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四季養生全書簡介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2-19 01:03:45
文檔

四季養生全書簡介

《四季養生全書》是2009年10月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思愚。本書主要介紹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養生方法。
推薦度:
導讀《四季養生全書》是2009年10月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思愚。本書主要介紹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養生方法。

《四季養生全書》是2009年10月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思愚。本書主要介紹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養生方法。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新編四季養生食譜的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醫學在“天人相應”學說的指導下,以“四時藏臟陰陽”:為理論基礎,提出了“四季養生”的觀念。

四季養生是根據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溫、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來調節人體和飲食,以達到健身防病、長壽的目的。

春夏秋冬按照傳統的五行學說,各有歸屬。春為木,是陽長陰消的開始,所以應該養陽。春天主生發,人體臟腑屬肝膽,養生之道在于以養肝為主,飲食原則上要減酸增甘而養脾氣。夏為火,是陽長陰消的極期,夏天主長,人體臟腑屬心,飲食原則上要減苦辛,達到養心益肺之目的。秋為金,是陰長陽消的時候,所以要養陰為主。秋天主收,人體臟腑屬肺,飲食上要減辛酸,達到潤肺養肝的目的。冬為水,是大地收藏、萬物皆伏的季節,人體臟腑屬腎,冬天養生應以養腎為主,飲食原則上要減咸增苦,以補腎養心氣。

《新編四季養生食譜》一書在中醫傳統四季養生理論基礎上,根據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為大家奉上了適應不同季節的養生美食,并附有詳細的食材原料和制作方法,還給予了一定的養生指導,讀者朋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美食,達到養生之目的。

愿所有的朋友都能健康長壽!

四季養生的節目簡介

《四季養生》培訓光盤介紹:

經典有趣的軼聞故事 貼近生活的養生之道

專家認可的醫療驗方 簡單易學的保健方法

《四季養生》內容取材于中國傳統中醫名著《黃帝內經》,這部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影響中國社會數千年文明歷史的醫學典籍,倡導人們遵循自然規律,在維護好自身健康的前提下,達到事業、家庭和生活的良性循環。

現代社會的人們,面對緊張的工作,生活的壓力,激烈的競爭,往往疲于奔命,健康與生命無時無刻不在透支。那么,該如何改變這一令人堪憂的狀況呢? 只要擁有一部《四季養生》,也許只需要5分鐘內學會一個按摩動作、掌握一種推拿方法,普通民眾就好比雇傭了一位學識淵博、臨床豐富的保健醫生。只要擁有一部《四季養生》,也許一棵蔥、一頭大蒜、一把野菜,她就會產生奇妙功效。不用多久,人們就會無師自通,成為一名深諳保健之道的健康人士。

5000年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蘊藏博大精深的保健養生學說。本部《四季養生》集“辨證論治”的醫療原則、“經絡學說”的整體觀念,“預防為主”的主導思想和簡便易行的防治方法為一體,密切聯系當今人類的健康狀況和疾病趨向,推出了這部不可多得的、造福民眾的健康寶典。千百年的中醫實踐積淀的理論精華、無數的醫學名家承前啟后的創造性貢獻凝聚成這一前所未有的保健巨著,其權威性、實用性、科學性勿容置疑。

這是一部提供全面、系統、科學的健康養生方法的影視百科全書,擁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收藏價值和實用價值。365集涵蓋了日常健康養生的各方面,是國內首部按季節進行自我調理的大型影視佳作。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保健意識不斷增強。但保健知識的缺乏成為他們的一大苦惱,這部《四季養生》應運而生,必將滿足期待已久的需求。無論是家庭保健備用,還是贈送給長輩、朋友都是一份驚喜異常的盛禮. 一、滋補強身吃山藥 二、反復感冒需詳查

