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中暑中醫藥養生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06 06:49:18
文檔

中暑中醫藥養生

中醫治療中暑的方法:1. 針灸治療:包括取穴瀉法和刺十宣放血。2. 刮痧治療:在患者頸背和四肢處反復刮動,以皮膚出現紅紫現象為度。3. 藥物治療:可服用清熱解暑的中藥如藿香正氣水、清暑益氣丸等。4. 治則治法:主要是清暑降熱、開竅醒神、培津益氣。中暑是夏季常見疾病,早期癥狀包括面紅、發熱、頭暈、口渴、疲乏,嚴重者可昏仆。應將患者脫離高溫環境,轉移到涼爽環境中,并及時就醫。
推薦度:
導讀中醫治療中暑的方法:1. 針灸治療:包括取穴瀉法和刺十宣放血。2. 刮痧治療:在患者頸背和四肢處反復刮動,以皮膚出現紅紫現象為度。3. 藥物治療:可服用清熱解暑的中藥如藿香正氣水、清暑益氣丸等。4. 治則治法:主要是清暑降熱、開竅醒神、培津益氣。中暑是夏季常見疾病,早期癥狀包括面紅、發熱、頭暈、口渴、疲乏,嚴重者可昏仆。應將患者脫離高溫環境,轉移到涼爽環境中,并及時就醫。

中醫治療中暑的方法:

1. 針灸治療:包括取穴瀉法和刺十宣放血。

2. 刮痧治療:在患者頸背和四肢處反復刮動,以皮膚出現紅紫現象為度。

3. 藥物治療:可服用清熱解暑的中藥如藿香正氣水、清暑益氣丸等。

4. 治則治法:主要是清暑降熱、開竅醒神、培津益氣。

中暑是夏季常見疾病,早期癥狀包括面紅、發熱、頭暈、口渴、疲乏,嚴重者可昏仆。應將患者脫離高溫環境,轉移到涼爽環境中,并及時就醫。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中醫養生夏季防中暑知識

中醫養生夏季防中暑知識大全

  夏季天氣炎熱,很容易引起中暑,這主要是因為人在高溫環境中,體溫調節失去平衡,肌體熱量過度積蓄,水鹽代謝紊亂造成。該病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同時伴有高濕的天氣下,中暑后輕則出現多汗、頭昏、胸悶、心悸、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的會出現昏厥或痙攣,威脅生命。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中醫夏季中暑的知識,歡迎閱讀。

  1、喝水

  大量出汗后,要及時補充水分。外出活動,尤其是高溫作業,一定要保證充足的飲水。但切記,千萬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

  除了白開水,我們還可以考慮一下喝茶、喝奶、吃水果等。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而乳制品即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實在是個很不錯的選擇。最后,蔬果等想必也不用我贅述了,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補水能力是超強的。

  2、備藥

  夏天如果經常在外面,中暑的可能性高,最好隨身攜帶以下藥物以備不時之需:西洋參制劑(膠囊或含片、切片),針對氣陰虛弱體質,即平常體虛乏力、口干咽干,有益氣養陰功效;藿香正氣軟膠囊、藿香正氣滴丸等,針對胃腸不調體質,有和胃清暑化濕的功效;人丹、十滴水,針對出現了中暑的先兆者,即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無力等癥狀。

  此類藥物有清暑醒神功效,但人丹中含有朱砂,不可超量服用,以防汞中毒;丹參片,針對有心血管疾病或血脂異常癥、高黏滯血癥者,有活血化瘀功效。

  3、降溫

  夏季出門,最好躲避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個時間段,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隨身攜帶一些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風油精等;衣服也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等織物,少穿化纖品類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外出活動時一旦有中暑的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尋找陰涼通風之處,解開衣領,降低體溫。

  4、充足睡眠

  在高溫的天氣,人的體力消耗較大,容易疲勞,所以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使大腦和其他系統得到充分的休息,使新的一天精神飽滿,精力充沛,能有效防止中暑。

  每天最好保證8小時睡眠,不要熬夜,最好在晚上22點睡覺,第二天6點起床,睡眠時不要對著風扇或空調直吹。中午可以小睡一會。有研究顯示,白天睡覺能有效降低身體溫度,而且中午最熱時,選擇睡眠可以有效避開高溫天氣,并能及時補充體力。

  特別提醒:重點關注老、幼、病、弱等高危人群。雖然各類人群均可受到高溫中暑影響,但嬰幼兒、6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發生危險,應格外關注,及時觀察是否出現中暑征兆。

  夏季吃什么防中暑?

  1、喝湯。人出汗越多,消耗的體液就越多,喝湯不僅能及時為身體補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綠豆酸梅湯、山楂湯、金銀花湯等,都是平日里常見的消暑湯。

  2、飲茶。溫茶能降低皮膚溫度1-2度,而冷飲只能讓口腔周圍變冷。飲茶會讓人感覺清涼舒適,渴感全消。而喝冷飲的'人,周身不暢,渴感未消。高溫作業者,如能在溫茶中適當加點鹽,以彌補出汗過多而丟失的鹽分,對預防中暑更有效。

  3、水果。水果汁多味甜,不僅生津止渴,還能清熱解暑。西瓜味甜汁液多,絕對是清暑解渴的首先。香瓜、黃瓜洗凈之后生食,或制作成果汁,都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獼猴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是高溫和野外作業人員經常選用的果品和飲料。

  4、青菜。天熱濕氣重,人們都喜歡吃清淡味鮮而不油膩的食物,而青菜既有這種特點,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元素。所以,應盡量多吃青菜,如各種豆類、瓜類、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涼拌生吃,也可放少許瘦肉絲炒熟吃。

  1.多種防暑藥只能緩解輕度中暑癥狀,嚴重者要早送醫院治療。2.中暑后應盡快遠離高溫環境,先物理降溫再吃藥。3.別把中暑癥狀誤當感冒而4.沒有不適癥狀時,服用防暑藥意義不大。5.家庭防暑常備綠豆湯、鹽開水、苦瓜、黃瓜、金銀花、菊花之類的消暑降溫食物,它們解暑效果好且沒有副作用。

  治療措施:

  藿香正氣———適宜桑拿天“中暑”用

  適用癥狀:頭痛、心煩、厭食、腹痛、腹瀉等。

  忌用人群: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慎用;孕婦、小兒、老年體虛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中暑后別忙著吃藿香正氣類藥物,因為藿香正氣只適合“桑拿天”造成的中暑,不適合高溫中暑,也就是中醫講的“陰暑”。

  “桑拿天”空氣中水汽含量較高,調節體溫的汗液蒸發速度變慢,體內熱量得不到及時散發,積存在體內就可能出現惡心、頭痛、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中暑癥狀,而藿香正氣類藥物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作用,可有效化解體內濕氣,進而緩解不適癥狀。

  如果長時間在戶外久呆,因烈日暴曬引起的中暑不適合用“藿香正氣”。因為藿香正氣藥性偏溫,可能會加重不適癥狀。此外,在烈日暴曬下由于汗液排出,人體水分丟失,而藿香正氣具有“除濕”作用,此時使用反會加重體內缺水。四種劑型適應癥不同藿香正氣類藥物分為水、丸、散、軟膠囊四種劑型,其適應癥并不一樣。

  藿香正氣水,多用于暑氣造成的腹瀉、腹痛、嘔吐,并且可有效預防中暑發生。荷香正氣丸,用于治療胃腸型感冒、急性胃炎、急性腸炎等外感風寒,內傷濕滯的患者。藿香正氣散,用于治療非特異性急性腸炎和流行*冒,并以全身不適、發熱惡寒、嘔吐腹瀉為主要表現。

  藿香正氣軟膠囊,主治暑濕感冒、頭痛、胸悶、腹痛、嘔吐、惡寒發熱者。過敏體質少用藿香正氣水有的患者用藥后,短時間內會出現全身發熱、心跳加快、皮膚潮紅、瘙癢等不適,這很可能是對藥物中某些成分過敏,應盡快停止用藥。如果服用者本身就是過敏體質,用藥前先咨詢醫生。兒童因不能耐受藿香正氣水中的酒精,可改用散劑、丸劑、膠囊及湯藥等,這些劑型都不含酒精。雖然從藥效上看,水劑效果更快,但藥理作用是一樣的,對兒童或酒精過敏者來說,非水劑更安全。

  十滴水———能治中暑,不能防中暑

  適用癥狀:頭暈、昏迷、高熱等暑熱癥狀。

  忌用人群:過敏體質、孕婦、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慎用。

  十滴水有健胃功效,適用于緩解中暑后出現的頭疼、昏迷、高熱等癥狀。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人會事先喝點十滴水,用于預防中暑,這是沒多大作用的。十滴水只在發病時服用,而且多用于病程僅數十分鐘或數小時的急癥,不能當成預防用藥。十滴水聞起來氣味芳香,其實比較辛辣,服藥后需用溫水漱口,或者口含冰糖。正確的服用方法是每天3次。

  仁丹———對高溫“中暑”最有效

  適用癥狀:頭昏、頭痛、惡心、胸悶等。

  忌用人群:小兒和老年人慎用,孕婦不宜服用。與藿香正氣類藥物不同,仁丹具有清暑開竅、消暑解熱的作用,更適合因暴曬導致的中暑患者服用。仁丹含有的薄荷冰有散熱、醒腦作用還可緩解中暑者出現的食欲不振、惡心、嘔吐。

  一般建議服用量是*每次口含10~20粒,即可緩解癥狀,但仁丹內含朱砂,久服易致汞中毒,嬰幼兒慎用。老年人肝腎功能差,大劑量服用會加粒。速肝腎功能衰退。需要提醒的是,人丹和仁丹都是較好的解暑中成藥,但兩者藥物成分和功效稍有些不同,選購時注意識別。一般來說,人丹含桔梗、樟腦,主治夏季中暑引起的消化不良、惡心、嘔吐等,可口服或含服。

  仁丹含有藿香、豆蔻、冰片、朱砂等,主要有清暑開竅的功效,主治中暑引起的頭昏、頭痛、惡心、胸悶等,可含服或用溫開水送服。

  風油精———出汗時要慎用

  適用癥狀: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以及暈車、蚊蟲叮咬等。

  忌用人群:孕婦、新生兒禁用;皮膚有燙傷、損傷及潰瘍者禁用;涂抹后皮膚出現皮疹、瘙癢者停用。把風油精涂抹到人中、太陽、印堂等穴位,可起到預防中暑的作用。如果因中暑引起腹痛,可在肚臍滴幾滴風油精,再貼上傷濕止痛膏,即可緩解疼痛。

;

中醫養生夏季防中暑知識

中醫養生夏季防中暑知識大全

  夏季天氣炎熱,很容易引起中暑,這主要是因為人在高溫環境中,體溫調節失去平衡,肌體熱量過度積蓄,水鹽代謝紊亂造成。該病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同時伴有高濕的天氣下,中暑后輕則出現多汗、頭昏、胸悶、心悸、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的會出現昏厥或痙攣,威脅生命。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中醫夏季中暑的知識,歡迎閱讀。

