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中醫養生學大學課本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06 07:30:28
文檔

中醫養生學大學課本

簡介:《中醫養生學》是2021年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推薦度:
導讀簡介:《中醫養生學》是2021年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簡介:《中醫養生學》是2021年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想養生保健自學中醫該看什么書

中醫愛好者想 養生 保健自學中醫,該看什么書呢?張醫生給大家建議。

一、自學中醫首選大學課本。對于零基礎的人,如果只是想簡單了解下中醫,或只是對著書上學一點中醫技術, 可以看一些淺顯易懂的中醫書如《中醫快速入門》《求醫不如求己》、《教你如何快速找穴位》等,但這些書可能看完很多本,大家得到的中醫知識還是零散的,不夠系統完整。相信大部分中醫愛好者自學中醫,目的是能夠有系統的中醫理論指導自己和家人 養生 保健,對此張醫生鄭重推薦從中醫大學教材看起。而且必須要按著順序看。第一本要看的書是《中醫基礎理論》,然后第二本是《中醫診斷學》,第三本是《中藥學》,第四本是《方劑學》,第五本是《中醫內科學》,第六本是《針炙學》。大家教材寫的都是現代文,便于我們閱讀理解,大家學習完這六本書之后,對中醫的整套基本理論才算是有了比較系統完整的了解,這時回過頭來再看書店里一抓一大把的各類中醫保健書籍,就會覺得非常簡單。此時如果大家還有余力,可以繼續學習《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外科學》等大學教材。

二、回歸經典學習。學習完了大學的那堆中醫教材,大家已經初步能對自己和家人進行 養生 保健了,但有志于精研中醫者,想要進一步感悟中醫,提高中醫水平,還是得回歸經典學習。首選《傷寒論》,然后是《金匱要略》《黃帝內經》,《溫病條辨》之類,直接看會很難,我當時是結合中醫名家出的講義書一起看,如王洪圖教授講內經,郝萬山教授講傷寒,劉渡舟教授講傷寒等。雖然結合各種輔助教材一起學習,這一階段仍然會非常艱難,就拿傷寒論來說,要學習記住這么多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幾乎沒有任何捷徑可言,所有適合大學教材的各種巧記速記的方法都不再適用,只能老老實實地從一條一條的條文背起,讀得多背得多方能記得住。這個時期建議大家也讀讀《名老中醫之路》,里面名老中醫勤奮刻苦,嘔心瀝血的學習精神可以激勵大家度過這個艱難階段。

三、確立自己的中醫體系思想。經過第一和第二階段學習,大家可以廣泛涉獵了,會發現中醫有很多“派別”,每個“派別”側重點不同,如滋陰派重在滋陰、補土派重在調更是脾胃、扶陽派重在補陽等,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臨床實踐選擇合適的治病指導思想。我在自己這些年的臨床應用中,主要是以扶陽理論作為指導,在此推薦大家學習“火神派”鼻祖鄭欽安的《醫理真傳》《醫理圓通》,大家把這兩本書學透,可盡得扶陽派別的精髓?,F代人由于工作壓力大,熬夜多,又喜開空調冷氣,陽氣虧損得厲害,所以臨床上我發現大部分患者都是陽虛體質,開的藥物大多以補陽為主, 因此我建議大家要學習鄭欽安的扶陽思想。

四、勤臨床,多總結,多交流。經過上面的階段認真學習,這時大家才真正是打下了比較好的中醫理論基礎,給自己和家人朋友 養生 保健肯定是沒問題的了(大家要注意,現在國家*規定,沒有執業醫師資格證的人是不能開藥方的,因此有志于從事醫學行業又出到 社會 的中醫愛好者,可以通過拜師走師承考試這條路考取資格證,有了資格證才有合法的處方權),但這時想要再繼續提高水平,治大病重病,就要找機會拜師跟診學習了,畢竟得多看病人多實踐,多總結,多交流,治療水平才提高得快。

