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皮膚科老中醫養生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24 05:32:15
文檔

皮膚科老中醫養生

簡介:陳彤云,1921年12月25日出生于北京東四八條,回族,中共黨員,中醫皮外科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醫大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陳彤云于1940年考入輔仁大學社會經濟專業;1950年考取行醫執照,正式行醫;1951年任北京中醫進修學校教務主任;1953年在北京東單三條兒童醫院學習深造;1954年—1960年師從秦伯未、任應秋、陳慎吾、宗維新等;1966年調任至北京中醫醫院外科;1981年正式退休;2003年獲評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經驗師承指導老師”;2017年獲評為“全國名中醫”;2018年1月入選“2017年度中國中醫藥新聞人物”;2022年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3月獲評為第四屆“國醫大師”。陳彤云長期專注于中醫皮膚科臨床、研究工作。
推薦度:
導讀簡介:陳彤云,1921年12月25日出生于北京東四八條,回族,中共黨員,中醫皮外科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醫大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陳彤云于1940年考入輔仁大學社會經濟專業;1950年考取行醫執照,正式行醫;1951年任北京中醫進修學校教務主任;1953年在北京東單三條兒童醫院學習深造;1954年—1960年師從秦伯未、任應秋、陳慎吾、宗維新等;1966年調任至北京中醫醫院外科;1981年正式退休;2003年獲評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經驗師承指導老師”;2017年獲評為“全國名中醫”;2018年1月入選“2017年度中國中醫藥新聞人物”;2022年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3月獲評為第四屆“國醫大師”。陳彤云長期專注于中醫皮膚科臨床、研究工作。

簡介:陳彤云,1921年12月25日出生于北京東四八條,回族,中共黨員,中醫皮外科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醫大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陳彤云于1940年考入輔仁大學社會經濟專業;1950年考取行醫執照,正式行醫;1951年任北京中醫進修學校教務主任;1953年在北京東單三條兒童醫院學習深造;1954年—1960年師從秦伯未、任應秋、陳慎吾、宗維新等;1966年調任至北京中醫醫院外科;1981年正式退休;2003年獲評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經驗師承指導老師”;2017年獲評為“全國名中醫”;2018年1月入選“2017年度中國中醫藥新聞人物”;2022年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3月獲評為第四屆“國醫大師”。陳彤云長期專注于中醫皮膚科臨床、研究工作。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老中醫的美容養顏秘方

  每個人都會有衰老的一天,但是有些人衰老的非常慢,好像衰老在他們的臉色表現的非常不明顯,有的人年輕不少大,卻長滿皺紋、膚色暗黃了,這是為什么呢?

  只要年紀大了,臉色難免會不好看,皮膚出現皺紋、斑點等,但老中醫卻能夠很好的保護臉色,這是為什么呢,中醫認為,這離不開“養血。

   三七粉拌在粥里喝

  每天的飲食起居很規律,早晨按時按量吃完早餐,再把一小勺三七粉混在少量牛奶或水中喝下去。

  三七又名“金不換,《本草綱目拾遺》里說:“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此外,三七 還具有活血、止血的功效,而老年斑往往是氣血不足的表現,因此常服三七能讓氣血通暢,養顏祛斑。

  三十歲以上的人,如果臉上出現斑點的話,不妨每天吃一些三七粉,可以混在水里或者牛奶以及粥里面,攪拌均勻了喝。

   防寒不穿露趾涼鞋

  注重腳部的保健,從20 多歲起,就不穿前面露腳趾頭的涼鞋了,而且從不光腳穿涼鞋。

  腳在下,屬陰,寒邪也是陰邪,所以腳是寒邪侵犯人體的重要途徑;雙腳離心臟遠,血流量小,腳面的溫度比身上低,一旦受涼、寒凝,就會影響氣血的運行。

  唐代孫思邈說:“血不運則百病生。血液循環差,不但皮膚受損,還會出現胃痛、腰腿 痛、痛經等癥。

  現在已經是夏天了,雖然沒有怎么熱,但是你會發現已經有很多姑娘都穿著涼鞋上街了,有的就幾根袋子,這樣很容易就受寒的哦,因此要注意啊。

   工作時雙腳“開小差

  養血還要注重運動。 養生 講究“工作中動靜結合,雖然坐在椅子上工作,但雙腳腳腕還在不停地屈、伸,向里、向外轉動。

  這樣做能讓血脈更暢通。每天晚飯后,慢走近1個小時,天氣好時去戶外,天氣不好就在家里的跑步機上走。

  即便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手腳也不閑著,腳趾頭經常動一動,同時用手按摩3個養生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陰交。 特別是三陰交,是肝脾腎三條陰經交匯的穴位,經常按壓,能調補肝脾腎。三陰 交位于內踝骨最高點向上4指處,每次按1~3分鐘即可。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其實美容并沒有這么復雜,只需要了解身體的四個穴位,美麗就會隨之而來。下面中醫我就向你介紹能美容養顏的4個穴位:

   什么穴位能美容養顏

   血海穴

  女子以血為本,若要面若桃花,不可不養血補血。怎么養血呢?除了日常注重飲食營養,保證生產血液的物質供應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穴位,血海就是個養血補血的“明星。血海屬于脾經,中醫認為脾統血,該穴位是血所匯集之處,統治各種與血相關的病癥,沒病的時候養血補血效果自不待言。血海怎么找呢?它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取穴時可仰臥床上,用力伸直腿大腿和小腿,髕骨內上緣往上2寸處有一塊鼓起的肌肉,該肌肉的中點處就是血海。怎么使用血海呢?最簡單的就是自我按摩,沒事的時候經常揉按就可以了。

   太溪穴

  我們先來看看太溪這個名字?!疤?,是大、多的意思;“溪,是溪水。合起來的意思大致就是溪水很多。這對女人養顏有什么好處呢?不是有那句話嗎?“女人是水做的,肌膚要水嫩,自然離不開水的滋養。太溪就是身體里提供“水源的重要穴位。

  在人的五臟六腑中,腎屬水,藏精,如果腎虛,身體里的水不足以控制住火,心火旺盛,人就會出現諸如失眠、上火、口渴、便秘、皮膚干燥、面色晦暗等一系列問題,養顏便無從談起。太溪是腎經的原穴,就好像是儲藏腎氣的倉庫,人體腎氣不足,從倉庫里調撥就可以了。所以,美女養顏,不可不用太溪。

  另外,太溪也是補元氣的大穴,常用太溪,人體元氣充足,整個身體狀態都會好。太溪的位置很好找。它在足內側,足內踝的后方。跟腱與內踝尖之間的凹陷處就是太溪。太溪的使用方法也很簡單,按摩和艾條灸都可以。沒事的時候就多按摩按摩,或者用艾條灸15分鐘,經常艾灸它,自然腎氣充足,面色紅潤水嫩。

   神門穴

  神門,聽名字就知道,它是養心安神的重要穴位。神門屬于心經,中醫認為心主神明,心藏神,凡是與神志有關的各種 健康 問題都可以用神門治療。神門是心經的原穴,其作用大約相當于儲藏心經之氣的倉庫?,F代女士,工作壓力大,常常會有一些神志方面的問題,如失眠、健忘、煩躁等,時間一久,人便會神疲乏力、容顏憔悴。怎么辦呢?養心安神啊,神門這個穴位“保鏢就可以隨時派上用場。

  神門在哪里?它在手腕上,手掌小魚際上角有一個突起的圓骨,其后緣向上能夠摸到一條大筋,其外側緣與手腕上靠近手掌的那條橫紋的尺側端(小拇指那側)的交點處就是。經常按揉神門,既安心神,又養容顏,一舉多得。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女士用上面的幾個穴位保健養顏,不必每次把所有穴位都按摩完,可以隨機抽一兩個按摩,經常按摩就好。

   足三里

  足三里可謂是女人養顏的第1大“保鏢了,為什么這么說?足三里屬于胃經,是治療脾胃疾病的常用穴位。脾胃是后天之本,吃到肚子里的食物和水,都要經過脾胃運化出營養,然后供應全身。脾胃在身體里的作用,就好像是食品加工廠,食品加工廠工作不正常,食物供應不足,身體就會忍饑挨餓,進而容顏憔悴、面色無華。

  人的呼吸、心血管、泌尿系統的疾病、婦科疾病、虛勞羸瘦、諸虛不足等,都有可能因為脾胃功能不好而引發,所以,但凡由于脾胃功能不足引起的健康問題,都可以用足三里保健、治療。人體好比一個摩天大廈,脾胃就是大廈的根基,脾胃好,人的健康才能根基永固。足三里就是脾胃的貼身“保鏢,所以,愛美的女士們要用好足三里。

  足三里在哪里呢?你可以坐著找它。先正坐,膝部成直角,用自己的手掌按在與手掌同側的膝蓋上,虎口圍住膝蓋上緣,除大拇指外的其余四指朝下,食指按住膝蓋下的脛骨,中指尖處就是足三里。這個穴位很好用,沒事了按揉按揉就行,不用在意按摩的手法和次數。也可用艾灸。買根艾條,然后將艾條點燃,點燃的一端對著足三里,離皮膚3厘米左右遠,以該處皮膚感到溫熱為度,每次灸15分鐘左右,可以經常灸。

   養生美容粥

  平時,如果早上就能喝上滋補的養生美容粥,心里一定美美的,會持續一整天哦!這里會介紹四大養生美容粥,也就是牛奶粥、肉蓯蓉粥、胡桃肉粥、首烏紅棗粥這幾種。有條件的人可以幾種都換著喝。想早上喝粥的人可以用能定時的電飯煲煮,早上就能喝到美美的養生美容粥了。

   一、牛奶粥

   制作方法

  1.米洗凈,加清水適量。

  2.武火煮滾后,改文火煲成米粥,放入牛奶(或奶粉)攪勻即可食用(若使用淡奶,則需加適量白糖并再煲滾)。

  具體作用:補虛養血,滋潤養顏。

  本粥以補虛調養為主。牛奶性味甘、平,能滋養補虛、養心血、美容顏,既是補腎健體的常用飲品,又是美容美顏的佳品,其所含蛋白質有利于皮膚細胞的修復再生,可延緩皮膚的衰老,使人肌膚紅潤、細膩無皺。米性味甘、平,有健脾養胃、補益氣血的作用。牛奶粥,能補虛損、益氣血、潤肌膚、養顏美容,是老少咸宜、四時皆宜的粥品。

  二、肉蓯蓉粥

   制作方法

  1.肉蓯蓉洗凈,稍浸,切碎;米洗凈。

  2.把肉蓯蓉、米放入清水鍋內,武火煮滾后,改文火煲成粥,調味供用。

  具體作用:補腎益精,固本養顏。

  本粥品溫補腎陽為主。肉蓯蓉性味甘、咸、溫、質柔潤,具有補腎、益精補血的作用,并有溫而不燥、滋而不膩、補而不峻的特點,是滋補強壯、固腎養顏之佳品。米含有大量淀粉和糖類,有健脾養胃的作用,性味甘平。肉蓯蓉和米合用可奏補腎健脾、益精養顏之功。此粥品若加用肉汁同煮,則補腎之力更大。

   三、胡桃肉粥

   制作方法

  1.胡桃肉用滾水燙,去衣。研細(可用攪拌機搗爛)。

  2.粳米洗凈,放入清水鍋中。武火煮滾后,改文火煲成粥。再放入胡桃肉煲熟即可,調咸粥或甜粥。

  具體作用:潤肌膚,黑須發,駐容顏。

  胡桃肉性味甘、溫、質潤;有補腎助陽、補肺定喘、滋潤腸燥的作用;內含具有美容作用的蛋白質、維生素B2。粳米有養胃生津的作用,兩者合用,可共奏滋潤補虛之功效。

   四、首烏紅棗粥

   制作方法

  1.何首烏、粳米、紅棗(去核)洗凈。

  2.把何首烏、粳米、紅棗一齊放入清水鍋內,武火煮滾后,改文火煲成粥,放入紅糖,再煲滾即成,隨意食用。

  具體作用:補氣血,益肝腎,黑須發,美容顏。

  本粥用紅棗甘潤健脾而益氣血,用何首烏補肝腎而烏須黑發,兩者皆為美容之佳品,再與益氣養胃的粳米煮成粥。則易于吸收而更具調補之功。

  在一早睡醒之后,如果有一鍋香香的養生美容粥,既能滋潤皮膚美容養顏,又能消除咕嚕咕嚕的餓肚子,愛美的女孩子女士們,都不妨一試啦。

老中醫的美容養顏秘方

  每個人都會有衰老的一天,但是有些人衰老的非常慢,好像衰老在他們的臉色表現的非常不明顯,有的人年輕不少大,卻長滿皺紋、膚色暗黃了,這是為什么呢?

