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中醫養生生津方法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05 01:16:45
文檔

中醫養生生津方法

生津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1. 津液是機體正常水液的總稱,需要滋養。津液耗傷會導致口干咽燥、渴而喜飲、便秘等癥狀。2. 生津通常使用滋養津液的藥物,如蘆根,天花粉,生地,麥冬,石斛等。3. 患者平時應多喝白開水、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養成良好生活習慣。4. 當出現津液耗損相關癥狀時,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正確用藥,避免耽誤治療。
推薦度:
導讀生津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1. 津液是機體正常水液的總稱,需要滋養。津液耗傷會導致口干咽燥、渴而喜飲、便秘等癥狀。2. 生津通常使用滋養津液的藥物,如蘆根,天花粉,生地,麥冬,石斛等。3. 患者平時應多喝白開水、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養成良好生活習慣。4. 當出現津液耗損相關癥狀時,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正確用藥,避免耽誤治療。

生津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

1. 津液是機體正常水液的總稱,需要滋養。津液耗傷會導致口干咽燥、渴而喜飲、便秘等癥狀。

2. 生津通常使用滋養津液的藥物,如蘆根,天花粉,生地,麥冬,石斛等。

3. 患者平時應多喝白開水、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4. 當出現津液耗損相關癥狀時,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正確用藥,避免耽誤治療。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中醫養生:蘋果蓮子排骨湯,生津潤肺又安神

材料 :蘋果 2個,鮮白蓮子(帶芯)30克,鮮百合 2個,生姜 2片,豬排骨 500克(可供3-5人食用)

蘋果去芯削皮備用,帶芯鮮白蓮洗干凈備用。

鮮百合瓣洗干凈備用。

豬排骨切段,焯水備用。

豬排骨加冷水,大火燒開,小火煲半小時,加入蘋果、鮮百合、蓮子、生姜片,再煲半小時,湯味清甜,肉爛即食,喜咸者加鹽服用。

蘋果,又名柰、頻婆、天然子,有“智慧果”、“記憶果”的美稱,有的科學家和醫師把蘋果稱為“全方位的 健康 水果”或“全科醫生”。蘋果屬于薔薇科大宗水果,不僅是我國最主要的果品,也是世界上種植最廣、產量最多的果品,蘋果的形態略呈圓形,果皮的顏色多為青、黃、紅色,味道酸甜適口,營養豐富,是老幼皆宜的水果之一。

  其味甘酸、性涼,蘋果藥用,早在唐代就有記載,蘋果不但益心氣、健脾、還能生津止渴,更具有“潤肺悅心、生津開胃、醒酒”等功能。

帶芯蓮子潤肺、清心、養心、安神,百合養陰、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生姜溫中散寒,豬排骨甘平,滋陰健脾、補中益氣、強健筋骨。所以此湯有生津潤肺、養心安神的功效。

  適于肺胃陰傷津虧所引起的咽癢、干咳、口干、咽干、煩渴,病后虛熱,長期熬夜,心煩失眠、多夢,手足心熱,更年期虛煩、潮熱盜汗,放化療及大病愈后傷津類人群。

  時值重陽節前后,此湯微酸甘甜鮮美,最宜此時服用。若有咳嗽,可加北杏仁10克、無花果3個、陳皮5克;多黃痰加陳皮6克、川貝4克,可將蘋果換為雪梨;口干明顯加麥冬8克、沙參10克;眠晴干澀加枸杞10克;脾虛加陳皮10克。虛寒、怕冷、泄瀉人群勿服用。

叩齒吞津養生法

叩齒吞津養生術

    “叩齒保健法”是傳統中醫重要養生術之一。古諺語曰“晨起,叩齒三百響,齒堅固”。

    唐代名醫孫思邈主張“清晨叩齒三百下”。明朝有位長壽者叫冷謙,史載活了一百五十歲,他的長壽經驗就是“每晨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遍?!彼纬笤娙颂K東坡也有叩齒健身的習慣。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壽命最長的皇帝,他的長壽秘訣之一也為“齒宜常叩”。

    什么是叩齒

    叩齒就是空口咬牙,是一種較常見的牙齒保健方法,現代醫學認為這樣可增加牙齒的自潔作用,發揮咀嚼運動所形成的刺激,增強牙體本身的抵抗力。叩齒每日早晚各作一次,每次叩齒數目多少不拘,可因人而異。叩齒的力量也不求一律,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但必須持之以恒,從不間斷,方可見成效。

    有一種說法叫"叩齒三十六",就是每天早晚起床睡覺前叩齒三十六下,同時將產生的口水咽下,從小堅持一直到老,可以使牙齒堅固,不生牙病,相傳這還是達摩祖師傳下來的方法?,F代科學認為叩齒能興奮牙體和牙周組織的神經、血管和細胞,促進了牙體和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增強其抗病能力。

他通過自己親身實踐,提出牙齒保健經驗,值得重視。

    叩齒吞津的養生作用

    1、健脾: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薄鞍俨〗杂善⑽杆ザ病?。叩齒能健脾胃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叩齒能健齒。齒健,則食物易被嚼細,胃負減輕,從而養胃;二是脾“在液為涎”與胃相表里,涎為口津是唾液中較輕清稀的部分,具有幫助食物消化的功能。

    2、補腎: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齒健腎的機理有二:一是“齒者,腎之標”,由腎中精氣所充養,腎中精氣充沛,則牙齒堅固而不易脫落;牙齒健否是腎健否的標志之一,叩齒能健齒、充腎精,故可健腎。二是腎“在液為唾”,唾為口津是唾液中較稠厚的部分,叩齒催生唾液,為腎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故可健腎。

    3、強骨益腦:腎主骨,“齒為骨之余”。齒與骨同出一源,為腎精所養。叩齒能健腎,充盈腎精,利及骨骼,持恒進行,能致骨堅,故可健骨?!澳I生骨髓”,而腦為髓海,腎中精氣充盈,則髓海得養,腦發育健全,就能充分發揮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叩齒能健腎,使腎中精氣得充,故可健腦。

    4、聰耳明目:“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蹦I中精氣充盈,髓海得養則耳聰;腎中精氣虛衰,髓海失養則耳鳴甚或耳聾。叩齒能充盈腎精,故可聰耳明目。

5、美顏榮發:叩齒可活動面肌,加強面部血液循環,改善面膚的營養,進而美顏。發的生長賴于精血,精血充盈,則發長而光澤;精血虛衰,則發白而脫落。腎藏精,“其華在發”,叩齒可使腎精充盈而榮發。

古代神奇吞津養生八效

    我們常說的口水,也就是唾液,中醫上也稱“津液”、“甘露”、“玉泉”、“天河水”等等。切莫小看這不起眼的“口水”,它對人體養生保健可是益處多多。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了解一下“口水”的養生功效吧!中醫有句老話,叫做“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中醫中講的津液是構*體生命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在人們的保健生活中,這句老話話是很有意義的。

    中醫把人體分泌的唾液叫做“津”,并把它歸屬為陽,主表。中醫還有“津血同源”的說法,是說津液和血都來源于飲食的精氣,并能相互滋生,相互作用。津液虧耗過多,就會使氣血兩損;而氣血虧損,同樣可使津液不足。津液的增多與減少,能直接影響體內的陰陽平衡,疾病也會由此而生,如發高燒的病人出汗過多,及胃腸疾患者大吐大瀉太多,都會因損傷津液而導致氣血虧損。

    口水對人體養生有八種功能

    一是止血作用,口水能促進血液凝固,口內外傷或拔牙后引起出血時口水可幫助止血。

    叩齒與咀嚼的區別

    叩齒主要目的是健齒、固齒,屬于保健性質;咀嚼主要目的是利用牙齒將食物研碎,屬于生理功能。如果不正確使用牙齒和使用過大力量,就會造成牙齒損傷,如咬瓶蓋、咬筷子等。叩齒與咀嚼的區別主要有兩點:

    (1)力量不同:叩齒是輕微的力量,叩齒震動牙根周圍的組織,有利于提高牙根抵抗疾病的能力。咀嚼力量可大可小與咀嚼的食物種類、軟硬度有關;

    (2)作用效果不同:叩齒效果是健齒、固齒,減少疾病發生,具有預防效果。咀嚼不具有叩齒效果,如果長期使用一側牙齒咀嚼可產生牙合創傷。

    什么情況不宜叩齒

    有些醫家認為,叩齒法對已患牙病者可能不合適,主要是叩齒力大,恐有損傷牙齒.但是可以改換成咬齒法。

    明代醫學家張介賓在《景岳全書》中介紹了他親自實踐的護齒、健齒經驗:“古有晨昏叩齒之說,雖亦可行,然而谷谷震動,終非盡善之道。余每因勞因酒,亦嘗覺齒有浮突之意,則但輕輕咬實,務令漸咬漸齊,或日行一二次,或二三次,而根自固矣。又凡欲小解時必先咬定牙根而后解。則腎氣亦賴以攝,非但固精,亦能堅齒,故余年逾姑息,而齒無一損,亦大得此二方之力?!?br />
    張氏提出的咬齒,可視為叩齒法的一個輕量級的改變方法,是用力刺激的程度不同而異。叩齒與咬齒,都屬于牙齒的自我按摩運動。