三、蘿卜榨汁能救急 四、冬春常吃鮮荸薺

五、冬春防治腮腺炎 六、寒天莫忘帶暖帽

七、傲視嚴寒話冬泳 八、感冒途徑有幾多

九、鼻塞不通怎么辦 十、高鉀低納降血壓 十一、怎樣處理鼻出血一 十二、怎樣處理鼻出血二

十三、神經衰弱常保養 十四、黑豆配膳有奇效

十五、體內垃圾要常除 十六、水果菜肴也不錯

十七、調整飲食防腸癌 十八、食物纖維有哪些

十九、腸癌食療營養餐 二十、巧治感冒中耳炎 二十一、天然冰場莫放過 二十二、老人睡眠奧妙多

二十三、盲目補鋅不可取 二十四、當心身邊電磁波

二十五、老人補鈣有誤區 二十六、節前掃塵好習俗

二十七、家家戶戶慶有余一 二十八、家家戶戶慶有余二

二十九、家家戶戶慶有余三 三十、家家戶戶慶有余四

三十一、除夕之夜說餃子 三十二、大年初一話年糕 三十三、吃出東西南北中

三十四、冬春開窗防流腦 三十五、春季養生四原則

三十六、自我保養除肝疾 三十七、大小番茄保肝臟

三十八、祛病養生話泥鰍 三十九、藥膳保肝巧安排

四十、驗方輔助治肝癌 四十一、日常膳食要平衡 四十二、奇妙融水好飲料

四十三、親近花卉有選擇 四十四、智者不貪杯中物

四十五、若想長壽快戒煙 四十六、元宵佳節鬧元宵

四十七、過敏鼻炎可食療 四十八、綠皮土豆不能吃

四十九、藥補沒有食補好 五十、雨水濕冷防風濕 五十一、風濕關節炎

五十二、特效補碘食海帶 五十三、哪些疾病能傳染

五十四、現代眼病須慎防 五十五、健康家具有標準

五十六、清血解毒木耳菜 五十七、功效奇異葵花子

五十八、痛風到底是啥病 五十九、天然良藥洽結核 六十、妊娠期間咋治病 六十一、婦科疾病調飲食

六十二、絕對素食不可取 六十三、寵物帶來大遺憾

六十四、驚蟄過后防蜈蚣一 六十五、驚蟄過后防蜈蚣二

六十六、面部按摩葆青春 六十七、家庭美容十驗方

六十八、科學減肥不傷身 六十九、調整飲食體清香 七十、預防乳癌調飲食 七十一、求美勿忘保健康

七十二、黃瓜藥用知多少 七十三、牛奶強身又護膚

七十四、喜憂參半桶裝水 七十五、廚房小事也不小

七十六、早期發現乳腺癌 七十七、簡方祛除青春痘

七十八、豬肉滋陰祛虛火 七十九、結石初發吃木耳 八十、冬去春來防甲肝 八十一、度命治病英雄菜

八十二、婦女防癌多吃豆 八十三、每天照鏡觀病象

八十四、順利度過更年期一 八十五、順利度過更年期二

八十六、歇斯底里臟躁病一 八十七、歇斯底里臟躁病二

八十八、指甲頭發和胎盤 八十九、有方有法才妥當

九十、高度警惕膽石癥 九十一、學鶴學虎練臂力 九十二、“獻桃”“掃葉”健腰背

九十三、龍展風姿顯身手 九十四、海底撈月功效奇

九十五、清明植樹綠人間 九十六、踏青莫忘采薺菜

九十七、手眼同練巧配合 九十八、“吸氣”“療養”強心肺

九十九、“扣手”“探?!睆娧I 百、悠閑自在也練功 百一、震動扣打長壽功(上) 百二、震動扣打長壽功(下)