  只要年紀大了,臉色難免會不好看,皮膚出現皺紋、斑點等,但老中醫卻能夠很好的保護臉色,這是為什么呢,中醫認為,這離不開“養血。

   三七粉拌在粥里喝

  每天的飲食起居很規律,早晨按時按量吃完早餐,再把一小勺三七粉混在少量牛奶或水中喝下去。

  三七又名“金不換,《本草綱目拾遺》里說:“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此外,三七 還具有活血、止血的功效,而老年斑往往是氣血不足的表現,因此常服三七能讓氣血通暢,養顏祛斑。

  三十歲以上的人,如果臉上出現斑點的話,不妨每天吃一些三七粉,可以混在水里或者牛奶以及粥里面,攪拌均勻了喝。

   防寒不穿露趾涼鞋

  注重腳部的保健,從20 多歲起,就不穿前面露腳趾頭的涼鞋了,而且從不光腳穿涼鞋。

  腳在下,屬陰,寒邪也是陰邪,所以腳是寒邪侵犯人體的重要途徑;雙腳離心臟遠,血流量小,腳面的溫度比身上低,一旦受涼、寒凝,就會影響氣血的運行。

  唐代孫思邈說:“血不運則百病生。血液循環差,不但皮膚受損,還會出現胃痛、腰腿 痛、痛經等癥。

  現在已經是夏天了,雖然沒有怎么熱,但是你會發現已經有很多姑娘都穿著涼鞋上街了,有的就幾根袋子,這樣很容易就受寒的哦,因此要注意啊。

   工作時雙腳“開小差

  養血還要注重運動。 養生 講究“工作中動靜結合,雖然坐在椅子上工作,但雙腳腳腕還在不停地屈、伸,向里、向外轉動。

  這樣做能讓血脈更暢通。每天晚飯后,慢走近1個小時,天氣好時去戶外,天氣不好就在家里的跑步機上走。

  即便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手腳也不閑著,腳趾頭經常動一動,同時用手按摩3個養生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陰交。 特別是三陰交,是肝脾腎三條陰經交匯的穴位,經常按壓,能調補肝脾腎。三陰 交位于內踝骨最高點向上4指處,每次按1~3分鐘即可。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其實美容并沒有這么復雜,只需要了解身體的四個穴位,美麗就會隨之而來。下面中醫我就向你介紹能美容養顏的4個穴位:

   什么穴位能美容養顏

   血海穴

  女子以血為本,若要面若桃花,不可不養血補血。怎么養血呢?除了日常注重飲食營養,保證生產血液的物質供應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穴位,血海就是個養血補血的“明星。血海屬于脾經,中醫認為脾統血,該穴位是血所匯集之處,統治各種與血相關的病癥,沒病的時候養血補血效果自不待言。血海怎么找呢?它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取穴時可仰臥床上,用力伸直腿大腿和小腿,髕骨內上緣往上2寸處有一塊鼓起的肌肉,該肌肉的中點處就是血海。怎么使用血海呢?最簡單的就是自我按摩,沒事的時候經常揉按就可以了。

   太溪穴

  我們先來看看太溪這個名字?!疤?,是大、多的意思;“溪,是溪水。合起來的意思大致就是溪水很多。這對女人養顏有什么好處呢?不是有那句話嗎?“女人是水做的,肌膚要水嫩,自然離不開水的滋養。太溪就是身體里提供“水源的重要穴位。

  在人的五臟六腑中,腎屬水,藏精,如果腎虛,身體里的水不足以控制住火,心火旺盛,人就會出現諸如失眠、上火、口渴、便秘、皮膚干燥、面色晦暗等一系列問題,養顏便無從談起。太溪是腎經的原穴,就好像是儲藏腎氣的倉庫,人體腎氣不足,從倉庫里調撥就可以了。所以,美女養顏,不可不用太溪。

  另外,太溪也是補元氣的大穴,常用太溪,人體元氣充足,整個身體狀態都會好。太溪的位置很好找。它在足內側,足內踝的后方。跟腱與內踝尖之間的凹陷處就是太溪。太溪的使用方法也很簡單,按摩和艾條灸都可以。沒事的時候就多按摩按摩,或者用艾條灸15分鐘,經常艾灸它,自然腎氣充足,面色紅潤水嫩。

   神門穴

  神門,聽名字就知道,它是養心安神的重要穴位。神門屬于心經,中醫認為心主神明,心藏神,凡是與神志有關的各種 健康 問題都可以用神門治療。神門是心經的原穴,其作用大約相當于儲藏心經之氣的倉庫?,F代女士,工作壓力大,常常會有一些神志方面的問題,如失眠、健忘、煩躁等,時間一久,人便會神疲乏力、容顏憔悴。怎么辦呢?養心安神啊,神門這個穴位“保鏢就可以隨時派上用場。

  神門在哪里?它在手腕上,手掌小魚際上角有一個突起的圓骨,其后緣向上能夠摸到一條大筋,其外側緣與手腕上靠近手掌的那條橫紋的尺側端(小拇指那側)的交點處就是。經常按揉神門,既安心神,又養容顏,一舉多得。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女士用上面的幾個穴位保健養顏,不必每次把所有穴位都按摩完,可以隨機抽一兩個按摩,經常按摩就好。

   足三里

  足三里可謂是女人養顏的第1大“保鏢了,為什么這么說?足三里屬于胃經,是治療脾胃疾病的常用穴位。脾胃是后天之本,吃到肚子里的食物和水,都要經過脾胃運化出營養,然后供應全身。脾胃在身體里的作用,就好像是食品加工廠,食品加工廠工作不正常,食物供應不足,身體就會忍饑挨餓,進而容顏憔悴、面色無華。

  人的呼吸、心血管、泌尿系統的疾病、婦科疾病、虛勞羸瘦、諸虛不足等,都有可能因為脾胃功能不好而引發,所以,但凡由于脾胃功能不足引起的健康問題,都可以用足三里保健、治療。人體好比一個摩天大廈,脾胃就是大廈的根基,脾胃好,人的健康才能根基永固。足三里就是脾胃的貼身“保鏢,所以,愛美的女士們要用好足三里。

  足三里在哪里呢?你可以坐著找它。先正坐,膝部成直角,用自己的手掌按在與手掌同側的膝蓋上,虎口圍住膝蓋上緣,除大拇指外的其余四指朝下,食指按住膝蓋下的脛骨,中指尖處就是足三里。這個穴位很好用,沒事了按揉按揉就行,不用在意按摩的手法和次數。也可用艾灸。買根艾條,然后將艾條點燃,點燃的一端對著足三里,離皮膚3厘米左右遠,以該處皮膚感到溫熱為度,每次灸15分鐘左右,可以經常灸。

   養生美容粥

  平時,如果早上就能喝上滋補的養生美容粥,心里一定美美的,會持續一整天哦!這里會介紹四大養生美容粥,也就是牛奶粥、肉蓯蓉粥、胡桃肉粥、首烏紅棗粥這幾種。有條件的人可以幾種都換著喝。想早上喝粥的人可以用能定時的電飯煲煮,早上就能喝到美美的養生美容粥了。

   一、牛奶粥

   制作方法

  1.米洗凈,加清水適量。

  2.武火煮滾后,改文火煲成米粥,放入牛奶(或奶粉)攪勻即可食用(若使用淡奶,則需加適量白糖并再煲滾)。

  具體作用:補虛養血,滋潤養顏。

  本粥以補虛調養為主。牛奶性味甘、平,能滋養補虛、養心血、美容顏,既是補腎健體的常用飲品,又是美容美顏的佳品,其所含蛋白質有利于皮膚細胞的修復再生,可延緩皮膚的衰老,使人肌膚紅潤、細膩無皺。米性味甘、平,有健脾養胃、補益氣血的作用。牛奶粥,能補虛損、益氣血、潤肌膚、養顏美容,是老少咸宜、四時皆宜的粥品。

  二、肉蓯蓉粥

   制作方法

  1.肉蓯蓉洗凈,稍浸,切碎;米洗凈。

  2.把肉蓯蓉、米放入清水鍋內,武火煮滾后,改文火煲成粥,調味供用。

  具體作用:補腎益精,固本養顏。

  本粥品溫補腎陽為主。肉蓯蓉性味甘、咸、溫、質柔潤,具有補腎、益精補血的作用,并有溫而不燥、滋而不膩、補而不峻的特點,是滋補強壯、固腎養顏之佳品。米含有大量淀粉和糖類,有健脾養胃的作用,性味甘平。肉蓯蓉和米合用可奏補腎健脾、益精養顏之功。此粥品若加用肉汁同煮,則補腎之力更大。

   三、胡桃肉粥

   制作方法

  1.胡桃肉用滾水燙,去衣。研細(可用攪拌機搗爛)。

  2.粳米洗凈,放入清水鍋中。武火煮滾后,改文火煲成粥。再放入胡桃肉煲熟即可,調咸粥或甜粥。

  具體作用:潤肌膚,黑須發,駐容顏。

  胡桃肉性味甘、溫、質潤;有補腎助陽、補肺定喘、滋潤腸燥的作用;內含具有美容作用的蛋白質、維生素B2。粳米有養胃生津的作用,兩者合用,可共奏滋潤補虛之功效。

   四、首烏紅棗粥

   制作方法

  1.何首烏、粳米、紅棗(去核)洗凈。

  2.把何首烏、粳米、紅棗一齊放入清水鍋內,武火煮滾后,改文火煲成粥,放入紅糖,再煲滾即成,隨意食用。

  具體作用:補氣血,益肝腎,黑須發,美容顏。

  本粥用紅棗甘潤健脾而益氣血,用何首烏補肝腎而烏須黑發,兩者皆為美容之佳品,再與益氣養胃的粳米煮成粥。則易于吸收而更具調補之功。

  在一早睡醒之后,如果有一鍋香香的養生美容粥,既能滋潤皮膚美容養顏,又能消除咕嚕咕嚕的餓肚子,愛美的女孩子女士們,都不妨一試啦。

老中醫分享養生小秘訣,每天9個“一分鐘”,非常簡單,建議收藏

比如背宜常捶陽氣旺

一般捶背比較適合中老年人,人體背部有豐富的脊椎神經和臟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膚、皮下組織的穴位,通過神經系統和經絡的傳導,增強內分泌和經絡系統的功能,提高免疫機能,還可以提高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而且長期堅持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勞損,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營養,加速背部皮膚新陳代謝,緩解皮膚的松弛。

