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騙補貼犯法嗎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采 時間:2023-10-27 08:41:49
文檔

騙補貼犯法嗎

推薦度:
導讀

犯法,騙取的國家補貼行為已構成詐騙罪。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欺騙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從實質上說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并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
一、詐騙罪犯罪構成
1、欺騙行為
2、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
3、使對方基于錯誤認識處分財產
4、行為人或者第三者獲得財產
5、被害人遭受財產損失
二、詐騙常見情形
1、電信詐騙,如盜用QQ號碼、微信等通許賬戶后冒充熟人詐騙
本類型案件系犯罪分子使用通訊網絡詐騙常見手段之一即盜用微信號碼冒充熟人詐騙。犯罪分子先利用木馬病毒盜取他人的微信號碼,后通過微信與其親朋好友聊天,以一定事由要求受害人幫助匯款,并將自己事先準備的賬號發給受害人,讓其往指定賬戶匯款或轉賬。受害人信以為真,未經其他方式核實即按照對方要求進行匯款,從而上當受騙。此案提醒大家使用微信或微信時要開啟安全軟件,防范木馬病毒和釣魚網站,不要隨意打開陌生人發來的鏈接以及文件。
2、冒充內部人員詐騙,如冒充“北京福彩3D信息中心”人員可提前獲知中獎信息進行詐騙
犯罪分子抓住人們貪圖便宜的心理,誘導其上當受騙。此案提醒大家,切莫相信這種不勞而獲的中獎信息。要提高自身防騙能力,犯罪分子所說的“北京福彩3D信息中心”是虛構的,彩票是一項公益性事業,每期開獎號碼是隨機的,也不可能提前預測。
3、冒充公檢法人員詐騙,如犯罪分子冒充“公、檢、法”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轉賬至安全賬戶
本案是由多人組成的團伙實施的電信詐騙案,犯罪分子使用通訊網絡詐騙常見手段之一即“安全帳戶”詐騙,犯罪分子冒充“公、檢、法”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涉嫌洗錢、販毒、黑社會、信用卡透支欠費以及其他違法犯罪事由,或醫???、社???、身份證被盜為由,恐嚇受害人,騙其把全部資金轉到所謂的“安全賬戶”實施詐騙。在此提醒大家遇到此類情況,要堅持“三不”原則,不輕易相信,不透露個人信息,不向陌生人轉帳。
4、冒充熟人詐騙,如使用“魔音手機”冒充不同角色人員實施詐騙案
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的功能越來越豐富,魔音變聲手機可以使通話者的聲音轉變成多種不同的聲音,達到男變女、女變男、年輕變年老的效果。犯罪分子利用魔音手機一人假扮成多種角色進行詐騙,是網絡詐騙的一種新型手段。此案提醒人們,網絡是虛擬的空間,對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光靠電話聯系還不夠,對方要求轉帳或匯款等重大事項需要謹慎,以防被騙。
5、冒充衛生、財政系統人員,如領取新生兒補貼實施詐騙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騙補貼犯法嗎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