二是潤滑作用,口水中含有黏液素,可使口腔潤滑柔軟。

    三是沖洗作用,能把食物殘渣沖洗掉,以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

    四是稀釋作用,當酸、苦等刺激性東西進入口腔時,口水分泌增加,把它稀釋,便于吐出或咽下。

    五是抗菌作用,口水中的各種有機和無機成分通過不同機理,產生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防止口腔、咽喉和牙齦發炎。

    六是治傷作用,口水中有一種神經生長素,這種生長素能顯著地縮短傷口愈合時間,能加速燒傷皮膚的愈合。

    七是消化作用,口水中含有大量淀粉酶,能把淀粉水解為麥芽糖,使之易被吸收。

    八是抗衰作用,口水中含有一種能使人保持年輕的“唾液腮腺激素”,能使人聰明、齒堅、肌強,這樣即使人到老年也會紅光滿面,不減青春活力。

    可見,“口水”是寶貴的,不能隨意浪費、棄失,要善于促進口水的分泌,達到健身強體、養生長壽的目的。

    那么,對正常人的保健來說,如何才能做到“保津養生”呢?首先要多喝水,可以適當泡些有生津作用的中藥飲片,如山楂、五味子、麥冬等。所謂“望梅止渴”,說的就是食物里面最有生津功效的“梅”了。梅子性平、味酸,具有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不過從中醫辨證的角度來說,有些情況是需要注意的,比如胃酸過多、痰熱咳嗽、胸悶咳喘者,則不宜多吃酸性太大的食物。另外,中國古代還有“咽津養生之術”,一些有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的人不妨借鑒。

咽津養生之術 每日清晨洗漱后,用舌尖微頂上腭,有津液涌出,待充滿口腔后用舌攪拌數次緩緩咽下;或在閑暇之時,用舌頭繞觸口齒,待口內唾液聚滿,鼓漱幾遍后徐徐咽下。

    人中穴在面部,鼻唇溝的上1/3交點處。很多人覺得奇怪,這個穴明明在人體上部,為什么叫人中?

    人中:接通陰陽二氣的急救穴

    中醫有句話叫“天食人以五氣,天氣通于鼻;地食人以五味,地氣通于口”。意思是指我們的呼吸,人體通過心肺的震蕩,膈肌的升降,吸進自然界的氧氣。然后在人體走一遭,再呼出去,這叫和天氣作一個循環。因為胸廓是和天氣交換氣體的一個場所,所以也稱胸廓為天,鼻子就是這二者進行氣體交換的重要場所,所以說鼻通天氣。

    人中還有一個名字叫水溝,這里的水是指津液,就是人們俗稱的口水。古代養生家認為口水最能養生,所以經常緊閉口舌,以收藏口水,使其下行通過喉嚨進入臟腑,以達到養生的目地。人中穴處在口水吞咽向上翻轉的地方,所以也稱之為水溝。古人說“水溝近鼻長流水”,也就是說這個地方不能干涸,要經常保持水潤。人們要想身體健康,就要經常學會吞咽口水,而不要將其當做無用之物,隨意吐出。

    人中穴最大的作用就是急救、抗休克,就像120急救車一樣,是身體特殊情況下的保護神。按揉人中有急救的作用,如中暑、暈厥,這時候旁邊的人第一反應就是掐他的人中。人之所以休克,就是因為天地之氣不通、循環中斷,這時候掐人中就是使二氣相交。掐人中有好幾個方法,最好由手指甲比較平的、有力氣的人來操作,用大拇指指甲蓋邊緣的部位,頂在人中穴處,用力地掐按;或者用大拇指和食指同時用力掐,給人中穴一個強刺激,可以很快地讓人蘇醒過來。人中穴是一個多功能穴,不但有急救作用,還有調節呼吸的作用。臨床觀察發現,刺激此穴,對胃收縮頻率和振幅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夠促進消化系統功能。該穴是將鼻唇溝的長度分成三等份,從上往下的1/3處就是人中穴所在的位置。

    口水 生津三妙法

    “口水”是寶貴的,不能隨意浪費、棄失,要善于促進口水的分泌,達到健身強體、養生長壽的目的。你應該嘗試多增加自己口腔唾液的流量,最好的方法是經常咀嚼口香糖。以咀嚼無糖口香糖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咀嚼口香糖可以有效并且持續地促進唾液分泌,使其流量在咀嚼后第一分鐘便達到平常流量的12倍;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咀嚼無糖口香糖作為輔助手段對牙齦炎有一定療效。第二個生津的辦法是,每天采用叩齒或者用舌尖輕*上腭的方法促進唾液生成。此外,品飲茶湯也可生津,但兩個方法的效果不如咀嚼口香糖的效果好。要注意的是,在增加唾液流量后,可采用慢慢吞咽唾液的方法進行養生,每天必須咽5-6次、每次咽5-6口唾液。這樣可防治胃病,還可能殺癌細胞,達到保護口腔健康,五臟邪火不生,氣血流暢,百脈調勻的目的。確記必須堅持經常利用,否則無效。

    古老的咽唾液養生之法——“赤龍攪天池"

    唾液,中醫上也稱"津液"、"甘露"、"金津玉液"、"玉泉"、"天河水"等,唾液是十分寶貴的液體營養物質,作用能濕潤和稀釋溶解食物,幫助胃的消化吸收功能,還能殺滅進入口腔內的很多細菌。咽下唾液就能樣式,一方面,簡便易行,任何時間都可以做,不用花一分錢。更重要的是能加強人體五臟的功能,所以既能養生,又能治病。

    《黃帝內經》是說“脾為涎,腎為唾?!薄澳I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蓖僖簛碜杂谄⒑湍I這兩個人體的先后天之本,所以唾液是人體一種重要的物質,是人體津液中重要的部分。唾液的充足反映了人體精氣的充盈與否,保持唾液的充足和流動對養生有著重要的作用。

    "赤龍攪天池",李時珍把這種方法叫做"清水灌靈根",其實是同一種方法。明代的名醫龔居中解釋說:"津即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自然百骸調暢,諸病不生。

    具體方法:用舌在口腔內攪動,等到口內滿是唾液時,便分三次將唾液咽下,并用意念將其送到丹田。

    這個方法看似簡單,但是作用巨大。一方面,簡便易行,任何時間都可以做,不用花一分錢。更重要的是,咽下唾液,能加強人體五臟的功能,所以既能養生,又能治病。

    吞津(唾液)養生法

    在氣功練功會產生唾液(津液),如我們不練功是否也可產生唾液(津液)呢?唾液(津液)它又有什么樣的保健功效?您是否對它的重要性、實用性有所認識?和簡單練習方法供參閱。

    “人人都有人參果,何必迷信找活佛”、“白玉鑿邊有玉泉、涢涢育我渡長年”。

    唾液俗稱“口水”又稱津液,是口腔中的精華。是由唾液腺分泌而來,人的口唇,頰,腭等處的黏膜下,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是人體的三大唾液腺,它們分布在口腔壁及舌下,每對唾液腺都有導管與口腔通連。氣、血、津液三者的性狀及其生理功能雖各有自己的特點,但均是構*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三者的組成均離不開脾胃運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氣。三者的生理功能,又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系。因此,無論在生理或病理情況下,氣、血、津液之間均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系?,F代醫學研究證明,唾液中有許多與生命活動有關的物質。

    《本草綱目》上云:唾液能“灌溉臟腑,潤津肢體,祛病延年”。

    老子的養生觀點與主張,集中起來可以概括為:“順應自然,恬淡寡欲,咽津養生?!崩献诱J為,靈丹妙藥雖好,但也不如自己的津液(唾液)有益于自身。因此他首先主張咽津養生。他平時“叩齒鼓漱”,然后再把這些津液咽下去,每日必做,久而久之,利于健康。

具體練習方法如下:

    1、舌輕舐上腭(剛好接觸上,要放松舌頭,不要用力頂),同時口腔、面部肌肉要放松。

    2、意守“金津”、“玉液”兩穴,或舌下部位也可(如圖所示)。

    3、如果津液產生多時,即鼓漱三十六下,再把津液分三口咽下,在咽下時,最好要閉目內視,似乎看到它在下降至臟中(以意、目力送至丹田)。

    注:可先加上叩齒:即全身放松,閉目、口唇微閉,心神合一,然后使上下牙齒有節奏的互相叩擊,叩齒36次為佳。

    輔以攪舌“赤龍攪天池”:即叩齒后,屈舌在口腔內沿牙床外側作順、逆時針旋轉各36次。攪動時要放松舌頭,用力要柔和自然。

    唾液的養生道理就是中醫認為的:“五臟化五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敝档米⒁獾氖?,中醫視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既然唾液為脾腎所化,那唾液就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了。