此外,捶背還有一定的安神寧心效果,對中老年人所患多種慢性病具治療作用。捶背手法要均勻,著力要有彈性,輕拍輕叩,每分鐘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時間30~50min,以上下輕輕叩打為宜。但是有些人不適合捶背,比如患有嚴重心臟病患者。

今天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 養生 小技巧,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結語:建議大家每天抽出幾分鐘試一下上面的方法,堅持一段時間身體肯定會有變化。

舉報/反饋

老中醫分享養生小秘訣,每天9個“一分鐘”,非常簡單,建議收藏

比如背宜常捶陽氣旺

一般捶背比較適合中老年人,人體背部有豐富的脊椎神經和臟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膚、皮下組織的穴位,通過神經系統和經絡的傳導,增強內分泌和經絡系統的功能,提高免疫機能,還可以提高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而且長期堅持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勞損,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營養,加速背部皮膚新陳代謝,緩解皮膚的松弛。

此外,捶背還有一定的安神寧心效果,對中老年人所患多種慢性病具治療作用。捶背手法要均勻,著力要有彈性,輕拍輕叩,每分鐘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時間30~50min,以上下輕輕叩打為宜。但是有些人不適合捶背,比如患有嚴重心臟病患者。

今天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 養生 小技巧,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結語:建議大家每天抽出幾分鐘試一下上面的方法,堅持一段時間身體肯定會有變化。

舉報/反饋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心態好生活好,那么人的狀態看起來就會很好,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外表上都能說明現在的生活狀態非常幸福,因此養生很重要,下面分享老中醫的養生秘方。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1

   1、除了喝酒外,少吃涼菜

  在古代,人們吃到涼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為無論白酒、黃酒都是溫熱之物,有涼菜相伴,正好中和?,F代人吃涼菜成了習慣,在我看來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腸胃。

   2、絕對不吃苦瓜炒雞蛋

  中國人的確有愛吃雞蛋的傳統,早上煮雞蛋,中午西紅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喙闲院?,雞蛋也是寒涼之物,這兩者加在一起,非常嚴重,在我看來就是毒藥,奉勸大家千萬不要吃。

   3、早餐尊崇傳統,白粥、油條或者煎雞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擊油條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覺得食物沒有“美惡”,關鍵在于適度,白粥、油條、小菜,是中國人的傳統,吃著舒服。煮雞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雞蛋的。

   4、飲食有節

  道家有個觀點,人這一輩子,吃的飯是有定數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著點吃,你就能活得長久。所以我絕對不暴飲暴食。

   5、現代人一大病癥是不饑不餓

  饑餓連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實兩者有本質差別,“饑”是攝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餓”是主觀感受,是想吃東西的*。頻繁的過于強烈的餓的感覺是心水太旺,不覺得餓的狀態屬于心氣不足。

  不饑不餓是現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現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滿食物,老是處于積食的狀態。他們的腸胃相對滿實,口臭、咽喉反復發炎感染、腹脹、不放屁、晚上睡覺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饑而餓,則是現代肥胖人的常見癥狀,這些人吃得很飽,但總是感覺餓。這個病機則在于心火過亢,情緒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內心存在深刻不滿足感,以致出現食欲亢進。中醫治療一般用黃連、梔子等苦寒泄心的藥物。

   6、早晨不餓吃雞蛋牛奶,那是毒藥

  很多人問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說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時候吃才是關鍵。不饑不餓時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飯的時候,外界的時鐘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鐘。很多人在規勸人們要吃早飯,沒有人關心早晨起來,當事人是不是饑餓,頭天晚上的飯還在胃里沒有消化,一點食欲都沒有的人,又要塞進去一堆牛奶雞蛋,不就是毒藥嗎?

  早餐清洗腸胃可以喝碗丁家鋪五谷粉,是用五谷雜糧磨成細粉,方便沖泡。他們的各種配方都是遵循老中醫認可的配方來的。多吃五谷雜糧有利每天腸胃運轉,排便排毒,長喝可延年益壽。餓而不饑的時候,應該吃點點心,三口就得。饑而不餓的時候,就要去看醫生,調節情緒。

   7、不要大量喝水,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出現了所謂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還可以沖刷大腸什么的。其實,這樣喝水,非常傷腎,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F代人光圖快,灌水牛飲,結果導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來,沒有辦法成為體液。喝水的學問還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腸子過,體液無處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葉,在吃西瓜時候加入微量鹽,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8、不喝凍水、凍飲料

  冷飲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熱氣,把它溫到36、5℃跟人體一樣的溫度。日積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連,肺也受不了。有人喜歡吃飯之前先來杯凍飲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飯的時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撐,都會沒感覺,時間長了,你就變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飽就差不多了。

   中醫養生有5忌

   1、忌早起科頭

  科頭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陽氣初生的時間,這時的陽氣像樹苗,雖然生長勢頭很旺,卻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陽氣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從人體來講,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門不注意頭部保暖,很容易讓寒邪入腦,造成疾病。

   2、忌冷著汗衣

  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一出汗衣服會馬上變得濕冷,此時皮膚的毛孔是張開的,對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濕很有可能乘虛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時把汗擦干,并更換干燥衣物。

   3、忌熱著曬衣

  久曬之衣有熱毒,不宜立刻上身。這可能有些夸張了,衣服曬得干爽以后,即使還有一定熱度,也不至于對身體健康造成什么危害。當然如果是患有熱病還沒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適當注意,不要穿剛曬過或烤過的衣服。

   4、忌陰室貪涼

  人的身體要保持健康,必須陽氣旺盛,而陽氣很怕受到陰邪的侵犯。如果一個房間不能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陰氣較重,氣溫較低,寒邪容易侵襲體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當然,現代人居住樓房,很難保證每間房屋都有陽光,這時就需要借助暖氣或空調,保持房間溫度。

   5、忌濕地久坐

  有些人對潮濕致病不太理解,認為身體有皮膚保護,皮膚又不透水,外界的濕氣怎么能影響到體內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濕氣當然不能直接進入體內,但機體之氣和外界之氣是相互感應的,外界之濕是一種滯緩之氣,感應到體內則使機體的氣機也運行緩慢,從而在體內生成濕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中停留過久。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2

  1、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眠好第二天才能精力旺盛。睡時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

  2、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治本,是藥三分毒,盡量少用藥,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3、一切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

  4、人在生病的時候,心里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5、人的健康離不開足夠的氣血和暢通的經絡,這樣給身體供應養分才能充足,排泄垃圾的通道才能暢通。

  6、足夠的氣血靠適量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優質的睡眠、良好的生活習慣來獲得。暢通的經絡需要清凈心,一切七情六欲都會破壞清凈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7、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加氣血,也需要減少血氣的損耗,過度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它們清理掉。

  8、人要想健康必須使體內有足夠的氣來氣化所進的食物,這樣體內才不會積累垃圾,不會有多余的食物來釋放虛火損害臟器,虛火會損耗氣,現代人生病大多是飲食不節的緣故。

  9、人要想健康不衰老,就要減少體內的垃圾、增加血脈經絡的暢通、增加體內的氣血。

  10、心亂了對外紊事對內擾血氣,凡惱怒恐懼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11、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12、人受五行之氣而治生,故肉身以氣為主,氣虧則病,氣滯則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氣。

  13、氣以行血,血以補氣,凡人久視則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欲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

  14、治五臟之病,莫先于補氣,補氣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

  15、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

  16、運動可以生陽,散步可以生陰。

  17、運動可以增加氣血的運行速度,促進體內的垃圾排出體外,并打開皮膚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氣,但過度運動就會消耗人的氣血。

  18、散步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補充,已足可以增長。

  19、運動有兩點禁忌:一是不能在氣血不足的時候運動;二是不能在污濁的環境中運動。

  20、人在平靜放松的狀態下,深呼吸就能體會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氣的交換。

  21、陰陽兩虛先補陽,氣能生水,陽能生陰,神能生精。要先有能量才有辦法搬運物質的營養去滋養身體、排除毒素。

  22、中庸是養生的根本原則,人體中的氣血也是一對陰陽,血為陰為體,氣為陽為用。氣不足,易得淤積之病,如腫瘤、血栓等;氣太過,易得腦出血之類的病。只有氣血平衡才能健康。

  23、平衡就是陰陽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約,哪一方太過或不及都會失去平衡。怎么會傷元氣,失去平衡就是在傷元氣。經常處于平衡的狀態,元氣就會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24、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匆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3

   所用材料(五天的量):

  1、綠豆(入心經,清熱解毒益肝)50克

  2、薏仁(健脾、補肺,清熱化痰、入腎經)50克

  3、蓮子(清心養心、入腎經)50克

  4、白扁豆(健脾、烏發)50克

  5、大棗(健脾、補血)30克

  6、枸杞(入肝經、腎經)10克

  7、黃芪(補氣)250克。一般人用量每天30克即可。

   養生粥的做法

  1、黃芪先泡20分鐘,加入兩碗水,用砂鍋煎15分鐘后將水潷出,再加一碗水再煎后潷出水,兩遍煎后出的潷水,用做煮粥之水。

  2、將前五種材料洗凈入砂鍋,加入黃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燉40分鐘,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鐘。(我的經驗,不銹鋼鍋水可適當增加。白扁豆和薏仁最好先泡2-3小時,紅棗去核成份易煮出來。蓮子不須泡,紅蓮子易煮,白蓮最好掰開兩邊。蓮心去掉。)

  用法: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飯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這七種材料的功用:

  1、綠豆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另一重要藥用價值是解毒。李時珍曾指出:綠豆,(豆)肉平,豆皮寒,能解金石、砒霜、草木諸毒。綠豆1升,與生粉、甘草各60克,用水煎服,可解百毒。

  2、白扁豆性微溫,味甘。功能主治: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溏瀉、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在電視上看到朱老中醫用的是炒過的白扁豆。

  3、蓮子性平、味甘澀,入心、脾、腎經;補脾止瀉,益腎澀清,養心安神。用于脾虛久瀉,遺 精帶下,心悸失眠。主治夜寐多夢,失眠,健忘,心煩口渴,腰痛腳弱,耳目不聰,遺 精,淋濁,久痢,虛瀉,婦女崩漏帶下以及胃虛不欲飲食等病癥。

   4、薏仁的食療作用

  (1)、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

  (2)、用于頭發:它具有營養頭發、防止脫發,并使頭發光滑柔軟的作用。

  (3)、用于皮膚:使皮膚光滑,減少皺紋,消除色素斑點的功效。對面部粉刺及皮膚粗糙有明顯的療效,另外,它還對紫外線有吸收能力,其提煉物加入化妝品中還可達到防曬和防紫外線的效果。

  (4)、此外,薏仁算是榖物的一種,以水煮軟或炒熟,比較有利于腸胃的吸收,身體常覺疲倦沒力氣的人,可以多吃。薏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分解酵素,能使皮膚角質軟化,對皮膚贅疣、粗糙不光滑者,長期服用也有療效。

  (5)、紅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多夢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

 ?。?)、枸杞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治肝腎陰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 精。

 ?。?)、黃芪味甘,性微溫。能補脾益氣,補肺固表,利尿消腫。用于脾胃氣虛;脾氣虛,中氣下陷,臟器下垂(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肺氣虛弱,咳喘短氣;氣虛自汗,易于感冒;氣虛水腫,小便不利;氣血不足,貧血萎黃,或肢體麻木,或瘡瘍、創作不易愈合;消渴(糖尿?。?。