以上就是張醫生給大家自學中醫推薦的書,朋友們有什么看法嗎?歡迎一起交流。

想養生保健自學中醫該看什么書

中醫愛好者想 養生 保健自學中醫,該看什么書呢?張醫生給大家建議。

一、自學中醫首選大學課本。對于零基礎的人,如果只是想簡單了解下中醫,或只是對著書上學一點中醫技術, 可以看一些淺顯易懂的中醫書如《中醫快速入門》《求醫不如求己》、《教你如何快速找穴位》等,但這些書可能看完很多本,大家得到的中醫知識還是零散的,不夠系統完整。相信大部分中醫愛好者自學中醫,目的是能夠有系統的中醫理論指導自己和家人 養生 保健,對此張醫生鄭重推薦從中醫大學教材看起。而且必須要按著順序看。第一本要看的書是《中醫基礎理論》,然后第二本是《中醫診斷學》,第三本是《中藥學》,第四本是《方劑學》,第五本是《中醫內科學》,第六本是《針炙學》。大家教材寫的都是現代文,便于我們閱讀理解,大家學習完這六本書之后,對中醫的整套基本理論才算是有了比較系統完整的了解,這時回過頭來再看書店里一抓一大把的各類中醫保健書籍,就會覺得非常簡單。此時如果大家還有余力,可以繼續學習《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外科學》等大學教材。

二、回歸經典學習。學習完了大學的那堆中醫教材,大家已經初步能對自己和家人進行 養生 保健了,但有志于精研中醫者,想要進一步感悟中醫,提高中醫水平,還是得回歸經典學習。首選《傷寒論》,然后是《金匱要略》《黃帝內經》,《溫病條辨》之類,直接看會很難,我當時是結合中醫名家出的講義書一起看,如王洪圖教授講內經,郝萬山教授講傷寒,劉渡舟教授講傷寒等。雖然結合各種輔助教材一起學習,這一階段仍然會非常艱難,就拿傷寒論來說,要學習記住這么多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幾乎沒有任何捷徑可言,所有適合大學教材的各種巧記速記的方法都不再適用,只能老老實實地從一條一條的條文背起,讀得多背得多方能記得住。這個時期建議大家也讀讀《名老中醫之路》,里面名老中醫勤奮刻苦,嘔心瀝血的學習精神可以激勵大家度過這個艱難階段。

三、確立自己的中醫體系思想。經過第一和第二階段學習,大家可以廣泛涉獵了,會發現中醫有很多“派別”,每個“派別”側重點不同,如滋陰派重在滋陰、補土派重在調更是脾胃、扶陽派重在補陽等,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臨床實踐選擇合適的治病指導思想。我在自己這些年的臨床應用中,主要是以扶陽理論作為指導,在此推薦大家學習“火神派”鼻祖鄭欽安的《醫理真傳》《醫理圓通》,大家把這兩本書學透,可盡得扶陽派別的精髓?,F代人由于工作壓力大,熬夜多,又喜開空調冷氣,陽氣虧損得厲害,所以臨床上我發現大部分患者都是陽虛體質,開的藥物大多以補陽為主, 因此我建議大家要學習鄭欽安的扶陽思想。

四、勤臨床,多總結,多交流。經過上面的階段認真學習,這時大家才真正是打下了比較好的中醫理論基礎,給自己和家人朋友 養生 保健肯定是沒問題的了(大家要注意,現在國家*規定,沒有執業醫師資格證的人是不能開藥方的,因此有志于從事醫學行業又出到 社會 的中醫愛好者,可以通過拜師走師承考試這條路考取資格證,有了資格證才有合法的處方權),但這時想要再繼續提高水平,治大病重病,就要找機會拜師跟診學習了,畢竟得多看病人多實踐,多總結,多交流,治療水平才提高得快。