  1、喝水

  大量出汗后,要及時補充水分。外出活動,尤其是高溫作業,一定要保證充足的飲水。但切記,千萬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

  除了白開水,我們還可以考慮一下喝茶、喝奶、吃水果等。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而乳制品即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實在是個很不錯的選擇。最后,蔬果等想必也不用我贅述了,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補水能力是超強的。

  2、備藥

  夏天如果經常在外面,中暑的可能性高,最好隨身攜帶以下藥物以備不時之需:西洋參制劑(膠囊或含片、切片),針對氣陰虛弱體質,即平常體虛乏力、口干咽干,有益氣養陰功效;藿香正氣軟膠囊、藿香正氣滴丸等,針對胃腸不調體質,有和胃清暑化濕的功效;人丹、十滴水,針對出現了中暑的先兆者,即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無力等癥狀。

  此類藥物有清暑醒神功效,但人丹中含有朱砂,不可超量服用,以防汞中毒;丹參片,針對有心血管疾病或血脂異常癥、高黏滯血癥者,有活血化瘀功效。

  3、降溫

  夏季出門,最好躲避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個時間段,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隨身攜帶一些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風油精等;衣服也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等織物,少穿化纖品類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外出活動時一旦有中暑的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尋找陰涼通風之處,解開衣領,降低體溫。

  4、充足睡眠

  在高溫的天氣,人的體力消耗較大,容易疲勞,所以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使大腦和其他系統得到充分的休息,使新的一天精神飽滿,精力充沛,能有效防止中暑。

  每天最好保證8小時睡眠,不要熬夜,最好在晚上22點睡覺,第二天6點起床,睡眠時不要對著風扇或空調直吹。中午可以小睡一會。有研究顯示,白天睡覺能有效降低身體溫度,而且中午最熱時,選擇睡眠可以有效避開高溫天氣,并能及時補充體力。

  特別提醒:重點關注老、幼、病、弱等高危人群。雖然各類人群均可受到高溫中暑影響,但嬰幼兒、6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發生危險,應格外關注,及時觀察是否出現中暑征兆。

  夏季吃什么防中暑?

  1、喝湯。人出汗越多,消耗的體液就越多,喝湯不僅能及時為身體補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綠豆酸梅湯、山楂湯、金銀花湯等,都是平日里常見的消暑湯。

  2、飲茶。溫茶能降低皮膚溫度1-2度,而冷飲只能讓口腔周圍變冷。飲茶會讓人感覺清涼舒適,渴感全消。而喝冷飲的'人,周身不暢,渴感未消。高溫作業者,如能在溫茶中適當加點鹽,以彌補出汗過多而丟失的鹽分,對預防中暑更有效。

  3、水果。水果汁多味甜,不僅生津止渴,還能清熱解暑。西瓜味甜汁液多,絕對是清暑解渴的首先。香瓜、黃瓜洗凈之后生食,或制作成果汁,都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獼猴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是高溫和野外作業人員經常選用的果品和飲料。

  4、青菜。天熱濕氣重,人們都喜歡吃清淡味鮮而不油膩的食物,而青菜既有這種特點,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元素。所以,應盡量多吃青菜,如各種豆類、瓜類、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涼拌生吃,也可放少許瘦肉絲炒熟吃。

  1.多種防暑藥只能緩解輕度中暑癥狀,嚴重者要早送醫院治療。2.中暑后應盡快遠離高溫環境,先物理降溫再吃藥。3.別把中暑癥狀誤當感冒而4.沒有不適癥狀時,服用防暑藥意義不大。5.家庭防暑常備綠豆湯、鹽開水、苦瓜、黃瓜、金銀花、菊花之類的消暑降溫食物,它們解暑效果好且沒有副作用。

  治療措施:

  藿香正氣———適宜桑拿天“中暑”用

  適用癥狀:頭痛、心煩、厭食、腹痛、腹瀉等。

  忌用人群: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慎用;孕婦、小兒、老年體虛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中暑后別忙著吃藿香正氣類藥物,因為藿香正氣只適合“桑拿天”造成的中暑,不適合高溫中暑,也就是中醫講的“陰暑”。

  “桑拿天”空氣中水汽含量較高,調節體溫的汗液蒸發速度變慢,體內熱量得不到及時散發,積存在體內就可能出現惡心、頭痛、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中暑癥狀,而藿香正氣類藥物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作用,可有效化解體內濕氣,進而緩解不適癥狀。

  如果長時間在戶外久呆,因烈日暴曬引起的中暑不適合用“藿香正氣”。因為藿香正氣藥性偏溫,可能會加重不適癥狀。此外,在烈日暴曬下由于汗液排出,人體水分丟失,而藿香正氣具有“除濕”作用,此時使用反會加重體內缺水。四種劑型適應癥不同藿香正氣類藥物分為水、丸、散、軟膠囊四種劑型,其適應癥并不一樣。

  藿香正氣水,多用于暑氣造成的腹瀉、腹痛、嘔吐,并且可有效預防中暑發生。荷香正氣丸,用于治療胃腸型感冒、急性胃炎、急性腸炎等外感風寒,內傷濕滯的患者。藿香正氣散,用于治療非特異性急性腸炎和流行*冒,并以全身不適、發熱惡寒、嘔吐腹瀉為主要表現。

  藿香正氣軟膠囊,主治暑濕感冒、頭痛、胸悶、腹痛、嘔吐、惡寒發熱者。過敏體質少用藿香正氣水有的患者用藥后,短時間內會出現全身發熱、心跳加快、皮膚潮紅、瘙癢等不適,這很可能是對藥物中某些成分過敏,應盡快停止用藥。如果服用者本身就是過敏體質,用藥前先咨詢醫生。兒童因不能耐受藿香正氣水中的酒精,可改用散劑、丸劑、膠囊及湯藥等,這些劑型都不含酒精。雖然從藥效上看,水劑效果更快,但藥理作用是一樣的,對兒童或酒精過敏者來說,非水劑更安全。

  十滴水———能治中暑,不能防中暑

  適用癥狀:頭暈、昏迷、高熱等暑熱癥狀。

  忌用人群:過敏體質、孕婦、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慎用。

  十滴水有健胃功效,適用于緩解中暑后出現的頭疼、昏迷、高熱等癥狀。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人會事先喝點十滴水,用于預防中暑,這是沒多大作用的。十滴水只在發病時服用,而且多用于病程僅數十分鐘或數小時的急癥,不能當成預防用藥。十滴水聞起來氣味芳香,其實比較辛辣,服藥后需用溫水漱口,或者口含冰糖。正確的服用方法是每天3次。

  仁丹———對高溫“中暑”最有效

  適用癥狀:頭昏、頭痛、惡心、胸悶等。

  忌用人群:小兒和老年人慎用,孕婦不宜服用。與藿香正氣類藥物不同,仁丹具有清暑開竅、消暑解熱的作用,更適合因暴曬導致的中暑患者服用。仁丹含有的薄荷冰有散熱、醒腦作用還可緩解中暑者出現的食欲不振、惡心、嘔吐。

  一般建議服用量是*每次口含10~20粒,即可緩解癥狀,但仁丹內含朱砂,久服易致汞中毒,嬰幼兒慎用。老年人肝腎功能差,大劑量服用會加粒。速肝腎功能衰退。需要提醒的是,人丹和仁丹都是較好的解暑中成藥,但兩者藥物成分和功效稍有些不同,選購時注意識別。一般來說,人丹含桔梗、樟腦,主治夏季中暑引起的消化不良、惡心、嘔吐等,可口服或含服。

  仁丹含有藿香、豆蔻、冰片、朱砂等,主要有清暑開竅的功效,主治中暑引起的頭昏、頭痛、惡心、胸悶等,可含服或用溫開水送服。

  風油精———出汗時要慎用

  適用癥狀: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以及暈車、蚊蟲叮咬等。

  忌用人群:孕婦、新生兒禁用;皮膚有燙傷、損傷及潰瘍者禁用;涂抹后皮膚出現皮疹、瘙癢者停用。把風油精涂抹到人中、太陽、印堂等穴位,可起到預防中暑的作用。如果因中暑引起腹痛,可在肚臍滴幾滴風油精,再貼上傷濕止痛膏,即可緩解疼痛。

;

中醫養生夏季防中暑知識

中醫養生夏季防中暑知識大全

  夏季天氣炎熱,很容易引起中暑,這主要是因為人在高溫環境中,體溫調節失去平衡,肌體熱量過度積蓄,水鹽代謝紊亂造成。該病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同時伴有高濕的天氣下,中暑后輕則出現多汗、頭昏、胸悶、心悸、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的會出現昏厥或痙攣,威脅生命。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中醫夏季中暑的知識,歡迎閱讀。

  1、喝水

  大量出汗后,要及時補充水分。外出活動,尤其是高溫作業,一定要保證充足的飲水。但切記,千萬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

  除了白開水,我們還可以考慮一下喝茶、喝奶、吃水果等。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而乳制品即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實在是個很不錯的選擇。最后,蔬果等想必也不用我贅述了,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補水能力是超強的。

  2、備藥

  夏天如果經常在外面,中暑的可能性高,最好隨身攜帶以下藥物以備不時之需:西洋參制劑(膠囊或含片、切片),針對氣陰虛弱體質,即平常體虛乏力、口干咽干,有益氣養陰功效;藿香正氣軟膠囊、藿香正氣滴丸等,針對胃腸不調體質,有和胃清暑化濕的功效;人丹、十滴水,針對出現了中暑的先兆者,即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無力等癥狀。

  此類藥物有清暑醒神功效,但人丹中含有朱砂,不可超量服用,以防汞中毒;丹參片,針對有心血管疾病或血脂異常癥、高黏滯血癥者,有活血化瘀功效。

  3、降溫

  夏季出門,最好躲避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個時間段,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隨身攜帶一些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風油精等;衣服也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等織物,少穿化纖品類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外出活動時一旦有中暑的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尋找陰涼通風之處,解開衣領,降低體溫。

  4、充足睡眠

  在高溫的天氣,人的體力消耗較大,容易疲勞,所以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使大腦和其他系統得到充分的休息,使新的一天精神飽滿,精力充沛,能有效防止中暑。

  每天最好保證8小時睡眠,不要熬夜,最好在晚上22點睡覺,第二天6點起床,睡眠時不要對著風扇或空調直吹。中午可以小睡一會。有研究顯示,白天睡覺能有效降低身體溫度,而且中午最熱時,選擇睡眠可以有效避開高溫天氣,并能及時補充體力。

  特別提醒:重點關注老、幼、病、弱等高危人群。雖然各類人群均可受到高溫中暑影響,但嬰幼兒、6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發生危險,應格外關注,及時觀察是否出現中暑征兆。

  夏季吃什么防中暑?