    經科學證明,唾液中包含了血漿中的各類成分,粘蛋白、球蛋白等10多種酶,近10種維生素、多種礦物質、有機酸及激素等。其中有一種唾液腺激素,它能促使細胞的生存和*,延緩人體機能衰退。

    吞咽唾液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二種:

    1、是常食法,姿勢坐、臥、站均可,平心靜氣,舌*上頜,將舌伸到上牙外側,上下左右攪動,漱口中唾液,使其漸盈滿口,然后分三次咽下,每日早晚各做3次為好。

    2、是配合氣功服食法,以靜功為宜。具體*按個人愛好選擇,集中思想,意守丹田,雙眼微閉,形松間緊。吸氣時,舌抵上頜,不斷*動,以促使唾液分泌,氣從鼻腔吸入,慢慢引入丹田,小腹逐漸隆起。呼氣時,舌尖放下,氣從丹田上引,口微開,徐徐吐氣,待唾液滿口,有意識地送入丹田。每日早晚練半小時,如此堅持不懈,就可收到精氣充足,臉色紅潤,新陳代謝旺盛的效果。以上二種方法,簡單易行,沒有任何副作用。

    據說1400年前梁武帝時的醫家陶弘景,年過八旬,牙齒依然結實完好,身體健壯。他主要的健身方法就是叩齒法,他認為“齒為筋骨之余”,叩齒能使筋骨健壯,精神爽快。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也有叩齒健身的習慣,他曾說:“一過半夜,披上上衣面朝東南,盤腿而坐,叩齒三十六下,當會神清氣爽?!?br />
對中老年人來說,牙齒的健康與否至關重要,切不可掉以輕心。叩齒吞精保健法就可以輕松保護牙齒。此*第一步就是叩齒。

早晨醒來后,先不說話,心靜神凝,摒棄雜念,全身放松,口唇微閉,心神合一,閉目,然后使上下牙齒有節奏地互相叩擊,鏗鏘有聲,次數不限。

    剛開始鍛煉時,可輕叩20次左右,隨著鍛煉的不斷進展,可逐漸增加叩齒的次數和力度,一般以36次為佳。力度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為完成一次叩齒。

之后將舌頭沿著牙齦內側,順時針旋轉36次,待口中津液越聚越多,達到滿口的時候,我們將口中的津液分為三口,緩緩地咽下,以意念將之送入小腹。

    通過完整鍛煉叩齒吞精保健法,可以使津液下歸于丹田,緩緩地送入小腹,達到滋陰養腎的功效。

    這樣就做完一次完整的叩齒吞精保健法。每次以10次為佳,一天當中早、中、晚各叩齒10次,多做更佳。其中早晨叩齒最重要,因為人經過一夜休息,牙齒會有些松動,此時叩齒既能鞏固牙齦和牙周組織,又興奮了牙神經、血管和牙髓細胞,對牙齒健康大有好處。

叩齒后,跟著吞津,所謂“津”,就是口腔活動后所產生的唾液。唾液能維持口腔的清潔,幫助浸濕、軟化食物以利吞咽,其中含有淀粉酶,對食物有消化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各種酶和維生素等,這些物質能參與機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增強免疫功能。

古人有語: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自然百骸調暢,諸病不生。老人若將叩齒吞津養生法融入生活中,隨時咽津以充盈腎精,久而久之,元氣充沛,自然身輕體健,氣色紅潤。

叩齒吞津養生法

叩齒吞津養生術

    “叩齒保健法”是傳統中醫重要養生術之一。古諺語曰“晨起,叩齒三百響,齒堅固”。

    唐代名醫孫思邈主張“清晨叩齒三百下”。明朝有位長壽者叫冷謙,史載活了一百五十歲,他的長壽經驗就是“每晨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遍?!彼纬笤娙颂K東坡也有叩齒健身的習慣。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壽命最長的皇帝,他的長壽秘訣之一也為“齒宜常叩”。

    什么是叩齒

    叩齒就是空口咬牙,是一種較常見的牙齒保健方法,現代醫學認為這樣可增加牙齒的自潔作用,發揮咀嚼運動所形成的刺激,增強牙體本身的抵抗力。叩齒每日早晚各作一次,每次叩齒數目多少不拘,可因人而異。叩齒的力量也不求一律,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但必須持之以恒,從不間斷,方可見成效。

    有一種說法叫"叩齒三十六",就是每天早晚起床睡覺前叩齒三十六下,同時將產生的口水咽下,從小堅持一直到老,可以使牙齒堅固,不生牙病,相傳這還是達摩祖師傳下來的方法?,F代科學認為叩齒能興奮牙體和牙周組織的神經、血管和細胞,促進了牙體和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增強其抗病能力。

他通過自己親身實踐,提出牙齒保健經驗,值得重視。

    叩齒吞津的養生作用

    1、健脾: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薄鞍俨〗杂善⑽杆ザ病?。叩齒能健脾胃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叩齒能健齒。齒健,則食物易被嚼細,胃負減輕,從而養胃;二是脾“在液為涎”與胃相表里,涎為口津是唾液中較輕清稀的部分,具有幫助食物消化的功能。

    2、補腎: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齒健腎的機理有二:一是“齒者,腎之標”,由腎中精氣所充養,腎中精氣充沛,則牙齒堅固而不易脫落;牙齒健否是腎健否的標志之一,叩齒能健齒、充腎精,故可健腎。二是腎“在液為唾”,唾為口津是唾液中較稠厚的部分,叩齒催生唾液,為腎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故可健腎。

    3、強骨益腦:腎主骨,“齒為骨之余”。齒與骨同出一源,為腎精所養。叩齒能健腎,充盈腎精,利及骨骼,持恒進行,能致骨堅,故可健骨?!澳I生骨髓”,而腦為髓海,腎中精氣充盈,則髓海得養,腦發育健全,就能充分發揮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叩齒能健腎,使腎中精氣得充,故可健腦。

    4、聰耳明目:“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蹦I中精氣充盈,髓海得養則耳聰;腎中精氣虛衰,髓海失養則耳鳴甚或耳聾。叩齒能充盈腎精,故可聰耳明目。

5、美顏榮發:叩齒可活動面肌,加強面部血液循環,改善面膚的營養,進而美顏。發的生長賴于精血,精血充盈,則發長而光澤;精血虛衰,則發白而脫落。腎藏精,“其華在發”,叩齒可使腎精充盈而榮發。

古代神奇吞津養生八效

    我們常說的口水,也就是唾液,中醫上也稱“津液”、“甘露”、“玉泉”、“天河水”等等。切莫小看這不起眼的“口水”,它對人體養生保健可是益處多多。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了解一下“口水”的養生功效吧!中醫有句老話,叫做“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中醫中講的津液是構*體生命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在人們的保健生活中,這句老話話是很有意義的。

    中醫把人體分泌的唾液叫做“津”,并把它歸屬為陽,主表。中醫還有“津血同源”的說法,是說津液和血都來源于飲食的精氣,并能相互滋生,相互作用。津液虧耗過多,就會使氣血兩損;而氣血虧損,同樣可使津液不足。津液的增多與減少,能直接影響體內的陰陽平衡,疾病也會由此而生,如發高燒的病人出汗過多,及胃腸疾患者大吐大瀉太多,都會因損傷津液而導致氣血虧損。

    口水對人體養生有八種功能

    一是止血作用,口水能促進血液凝固,口內外傷或拔牙后引起出血時口水可幫助止血。

    叩齒與咀嚼的區別

    叩齒主要目的是健齒、固齒,屬于保健性質;咀嚼主要目的是利用牙齒將食物研碎,屬于生理功能。如果不正確使用牙齒和使用過大力量,就會造成牙齒損傷,如咬瓶蓋、咬筷子等。叩齒與咀嚼的區別主要有兩點:

    (1)力量不同:叩齒是輕微的力量,叩齒震動牙根周圍的組織,有利于提高牙根抵抗疾病的能力。咀嚼力量可大可小與咀嚼的食物種類、軟硬度有關;

    (2)作用效果不同:叩齒效果是健齒、固齒,減少疾病發生,具有預防效果。咀嚼不具有叩齒效果,如果長期使用一側牙齒咀嚼可產生牙合創傷。

    什么情況不宜叩齒

    有些醫家認為,叩齒法對已患牙病者可能不合適,主要是叩齒力大,恐有損傷牙齒.但是可以改換成咬齒法。

    明代醫學家張介賓在《景岳全書》中介紹了他親自實踐的護齒、健齒經驗:“古有晨昏叩齒之說,雖亦可行,然而谷谷震動,終非盡善之道。余每因勞因酒,亦嘗覺齒有浮突之意,則但輕輕咬實,務令漸咬漸齊,或日行一二次,或二三次,而根自固矣。又凡欲小解時必先咬定牙根而后解。則腎氣亦賴以攝,非但固精,亦能堅齒,故余年逾姑息,而齒無一損,亦大得此二方之力?!?br />
    張氏提出的咬齒,可視為叩齒法的一個輕量級的改變方法,是用力刺激的程度不同而異。叩齒與咬齒,都屬于牙齒的自我按摩運動。

