐B性的目的是為了祛病延年。故后世凡重視道德修養的養生家無不推崇孔、孟與孫思邈而形成一派。繼之,經過程頤、朱熹、陸九淵、王守仁等補充發揮,儒家養生學說更加盛行。
三、藥餌學派:藥物養生輕身延年。
藥餌學派的養生思想萌發于《山海經》,啟發于《神農本草經》。該學派認為藥物養生應當采用立方平和、量體選藥、重在脾腎、因時藥養、因人調養等合理的辨證施養原則,才能祛病強身,益壽延年。
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系統總結了我國漢代以前的藥物理論和治病、養生保健的用藥經驗。宋金元時期,有關藥物養生的理論有了重要的發展,如著名醫學家陳直、鄒鉉明確指出,老年藥物養生應著眼于培補先、后天之本,觀其書中常用之品如地黃、枸杞、胡桃肉、首烏等,皆為補腎益精、健脾理氣之藥,為后世抗衰延壽方藥研究留下了寶貴遺產。
到了明代,進入藥餌學派養生思想發展的全盛時期,以趙獻可、張景岳為代表的溫補學派,主張用溫補藥物峻補真火。李時珍推崇李東恒脾胃之說,其著作《本草綱目》尖銳地批判了服用金石長生不老之謬誤,推崇動植物藥養生,同時強調動植物藥的養生功用,如芡實“其功勝于乳石也”;鹿則“純陽多壽之物,能通督脈,又食草,故其肉有益無損”。清代養生家繼承歷代藥餌養生的經驗,如徐大椿強調了當審體質盛衰、陰陽消長、擇和平純粹之品、“稍為資助”的藥餌原則。
四、動形學派:動以養形動則不衰。
動形學派是主張適度運動的養生學派。動形以養生的思想始于《呂氏春秋》,其學派形成于漢唐,后世不斷創新和發展。動形學派認為,形體的動靜盛衰關系著精、氣、神的衰旺存亡。形體動則脾胃健運、精氣周流,生命力旺盛而不衰。
以動養形始于莊子。老莊認為靜可以長生,但道家意守丹田的養生方法,實是靜中有動,以達到運行氣血、和調陰陽的目的。后世各派氣功多源于老莊?!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贰胺ㄓ陉庩?,和于術數??”的論述正是對養生基本原則的概括,導引術則是“和于術數”養生法之一。
張仲景進一步闡述了導引在養生防病上的意義,指出“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勿令九竅閉塞”(《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第一》)。華佗養生有道,“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后漢書·華佗傳》)。他創立的“五禽戲”,把導引術向前推進了一步,并從理論上進一步闡述了動形養生的道理。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論述道:“養生之道,常欲小勞”;“體欲常勞??勞勿過極”。繼之,宋代創立“八段錦”,明清太極拳盛行,以及近年興起的各種運動、舞蹈、體操等鍛煉形體的方法,都是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代的養形之法。
五、培元學派:養元節欲固本培元。
培元學派強調治病防病要注重元氣的培補,認為元氣稟于先天,若后天充盛五臟安和,則精得養。故惜元、保元即是通過養五臟不使其過傷,調情志不使其過極,忌勞傷不使其過耗,以達到固護元氣、養生長壽的目的。
“元氣流行者壽,元氣滯者夭(《醫學入門·諸氣門》)”。歷代醫家強調惜元存精,十分重視元氣與壽命的關系?!秲冉洝分赋觯骸八枷霟o窮,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筋痿者,生于肝,使內也(《素問·痿論》)?!庇蠼】甸L壽,宜從慎起居、節房事做起。后世醫家多從《內經》之旨,主張節欲養元。葛洪將保元作為長壽的一條養生法則:“欲求神仙,唯當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保精(《抱樸子內篇》)?!迸嘌a元氣是延緩衰老的基礎,明代祁門名醫汪機主張培元固本、扶正防邪,并發明“營衛一氣說”,使朱丹溪的養陰與李皋的補氣在理論和治療上達到統一,其《石山醫案》中的參、芪不僅補陽亦能補陰的觀點,補充擴大了培補元氣在治療疾病中的重要意義。
徐春甫亦強調治病必須保重脾胃元氣,著《古今醫統大全》等,提出“治病不查脾胃之虛實,不足以為太醫”。此外,慎用藥物也是固護元氣的重要方面,張景岳提出“有是病而用是藥,則病受之矣;無是病而用是藥,則元氣受之矣(《景岳全書》)”。龔廷賢則提出“惜元氣”的三字箴言,指出元氣與衰老的關系,著有《壽世保元》。
六、順應學派:順應自然因時養生。
順應學派是主張順應四時自然規律變化而養生的學派。順應學派認為只有主動掌握外界變化規律防御外邪侵襲,以養生、養長、養收、養藏,才能養生防病,延年益壽。
老莊首先提出“順乎自然”的養生理論和方法?!鹅`樞·本神》指出:“智者之養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如是則避邪不至,長生久視?!闭f明了順應自然界陰陽消長的重要性。朱丹溪亦指出:“善攝養者??各自珍攝,以保天和(《格致余論》)?!惫署B老之法,必然要依天和、顧四時變化而攝養。此外,邱處機深通醫術、精于養生,其養生專著《攝生消息論》從不同角度對四時精神調養、起居調攝、飲食保健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萬全亦認為,天地萬物陰陽和則平,陰陽失調便不和,“如春應溫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涼,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凡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皆宜避之,不可恃其強健而不畏也(《養生四要·法時》)”。皆是主張起居規律應隨季節不同變更,以與自然界陰陽之氣的消長保持協調統一。
七、溫補學派:溫養陽氣補益脾土。
溫補學派的養生思想源于《內經》,其所確立的防病治病原則為歷代醫家臨證所取法。該學派醫家結合自己的臨床診治經驗,闡述脾腎命門對人體的重要作用,指出養身防病要從“先天命門水火”及“后天脾胃”著手。
溫補學派主張防病治病立足于先后天之本,是善用甘溫補益之法為特色的醫學流派?!秲冉洝诽岢觥皩崉t瀉之,虛則補之(《素問·三部九候論》)”;“盛者瀉之,虛者飲藥以補之(《靈樞·脈度》)”;“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衰者補之??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素問·至真要大論》)”。這些有關溫補的祛病養生原則為后世醫家所發揮。李東垣《脾胃論·卷上·脾胃虛實傳變論》中說:“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闭J為脾胃功能正常元氣就充沛,臟腑組織功能健旺人體就健康。
明代薛己主張脾腎并重,以脾胃為主;趙獻可倡腎命水火說,由于“命門無形之火,在兩腎有形之中(《醫貫·內經十二官論》)”,故習用六味地黃丸及八味地黃丸,補腎水命火;孫一奎認為腎間動氣為生生不息之根,三焦相火為元氣之別使,故溫養陽氣就顯得十分重要。清代葉天士亦認為“脾胃為病,最詳李東垣”,提出“補腎不如補脾”,并在繼承李杲“溫養脾胃之氣”的治法基礎上,增加了“養胃陰”的治法。
八、靜神學派:靜以養神無欲則安。
靜神學派是以長生不老為養生目的,以返璞歸真、清靜無為、無欲則安為養生指導思想,主張貴柔,提倡導引調氣、形神兼養的靜態養生派。
靜神學派主張養生以靜養精神為主,清靜無為,靜中有動。老、莊道家一派“深根固抵,長生久視”的思想對靜神學派影響直接,他們崇尚自然,要求返璞歸真,順應自然,以靜為主。老子《道德經》說:“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此將為不死藥?!敝赋鏊枷胍察o、清閑,不要有過多*,才能使神志健全,精氣內守而益壽延年。莊子繼承老子思想,闡述了靜以養神、養精的道理,“靜則無為??無為則俞俞,俞俞者憂患不能處,年壽長矣(《莊子·天道》)”。后來《內經》中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素問·上古天真論》)”等靜養原則都是由此發展而來。
中醫養生流派始于道家分流,許多信奉老莊思想的學者方士,一方面大力提倡導引、吐納等養生方法,另一方面又從防病強身的實際出發,將老莊養生思想加以整理提高。如嵇康的《養生論》指出:“智上于恬,性足于和?!闭J為物欲為養生之大礙,從而提出“養之以和”。之后,萬全《養生四要》首列寡欲為養生學之第一要義,強調“欲不可縱,縱欲成災??可謂知養生矣(《養生四要·寡欲第一》)”。其《養生四要·慎動》中亦強調“??故心常清靜則神安,神安則七神皆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故歷代養生家都十分重視養神,有“太上養神,其次養形”之說。
九、調氣學派:調攝真氣保養生命。
調氣以養生的思想始萌于《管子》,其學派則形成于漢唐,發展于后世諸家。調氣學派認為,氣貴運行不息,升降有常,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及壽夭的關鍵。
最早倡導調氣以養生的管仲主張調養內氣,使之聚則精不散?!豆茏印吩?“精也者,氣之精者也。氣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敝赋隽藲馐侨梭w生成及生命活動的基礎?!秲冉洝分赋觯骸罢鏆庹?,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也?!闭f明真氣與人體的健康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孫思邈則在《千金方》中對調氣進行了專篇論述,引用彭祖之語“行氣不已,亦可得長年”來說明調氣可以延年,并記載了彭祖的“和神導氣之法”。
劉完素則注重氣、精的保養,尤其重視元氣,在養生方法上主張養氣和調氣。養生家還認為調氣最忌暴怒,如曹庭棟“人借氣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養。所忌最是怒。怒心一發,則氣逆而不順,窒而不舒,傷我氣,即足以傷我身。老年人雖身值可怒,當思事與身孰重,一轉念間,可以渙然冰釋”。指出了怒則氣機逆亂且傷氣傷身。
中醫養生的七個基本原則是什么
1、調陰陽,使陰陽調和,陰平陽秘,即可使人體筋脈和順,骨髓堅固,氣血暢順,內外就能協調,邪氣不能侵襲,耳聰目明。
2、和臟腑,是指使人體五臟六腑功能相對穩定和協調,由于人體的生命活動是以五臟為主體的功能的綜合反映,所以,養生首先要協調臟腑的生理功能,使其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充分發揮其生理功能。
3、通經絡,是要使人體的經脈之氣暢通無阻。人之所以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由于經脈縱橫交錯,出入表里,貫通上下,內聯五臟六腑,外至皮膚肌肉。通過經絡的溝通和聯系,人體的氣血才能流通,才能使臟腑相通,陰陽交貫,內外相通,倘若氣血不流通,臟_之間的各種聯系就要發生障礙,疾病即可發生。
4、保陰精,在精氣神三者之間,精是生命的基礎,因為“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若精虧則體弱神衰,臟腑機能失調,百邪易侵。
5、重養神,《黃帝內經》明確指出:“得神著昌,失神者亡”,中醫學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它統御精氣,是生命存亡的根本。在生命過程中,神易于動而至耗,難于靜而內守。因此,歷代養生家有不少人都主張以靜養安神來健身防病,抗袁老。
6、順天時,所順天時,就是通過人體內部的調節使之與外界的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從而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7、調氣機,《黃帝內經》中指出“百病生于氣”的論點。這里的氣是指氣機,即氣的升降出入四種運動形式,氣機的病變關系到全身的病變,要保養好生命,必須注意觀察氣在體內的運行是否正常,當升則升,當將則將,要出則出,要進則進,一定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中醫養生的七個基本原則是什么