  1、喝湯。人出汗越多,消耗的體液就越多,喝湯不僅能及時為身體補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綠豆酸梅湯、山楂湯、金銀花湯等,都是平日里常見的消暑湯。

  2、飲茶。溫茶能降低皮膚溫度1-2度,而冷飲只能讓口腔周圍變冷。飲茶會讓人感覺清涼舒適,渴感全消。而喝冷飲的'人,周身不暢,渴感未消。高溫作業者,如能在溫茶中適當加點鹽,以彌補出汗過多而丟失的鹽分,對預防中暑更有效。

  3、水果。水果汁多味甜,不僅生津止渴,還能清熱解暑。西瓜味甜汁液多,絕對是清暑解渴的首先。香瓜、黃瓜洗凈之后生食,或制作成果汁,都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獼猴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是高溫和野外作業人員經常選用的果品和飲料。

  4、青菜。天熱濕氣重,人們都喜歡吃清淡味鮮而不油膩的食物,而青菜既有這種特點,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元素。所以,應盡量多吃青菜,如各種豆類、瓜類、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涼拌生吃,也可放少許瘦肉絲炒熟吃。

  1.多種防暑藥只能緩解輕度中暑癥狀,嚴重者要早送醫院治療。2.中暑后應盡快遠離高溫環境,先物理降溫再吃藥。3.別把中暑癥狀誤當感冒而4.沒有不適癥狀時,服用防暑藥意義不大。5.家庭防暑常備綠豆湯、鹽開水、苦瓜、黃瓜、金銀花、菊花之類的消暑降溫食物,它們解暑效果好且沒有副作用。

  治療措施:

  藿香正氣———適宜桑拿天“中暑”用

  適用癥狀:頭痛、心煩、厭食、腹痛、腹瀉等。

  忌用人群: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慎用;孕婦、小兒、老年體虛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中暑后別忙著吃藿香正氣類藥物,因為藿香正氣只適合“桑拿天”造成的中暑,不適合高溫中暑,也就是中醫講的“陰暑”。

  “桑拿天”空氣中水汽含量較高,調節體溫的汗液蒸發速度變慢,體內熱量得不到及時散發,積存在體內就可能出現惡心、頭痛、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中暑癥狀,而藿香正氣類藥物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作用,可有效化解體內濕氣,進而緩解不適癥狀。

  如果長時間在戶外久呆,因烈日暴曬引起的中暑不適合用“藿香正氣”。因為藿香正氣藥性偏溫,可能會加重不適癥狀。此外,在烈日暴曬下由于汗液排出,人體水分丟失,而藿香正氣具有“除濕”作用,此時使用反會加重體內缺水。四種劑型適應癥不同藿香正氣類藥物分為水、丸、散、軟膠囊四種劑型,其適應癥并不一樣。

  藿香正氣水,多用于暑氣造成的腹瀉、腹痛、嘔吐,并且可有效預防中暑發生。荷香正氣丸,用于治療胃腸型感冒、急性胃炎、急性腸炎等外感風寒,內傷濕滯的患者。藿香正氣散,用于治療非特異性急性腸炎和流行*冒,并以全身不適、發熱惡寒、嘔吐腹瀉為主要表現。

  藿香正氣軟膠囊,主治暑濕感冒、頭痛、胸悶、腹痛、嘔吐、惡寒發熱者。過敏體質少用藿香正氣水有的患者用藥后,短時間內會出現全身發熱、心跳加快、皮膚潮紅、瘙癢等不適,這很可能是對藥物中某些成分過敏,應盡快停止用藥。如果服用者本身就是過敏體質,用藥前先咨詢醫生。兒童因不能耐受藿香正氣水中的酒精,可改用散劑、丸劑、膠囊及湯藥等,這些劑型都不含酒精。雖然從藥效上看,水劑效果更快,但藥理作用是一樣的,對兒童或酒精過敏者來說,非水劑更安全。

  十滴水———能治中暑,不能防中暑

  適用癥狀:頭暈、昏迷、高熱等暑熱癥狀。

  忌用人群:過敏體質、孕婦、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慎用。

  十滴水有健胃功效,適用于緩解中暑后出現的頭疼、昏迷、高熱等癥狀。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人會事先喝點十滴水,用于預防中暑,這是沒多大作用的。十滴水只在發病時服用,而且多用于病程僅數十分鐘或數小時的急癥,不能當成預防用藥。十滴水聞起來氣味芳香,其實比較辛辣,服藥后需用溫水漱口,或者口含冰糖。正確的服用方法是每天3次。

  仁丹———對高溫“中暑”最有效

  適用癥狀:頭昏、頭痛、惡心、胸悶等。

  忌用人群:小兒和老年人慎用,孕婦不宜服用。與藿香正氣類藥物不同,仁丹具有清暑開竅、消暑解熱的作用,更適合因暴曬導致的中暑患者服用。仁丹含有的薄荷冰有散熱、醒腦作用還可緩解中暑者出現的食欲不振、惡心、嘔吐。

  一般建議服用量是*每次口含10~20粒,即可緩解癥狀,但仁丹內含朱砂,久服易致汞中毒,嬰幼兒慎用。老年人肝腎功能差,大劑量服用會加粒。速肝腎功能衰退。需要提醒的是,人丹和仁丹都是較好的解暑中成藥,但兩者藥物成分和功效稍有些不同,選購時注意識別。一般來說,人丹含桔梗、樟腦,主治夏季中暑引起的消化不良、惡心、嘔吐等,可口服或含服。

  仁丹含有藿香、豆蔻、冰片、朱砂等,主要有清暑開竅的功效,主治中暑引起的頭昏、頭痛、惡心、胸悶等,可含服或用溫開水送服。

  風油精———出汗時要慎用

  適用癥狀: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以及暈車、蚊蟲叮咬等。

  忌用人群:孕婦、新生兒禁用;皮膚有燙傷、損傷及潰瘍者禁用;涂抹后皮膚出現皮疹、瘙癢者停用。把風油精涂抹到人中、太陽、印堂等穴位,可起到預防中暑的作用。如果因中暑引起腹痛,可在肚臍滴幾滴風油精,再貼上傷濕止痛膏,即可緩解疼痛。

;

夏天中暑的中醫藥防治知識

夏天中暑的中醫藥防治知識

  暑為夏季的主氣,為火熱之氣所化,獨發于夏季。中醫認為,暑為陽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氣傷津,因此夏季防暑不可等閑視之。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夏天中暑的中醫藥防治知識,歡迎閱讀。

  夏天中暑的中醫藥防治知識

  中暑的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惡心、嘔吐、體溫升高。有的患者還可出現口渴、胸悶、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心悸、脘腹脹痛、腹瀉、脈細弱或緩慢,甚至昏迷等。

  中暑易發生在悶熱的夏季,特別是在沒有遮陽物的烈日下暴曬,如在田地、工地的勞動者或步行者極易中暑;在高溫(室溫>35℃)環境下從事重體力勞動,如室內溫度偏高而空氣濕度大、通風不良時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也易中暑;體弱多病、過度疲勞、饑餓或患有心、腎、肝臟等疾病的.人也是中暑的高發人群。

  中暑的預防

  夏季要注意室內通風,工作服宜寬松、顏色淺為宜。高溫作業環境應采取降溫、通風、濕度調節和隔離熱源等措施;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延長中午休息時間;加強個人防護,室外作業戴遮陽帽;合理供應飲料、水果,如含鹽清涼飲料、桃子、香蕉、蘋果、葡萄、西瓜等。

  中暑的治療

  1. 中成藥

  藿香正氣水(或丸、軟膠囊等)、十滴水(或膠囊)、六一散、人丹、清暑益氣丸、午時茶,以及外用清涼油、風油精等。

  2. 食療

  綠豆粳米粥 取綠豆5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先煮綠豆,待綠豆煮軟后加入粳米,繼續煮至米熟為止,然后調入冰糖即可。每日一劑,分兩次服食。

  荷葉苦瓜湯 取鮮苦瓜150克,鮮荷葉1張,調味品適量。先將苦瓜剖開后去瓤,再將荷葉洗凈并撕成小片,然后加入適量的水煮湯,加入調味品即可。每日一劑,佐餐服食。

  3. 清暑套方

  如按以上方案進行自我調試后仍無好轉,則應盡快至醫院就診,在中醫醫師辨證后,可配合服用以下清暑套方:

  (1).清暑解表1號方,適用于暑天風邪感冒證,功效為清透解表

  新加香薷飲:香薷10克,厚樸10克,銀花、連翹、扁豆各15克。

  (2).清暑辟濁2號方,適用于暑熱傷表挾濕證,功效為清暑祛濕泄濁

  藿香正氣散:藿香15克,白芷5克,紫蘇5克,茯苓5克,半夏10克,白術10克,陳皮10克,厚樸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

  (3).清暑化濕3號方,適用于感暑挾濕證,功效為宣暢氣機,清熱利濕(濕重于熱)

  三仁湯加減:杏仁12克,蔻仁6克,生薏仁30克,竹葉10克,厚樸10克,荷葉10克,佩蘭10克,扁豆花10克,六一散20克。

  (4).清暑益氣4號方,適用于暑溫證,功效為益氣清熱生津養陰(熱盛傷津)

  清暑益氣湯:太子參15克,麥冬12克,石斛15克,竹葉10克,知母12克,粳米15克,甘草6克,西瓜翠衣30克,石膏30克,連翹15克,厚樸10。

;

夏天中暑的中醫藥防治知識

夏天中暑的中醫藥防治知識

  暑為夏季的主氣,為火熱之氣所化,獨發于夏季。中醫認為,暑為陽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氣傷津,因此夏季防暑不可等閑視之。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夏天中暑的中醫藥防治知識,歡迎閱讀。

  夏天中暑的中醫藥防治知識

  中暑的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惡心、嘔吐、體溫升高。有的患者還可出現口渴、胸悶、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心悸、脘腹脹痛、腹瀉、脈細弱或緩慢,甚至昏迷等。

  中暑易發生在悶熱的夏季,特別是在沒有遮陽物的烈日下暴曬,如在田地、工地的勞動者或步行者極易中暑;在高溫(室溫>35℃)環境下從事重體力勞動,如室內溫度偏高而空氣濕度大、通風不良時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也易中暑;體弱多病、過度疲勞、饑餓或患有心、腎、肝臟等疾病的.人也是中暑的高發人群。

  中暑的預防

  夏季要注意室內通風,工作服宜寬松、顏色淺為宜。高溫作業環境應采取降溫、通風、濕度調節和隔離熱源等措施;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延長中午休息時間;加強個人防護,室外作業戴遮陽帽;合理供應飲料、水果,如含鹽清涼飲料、桃子、香蕉、蘋果、葡萄、西瓜等。