二是潤滑作用,口水中含有黏液素,可使口腔潤滑柔軟。

    三是沖洗作用,能把食物殘渣沖洗掉,以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

    四是稀釋作用,當酸、苦等刺激性東西進入口腔時,口水分泌增加,把它稀釋,便于吐出或咽下。

    五是抗菌作用,口水中的各種有機和無機成分通過不同機理,產生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防止口腔、咽喉和牙齦發炎。

    六是治傷作用,口水中有一種神經生長素,這種生長素能顯著地縮短傷口愈合時間,能加速燒傷皮膚的愈合。

    七是消化作用,口水中含有大量淀粉酶,能把淀粉水解為麥芽糖,使之易被吸收。

    八是抗衰作用,口水中含有一種能使人保持年輕的“唾液腮腺激素”,能使人聰明、齒堅、肌強,這樣即使人到老年也會紅光滿面,不減青春活力。

    可見,“口水”是寶貴的,不能隨意浪費、棄失,要善于促進口水的分泌,達到健身強體、養生長壽的目的。

    那么,對正常人的保健來說,如何才能做到“保津養生”呢?首先要多喝水,可以適當泡些有生津作用的中藥飲片,如山楂、五味子、麥冬等。所謂“望梅止渴”,說的就是食物里面最有生津功效的“梅”了。梅子性平、味酸,具有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不過從中醫辨證的角度來說,有些情況是需要注意的,比如胃酸過多、痰熱咳嗽、胸悶咳喘者,則不宜多吃酸性太大的食物。另外,中國古代還有“咽津養生之術”,一些有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的人不妨借鑒。

咽津養生之術 每日清晨洗漱后,用舌尖微頂上腭,有津液涌出,待充滿口腔后用舌攪拌數次緩緩咽下;或在閑暇之時,用舌頭繞觸口齒,待口內唾液聚滿,鼓漱幾遍后徐徐咽下。

    人中穴在面部,鼻唇溝的上1/3交點處。很多人覺得奇怪,這個穴明明在人體上部,為什么叫人中?

    人中:接通陰陽二氣的急救穴

    中醫有句話叫“天食人以五氣,天氣通于鼻;地食人以五味,地氣通于口”。意思是指我們的呼吸,人體通過心肺的震蕩,膈肌的升降,吸進自然界的氧氣。然后在人體走一遭,再呼出去,這叫和天氣作一個循環。因為胸廓是和天氣交換氣體的一個場所,所以也稱胸廓為天,鼻子就是這二者進行氣體交換的重要場所,所以說鼻通天氣。

    人中還有一個名字叫水溝,這里的水是指津液,就是人們俗稱的口水。古代養生家認為口水最能養生,所以經常緊閉口舌,以收藏口水,使其下行通過喉嚨進入臟腑,以達到養生的目地。人中穴處在口水吞咽向上翻轉的地方,所以也稱之為水溝。古人說“水溝近鼻長流水”,也就是說這個地方不能干涸,要經常保持水潤。人們要想身體健康,就要經常學會吞咽口水,而不要將其當做無用之物,隨意吐出。

    人中穴最大的作用就是急救、抗休克,就像120急救車一樣,是身體特殊情況下的保護神。按揉人中有急救的作用,如中暑、暈厥,這時候旁邊的人第一反應就是掐他的人中。人之所以休克,就是因為天地之氣不通、循環中斷,這時候掐人中就是使二氣相交。掐人中有好幾個方法,最好由手指甲比較平的、有力氣的人來操作,用大拇指指甲蓋邊緣的部位,頂在人中穴處,用力地掐按;或者用大拇指和食指同時用力掐,給人中穴一個強刺激,可以很快地讓人蘇醒過來。人中穴是一個多功能穴,不但有急救作用,還有調節呼吸的作用。臨床觀察發現,刺激此穴,對胃收縮頻率和振幅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夠促進消化系統功能。該穴是將鼻唇溝的長度分成三等份,從上往下的1/3處就是人中穴所在的位置。

    口水 生津三妙法

    “口水”是寶貴的,不能隨意浪費、棄失,要善于促進口水的分泌,達到健身強體、養生長壽的目的。你應該嘗試多增加自己口腔唾液的流量,最好的方法是經常咀嚼口香糖。以咀嚼無糖口香糖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咀嚼口香糖可以有效并且持續地促進唾液分泌,使其流量在咀嚼后第一分鐘便達到平常流量的12倍;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咀嚼無糖口香糖作為輔助手段對牙齦炎有一定療效。第二個生津的辦法是,每天采用叩齒或者用舌尖輕*上腭的方法促進唾液生成。此外,品飲茶湯也可生津,但兩個方法的效果不如咀嚼口香糖的效果好。要注意的是,在增加唾液流量后,可采用慢慢吞咽唾液的方法進行養生,每天必須咽5-6次、每次咽5-6口唾液。這樣可防治胃病,還可能殺癌細胞,達到保護口腔健康,五臟邪火不生,氣血流暢,百脈調勻的目的。確記必須堅持經常利用,否則無效。

    古老的咽唾液養生之法——“赤龍攪天池"

    唾液,中醫上也稱"津液"、"甘露"、"金津玉液"、"玉泉"、"天河水"等,唾液是十分寶貴的液體營養物質,作用能濕潤和稀釋溶解食物,幫助胃的消化吸收功能,還能殺滅進入口腔內的很多細菌。咽下唾液就能樣式,一方面,簡便易行,任何時間都可以做,不用花一分錢。更重要的是能加強人體五臟的功能,所以既能養生,又能治病。

    《黃帝內經》是說“脾為涎,腎為唾?!薄澳I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蓖僖簛碜杂谄⒑湍I這兩個人體的先后天之本,所以唾液是人體一種重要的物質,是人體津液中重要的部分。唾液的充足反映了人體精氣的充盈與否,保持唾液的充足和流動對養生有著重要的作用。

    "赤龍攪天池",李時珍把這種方法叫做"清水灌靈根",其實是同一種方法。明代的名醫龔居中解釋說:"津即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自然百骸調暢,諸病不生。

    具體方法:用舌在口腔內攪動,等到口內滿是唾液時,便分三次將唾液咽下,并用意念將其送到丹田。

    這個方法看似簡單,但是作用巨大。一方面,簡便易行,任何時間都可以做,不用花一分錢。更重要的是,咽下唾液,能加強人體五臟的功能,所以既能養生,又能治病。

    吞津(唾液)養生法

    在氣功練功會產生唾液(津液),如我們不練功是否也可產生唾液(津液)呢?唾液(津液)它又有什么樣的保健功效?您是否對它的重要性、實用性有所認識?和簡單練習方法供參閱。

    “人人都有人參果,何必迷信找活佛”、“白玉鑿邊有玉泉、涢涢育我渡長年”。

    唾液俗稱“口水”又稱津液,是口腔中的精華。是由唾液腺分泌而來,人的口唇,頰,腭等處的黏膜下,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是人體的三大唾液腺,它們分布在口腔壁及舌下,每對唾液腺都有導管與口腔通連。氣、血、津液三者的性狀及其生理功能雖各有自己的特點,但均是構*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三者的組成均離不開脾胃運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氣。三者的生理功能,又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系。因此,無論在生理或病理情況下,氣、血、津液之間均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系?,F代醫學研究證明,唾液中有許多與生命活動有關的物質。

    《本草綱目》上云:唾液能“灌溉臟腑,潤津肢體,祛病延年”。

    老子的養生觀點與主張,集中起來可以概括為:“順應自然,恬淡寡欲,咽津養生?!崩献诱J為,靈丹妙藥雖好,但也不如自己的津液(唾液)有益于自身。因此他首先主張咽津養生。他平時“叩齒鼓漱”,然后再把這些津液咽下去,每日必做,久而久之,利于健康。

具體練習方法如下:

    1、舌輕舐上腭(剛好接觸上,要放松舌頭,不要用力頂),同時口腔、面部肌肉要放松。

    2、意守“金津”、“玉液”兩穴,或舌下部位也可(如圖所示)。

    3、如果津液產生多時,即鼓漱三十六下,再把津液分三口咽下,在咽下時,最好要閉目內視,似乎看到它在下降至臟中(以意、目力送至丹田)。

    注:可先加上叩齒:即全身放松,閉目、口唇微閉,心神合一,然后使上下牙齒有節奏的互相叩擊,叩齒36次為佳。

    輔以攪舌“赤龍攪天池”:即叩齒后,屈舌在口腔內沿牙床外側作順、逆時針旋轉各36次。攪動時要放松舌頭,用力要柔和自然。

    唾液的養生道理就是中醫認為的:“五臟化五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敝档米⒁獾氖?,中醫視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既然唾液為脾腎所化,那唾液就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了。