百三、起床之前十件事 百四、第三狀態需調理

百五、乾隆御膳皇姑菜 百六、飯后養生強身寶

百七、歲月悠悠說鯉魚 百八、采采苤苡作佳肴

百九、苦菜平常不尋?!“偈?、雨生百谷話谷物

第十二盤--第三十六盤內容略 北京中醫藥大學曲黎敏副教授做客《師說》,主講的《四季養生》系列節目,結合 《黃帝內經》中的養生智慧,指導人們遵循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規律,合理起居飲食,科學調整臟腑器官,尋求陰陽平衡,實現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講師:曲黎敏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曲黎敏副教授具有深厚的國學素養,精通文字學和傳統醫學,又兼通西方人類學。多年來,她一直致力于中醫文化的傳播和推廣。在大學里主講“中華文化與《黃帝內經》”、“周易與中醫學”、“道家思想研究”、“中國文化經典導讀”等課程,同時在北大、清華、復旦、浙大等高校循環講演,她的講演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生動活潑,讓每一位受眾既能領略中華遠古盛世的智慧與玄妙,又能實現對自身生命切實的人文關懷。

曲黎敏副教授主張從生命之道來解讀文化和科學,她認為:中國文化之“道”只有落實到“人”的層面才有意義。她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和臨床實踐,編著的《黃帝內經養生智慧》、《中醫與傳統文化》、《中華養生智慧》、《易學氣功養生》等多部醫學專著受到廣泛好評。 養生箴言

1、以默養氣,以瞑養血,以睡養精,以靜養神。

2、名過傷肺,色過傷腎,財過傷肝,食過傷脾,睡過傷心。

3、肺病者宜逃名,腎病者宜戒色,肝病者宜散財,脾病者宜節食,心病者宜減睡。

4、減食以助藥,增睡以節耗。舒以養體,緩以卻勞。

5、無病時以勞動養陽,有病時以安靜養陽。動能生陽,亦能散陽。靜能傷陽,亦能斂陽。

6、病有百藥不痊者,當靜室問心,知因達果,可以無惑。治法宜在懺悔中求之,體力不足,輔以心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云:致心一處,無事不辦。治病亦如是。

7、子曰:血氣未定,戒之在色。言少年人也。少男在卦為艮,陽氣在外,陰體未成,最忌陰氣感召。是以遇少女則為損,遇長女則為蠱,遇老女則為剝,皆陽損陰傷之象也。當以師友之道導之,使進于學,則遇中男為(開)蒙,遇長男為頤(養),遇老男為大畜(存),皆陽生陰長之象也。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此之謂歟?

8、肺病者宜逃名,名人每多言,言多則損肺氣;腎病者宜戒色,色鬼每虧精,精虧則損腎氣;肝病者宜散財,財主每使氣,氣盛則損肝氣。脾病者宜節食,食客每多納,納多則損脾氣。心病者宜減睡,睡蟲每多眠,眠多則損心氣。

9、雨,天氣之降也,過降無疏泄之途,則發為澇,在人為水腫,治當溫升地氣,宜真武湯之屬;云,地氣之升也,過升無斂降之路,則發為旱,在人為氣脹,治宜涼降天氣,宜生脈散之類。腫脹關乎陰陽升降,天地交通,宜于根本處求之,不可見腫但言利水,見脹惟知破氣也。萬病皆當作如是觀。 師說《四季養生》各集主要內容:

第一集 養生要則

1.順其自然

2.健康長壽靠自己

3.養性情、養睡眠、養居處、養房事

4.養生之“五難”

案例:孔子之言、端水杯測試、“亡羊補牢”、保健品、富貴所致三患

第二集 春季養生(上)

1.春天要養生發之機

2.春季幾種常見病

3.養睡眠的方法

4.情志特點

5.女子傷春,男子悲秋

6.男人與女人在情志上的區別

案例:流行病、非典的襲擊、《四氣調神大論》、保健品、富貴所致三患

第三集 春季養生(中)

1.情志不疏引起的病癥

2.男性與女性病的表現

3.生活的對治法

4.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觀念

5.飲食的問題

6.藥物的運用

案例:《詩經》提示、孔子教子、中藥--香附、倒茶的講究、立春的習俗、喝茶

第四集 春季養生(下)