  朱老中醫說:“中藥里面黃芪是大補元氣的這么一個藥,它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能夠補氣。所謂氣就是功能,用現代的語言就是一個人的功能,就是能量,那么氣足了他的能量就強,氣虛了以后,能量就不夠了,就容易疲勞,耐力就差了?!?/p>

  如果說紅棗和黃芪是性溫的,是否會上火,朱老中醫是這樣回答的:“這里頭涼性的呢,稍微涼一點的就是這個蓮子,綠豆稍微涼一點,那么溫性的呢,就是黃芪是帶點溫性的,紅棗帶一點溫性的,所以這個涼性的同溫性的這樣子合在一起,它就能把它協調了,平衡了,所以大家都能吃了?!?/p>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心態好生活好,那么人的狀態看起來就會很好,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外表上都能說明現在的生活狀態非常幸福,因此養生很重要,下面分享老中醫的養生秘方。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1

   1、除了喝酒外,少吃涼菜

  在古代,人們吃到涼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為無論白酒、黃酒都是溫熱之物,有涼菜相伴,正好中和?,F代人吃涼菜成了習慣,在我看來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腸胃。

   2、絕對不吃苦瓜炒雞蛋

  中國人的確有愛吃雞蛋的傳統,早上煮雞蛋,中午西紅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喙闲院?,雞蛋也是寒涼之物,這兩者加在一起,非常嚴重,在我看來就是毒藥,奉勸大家千萬不要吃。

   3、早餐尊崇傳統,白粥、油條或者煎雞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擊油條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覺得食物沒有“美惡”,關鍵在于適度,白粥、油條、小菜,是中國人的傳統,吃著舒服。煮雞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雞蛋的。

   4、飲食有節

  道家有個觀點,人這一輩子,吃的飯是有定數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著點吃,你就能活得長久。所以我絕對不暴飲暴食。

   5、現代人一大病癥是不饑不餓

  饑餓連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實兩者有本質差別,“饑”是攝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餓”是主觀感受,是想吃東西的*。頻繁的過于強烈的餓的感覺是心水太旺,不覺得餓的狀態屬于心氣不足。

  不饑不餓是現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現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滿食物,老是處于積食的狀態。他們的腸胃相對滿實,口臭、咽喉反復發炎感染、腹脹、不放屁、晚上睡覺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饑而餓,則是現代肥胖人的常見癥狀,這些人吃得很飽,但總是感覺餓。這個病機則在于心火過亢,情緒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內心存在深刻不滿足感,以致出現食欲亢進。中醫治療一般用黃連、梔子等苦寒泄心的藥物。

   6、早晨不餓吃雞蛋牛奶,那是毒藥

  很多人問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說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時候吃才是關鍵。不饑不餓時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飯的時候,外界的時鐘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鐘。很多人在規勸人們要吃早飯,沒有人關心早晨起來,當事人是不是饑餓,頭天晚上的飯還在胃里沒有消化,一點食欲都沒有的人,又要塞進去一堆牛奶雞蛋,不就是毒藥嗎?

  早餐清洗腸胃可以喝碗丁家鋪五谷粉,是用五谷雜糧磨成細粉,方便沖泡。他們的各種配方都是遵循老中醫認可的配方來的。多吃五谷雜糧有利每天腸胃運轉,排便排毒,長喝可延年益壽。餓而不饑的時候,應該吃點點心,三口就得。饑而不餓的時候,就要去看醫生,調節情緒。

   7、不要大量喝水,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出現了所謂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還可以沖刷大腸什么的。其實,這樣喝水,非常傷腎,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F代人光圖快,灌水牛飲,結果導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來,沒有辦法成為體液。喝水的學問還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腸子過,體液無處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葉,在吃西瓜時候加入微量鹽,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8、不喝凍水、凍飲料

  冷飲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熱氣,把它溫到36、5℃跟人體一樣的溫度。日積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連,肺也受不了。有人喜歡吃飯之前先來杯凍飲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飯的時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撐,都會沒感覺,時間長了,你就變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飽就差不多了。

   中醫養生有5忌

   1、忌早起科頭

  科頭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陽氣初生的時間,這時的陽氣像樹苗,雖然生長勢頭很旺,卻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陽氣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從人體來講,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門不注意頭部保暖,很容易讓寒邪入腦,造成疾病。

   2、忌冷著汗衣

  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一出汗衣服會馬上變得濕冷,此時皮膚的毛孔是張開的,對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濕很有可能乘虛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時把汗擦干,并更換干燥衣物。

   3、忌熱著曬衣

  久曬之衣有熱毒,不宜立刻上身。這可能有些夸張了,衣服曬得干爽以后,即使還有一定熱度,也不至于對身體健康造成什么危害。當然如果是患有熱病還沒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適當注意,不要穿剛曬過或烤過的衣服。

   4、忌陰室貪涼

  人的身體要保持健康,必須陽氣旺盛,而陽氣很怕受到陰邪的侵犯。如果一個房間不能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陰氣較重,氣溫較低,寒邪容易侵襲體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當然,現代人居住樓房,很難保證每間房屋都有陽光,這時就需要借助暖氣或空調,保持房間溫度。

   5、忌濕地久坐

  有些人對潮濕致病不太理解,認為身體有皮膚保護,皮膚又不透水,外界的濕氣怎么能影響到體內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濕氣當然不能直接進入體內,但機體之氣和外界之氣是相互感應的,外界之濕是一種滯緩之氣,感應到體內則使機體的氣機也運行緩慢,從而在體內生成濕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中停留過久。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2

  1、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眠好第二天才能精力旺盛。睡時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

  2、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治本,是藥三分毒,盡量少用藥,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3、一切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

  4、人在生病的時候,心里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5、人的健康離不開足夠的氣血和暢通的經絡,這樣給身體供應養分才能充足,排泄垃圾的通道才能暢通。

  6、足夠的氣血靠適量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優質的睡眠、良好的生活習慣來獲得。暢通的經絡需要清凈心,一切七情六欲都會破壞清凈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7、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加氣血,也需要減少血氣的損耗,過度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它們清理掉。

  8、人要想健康必須使體內有足夠的氣來氣化所進的食物,這樣體內才不會積累垃圾,不會有多余的食物來釋放虛火損害臟器,虛火會損耗氣,現代人生病大多是飲食不節的緣故。

  9、人要想健康不衰老,就要減少體內的垃圾、增加血脈經絡的暢通、增加體內的氣血。

  10、心亂了對外紊事對內擾血氣,凡惱怒恐懼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11、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12、人受五行之氣而治生,故肉身以氣為主,氣虧則病,氣滯則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氣。

  13、氣以行血,血以補氣,凡人久視則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欲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

  14、治五臟之病,莫先于補氣,補氣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

  15、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

  16、運動可以生陽,散步可以生陰。

  17、運動可以增加氣血的運行速度,促進體內的垃圾排出體外,并打開皮膚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氣,但過度運動就會消耗人的氣血。

  18、散步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補充,已足可以增長。

  19、運動有兩點禁忌:一是不能在氣血不足的時候運動;二是不能在污濁的環境中運動。

  20、人在平靜放松的狀態下,深呼吸就能體會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氣的交換。

  21、陰陽兩虛先補陽,氣能生水,陽能生陰,神能生精。要先有能量才有辦法搬運物質的營養去滋養身體、排除毒素。

  22、中庸是養生的根本原則,人體中的氣血也是一對陰陽,血為陰為體,氣為陽為用。氣不足,易得淤積之病,如腫瘤、血栓等;氣太過,易得腦出血之類的病。只有氣血平衡才能健康。

  23、平衡就是陰陽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約,哪一方太過或不及都會失去平衡。怎么會傷元氣,失去平衡就是在傷元氣。經常處于平衡的狀態,元氣就會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24、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匆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老中醫的養生秘方3

   所用材料(五天的量):

  1、綠豆(入心經,清熱解毒益肝)50克

  2、薏仁(健脾、補肺,清熱化痰、入腎經)50克

  3、蓮子(清心養心、入腎經)50克

  4、白扁豆(健脾、烏發)50克

  5、大棗(健脾、補血)30克

  6、枸杞(入肝經、腎經)10克

  7、黃芪(補氣)250克。一般人用量每天30克即可。

   養生粥的做法

  1、黃芪先泡20分鐘,加入兩碗水,用砂鍋煎15分鐘后將水潷出,再加一碗水再煎后潷出水,兩遍煎后出的潷水,用做煮粥之水。

  2、將前五種材料洗凈入砂鍋,加入黃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燉40分鐘,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鐘。(我的經驗,不銹鋼鍋水可適當增加。白扁豆和薏仁最好先泡2-3小時,紅棗去核成份易煮出來。蓮子不須泡,紅蓮子易煮,白蓮最好掰開兩邊。蓮心去掉。)

  用法: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飯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這七種材料的功用:

  1、綠豆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另一重要藥用價值是解毒。李時珍曾指出:綠豆,(豆)肉平,豆皮寒,能解金石、砒霜、草木諸毒。綠豆1升,與生粉、甘草各60克,用水煎服,可解百毒。

  2、白扁豆性微溫,味甘。功能主治: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溏瀉、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在電視上看到朱老中醫用的是炒過的白扁豆。

  3、蓮子性平、味甘澀,入心、脾、腎經;補脾止瀉,益腎澀清,養心安神。用于脾虛久瀉,遺 精帶下,心悸失眠。主治夜寐多夢,失眠,健忘,心煩口渴,腰痛腳弱,耳目不聰,遺 精,淋濁,久痢,虛瀉,婦女崩漏帶下以及胃虛不欲飲食等病癥。

   4、薏仁的食療作用

  (1)、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

  (2)、用于頭發:它具有營養頭發、防止脫發,并使頭發光滑柔軟的作用。

  (3)、用于皮膚:使皮膚光滑,減少皺紋,消除色素斑點的功效。對面部粉刺及皮膚粗糙有明顯的療效,另外,它還對紫外線有吸收能力,其提煉物加入化妝品中還可達到防曬和防紫外線的效果。

  (4)、此外,薏仁算是榖物的一種,以水煮軟或炒熟,比較有利于腸胃的吸收,身體常覺疲倦沒力氣的人,可以多吃。薏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分解酵素,能使皮膚角質軟化,對皮膚贅疣、粗糙不光滑者,長期服用也有療效。

  (5)、紅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多夢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

 ?。?)、枸杞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治肝腎陰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 精。

 ?。?)、黃芪味甘,性微溫。能補脾益氣,補肺固表,利尿消腫。用于脾胃氣虛;脾氣虛,中氣下陷,臟器下垂(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肺氣虛弱,咳喘短氣;氣虛自汗,易于感冒;氣虛水腫,小便不利;氣血不足,貧血萎黃,或肢體麻木,或瘡瘍、創作不易愈合;消渴(糖尿?。?。

  朱老中醫說:“中藥里面黃芪是大補元氣的這么一個藥,它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能夠補氣。所謂氣就是功能,用現代的語言就是一個人的功能,就是能量,那么氣足了他的能量就強,氣虛了以后,能量就不夠了,就容易疲勞,耐力就差了?!?/p>

  如果說紅棗和黃芪是性溫的,是否會上火,朱老中醫是這樣回答的:“這里頭涼性的呢,稍微涼一點的就是這個蓮子,綠豆稍微涼一點,那么溫性的呢,就是黃芪是帶點溫性的,紅棗帶一點溫性的,所以這個涼性的同溫性的這樣子合在一起,它就能把它協調了,平衡了,所以大家都能吃了?!?/p>

老中醫養生菜譜

  中醫的食療養生注重食物的搭配,營養互補、相輔相成。同樣從現代營養科學觀點看,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物,如果搭配合理,不僅不會“相克”,而且還會“相生”。下面我給大家介紹老中醫養生菜譜,希望對你有用!