    經科學證明,唾液中包含了血漿中的各類成分,粘蛋白、球蛋白等10多種酶,近10種維生素、多種礦物質、有機酸及激素等。其中有一種唾液腺激素,它能促使細胞的生存和*,延緩人體機能衰退。

    吞咽唾液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二種:

    1、是常食法,姿勢坐、臥、站均可,平心靜氣,舌*上頜,將舌伸到上牙外側,上下左右攪動,漱口中唾液,使其漸盈滿口,然后分三次咽下,每日早晚各做3次為好。

    2、是配合氣功服食法,以靜功為宜。具體*按個人愛好選擇,集中思想,意守丹田,雙眼微閉,形松間緊。吸氣時,舌抵上頜,不斷*動,以促使唾液分泌,氣從鼻腔吸入,慢慢引入丹田,小腹逐漸隆起。呼氣時,舌尖放下,氣從丹田上引,口微開,徐徐吐氣,待唾液滿口,有意識地送入丹田。每日早晚練半小時,如此堅持不懈,就可收到精氣充足,臉色紅潤,新陳代謝旺盛的效果。以上二種方法,簡單易行,沒有任何副作用。

    據說1400年前梁武帝時的醫家陶弘景,年過八旬,牙齒依然結實完好,身體健壯。他主要的健身方法就是叩齒法,他認為“齒為筋骨之余”,叩齒能使筋骨健壯,精神爽快。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也有叩齒健身的習慣,他曾說:“一過半夜,披上上衣面朝東南,盤腿而坐,叩齒三十六下,當會神清氣爽?!?br />
對中老年人來說,牙齒的健康與否至關重要,切不可掉以輕心。叩齒吞精保健法就可以輕松保護牙齒。此*第一步就是叩齒。

早晨醒來后,先不說話,心靜神凝,摒棄雜念,全身放松,口唇微閉,心神合一,閉目,然后使上下牙齒有節奏地互相叩擊,鏗鏘有聲,次數不限。

    剛開始鍛煉時,可輕叩20次左右,隨著鍛煉的不斷進展,可逐漸增加叩齒的次數和力度,一般以36次為佳。力度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為完成一次叩齒。

之后將舌頭沿著牙齦內側,順時針旋轉36次,待口中津液越聚越多,達到滿口的時候,我們將口中的津液分為三口,緩緩地咽下,以意念將之送入小腹。

    通過完整鍛煉叩齒吞精保健法,可以使津液下歸于丹田,緩緩地送入小腹,達到滋陰養腎的功效。

    這樣就做完一次完整的叩齒吞精保健法。每次以10次為佳,一天當中早、中、晚各叩齒10次,多做更佳。其中早晨叩齒最重要,因為人經過一夜休息,牙齒會有些松動,此時叩齒既能鞏固牙齦和牙周組織,又興奮了牙神經、血管和牙髓細胞,對牙齒健康大有好處。

叩齒后,跟著吞津,所謂“津”,就是口腔活動后所產生的唾液。唾液能維持口腔的清潔,幫助浸濕、軟化食物以利吞咽,其中含有淀粉酶,對食物有消化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各種酶和維生素等,這些物質能參與機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增強免疫功能。

古人有語: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自然百骸調暢,諸病不生。老人若將叩齒吞津養生法融入生活中,隨時咽津以充盈腎精,久而久之,元氣充沛,自然身輕體健,氣色紅潤。

吃什么可以生津

問題一:吃什么食物可以補氣生津 補氣補血食物療養在中醫補法中,常以血肉有情之品來調養,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有貧血困擾的人,可以多攝取維生素C,因為維生素C有助於鐵質的吸收。 紅棗、花生、桂圓,再加上紅糖,加水在鍋里慢慢地燉,燉得爛爛的,經常吃,補血的效果很好。 白果10粒去外殼,孩子只能各吃5粒,加水煮15~20分鐘,每晚臨睡前吃,可以補血固腎、止咳喘、治尿頻、治夜尿多,效果很好,從白果上市的秋天,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春天,是給老人、孩子補腎、止咳喘的特效方。 紅棗10粒切開,枸杞子10粒,煮水喝,補血補腎,專治腰膝酸軟,長年吃,有養顏祛斑的作用。 紅棗10粒切開,生姜3片,煮水喝,是開胃的良方。 黑木耳+冰糖,蒸著吃,很補血的 下面是一些比較常見的方子,你有空可以煲湯喝 血糯紅棗粥 做法:將血糯米五十克、紅棗十枚與適量的冰糖,一起熬煮成粥即可。 功用:補血。 桂圓蓮子湯 做法:將桂圓二十個、蓮子五十個,加適量清水,煮至蓮子軟熟即可。 功用:健脾、安神、養血。 龍眼粥 做法:龍眼肉十五克、紅棗十枚、粳米五十克,以起熬煮成粥。 功用:養心健脾,最適合貧血兼有失眠健忘者。 豬肝湯 做法:豬乾洗凈,切薄片。滾水中放入姜絲、豬肝片,稍滾一會兒,再加入蔥段、酒,以鹽調味后即可食用 。 功用:補血。 羊骨粥 做法:先將新鮮羊骨捶碎,加水煎湯,棄骨,以湯代水煮粥。粥成加入蔥、姜、鹽等調味后,食用。 功用:對於貧血具有畏寒者有良效。 阿膠芝麻核桃羹 做法:先將阿膠二百五十克烊化、芝麻二百五十克與核桃肉一百五十克共搗細末,再加入桂圓肉五十克、適 量冰糖,一起隔水蒸二小時即可。每次加熱吃食二匙。 功用:本品有補腎安神益血的功效。 .參棗湯 材料:紅棗5枚、人參片10克、冰糖1小塊 功能:1.紅棗:味甘、性溫、補中益氣、治虛、潤心肺、生津補血、可養顏抗老化。 2人參:味甘、性溫、可大補元氣,氣旺則精氣神自然足。 作法:紅棗洗凈,和人參片一起放在小鍋內,加水一杯,小火燜煮1小時間。 加入冰糖待溶化即可。 杞子南棗煲雞蛋 材料:枸杞子20克、南棗10枚、雞蛋2個。 作法:將枸杞子、南棗、雞蛋加適量的水一起放在鍋中煮熟。 蛋熟后去殼取蛋再同煮10分鐘。 功效:補虛勞、益氣血、健脾胃。 龍眼肉15克,紅棗3-5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熱溫服。 功效:養心補脾,滋補強壯。 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紅棗15枚。同煮成粥。食用時加適量白糖。 功效:滋陰補血。 雞蛋2個,取蛋黃打散,水煮開先加鹽少許,入蛋黃煮熟,每日飲服2次。 功效:補鐵,適用于缺鐵性貧血。
記得采納啊

問題二:吃什么食物可以生津止渴 蘋果 性平,能生津止渴,能潤肺解暑。 梨 性涼,多汁,能生津止渴,清熱化痰。 桃 性溫,具有潤腸通便的功能。 李 性平,具有生津、利水、清虛熱的功用。 杏 性微溫,能潤肺止咳,生津止渴。 青梅 梅子未成熟者為青梅,成熟者為黃梅。青梅經煙火熏制則成黑褐色的烏梅;青梅經鹽水浸曬,則為白霜梅;以白糖漬之,則為白糖梅。梅子性平,功擅止渴,收斂。虛熱煩渴、久咳、久瀉、自汗不止者均宜食之。烏梅加水煮取汁,加入適量白糖摻以冰水,則為酸梅湯,是夏天解署生津的飲料。 楊梅 性溫,能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櫻桃 性溫,具有溫胃健脾的功能。 山楂 性微溫,具有消食積,化痰血的功能。 甘蔗 性寒,具有生津潤燥的功能。 枇杷 性涼,能潤肺止咳,生津止渴。 獼猴桃 性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具有開胃消食,生津止渴的功能。 羅漢果 性涼,能清肺潤腸。 桑椹 又名桑果。性寒,能補肝腎,滋陰血。

問題三:中醫的生津什么意思,吃什么可以生津? 生津又稱養津液。熱性病發熱多日,損耗津液,病人有發熱、口干渴、舌紅、唇燥等癥,用滋養津液的藥物退熱而生津液,如玄參 、麥冬、生地黃、石斛等藥。