1.如何鍛煉身體

2.放風箏的好處

3.老年人的養生方式

4.走進大自然為養生之道

5.古代養生秘訣

案例:放風箏、《怡情小錄》、靜坐、讀書、賞花、爬山、《呂氏春秋》

第五集 夏季養生(上)

1.夏天為養生長之機

2.夏天的天氣陽光對身體的影響

3.出汗與疾病的關系

4.皮膚病的產生與治療

5.古代養生秘訣

案例:談戀愛、病因、美國人與中國人

第六集 夏季養生(下)

1.夏季的飲食

2.夏天不進補的緣由

3.中國傳統的養生秘訣

4.夏季調節心情的方法

案例:樹的生存、滋補的吃法、中醫提示、燕歌蟲名

第七集 秋季養生

1.秋天為養收斂之機

2.秋天會出現病的癥狀

3.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與睡眠

4.秋天的養生要則

5.預防疾病的發生

案例:秋天的節氣、“秋刑”、熬夜之害、秋天五味

第八集 冬季養生(上)

1.冬天為養收藏之性

2.冬季養生要則

3.保持人體經脈通暢的方法

4.泡腳的好處

案例:私意的感覺、洗腳與泡腳、按摩

第九集 冬季養生(下)

1.冬季適量的飲酒可以進補

2.飲酒注意要點

3.養護肝臟的訣竅

4.歡度佳節時注意養生問題

案例:吃生魚片、酒與肝、吃飯

第十集 疾病預防

1.日常養生的基本原則

2.生活中“五勞”的定義

3.生活中“五邪”的定義

4.《黃帝內經》中的養生秘訣

案例:如何運動、如何吃、如何做

《從頭到腳說健康(精裝版)》內容簡介:

第一講 病從何來

第二講 頭發

第三講 腦

第四講 高血壓 中風

第五講 情志

第六講 睡眠

第七講 做夢

第八講 五官(上)

第九講 五官(中)

第十講 五官(下)

第十一講 頸椎 兩臂 手

第十二講 兩腋 兩脅 兩肩

第十三講 皮膚

第十四講 乳房

第十五講 五臟六腑(上)

第十六講 五臟六腑(中)

第十七講 五臟六腑(下)

第十八講 女七男八

第十九講 大小腸 姜蔥蒜

第二十講  腰背

第二十一講 腿 總結

《四季養生》txt全集下載

四季養生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百度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四季養生

作者:岳帆

四時陰陽篇

更新時間2010-2-12 15:51:23 字數:2704

中醫認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比俗鳛樽匀唤绲囊粏T,就要掌握自然界的四時陰陽變化規律特點,以一定的養生方法來維護和加強機體的陰陽平衡,使之能夠與四時相適應。

陰陽是對自然界中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最初的涵義是樸素簡單的,就是指日光的背向而言。朝向日光者為陽,背向日光者為陰。后來涵義不斷引申,如白天為陽,黑夜為陰;溫暖為陽,寒冷為陰等?,F在,人們習慣將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和現象都劃歸于陰和陽兩個方面,亦即陰氣和陽氣。

所謂陽,是指有運動、上升、外向、無形、溫暖、明亮、興奮、剛強等特性的事物或現象。所謂陰,是指有靜止、下降、內守、有形、寒冷、晦暗、抑制、柔弱等特性的事物或現象。

《黃帝內經·素問》中稱:“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睆倪@一論述可以看出,每一事物的內部可以劃分為陰陽兩個方面,而陰陽任何一方還可以再分陰陽,是為陰陽中復有陰陽。例如:晝為陽,夜為陰;白天的上午為陽中之陽,下午為陽中之陰;黑夜的前半夜為陰中之陰,后半夜為陰中之陽,等等。