  中暑的治療

  1. 中成藥

  藿香正氣水(或丸、軟膠囊等)、十滴水(或膠囊)、六一散、人丹、清暑益氣丸、午時茶,以及外用清涼油、風油精等。

  2. 食療

  綠豆粳米粥 取綠豆5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先煮綠豆,待綠豆煮軟后加入粳米,繼續煮至米熟為止,然后調入冰糖即可。每日一劑,分兩次服食。

  荷葉苦瓜湯 取鮮苦瓜150克,鮮荷葉1張,調味品適量。先將苦瓜剖開后去瓤,再將荷葉洗凈并撕成小片,然后加入適量的水煮湯,加入調味品即可。每日一劑,佐餐服食。

  3. 清暑套方

  如按以上方案進行自我調試后仍無好轉,則應盡快至醫院就診,在中醫醫師辨證后,可配合服用以下清暑套方:

  (1).清暑解表1號方,適用于暑天風邪感冒證,功效為清透解表

  新加香薷飲:香薷10克,厚樸10克,銀花、連翹、扁豆各15克。

  (2).清暑辟濁2號方,適用于暑熱傷表挾濕證,功效為清暑祛濕泄濁

  藿香正氣散:藿香15克,白芷5克,紫蘇5克,茯苓5克,半夏10克,白術10克,陳皮10克,厚樸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

  (3).清暑化濕3號方,適用于感暑挾濕證,功效為宣暢氣機,清熱利濕(濕重于熱)

  三仁湯加減:杏仁12克,蔻仁6克,生薏仁30克,竹葉10克,厚樸10克,荷葉10克,佩蘭10克,扁豆花10克,六一散20克。

  (4).清暑益氣4號方,適用于暑溫證,功效為益氣清熱生津養陰(熱盛傷津)

  清暑益氣湯:太子參15克,麥冬12克,石斛15克,竹葉10克,知母12克,粳米15克,甘草6克,西瓜翠衣30克,石膏30克,連翹15克,厚樸10。

;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今年夏天似乎來得特別早,也特別熱,動輒36度高溫實在受不了,6月份甚至多達4百多人因中暑而掛急診,溫度天天飆高,整天覺得頭暈腦脹、全身倦怠、無力,深怕一不小心熱衰竭、中暑,到底該如何預防中暑?萬一中暑,又該如何處理?家長可以借由那些中醫消暑良方幫助全家人度過漫長炎熱的季節呢? 天天飆高溫,小心熱衰竭、中暑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炎炎夏日身體最容易出現的問題當然就是中暑、熱衰竭,另外像是食物中毒、感冒、腹瀉、鼻過敏等等,也都是夏天常見的問題。

熱衰竭是長時間在高熱環境中,體內水分和鹽份流失太多,使得循環系統無法維持正常功能,而呈現休克的狀態,主要癥狀:流汗多、皮膚濕冷、蒼白、疲乏倦怠、虛弱無力,嚴重一點會變成中暑。中暑則是因為長時間陽光高熱曝曬或處在高溫環境中,體溫調節機轉失去作用,體溫上升所導致,癥狀包括皮膚干熱、潮紅、流汗不多、體溫超過40.5℃,呈現暈厥、昏迷、癲癇發作、暴躁。

澄觀中醫診所施志隆中醫師表示,要預防熱衰竭或中暑,首先應盡量避免在烈日下曝曬太久,而且要補充足夠水份;運動后不要一下子進到冷氣房,先把汗擦乾,也不要在運動過后馬上喝冷水;此外,夏天可多喝些綠豆湯、西瓜皮解解暑氣。尤其小孩子對氣溫的調節能力比大人差,是中暑的高危險群,家長更要做好防范措施。

中暑、熱衰竭的處理原則

炎炎夏日當中暑、熱衰竭發生時,想必會讓人十分擔心而著急,以下我們將介紹中暑和熱衰竭發生時,緊急照護處理的重要原則: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熱衰竭處理原則1. 應盡快到陰涼處所躺下休息。

2. 讓痙攣的肌肉休息,不可用力拉扯。

3. 足部稍微抬高,并松脫身上衣物。

4. 意識清楚者可以給予含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

5. 事后最好能休息1至3天,持續補充鹽分,并避免劇烈運動或工作。

6. 送醫接受進一步的醫療照顧。

中暑處理原則1. 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

2. 放低頭部,松開衣服并平躺休息。

3. 用水擦拭身體及搧風,以幫助降低體溫。

4. 可使用冰敷于腋下與胯下,全身以冷水拭浴,直到體溫下降至40℃,再給予補充電解質。

5. 如果癥狀未緩解,要盡快送醫。

6. 不可自行服用一般的成藥退燒藥品(普拿疼)或用酒精擦拭退熱。

此外,也可以幫患者做簡單的刮痧,從頸部兩側由上往下,不可來回刮,也不能刮頸部中間位置,進行時不可太用力,以輕、快為原則,當皮膚泛紅時即可停止,不要刮到微血管破裂而出現滲血現象。刮痧時最好使用牛角或瓷湯匙,刮痧時要加點薄荷油或清涼膏為介質,也可幫助身體散熱。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西瓜水份多又消暑

提到夏季消暑水果,當季盛產的西瓜一定是首選,西瓜甜又多汁,可幫助補充水分,并且能美白肌膚、幫助利尿,稱得上是夏季瓜果之王。吃西瓜雖可消暑,但也不能過量,尤其屬寒性體質的人更要適可而止,別失去節制一次吃上半顆,而且要盡量避免晚上吃,所謂「晚上吃西瓜,半夜反癥」,因為晚上溫度降下來,這時候吃比較容易把多余水分積在體內造成水腫,進而出現不適。任何食物不管是西瓜或其他瓜類,食用時的原則就是適量,才能讓身體得到最大的助益。

生冷食物易損傷脾胃至于夏天最受歡迎的冰品和生冷食物,多吃對健康也會有負面影響,中醫認為這類食物或食品比較會損傷脾胃,容易影響脾胃的吸收功能,進而導致腹瀉、水腫、經痛、女性分泌物增加以及肥胖等問題,特別是冰品,當身體處于高溫情況下,冰的東西反而會將熱鎖在體內出不來,會覺得更口渴、煩燥,所以量的部分一定要自我節制。

導致腹瀉、水腫、經痛、女性分泌物增加等問題

全家都適合的消暑圣品──西瓜翠衣西瓜皮在中醫有「西瓜翠衣」的美麗稱號,具清熱、解渴、利尿等功效,對消暑很有幫助,買西瓜時如果請商家幫忙切,西瓜肉和皮中間的一層白色的果肉最好也帶回家,直接食用或切絲與蒜、醬油一起炒,或是加鹽、糖、醋做成涼拌菜都可以,是夏天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食用的消暑圣品。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夏天適度吃辣,幫助身體排濕氣

相反的,如果夏季特別喜愛燥熱的水果或食物,是否也會有不適狀況產生?施志隆醫師表示,夏天已經很熱,吃太多燥熱水果或食物如同火上加油,很容易心煩易怒,出現口臭、口瘡、青春痘、失眠,甚至便秘、痔瘡出血、胃潰瘍,所以一樣要適量攝取。

適量食用燥熱食物其實是有助于將體內濕氣*出,例如四川人夏天特別喜愛吃麻辣鍋,就是這個原因,只要適量,對身體會有一定的幫助。

*備注:溫熱食物如下:荔枝、桂圓肉、佛手柑、檸檬(性微溫)、金橘、楊梅、石榴、木瓜、檳榔、松子仁、核桃仁、櫻桃、干姜、桃子、杏子、大棗。

夏季消暑養生對策

面對酷熱炎夏,只要從食、衣、住、行各方面做加強,就能讓整個夏天更健康、更有活力。

◎食:飲食以清淡為原則,小朋友也一樣,可以適度吃些消暑圣品,像是西瓜皮、絲瓜湯、苦瓜湯、綠豆湯、冬瓜茶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另外也可以飲用地骨皮露。地骨皮是指枸杞的根,地骨皮露是將地骨皮水煮后加點蜂蜜或糖所制成,具有清涼消暑功效。

◎衣:穿著應盡量輕薄透風,以棉質為佳,一旦在外活動流汗,要進入冷氣房必須先將汗水擦乾,避免感冒或是引起過敏。

◎住:冷氣房內的溫度不可太低,以免外出時冷熱溫差過大而造成感冒。

◎行:天氣特別炎熱時,應盡量避免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外出,若一定要外出,應做好防護,包括撐傘、戴帽子,并記得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也要事先擦防曬乳,更重要是攜帶足夠開水,隨時補充水份。

此外,規律的運動可以加速濕氣排出,不過時間上最好安排早晨或是傍晚、夜間,運動項目可選擇快走、慢跑。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善用中醫消暑茶飲

炎夏高溫令人難耐,施醫師提供數道消暑茶飲配方給大家參考,媽咪也不妨在家中動手自制好喝的消暑茶飲,讓全家人健康一夏!施醫師也提醒,下列茶飲大人、小孩都可以飲用,但建議常溫飲用,避免喝冰的,而烏梅湯不適合孕婦服用,主要因為山楂有活血化瘀功效,怕會 *** 子宮收縮而引起流產。

1 白茅根茶材料:白茅根200克。

作法:白茅根加水2000c.c.煮開后轉小火繼續煮20分鐘即可。

功效:解熱利尿、清涼解渴、消水腫。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忌用。

2 地骨皮飲材料:地骨皮50克、麥門冬100克、淡竹葉50克。

作法:將藥材加水2000c.c.煮滾后轉小火繼續煮20分鐘即可。

功效:清熱祛暑、生津止渴。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忌用。

3 烏梅湯材料:烏梅5顆、山楂20克、甘草5片、冰糖200克。

作法:將藥材加水1500~2000c.c. 煮滾后轉小火煮40分鐘加冰糖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4 青草茶材料:黃花蜜菜1兩、咸豐草1兩、白鶴靈芝1兩、香薷6錢、夏枯草6錢、甘草1錢、薄荷5錢(另包后下)。

作法:將前六樣藥材加水2000~2500c.c.一起煮,大火滾后轉小火煮20~30分鐘,火關掉時再加薄荷入鍋內悶5~10分鐘,再將青草茶濾渣后飲用,甜度可以自己調整。

功效:清熱退火、生津止渴。

注意事項:腎臟病患者不可過量飲用,以免增加腎臟負擔;正在服用心臟用藥者也要避免大量,以免其中含鉀離子成分會影響體內鉀的平衡;虛寒體質者則要避免經常飲用。

按壓穴位,消暑醒腦祛疲倦*百會穴:位于兩耳尖連線的中點,頭頂*處。2歲以下幼兒因囟門未閉合,不可按壓百會穴。

*風池穴:先找耳后方骨頭凸出處,再往發際靠近的凹陷處即風池穴。

*太陽穴:位于頭部側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向后一橫指凹陷處。

*翳風穴:耳垂后方,下頜角與顳骨乳突之間的凹陷處。

*印堂穴:兩眉頭連線中點處。

*合谷穴:食指拇指并攏,虎口處出現隆起肌肉,狀若山丘,往后走為山谷凹陷處。

按壓方式以4次一拍,按壓8次共32下,按壓時不可過于用力。2歲以上即可以揉壓,幼兒按壓時用姆、食指作順時鐘或逆時鐘方向輕輕揉壓,手法宜輕,切忌大力按壓,2歲左右幼兒按壓百會穴時還是要稍微注意一下囟門是否關閉。