以上就是張醫生給大家自學中醫推薦的書,朋友們有什么看法嗎?歡迎一起交流。

中醫養生學課程

① 中醫養生學的《中醫養生學(高醫教材)》

為了適應高等中醫院校開設中醫養生康復學專業的需要和為中醫藥其他專業學生開設中醫養生康復學選修課程提供教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編寫了中醫養生康復學專業系列教材。
這套教材計有《中醫飲食營養學》、《中醫養生學》,《中醫康復學》,《中醫老年病學》、《中醫養生康復學概論》。其中《中醫養生康復學概論》主要是供高等中醫院校非中醫養生康復學專業開設選修課使用,其余均為中醫本科教育中醫養生康復學專業的專業課教材。各門教材均在廣泛搜集資料的基礎上,按照科學性、實用性、先進性和系統性的要求進行編寫,既注意充分反映中醫養生康復學的傳統理論和實踐經驗,突出中醫養生康復學的特點,又注意吸收國內外成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保證教材的先進性和時代感。各門教材編寫出初稿后。均經本系列教材編審委員會及有關專家們根據教材的要求,分別給予了審定。
中醫本科教育中醫養生康復學專業的設置,對培養中醫養生康復專門人才,提高中醫藥適應社會需要和當今醫學模式轉變的能力,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編寫中醫養生康復學專業系列教材,實屬探索性和開創性的工作,可供借鑒的經驗較少,因而殷切希望各高等中醫院校從事中醫養生康復學的從學人員和廣大讀者在使用中進行檢驗,并提出寶貴意見,以便進一步修改完善,使之成為科學性更強、更切合實際的高等中醫院校教材,為培養中醫養生康復專門人才,提高中醫藥學術水平作出貢獻。
中醫養生康復學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

② 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本科學哪些課程

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本科
中醫學(五年制)
本專業培養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醫學人才。學生通過五年的理論學習和臨床實習,掌握中、西醫的基礎理論及臨床各科理論知識和診療技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及計算機基本理論與操作技術。畢業后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有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古典醫籍(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正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西醫內科學、西醫外科學、西醫婦科學、西醫兒科學、英語、計算機應用等40余門。同時還開設多門醫學相關學科的選修課程。通過臨床實習,掌握堅實的中醫臨床診療技能和必要的西醫臨床診療技能。
本專業畢業生基本功扎實,適合在各級各類醫院、中醫藥院校及中醫藥科研機構從事醫療、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中醫學(美容與康復方向五年制)
本專業培養具有中醫藥美容康復學理論和臨床診療技術及現代醫學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才。學生通過五年的理論學習和臨床實習,系統掌握中醫藥美容康復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運用中醫美容康復理論、現代醫學的基礎理論及技能從事衛生健康服務,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及計算機基本理論與操作技術。畢業后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有中醫學基礎、中醫古典醫籍、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養生學、中醫康復學、營養學、中醫美容學、針灸推拿學、中醫食療學、健康評估學、醫學心理學、英語、計算機應用等40余門。同時還開設多門醫學相關學科的選修課程。通過臨床實習,掌握中醫藥美容康復的臨床診療技術。
本專業畢業生知識面寬,適合在各級中醫醫院、綜合性醫院、醫藥院校及科研機構從事中醫美容康復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

中醫學(應用心理學方向 四年制)
本專業培養從事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的專業人才。學生通過五年的理論學習和實習, 系統掌握應用心理學、中醫學和現代醫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解決心理學基本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及計算機基本理論與操作技術。畢業后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有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學、心理測量學、生理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心理學、醫學心理學、咨詢心理學與治療、精神病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中醫學基礎、臨床醫學概論、預防醫學、英語、計算機應用等40余門。同時開設多門心理學相關學科的選修課程。
本專業畢業生知識面寬,適合在各級各類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心理咨詢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司法機關等從事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心理咨詢治療、思想*教育、人事管理等工作。

③ 大學里有養生學這個專業嗎

北京中醫藥復大學中醫養生制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的中醫養生學
不管是河北還是全國來說,養生學這個作為一個單獨的專業,還是比較少的,跟這個類似的,比如中醫專業、生物專業,課程中可能有中醫養生學,營養搭配學,健康學,營養學之類的,如果你感興趣的是基于現代科學的養生,那么報考營養學專業或者醫學專業
另外大學一般選修課就會有,養生與食療學,營養學,健康養生學,營養膳食與保健,中醫養生學之類的
我猜你應該是打算當個營養師吧,一般來說醫學院校有營養學專業,而單獨的養生學院是沒有的。一般醫學院校都有營養學專業,如果要涉及到養生理論搞中西結合等等當然是中醫院校比較好,如果專攻營養學那還是西醫院校比較好。