然而,事物的陰陽屬性并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因……

中醫養生的四季理論

前言

一年四季的氣候輪換,自然狀況改變之下,人們的生理狀況也會受影響。

在不同的時節,我們需要攝取不同的養分來補充身體的需求,一年四季,你的餐單也要跟著換不停。

中醫認為世界事物并非分離的,而是處于相互和諧狀態。

古代中國人對自然界的關系及規律有獨特的見解;他們以一個整體觀來認識世界,更創立陰陽、五行理論去解釋各種復雜現象。

而人類是一個有機整體,屬于自然界的一份子;因此一定受外界環境氣候所影響,相應地也會根據需要,產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應。

舉例如不同季節,身體脈搏現象,包括節奏、速度、搏動量、張力方面都有轉變。

春天偏向弦脈,脈管張力增加;夏天偏向洪脈,脈勢盛大驟來驟去;秋天偏向浮脈,手指輕按皮膚表面即能清楚觸到搏動;冬天偏向沉脈,輕按不明顯,要重按才能感到脈動起伏。

一般在辨癥時,中醫師都會考慮到這些因素。

另外有關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變化都有季節性;春天好發溫??;夏天易中暑;秋天有燥癥;冬天有凍傷。

由此,我們需要作出不同的飲食調整。

說情志

人要健康長壽,清志調暢是一個重要條件。

陶弘景在《養生延壽錄》中提出:“養性之道,莫大憂愁大哀思,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

戒私欲

養生求靜,使身心處于萬慮皆息獨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蕩。

孫思邈說:“人不終眉壽,或致夭歿者,皆由不自愛惜,竭情盡意,邀名射利。

”故善養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無妄念”,“所至之處,勿得多求”,“旦起欲專言善事,不欲先計較錢財”。

遠房室

指性生活有節制。

人的生長發育賴于腎精,腎精充盈則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強。

欲保腎精,必須節制 *** ,倘貪色好艷,縱欲無度,勢必損精害體折壽。

適四時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順應季節氣候是養生學的重要內容。

《呂氏春秋》說:“年壽得長者,非短而續之也,畢其數也,畢數之務,在乎去害。

”所謂害,就是指非其時而有其氣以及大寒、大熱、大燥、大溫等反常氣候,中醫稱為“六淫”。

節飲食

脾胃為后天之本,飲食不節,傷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

《內經》對飲食不節的危害,有“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多食鹽,則脈凝泣變色,多食苦,則皮枯而毛衰……”等多處論述。

孫思邈對飲食宜忌的論述更全面、更科學,除“食不可過飽,務令簡少”,“常宜溫食”,“常宜輕清甜淡之物”等常識外,還對飲食方法、飲食衛生重筆描寫,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語”,“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陳臭物,勿飲濁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這對避免損傷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預防傳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常運動

人是有機的整體,常運動會使精力充沛,身體健壯。

早在漢代,華佗就倡導鍛煉強身以防病。

他指出:“人體欲得勞動,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

”孫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體欲常勞,但勿多極”,提醒人們經?;顒咏罟且造畈⊙幽?。

順性情

指要健康長壽,須按年齡規律自身頤養。

孫思邈分析老年人說:“人年五十以上,陽年日衰,損與日至。

心力漸退,忘前失后,與居怠惰,計授皆不稱心。

視聽不穩,多退少進,日月不等,萬事零落,心無聊賴,健忘嗔怒,性情變異。

”這就告訴我們,人在進入老年期后,會出現一系列生理和形態的變化,我們要愛護、體貼老人,順其性情以調之,以利他們盡享天年。

服藥餌

人生在世,享賦各異,況病魔無情,難免傷人。

因此,服食藥餌也是養生學內容之一。

古人重視服藥餌來防病治病,養生延年,并擬定了許多延年益壽的藥餌、藥方。

但是,養生不可單靠服藥餌,否則,“雖常服藥餌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

飲藥酒

《黃帝內經》上說:“夏三月,此謂蕃秀。

”夏季三個月,是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

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之氣上下交合,植物開花結果。

夏季屬火,五臟中對應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們可以適當地多吃些辛味的東西,少吃苦味的東西,有助于補益肺氣。