問題四:補陰生津吃什么好 最養陰生津的是粳米。用粳米煮粥以養生延年,在我國已有2000年的歷史,粳米粥最上一層粥油能夠補液填精,對滋養人體的陰液和腎精大有裨益,最適宜病人、產婦和老人。粳米具有健脾胃、補中氣、養陰生津、除煩止渴、固腸止瀉等作用,可用于脾胃虛弱、煩渴、糖尿病患者應注意不宜多食。
一、常見的養陰生津食物有:
1、小米、麥粉及各種雜糧和豆制品;
2、牛奶、雞蛋、瘦肉、魚肉等;
3、蔬菜水果特別是蘋果、甘蔗、香蕉、葡萄、山楂等。
秋季吃什么養陰生津:
“秋分”過后,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氣候。因此,秋日宜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泥鰍、鰣魚、白鴨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鮮山藥、白木耳、廣柑、白果、梨、紅棗、蓮子、甘蔗等食物都能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而早餐推薦喝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一般適合秋天喝的粥有百合紅棗糯米粥(滋陰養胃),百合蓮子粥(潤肺益腎),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鮮生地汁粥(涼血潤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嘔),胡桃粥(潤肌防燥),松仁粥(潤肺益腸),菊花粥(明目養神),山藥粥(健脾固腸)。
秋季要從根本上治療口干,光喝水是不夠的,必須要養陰生津。養陰有很多種方法。如果陰虛的癥狀不明顯的話,可以從食療入手,平時多吃一些以下的食物:
1.鴨肉:平時可用來煮湯或紅燒當菜食用。鴨肉性涼,脾胃陰虛、經常腹瀉者忌用。
2.甘蔗:平??缮?,或榨成甘蔗汁每日服用。甘蔗性偏寒涼,凡脾胃虛寒和積濕內盛者忌用。又因其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忌用。
3.黑芝麻:平??芍笾嗷蚰コ珊谥ヂ榉鄯?。黑芝麻滑腸,脾弱便溏者勿服。
4.百合:平常蒸食或煮粥食用。百合性偏寒涼,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泄瀉和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均忌用

問題五:生津在中醫里面如何解釋,生津有什么好處 ‘津’與‘液’統稱‘津液’,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指身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其中質地清稀流動循環較快易散失又易補的為‘津’,如:唾沫、汗、尿、腸液等,津虧則口干舌燥,皮膚干燥,尿少便秘等;生津就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津虧是傷液的輕微癥狀
希望采納

問題六:要吃什么才生津止渴。 蛇草水喝了挺解渴,蘇打水也不錯

問題七:吃什么能生津解渴 右斛,梨,枸杞。滋陰就管事。

問題八:女人如何吃什么能養陰生津 食物就是梨、銀耳、蜂蜜。不過現在的人腸胃基本都不好,吃了養陰的吸收不完,會加重腸胃負擔的。最好的辦法,去找個你們當地口碑好、會把脈的中醫(是把完脈不用你說就知道你問題的那種醫生,而不是僅僅是諸如主任副主任之類的職稱的高低)調理,腸胃好了,自然吃什么都能吸收。

吃什么可以生津

問題一:吃什么食物可以補氣生津 補氣補血食物療養在中醫補法中,常以血肉有情之品來調養,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有貧血困擾的人,可以多攝取維生素C,因為維生素C有助於鐵質的吸收。 紅棗、花生、桂圓,再加上紅糖,加水在鍋里慢慢地燉,燉得爛爛的,經常吃,補血的效果很好。 白果10粒去外殼,孩子只能各吃5粒,加水煮15~20分鐘,每晚臨睡前吃,可以補血固腎、止咳喘、治尿頻、治夜尿多,效果很好,從白果上市的秋天,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春天,是給老人、孩子補腎、止咳喘的特效方。 紅棗10粒切開,枸杞子10粒,煮水喝,補血補腎,專治腰膝酸軟,長年吃,有養顏祛斑的作用。 紅棗10粒切開,生姜3片,煮水喝,是開胃的良方。 黑木耳+冰糖,蒸著吃,很補血的 下面是一些比較常見的方子,你有空可以煲湯喝 血糯紅棗粥 做法:將血糯米五十克、紅棗十枚與適量的冰糖,一起熬煮成粥即可。 功用:補血。 桂圓蓮子湯 做法:將桂圓二十個、蓮子五十個,加適量清水,煮至蓮子軟熟即可。 功用:健脾、安神、養血。 龍眼粥 做法:龍眼肉十五克、紅棗十枚、粳米五十克,以起熬煮成粥。 功用:養心健脾,最適合貧血兼有失眠健忘者。 豬肝湯 做法:豬乾洗凈,切薄片。滾水中放入姜絲、豬肝片,稍滾一會兒,再加入蔥段、酒,以鹽調味后即可食用 。 功用:補血。 羊骨粥 做法:先將新鮮羊骨捶碎,加水煎湯,棄骨,以湯代水煮粥。粥成加入蔥、姜、鹽等調味后,食用。 功用:對於貧血具有畏寒者有良效。 阿膠芝麻核桃羹 做法:先將阿膠二百五十克烊化、芝麻二百五十克與核桃肉一百五十克共搗細末,再加入桂圓肉五十克、適 量冰糖,一起隔水蒸二小時即可。每次加熱吃食二匙。 功用:本品有補腎安神益血的功效。 .參棗湯 材料:紅棗5枚、人參片10克、冰糖1小塊 功能:1.紅棗:味甘、性溫、補中益氣、治虛、潤心肺、生津補血、可養顏抗老化。 2人參:味甘、性溫、可大補元氣,氣旺則精氣神自然足。 作法:紅棗洗凈,和人參片一起放在小鍋內,加水一杯,小火燜煮1小時間。 加入冰糖待溶化即可。 杞子南棗煲雞蛋 材料:枸杞子20克、南棗10枚、雞蛋2個。 作法:將枸杞子、南棗、雞蛋加適量的水一起放在鍋中煮熟。 蛋熟后去殼取蛋再同煮10分鐘。 功效:補虛勞、益氣血、健脾胃。 龍眼肉15克,紅棗3-5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熱溫服。 功效:養心補脾,滋補強壯。 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紅棗15枚。同煮成粥。食用時加適量白糖。 功效:滋陰補血。 雞蛋2個,取蛋黃打散,水煮開先加鹽少許,入蛋黃煮熟,每日飲服2次。 功效:補鐵,適用于缺鐵性貧血。
記得采納啊

問題二:吃什么食物可以生津止渴 蘋果 性平,能生津止渴,能潤肺解暑。 梨 性涼,多汁,能生津止渴,清熱化痰。 桃 性溫,具有潤腸通便的功能。 李 性平,具有生津、利水、清虛熱的功用。 杏 性微溫,能潤肺止咳,生津止渴。 青梅 梅子未成熟者為青梅,成熟者為黃梅。青梅經煙火熏制則成黑褐色的烏梅;青梅經鹽水浸曬,則為白霜梅;以白糖漬之,則為白糖梅。梅子性平,功擅止渴,收斂。虛熱煩渴、久咳、久瀉、自汗不止者均宜食之。烏梅加水煮取汁,加入適量白糖摻以冰水,則為酸梅湯,是夏天解署生津的飲料。 楊梅 性溫,能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櫻桃 性溫,具有溫胃健脾的功能。 山楂 性微溫,具有消食積,化痰血的功能。 甘蔗 性寒,具有生津潤燥的功能。 枇杷 性涼,能潤肺止咳,生津止渴。 獼猴桃 性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具有開胃消食,生津止渴的功能。 羅漢果 性涼,能清肺潤腸。 桑椹 又名桑果。性寒,能補肝腎,滋陰血。

問題三:中醫的生津什么意思,吃什么可以生津? 生津又稱養津液。熱性病發熱多日,損耗津液,病人有發熱、口干渴、舌紅、唇燥等癥,用滋養津液的藥物退熱而生津液,如玄參 、麥冬、生地黃、石斛等藥。

問題四:補陰生津吃什么好 最養陰生津的是粳米。用粳米煮粥以養生延年,在我國已有2000年的歷史,粳米粥最上一層粥油能夠補液填精,對滋養人體的陰液和腎精大有裨益,最適宜病人、產婦和老人。粳米具有健脾胃、補中氣、養陰生津、除煩止渴、固腸止瀉等作用,可用于脾胃虛弱、煩渴、糖尿病患者應注意不宜多食。
一、常見的養陰生津食物有:
1、小米、麥粉及各種雜糧和豆制品;
2、牛奶、雞蛋、瘦肉、魚肉等;
3、蔬菜水果特別是蘋果、甘蔗、香蕉、葡萄、山楂等。
秋季吃什么養陰生津:
“秋分”過后,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氣候。因此,秋日宜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泥鰍、鰣魚、白鴨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鮮山藥、白木耳、廣柑、白果、梨、紅棗、蓮子、甘蔗等食物都能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而早餐推薦喝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一般適合秋天喝的粥有百合紅棗糯米粥(滋陰養胃),百合蓮子粥(潤肺益腎),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鮮生地汁粥(涼血潤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嘔),胡桃粥(潤肌防燥),松仁粥(潤肺益腸),菊花粥(明目養神),山藥粥(健脾固腸)。
秋季要從根本上治療口干,光喝水是不夠的,必須要養陰生津。養陰有很多種方法。如果陰虛的癥狀不明顯的話,可以從食療入手,平時多吃一些以下的食物:
1.鴨肉:平時可用來煮湯或紅燒當菜食用。鴨肉性涼,脾胃陰虛、經常腹瀉者忌用。
2.甘蔗:平??缮?,或榨成甘蔗汁每日服用。甘蔗性偏寒涼,凡脾胃虛寒和積濕內盛者忌用。又因其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忌用。
3.黑芝麻:平??芍笾嗷蚰コ珊谥ヂ榉鄯?。黑芝麻滑腸,脾弱便溏者勿服。
4.百合:平常蒸食或煮粥食用。百合性偏寒涼,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泄瀉和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均忌用