摘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歷代養生家和醫家提出了一系列養生原則,其養生之道在順應、養性、動形、靜神、溫補、培元、調氣、藥餌、食養等方面各有所長,從而形成了各有側重、自成體系的諸多學術流派。這些養生流派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共同構建起了傳統養生學的文化寶庫。中醫養生九大流派有哪些?中醫養生的七個基本原則是什么?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中醫養生九大流派有哪些
一、食養學派:飲食有節藥膳調養。
食養學派主張食養、食補、食療,通過研究食物的性能,以合理飲食來維護健康,延年益壽。
《內經》較早記載了食養的概念:“谷肉果菜,食養盡之”。并認識到飲食營養的重要性:“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闭f明飲食為人體必不可缺的營養物質。歷代醫家非常重視飲食保健,孫思邈奠定了我國食養學基礎,提出“安身之本,必資于食”;“藥性剛烈,猶若御兵”;“若能用食平疴,適性遣疾者,可謂良工”。這一思想對后世食療學派的醫家、養生家產生了重大影響。
孫思邈的弟子孟詵堪稱世界食療的鼻祖,其所著《食療本草》是我國和世界現存最早的一部食療專著,“藥補不如食補”,“是藥三分毒”。孟詵提倡“祛邪用藥,補養用食”。強調食療既可避免藥物偏性,又可維護身體健康。南唐陳士良對其繼承和發展,寫成《食性本草》。繼之,忽思慧的《飲膳正要》、賈銘的《飲食須知》、王士雄的《隨息居飲食譜》等食養著作都豐富了食養學派的飲食養生內容,為其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料。
食養學派的歷代醫家都主張藥療不如食療,并強調飲食養生保健應意謹和五味、按時節量、避免偏嗜、宜清潔忌厚味,才能保證機體健康,防止疾病發生,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二、養性學派:修養道德調攝精神。
養性學派是西漢以后,歷代儒生把孔孟學說中的道德修養及中和觀等思想與中醫養生方法相結合而逐漸形成的。該學派強調精神調攝、主張飲食調養,重視起居護養,為歷代養生家和醫家所遵循。
孔子最先提出“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的觀點,并且提出君子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泵献訉⑵渚唧w化提出要“善養吾浩然之氣”,“養心莫善于寡欲”(《孟子·盡心下》)。都是強調養生首要養心并調攝精神減少*。
董仲舒將養生與中庸思想結合,強調養氣與中和:“循天之道,以養其身,中者??能以中和養身者,其壽極命”(《春秋繁露》)?!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吩疲骸疤竦摕o,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所以能年皆度百歲?!?br>孫思邈繼承和發展《內經》治未病思想,在《千金要方·養性序》中反復強調“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梢婐B性的目的是為了祛病延年。故后世凡重視道德修養的養生家無不推崇孔、孟與孫思邈而形成一派。繼之,經過程頤、朱熹、陸九淵、王守仁等補充發揮,儒家養生學說更加盛行。
三、藥餌學派:藥物養生輕身延年。
藥餌學派的養生思想萌發于《山海經》,啟發于《神農本草經》。該學派認為藥物養生應當采用立方平和、量體選藥、重在脾腎、因時藥養、因人調養等合理的辨證施養原則,才能祛病強身,益壽延年。
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系統總結了我國漢代以前的藥物理論和治病、養生保健的用藥經驗。宋金元時期,有關藥物養生的理論有了重要的發展,如著名醫學家陳直、鄒鉉明確指出,老年藥物養生應著眼于培補先、后天之本,觀其書中常用之品如地黃、枸杞、胡桃肉、首烏等,皆為補腎益精、健脾理氣之藥,為后世抗衰延壽方藥研究留下了寶貴遺產。
到了明代,進入藥餌學派養生思想發展的全盛時期,以趙獻可、張景岳為代表的溫補學派,主張用溫補藥物峻補真火。李時珍推崇李東恒脾胃之說,其著作《本草綱目》尖銳地批判了服用金石長生不老之謬誤,推崇動植物藥養生,同時強調動植物藥的養生功用,如芡實“其功勝于乳石也”;鹿則“純陽多壽之物,能通督脈,又食草,故其肉有益無損”。清代養生家繼承歷代藥餌養生的經驗,如徐大椿強調了當審體質盛衰、陰陽消長、擇和平純粹之品、“稍為資助”的藥餌原則。
四、動形學派:動以養形動則不衰。
動形學派是主張適度運動的養生學派。動形以養生的思想始于《呂氏春秋》,其學派形成于漢唐,后世不斷創新和發展。動形學派認為,形體的動靜盛衰關系著精、氣、神的衰旺存亡。形體動則脾胃健運、精氣周流,生命力旺盛而不衰。
以動養形始于莊子。老莊認為靜可以長生,但道家意守丹田的養生方法,實是靜中有動,以達到運行氣血、和調陰陽的目的。后世各派氣功多源于老莊?!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贰胺ㄓ陉庩?,和于術數??”的論述正是對養生基本原則的概括,導引術則是“和于術數”養生法之一。
張仲景進一步闡述了導引在養生防病上的意義,指出“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勿令九竅閉塞”(《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第一》)。華佗養生有道,“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后漢書·華佗傳》)。他創立的“五禽戲”,把導引術向前推進了一步,并從理論上進一步闡述了動形養生的道理。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論述道:“養生之道,常欲小勞”;“體欲常勞??勞勿過極”。繼之,宋代創立“八段錦”,明清太極拳盛行,以及近年興起的各種運動、舞蹈、體操等鍛煉形體的方法,都是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代的養形之法。
五、培元學派:養元節欲固本培元。
培元學派強調治病防病要注重元氣的培補,認為元氣稟于先天,若后天充盛五臟安和,則精得養。故惜元、保元即是通過養五臟不使其過傷,調情志不使其過極,忌勞傷不使其過耗,以達到固護元氣、養生長壽的目的。
“元氣流行者壽,元氣滯者夭(《醫學入門·諸氣門》)”。歷代醫家強調惜元存精,十分重視元氣與壽命的關系?!秲冉洝分赋觯骸八枷霟o窮,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筋痿者,生于肝,使內也(《素問·痿論》)?!庇蠼】甸L壽,宜從慎起居、節房事做起。后世醫家多從《內經》之旨,主張節欲養元。葛洪將保元作為長壽的一條養生法則:“欲求神仙,唯當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保精(《抱樸子內篇》)?!迸嘌a元氣是延緩衰老的基礎,明代祁門名醫汪機主張培元固本、扶正防邪,并發明“營衛一氣說”,使朱丹溪的養陰與李皋的補氣在理論和治療上達到統一,其《石山醫案》中的參、芪不僅補陽亦能補陰的觀點,補充擴大了培補元氣在治療疾病中的重要意義。
徐春甫亦強調治病必須保重脾胃元氣,著《古今醫統大全》等,提出“治病不查脾胃之虛實,不足以為太醫”。此外,慎用藥物也是固護元氣的重要方面,張景岳提出“有是病而用是藥,則病受之矣;無是病而用是藥,則元氣受之矣(《景岳全書》)”。龔廷賢則提出“惜元氣”的三字箴言,指出元氣與衰老的關系,著有《壽世保元》。
六、順應學派:順應自然因時養生。