夏季養生要保住好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夏季晝比較長,所以人們的睡眠質量要保持好,藥酒在幫助睡眠這方面是經過中藥研究所的研究進行研究的,他們研究方面認為藥酒在某些方面可以調節身體的物理方面,在物理方面藥酒的調節可以舒緩壓力,安神補血,在夏季藥酒可以減少煩躁,減少夏季帶來的不安,夏季氣候燥熱,以熱者涼之,燥者清之的原則,清燥解熱乃夏季之要道。

藥酒在不同的方向進入脾胃幫助降火消炎。

藥酒是傳承了不同的理論學說。

的藥酒選擇要從客觀的方面進行考察,不能盲目。

夏季養生選擇藥酒要多注意。

市面上賣的藥酒例如“妙沁藥酒”“鴻毛藥酒”這兩種藥酒比較得到社會的信賴。

當前,中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4000美元,并且正在向更高的水平快速前進。

在人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后,必然會更加關注精神及健康方面的問題。

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生存環境不斷變化,亞健康群體日益增加,公眾的健康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而養生則是為了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這些與人們當前的需求相契合。

從整個社會的需求來看,在中國專業養生服務方面,中醫養生必將是養生服務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醫養生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沉淀,其養生方式多種多樣,大體上可分為:食膳、藥膳、針灸、 *** 、氣功五大類,此外還有心理養生等方法。

當然,中醫養生也需要針對不同性別、年齡和季節等。

我國有1/3以上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隨著人們養生意識的增強,中醫養生行業市場將逐漸發展起來。

據衛生部統計,我國健康產業,包括保健產業、醫藥產業及與健康相關的產業,僅占GNP的4%-5%,比許多發展中國家還低,而發達國家一般占到了15%。

2013年我國健康產業規模預計將達到2萬億,不同層次的需求比如養老需求、保健需求等都在快速增長。

主要方式

中醫養生主要包括:經絡養生、體質養生、氣功養生、運動養生、房事養生、情志養生、睡眠養生、環境養生、起居養生、膳食養生、順時養生、四季養生、樂娛養生、部位養生、藥物養生、沐浴養生、減毒養生、靜神養生、瑜伽養生等內容。

一睡眠,二便利,三飲食。

中醫養生討論專題是組織網友和醫護人員進行研究學習中醫養生的,主要目的弘揚經典中醫知識,挖掘民間中醫方劑,推廣中醫藥文化,擴大中醫藥的影響;介紹民間中醫藥方,醫師,中醫藥知識,傳播中醫藥文化,增進人們對中醫的了解。

客觀、公正、通俗地介紹中醫,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對中醫的理解,并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增加人們對中醫的正確認識。

發布和交換中醫藥信息、國家、科研成果等。

特色療法

中醫養生中特色療法分為:拔罐刮痧氣功 *** 藥膳

針灸: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

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 *** 來治療疾病。

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

拔罐法:古稱“角法”。

這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吸著于皮膚,造成郁血現象的一種療法。

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后來又擴大應用于肺癆、風濕等內科疾病。

*** :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

從 *** 的治療上,可分為保健 *** 、運動 *** 和醫療 *** 。

刮痧: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

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對于高血壓、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風寒痹癥都有立竿見影之效。

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氣功:是一種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

藥膳食療發源于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藥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藥膳配方,將中藥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誤解1 :看中醫就是吃中藥

正解:西醫把身體當做一部機器,某個零件壞損,更換維修一下。

而中醫把身體和精神當做整體,陰陽二氣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醫在治療疾病時,往往通過讓身體恢復到陰陽動態平衡的狀態,不適狀況也就治愈了。