  中醫養生菜譜

  【菜】三色百合

  原料:鮮百合100克、紅椒1只、絲瓜50克、姜一塊、花生油、鹽、味精、白糖、濕生粉少許。

  做法:百合切片、紅椒切片、絲瓜切片、生姜切片;燒鍋下花生油,放入生姜、百合、紅椒、絲瓜、鹽同炒至入味;然后調入白糖,用中火炒勻,再用濕生粉打芡,翻炒幾下,淋入油出鍋即可。

  點評:百合清熱解煩躁,潤肺,是中秋時節滋補上品,這道菜做法也很簡單。

  【粥】黑芝麻粥

  黑芝麻6克,粳米50克,蜂蜜適量,水煮成粥。黑芝麻粥具有潤腸通便、益五臟、壯筋骨的作用。適用于肝腎不足、虛風眩暈、風痹、癱瘓、大便燥結、病后虛羸、須發早

  【菜】珊瑚藕片

  原料:鮮藕約300克、紅椒半個、白糖、白醋、鹽適量。

  做法:藕去皮切片,紅椒切絲,取少許再切成丁;將白糖、白醋、鹽、紅椒粒調勻制成糖醋汁。藕片用糖醋汁浸泡入味,約半小時后裝盤。

  點評:藕消炎化淤,清熱解燥,這道菜是祛秋燥的佳肴。

  【粥】宜喝鮮藕粥

  粳米250克,鮮藕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鮮藕具有清熱生津、開胃進食、涼血止血的作用。鮮藕粥適用于肺胃有熱、口渴口臭、咳痰咯血、跌打損傷、淤血滯留等病癥。

  白、婦女產后乳少等病癥。

  【菜】拍黃瓜

  原料:新鮮黃瓜。

  做法:拍的時候把菜刀橫放,將黃瓜置于寬大夯實的砧板之上,暴力拍之,砧板上留下瓜汁才達到了效果。

  點評:黃瓜清熱去火,清涼爽口。

  【粥】玉米面粥。

  玉米面50克,精鹽少許,加水適量,煮成糊粥。玉米面粥具有調中開胃、利尿止淋的作用。適用于食欲不振或因三焦氣化不利而引起小便短少(天下養生網),甚至尿道澀通、石淋等病癥。

  【菜】水煮基圍蝦

  原料:基圍蝦400克、鹽少許、蔥、姜少許。

  做法:基圍蝦洗干凈,蔥、姜切成絲;鍋熱后放入基圍蝦,加少許鹽,翻炒幾下,等蝦紅透,放下蔥、姜翻炒,即可裝盤。

  點評:味鮮美,色澤紅艷,做法十分簡單。

  【粥】白木耳粥

  粳米250克,白木耳15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白木耳粥、具有潤肺止咳、益氣補腎的作用。適用于陰虛內熱燥咳、氣陰兩虛等病癥。

  推薦:特級銀耳、 古田雪耳

  老中醫養生茶

  桑菊蠶繭飲

  飲法:菊花3~5朵,干桑葉一小撮,蠶繭兩個,開水沖泡后飲用。

  功效:菊花可平肝明目、散風清熱,能清肺熱、胃火。桑葉味甘苦寒,能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桑菊飲是清代醫家吳鞠通《溫病條辨》中的經典名方,是緩解咳嗽、體熱等癥的佳品。蠶繭具有助眠作用,還含絲膠蛋白等有益物質,利于滋養皮膚、美容祛斑。

  個人心得:我今年60多歲,皮膚光滑,幾乎沒有老年斑。每晚喝完此茶后,我都會用泡完的蠶繭沾水按摩臉部,起到潤滑、滋潤的作用。

  注意事項:四季皆宜,春、秋、冬三季干燥,此茶能清咽潤喉;夏季炎熱,可解暑熱;菊花種類不限,杭菊、貢菊、雪菊皆可;桑葉可到藥店買,但最好在每年春天 桑樹抽芽時,去野外采些桑葉尖,曬干后收藏備用;如有咽喉不適等癥,可增加1~2朵菊花或多放點桑葉;如大便稀溏,就減少1~2朵菊花;老人可加 10~20粒枸杞,能補肝腎、明目,增加保健功效。

  羅仁:廣東省名中醫、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醫科教授

  絲瓜茶湯

  飲法:將一根絲瓜去皮、切成薄片,連同一根蔥、適量鹽放入鍋中,煮軟后加入5克綠茶,浸泡入味即可。

  功效:絲瓜味甘性涼,有消熱化痰、解暑除煩、通便潤膚等功效,主治痰喘咳嗽、痔瘡便血等癥。研究發現,絲瓜含大量維生素、礦物質、木糖膠等,有抗炎、鎮痛、利尿作用。綠茶含茶多酚、茶氨酸等,可提神清心、清熱解暑。常飲此茶能加速排出尿酸,是痛風患者的輔助藥膳。

  注意事項:絲瓜茶湯不宜空腹或飯后立即飲用,貧血患者和經期女性慎用。

  山楂紅糖茶

  飲法:山楂8~10枚,洗凈、去核、掰碎,用開水沖泡或煮20分鐘,加入紅糖調勻。

  功效:山楂是常用藥材,生山楂善于活血化瘀,炒山楂善于健胃消食,焦山楂善于止血。藥理研究表明,山楂有輔助降壓的作用,對防治高脂血癥、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有益。紅糖性溫,可益氣補血、活血化淤,適合月經不調的女性以及年老體弱者。

  注意事項:過于勞累的白領女性常有痛經、膚色晦暗、頸肩腰腿疼痛等癥,適宜常喝。

  胡隨瑜:湖南省名中醫、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副所長

  花椒紅茶

  飲法:取花椒10粒,與適量紅茶一起沖泡。

  功效:花椒味辛性溫,能祛濕醒神、溫中止痛、除濕止瀉。南方潮濕,用些花椒,春夏可祛濕,冬季能御寒。紅茶屬全發酵茶,有消食提神、清熱降火等功效。

  個人心得:我喝的紅茶一般是湖南平江老家熏制的,祛濕、驅邪功效俱佳。常飲此茶可明目、醒腦,還能消食、降火、利尿。飲茶還能修心,讓我心神寧靜,為此我寫過一首小詩:“晨起一杯茶,開卷迎朝霞。欲知個中事,躬身侍嫩芽。”

  注意事項:花椒屬熱性食物,經常上火的人和孕婦忌服。

老中醫養生菜譜

  中醫的食療養生注重食物的搭配,營養互補、相輔相成。同樣從現代營養科學觀點看,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物,如果搭配合理,不僅不會“相克”,而且還會“相生”。下面我給大家介紹老中醫養生菜譜,希望對你有用!

  中醫養生菜譜

  【菜】三色百合

  原料:鮮百合100克、紅椒1只、絲瓜50克、姜一塊、花生油、鹽、味精、白糖、濕生粉少許。

  做法:百合切片、紅椒切片、絲瓜切片、生姜切片;燒鍋下花生油,放入生姜、百合、紅椒、絲瓜、鹽同炒至入味;然后調入白糖,用中火炒勻,再用濕生粉打芡,翻炒幾下,淋入油出鍋即可。

  點評:百合清熱解煩躁,潤肺,是中秋時節滋補上品,這道菜做法也很簡單。

  【粥】黑芝麻粥

  黑芝麻6克,粳米50克,蜂蜜適量,水煮成粥。黑芝麻粥具有潤腸通便、益五臟、壯筋骨的作用。適用于肝腎不足、虛風眩暈、風痹、癱瘓、大便燥結、病后虛羸、須發早

  【菜】珊瑚藕片

  原料:鮮藕約300克、紅椒半個、白糖、白醋、鹽適量。

  做法:藕去皮切片,紅椒切絲,取少許再切成丁;將白糖、白醋、鹽、紅椒粒調勻制成糖醋汁。藕片用糖醋汁浸泡入味,約半小時后裝盤。

  點評:藕消炎化淤,清熱解燥,這道菜是祛秋燥的佳肴。

  【粥】宜喝鮮藕粥

  粳米250克,鮮藕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鮮藕具有清熱生津、開胃進食、涼血止血的作用。鮮藕粥適用于肺胃有熱、口渴口臭、咳痰咯血、跌打損傷、淤血滯留等病癥。

  白、婦女產后乳少等病癥。

  【菜】拍黃瓜

  原料:新鮮黃瓜。

  做法:拍的時候把菜刀橫放,將黃瓜置于寬大夯實的砧板之上,暴力拍之,砧板上留下瓜汁才達到了效果。

  點評:黃瓜清熱去火,清涼爽口。

  【粥】玉米面粥。

  玉米面50克,精鹽少許,加水適量,煮成糊粥。玉米面粥具有調中開胃、利尿止淋的作用。適用于食欲不振或因三焦氣化不利而引起小便短少(天下養生網),甚至尿道澀通、石淋等病癥。

  【菜】水煮基圍蝦

  原料:基圍蝦400克、鹽少許、蔥、姜少許。

  做法:基圍蝦洗干凈,蔥、姜切成絲;鍋熱后放入基圍蝦,加少許鹽,翻炒幾下,等蝦紅透,放下蔥、姜翻炒,即可裝盤。

  點評:味鮮美,色澤紅艷,做法十分簡單。

  【粥】白木耳粥

  粳米250克,白木耳15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白木耳粥、具有潤肺止咳、益氣補腎的作用。適用于陰虛內熱燥咳、氣陰兩虛等病癥。

  推薦:特級銀耳、 古田雪耳

  老中醫養生茶

  桑菊蠶繭飲

  飲法:菊花3~5朵,干桑葉一小撮,蠶繭兩個,開水沖泡后飲用。

  功效:菊花可平肝明目、散風清熱,能清肺熱、胃火。桑葉味甘苦寒,能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桑菊飲是清代醫家吳鞠通《溫病條辨》中的經典名方,是緩解咳嗽、體熱等癥的佳品。蠶繭具有助眠作用,還含絲膠蛋白等有益物質,利于滋養皮膚、美容祛斑。

  個人心得:我今年60多歲,皮膚光滑,幾乎沒有老年斑。每晚喝完此茶后,我都會用泡完的蠶繭沾水按摩臉部,起到潤滑、滋潤的作用。

  注意事項:四季皆宜,春、秋、冬三季干燥,此茶能清咽潤喉;夏季炎熱,可解暑熱;菊花種類不限,杭菊、貢菊、雪菊皆可;桑葉可到藥店買,但最好在每年春天 桑樹抽芽時,去野外采些桑葉尖,曬干后收藏備用;如有咽喉不適等癥,可增加1~2朵菊花或多放點桑葉;如大便稀溏,就減少1~2朵菊花;老人可加 10~20粒枸杞,能補肝腎、明目,增加保健功效。

  羅仁:廣東省名中醫、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醫科教授

  絲瓜茶湯

  飲法:將一根絲瓜去皮、切成薄片,連同一根蔥、適量鹽放入鍋中,煮軟后加入5克綠茶,浸泡入味即可。

  功效:絲瓜味甘性涼,有消熱化痰、解暑除煩、通便潤膚等功效,主治痰喘咳嗽、痔瘡便血等癥。研究發現,絲瓜含大量維生素、礦物質、木糖膠等,有抗炎、鎮痛、利尿作用。綠茶含茶多酚、茶氨酸等,可提神清心、清熱解暑。常飲此茶能加速排出尿酸,是痛風患者的輔助藥膳。

  注意事項:絲瓜茶湯不宜空腹或飯后立即飲用,貧血患者和經期女性慎用。

  山楂紅糖茶

  飲法:山楂8~10枚,洗凈、去核、掰碎,用開水沖泡或煮20分鐘,加入紅糖調勻。

  功效:山楂是常用藥材,生山楂善于活血化瘀,炒山楂善于健胃消食,焦山楂善于止血。藥理研究表明,山楂有輔助降壓的作用,對防治高脂血癥、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有益。紅糖性溫,可益氣補血、活血化淤,適合月經不調的女性以及年老體弱者。

  注意事項:過于勞累的白領女性常有痛經、膚色晦暗、頸肩腰腿疼痛等癥,適宜常喝。

  胡隨瑜:湖南省名中醫、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副所長

  花椒紅茶

  飲法:取花椒10粒,與適量紅茶一起沖泡。

  功效:花椒味辛性溫,能祛濕醒神、溫中止痛、除濕止瀉。南方潮濕,用些花椒,春夏可祛濕,冬季能御寒。紅茶屬全發酵茶,有消食提神、清熱降火等功效。

  個人心得:我喝的紅茶一般是湖南平江老家熏制的,祛濕、驅邪功效俱佳。常飲此茶可明目、醒腦,還能消食、降火、利尿。飲茶還能修心,讓我心神寧靜,為此我寫過一首小詩:“晨起一杯茶,開卷迎朝霞。欲知個中事,躬身侍嫩芽。”

  注意事項:花椒屬熱性食物,經常上火的人和孕婦忌服。

老中醫如何養生?