除了熱衰竭、中暑之外,夏天食物保存不易,未做好衛生條件,很容易食物中毒而引起上吐下瀉,萬一出現癥狀,必須禁止油膩、辛辣食物以及酒類,宜選擇清粥、蘋果、白吐司等清淡食物或溫性食物,讓腸胃充分休息一下。此外,夏天常會有所謂的熱感冒,中醫稱為風熱型感冒,患者有高燒、喉嚨痛等癥狀,進出冷氣房太過頻繁,很容易出現風熱感冒,中醫在治療上會給予清熱解毒藥物。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夏季三伏貼,達冬病夏治目的

夏季一到,各中醫門診紛紛預告三伏貼日期,到底什么是三伏貼?三伏貼最早記載于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是一種穴位 *** 療法,主要是在三伏天使用特制中藥粉末,用姜汁調成糊狀,敷貼在特定穴位上,通過藥物滲入吸收的作用 *** 穴位,借由經絡的傳導,以疏通經脈,調節臟腑功能以及調整陰陽平衡,進而達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貼是取《內經》「春夏養陽」原則,即一年當中最炎熱的三天,也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間進行治療,此時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用來提高身體免疫功效,到了季節交換時,就能避免外感疾病的侵犯,也減少慢性病、過敏性疾病的發作,達到扶正袪邪的效果。三伏天總共有「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三天,由夏至后開始計算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中伏是第四個庚日,末伏則是立秋后第一個庚日。中醫認為「庚日」與「肺」在五行中都屬于「金」,所以肺部的疾病在庚日作治療的效果最好。

三伏天是肺經氣血運行最旺盛的時刻,這時候在俞穴上敷以辛溫發散之中藥,可達到袪除寒邪、宣通經絡、補益人體正氣的功效,而且又讓季節溫度與藥物相輔相成,達到冬病夏治的預防目的。

三伏天是肺經氣血運行最旺盛的時刻

夏季三伏貼,可預防那些疾???據統計,連續采用三年的三伏貼,對疾病的預防效果最好,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氣管過敏、腸胃不適、咳嗽以及體虛常感冒、關節痛、腰痛、寒濕體質等,都可以接受三伏貼治療。由于三伏貼是屬于輔助治療,若再配合服用中醫師調配中藥,更可以改善體質。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孕婦、嬰兒要禁止,中暑也要避免由于藥材具活血通絡功效,孕婦必須禁止,嬰兒也要避免,原則上會建議3歲以上已經會明確表達的小朋友比較適合三伏貼,主要擔心太小小孩皮膚太嫩,有灼傷的疑慮,小孩接受治療時,敷貼的時間可以縮短。

此外,當天有中暑、感冒、肺部感染、發燒、咽喉發炎、皮膚破損、過去敷貼曾有皮膚過敏,以及嚴重心肺功能不足者也要禁止,而糖尿病患背部有傷口者也最好避免。治療當天要禁食寒涼生冷和辛辣食物,貼藥后應避免擠壓,局部皮膚可能會有灼熱、發紅或起水泡等,屬于正?,F象,可涂抹紫云膏或抗過敏軟膏以減輕 *** ,假如特別灼痛可隨時揭掉,以免灼傷皮膚,敷貼過程若出現水泡,要避免抓破造成感染。

施志隆經歷:中醫師國家考試優等合格、前漢明中醫診所副院長、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醫師、中華黃庭醫學會會員 現任:澄觀中醫診所中醫師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今年夏天似乎來得特別早,也特別熱,動輒36度高溫實在受不了,6月份甚至多達4百多人因中暑而掛急診,溫度天天飆高,整天覺得頭暈腦脹、全身倦怠、無力,深怕一不小心熱衰竭、中暑,到底該如何預防中暑?萬一中暑,又該如何處理?家長可以借由那些中醫消暑良方幫助全家人度過漫長炎熱的季節呢? 天天飆高溫,小心熱衰竭、中暑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炎炎夏日身體最容易出現的問題當然就是中暑、熱衰竭,另外像是食物中毒、感冒、腹瀉、鼻過敏等等,也都是夏天常見的問題。

    熱衰竭是長時間在高熱環境中,體內水分和鹽份流失太多,使得循環系統無法維持正常功能,而呈現休克的狀態,主要癥狀:流汗多、皮膚濕冷、蒼白、疲乏倦怠、虛弱無力,嚴重一點會變成中暑。中暑則是因為長時間陽光高熱曝曬或處在高溫環境中,體溫調節機轉失去作用,體溫上升所導致,癥狀包括皮膚干熱、潮紅、流汗不多、體溫超過40.5℃,呈現暈厥、昏迷、癲癇發作、暴躁。

    澄觀中醫診所施志隆中醫師表示,要預防熱衰竭或中暑,首先應盡量避免在烈日下曝曬太久,而且要補充足夠水份;運動后不要一下子進到冷氣房,先把汗擦乾,也不要在運動過后馬上喝冷水;此外,夏天可多喝些綠豆湯、西瓜皮解解暑氣。尤其小孩子對氣溫的調節能力比大人差,是中暑的高危險群,家長更要做好防范措施。

    中暑、熱衰竭的處理原則

    炎炎夏日當中暑、熱衰竭發生時,想必會讓人十分擔心而著急,以下我們將介紹中暑和熱衰竭發生時,緊急照護處理的重要原則: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熱衰竭處理原則1. 應盡快到陰涼處所躺下休息。

    2. 讓痙攣的肌肉休息,不可用力拉扯。

    3. 足部稍微抬高,并松脫身上衣物。

    4. 意識清楚者可以給予含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

    5. 事后最好能休息1至3天,持續補充鹽分,并避免劇烈運動或工作。

    6. 送醫接受進一步的醫療照顧。

    中暑處理原則1. 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

    2. 放低頭部,松開衣服并平躺休息。

    3. 用水擦拭身體及搧風,以幫助降低體溫。

    4. 可使用冰敷于腋下與胯下,全身以冷水拭浴,直到體溫下降至40℃,再給予補充電解質。

    5. 如果癥狀未緩解,要盡快送醫。

    6. 不可自行服用一般的成藥退燒藥品(普拿疼)或用酒精擦拭退熱。

    此外,也可以幫患者做簡單的刮痧,從頸部兩側由上往下,不可來回刮,也不能刮頸部中間位置,進行時不可太用力,以輕、快為原則,當皮膚泛紅時即可停止,不要刮到微血管破裂而出現滲血現象。刮痧時最好使用牛角或瓷湯匙,刮痧時要加點薄荷油或清涼膏為介質,也可幫助身體散熱。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西瓜水份多又消暑

    提到夏季消暑水果,當季盛產的西瓜一定是首選,西瓜甜又多汁,可幫助補充水分,并且能美白肌膚、幫助利尿,稱得上是夏季瓜果之王。吃西瓜雖可消暑,但也不能過量,尤其屬寒性體質的人更要適可而止,別失去節制一次吃上半顆,而且要盡量避免晚上吃,所謂「晚上吃西瓜,半夜反癥」,因為晚上溫度降下來,這時候吃比較容易把多余水分積在體內造成水腫,進而出現不適。任何食物不管是西瓜或其他瓜類,食用時的原則就是適量,才能讓身體得到最大的助益。

    生冷食物易損傷脾胃至于夏天最受歡迎的冰品和生冷食物,多吃對健康也會有負面影響,中醫認為這類食物或食品比較會損傷脾胃,容易影響脾胃的吸收功能,進而導致腹瀉、水腫、經痛、女性分泌物增加以及肥胖等問題,特別是冰品,當身體處于高溫情況下,冰的東西反而會將熱鎖在體內出不來,會覺得更口渴、煩燥,所以量的部分一定要自我節制。

    導致腹瀉、水腫、經痛、女性分泌物增加等問題

    全家都適合的消暑圣品──西瓜翠衣西瓜皮在中醫有「西瓜翠衣」的美麗稱號,具清熱、解渴、利尿等功效,對消暑很有幫助,買西瓜時如果請商家幫忙切,西瓜肉和皮中間的一層白色的果肉最好也帶回家,直接食用或切絲與蒜、醬油一起炒,或是加鹽、糖、醋做成涼拌菜都可以,是夏天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食用的消暑圣品。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夏天適度吃辣,幫助身體排濕氣

    相反的,如果夏季特別喜愛燥熱的水果或食物,是否也會有不適狀況產生?施志隆醫師表示,夏天已經很熱,吃太多燥熱水果或食物如同火上加油,很容易心煩易怒,出現口臭、口瘡、青春痘、失眠,甚至便秘、痔瘡出血、胃潰瘍,所以一樣要適量攝取。

    適量食用燥熱食物其實是有助于將體內濕氣*出,例如四川人夏天特別喜愛吃麻辣鍋,就是這個原因,只要適量,對身體會有一定的幫助。

    *備注:溫熱食物如下:荔枝、桂圓肉、佛手柑、檸檬(性微溫)、金橘、楊梅、石榴、木瓜、檳榔、松子仁、核桃仁、櫻桃、干姜、桃子、杏子、大棗。

    夏季消暑養生對策

    面對酷熱炎夏,只要從食、衣、住、行各方面做加強,就能讓整個夏天更健康、更有活力。

    ◎食:飲食以清淡為原則,小朋友也一樣,可以適度吃些消暑圣品,像是西瓜皮、絲瓜湯、苦瓜湯、綠豆湯、冬瓜茶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另外也可以飲用地骨皮露。地骨皮是指枸杞的根,地骨皮露是將地骨皮水煮后加點蜂蜜或糖所制成,具有清涼消暑功效。

    ◎衣:穿著應盡量輕薄透風,以棉質為佳,一旦在外活動流汗,要進入冷氣房必須先將汗水擦乾,避免感冒或是引起過敏。

    ◎住:冷氣房內的溫度不可太低,以免外出時冷熱溫差過大而造成感冒。

    ◎行:天氣特別炎熱時,應盡量避免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外出,若一定要外出,應做好防護,包括撐傘、戴帽子,并記得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也要事先擦防曬乳,更重要是攜帶足夠開水,隨時補充水份。

    此外,規律的運動可以加速濕氣排出,不過時間上最好安排早晨或是傍晚、夜間,運動項目可選擇快走、慢跑。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善用中醫消暑茶飲

    炎夏高溫令人難耐,施醫師提供數道消暑茶飲配方給大家參考,媽咪也不妨在家中動手自制好喝的消暑茶飲,讓全家人健康一夏!施醫師也提醒,下列茶飲大人、小孩都可以飲用,但建議常溫飲用,避免喝冰的,而烏梅湯不適合孕婦服用,主要因為山楂有活血化瘀功效,怕會 *** 子宮收縮而引起流產。