順應學派是主張順應四時自然規律變化而養生的學派。順應學派認為只有主動掌握外界變化規律防御外邪侵襲,以養生、養長、養收、養藏,才能養生防病,延年益壽。
老莊首先提出“順乎自然”的養生理論和方法?!鹅`樞·本神》指出:“智者之養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如是則避邪不至,長生久視?!闭f明了順應自然界陰陽消長的重要性。朱丹溪亦指出:“善攝養者??各自珍攝,以保天和(《格致余論》)?!惫署B老之法,必然要依天和、顧四時變化而攝養。此外,邱處機深通醫術、精于養生,其養生專著《攝生消息論》從不同角度對四時精神調養、起居調攝、飲食保健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萬全亦認為,天地萬物陰陽和則平,陰陽失調便不和,“如春應溫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涼,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凡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皆宜避之,不可恃其強健而不畏也(《養生四要·法時》)”。皆是主張起居規律應隨季節不同變更,以與自然界陰陽之氣的消長保持協調統一。
七、溫補學派:溫養陽氣補益脾土。
溫補學派的養生思想源于《內經》,其所確立的防病治病原則為歷代醫家臨證所取法。該學派醫家結合自己的臨床診治經驗,闡述脾腎命門對人體的重要作用,指出養身防病要從“先天命門水火”及“后天脾胃”著手。
溫補學派主張防病治病立足于先后天之本,是善用甘溫補益之法為特色的醫學流派?!秲冉洝诽岢觥皩崉t瀉之,虛則補之(《素問·三部九候論》)”;“盛者瀉之,虛者飲藥以補之(《靈樞·脈度》)”;“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衰者補之??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素問·至真要大論》)”。這些有關溫補的祛病養生原則為后世醫家所發揮。李東垣《脾胃論·卷上·脾胃虛實傳變論》中說:“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闭J為脾胃功能正常元氣就充沛,臟腑組織功能健旺人體就健康。
明代薛己主張脾腎并重,以脾胃為主;趙獻可倡腎命水火說,由于“命門無形之火,在兩腎有形之中(《醫貫·內經十二官論》)”,故習用六味地黃丸及八味地黃丸,補腎水命火;孫一奎認為腎間動氣為生生不息之根,三焦相火為元氣之別使,故溫養陽氣就顯得十分重要。清代葉天士亦認為“脾胃為病,最詳李東垣”,提出“補腎不如補脾”,并在繼承李杲“溫養脾胃之氣”的治法基礎上,增加了“養胃陰”的治法。
八、靜神學派:靜以養神無欲則安。
靜神學派是以長生不老為養生目的,以返璞歸真、清靜無為、無欲則安為養生指導思想,主張貴柔,提倡導引調氣、形神兼養的靜態養生派。
靜神學派主張養生以靜養精神為主,清靜無為,靜中有動。老、莊道家一派“深根固抵,長生久視”的思想對靜神學派影響直接,他們崇尚自然,要求返璞歸真,順應自然,以靜為主。老子《道德經》說:“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此將為不死藥?!敝赋鏊枷胍察o、清閑,不要有過多*,才能使神志健全,精氣內守而益壽延年。莊子繼承老子思想,闡述了靜以養神、養精的道理,“靜則無為??無為則俞俞,俞俞者憂患不能處,年壽長矣(《莊子·天道》)”。后來《內經》中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素問·上古天真論》)”等靜養原則都是由此發展而來。
中醫養生流派始于道家分流,許多信奉老莊思想的學者方士,一方面大力提倡導引、吐納等養生方法,另一方面又從防病強身的實際出發,將老莊養生思想加以整理提高。如嵇康的《養生論》指出:“智上于恬,性足于和?!闭J為物欲為養生之大礙,從而提出“養之以和”。之后,萬全《養生四要》首列寡欲為養生學之第一要義,強調“欲不可縱,縱欲成災??可謂知養生矣(《養生四要·寡欲第一》)”。其《養生四要·慎動》中亦強調“??故心常清靜則神安,神安則七神皆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故歷代養生家都十分重視養神,有“太上養神,其次養形”之說。
九、調氣學派:調攝真氣保養生命。
調氣以養生的思想始萌于《管子》,其學派則形成于漢唐,發展于后世諸家。調氣學派認為,氣貴運行不息,升降有常,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及壽夭的關鍵。
最早倡導調氣以養生的管仲主張調養內氣,使之聚則精不散?!豆茏印吩?“精也者,氣之精者也。氣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敝赋隽藲馐侨梭w生成及生命活動的基礎?!秲冉洝分赋觯骸罢鏆庹?,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也?!闭f明真氣與人體的健康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孫思邈則在《千金方》中對調氣進行了專篇論述,引用彭祖之語“行氣不已,亦可得長年”來說明調氣可以延年,并記載了彭祖的“和神導氣之法”。
劉完素則注重氣、精的保養,尤其重視元氣,在養生方法上主張養氣和調氣。養生家還認為調氣最忌暴怒,如曹庭棟“人借氣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養。所忌最是怒。怒心一發,則氣逆而不順,窒而不舒,傷我氣,即足以傷我身。老年人雖身值可怒,當思事與身孰重,一轉念間,可以渙然冰釋”。指出了怒則氣機逆亂且傷氣傷身。
中醫養生的七個基本原則是什么
1、調陰陽,使陰陽調和,陰平陽秘,即可使人體筋脈和順,骨髓堅固,氣血暢順,內外就能協調,邪氣不能侵襲,耳聰目明。
2、和臟腑,是指使人體五臟六腑功能相對穩定和協調,由于人體的生命活動是以五臟為主體的功能的綜合反映,所以,養生首先要協調臟腑的生理功能,使其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充分發揮其生理功能。
3、通經絡,是要使人體的經脈之氣暢通無阻。人之所以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由于經脈縱橫交錯,出入表里,貫通上下,內聯五臟六腑,外至皮膚肌肉。通過經絡的溝通和聯系,人體的氣血才能流通,才能使臟腑相通,陰陽交貫,內外相通,倘若氣血不流通,臟_之間的各種聯系就要發生障礙,疾病即可發生。
4、保陰精,在精氣神三者之間,精是生命的基礎,因為“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若精虧則體弱神衰,臟腑機能失調,百邪易侵。
5、重養神,《黃帝內經》明確指出:“得神著昌,失神者亡”,中醫學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它統御精氣,是生命存亡的根本。在生命過程中,神易于動而至耗,難于靜而內守。因此,歷代養生家有不少人都主張以靜養安神來健身防病,抗袁老。
6、順天時,所順天時,就是通過人體內部的調節使之與外界的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從而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7、調氣機,《黃帝內經》中指出“百病生于氣”的論點。這里的氣是指氣機,即氣的升降出入四種運動形式,氣機的病變關系到全身的病變,要保養好生命,必須注意觀察氣在體內的運行是否正常,當升則升,當將則將,要出則出,要進則進,一定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中醫養生方法?