問題五:生津在中醫里面如何解釋,生津有什么好處 ‘津’與‘液’統稱‘津液’,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指身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其中質地清稀流動循環較快易散失又易補的為‘津’,如:唾沫、汗、尿、腸液等,津虧則口干舌燥,皮膚干燥,尿少便秘等;生津就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津虧是傷液的輕微癥狀
希望采納

問題六:要吃什么才生津止渴。 蛇草水喝了挺解渴,蘇打水也不錯

問題七:吃什么能生津解渴 右斛,梨,枸杞。滋陰就管事。

問題八:女人如何吃什么能養陰生津 食物就是梨、銀耳、蜂蜜。不過現在的人腸胃基本都不好,吃了養陰的吸收不完,會加重腸胃負擔的。最好的辦法,去找個你們當地口碑好、會把脈的中醫(是把完脈不用你說就知道你問題的那種醫生,而不是僅僅是諸如主任副主任之類的職稱的高低)調理,腸胃好了,自然吃什么都能吸收。

吃什么可以生津

問題一:吃什么食物可以補氣生津 補氣補血食物療養在中醫補法中,常以血肉有情之品來調養,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有貧血困擾的人,可以多攝取維生素C,因為維生素C有助於鐵質的吸收。 紅棗、花生、桂圓,再加上紅糖,加水在鍋里慢慢地燉,燉得爛爛的,經常吃,補血的效果很好。 白果10粒去外殼,孩子只能各吃5粒,加水煮15~20分鐘,每晚臨睡前吃,可以補血固腎、止咳喘、治尿頻、治夜尿多,效果很好,從白果上市的秋天,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春天,是給老人、孩子補腎、止咳喘的特效方。 紅棗10粒切開,枸杞子10粒,煮水喝,補血補腎,專治腰膝酸軟,長年吃,有養顏祛斑的作用。 紅棗10粒切開,生姜3片,煮水喝,是開胃的良方。 黑木耳+冰糖,蒸著吃,很補血的 下面是一些比較常見的方子,你有空可以煲湯喝 血糯紅棗粥 做法:將血糯米五十克、紅棗十枚與適量的冰糖,一起熬煮成粥即可。 功用:補血。 桂圓蓮子湯 做法:將桂圓二十個、蓮子五十個,加適量清水,煮至蓮子軟熟即可。 功用:健脾、安神、養血。 龍眼粥 做法:龍眼肉十五克、紅棗十枚、粳米五十克,以起熬煮成粥。 功用:養心健脾,最適合貧血兼有失眠健忘者。 豬肝湯 做法:豬乾洗凈,切薄片。滾水中放入姜絲、豬肝片,稍滾一會兒,再加入蔥段、酒,以鹽調味后即可食用 。 功用:補血。 羊骨粥 做法:先將新鮮羊骨捶碎,加水煎湯,棄骨,以湯代水煮粥。粥成加入蔥、姜、鹽等調味后,食用。 功用:對於貧血具有畏寒者有良效。 阿膠芝麻核桃羹 做法:先將阿膠二百五十克烊化、芝麻二百五十克與核桃肉一百五十克共搗細末,再加入桂圓肉五十克、適 量冰糖,一起隔水蒸二小時即可。每次加熱吃食二匙。 功用:本品有補腎安神益血的功效。 .參棗湯 材料:紅棗5枚、人參片10克、冰糖1小塊 功能:1.紅棗:味甘、性溫、補中益氣、治虛、潤心肺、生津補血、可養顏抗老化。 2人參:味甘、性溫、可大補元氣,氣旺則精氣神自然足。 作法:紅棗洗凈,和人參片一起放在小鍋內,加水一杯,小火燜煮1小時間。 加入冰糖待溶化即可。 杞子南棗煲雞蛋 材料:枸杞子20克、南棗10枚、雞蛋2個。 作法:將枸杞子、南棗、雞蛋加適量的水一起放在鍋中煮熟。 蛋熟后去殼取蛋再同煮10分鐘。 功效:補虛勞、益氣血、健脾胃。 龍眼肉15克,紅棗3-5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熱溫服。 功效:養心補脾,滋補強壯。 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紅棗15枚。同煮成粥。食用時加適量白糖。 功效:滋陰補血。 雞蛋2個,取蛋黃打散,水煮開先加鹽少許,入蛋黃煮熟,每日飲服2次。 功效:補鐵,適用于缺鐵性貧血。
記得采納啊

問題二:吃什么食物可以生津止渴 蘋果 性平,能生津止渴,能潤肺解暑。 梨 性涼,多汁,能生津止渴,清熱化痰。 桃 性溫,具有潤腸通便的功能。 李 性平,具有生津、利水、清虛熱的功用。 杏 性微溫,能潤肺止咳,生津止渴。 青梅 梅子未成熟者為青梅,成熟者為黃梅。青梅經煙火熏制則成黑褐色的烏梅;青梅經鹽水浸曬,則為白霜梅;以白糖漬之,則為白糖梅。梅子性平,功擅止渴,收斂。虛熱煩渴、久咳、久瀉、自汗不止者均宜食之。烏梅加水煮取汁,加入適量白糖摻以冰水,則為酸梅湯,是夏天解署生津的飲料。 楊梅 性溫,能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櫻桃 性溫,具有溫胃健脾的功能。 山楂 性微溫,具有消食積,化痰血的功能。 甘蔗 性寒,具有生津潤燥的功能。 枇杷 性涼,能潤肺止咳,生津止渴。 獼猴桃 性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具有開胃消食,生津止渴的功能。 羅漢果 性涼,能清肺潤腸。 桑椹 又名桑果。性寒,能補肝腎,滋陰血。

問題三:中醫的生津什么意思,吃什么可以生津? 生津又稱養津液。熱性病發熱多日,損耗津液,病人有發熱、口干渴、舌紅、唇燥等癥,用滋養津液的藥物退熱而生津液,如玄參 、麥冬、生地黃、石斛等藥。

問題四:補陰生津吃什么好 最養陰生津的是粳米。用粳米煮粥以養生延年,在我國已有2000年的歷史,粳米粥最上一層粥油能夠補液填精,對滋養人體的陰液和腎精大有裨益,最適宜病人、產婦和老人。粳米具有健脾胃、補中氣、養陰生津、除煩止渴、固腸止瀉等作用,可用于脾胃虛弱、煩渴、糖尿病患者應注意不宜多食。
一、常見的養陰生津食物有:
1、小米、麥粉及各種雜糧和豆制品;
2、牛奶、雞蛋、瘦肉、魚肉等;
3、蔬菜水果特別是蘋果、甘蔗、香蕉、葡萄、山楂等。
秋季吃什么養陰生津:
“秋分”過后,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氣候。因此,秋日宜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泥鰍、鰣魚、白鴨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鮮山藥、白木耳、廣柑、白果、梨、紅棗、蓮子、甘蔗等食物都能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而早餐推薦喝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一般適合秋天喝的粥有百合紅棗糯米粥(滋陰養胃),百合蓮子粥(潤肺益腎),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鮮生地汁粥(涼血潤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嘔),胡桃粥(潤肌防燥),松仁粥(潤肺益腸),菊花粥(明目養神),山藥粥(健脾固腸)。
秋季要從根本上治療口干,光喝水是不夠的,必須要養陰生津。養陰有很多種方法。如果陰虛的癥狀不明顯的話,可以從食療入手,平時多吃一些以下的食物:
1.鴨肉:平時可用來煮湯或紅燒當菜食用。鴨肉性涼,脾胃陰虛、經常腹瀉者忌用。
2.甘蔗:平??缮?,或榨成甘蔗汁每日服用。甘蔗性偏寒涼,凡脾胃虛寒和積濕內盛者忌用。又因其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忌用。
3.黑芝麻:平??芍笾嗷蚰コ珊谥ヂ榉鄯?。黑芝麻滑腸,脾弱便溏者勿服。
4.百合:平常蒸食或煮粥食用。百合性偏寒涼,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泄瀉和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均忌用

問題五:生津在中醫里面如何解釋,生津有什么好處 ‘津’與‘液’統稱‘津液’,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指身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其中質地清稀流動循環較快易散失又易補的為‘津’,如:唾沫、汗、尿、腸液等,津虧則口干舌燥,皮膚干燥,尿少便秘等;生津就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津虧是傷液的輕微癥狀
希望采納