進入一定的年紀之后,我們會越發的看重養生,讓自己的身體更加的健康。那么大家知道老中醫都是如何進行養生的嗎?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老中醫養生秘方
  1.除了喝酒外,少吃冷盤

  在古代,人們吃到冷盤,一定是下酒用的,因為無論白酒、黃酒都是溫熱之物,有冷盤相伴,正好中和?,F代人吃冷盤成了習慣,在我看來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腸胃。

  2.絕對不吃苦瓜炒雞蛋

  中國人的確有愛吃雞蛋的傳統,早上煮雞蛋,中午西紅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喙闲院?,雞蛋也是寒涼之物,這兩者加在一起,非常嚴重,在我看來就是毒藥,奉勸大家千萬不要吃。

  3.早餐尊崇傳統,白粥、油條或者煎雞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擊油條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覺得食物沒有“美惡”,關鍵在于適度,白粥、油條、小菜,是中國人的傳統,吃著舒服。煮雞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雞蛋的。

  4.飲食有節

  道家有個觀點,人這一輩子,吃的飯是有定數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著點吃,你就能活得長久。所以我絕對不暴飲暴食。

  5.現代人一大病癥是不饑不餓

  饑餓連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實兩者有本質差別,“饑”是攝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餓”是主觀感受,是想吃東西的*。頻繁的過于強烈的餓的感覺是心水太旺,不覺得餓的狀態屬于心氣不足。

  不饑不餓是現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現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滿食物,老是處于積食的狀態。他們的腸胃相對滿實,口臭、咽喉反復發炎感染、腹脹、不放屁、晚上睡覺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饑而餓,則是現代肥胖人的常見癥狀,這些人吃得很飽,但總是感覺餓。這個病機則在于心火過亢,情緒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內心存在深刻不滿足感,以致出現食欲亢進。中醫治療一般用黃連、梔子等苦寒泄心的藥物。

  6.早晨不餓吃雞蛋牛奶,那是毒藥

  很多人問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說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時候吃才是關鍵。不饑不餓時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飯的時候,外界的時鐘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鐘。很多人在規勸人們要吃早飯,沒有人關心早晨起來,當事人是不是饑餓,頭天晚上的飯還在胃里沒有消化,一點食欲都沒有的人,又要塞進去一堆牛奶雞蛋,不就是毒藥嗎?

  早餐清洗腸胃可以喝碗丁家鋪五谷粉,是用五谷雜糧磨成細粉,方便沖泡。他們的各種配方都是遵循老中醫認可的配方來的。多吃五谷雜糧有利每天腸胃運轉,排便排毒,長喝可延年益壽。餓而不饑的時候,應該吃點點心,三口就得。饑而不餓的時候,就要去看醫生,調節情緒。
  老中醫養生禁忌
  1.忌早起科頭

  科頭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陽氣初生的時間,這時的陽氣像樹苗,雖然生長勢頭很旺,卻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陽氣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從人體來講,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門不注意頭部保暖,很容易讓寒邪入腦,造成疾病。

  2.忌冷著汗衣

  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一出汗衣服會馬上變得溼冷,此時面板的毛孔是張開的,對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溼很有可能乘虛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時把汗擦乾,并更換干燥衣物。

  3.忌熱著曬衣

  久曬之衣有熱毒,不宜立刻上身。這可能有些夸張了,衣服曬得干爽以后,即使還有一定熱度,也不至于對身體健康造成什么危害。當然如果是患有熱病還沒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適當注意,不要穿剛曬過或烤過的衣服。

  4.忌陰室貪涼

  人的身體要保持健康,必須陽氣旺盛,而陽氣很怕受到陰邪的侵犯。如果一個房間不能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陰氣較重,氣溫較低,寒邪容易侵襲體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當然,現代人居住樓房,很難保證每間房屋都有陽光,這時就需要借助暖氣或空調,保持房間溫度。

  5.忌溼地久坐

  有些人對潮溼致病不太理解,認為身體有面板保護,面板又不透水,外界的溼氣怎么能影響到體內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溼氣當然不能直接進入體內,但機體之氣和外界之氣是相互感應的,外界之溼是一種滯緩之氣,感應到體內則使機體的氣機也執行緩慢,從而在體內生成溼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溼的環境中停留過久。 看過老中醫養生秘方的人還會看:

老中醫如何養生?

進入一定的年紀之后,我們會越發的看重養生,讓自己的身體更加的健康。那么大家知道老中醫都是如何進行養生的嗎?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老中醫養生秘方
  1.除了喝酒外,少吃冷盤

  在古代,人們吃到冷盤,一定是下酒用的,因為無論白酒、黃酒都是溫熱之物,有冷盤相伴,正好中和?,F代人吃冷盤成了習慣,在我看來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腸胃。

  2.絕對不吃苦瓜炒雞蛋

  中國人的確有愛吃雞蛋的傳統,早上煮雞蛋,中午西紅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喙闲院?,雞蛋也是寒涼之物,這兩者加在一起,非常嚴重,在我看來就是毒藥,奉勸大家千萬不要吃。

  3.早餐尊崇傳統,白粥、油條或者煎雞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擊油條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覺得食物沒有“美惡”,關鍵在于適度,白粥、油條、小菜,是中國人的傳統,吃著舒服。煮雞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雞蛋的。

  4.飲食有節

  道家有個觀點,人這一輩子,吃的飯是有定數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著點吃,你就能活得長久。所以我絕對不暴飲暴食。

  5.現代人一大病癥是不饑不餓

  饑餓連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實兩者有本質差別,“饑”是攝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餓”是主觀感受,是想吃東西的*。頻繁的過于強烈的餓的感覺是心水太旺,不覺得餓的狀態屬于心氣不足。

  不饑不餓是現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現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滿食物,老是處于積食的狀態。他們的腸胃相對滿實,口臭、咽喉反復發炎感染、腹脹、不放屁、晚上睡覺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饑而餓,則是現代肥胖人的常見癥狀,這些人吃得很飽,但總是感覺餓。這個病機則在于心火過亢,情緒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內心存在深刻不滿足感,以致出現食欲亢進。中醫治療一般用黃連、梔子等苦寒泄心的藥物。

  6.早晨不餓吃雞蛋牛奶,那是毒藥

  很多人問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說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時候吃才是關鍵。不饑不餓時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飯的時候,外界的時鐘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鐘。很多人在規勸人們要吃早飯,沒有人關心早晨起來,當事人是不是饑餓,頭天晚上的飯還在胃里沒有消化,一點食欲都沒有的人,又要塞進去一堆牛奶雞蛋,不就是毒藥嗎?

  早餐清洗腸胃可以喝碗丁家鋪五谷粉,是用五谷雜糧磨成細粉,方便沖泡。他們的各種配方都是遵循老中醫認可的配方來的。多吃五谷雜糧有利每天腸胃運轉,排便排毒,長喝可延年益壽。餓而不饑的時候,應該吃點點心,三口就得。饑而不餓的時候,就要去看醫生,調節情緒。
  老中醫養生禁忌
  1.忌早起科頭

  科頭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陽氣初生的時間,這時的陽氣像樹苗,雖然生長勢頭很旺,卻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陽氣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從人體來講,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門不注意頭部保暖,很容易讓寒邪入腦,造成疾病。

  2.忌冷著汗衣

  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一出汗衣服會馬上變得溼冷,此時面板的毛孔是張開的,對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溼很有可能乘虛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時把汗擦乾,并更換干燥衣物。

  3.忌熱著曬衣

  久曬之衣有熱毒,不宜立刻上身。這可能有些夸張了,衣服曬得干爽以后,即使還有一定熱度,也不至于對身體健康造成什么危害。當然如果是患有熱病還沒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適當注意,不要穿剛曬過或烤過的衣服。

  4.忌陰室貪涼

  人的身體要保持健康,必須陽氣旺盛,而陽氣很怕受到陰邪的侵犯。如果一個房間不能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陰氣較重,氣溫較低,寒邪容易侵襲體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當然,現代人居住樓房,很難保證每間房屋都有陽光,這時就需要借助暖氣或空調,保持房間溫度。

  5.忌溼地久坐

  有些人對潮溼致病不太理解,認為身體有面板保護,面板又不透水,外界的溼氣怎么能影響到體內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溼氣當然不能直接進入體內,但機體之氣和外界之氣是相互感應的,外界之溼是一種滯緩之氣,感應到體內則使機體的氣機也執行緩慢,從而在體內生成溼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溼的環境中停留過久。 看過老中醫養生秘方的人還會看:

...去養生?老中醫教我們8個秘訣的養生方法讓身體 健康10倍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 養生 ,那么什么才是正確的 養生 方法呢?聽老中醫講每天 養生 秘訣的方法!

如今人們生活節奏很快,所以無論做什么事都很注重速度,有的人吃飯時,為了加快速度,會狼吞虎咽,吃一頓飯的時間甚至可以縮短到幾分鐘以內,這種做法對胃腸道 健康 極為不利!

1.老中醫建議吃早餐的時間最好是15 20分鐘

中晚餐用30分鐘左右是最 健康 的吃飯時間,如果吃得太快,食物就不能被很好的咀嚼,不能讓腸胃更好地消化、吸收,進而會容易傷害到食管黏膜和胃部。在吃飯的時候要做到細嚼慢咽,但是如果吃飯太慢也會有不好的影響,因為體內的消化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時間,在進食之后10多分鐘以后才是消化酶活性的最佳時刻,有利于腸胃對其營養進行更好的吸收。膽汁需要排出對食物進行消化,膽汁排出的含量是有限的,吃飯過慢,如果不能及時對食物進行消化,就會使脂肪產生堆積,不利于身體 健康

細嚼慢咽也有利于更好的判斷是否真正的吃飽,以免攝入過量引氣肥胖的現象!

2.人們常常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 這可是有依據的,您可別不相信。尤其是人到35以后呀,身體各方面的功能逐漸在走下坡路,合理的飲食鍛煉還是非常有必要的。飯后走路來不僅對控制血糖、血壓、血脂有一定的好處,對于消化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們需要注意的,飯后不能馬上去運動,飯后一小時 兩小時后再進行! 另外我們走路的速度也不要過快,控制在每公里10分鐘比較好!讓身體微微出汗即可!