中醫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寶藏,很多優秀的老中醫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用最樸素的行動詮釋了中醫養生的真諦。那么,你知道中醫崇尚的養生方法有哪些嗎?下面是我帶來關于,歡迎大家閱讀。

中醫崇尚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1. 規律作息

生活簡單、作息規律,是五位國寶中醫奉行多年不渝的養生圭臬。

清晨5點半或6點起床運動,然后看診、閱讀、寫字,晚上11點以前一定會就寢。

每天寫書打電腦,88歲的中醫師易權衡以“8小時工作、8小時睡眠、8小時適當運動”的三八原則,維持活力充沛。

作息不固定、生理時鐘被打亂,影響健康甚鉅。新近日本的動物研究發現,生理時鐘錯亂,會影響身體荷爾蒙分泌,引發多種疾病,甚至讓血壓飆升,嚴重危害心血管功能。

尤其睡眠充足最重要。國寶中醫們不熬夜,每天睡足7~8小時,因為睡眠是補氣養生根本。

《黃帝內經》提到:“人臥則血歸于肝?!币灾嗅t觀點來看,晚上11點至凌晨3點,血液流經中醫的肝膽系統,此時身體獲得完全休息,就能修復肝功能、恢復體力和思考能力。

董延齡中醫師提醒,睡前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或者耗費腦力的事情,睡不著不用勉強,不妨先拉把椅子坐下來,慢慢將呼吸下沉, *** 10分鐘放空腦袋,稍有睡意再回去睡覺。

或者可準備一盆溫熱水泡腳,易權衡醫師說,“腳溫熱較好睡,”利用泡腳或按壓摩擦腳底中間的涌泉穴,腳丫子暖了,很快就能進入夢鄉。

  2. 多喝茶

晨起一杯濃濃的龍井綠茶,是百歲中醫師姜通喚醒身心的良方?!笆悄欠N苦到臉會變色的茶,”負責照顧父親飲食的姜家女兒笑說。但近幾年因飲食清淡少油,姜通已改喝較淡的龍井茶,怕傷到腸胃。

“來,來喝茶,”易權衡醫師喜歡喝茶,采訪當天正巧遇到寒流,他拿著巴掌大的不銹鋼壺走來走去,一遍遍專注地沖茶、倒茶,無論是訪客或患者,人人手捧一杯熱呼呼的茶,格外溫暖。

茶含有多種抗氧化物,對健康的功效早為人所知。以中醫觀點,茶具有利尿、解毒、生津止渴、清熱和安定心神功能,很適合長期用腦用眼的人,前市立中醫醫院營養師許云卿提到。

但要特別注意:

◎ 沖泡水溫80℃:水溫太高會破壞綠茶中的有效成分。

◎ 不宜久泡:茶沖泡后要把葉子撈出來,茶葉不可在水里泡超過8小時,以免產生大量單寧酸,損傷胃壁。

◎ 飯后不要喝濃茶:茶葉單寧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后,會讓腸胃蠕動變慢,反而更不利消化。茶含少量咖啡因,神經衰弱、產婦、失眠或胃潰瘍的人不建議飲用。

  3. 書寫

寫書法、日記或做詩詞繪畫,則能抒發心情,維持內心平靜。

美國的研究發現,寫日記能夠紓緩內心痛苦,加強體內免疫系統,改善身體狀況,甚至可預防或緩解憂郁癥。 性格淡薄寧靜的中醫師馬光亞,有“從容老人”封號,他認為養生首重心情放寬,不要急、慢慢來,練毛筆字正是鍛煉心性的好方法。

馬光亞年幼時偶然在木板上以毛筆字書寫,受到兄長贊美后啟發興趣,從此愛上書法藝術,不但用毛筆抄寫醫書藥方,也把平日所見所聞、以詩詞方式記錄下來。后來他也愛用毛筆畫畫,無論是家鄉田園、竹子、花鳥或鴿子,都有樸拙的趣味。

愛妻情深的中醫師巫水生,則習慣用毛筆寫日記,30年從未間斷,迄今將近200本。

年輕時中醫啟蒙老師薛位珍讓巫水生學寫毛筆字,一方面是讓他靜下心來,二來則是訓練他把脈時的手腕穩定度。

有趣的是,寫日記的好習慣,也幫他免除了一次土地官司糾紛。有次巫水生碰上別人借他土地不還鬧上*,幸好他有寫日記習慣,借土地的過程也詳細記載在日記里,當他出示日記給法官看時,法官一度懷疑,直到他拿出一百多本日記,才讓法官相信不是編造,最后平安化解這場官司。

  4. 睡午覺

利用午睡松弛一下恢復體力,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也可降低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濃濃的八字眉、看來有點嚴肅的中醫師巫水生,年過七旬卻能每天從早上10點看診到晚上8點,他的好體力,讓許多年輕醫師自嘆不如。原來他午餐吃得簡單,吃完一碗麥片后必定中場喊卡,休息小睡一會,補充下半場元氣。

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建議不超過半小時,才不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狀況。

  5. 靜心

信仰,是支援國寶中醫的靜心力量。美國針對100位百歲人瑞所做的調查發現,信仰是超越飲食和運動的長壽原因。

走進馬光亞醫師家里,廳堂*一幅等人高的白衣大士觀世音圖,是他心緒平靜的依靠。馬光亞生前信奉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每日虔誠念經拜拜,“神明有幫助我,”他曾這樣告訴女兒說。

巫水生是虔誠*徒,每個星期日固定上教堂禮拜,行醫遇上困惑、內心不安時,他總會合掌禱告。說也奇怪,有時禱告完后心情豁然開朗,自然會發現合適患者的藥方。

  6. 菜多肉少

國寶中醫們飲食清淡,菜多肉少是大原則。

易家餐桌上, 最常出現兩道青菜搭配一小塊豬肉、雞肉或蒸魚,“一碗白飯吃完就算了,”飲食適量,白飯配菜,是易權衡醫師維持體態均衡的原因。他舉出歷代養生醫家主張素食多蔬,而現代醫學也證明,蔬菜中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纖維質,多吃對身體有益。

巫水生醫師因家族遺傳血壓偏高,所以飲食中特別注意攝取大量蔬果,每天下午四、五點,必定補充一杯現打綜合蔬果汁。只有到外頭餐廳用餐時,他才會“破例”吃點肉,“但經常一個月還吃不到一次,”他說。但巫水生也提醒,蔬果汁在中醫里偏涼性,最好白天喝,不要在睡前飲用,以免影響腸胃功能,反而不好入睡。

會做菜的董延齡,因年輕時歷經戰亂逃難,受過饑荒所苦,腸胃功能較差,因此多選擇平或溫性的葉菜類及豆類,如包心菜、四季豆等。他并自己腌漬香椿醬,香椿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對胃不好的人有幫助。

  7. 和緩運動+ ***

打一套八段錦就能讓全身細胞活躍起來; *** 則可讓筋絡暢通,加強氣血流動。

“你看我這把年紀了,還有肌肉喔,”76歲的中醫師董延齡自豪地卷起袖子,露出結實的二頭肌,這是他持續運動50年的成果。他結合各家養生*,自創“延齡操”,每天拍打轉動全身筋骨關節;此外,他并搭配 *** 小腿經絡,促進下肢回圈,他深信“變老,從腳開始?!背怂沙谌斫钊怅P節,并可加上 *** 筋絡,促進血液回圈、加強臟腑功能。

