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中醫養生學導論書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05 04:14:07
文檔

中醫養生學導論書

中醫養生學導論是一本2020年出版的圖書,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推薦度:
導讀中醫養生學導論是一本2020年出版的圖書,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中醫養生學導論是一本2020年出版的圖書,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養生入門書籍有哪些推薦

1、《中國養生文獻全書》,作者陳可冀,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匯集了我國上自春秋戰國,迄中華*時期的養生學文獻300余部(篇),是在保持原作精髓的基礎上,由國內100余位專家編纂(標點、???、刪選、集注、注釋)而成的;基本囊括了養生學專著、導引養生、飲食養生、藥餌養生、經絡腦穴養生等方面的典籍。

2、《中醫養生學》,2009年8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海英。包括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分別講述了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常用的養生方法和審因施養。

3、《養生之道》,由*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盛紫玟?!娥B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藥、飲食、宗教、民俗、武術、心理學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

擴展資料

養生學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道學等等。

以中、西醫學理論為指導,用健康科學的圖文、音樂、行為、活動、藥械、飲食等等,通過調節個人生活習慣、生活環境及心理狀態,來調理身心,達到未病先防、不適消除、已病促愈、病后復原之保健目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養生文獻全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醫養生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養生之道

養生入門書籍有哪些推薦

1、《中國養生文獻全書》,作者陳可冀,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匯集了我國上自春秋戰國,迄中華*時期的養生學文獻300余部(篇),是在保持原作精髓的基礎上,由國內100余位專家編纂(標點、???、刪選、集注、注釋)而成的;基本囊括了養生學專著、導引養生、飲食養生、藥餌養生、經絡腦穴養生等方面的典籍。

2、《中醫養生學》,2009年8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海英。包括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分別講述了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常用的養生方法和審因施養。

3、《養生之道》,由*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盛紫玟?!娥B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藥、飲食、宗教、民俗、武術、心理學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

擴展資料

養生學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道學等等。

以中、西醫學理論為指導,用健康科學的圖文、音樂、行為、活動、藥械、飲食等等,通過調節個人生活習慣、生活環境及心理狀態,來調理身心,達到未病先防、不適消除、已病促愈、病后復原之保健目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養生文獻全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醫養生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養生之道

《中醫養生學》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云資源

《中醫養生學》(王玉川)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fvxl_ikS1Mi8cwnkC5ipEg

提取碼: wfcp

書名:中醫養生學

作者:王玉川

豆瓣評分:7.9

出版社:上??茖W技術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7

頁數:114

內容簡介:

中醫養生學,是研究和闡釋人類生命發生發展規律,預防疾病,增強體質,益壽延年基礎理論、方法的一門實用學科。它的內容包括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上篇為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主要有緒論,發展簡史,養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等;中篇為常用的養生方法。主要有精神養生,環境與養生,起居作息與養生,睡眠養生,飲食養生,房事與養生,運動養生,浴身保健,娛樂養生,保健針灸按摩,藥物養生等;下篇為審因施養。主要有因人養生,體質養生,部位養生,因時養生和區域養生等。本學科是中醫養生康復專業的一門必修課。

參加編寫人員:王玉川、劉占文、袁立人、張湖德,崔洪博、王民生、林殷,辛松峰、曹蓓、李田。

編寫分工:第一、五、十、十八章、第十五章附由劉占文編寫;第六、十三章由劉占文、林殷編寫;第七章由劉占文、辛松峰編寫;第三章由劉占文、張湖德編寫;第八章由劉占文、李田編寫;第九、十一、十四、十五章由袁立人編寫;第二、四章由袁立人、劉占文編寫;第十二章由袁立人、曹蓓編寫;第十六章由王民生、李田編寫;第十七章由張湖德編寫;第十九章由崔洪博、袁立人編寫;第二十章由林殷編寫。

主編王玉川教授,對本書各章逐一進行了全面細致的修改。

作者簡介:

王玉川教授(1923—)男,漢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43年3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首都國醫名師”。2009年,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屆國醫大師。