3.每天蹲馬步2分鐘

不管你每天工作在椅子坐多久都要抽出點時間蹲上馬步

蹲馬步主要是為了調節“精、氣、神”,在蹲馬步的時候,要求凝神靜氣、呼吸自然,蹲得深、平、穩,以練習喉、胸、腎等器官,并使腹部、腿部肌肉繃緊,以達到全身性鍛煉的目的。

4.醒后躺3分鐘再起床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有超過200萬人死于中風。在中風和猝死的病例中,25%左右都是在清晨起床的一剎那發病。

因此,早晨醒來,不要急于起身,應在床上靜臥3分鐘后再坐起來,坐3分鐘后再站立起身?!伴W電式”地從臥位變為坐位,甚至下床活動,很可能會因為血壓迅速變化引起腦部急性缺氧缺血而跌倒。

5.練練瑜伽讓背痛少60%

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顯示,對于有輕度或中度背痛的人,每次90分鐘、每周兩次的瑜伽可以讓背痛減少60%,還能讓抑郁指數降低56%。如果沒有條件練瑜伽,平躺放松、讓身體的每個部位盡量都貼著床面,也可以緩解背痛。

6.每天5分鐘 眼保健操做到老

做一次眼保健操會花去你5分鐘,但眼睛得到的休息,不少于一次“十一”長假。這并不是學生們的專利,從小到老,都堅持這個好習慣吧。尤其是眼保健操的最后一句,“張開雙眼,請到室外活動,或眺望遠處”,一定要照做。

7.每天做家務45分鐘 以走1000步消耗的熱量為基準,拖8分鐘地板或洗15分鐘盤子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因此,建議每天的日?;顒恿繎摬簧儆凇?000步”。

8.睡前泡腳一般情況下,泡腳的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 每天堅持泡腳,不僅可以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加快新陳代謝,祛寒除濕,緩解疲勞,促進睡眠,同時還有去除腳臭,預防腳氣的作用。但泡腳的時間也不宜太長,時間太長,會使皮膚表面生褶皺,發白。當然,時間也不能太短,否則起不到 養生 的效果。泡腳的溫度也不宜太高。

通常情況下,建議泡腳時水溫在40度左右,泡腳的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最長不要超過半個小時。另外,泡腳要每天堅持,才會對身體有。

...去養生?老中醫教我們8個秘訣的養生方法讓身體 健康10倍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 養生 ,那么什么才是正確的 養生 方法呢?聽老中醫講每天 養生 秘訣的方法!

如今人們生活節奏很快,所以無論做什么事都很注重速度,有的人吃飯時,為了加快速度,會狼吞虎咽,吃一頓飯的時間甚至可以縮短到幾分鐘以內,這種做法對胃腸道 健康 極為不利!

1.老中醫建議吃早餐的時間最好是15 20分鐘

中晚餐用30分鐘左右是最 健康 的吃飯時間,如果吃得太快,食物就不能被很好的咀嚼,不能讓腸胃更好地消化、吸收,進而會容易傷害到食管黏膜和胃部。在吃飯的時候要做到細嚼慢咽,但是如果吃飯太慢也會有不好的影響,因為體內的消化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時間,在進食之后10多分鐘以后才是消化酶活性的最佳時刻,有利于腸胃對其營養進行更好的吸收。膽汁需要排出對食物進行消化,膽汁排出的含量是有限的,吃飯過慢,如果不能及時對食物進行消化,就會使脂肪產生堆積,不利于身體 健康

細嚼慢咽也有利于更好的判斷是否真正的吃飽,以免攝入過量引氣肥胖的現象!

2.人們常常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 這可是有依據的,您可別不相信。尤其是人到35以后呀,身體各方面的功能逐漸在走下坡路,合理的飲食鍛煉還是非常有必要的。飯后走路來不僅對控制血糖、血壓、血脂有一定的好處,對于消化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們需要注意的,飯后不能馬上去運動,飯后一小時 兩小時后再進行! 另外我們走路的速度也不要過快,控制在每公里10分鐘比較好!讓身體微微出汗即可!

3.每天蹲馬步2分鐘

不管你每天工作在椅子坐多久都要抽出點時間蹲上馬步

蹲馬步主要是為了調節“精、氣、神”,在蹲馬步的時候,要求凝神靜氣、呼吸自然,蹲得深、平、穩,以練習喉、胸、腎等器官,并使腹部、腿部肌肉繃緊,以達到全身性鍛煉的目的。

4.醒后躺3分鐘再起床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有超過200萬人死于中風。在中風和猝死的病例中,25%左右都是在清晨起床的一剎那發病。

因此,早晨醒來,不要急于起身,應在床上靜臥3分鐘后再坐起來,坐3分鐘后再站立起身?!伴W電式”地從臥位變為坐位,甚至下床活動,很可能會因為血壓迅速變化引起腦部急性缺氧缺血而跌倒。

5.練練瑜伽讓背痛少60%

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顯示,對于有輕度或中度背痛的人,每次90分鐘、每周兩次的瑜伽可以讓背痛減少60%,還能讓抑郁指數降低56%。如果沒有條件練瑜伽,平躺放松、讓身體的每個部位盡量都貼著床面,也可以緩解背痛。

6.每天5分鐘 眼保健操做到老

做一次眼保健操會花去你5分鐘,但眼睛得到的休息,不少于一次“十一”長假。這并不是學生們的專利,從小到老,都堅持這個好習慣吧。尤其是眼保健操的最后一句,“張開雙眼,請到室外活動,或眺望遠處”,一定要照做。

7.每天做家務45分鐘 以走1000步消耗的熱量為基準,拖8分鐘地板或洗15分鐘盤子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因此,建議每天的日?;顒恿繎摬簧儆凇?000步”。

8.睡前泡腳一般情況下,泡腳的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 每天堅持泡腳,不僅可以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加快新陳代謝,祛寒除濕,緩解疲勞,促進睡眠,同時還有去除腳臭,預防腳氣的作用。但泡腳的時間也不宜太長,時間太長,會使皮膚表面生褶皺,發白。當然,時間也不能太短,否則起不到 養生 的效果。泡腳的溫度也不宜太高。

通常情況下,建議泡腳時水溫在40度左右,泡腳的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最長不要超過半個小時。另外,泡腳要每天堅持,才會對身體有。

...去養生?老中醫教我們8個秘訣的養生方法讓身體 健康10倍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 養生 ,那么什么才是正確的 養生 方法呢?聽老中醫講每天 養生 秘訣的方法!

如今人們生活節奏很快,所以無論做什么事都很注重速度,有的人吃飯時,為了加快速度,會狼吞虎咽,吃一頓飯的時間甚至可以縮短到幾分鐘以內,這種做法對胃腸道 健康 極為不利!

1.老中醫建議吃早餐的時間最好是15 20分鐘

中晚餐用30分鐘左右是最 健康 的吃飯時間,如果吃得太快,食物就不能被很好的咀嚼,不能讓腸胃更好地消化、吸收,進而會容易傷害到食管黏膜和胃部。在吃飯的時候要做到細嚼慢咽,但是如果吃飯太慢也會有不好的影響,因為體內的消化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時間,在進食之后10多分鐘以后才是消化酶活性的最佳時刻,有利于腸胃對其營養進行更好的吸收。膽汁需要排出對食物進行消化,膽汁排出的含量是有限的,吃飯過慢,如果不能及時對食物進行消化,就會使脂肪產生堆積,不利于身體 健康

細嚼慢咽也有利于更好的判斷是否真正的吃飽,以免攝入過量引氣肥胖的現象!

2.人們常常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 這可是有依據的,您可別不相信。尤其是人到35以后呀,身體各方面的功能逐漸在走下坡路,合理的飲食鍛煉還是非常有必要的。飯后走路來不僅對控制血糖、血壓、血脂有一定的好處,對于消化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們需要注意的,飯后不能馬上去運動,飯后一小時 兩小時后再進行! 另外我們走路的速度也不要過快,控制在每公里10分鐘比較好!讓身體微微出汗即可!

3.每天蹲馬步2分鐘

不管你每天工作在椅子坐多久都要抽出點時間蹲上馬步

蹲馬步主要是為了調節“精、氣、神”,在蹲馬步的時候,要求凝神靜氣、呼吸自然,蹲得深、平、穩,以練習喉、胸、腎等器官,并使腹部、腿部肌肉繃緊,以達到全身性鍛煉的目的。

4.醒后躺3分鐘再起床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有超過200萬人死于中風。在中風和猝死的病例中,25%左右都是在清晨起床的一剎那發病。

因此,早晨醒來,不要急于起身,應在床上靜臥3分鐘后再坐起來,坐3分鐘后再站立起身?!伴W電式”地從臥位變為坐位,甚至下床活動,很可能會因為血壓迅速變化引起腦部急性缺氧缺血而跌倒。

5.練練瑜伽讓背痛少60%

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顯示,對于有輕度或中度背痛的人,每次90分鐘、每周兩次的瑜伽可以讓背痛減少60%,還能讓抑郁指數降低56%。如果沒有條件練瑜伽,平躺放松、讓身體的每個部位盡量都貼著床面,也可以緩解背痛。

6.每天5分鐘 眼保健操做到老

做一次眼保健操會花去你5分鐘,但眼睛得到的休息,不少于一次“十一”長假。這并不是學生們的專利,從小到老,都堅持這個好習慣吧。尤其是眼保健操的最后一句,“張開雙眼,請到室外活動,或眺望遠處”,一定要照做。

7.每天做家務45分鐘 以走1000步消耗的熱量為基準,拖8分鐘地板或洗15分鐘盤子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因此,建議每天的日?;顒恿繎摬簧儆凇?000步”。

8.睡前泡腳一般情況下,泡腳的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 每天堅持泡腳,不僅可以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加快新陳代謝,祛寒除濕,緩解疲勞,促進睡眠,同時還有去除腳臭,預防腳氣的作用。但泡腳的時間也不宜太長,時間太長,會使皮膚表面生褶皺,發白。當然,時間也不能太短,否則起不到 養生 的效果。泡腳的溫度也不宜太高。

通常情況下,建議泡腳時水溫在40度左右,泡腳的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最長不要超過半個小時。另外,泡腳要每天堅持,才會對身體有。

老中醫養生秘訣

老中醫養生秘訣

老中醫養生秘訣,進入一定的年紀之后,會逐漸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于是越來越看重養生?,F在養生大軍也并不全是中老年人,許多年輕人也在倡導這個理念,讓自己的身體更加的健康何樂而不為呢?分享給大家老中醫養生秘訣。

  老中醫養生秘訣1

1、除了喝酒外,少吃涼菜

在古代,人們吃到涼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為無論白酒、黃酒都是溫熱之物,有涼菜相伴,正好中和?,F代人吃涼菜成了習慣,在我看來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腸胃。

2、絕對不吃苦瓜炒雞蛋

中國人的確有愛吃雞蛋的傳統,早上煮雞蛋,中午西紅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喙闲院?,雞蛋也是寒涼之物,這兩者加在一起,非常嚴重,在我看來就是毒藥,奉勸大家千萬不要吃。

3、早餐尊崇傳統,白粥、油條或者煎雞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擊油條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覺得食物沒有“美惡”,關鍵在于適度,白粥、油條、小菜,是中國人的傳統,吃著舒服。煮雞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雞蛋的。

4、飲食有節

道家有個觀點,人這一輩子,吃的飯是有定數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著點吃,你就能活得長久。所以我絕對不暴飲暴食。

5、現代人一大病癥是不饑不餓

饑餓連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實兩者有本質差別,“饑”是攝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餓”是主觀感受,是想吃東西的*。頻繁的過于強烈的餓的感覺是心水太旺,不覺得餓的狀態屬于心氣不足。

不饑不餓是現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現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滿食物,老是處于積食的狀態。他們的腸胃相對滿實,口臭、咽喉反復發炎感染、腹脹、不放屁、晚上睡覺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饑而餓,則是現代肥胖人的常見癥狀,這些人吃得很飽,但總是感覺餓。這個病機則在于心火過亢,情緒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內心存在深刻不滿足感,以致出現食欲亢進。中醫治療一般用黃連、梔子等苦寒泄心的藥物。

6、早晨不餓吃雞蛋牛奶,那是毒藥

很多人問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說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時候吃才是關鍵。不饑不餓時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飯的時候,外界的時鐘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鐘。很多人在規勸人們要吃早飯,沒有人關心早晨起來,當事人是不是饑餓,頭天晚上的飯還在胃里沒有消化,一點食欲都沒有的人,又要塞進去一堆牛奶雞蛋,不就是毒藥嗎?