④ 養生的專業的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養生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的中醫養生學 不管是河北還是版全國來說,養生學這個作為權一個單獨的專業,還是比較少的,跟這個類似的,比如中醫專業、生物專業,課程中可能有中醫養生學,營養搭配學,健康學,營養學之類的,如果你感興趣的是基于現代科學的養生,那么報考營養學專業或者醫學專業 另外大學一般選修課就會有,養生與食療學,營養學,健康養生學,營養膳食與保健,中醫養生學之類的 我猜你應該是打算當個營養師吧,一般來說醫學院校有營養學專業,而單獨的養生學院是沒有的。一般醫學院校都有營養學專業,如果要涉及到養生理論搞中西結合等等當然是中醫院校比較好,如果專攻營養學那還是西醫院校比較好。

⑤ 請問一些學院里有一項專業是中醫養生保健,這一項的具體課程是什么,學什么內容

是說醫學院嗎?一般都醫學院是西醫,有中醫醫學院的,你說的可能是西醫養生保健吧!無非是推拿 *** ,針灸拔罐,刮痧等,無藥療法。如果想學建議去中醫學院,更詳細具體

⑥ 哪一所中醫藥大學有開中醫氣功學這門課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養生學專業
中醫養生學專業課程:中醫養生學概論、中醫氣功學、中醫藥食養生學、中醫健身學、中醫體質養生學、醫學心理學、中醫治未病學、常見慢性病中醫養生調治、健康管理學等。

⑦ 通過中醫養生學課程的學習,談談你的收獲和打算。

給你個提綱,你自己寫吧。
1,早睡早起,不熬夜;
2,均衡飲食,注意食物藥內性,清淡為宜,避容免垃圾食品;
3,保持心性平和,避免極端情緒;
4,做一些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

你可以根據中醫課程,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身體健康進行一個自我診斷;然后結合在校的條件,制定適合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健身計劃。相信老師會非常喜歡的!

⑧ 中醫養生學就業怎么樣

很不錯,中醫養生學專業是個從無到有的新專業,它的創立可以說是應時而生。隨著我專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國人的屬疾病譜發生了變化,過去以傳染病為主,而現在的疾病多“與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慢性病”為主。

“發展中醫藥事業、中西醫并重”,是我國 *** 在醫療界制定的基本方針。中醫藥具有堅實而廣泛的群眾基礎,社會對中醫學人才的需求是長期存在的。尤其是中國社會已經進入老齡化,中醫在未來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

(8)中醫養生學課程擴展閱讀

主要課程有: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推拿學、中醫養生經典選讀、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內科學、預防醫學、老年病學、醫藥食養生學、中醫健身學、中醫體質養生學、醫學心理學、中醫治未病學、常見慢性病中醫養生調治、健康管理學等。

中醫養生學就業方向有: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從事中醫醫療、保健和健康管理工作;在各級 *** 有關單位及社會相關機構,從事中醫健康宣教、健康傳播、圖書出版等工作;在各級各類養老機構,從事中醫健康養老、社區健康服務等工作等。