上海奉賢縣人。著名中醫學家,《內經》和中醫基礎理論專家。是中醫界最早研究《內經》理論體系、學術內涵的中醫學家。享受*特殊津貼。曾任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歷任原北京中醫學院副院長,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院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審評委員會主任?,F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顧問。兼任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兼中醫學科組組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名譽理事。多年從事中醫基礎理論與《內經》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陰陽學說的演變、氣血循環理論、五行學說、運氣學說以及河圖洛書等方面的研究。主編有《黃帝內經素問譯釋》、《內經講義》、《中醫養生學》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中醫養生學》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云資源

《中醫養生學》(王玉川)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fvxl_ikS1Mi8cwnkC5ipEg

提取碼: wfcp

書名:中醫養生學

作者:王玉川

豆瓣評分:7.9

出版社:上??茖W技術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7

頁數:114

內容簡介:

中醫養生學,是研究和闡釋人類生命發生發展規律,預防疾病,增強體質,益壽延年基礎理論、方法的一門實用學科。它的內容包括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上篇為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主要有緒論,發展簡史,養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等;中篇為常用的養生方法。主要有精神養生,環境與養生,起居作息與養生,睡眠養生,飲食養生,房事與養生,運動養生,浴身保健,娛樂養生,保健針灸按摩,藥物養生等;下篇為審因施養。主要有因人養生,體質養生,部位養生,因時養生和區域養生等。本學科是中醫養生康復專業的一門必修課。

參加編寫人員:王玉川、劉占文、袁立人、張湖德,崔洪博、王民生、林殷,辛松峰、曹蓓、李田。

編寫分工:第一、五、十、十八章、第十五章附由劉占文編寫;第六、十三章由劉占文、林殷編寫;第七章由劉占文、辛松峰編寫;第三章由劉占文、張湖德編寫;第八章由劉占文、李田編寫;第九、十一、十四、十五章由袁立人編寫;第二、四章由袁立人、劉占文編寫;第十二章由袁立人、曹蓓編寫;第十六章由王民生、李田編寫;第十七章由張湖德編寫;第十九章由崔洪博、袁立人編寫;第二十章由林殷編寫。

主編王玉川教授,對本書各章逐一進行了全面細致的修改。

作者簡介:

王玉川教授(1923—)男,漢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43年3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首都國醫名師”。2009年,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屆國醫大師。

上海奉賢縣人。著名中醫學家,《內經》和中醫基礎理論專家。是中醫界最早研究《內經》理論體系、學術內涵的中醫學家。享受*特殊津貼。曾任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歷任原北京中醫學院副院長,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院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審評委員會主任?,F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顧問。兼任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兼中醫學科組組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名譽理事。多年從事中醫基礎理論與《內經》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陰陽學說的演變、氣血循環理論、五行學說、運氣學說以及河圖洛書等方面的研究。主編有《黃帝內經素問譯釋》、《內經講義》、《中醫養生學》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跪求《中醫養生學(中文繁體) 》電子版書籍百度網盤資源

《中醫養生學(中文繁體)》百度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kRNe5JbQLUluG85_mSvoFQ

提取碼:SVTL    

《中醫養生學(中文繁體)》百度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跪求《中醫養生學(中文繁體) 》電子版書籍百度網盤資源

《中醫養生學(中文繁體)》百度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kRNe5JbQLUluG85_mSvoFQ

提取碼:SVTL    

《中醫養生學(中文繁體)》百度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我國古老的養生文化經典是哪本書?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較全面地闡述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系統結構,反映出中醫學的理論原則和學術思想,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饵S帝內經》一書,不僅是一部偉大的醫學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光輝的養生學、康復學著作。因為它全面地反映并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養生學、康復學成就,對于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有關理論、原則和方法,進行了比較全面而系統的論述,從而奠定了我國養生學、康復學的理論基礎,是學習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必讀之書。

《黃帝內經》是戰國秦漢以來各醫家的論文匯編,其匯編成書的時間約在西漢。然自成編以后,直至唐代,仍有增損。因此,《內經》這部著作,并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筆,也不是一個時代、一個地方的醫學成就,而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各醫家的經驗總結匯編。所謂黃帝著《內經》,亦僅是托名而已。