所以在預防方面更有優勢。

而調整的途徑除了內服中藥,還有藥物外敷、冥想、芳香療法、藥浴以及心理療法等。

誤解2 :養生是老年人的事

正解:千萬別以為養生僅僅是為了長壽,或認為養生只是老年人的事。

養生在于調和陰陽,流通氣血,保持身體健康,同時提高心理的調適能力。

好皮膚也是養出來的。

對任何年紀的人來說,養生都是必需的功課。

誤解3 :輕微不舒服就要去醫院治療

正解:頻繁看病吃藥會降低人體自身的免疫能力。

正所謂“是藥三分毒”,吃藥還有副作用。

而人體免疫功能有很強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恢復能力,所以要健康,增強自身抵抗能力是第一。

懂得一些居家的中醫保養知識,既能防患于未然,即使有輕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調養恢復健康。

相關書籍

中醫養生

書名: 中醫養生作 者:張印生,沈寧,王燕平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4-1

ISBN:

開本:16開

定價: 25.00元

內容簡介

《中醫養生》是由著名中醫臨床學家沈紹功主任醫師親授,張印生主任醫師、沈寧醫師二位弟子和王燕平副研究員,汲取上海大場枸橘籬沈氏女科防病治病經驗,結合歷代中醫養生理論,突出中醫治未病思想編著而成。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長壽養生之道,介紹了飲食養生、情志養生、體藝養生、四季養生和非藥物療法等九方面內容;下篇健康養生之道,介紹臨床常見的、多發的冠心病、高血壓病、糖尿病、癌瘤病等九種病證。

全書不僅有養生之術,更重要的是還有治病的方法,并附有穴位圖。

內容豐富,實用性強,方法易學,是家庭必備的養生工具書。

作者簡介

張印生,男,1960年生,研究員、主任醫師,漢族,陜西韓城人。

1987年7月畢業于陜西中醫學院醫療系中醫專業,獲學士學位。

沈紹功主任醫師嫡傳弟子,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分會常務理事。

秉承沈師學術思想、診療經驗,提出“陽氣不足,痰濁有余”學術觀點,臨證治療強調天人合一,適當扶陽,祛痰為主,痰淤同治,隨證加減。

主編出版《孫思邈醫學全書》、《孫一奎醫學全書》、《撮要本草蒙筌》、《沈紹功驗案精選》、《中醫心病治法大全》、《冠心病》、《傷寒名醫驗案精選》、《胃炎和消化性潰瘍》、《中醫心病診斷療效標準與用藥規范》等18部學術著作,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其中《孫一奎醫學全書》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優秀學術著作”二等獎。

醫療專長:擅長治療內科疑難雜癥。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上篇長壽養生之道

第一章 飲食養生

第二章體藝養生

第三章 四季養生

第四章房居養生

第五章 浴療養生

第六章養生

第七章 心理養生

第八章針藥養生

第九章 保健養生

下篇健康養生之道

第一章冠心病

第二章高血壓

第三章中風病

第四章糖尿病

第五章咳喘病

第六章胃病

第七章失眠病

第八章婦兒病

第九章 癌瘤病

說健康

內容介紹:

《從頭到腳說健康》由中醫文化專家曲黎敏教授主講,該節目是曲黎敏教授養生健康領域最系統、最完整、最深刻的力作。

曲黎敏教授以其深厚的國學功底、廣博的中醫文化知識為基礎,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健康問題入手,以一種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的方式,講解人生、分析人生,從病癥、病因到養生方法,進行多角度跨文化的闡述。

在節目中,曲黎敏教授點出了生活中常見但不為人重視的生活陋習、養生誤區以及大道至簡的養生之路: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不生氣,多做運動。

《傷寒論》

《傷寒論》為漢代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與《黃帝內經》、《難經》、 《神農本草經》并稱中國古代中醫學四大經典,辨證施治是它的靈魂。

全書共10卷,22篇,397法,除去重復之外共有藥方112首,重點論述人體感受風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進行辯證施治的方法。

書中將病證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六種,即所謂“六經”;并根據人體抗病力的強弱、病勢的進退緩急等因素,將外感病演變過程中表現出的各種證候歸納出癥狀特點,病變部位、損及臟腑、寒熱趨向、邪正盛衰等作為辯證治療的依據。