中醫養生學課程

① 中醫養生學的《中醫養生學(高醫教材)》

為了適應高等中醫院校開設中醫養生康復學專業的需要和為中醫藥其他專業學生開設中醫養生康復學選修課程提供教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編寫了中醫養生康復學專業系列教材。
這套教材計有《中醫飲食營養學》、《中醫養生學》,《中醫康復學》,《中醫老年病學》、《中醫養生康復學概論》。其中《中醫養生康復學概論》主要是供高等中醫院校非中醫養生康復學專業開設選修課使用,其余均為中醫本科教育中醫養生康復學專業的專業課教材。各門教材均在廣泛搜集資料的基礎上,按照科學性、實用性、先進性和系統性的要求進行編寫,既注意充分反映中醫養生康復學的傳統理論和實踐經驗,突出中醫養生康復學的特點,又注意吸收國內外成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保證教材的先進性和時代感。各門教材編寫出初稿后。均經本系列教材編審委員會及有關專家們根據教材的要求,分別給予了審定。
中醫本科教育中醫養生康復學專業的設置,對培養中醫養生康復專門人才,提高中醫藥適應社會需要和當今醫學模式轉變的能力,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編寫中醫養生康復學專業系列教材,實屬探索性和開創性的工作,可供借鑒的經驗較少,因而殷切希望各高等中醫院校從事中醫養生康復學的從學人員和廣大讀者在使用中進行檢驗,并提出寶貴意見,以便進一步修改完善,使之成為科學性更強、更切合實際的高等中醫院校教材,為培養中醫養生康復專門人才,提高中醫藥學術水平作出貢獻。
中醫養生康復學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

② 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本科學哪些課程

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本科
中醫學(五年制)
本專業培養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醫學人才。學生通過五年的理論學習和臨床實習,掌握中、西醫的基礎理論及臨床各科理論知識和診療技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及計算機基本理論與操作技術。畢業后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有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古典醫籍(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正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西醫內科學、西醫外科學、西醫婦科學、西醫兒科學、英語、計算機應用等40余門。同時還開設多門醫學相關學科的選修課程。通過臨床實習,掌握堅實的中醫臨床診療技能和必要的西醫臨床診療技能。
本專業畢業生基本功扎實,適合在各級各類醫院、中醫藥院校及中醫藥科研機構從事醫療、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中醫學(美容與康復方向五年制)
本專業培養具有中醫藥美容康復學理論和臨床診療技術及現代醫學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才。學生通過五年的理論學習和臨床實習,系統掌握中醫藥美容康復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運用中醫美容康復理論、現代醫學的基礎理論及技能從事衛生健康服務,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及計算機基本理論與操作技術。畢業后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有中醫學基礎、中醫古典醫籍、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養生學、中醫康復學、營養學、中醫美容學、針灸推拿學、中醫食療學、健康評估學、醫學心理學、英語、計算機應用等40余門。同時還開設多門醫學相關學科的選修課程。通過臨床實習,掌握中醫藥美容康復的臨床診療技術。
本專業畢業生知識面寬,適合在各級中醫醫院、綜合性醫院、醫藥院校及科研機構從事中醫美容康復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

中醫學(應用心理學方向 四年制)
本專業培養從事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的專業人才。學生通過五年的理論學習和實習, 系統掌握應用心理學、中醫學和現代醫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解決心理學基本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及計算機基本理論與操作技術。畢業后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有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學、心理測量學、生理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心理學、醫學心理學、咨詢心理學與治療、精神病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中醫學基礎、臨床醫學概論、預防醫學、英語、計算機應用等40余門。同時開設多門心理學相關學科的選修課程。
本專業畢業生知識面寬,適合在各級各類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心理咨詢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司法機關等從事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心理咨詢治療、思想*教育、人事管理等工作。

③ 大學里有養生學這個專業嗎

北京中醫藥復大學中醫養生制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的中醫養生學
不管是河北還是全國來說,養生學這個作為一個單獨的專業,還是比較少的,跟這個類似的,比如中醫專業、生物專業,課程中可能有中醫養生學,營養搭配學,健康學,營養學之類的,如果你感興趣的是基于現代科學的養生,那么報考營養學專業或者醫學專業
另外大學一般選修課就會有,養生與食療學,營養學,健康養生學,營養膳食與保健,中醫養生學之類的
我猜你應該是打算當個營養師吧,一般來說醫學院校有營養學專業,而單獨的養生學院是沒有的。一般醫學院校都有營養學專業,如果要涉及到養生理論搞中西結合等等當然是中醫院校比較好,如果專攻營養學那還是西醫院校比較好。