《黃帝內經》中所闡述的養生學思想如下:

第一,正確地回答了“生命的起源是什么”?!饵S帝內經》認為生命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如《素問·寶命全形論》里指出:“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靈樞·本神篇》亦曰:“德流氣薄而生者也”,即認為自然界的陰陽精氣是生命之源,這種認識是符合實際的。

第二,認為“天人相應”,養生學、康復學的根本點在于“順應自然”?!饵S帝內經》把人與自然界看成一個整體,自然界的種種變化,都會影響人體的生命活動,即天有所變,人有所應,因而,強調要適應自然變化,避免外界侵襲。如《靈樞·本神篇》指出:“要順四時而適寒暑”,《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則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順養原則?!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酚置鞔_指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從而開辟了中醫防病養生的先河。

第三,清楚地闡明了生命的發展規律?!饵S帝內經》對人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規律有獨到的觀察和科學的概括,不僅注意到年齡階段的變化,也注意了性別上的生理差異,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男子8歲為一生理階段,女子7歲為一生理階段的遞變規律,《靈樞·天年篇》以10歲為一階段的遞變規律,分別詳細闡述了人的生理變化特點。

第四,對衰老的認識是正確的?!饵S帝內經》詳細論述了衰老的變化過程及衰老表現,并指出情志、起居、飲食、縱欲、過勞等諸方面若調節失當,是導致早衰的重要原因,并提出要“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素問·上古天真論》),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論基礎。

我國古老的養生文化經典是哪本書?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較全面地闡述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系統結構,反映出中醫學的理論原則和學術思想,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饵S帝內經》一書,不僅是一部偉大的醫學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光輝的養生學、康復學著作。因為它全面地反映并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養生學、康復學成就,對于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有關理論、原則和方法,進行了比較全面而系統的論述,從而奠定了我國養生學、康復學的理論基礎,是學習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必讀之書。

《黃帝內經》是戰國秦漢以來各醫家的論文匯編,其匯編成書的時間約在西漢。然自成編以后,直至唐代,仍有增損。因此,《內經》這部著作,并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筆,也不是一個時代、一個地方的醫學成就,而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各醫家的經驗總結匯編。所謂黃帝著《內經》,亦僅是托名而已。

《黃帝內經》中所闡述的養生學思想如下:

第一,正確地回答了“生命的起源是什么”?!饵S帝內經》認為生命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如《素問·寶命全形論》里指出:“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靈樞·本神篇》亦曰:“德流氣薄而生者也”,即認為自然界的陰陽精氣是生命之源,這種認識是符合實際的。

第二,認為“天人相應”,養生學、康復學的根本點在于“順應自然”?!饵S帝內經》把人與自然界看成一個整體,自然界的種種變化,都會影響人體的生命活動,即天有所變,人有所應,因而,強調要適應自然變化,避免外界侵襲。如《靈樞·本神篇》指出:“要順四時而適寒暑”,《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則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順養原則?!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酚置鞔_指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從而開辟了中醫防病養生的先河。

第三,清楚地闡明了生命的發展規律?!饵S帝內經》對人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規律有獨到的觀察和科學的概括,不僅注意到年齡階段的變化,也注意了性別上的生理差異,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男子8歲為一生理階段,女子7歲為一生理階段的遞變規律,《靈樞·天年篇》以10歲為一階段的遞變規律,分別詳細闡述了人的生理變化特點。

第四,對衰老的認識是正確的?!饵S帝內經》詳細論述了衰老的變化過程及衰老表現,并指出情志、起居、飲食、縱欲、過勞等諸方面若調節失當,是導致早衰的重要原因,并提出要“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素問·上古天真論》),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論基礎。

我國古老的養生文化經典是哪本書?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較全面地闡述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系統結構,反映出中醫學的理論原則和學術思想,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饵S帝內經》一書,不僅是一部偉大的醫學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光輝的養生學、康復學著作。因為它全面地反映并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養生學、康復學成就,對于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有關理論、原則和方法,進行了比較全面而系統的論述,從而奠定了我國養生學、康復學的理論基礎,是學習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必讀之書。