92高齡辭世的馬光亞教授,生前沒有任何慢性病,他視力極佳,可看到月歷上的小字;且一口好牙、氣色紅潤,一點都不顯老。他自述保持年輕的秘訣是,每天做穴道 *** 。早上起床后先將手心搓熱 *** 全臉, *** 眼睛和耳朵的穴道;另外他也會按壓腳底中間的涌泉穴,有滋補腎經的青春功效。

  8. 好學不倦

多樣化興趣,讓國寶中醫保持頭腦靈活、心情開朗,每天生活充實、新鮮而有趣。研究也發現,活到老、學到老,可讓人變得更聰明。大量廣泛的閱讀、手不釋卷,是每位國寶中醫師的習慣。百歲人瑞中醫師姜通,具有西醫資格,他精通英、日語,每日除閱讀國內報章雜志外,也翻閱國外期刊資訊,隨時更新醫療資訊。

平時他最愛窩在西門町老咖啡店里的一角,喝咖啡、寫稿、閱讀,享受沒人打擾的悠閑午后?!鞍?,那家蛋糕是自己做的,特別好吃,”提到愛吃的甜食,姜通還會露出孩子般開心而滿足的笑容。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姜通的另一興趣是跳舞,而且持續到八十多歲還在跳,他年過百歲仍腳步輕盈、動作敏捷優雅,不是沒有原因。他從大學時代開始跳舞,一星期要跳上三、四次,后來也拉太太一塊去跳,夫妻倆很享受共同跳舞的忘我樂趣。

一席長袍執筆揮毫,儒雅斯文的馬光亞教授,私底下則喜歡高歌一曲,他常在家唱卡拉OK,無論國臺語歌都認真學唱,也唱得有模有樣。女兒馬育臺回憶說,父親的拿手歌曲是“采檳榔”,在告別式上他們還特別播放一段父親的歌聲,讓眾人懷念不已。

持續活動、好學不倦,以及永保赤子之心,國寶中醫為養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中醫養生方法?

中醫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寶藏,很多優秀的老中醫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用最樸素的行動詮釋了中醫養生的真諦。那么,你知道中醫崇尚的養生方法有哪些嗎?下面是我帶來關于,歡迎大家閱讀。

中醫崇尚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1. 規律作息

生活簡單、作息規律,是五位國寶中醫奉行多年不渝的養生圭臬。

清晨5點半或6點起床運動,然后看診、閱讀、寫字,晚上11點以前一定會就寢。

每天寫書打電腦,88歲的中醫師易權衡以“8小時工作、8小時睡眠、8小時適當運動”的三八原則,維持活力充沛。

作息不固定、生理時鐘被打亂,影響健康甚鉅。新近日本的動物研究發現,生理時鐘錯亂,會影響身體荷爾蒙分泌,引發多種疾病,甚至讓血壓飆升,嚴重危害心血管功能。

尤其睡眠充足最重要。國寶中醫們不熬夜,每天睡足7~8小時,因為睡眠是補氣養生根本。

《黃帝內經》提到:“人臥則血歸于肝?!币灾嗅t觀點來看,晚上11點至凌晨3點,血液流經中醫的肝膽系統,此時身體獲得完全休息,就能修復肝功能、恢復體力和思考能力。

董延齡中醫師提醒,睡前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或者耗費腦力的事情,睡不著不用勉強,不妨先拉把椅子坐下來,慢慢將呼吸下沉, *** 10分鐘放空腦袋,稍有睡意再回去睡覺。

或者可準備一盆溫熱水泡腳,易權衡醫師說,“腳溫熱較好睡,”利用泡腳或按壓摩擦腳底中間的涌泉穴,腳丫子暖了,很快就能進入夢鄉。

  2. 多喝茶

晨起一杯濃濃的龍井綠茶,是百歲中醫師姜通喚醒身心的良方?!笆悄欠N苦到臉會變色的茶,”負責照顧父親飲食的姜家女兒笑說。但近幾年因飲食清淡少油,姜通已改喝較淡的龍井茶,怕傷到腸胃。

“來,來喝茶,”易權衡醫師喜歡喝茶,采訪當天正巧遇到寒流,他拿著巴掌大的不銹鋼壺走來走去,一遍遍專注地沖茶、倒茶,無論是訪客或患者,人人手捧一杯熱呼呼的茶,格外溫暖。

茶含有多種抗氧化物,對健康的功效早為人所知。以中醫觀點,茶具有利尿、解毒、生津止渴、清熱和安定心神功能,很適合長期用腦用眼的人,前市立中醫醫院營養師許云卿提到。

但要特別注意:

◎ 沖泡水溫80℃:水溫太高會破壞綠茶中的有效成分。

◎ 不宜久泡:茶沖泡后要把葉子撈出來,茶葉不可在水里泡超過8小時,以免產生大量單寧酸,損傷胃壁。

◎ 飯后不要喝濃茶:茶葉單寧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后,會讓腸胃蠕動變慢,反而更不利消化。茶含少量咖啡因,神經衰弱、產婦、失眠或胃潰瘍的人不建議飲用。

  3. 書寫

寫書法、日記或做詩詞繪畫,則能抒發心情,維持內心平靜。

美國的研究發現,寫日記能夠紓緩內心痛苦,加強體內免疫系統,改善身體狀況,甚至可預防或緩解憂郁癥。 性格淡薄寧靜的中醫師馬光亞,有“從容老人”封號,他認為養生首重心情放寬,不要急、慢慢來,練毛筆字正是鍛煉心性的好方法。

馬光亞年幼時偶然在木板上以毛筆字書寫,受到兄長贊美后啟發興趣,從此愛上書法藝術,不但用毛筆抄寫醫書藥方,也把平日所見所聞、以詩詞方式記錄下來。后來他也愛用毛筆畫畫,無論是家鄉田園、竹子、花鳥或鴿子,都有樸拙的趣味。

愛妻情深的中醫師巫水生,則習慣用毛筆寫日記,30年從未間斷,迄今將近200本。

年輕時中醫啟蒙老師薛位珍讓巫水生學寫毛筆字,一方面是讓他靜下心來,二來則是訓練他把脈時的手腕穩定度。

有趣的是,寫日記的好習慣,也幫他免除了一次土地官司糾紛。有次巫水生碰上別人借他土地不還鬧上*,幸好他有寫日記習慣,借土地的過程也詳細記載在日記里,當他出示日記給法官看時,法官一度懷疑,直到他拿出一百多本日記,才讓法官相信不是編造,最后平安化解這場官司。

  4. 睡午覺

利用午睡松弛一下恢復體力,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也可降低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濃濃的八字眉、看來有點嚴肅的中醫師巫水生,年過七旬卻能每天從早上10點看診到晚上8點,他的好體力,讓許多年輕醫師自嘆不如。原來他午餐吃得簡單,吃完一碗麥片后必定中場喊卡,休息小睡一會,補充下半場元氣。

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建議不超過半小時,才不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狀況。

  5. 靜心

信仰,是支援國寶中醫的靜心力量。美國針對100位百歲人瑞所做的調查發現,信仰是超越飲食和運動的長壽原因。

走進馬光亞醫師家里,廳堂*一幅等人高的白衣大士觀世音圖,是他心緒平靜的依靠。馬光亞生前信奉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每日虔誠念經拜拜,“神明有幫助我,”他曾這樣告訴女兒說。

巫水生是虔誠*徒,每個星期日固定上教堂禮拜,行醫遇上困惑、內心不安時,他總會合掌禱告。說也奇怪,有時禱告完后心情豁然開朗,自然會發現合適患者的藥方。

  6. 菜多肉少

國寶中醫們飲食清淡,菜多肉少是大原則。

易家餐桌上, 最常出現兩道青菜搭配一小塊豬肉、雞肉或蒸魚,“一碗白飯吃完就算了,”飲食適量,白飯配菜,是易權衡醫師維持體態均衡的原因。他舉出歷代養生醫家主張素食多蔬,而現代醫學也證明,蔬菜中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纖維質,多吃對身體有益。