④ 養生的專業的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養生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的中醫養生學 不管是河北還是版全國來說,養生學這個作為權一個單獨的專業,還是比較少的,跟這個類似的,比如中醫專業、生物專業,課程中可能有中醫養生學,營養搭配學,健康學,營養學之類的,如果你感興趣的是基于現代科學的養生,那么報考營養學專業或者醫學專業 另外大學一般選修課就會有,養生與食療學,營養學,健康養生學,營養膳食與保健,中醫養生學之類的 我猜你應該是打算當個營養師吧,一般來說醫學院校有營養學專業,而單獨的養生學院是沒有的。一般醫學院校都有營養學專業,如果要涉及到養生理論搞中西結合等等當然是中醫院校比較好,如果專攻營養學那還是西醫院校比較好。

⑤ 請問一些學院里有一項專業是中醫養生保健,這一項的具體課程是什么,學什么內容

是說醫學院嗎?一般都醫學院是西醫,有中醫醫學院的,你說的可能是西醫養生保健吧!無非是推拿 *** ,針灸拔罐,刮痧等,無藥療法。如果想學建議去中醫學院,更詳細具體

⑥ 哪一所中醫藥大學有開中醫氣功學這門課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養生學專業
中醫養生學專業課程:中醫養生學概論、中醫氣功學、中醫藥食養生學、中醫健身學、中醫體質養生學、醫學心理學、中醫治未病學、常見慢性病中醫養生調治、健康管理學等。

⑦ 通過中醫養生學課程的學習,談談你的收獲和打算。

給你個提綱,你自己寫吧。
1,早睡早起,不熬夜;
2,均衡飲食,注意食物藥內性,清淡為宜,避容免垃圾食品;
3,保持心性平和,避免極端情緒;
4,做一些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

你可以根據中醫課程,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身體健康進行一個自我診斷;然后結合在校的條件,制定適合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健身計劃。相信老師會非常喜歡的!

⑧ 中醫養生學就業怎么樣

很不錯,中醫養生學專業是個從無到有的新專業,它的創立可以說是應時而生。隨著我專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國人的屬疾病譜發生了變化,過去以傳染病為主,而現在的疾病多“與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慢性病”為主。

“發展中醫藥事業、中西醫并重”,是我國 *** 在醫療界制定的基本方針。中醫藥具有堅實而廣泛的群眾基礎,社會對中醫學人才的需求是長期存在的。尤其是中國社會已經進入老齡化,中醫在未來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

(8)中醫養生學課程擴展閱讀

主要課程有: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推拿學、中醫養生經典選讀、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內科學、預防醫學、老年病學、醫藥食養生學、中醫健身學、中醫體質養生學、醫學心理學、中醫治未病學、常見慢性病中醫養生調治、健康管理學等。

中醫養生學就業方向有: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從事中醫醫療、保健和健康管理工作;在各級 *** 有關單位及社會相關機構,從事中醫健康宣教、健康傳播、圖書出版等工作;在各級各類養老機構,從事中醫健康養老、社區健康服務等工作等。

《中醫養生學》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云資源

《中醫養生學》(王玉川)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fvxl_ikS1Mi8cwnkC5ipEg

提取碼: wfcp

書名:中醫養生學

作者:王玉川

豆瓣評分:7.9

出版社:上??茖W技術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7

頁數:114

內容簡介:

中醫養生學,是研究和闡釋人類生命發生發展規律,預防疾病,增強體質,益壽延年基礎理論、方法的一門實用學科。它的內容包括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上篇為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主要有緒論,發展簡史,養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等;中篇為常用的養生方法。主要有精神養生,環境與養生,起居作息與養生,睡眠養生,飲食養生,房事與養生,運動養生,浴身保健,娛樂養生,保健針灸按摩,藥物養生等;下篇為審因施養。主要有因人養生,體質養生,部位養生,因時養生和區域養生等。本學科是中醫養生康復專業的一門必修課。

參加編寫人員:王玉川、劉占文、袁立人、張湖德,崔洪博、王民生、林殷,辛松峰、曹蓓、李田。

編寫分工:第一、五、十、十八章、第十五章附由劉占文編寫;第六、十三章由劉占文、林殷編寫;第七章由劉占文、辛松峰編寫;第三章由劉占文、張湖德編寫;第八章由劉占文、李田編寫;第九、十一、十四、十五章由袁立人編寫;第二、四章由袁立人、劉占文編寫;第十二章由袁立人、曹蓓編寫;第十六章由王民生、李田編寫;第十七章由張湖德編寫;第十九章由崔洪博、袁立人編寫;第二十章由林殷編寫。