問題六:要吃什么才生津止渴。 蛇草水喝了挺解渴,蘇打水也不錯

問題七:吃什么能生津解渴 右斛,梨,枸杞。滋陰就管事。

問題八:女人如何吃什么能養陰生津 食物就是梨、銀耳、蜂蜜。不過現在的人腸胃基本都不好,吃了養陰的吸收不完,會加重腸胃負擔的。最好的辦法,去找個你們當地口碑好、會把脈的中醫(是把完脈不用你說就知道你問題的那種醫生,而不是僅僅是諸如主任副主任之類的職稱的高低)調理,腸胃好了,自然吃什么都能吸收。

吃什么可以生津

問題一:吃什么食物可以補氣生津 補氣補血食物療養在中醫補法中,常以血肉有情之品來調養,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有貧血困擾的人,可以多攝取維生素C,因為維生素C有助於鐵質的吸收。 紅棗、花生、桂圓,再加上紅糖,加水在鍋里慢慢地燉,燉得爛爛的,經常吃,補血的效果很好。 白果10粒去外殼,孩子只能各吃5粒,加水煮15~20分鐘,每晚臨睡前吃,可以補血固腎、止咳喘、治尿頻、治夜尿多,效果很好,從白果上市的秋天,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春天,是給老人、孩子補腎、止咳喘的特效方。 紅棗10粒切開,枸杞子10粒,煮水喝,補血補腎,專治腰膝酸軟,長年吃,有養顏祛斑的作用。 紅棗10粒切開,生姜3片,煮水喝,是開胃的良方。 黑木耳+冰糖,蒸著吃,很補血的 下面是一些比較常見的方子,你有空可以煲湯喝 血糯紅棗粥 做法:將血糯米五十克、紅棗十枚與適量的冰糖,一起熬煮成粥即可。 功用:補血。 桂圓蓮子湯 做法:將桂圓二十個、蓮子五十個,加適量清水,煮至蓮子軟熟即可。 功用:健脾、安神、養血。 龍眼粥 做法:龍眼肉十五克、紅棗十枚、粳米五十克,以起熬煮成粥。 功用:養心健脾,最適合貧血兼有失眠健忘者。 豬肝湯 做法:豬乾洗凈,切薄片。滾水中放入姜絲、豬肝片,稍滾一會兒,再加入蔥段、酒,以鹽調味后即可食用 。 功用:補血。 羊骨粥 做法:先將新鮮羊骨捶碎,加水煎湯,棄骨,以湯代水煮粥。粥成加入蔥、姜、鹽等調味后,食用。 功用:對於貧血具有畏寒者有良效。 阿膠芝麻核桃羹 做法:先將阿膠二百五十克烊化、芝麻二百五十克與核桃肉一百五十克共搗細末,再加入桂圓肉五十克、適 量冰糖,一起隔水蒸二小時即可。每次加熱吃食二匙。 功用:本品有補腎安神益血的功效。 .參棗湯 材料:紅棗5枚、人參片10克、冰糖1小塊 功能:1.紅棗:味甘、性溫、補中益氣、治虛、潤心肺、生津補血、可養顏抗老化。 2人參:味甘、性溫、可大補元氣,氣旺則精氣神自然足。 作法:紅棗洗凈,和人參片一起放在小鍋內,加水一杯,小火燜煮1小時間。 加入冰糖待溶化即可。 杞子南棗煲雞蛋 材料:枸杞子20克、南棗10枚、雞蛋2個。 作法:將枸杞子、南棗、雞蛋加適量的水一起放在鍋中煮熟。 蛋熟后去殼取蛋再同煮10分鐘。 功效:補虛勞、益氣血、健脾胃。 龍眼肉15克,紅棗3-5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熱溫服。 功效:養心補脾,滋補強壯。 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紅棗15枚。同煮成粥。食用時加適量白糖。 功效:滋陰補血。 雞蛋2個,取蛋黃打散,水煮開先加鹽少許,入蛋黃煮熟,每日飲服2次。 功效:補鐵,適用于缺鐵性貧血。
記得采納啊

問題二:吃什么食物可以生津止渴 蘋果 性平,能生津止渴,能潤肺解暑。 梨 性涼,多汁,能生津止渴,清熱化痰。 桃 性溫,具有潤腸通便的功能。 李 性平,具有生津、利水、清虛熱的功用。 杏 性微溫,能潤肺止咳,生津止渴。 青梅 梅子未成熟者為青梅,成熟者為黃梅。青梅經煙火熏制則成黑褐色的烏梅;青梅經鹽水浸曬,則為白霜梅;以白糖漬之,則為白糖梅。梅子性平,功擅止渴,收斂。虛熱煩渴、久咳、久瀉、自汗不止者均宜食之。烏梅加水煮取汁,加入適量白糖摻以冰水,則為酸梅湯,是夏天解署生津的飲料。 楊梅 性溫,能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櫻桃 性溫,具有溫胃健脾的功能。 山楂 性微溫,具有消食積,化痰血的功能。 甘蔗 性寒,具有生津潤燥的功能。 枇杷 性涼,能潤肺止咳,生津止渴。 獼猴桃 性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具有開胃消食,生津止渴的功能。 羅漢果 性涼,能清肺潤腸。 桑椹 又名桑果。性寒,能補肝腎,滋陰血。

問題三:中醫的生津什么意思,吃什么可以生津? 生津又稱養津液。熱性病發熱多日,損耗津液,病人有發熱、口干渴、舌紅、唇燥等癥,用滋養津液的藥物退熱而生津液,如玄參 、麥冬、生地黃、石斛等藥。

問題四:補陰生津吃什么好 最養陰生津的是粳米。用粳米煮粥以養生延年,在我國已有2000年的歷史,粳米粥最上一層粥油能夠補液填精,對滋養人體的陰液和腎精大有裨益,最適宜病人、產婦和老人。粳米具有健脾胃、補中氣、養陰生津、除煩止渴、固腸止瀉等作用,可用于脾胃虛弱、煩渴、糖尿病患者應注意不宜多食。
一、常見的養陰生津食物有:
1、小米、麥粉及各種雜糧和豆制品;
2、牛奶、雞蛋、瘦肉、魚肉等;
3、蔬菜水果特別是蘋果、甘蔗、香蕉、葡萄、山楂等。
秋季吃什么養陰生津:
“秋分”過后,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氣候。因此,秋日宜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泥鰍、鰣魚、白鴨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鮮山藥、白木耳、廣柑、白果、梨、紅棗、蓮子、甘蔗等食物都能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而早餐推薦喝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一般適合秋天喝的粥有百合紅棗糯米粥(滋陰養胃),百合蓮子粥(潤肺益腎),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鮮生地汁粥(涼血潤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嘔),胡桃粥(潤肌防燥),松仁粥(潤肺益腸),菊花粥(明目養神),山藥粥(健脾固腸)。
秋季要從根本上治療口干,光喝水是不夠的,必須要養陰生津。養陰有很多種方法。如果陰虛的癥狀不明顯的話,可以從食療入手,平時多吃一些以下的食物:
1.鴨肉:平時可用來煮湯或紅燒當菜食用。鴨肉性涼,脾胃陰虛、經常腹瀉者忌用。
2.甘蔗:平??缮?,或榨成甘蔗汁每日服用。甘蔗性偏寒涼,凡脾胃虛寒和積濕內盛者忌用。又因其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忌用。
3.黑芝麻:平??芍笾嗷蚰コ珊谥ヂ榉鄯?。黑芝麻滑腸,脾弱便溏者勿服。
4.百合:平常蒸食或煮粥食用。百合性偏寒涼,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泄瀉和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均忌用

問題五:生津在中醫里面如何解釋,生津有什么好處 ‘津’與‘液’統稱‘津液’,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指身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其中質地清稀流動循環較快易散失又易補的為‘津’,如:唾沫、汗、尿、腸液等,津虧則口干舌燥,皮膚干燥,尿少便秘等;生津就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津虧是傷液的輕微癥狀
希望采納

問題六:要吃什么才生津止渴。 蛇草水喝了挺解渴,蘇打水也不錯

問題七:吃什么能生津解渴 右斛,梨,枸杞。滋陰就管事。

問題八:女人如何吃什么能養陰生津 食物就是梨、銀耳、蜂蜜。不過現在的人腸胃基本都不好,吃了養陰的吸收不完,會加重腸胃負擔的。最好的辦法,去找個你們當地口碑好、會把脈的中醫(是把完脈不用你說就知道你問題的那種醫生,而不是僅僅是諸如主任副主任之類的職稱的高低)調理,腸胃好了,自然吃什么都能吸收。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中醫養生生津方法

生津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1. 津液是機體正常水液的總稱,需要滋養。津液耗傷會導致口干咽燥、渴而喜飲、便秘等癥狀。2. 生津通常使用滋養津液的藥物,如蘆根,天花粉,生地,麥冬,石斛等。3. 患者平時應多喝白開水、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養成良好生活習慣。4. 當出現津液耗損相關癥狀時,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正確用藥,避免耽誤治療。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