巫水生醫師因家族遺傳血壓偏高,所以飲食中特別注意攝取大量蔬果,每天下午四、五點,必定補充一杯現打綜合蔬果汁。只有到外頭餐廳用餐時,他才會“破例”吃點肉,“但經常一個月還吃不到一次,”他說。但巫水生也提醒,蔬果汁在中醫里偏涼性,最好白天喝,不要在睡前飲用,以免影響腸胃功能,反而不好入睡。

會做菜的董延齡,因年輕時歷經戰亂逃難,受過饑荒所苦,腸胃功能較差,因此多選擇平或溫性的葉菜類及豆類,如包心菜、四季豆等。他并自己腌漬香椿醬,香椿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對胃不好的人有幫助。

  7. 和緩運動+ ***

打一套八段錦就能讓全身細胞活躍起來; *** 則可讓筋絡暢通,加強氣血流動。

“你看我這把年紀了,還有肌肉喔,”76歲的中醫師董延齡自豪地卷起袖子,露出結實的二頭肌,這是他持續運動50年的成果。他結合各家養生*,自創“延齡操”,每天拍打轉動全身筋骨關節;此外,他并搭配 *** 小腿經絡,促進下肢回圈,他深信“變老,從腳開始?!背怂沙谌斫钊怅P節,并可加上 *** 筋絡,促進血液回圈、加強臟腑功能。

92高齡辭世的馬光亞教授,生前沒有任何慢性病,他視力極佳,可看到月歷上的小字;且一口好牙、氣色紅潤,一點都不顯老。他自述保持年輕的秘訣是,每天做穴道 *** 。早上起床后先將手心搓熱 *** 全臉, *** 眼睛和耳朵的穴道;另外他也會按壓腳底中間的涌泉穴,有滋補腎經的青春功效。

  8. 好學不倦

多樣化興趣,讓國寶中醫保持頭腦靈活、心情開朗,每天生活充實、新鮮而有趣。研究也發現,活到老、學到老,可讓人變得更聰明。大量廣泛的閱讀、手不釋卷,是每位國寶中醫師的習慣。百歲人瑞中醫師姜通,具有西醫資格,他精通英、日語,每日除閱讀國內報章雜志外,也翻閱國外期刊資訊,隨時更新醫療資訊。

平時他最愛窩在西門町老咖啡店里的一角,喝咖啡、寫稿、閱讀,享受沒人打擾的悠閑午后?!鞍?,那家蛋糕是自己做的,特別好吃,”提到愛吃的甜食,姜通還會露出孩子般開心而滿足的笑容。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姜通的另一興趣是跳舞,而且持續到八十多歲還在跳,他年過百歲仍腳步輕盈、動作敏捷優雅,不是沒有原因。他從大學時代開始跳舞,一星期要跳上三、四次,后來也拉太太一塊去跳,夫妻倆很享受共同跳舞的忘我樂趣。

一席長袍執筆揮毫,儒雅斯文的馬光亞教授,私底下則喜歡高歌一曲,他常在家唱卡拉OK,無論國臺語歌都認真學唱,也唱得有模有樣。女兒馬育臺回憶說,父親的拿手歌曲是“采檳榔”,在告別式上他們還特別播放一段父親的歌聲,讓眾人懷念不已。

持續活動、好學不倦,以及永保赤子之心,國寶中醫為養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中醫健康養生之道,養生保健知識

中醫 養生 的內容非常豐富,如果詳細到每樣食物的性味歸經,即便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但若精辟到“調和氣血”“平衡營養”,又可以用幾個詞、幾句話就能概括出來。結合當下對 健康 的認識,以及對 健康 生活的要求,我們將中醫 養生 的主要內容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

1、飲食 養生

食療 養生 、藥膳 養生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根深蒂固。民以食為天,飲食提供給生命必需的營養物質,生命得以延續,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科學合理的飲食有利于身體 健康 ,而不當的飲食則能危害機體的 健康 。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 健康 飲食的原則是:飲食規律、品種多樣化、營養全面均衡、合理搭配。

同時,還要注意飲食衛生和食品安全問題,機忌暴飲暴食、饑飽無度和三餐無規律。

除此之外,中醫飲食 養生 最具特色的是食療和藥膳。中醫認為,藥食同源,食物與藥物都來自于大自然,一樣具有四氣五味,一樣可以調養不同的臟腑。比如水果中的梨,味甘微酸,性涼,入肺、胃經,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作用。秋季氣候干燥時,多吃點生梨,可以起到養陰生津放秋燥的作用。當肺熱咳嗽、煩渴時,可用以潤肺止咳、生津止渴,冰糖燉雪梨就是一個經典的清熱潤肺止咳的食療方。而藥膳更可以 養生 防病,輔助治療一些疾病。比如黃芪燉雞具有益氣補虛的作用,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疾病。再比如痛經的女性,屬于氣滯血淤者,在月經來臨前的兩三天服用川芎煮雞蛋,可以改善痛經。

總之,飲食 養生 的內容很多,根據每個人的具體病情或體質,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食療或者藥膳調理,以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目的。

2、起居 養生

我們的祖輩一直以來都過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但是,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激烈,日常學習、工作中熬夜、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情。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同時,精神生活也豐富多彩起來,有些人縱情 娛樂 ,揮霍 健康 。不良的生活習慣 催發了多種疾病,如頸椎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使得疾病日益年輕化。

種種跡象都告訴我們,生活方式對身體 健康 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們應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如起居有規律,不睡懶覺不熬夜, 娛樂 有度,勞逸結合;保持居室和家居用品的清潔衛生,經常曬太陽,定時給房間通風換氣;冬天要注意保暖,不要盲目追趕 時尚 ,不要“只要風度不要溫度”;夏天應適當出汗,不要整天待在冷空調環境下貪涼而得“冬病”。

3、情志 養生

經典古籍《黃帝內經》記載,“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

思則氣結”,“喜怒不節則傷臟,傷臟則病起于陰也”。這些理論強調了人的情緒心態、精神活動與身體 健康 密切相關。

中醫認為,七情,即人的各種情志活動,可影響臟腑的功能、氣血

的運行,從而引起全身多種疾病?,F代醫學也同樣重視心理因素對 健康 的影響,并將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一心理— 社會 ”醫學模式。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在發怒時會刺激腎上腺,導致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機體的興奮性增強,可出現呼吸、心跳加快,血壓上升,成為偏頭痛、高血壓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誘發因素。

現代 社會 競爭激烈,學習、工作的壓力很大,緊張、焦慮、煩躁、抑郁等多種不良情緒成為多種疾病的重要發病因素之一。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我們要學會情志 養生 。即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態,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人際交往中要學會寬以待人,取長補短,和睦相處,盡量減少或避免矛盾的產生;心情不好時,要學會向親朋好友傾訴,把心中的煩惱講出來,千萬不可悶在心中,郁積成病,也可以選擇出去 旅游 ,看看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亦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散心方式??傊?要讓自己少一點煩惱,多一點快樂!

4、運動 養生

隨著 科技 的快速發展,體力勞動的人群越來越少,腦力勞動的人群越來越多。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狀態就是“久坐不動”,這也是現代生活方式病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可使氣血流通,適當的健身鍛煉,可強身健體,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像健身操、慢跑、散步、游泳、球類運動等,都是適合大眾的健身方式。

但是,運動也不能極端化,有些人過度癡迷于運動健身也是不妥當的。過度鍛煉可能會導致骨關節、軟組織的損傷,突然進行大運動量的鍛煉,還有可能使心臟難以負荷而發生危險事件。故建議運動鍛煉應循序漸進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為宜,切忌大汗淋漓、氣喘吁吁。

中醫認為,人體發病的主要原因有兩條,一是“不及”,二是“太過”,所以不鍛煉不行,鍛煉過度也不行。

4、四季 養生

中醫 養生 講究天人合一,順時而養,即提倡順應自然界四季氣候的變化規律來安排日常起居活動?!按合酿B陽,秋冬養陰”是中醫 養生 的基本原則之一。

春季,萬物復蘇, 養生 應注重養陽。應夜臥早起,多曬曬太陽,選擇陽光明媚的日子多進行一些室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吐故納新,調暢氣血。