主編王玉川教授,對本書各章逐一進行了全面細致的修改。

作者簡介:

王玉川教授(1923—)男,漢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43年3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首都國醫名師”。2009年,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屆國醫大師。

上海奉賢縣人。著名中醫學家,《內經》和中醫基礎理論專家。是中醫界最早研究《內經》理論體系、學術內涵的中醫學家。享受*特殊津貼。曾任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歷任原北京中醫學院副院長,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院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審評委員會主任?,F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顧問。兼任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兼中醫學科組組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名譽理事。多年從事中醫基礎理論與《內經》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陰陽學說的演變、氣血循環理論、五行學說、運氣學說以及河圖洛書等方面的研究。主編有《黃帝內經素問譯釋》、《內經講義》、《中醫養生學》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中醫養生學》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云資源

《中醫養生學》(王玉川)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fvxl_ikS1Mi8cwnkC5ipEg

提取碼: wfcp

書名:中醫養生學

作者:王玉川

豆瓣評分:7.9

出版社:上??茖W技術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7

頁數:114

內容簡介:

中醫養生學,是研究和闡釋人類生命發生發展規律,預防疾病,增強體質,益壽延年基礎理論、方法的一門實用學科。它的內容包括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上篇為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主要有緒論,發展簡史,養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等;中篇為常用的養生方法。主要有精神養生,環境與養生,起居作息與養生,睡眠養生,飲食養生,房事與養生,運動養生,浴身保健,娛樂養生,保健針灸按摩,藥物養生等;下篇為審因施養。主要有因人養生,體質養生,部位養生,因時養生和區域養生等。本學科是中醫養生康復專業的一門必修課。

參加編寫人員:王玉川、劉占文、袁立人、張湖德,崔洪博、王民生、林殷,辛松峰、曹蓓、李田。

編寫分工:第一、五、十、十八章、第十五章附由劉占文編寫;第六、十三章由劉占文、林殷編寫;第七章由劉占文、辛松峰編寫;第三章由劉占文、張湖德編寫;第八章由劉占文、李田編寫;第九、十一、十四、十五章由袁立人編寫;第二、四章由袁立人、劉占文編寫;第十二章由袁立人、曹蓓編寫;第十六章由王民生、李田編寫;第十七章由張湖德編寫;第十九章由崔洪博、袁立人編寫;第二十章由林殷編寫。

主編王玉川教授,對本書各章逐一進行了全面細致的修改。

作者簡介:

王玉川教授(1923—)男,漢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43年3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首都國醫名師”。2009年,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屆國醫大師。

上海奉賢縣人。著名中醫學家,《內經》和中醫基礎理論專家。是中醫界最早研究《內經》理論體系、學術內涵的中醫學家。享受*特殊津貼。曾任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歷任原北京中醫學院副院長,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院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審評委員會主任?,F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顧問。兼任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兼中醫學科組組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名譽理事。多年從事中醫基礎理論與《內經》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陰陽學說的演變、氣血循環理論、五行學說、運氣學說以及河圖洛書等方面的研究。主編有《黃帝內經素問譯釋》、《內經講義》、《中醫養生學》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中醫養生學》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云資源

《中醫養生學》(王玉川)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fvxl_ikS1Mi8cwnkC5ipEg

提取碼: wfcp

書名:中醫養生學

作者:王玉川

豆瓣評分:7.9

出版社:上??茖W技術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7

頁數:114

內容簡介:

中醫養生學,是研究和闡釋人類生命發生發展規律,預防疾病,增強體質,益壽延年基礎理論、方法的一門實用學科。它的內容包括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上篇為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主要有緒論,發展簡史,養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等;中篇為常用的養生方法。主要有精神養生,環境與養生,起居作息與養生,睡眠養生,飲食養生,房事與養生,運動養生,浴身保健,娛樂養生,保健針灸按摩,藥物養生等;下篇為審因施養。主要有因人養生,體質養生,部位養生,因時養生和區域養生等。本學科是中醫養生康復專業的一門必修課。