《黃帝內經》是戰國秦漢以來各醫家的論文匯編,其匯編成書的時間約在西漢。然自成編以后,直至唐代,仍有增損。因此,《內經》這部著作,并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筆,也不是一個時代、一個地方的醫學成就,而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各醫家的經驗總結匯編。所謂黃帝著《內經》,亦僅是托名而已。

《黃帝內經》中所闡述的養生學思想如下:

第一,正確地回答了“生命的起源是什么”?!饵S帝內經》認為生命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如《素問·寶命全形論》里指出:“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靈樞·本神篇》亦曰:“德流氣薄而生者也”,即認為自然界的陰陽精氣是生命之源,這種認識是符合實際的。

第二,認為“天人相應”,養生學、康復學的根本點在于“順應自然”?!饵S帝內經》把人與自然界看成一個整體,自然界的種種變化,都會影響人體的生命活動,即天有所變,人有所應,因而,強調要適應自然變化,避免外界侵襲。如《靈樞·本神篇》指出:“要順四時而適寒暑”,《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則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順養原則?!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酚置鞔_指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從而開辟了中醫防病養生的先河。

第三,清楚地闡明了生命的發展規律?!饵S帝內經》對人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規律有獨到的觀察和科學的概括,不僅注意到年齡階段的變化,也注意了性別上的生理差異,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男子8歲為一生理階段,女子7歲為一生理階段的遞變規律,《靈樞·天年篇》以10歲為一階段的遞變規律,分別詳細闡述了人的生理變化特點。

第四,對衰老的認識是正確的?!饵S帝內經》詳細論述了衰老的變化過程及衰老表現,并指出情志、起居、飲食、縱欲、過勞等諸方面若調節失當,是導致早衰的重要原因,并提出要“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素問·上古天真論》),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論基礎。

我國古老的養生文化經典是哪本書?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較全面地闡述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系統結構,反映出中醫學的理論原則和學術思想,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饵S帝內經》一書,不僅是一部偉大的醫學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光輝的養生學、康復學著作。因為它全面地反映并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養生學、康復學成就,對于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有關理論、原則和方法,進行了比較全面而系統的論述,從而奠定了我國養生學、康復學的理論基礎,是學習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必讀之書。

《黃帝內經》是戰國秦漢以來各醫家的論文匯編,其匯編成書的時間約在西漢。然自成編以后,直至唐代,仍有增損。因此,《內經》這部著作,并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筆,也不是一個時代、一個地方的醫學成就,而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各醫家的經驗總結匯編。所謂黃帝著《內經》,亦僅是托名而已。

《黃帝內經》中所闡述的養生學思想如下:

第一,正確地回答了“生命的起源是什么”?!饵S帝內經》認為生命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如《素問·寶命全形論》里指出:“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靈樞·本神篇》亦曰:“德流氣薄而生者也”,即認為自然界的陰陽精氣是生命之源,這種認識是符合實際的。

第二,認為“天人相應”,養生學、康復學的根本點在于“順應自然”?!饵S帝內經》把人與自然界看成一個整體,自然界的種種變化,都會影響人體的生命活動,即天有所變,人有所應,因而,強調要適應自然變化,避免外界侵襲。如《靈樞·本神篇》指出:“要順四時而適寒暑”,《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則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順養原則?!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酚置鞔_指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從而開辟了中醫防病養生的先河。

第三,清楚地闡明了生命的發展規律?!饵S帝內經》對人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規律有獨到的觀察和科學的概括,不僅注意到年齡階段的變化,也注意了性別上的生理差異,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男子8歲為一生理階段,女子7歲為一生理階段的遞變規律,《靈樞·天年篇》以10歲為一階段的遞變規律,分別詳細闡述了人的生理變化特點。

第四,對衰老的認識是正確的?!饵S帝內經》詳細論述了衰老的變化過程及衰老表現,并指出情志、起居、飲食、縱欲、過勞等諸方面若調節失當,是導致早衰的重要原因,并提出要“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素問·上古天真論》),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論基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中醫養生學導論書

中醫養生學導論是一本2020年出版的圖書,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