夏天,萬物生長繁盛,人體陽氣最易發泄,此時更要注意養陽。應晚睡早起,適當午睡,避開午時的炎熱,運動要適度,宜在清晨或傍晚進行。

秋季,是一個成熟的季節,陽氣開始收斂,人體也要收斂精氣,保津養陰,故預防秋燥是最為重要的。古代 養生 學家認為,秋天的睡眠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即早睡覺,早起床,早起時間與雞叫撲翅的時間差不多。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早臥順應陽氣之收,防止陰精外泄。同時,衣著要根椐氣溫變化隨時調整。要保持樂觀的情緒,切忌悲秋傷懷。

冬季,是萬物收藏的季節,人體也需要積蓄能量,抵御寒冷。 養生

要以護陰潛陽為原則,根據個人情況適當進補。應早睡晚起,早鍛煉不

宜太早,室外鍛煉應在太陽出來后為宜。有些老人在雨雪天還要早早出去鍛煉,顯然是不恰當的。

5、體質 養生

共性和個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中醫 養生 也是如此。如果說上述五個方面的內容都是共性,那么體質 養生 講究的就是個性了。

中醫治病講究辨證論治,這個“辨證”是針對疾病而言的。那么,對于 健康 的人群是不是就沒有差異了呢?肯定也是有差異的。無論是 健康 人群、亞 健康 人群,還是某種或某些疾病的罹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體質,因此在飲食習慣、生活起居、運動鍛煉、情緒心理等方面都會有不同的表現或選擇,這就是身體的個體差異。

比如一個小小的感冒,有些人主要表現為打噴嚏、流鼻涕或者咳嗽、咳痰,而有些人則表現為頭痛、咽喉痛、發熱,還有些人感覺四肢酸痛、頭重腳輕、渾身無力等。這些差異與遺傳基因、飲食習慣、地理環境、氣候因素、 社會 環境、家庭生活、人際交往等多種先天、后天的因素有關,這就是體質的差異。

中醫學將人的體質分為九種,即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和特稟質。就跟中醫診斷時的辨證分型一樣,不同體質的人群, 養生 方法也不同。

中醫健康養生之道,養生保健知識

中醫 養生 的內容非常豐富,如果詳細到每樣食物的性味歸經,即便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但若精辟到“調和氣血”“平衡營養”,又可以用幾個詞、幾句話就能概括出來。結合當下對 健康 的認識,以及對 健康 生活的要求,我們將中醫 養生 的主要內容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

1、飲食 養生

食療 養生 、藥膳 養生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根深蒂固。民以食為天,飲食提供給生命必需的營養物質,生命得以延續,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科學合理的飲食有利于身體 健康 ,而不當的飲食則能危害機體的 健康 。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 健康 飲食的原則是:飲食規律、品種多樣化、營養全面均衡、合理搭配。

同時,還要注意飲食衛生和食品安全問題,機忌暴飲暴食、饑飽無度和三餐無規律。

除此之外,中醫飲食 養生 最具特色的是食療和藥膳。中醫認為,藥食同源,食物與藥物都來自于大自然,一樣具有四氣五味,一樣可以調養不同的臟腑。比如水果中的梨,味甘微酸,性涼,入肺、胃經,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作用。秋季氣候干燥時,多吃點生梨,可以起到養陰生津放秋燥的作用。當肺熱咳嗽、煩渴時,可用以潤肺止咳、生津止渴,冰糖燉雪梨就是一個經典的清熱潤肺止咳的食療方。而藥膳更可以 養生 防病,輔助治療一些疾病。比如黃芪燉雞具有益氣補虛的作用,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疾病。再比如痛經的女性,屬于氣滯血淤者,在月經來臨前的兩三天服用川芎煮雞蛋,可以改善痛經。

總之,飲食 養生 的內容很多,根據每個人的具體病情或體質,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食療或者藥膳調理,以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目的。

2、起居 養生

我們的祖輩一直以來都過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但是,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激烈,日常學習、工作中熬夜、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情。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同時,精神生活也豐富多彩起來,有些人縱情 娛樂 ,揮霍 健康 。不良的生活習慣 催發了多種疾病,如頸椎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使得疾病日益年輕化。

種種跡象都告訴我們,生活方式對身體 健康 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們應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如起居有規律,不睡懶覺不熬夜, 娛樂 有度,勞逸結合;保持居室和家居用品的清潔衛生,經常曬太陽,定時給房間通風換氣;冬天要注意保暖,不要盲目追趕 時尚 ,不要“只要風度不要溫度”;夏天應適當出汗,不要整天待在冷空調環境下貪涼而得“冬病”。

3、情志 養生

經典古籍《黃帝內經》記載,“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

思則氣結”,“喜怒不節則傷臟,傷臟則病起于陰也”。這些理論強調了人的情緒心態、精神活動與身體 健康 密切相關。

中醫認為,七情,即人的各種情志活動,可影響臟腑的功能、氣血

的運行,從而引起全身多種疾病?,F代醫學也同樣重視心理因素對 健康 的影響,并將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一心理— 社會 ”醫學模式。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在發怒時會刺激腎上腺,導致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機體的興奮性增強,可出現呼吸、心跳加快,血壓上升,成為偏頭痛、高血壓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誘發因素。

現代 社會 競爭激烈,學習、工作的壓力很大,緊張、焦慮、煩躁、抑郁等多種不良情緒成為多種疾病的重要發病因素之一。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我們要學會情志 養生 。即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態,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人際交往中要學會寬以待人,取長補短,和睦相處,盡量減少或避免矛盾的產生;心情不好時,要學會向親朋好友傾訴,把心中的煩惱講出來,千萬不可悶在心中,郁積成病,也可以選擇出去 旅游 ,看看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亦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散心方式??傊?要讓自己少一點煩惱,多一點快樂!

4、運動 養生

隨著 科技 的快速發展,體力勞動的人群越來越少,腦力勞動的人群越來越多。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狀態就是“久坐不動”,這也是現代生活方式病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可使氣血流通,適當的健身鍛煉,可強身健體,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像健身操、慢跑、散步、游泳、球類運動等,都是適合大眾的健身方式。

但是,運動也不能極端化,有些人過度癡迷于運動健身也是不妥當的。過度鍛煉可能會導致骨關節、軟組織的損傷,突然進行大運動量的鍛煉,還有可能使心臟難以負荷而發生危險事件。故建議運動鍛煉應循序漸進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為宜,切忌大汗淋漓、氣喘吁吁。

中醫認為,人體發病的主要原因有兩條,一是“不及”,二是“太過”,所以不鍛煉不行,鍛煉過度也不行。

4、四季 養生

中醫 養生 講究天人合一,順時而養,即提倡順應自然界四季氣候的變化規律來安排日常起居活動?!按合酿B陽,秋冬養陰”是中醫 養生 的基本原則之一。

春季,萬物復蘇, 養生 應注重養陽。應夜臥早起,多曬曬太陽,選擇陽光明媚的日子多進行一些室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吐故納新,調暢氣血。

夏天,萬物生長繁盛,人體陽氣最易發泄,此時更要注意養陽。應晚睡早起,適當午睡,避開午時的炎熱,運動要適度,宜在清晨或傍晚進行。

秋季,是一個成熟的季節,陽氣開始收斂,人體也要收斂精氣,保津養陰,故預防秋燥是最為重要的。古代 養生 學家認為,秋天的睡眠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即早睡覺,早起床,早起時間與雞叫撲翅的時間差不多。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早臥順應陽氣之收,防止陰精外泄。同時,衣著要根椐氣溫變化隨時調整。要保持樂觀的情緒,切忌悲秋傷懷。

冬季,是萬物收藏的季節,人體也需要積蓄能量,抵御寒冷。 養生

要以護陰潛陽為原則,根據個人情況適當進補。應早睡晚起,早鍛煉不

宜太早,室外鍛煉應在太陽出來后為宜。有些老人在雨雪天還要早早出去鍛煉,顯然是不恰當的。

5、體質 養生

共性和個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中醫 養生 也是如此。如果說上述五個方面的內容都是共性,那么體質 養生 講究的就是個性了。

中醫治病講究辨證論治,這個“辨證”是針對疾病而言的。那么,對于 健康 的人群是不是就沒有差異了呢?肯定也是有差異的。無論是 健康 人群、亞 健康 人群,還是某種或某些疾病的罹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體質,因此在飲食習慣、生活起居、運動鍛煉、情緒心理等方面都會有不同的表現或選擇,這就是身體的個體差異。