參加編寫人員:王玉川、劉占文、袁立人、張湖德,崔洪博、王民生、林殷,辛松峰、曹蓓、李田。

編寫分工:第一、五、十、十八章、第十五章附由劉占文編寫;第六、十三章由劉占文、林殷編寫;第七章由劉占文、辛松峰編寫;第三章由劉占文、張湖德編寫;第八章由劉占文、李田編寫;第九、十一、十四、十五章由袁立人編寫;第二、四章由袁立人、劉占文編寫;第十二章由袁立人、曹蓓編寫;第十六章由王民生、李田編寫;第十七章由張湖德編寫;第十九章由崔洪博、袁立人編寫;第二十章由林殷編寫。

主編王玉川教授,對本書各章逐一進行了全面細致的修改。

作者簡介:

王玉川教授(1923—)男,漢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43年3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首都國醫名師”。2009年,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屆國醫大師。

上海奉賢縣人。著名中醫學家,《內經》和中醫基礎理論專家。是中醫界最早研究《內經》理論體系、學術內涵的中醫學家。享受*特殊津貼。曾任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歷任原北京中醫學院副院長,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院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審評委員會主任?,F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顧問。兼任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兼中醫學科組組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名譽理事。多年從事中醫基礎理論與《內經》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陰陽學說的演變、氣血循環理論、五行學說、運氣學說以及河圖洛書等方面的研究。主編有《黃帝內經素問譯釋》、《內經講義》、《中醫養生學》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中醫養生學》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云資源

《中醫養生學》(王玉川)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fvxl_ikS1Mi8cwnkC5ipEg

提取碼: wfcp

書名:中醫養生學

作者:王玉川

豆瓣評分:7.9

出版社:上??茖W技術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7

頁數:114

內容簡介:

中醫養生學,是研究和闡釋人類生命發生發展規律,預防疾病,增強體質,益壽延年基礎理論、方法的一門實用學科。它的內容包括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上篇為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主要有緒論,發展簡史,養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等;中篇為常用的養生方法。主要有精神養生,環境與養生,起居作息與養生,睡眠養生,飲食養生,房事與養生,運動養生,浴身保健,娛樂養生,保健針灸按摩,藥物養生等;下篇為審因施養。主要有因人養生,體質養生,部位養生,因時養生和區域養生等。本學科是中醫養生康復專業的一門必修課。

參加編寫人員:王玉川、劉占文、袁立人、張湖德,崔洪博、王民生、林殷,辛松峰、曹蓓、李田。

編寫分工:第一、五、十、十八章、第十五章附由劉占文編寫;第六、十三章由劉占文、林殷編寫;第七章由劉占文、辛松峰編寫;第三章由劉占文、張湖德編寫;第八章由劉占文、李田編寫;第九、十一、十四、十五章由袁立人編寫;第二、四章由袁立人、劉占文編寫;第十二章由袁立人、曹蓓編寫;第十六章由王民生、李田編寫;第十七章由張湖德編寫;第十九章由崔洪博、袁立人編寫;第二十章由林殷編寫。

主編王玉川教授,對本書各章逐一進行了全面細致的修改。

作者簡介:

王玉川教授(1923—)男,漢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43年3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首都國醫名師”。2009年,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屆國醫大師。

上海奉賢縣人。著名中醫學家,《內經》和中醫基礎理論專家。是中醫界最早研究《內經》理論體系、學術內涵的中醫學家。享受*特殊津貼。曾任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歷任原北京中醫學院副院長,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院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審評委員會主任?,F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顧問。兼任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兼中醫學科組組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名譽理事。多年從事中醫基礎理論與《內經》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陰陽學說的演變、氣血循環理論、五行學說、運氣學說以及河圖洛書等方面的研究。主編有《黃帝內經素問譯釋》、《內經講義》、《中醫養生學》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中醫養生學大學課本

簡介:《中醫養生學》是2021年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