    1 白茅根茶材料:白茅根200克。

    作法:白茅根加水2000c.c.煮開后轉小火繼續煮20分鐘即可。

    功效:解熱利尿、清涼解渴、消水腫。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忌用。

    2 地骨皮飲材料:地骨皮50克、麥門冬100克、淡竹葉50克。

    作法:將藥材加水2000c.c.煮滾后轉小火繼續煮20分鐘即可。

    功效:清熱祛暑、生津止渴。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忌用。

    3 烏梅湯材料:烏梅5顆、山楂20克、甘草5片、冰糖200克。

    作法:將藥材加水1500~2000c.c. 煮滾后轉小火煮40分鐘加冰糖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4 青草茶材料:黃花蜜菜1兩、咸豐草1兩、白鶴靈芝1兩、香薷6錢、夏枯草6錢、甘草1錢、薄荷5錢(另包后下)。

    作法:將前六樣藥材加水2000~2500c.c.一起煮,大火滾后轉小火煮20~30分鐘,火關掉時再加薄荷入鍋內悶5~10分鐘,再將青草茶濾渣后飲用,甜度可以自己調整。

    功效:清熱退火、生津止渴。

    注意事項:腎臟病患者不可過量飲用,以免增加腎臟負擔;正在服用心臟用藥者也要避免大量,以免其中含鉀離子成分會影響體內鉀的平衡;虛寒體質者則要避免經常飲用。

    按壓穴位,消暑醒腦祛疲倦*百會穴:位于兩耳尖連線的中點,頭頂*處。2歲以下幼兒因囟門未閉合,不可按壓百會穴。

    *風池穴:先找耳后方骨頭凸出處,再往發際靠近的凹陷處即風池穴。

    *太陽穴:位于頭部側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向后一橫指凹陷處。

    *翳風穴:耳垂后方,下頜角與顳骨乳突之間的凹陷處。

    *印堂穴:兩眉頭連線中點處。

    *合谷穴:食指拇指并攏,虎口處出現隆起肌肉,狀若山丘,往后走為山谷凹陷處。

    按壓方式以4次一拍,按壓8次共32下,按壓時不可過于用力。2歲以上即可以揉壓,幼兒按壓時用姆、食指作順時鐘或逆時鐘方向輕輕揉壓,手法宜輕,切忌大力按壓,2歲左右幼兒按壓百會穴時還是要稍微注意一下囟門是否關閉。

    除了熱衰竭、中暑之外,夏天食物保存不易,未做好衛生條件,很容易食物中毒而引起上吐下瀉,萬一出現癥狀,必須禁止油膩、辛辣食物以及酒類,宜選擇清粥、蘋果、白吐司等清淡食物或溫性食物,讓腸胃充分休息一下。此外,夏天常會有所謂的熱感冒,中醫稱為風熱型感冒,患者有高燒、喉嚨痛等癥狀,進出冷氣房太過頻繁,很容易出現風熱感冒,中醫在治療上會給予清熱解毒藥物。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夏季三伏貼,達冬病夏治目的

    夏季一到,各中醫門診紛紛預告三伏貼日期,到底什么是三伏貼?三伏貼最早記載于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是一種穴位 *** 療法,主要是在三伏天使用特制中藥粉末,用姜汁調成糊狀,敷貼在特定穴位上,通過藥物滲入吸收的作用 *** 穴位,借由經絡的傳導,以疏通經脈,調節臟腑功能以及調整陰陽平衡,進而達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貼是取《內經》「春夏養陽」原則,即一年當中最炎熱的三天,也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間進行治療,此時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用來提高身體免疫功效,到了季節交換時,就能避免外感疾病的侵犯,也減少慢性病、過敏性疾病的發作,達到扶正袪邪的效果。三伏天總共有「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三天,由夏至后開始計算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中伏是第四個庚日,末伏則是立秋后第一個庚日。中醫認為「庚日」與「肺」在五行中都屬于「金」,所以肺部的疾病在庚日作治療的效果最好。

    三伏天是肺經氣血運行最旺盛的時刻,這時候在俞穴上敷以辛溫發散之中藥,可達到袪除寒邪、宣通經絡、補益人體正氣的功效,而且又讓季節溫度與藥物相輔相成,達到冬病夏治的預防目的。

    三伏天是肺經氣血運行最旺盛的時刻

    夏季三伏貼,可預防那些疾???據統計,連續采用三年的三伏貼,對疾病的預防效果最好,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氣管過敏、腸胃不適、咳嗽以及體虛常感冒、關節痛、腰痛、寒濕體質等,都可以接受三伏貼治療。由于三伏貼是屬于輔助治療,若再配合服用中醫師調配中藥,更可以改善體質。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孕婦、嬰兒要禁止,中暑也要避免由于藥材具活血通絡功效,孕婦必須禁止,嬰兒也要避免,原則上會建議3歲以上已經會明確表達的小朋友比較適合三伏貼,主要擔心太小小孩皮膚太嫩,有灼傷的疑慮,小孩接受治療時,敷貼的時間可以縮短。

    此外,當天有中暑、感冒、肺部感染、發燒、咽喉發炎、皮膚破損、過去敷貼曾有皮膚過敏,以及嚴重心肺功能不足者也要禁止,而糖尿病患背部有傷口者也最好避免。治療當天要禁食寒涼生冷和辛辣食物,貼藥后應避免擠壓,局部皮膚可能會有灼熱、發紅或起水泡等,屬于正?,F象,可涂抹紫云膏或抗過敏軟膏以減輕 *** ,假如特別灼痛可隨時揭掉,以免灼傷皮膚,敷貼過程若出現水泡,要避免抓破造成感染。

    施志隆經歷:中醫師國家考試優等合格、前漢明中醫診所副院長、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醫師、中華黃庭醫學會會員 現任:澄觀中醫診所中醫師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今年夏天似乎來得特別早,也特別熱,動輒36度高溫實在受不了,6月份甚至多達4百多人因中暑而掛急診,溫度天天飆高,整天覺得頭暈腦脹、全身倦怠、無力,深怕一不小心熱衰竭、中暑,到底該如何預防中暑?萬一中暑,又該如何處理?家長可以借由那些中醫消暑良方幫助全家人度過漫長炎熱的季節呢? 天天飆高溫,小心熱衰竭、中暑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炎炎夏日身體最容易出現的問題當然就是中暑、熱衰竭,另外像是食物中毒、感冒、腹瀉、鼻過敏等等,也都是夏天常見的問題。

      熱衰竭是長時間在高熱環境中,體內水分和鹽份流失太多,使得循環系統無法維持正常功能,而呈現休克的狀態,主要癥狀:流汗多、皮膚濕冷、蒼白、疲乏倦怠、虛弱無力,嚴重一點會變成中暑。中暑則是因為長時間陽光高熱曝曬或處在高溫環境中,體溫調節機轉失去作用,體溫上升所導致,癥狀包括皮膚干熱、潮紅、流汗不多、體溫超過40.5℃,呈現暈厥、昏迷、癲癇發作、暴躁。

      澄觀中醫診所施志隆中醫師表示,要預防熱衰竭或中暑,首先應盡量避免在烈日下曝曬太久,而且要補充足夠水份;運動后不要一下子進到冷氣房,先把汗擦乾,也不要在運動過后馬上喝冷水;此外,夏天可多喝些綠豆湯、西瓜皮解解暑氣。尤其小孩子對氣溫的調節能力比大人差,是中暑的高危險群,家長更要做好防范措施。

      中暑、熱衰竭的處理原則

      炎炎夏日當中暑、熱衰竭發生時,想必會讓人十分擔心而著急,以下我們將介紹中暑和熱衰竭發生時,緊急照護處理的重要原則: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熱衰竭處理原則1. 應盡快到陰涼處所躺下休息。

      2. 讓痙攣的肌肉休息,不可用力拉扯。

      3. 足部稍微抬高,并松脫身上衣物。

      4. 意識清楚者可以給予含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

      5. 事后最好能休息1至3天,持續補充鹽分,并避免劇烈運動或工作。

      6. 送醫接受進一步的醫療照顧。

      中暑處理原則1. 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

      2. 放低頭部,松開衣服并平躺休息。

      3. 用水擦拭身體及搧風,以幫助降低體溫。

      4. 可使用冰敷于腋下與胯下,全身以冷水拭浴,直到體溫下降至40℃,再給予補充電解質。

      5. 如果癥狀未緩解,要盡快送醫。

      6. 不可自行服用一般的成藥退燒藥品(普拿疼)或用酒精擦拭退熱。

      此外,也可以幫患者做簡單的刮痧,從頸部兩側由上往下,不可來回刮,也不能刮頸部中間位置,進行時不可太用力,以輕、快為原則,當皮膚泛紅時即可停止,不要刮到微血管破裂而出現滲血現象。刮痧時最好使用牛角或瓷湯匙,刮痧時要加點薄荷油或清涼膏為介質,也可幫助身體散熱。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西瓜水份多又消暑

      提到夏季消暑水果,當季盛產的西瓜一定是首選,西瓜甜又多汁,可幫助補充水分,并且能美白肌膚、幫助利尿,稱得上是夏季瓜果之王。吃西瓜雖可消暑,但也不能過量,尤其屬寒性體質的人更要適可而止,別失去節制一次吃上半顆,而且要盡量避免晚上吃,所謂「晚上吃西瓜,半夜反癥」,因為晚上溫度降下來,這時候吃比較容易把多余水分積在體內造成水腫,進而出現不適。任何食物不管是西瓜或其他瓜類,食用時的原則就是適量,才能讓身體得到最大的助益。

      生冷食物易損傷脾胃至于夏天最受歡迎的冰品和生冷食物,多吃對健康也會有負面影響,中醫認為這類食物或食品比較會損傷脾胃,容易影響脾胃的吸收功能,進而導致腹瀉、水腫、經痛、女性分泌物增加以及肥胖等問題,特別是冰品,當身體處于高溫情況下,冰的東西反而會將熱鎖在體內出不來,會覺得更口渴、煩燥,所以量的部分一定要自我節制。

      導致腹瀉、水腫、經痛、女性分泌物增加等問題

      全家都適合的消暑圣品──西瓜翠衣西瓜皮在中醫有「西瓜翠衣」的美麗稱號,具清熱、解渴、利尿等功效,對消暑很有幫助,買西瓜時如果請商家幫忙切,西瓜肉和皮中間的一層白色的果肉最好也帶回家,直接食用或切絲與蒜、醬油一起炒,或是加鹽、糖、醋做成涼拌菜都可以,是夏天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食用的消暑圣品。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夏天適度吃辣,幫助身體排濕氣