比如一個小小的感冒,有些人主要表現為打噴嚏、流鼻涕或者咳嗽、咳痰,而有些人則表現為頭痛、咽喉痛、發熱,還有些人感覺四肢酸痛、頭重腳輕、渾身無力等。這些差異與遺傳基因、飲食習慣、地理環境、氣候因素、 社會 環境、家庭生活、人際交往等多種先天、后天的因素有關,這就是體質的差異。

中醫學將人的體質分為九種,即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和特稟質。就跟中醫診斷時的辨證分型一樣,不同體質的人群, 養生 方法也不同。

中醫健康養生之道,養生保健知識

中醫 養生 的內容非常豐富,如果詳細到每樣食物的性味歸經,即便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但若精辟到“調和氣血”“平衡營養”,又可以用幾個詞、幾句話就能概括出來。結合當下對 健康 的認識,以及對 健康 生活的要求,我們將中醫 養生 的主要內容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

1、飲食 養生

食療 養生 、藥膳 養生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根深蒂固。民以食為天,飲食提供給生命必需的營養物質,生命得以延續,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科學合理的飲食有利于身體 健康 ,而不當的飲食則能危害機體的 健康 。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 健康 飲食的原則是:飲食規律、品種多樣化、營養全面均衡、合理搭配。

同時,還要注意飲食衛生和食品安全問題,機忌暴飲暴食、饑飽無度和三餐無規律。

除此之外,中醫飲食 養生 最具特色的是食療和藥膳。中醫認為,藥食同源,食物與藥物都來自于大自然,一樣具有四氣五味,一樣可以調養不同的臟腑。比如水果中的梨,味甘微酸,性涼,入肺、胃經,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作用。秋季氣候干燥時,多吃點生梨,可以起到養陰生津放秋燥的作用。當肺熱咳嗽、煩渴時,可用以潤肺止咳、生津止渴,冰糖燉雪梨就是一個經典的清熱潤肺止咳的食療方。而藥膳更可以 養生 防病,輔助治療一些疾病。比如黃芪燉雞具有益氣補虛的作用,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疾病。再比如痛經的女性,屬于氣滯血淤者,在月經來臨前的兩三天服用川芎煮雞蛋,可以改善痛經。

總之,飲食 養生 的內容很多,根據每個人的具體病情或體質,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食療或者藥膳調理,以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目的。

2、起居 養生

我們的祖輩一直以來都過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但是,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激烈,日常學習、工作中熬夜、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情。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同時,精神生活也豐富多彩起來,有些人縱情 娛樂 ,揮霍 健康 。不良的生活習慣 催發了多種疾病,如頸椎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使得疾病日益年輕化。

種種跡象都告訴我們,生活方式對身體 健康 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們應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如起居有規律,不睡懶覺不熬夜, 娛樂 有度,勞逸結合;保持居室和家居用品的清潔衛生,經常曬太陽,定時給房間通風換氣;冬天要注意保暖,不要盲目追趕 時尚 ,不要“只要風度不要溫度”;夏天應適當出汗,不要整天待在冷空調環境下貪涼而得“冬病”。

3、情志 養生

經典古籍《黃帝內經》記載,“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

思則氣結”,“喜怒不節則傷臟,傷臟則病起于陰也”。這些理論強調了人的情緒心態、精神活動與身體 健康 密切相關。

中醫認為,七情,即人的各種情志活動,可影響臟腑的功能、氣血

的運行,從而引起全身多種疾病?,F代醫學也同樣重視心理因素對 健康 的影響,并將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一心理— 社會 ”醫學模式。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在發怒時會刺激腎上腺,導致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機體的興奮性增強,可出現呼吸、心跳加快,血壓上升,成為偏頭痛、高血壓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誘發因素。

現代 社會 競爭激烈,學習、工作的壓力很大,緊張、焦慮、煩躁、抑郁等多種不良情緒成為多種疾病的重要發病因素之一。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我們要學會情志 養生 。即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態,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人際交往中要學會寬以待人,取長補短,和睦相處,盡量減少或避免矛盾的產生;心情不好時,要學會向親朋好友傾訴,把心中的煩惱講出來,千萬不可悶在心中,郁積成病,也可以選擇出去 旅游 ,看看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亦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散心方式??傊?要讓自己少一點煩惱,多一點快樂!

4、運動 養生

隨著 科技 的快速發展,體力勞動的人群越來越少,腦力勞動的人群越來越多。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狀態就是“久坐不動”,這也是現代生活方式病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可使氣血流通,適當的健身鍛煉,可強身健體,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像健身操、慢跑、散步、游泳、球類運動等,都是適合大眾的健身方式。

但是,運動也不能極端化,有些人過度癡迷于運動健身也是不妥當的。過度鍛煉可能會導致骨關節、軟組織的損傷,突然進行大運動量的鍛煉,還有可能使心臟難以負荷而發生危險事件。故建議運動鍛煉應循序漸進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為宜,切忌大汗淋漓、氣喘吁吁。

中醫認為,人體發病的主要原因有兩條,一是“不及”,二是“太過”,所以不鍛煉不行,鍛煉過度也不行。

4、四季 養生

中醫 養生 講究天人合一,順時而養,即提倡順應自然界四季氣候的變化規律來安排日常起居活動?!按合酿B陽,秋冬養陰”是中醫 養生 的基本原則之一。

春季,萬物復蘇, 養生 應注重養陽。應夜臥早起,多曬曬太陽,選擇陽光明媚的日子多進行一些室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吐故納新,調暢氣血。

夏天,萬物生長繁盛,人體陽氣最易發泄,此時更要注意養陽。應晚睡早起,適當午睡,避開午時的炎熱,運動要適度,宜在清晨或傍晚進行。

秋季,是一個成熟的季節,陽氣開始收斂,人體也要收斂精氣,保津養陰,故預防秋燥是最為重要的。古代 養生 學家認為,秋天的睡眠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即早睡覺,早起床,早起時間與雞叫撲翅的時間差不多。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早臥順應陽氣之收,防止陰精外泄。同時,衣著要根椐氣溫變化隨時調整。要保持樂觀的情緒,切忌悲秋傷懷。

冬季,是萬物收藏的季節,人體也需要積蓄能量,抵御寒冷。 養生

要以護陰潛陽為原則,根據個人情況適當進補。應早睡晚起,早鍛煉不

宜太早,室外鍛煉應在太陽出來后為宜。有些老人在雨雪天還要早早出去鍛煉,顯然是不恰當的。

5、體質 養生

共性和個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中醫 養生 也是如此。如果說上述五個方面的內容都是共性,那么體質 養生 講究的就是個性了。

中醫治病講究辨證論治,這個“辨證”是針對疾病而言的。那么,對于 健康 的人群是不是就沒有差異了呢?肯定也是有差異的。無論是 健康 人群、亞 健康 人群,還是某種或某些疾病的罹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體質,因此在飲食習慣、生活起居、運動鍛煉、情緒心理等方面都會有不同的表現或選擇,這就是身體的個體差異。

比如一個小小的感冒,有些人主要表現為打噴嚏、流鼻涕或者咳嗽、咳痰,而有些人則表現為頭痛、咽喉痛、發熱,還有些人感覺四肢酸痛、頭重腳輕、渾身無力等。這些差異與遺傳基因、飲食習慣、地理環境、氣候因素、 社會 環境、家庭生活、人際交往等多種先天、后天的因素有關,這就是體質的差異。

中醫學將人的體質分為九種,即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和特稟質。就跟中醫診斷時的辨證分型一樣,不同體質的人群, 養生 方法也不同。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中醫養生有哪些講究

中醫養生四大要素:1. 順應自然:根據天氣變化,春保肝、夏養心等,達到保健效果。2. 形神共養:靜以養神,動以養形。修性怡神,保持樂觀安靜、心平氣和的精神狀態。3. 調養脾胃:脾胃為后天之本,調節飲食、藥物調理、精神調攝、針灸推拿等方法健運脾胃,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4. 保精護腎:精為生長發育基礎,精化氣,氣生神,神御形,通過保護精和腎,延緩身體衰老。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