中醫藥學在與疾病和衰老的長期斗爭中,找到了許多簡便易行的延年益壽良方要訣。

頭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頭為精明之府,人體之重要12經脈和40多處大 *** 位,以及十多個特殊 *** 區均會聚于頭部。

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銀針,對這些穴位和經脈進行所謂針灸性 *** 或 *** ,可去病健身。

勤梳頭的確是一項積極保養人體精、氣、神的簡便易行的長壽保健對策。

腳底為第二心臟,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醫學認為腳上的60多個穴位與五臟六腑的12條經脈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布滿了相關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區。

但由于腳底部離心臟甚遠,抵抗力低下,是人體的先天薄弱環節,客觀上為寒濕邪氣的侵襲提供了有利條件,所以說腳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顯得尤為重要。

經常溫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醫認為,唾液是人體精華,貯于丹田,再化津還丹,遂成精氣,起到和脾健胃、濡潤孔竅、潤澤四肢五臟、強腎補元、滑利關節、補益腦髓的作用。

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療疾又延年

谷道,又稱 *** 。

撮即上提收縮也。

通俗地講,就是做收縮 *** 的動作。

孫思邈在《枕中方》中規勸世人“谷道宜常撮”,認為 *** 周圍的肌肉應時常處于運動狀態,才能養生健體,尤其對防治痔瘡有特別療效。

朝暮叩齒三百多,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齒,就是指用上下牙有節奏地反復相互叩擊的一種自我保健養生法。

中醫學認為經常叩齒能強腎固精、平衡陰陽、疏通氣血,使局部經絡暢通,延緩衰老。

隨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氣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來回 *** 腹部,包括腹壁、腹腔以及內臟的一種養生保健法。

中醫認為,腹為人體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

勤揉腹,即可以調整脾胃、通和氣血、增補神元、敷養腎精、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傷之百癥。

人之腎氣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體

中醫認為,耳為腎之上外竅,雙耳靈健則腎經通,腎氣充足,腎精盈滿,則聽覺靈敏。

扯拉、 *** 、搓揉、點捏耳朵,實際上就是對雙耳進行各種形式的物理 *** 。

消疲健美伸懶腰,血運暢通最為高

所謂伸懶腰,就是指伸直頸部、舉抬雙臂、呼吸擴胸、伸展腰部、活動關節、松弛脊柱的自我鍛煉。

安心靜坐延年壽,調身調息加調神

醫學研究表明,情緒與健康二者緊密相連。

凡情緒樂觀開朗之人,可使其內臟功能健康運轉,增強對外來病邪的抵抗,同時在平靜的情緒狀態下,方可從事持續的智力活動。

因此,古人的攝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養神。

關于生命現象,歷來說法各異,各有其理,也有偏頗。

“生命在于運動”,從文字意義上講,宇宙萬物都在運動之中,人的生命亦然。

“生命在于靜止”,也有其理,這里說說生命在于平衡。

①環境平衡:一切健康長壽的生命,必須與環境保持平衡。

要保護適宜人類生活的大環境,創造適宜人們生活的小環境。

人與環境失衡,便會生病,甚至不能生存。

②營養平衡:要調和五味,不偏食。

營養平衡,才能使人均衡發育生長。

③動靜平衡:《內經》上說:“久臥傷氣”,“久坐傷肉”……要保持健康,必須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動靜平衡。

④心理平衡:情緒是生命的指揮棒,精神崩潰會導致身體崩潰。

生氣和憂郁可以使人生病。

⑤陰陽平衡:萬物均有陰陽屬性,一旦陰陽失調,人就生病。

《黃帝內經》說:陰性則陽病,陽勝則陰??;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陰虛則陽亢,陽虛則陰盛。

可以說:“生命在于平衡”,失衡就會生病,以至喪生。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四季養生全書簡介

《四季養生全書》是2009年10月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思愚。本書主要介紹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養生方法。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