      相反的,如果夏季特別喜愛燥熱的水果或食物,是否也會有不適狀況產生?施志隆醫師表示,夏天已經很熱,吃太多燥熱水果或食物如同火上加油,很容易心煩易怒,出現口臭、口瘡、青春痘、失眠,甚至便秘、痔瘡出血、胃潰瘍,所以一樣要適量攝取。

      適量食用燥熱食物其實是有助于將體內濕氣*出,例如四川人夏天特別喜愛吃麻辣鍋,就是這個原因,只要適量,對身體會有一定的幫助。

      *備注:溫熱食物如下:荔枝、桂圓肉、佛手柑、檸檬(性微溫)、金橘、楊梅、石榴、木瓜、檳榔、松子仁、核桃仁、櫻桃、干姜、桃子、杏子、大棗。

      夏季消暑養生對策

      面對酷熱炎夏,只要從食、衣、住、行各方面做加強,就能讓整個夏天更健康、更有活力。

      ◎食:飲食以清淡為原則,小朋友也一樣,可以適度吃些消暑圣品,像是西瓜皮、絲瓜湯、苦瓜湯、綠豆湯、冬瓜茶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另外也可以飲用地骨皮露。地骨皮是指枸杞的根,地骨皮露是將地骨皮水煮后加點蜂蜜或糖所制成,具有清涼消暑功效。

      ◎衣:穿著應盡量輕薄透風,以棉質為佳,一旦在外活動流汗,要進入冷氣房必須先將汗水擦乾,避免感冒或是引起過敏。

      ◎住:冷氣房內的溫度不可太低,以免外出時冷熱溫差過大而造成感冒。

      ◎行:天氣特別炎熱時,應盡量避免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外出,若一定要外出,應做好防護,包括撐傘、戴帽子,并記得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也要事先擦防曬乳,更重要是攜帶足夠開水,隨時補充水份。

      此外,規律的運動可以加速濕氣排出,不過時間上最好安排早晨或是傍晚、夜間,運動項目可選擇快走、慢跑。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善用中醫消暑茶飲

      炎夏高溫令人難耐,施醫師提供數道消暑茶飲配方給大家參考,媽咪也不妨在家中動手自制好喝的消暑茶飲,讓全家人健康一夏!施醫師也提醒,下列茶飲大人、小孩都可以飲用,但建議常溫飲用,避免喝冰的,而烏梅湯不適合孕婦服用,主要因為山楂有活血化瘀功效,怕會 *** 子宮收縮而引起流產。

      1 白茅根茶材料:白茅根200克。

      作法:白茅根加水2000c.c.煮開后轉小火繼續煮20分鐘即可。

      功效:解熱利尿、清涼解渴、消水腫。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忌用。

      2 地骨皮飲材料:地骨皮50克、麥門冬100克、淡竹葉50克。

      作法:將藥材加水2000c.c.煮滾后轉小火繼續煮20分鐘即可。

      功效:清熱祛暑、生津止渴。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忌用。

      3 烏梅湯材料:烏梅5顆、山楂20克、甘草5片、冰糖200克。

      作法:將藥材加水1500~2000c.c. 煮滾后轉小火煮40分鐘加冰糖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4 青草茶材料:黃花蜜菜1兩、咸豐草1兩、白鶴靈芝1兩、香薷6錢、夏枯草6錢、甘草1錢、薄荷5錢(另包后下)。

      作法:將前六樣藥材加水2000~2500c.c.一起煮,大火滾后轉小火煮20~30分鐘,火關掉時再加薄荷入鍋內悶5~10分鐘,再將青草茶濾渣后飲用,甜度可以自己調整。

      功效:清熱退火、生津止渴。

      注意事項:腎臟病患者不可過量飲用,以免增加腎臟負擔;正在服用心臟用藥者也要避免大量,以免其中含鉀離子成分會影響體內鉀的平衡;虛寒體質者則要避免經常飲用。

      按壓穴位,消暑醒腦祛疲倦*百會穴:位于兩耳尖連線的中點,頭頂*處。2歲以下幼兒因囟門未閉合,不可按壓百會穴。

      *風池穴:先找耳后方骨頭凸出處,再往發際靠近的凹陷處即風池穴。

      *太陽穴:位于頭部側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向后一橫指凹陷處。

      *翳風穴:耳垂后方,下頜角與顳骨乳突之間的凹陷處。

      *印堂穴:兩眉頭連線中點處。

      *合谷穴:食指拇指并攏,虎口處出現隆起肌肉,狀若山丘,往后走為山谷凹陷處。

      按壓方式以4次一拍,按壓8次共32下,按壓時不可過于用力。2歲以上即可以揉壓,幼兒按壓時用姆、食指作順時鐘或逆時鐘方向輕輕揉壓,手法宜輕,切忌大力按壓,2歲左右幼兒按壓百會穴時還是要稍微注意一下囟門是否關閉。

      除了熱衰竭、中暑之外,夏天食物保存不易,未做好衛生條件,很容易食物中毒而引起上吐下瀉,萬一出現癥狀,必須禁止油膩、辛辣食物以及酒類,宜選擇清粥、蘋果、白吐司等清淡食物或溫性食物,讓腸胃充分休息一下。此外,夏天常會有所謂的熱感冒,中醫稱為風熱型感冒,患者有高燒、喉嚨痛等癥狀,進出冷氣房太過頻繁,很容易出現風熱感冒,中醫在治療上會給予清熱解毒藥物。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夏季三伏貼,達冬病夏治目的

      夏季一到,各中醫門診紛紛預告三伏貼日期,到底什么是三伏貼?三伏貼最早記載于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是一種穴位 *** 療法,主要是在三伏天使用特制中藥粉末,用姜汁調成糊狀,敷貼在特定穴位上,通過藥物滲入吸收的作用 *** 穴位,借由經絡的傳導,以疏通經脈,調節臟腑功能以及調整陰陽平衡,進而達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貼是取《內經》「春夏養陽」原則,即一年當中最炎熱的三天,也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間進行治療,此時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用來提高身體免疫功效,到了季節交換時,就能避免外感疾病的侵犯,也減少慢性病、過敏性疾病的發作,達到扶正袪邪的效果。三伏天總共有「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三天,由夏至后開始計算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中伏是第四個庚日,末伏則是立秋后第一個庚日。中醫認為「庚日」與「肺」在五行中都屬于「金」,所以肺部的疾病在庚日作治療的效果最好。

      三伏天是肺經氣血運行最旺盛的時刻,這時候在俞穴上敷以辛溫發散之中藥,可達到袪除寒邪、宣通經絡、補益人體正氣的功效,而且又讓季節溫度與藥物相輔相成,達到冬病夏治的預防目的。

      三伏天是肺經氣血運行最旺盛的時刻

      夏季三伏貼,可預防那些疾???據統計,連續采用三年的三伏貼,對疾病的預防效果最好,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氣管過敏、腸胃不適、咳嗽以及體虛常感冒、關節痛、腰痛、寒濕體質等,都可以接受三伏貼治療。由于三伏貼是屬于輔助治療,若再配合服用中醫師調配中藥,更可以改善體質。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孕婦、嬰兒要禁止,中暑也要避免由于藥材具活血通絡功效,孕婦必須禁止,嬰兒也要避免,原則上會建議3歲以上已經會明確表達的小朋友比較適合三伏貼,主要擔心太小小孩皮膚太嫩,有灼傷的疑慮,小孩接受治療時,敷貼的時間可以縮短。

      此外,當天有中暑、感冒、肺部感染、發燒、咽喉發炎、皮膚破損、過去敷貼曾有皮膚過敏,以及嚴重心肺功能不足者也要禁止,而糖尿病患背部有傷口者也最好避免。治療當天要禁食寒涼生冷和辛辣食物,貼藥后應避免擠壓,局部皮膚可能會有灼熱、發紅或起水泡等,屬于正?,F象,可涂抹紫云膏或抗過敏軟膏以減輕 *** ,假如特別灼痛可隨時揭掉,以免灼傷皮膚,敷貼過程若出現水泡,要避免抓破造成感染。

      施志隆經歷:中醫師國家考試優等合格、前漢明中醫診所副院長、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醫師、中華黃庭醫學會會員 現任:澄觀中醫診所中醫師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今年夏天似乎來得特別早,也特別熱,動輒36度高溫實在受不了,6月份甚至多達4百多人因中暑而掛急診,溫度天天飆高,整天覺得頭暈腦脹、全身倦怠、無力,深怕一不小心熱衰竭、中暑,到底該如何預防中暑?萬一中暑,又該如何處理?家長可以借由那些中醫消暑良方幫助全家人度過漫長炎熱的季節呢? 天天飆高溫,小心熱衰竭、中暑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炎炎夏日身體最容易出現的問題當然就是中暑、熱衰竭,另外像是食物中毒、感冒、腹瀉、鼻過敏等等,也都是夏天常見的問題。

        熱衰竭是長時間在高熱環境中,體內水分和鹽份流失太多,使得循環系統無法維持正常功能,而呈現休克的狀態,主要癥狀:流汗多、皮膚濕冷、蒼白、疲乏倦怠、虛弱無力,嚴重一點會變成中暑。中暑則是因為長時間陽光高熱曝曬或處在高溫環境中,體溫調節機轉失去作用,體溫上升所導致,癥狀包括皮膚干熱、潮紅、流汗不多、體溫超過40.5℃,呈現暈厥、昏迷、癲癇發作、暴躁。

        澄觀中醫診所施志隆中醫師表示,要預防熱衰竭或中暑,首先應盡量避免在烈日下曝曬太久,而且要補充足夠水份;運動后不要一下子進到冷氣房,先把汗擦乾,也不要在運動過后馬上喝冷水;此外,夏天可多喝些綠豆湯、西瓜皮解解暑氣。尤其小孩子對氣溫的調節能力比大人差,是中暑的高危險群,家長更要做好防范措施。

        中暑、熱衰竭的處理原則

        炎炎夏日當中暑、熱衰竭發生時,想必會讓人十分擔心而著急,以下我們將介紹中暑和熱衰竭發生時,緊急照護處理的重要原則: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熱衰竭處理原則1. 應盡快到陰涼處所躺下休息。

        2. 讓痙攣的肌肉休息,不可用力拉扯。

        3. 足部稍微抬高,并松脫身上衣物。

        4. 意識清楚者可以給予含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

        5. 事后最好能休息1至3天,持續補充鹽分,并避免劇烈運動或工作。

        6. 送醫接受進一步的醫療照顧。

        中暑處理原則1. 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

        2. 放低頭部,松開衣服并平躺休息。

        3. 用水擦拭身體及搧風,以幫助降低體溫。

        4. 可使用冰敷于腋下與胯下,全身以冷水拭浴,直到體溫下降至40℃,再給予補充電解質。

        5. 如果癥狀未緩解,要盡快送醫。

        6. 不可自行服用一般的成藥退燒藥品(普拿疼)或用酒精擦拭退熱。

        此外,也可以幫患者做簡單的刮痧,從頸部兩側由上往下,不可來回刮,也不能刮頸部中間位置,進行時不可太用力,以輕、快為原則,當皮膚泛紅時即可停止,不要刮到微血管破裂而出現滲血現象。刮痧時最好使用牛角或瓷湯匙,刮痧時要加點薄荷油或清涼膏為介質,也可幫助身體散熱。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西瓜水份多又消暑

        提到夏季消暑水果,當季盛產的西瓜一定是首選,西瓜甜又多汁,可幫助補充水分,并且能美白肌膚、幫助利尿,稱得上是夏季瓜果之王。吃西瓜雖可消暑,但也不能過量,尤其屬寒性體質的人更要適可而止,別失去節制一次吃上半顆,而且要盡量避免晚上吃,所謂「晚上吃西瓜,半夜反癥」,因為晚上溫度降下來,這時候吃比較容易把多余水分積在體內造成水腫,進而出現不適。任何食物不管是西瓜或其他瓜類,食用時的原則就是適量,才能讓身體得到最大的助益。

        生冷食物易損傷脾胃至于夏天最受歡迎的冰品和生冷食物,多吃對健康也會有負面影響,中醫認為這類食物或食品比較會損傷脾胃,容易影響脾胃的吸收功能,進而導致腹瀉、水腫、經痛、女性分泌物增加以及肥胖等問題,特別是冰品,當身體處于高溫情況下,冰的東西反而會將熱鎖在體內出不來,會覺得更口渴、煩燥,所以量的部分一定要自我節制。

        導致腹瀉、水腫、經痛、女性分泌物增加等問題

        全家都適合的消暑圣品──西瓜翠衣西瓜皮在中醫有「西瓜翠衣」的美麗稱號,具清熱、解渴、利尿等功效,對消暑很有幫助,買西瓜時如果請商家幫忙切,西瓜肉和皮中間的一層白色的果肉最好也帶回家,直接食用或切絲與蒜、醬油一起炒,或是加鹽、糖、醋做成涼拌菜都可以,是夏天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食用的消暑圣品。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夏天適度吃辣,幫助身體排濕氣

        相反的,如果夏季特別喜愛燥熱的水果或食物,是否也會有不適狀況產生?施志隆醫師表示,夏天已經很熱,吃太多燥熱水果或食物如同火上加油,很容易心煩易怒,出現口臭、口瘡、青春痘、失眠,甚至便秘、痔瘡出血、胃潰瘍,所以一樣要適量攝取。

        適量食用燥熱食物其實是有助于將體內濕氣*出,例如四川人夏天特別喜愛吃麻辣鍋,就是這個原因,只要適量,對身體會有一定的幫助。

        *備注:溫熱食物如下:荔枝、桂圓肉、佛手柑、檸檬(性微溫)、金橘、楊梅、石榴、木瓜、檳榔、松子仁、核桃仁、櫻桃、干姜、桃子、杏子、大棗。

        夏季消暑養生對策

        面對酷熱炎夏,只要從食、衣、住、行各方面做加強,就能讓整個夏天更健康、更有活力。

        ◎食:飲食以清淡為原則,小朋友也一樣,可以適度吃些消暑圣品,像是西瓜皮、絲瓜湯、苦瓜湯、綠豆湯、冬瓜茶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另外也可以飲用地骨皮露。地骨皮是指枸杞的根,地骨皮露是將地骨皮水煮后加點蜂蜜或糖所制成,具有清涼消暑功效。

        ◎衣:穿著應盡量輕薄透風,以棉質為佳,一旦在外活動流汗,要進入冷氣房必須先將汗水擦乾,避免感冒或是引起過敏。

        ◎住:冷氣房內的溫度不可太低,以免外出時冷熱溫差過大而造成感冒。

        ◎行:天氣特別炎熱時,應盡量避免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外出,若一定要外出,應做好防護,包括撐傘、戴帽子,并記得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也要事先擦防曬乳,更重要是攜帶足夠開水,隨時補充水份。

        此外,規律的運動可以加速濕氣排出,不過時間上最好安排早晨或是傍晚、夜間,運動項目可選擇快走、慢跑。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善用中醫消暑茶飲

        炎夏高溫令人難耐,施醫師提供數道消暑茶飲配方給大家參考,媽咪也不妨在家中動手自制好喝的消暑茶飲,讓全家人健康一夏!施醫師也提醒,下列茶飲大人、小孩都可以飲用,但建議常溫飲用,避免喝冰的,而烏梅湯不適合孕婦服用,主要因為山楂有活血化瘀功效,怕會 *** 子宮收縮而引起流產。

        1 白茅根茶材料:白茅根200克。

        作法:白茅根加水2000c.c.煮開后轉小火繼續煮20分鐘即可。

        功效:解熱利尿、清涼解渴、消水腫。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忌用。

        2 地骨皮飲材料:地骨皮50克、麥門冬100克、淡竹葉50克。

        作法:將藥材加水2000c.c.煮滾后轉小火繼續煮20分鐘即可。

        功效:清熱祛暑、生津止渴。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忌用。

        3 烏梅湯材料:烏梅5顆、山楂20克、甘草5片、冰糖200克。

        作法:將藥材加水1500~2000c.c. 煮滾后轉小火煮40分鐘加冰糖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4 青草茶材料:黃花蜜菜1兩、咸豐草1兩、白鶴靈芝1兩、香薷6錢、夏枯草6錢、甘草1錢、薄荷5錢(另包后下)。

        作法:將前六樣藥材加水2000~2500c.c.一起煮,大火滾后轉小火煮20~30分鐘,火關掉時再加薄荷入鍋內悶5~10分鐘,再將青草茶濾渣后飲用,甜度可以自己調整。

        功效:清熱退火、生津止渴。

        注意事項:腎臟病患者不可過量飲用,以免增加腎臟負擔;正在服用心臟用藥者也要避免大量,以免其中含鉀離子成分會影響體內鉀的平衡;虛寒體質者則要避免經常飲用。

        按壓穴位,消暑醒腦祛疲倦*百會穴:位于兩耳尖連線的中點,頭頂*處。2歲以下幼兒因囟門未閉合,不可按壓百會穴。

        *風池穴:先找耳后方骨頭凸出處,再往發際靠近的凹陷處即風池穴。

        *太陽穴:位于頭部側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向后一橫指凹陷處。

        *翳風穴:耳垂后方,下頜角與顳骨乳突之間的凹陷處。

        *印堂穴:兩眉頭連線中點處。

        *合谷穴:食指拇指并攏,虎口處出現隆起肌肉,狀若山丘,往后走為山谷凹陷處。

        按壓方式以4次一拍,按壓8次共32下,按壓時不可過于用力。2歲以上即可以揉壓,幼兒按壓時用姆、食指作順時鐘或逆時鐘方向輕輕揉壓,手法宜輕,切忌大力按壓,2歲左右幼兒按壓百會穴時還是要稍微注意一下囟門是否關閉。

        除了熱衰竭、中暑之外,夏天食物保存不易,未做好衛生條件,很容易食物中毒而引起上吐下瀉,萬一出現癥狀,必須禁止油膩、辛辣食物以及酒類,宜選擇清粥、蘋果、白吐司等清淡食物或溫性食物,讓腸胃充分休息一下。此外,夏天常會有所謂的熱感冒,中醫稱為風熱型感冒,患者有高燒、喉嚨痛等癥狀,進出冷氣房太過頻繁,很容易出現風熱感冒,中醫在治療上會給予清熱解毒藥物。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夏季三伏貼,達冬病夏治目的

        夏季一到,各中醫門診紛紛預告三伏貼日期,到底什么是三伏貼?三伏貼最早記載于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是一種穴位 *** 療法,主要是在三伏天使用特制中藥粉末,用姜汁調成糊狀,敷貼在特定穴位上,通過藥物滲入吸收的作用 *** 穴位,借由經絡的傳導,以疏通經脈,調節臟腑功能以及調整陰陽平衡,進而達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貼是取《內經》「春夏養陽」原則,即一年當中最炎熱的三天,也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間進行治療,此時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用來提高身體免疫功效,到了季節交換時,就能避免外感疾病的侵犯,也減少慢性病、過敏性疾病的發作,達到扶正袪邪的效果。三伏天總共有「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三天,由夏至后開始計算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中伏是第四個庚日,末伏則是立秋后第一個庚日。中醫認為「庚日」與「肺」在五行中都屬于「金」,所以肺部的疾病在庚日作治療的效果最好。

        三伏天是肺經氣血運行最旺盛的時刻,這時候在俞穴上敷以辛溫發散之中藥,可達到袪除寒邪、宣通經絡、補益人體正氣的功效,而且又讓季節溫度與藥物相輔相成,達到冬病夏治的預防目的。

        三伏天是肺經氣血運行最旺盛的時刻

        夏季三伏貼,可預防那些疾???據統計,連續采用三年的三伏貼,對疾病的預防效果最好,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氣管過敏、腸胃不適、咳嗽以及體虛常感冒、關節痛、腰痛、寒濕體質等,都可以接受三伏貼治療。由于三伏貼是屬于輔助治療,若再配合服用中醫師調配中藥,更可以改善體質。

        中醫夏日消暑良方

        孕婦、嬰兒要禁止,中暑也要避免由于藥材具活血通絡功效,孕婦必須禁止,嬰兒也要避免,原則上會建議3歲以上已經會明確表達的小朋友比較適合三伏貼,主要擔心太小小孩皮膚太嫩,有灼傷的疑慮,小孩接受治療時,敷貼的時間可以縮短。

        此外,當天有中暑、感冒、肺部感染、發燒、咽喉發炎、皮膚破損、過去敷貼曾有皮膚過敏,以及嚴重心肺功能不足者也要禁止,而糖尿病患背部有傷口者也最好避免。治療當天要禁食寒涼生冷和辛辣食物,貼藥后應避免擠壓,局部皮膚可能會有灼熱、發紅或起水泡等,屬于正?,F象,可涂抹紫云膏或抗過敏軟膏以減輕 *** ,假如特別灼痛可隨時揭掉,以免灼傷皮膚,敷貼過程若出現水泡,要避免抓破造成感染。

        施志隆經歷:中醫師國家考試優等合格、前漢明中醫診所副院長、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醫師、中華黃庭醫學會會員 現任:澄觀中醫診所中醫師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中暑中醫藥養生

          中醫治療中暑的方法:1. 針灸治療:包括取穴瀉法和刺十宣放血。2. 刮痧治療:在患者頸背和四肢處反復刮動,以皮膚出現紅紫現象為度。3. 藥物治療:可服用清熱解暑的中藥如藿香正氣水、清暑益氣丸等。4. 治則治法:主要是清暑降熱、開竅醒神、培津益氣。中暑是夏季常見疾病,早期癥狀包括面紅、發熱、頭暈、口渴、疲乏,嚴重者可昏仆。應將患者脫離高溫環境,轉移到涼爽環境中,并及時就醫。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