早餐清洗腸胃可以喝碗五谷粉,是用五谷雜糧磨成細粉,方便沖泡。多吃五谷雜糧有利每天腸胃運轉,排便排毒,長喝可延年益壽。餓而不饑的時候,應該吃點點心,三口就得。饑而不餓的時候,就要去看醫生,調節情緒。

7、不要大量喝水,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出現了所謂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還可以沖刷大腸什么的。其實,這樣喝水,非常傷腎,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F代人光圖快,灌水牛飲,結果導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來,沒有辦法成為體液。喝水的學問還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腸子過,體液無處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葉,在吃西瓜時候加入微量鹽,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8、不喝凍水、凍飲料

冷飲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熱氣,把它溫到36、5℃跟人體一樣的溫度。日積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連,肺也受不了。有人喜歡吃飯之前先來杯凍飲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飯的時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撐,都會沒感覺,時間長了,你就變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飽就差不多了。

  老中醫養生秘訣2

1、動作“慢”一點

慢養生一直是中醫提倡的一種方法,尤其對于現代人而言更應當要慢一點。

首先,動作慢一點。不管是起床還是運動,都不要太過急躁,動作過急、過猛會導致身體供血不及時,持續頭暈、心悸等現象。

其次,吃飯速度慢一點。急急匆匆的吃飯不僅會導致肥胖的發生還會引起胃腸道疾病,導致人體對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吸收不充分,危害身體健康。

2、經常做運“動”

中醫里有一句話“五勞傷身”,其中“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這四個勞傷就和不運動有關,不動則氣血運行不暢,出現氣血瘀滯,長期如此自然會出現疾病。

首先,對于年輕人而言可以參與一些運動量比較大的鍛煉,如跑步、騎車、游泳等等,一方面可以增加抵抗力,另一方面可以燃燒脂肪,有利于保持好身材。

其次,對于中老年人而言可以選擇一些動作比較緩的運動,如太極拳、五禽戲、散步等。這樣有助氣血的運行避免疾病的出現。另一方面,人類會隨著年齡的增加,新陳代謝會減緩,毒素更容易堆積,所以適量的運動還有助于延緩衰老,清理身體。另外,想要延緩衰老,還可以通過保健品達到養生目的,多利亞奇亞籽原產于南美洲,含有20%的植物性Omega-3 ALA、37%的膳食纖維、豐富的全蛋白質、抗氧化物及人體必須的礦物質及維生素等全面平衡營養素。>>>養生商城正在促銷中,史上最低價,只限年前促銷,錯過再沒機會,趕緊點擊了解詳情!

另外,運動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運動,還要注意大腦的運動。衰老是不可避免的問題,而隨著身體的衰老,腦細胞也在死亡和減少,多做大腦運動可以延緩大腦的死亡,調動大腦的潛能。

3、滋“潤”身體

潤養生可以從滋潤皮膚和滋潤內臟兩方面來看,水在人體中大約占用70%的重量,而每個年齡段的人,其體內含水量會不同,越是衰老,體內的水分流失會越多?;蛘哒f水分的流失是衰老的開始。

首先,要多喝水。血液是人體最重要的體液,但是承載血液流動的是水,一天中有多達200升的水從血管中過濾出,如果人體失水15%以上,那么會逐漸失去生命體征。

其次,要多滋潤五臟。五臟六腑的燥熱會帶來很多疾病,如肺燥則會出現干咳現象,肝火旺盛則會導致頭發油膩、口臭、痘痘等問題。所以保證五臟六腑的滋潤,也是保證身體的健康。

滋潤五臟六腑除了多喝水,還可以食用一些養生食物,如山藥可以潤肺、腎和脾胃,綠色蔬菜入肝等。

4、注意?!芭?/strong>

保暖是中醫里養生的`重點,保暖不等于穿得多,一味的多穿衣服也不利于身體健康,中醫里也有凍養生的說法。暖是注重身體四末的保暖,即手腳四肢的保暖。

首先,人體的四肢距離心臟最遠,最容易出現血液循環不良的現象,四肢的保暖可以緩解這種現象。

其次,在人體的腳上有很多對應人體五臟六腑的穴位,保暖可以有效的減少疾病的發生。

另外,還要注意一些身體其他部位的保暖,如冬季保護好脖子和后背、肚臍等。

5、精神放“松”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導致人的精神和身體都長期處于一種緊張狀態。這樣一方面增加精神壓力,出現內分泌失調,容易患病。另一方面,身體會出現肌肉僵硬、乏力、酸痛等現象。另外,匆忙的現代人和古人相比,呼吸的時間都在縮短,所以放松身心更為重要。

首先,精神上的放松,可以聽音樂、看書,還可以關掉手機,走出門,到野外進行精神上的放松。

其次,身體上的放松,長期身體緊繃會導致氣血瘀滯,氣血不通則會出現疼痛。身體上的放松可以采取運動、按摩和泡澡的方法。另外,做深呼吸運動也是不錯的放松方法。

老中醫養生秘訣

老中醫養生秘訣

老中醫養生秘訣,進入一定的年紀之后,會逐漸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于是越來越看重養生?,F在養生大軍也并不全是中老年人,許多年輕人也在倡導這個理念,讓自己的身體更加的健康何樂而不為呢?分享給大家老中醫養生秘訣。

  老中醫養生秘訣1

1、除了喝酒外,少吃涼菜

在古代,人們吃到涼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為無論白酒、黃酒都是溫熱之物,有涼菜相伴,正好中和?,F代人吃涼菜成了習慣,在我看來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腸胃。

2、絕對不吃苦瓜炒雞蛋

中國人的確有愛吃雞蛋的傳統,早上煮雞蛋,中午西紅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喙闲院?,雞蛋也是寒涼之物,這兩者加在一起,非常嚴重,在我看來就是毒藥,奉勸大家千萬不要吃。

3、早餐尊崇傳統,白粥、油條或者煎雞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擊油條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覺得食物沒有“美惡”,關鍵在于適度,白粥、油條、小菜,是中國人的傳統,吃著舒服。煮雞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雞蛋的。

4、飲食有節

道家有個觀點,人這一輩子,吃的飯是有定數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著點吃,你就能活得長久。所以我絕對不暴飲暴食。

5、現代人一大病癥是不饑不餓

饑餓連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實兩者有本質差別,“饑”是攝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餓”是主觀感受,是想吃東西的*。頻繁的過于強烈的餓的感覺是心水太旺,不覺得餓的狀態屬于心氣不足。

不饑不餓是現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現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滿食物,老是處于積食的狀態。他們的腸胃相對滿實,口臭、咽喉反復發炎感染、腹脹、不放屁、晚上睡覺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饑而餓,則是現代肥胖人的常見癥狀,這些人吃得很飽,但總是感覺餓。這個病機則在于心火過亢,情緒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內心存在深刻不滿足感,以致出現食欲亢進。中醫治療一般用黃連、梔子等苦寒泄心的藥物。

6、早晨不餓吃雞蛋牛奶,那是毒藥

很多人問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說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時候吃才是關鍵。不饑不餓時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飯的時候,外界的時鐘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鐘。很多人在規勸人們要吃早飯,沒有人關心早晨起來,當事人是不是饑餓,頭天晚上的飯還在胃里沒有消化,一點食欲都沒有的人,又要塞進去一堆牛奶雞蛋,不就是毒藥嗎?

早餐清洗腸胃可以喝碗五谷粉,是用五谷雜糧磨成細粉,方便沖泡。多吃五谷雜糧有利每天腸胃運轉,排便排毒,長喝可延年益壽。餓而不饑的時候,應該吃點點心,三口就得。饑而不餓的時候,就要去看醫生,調節情緒。

7、不要大量喝水,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出現了所謂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還可以沖刷大腸什么的。其實,這樣喝水,非常傷腎,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F代人光圖快,灌水牛飲,結果導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來,沒有辦法成為體液。喝水的學問還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腸子過,體液無處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葉,在吃西瓜時候加入微量鹽,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8、不喝凍水、凍飲料

冷飲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熱氣,把它溫到36、5℃跟人體一樣的溫度。日積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連,肺也受不了。有人喜歡吃飯之前先來杯凍飲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飯的時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撐,都會沒感覺,時間長了,你就變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飽就差不多了。

  老中醫養生秘訣2

1、動作“慢”一點

慢養生一直是中醫提倡的一種方法,尤其對于現代人而言更應當要慢一點。

首先,動作慢一點。不管是起床還是運動,都不要太過急躁,動作過急、過猛會導致身體供血不及時,持續頭暈、心悸等現象。

其次,吃飯速度慢一點。急急匆匆的吃飯不僅會導致肥胖的發生還會引起胃腸道疾病,導致人體對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吸收不充分,危害身體健康。

2、經常做運“動”

中醫里有一句話“五勞傷身”,其中“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這四個勞傷就和不運動有關,不動則氣血運行不暢,出現氣血瘀滯,長期如此自然會出現疾病。

首先,對于年輕人而言可以參與一些運動量比較大的鍛煉,如跑步、騎車、游泳等等,一方面可以增加抵抗力,另一方面可以燃燒脂肪,有利于保持好身材。

其次,對于中老年人而言可以選擇一些動作比較緩的運動,如太極拳、五禽戲、散步等。這樣有助氣血的運行避免疾病的出現。另一方面,人類會隨著年齡的增加,新陳代謝會減緩,毒素更容易堆積,所以適量的運動還有助于延緩衰老,清理身體。另外,想要延緩衰老,還可以通過保健品達到養生目的,多利亞奇亞籽原產于南美洲,含有20%的植物性Omega-3 ALA、37%的膳食纖維、豐富的全蛋白質、抗氧化物及人體必須的礦物質及維生素等全面平衡營養素。>>>養生商城正在促銷中,史上最低價,只限年前促銷,錯過再沒機會,趕緊點擊了解詳情!

另外,運動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運動,還要注意大腦的運動。衰老是不可避免的問題,而隨著身體的衰老,腦細胞也在死亡和減少,多做大腦運動可以延緩大腦的死亡,調動大腦的潛能。

3、滋“潤”身體

潤養生可以從滋潤皮膚和滋潤內臟兩方面來看,水在人體中大約占用70%的重量,而每個年齡段的人,其體內含水量會不同,越是衰老,體內的水分流失會越多?;蛘哒f水分的流失是衰老的開始。

首先,要多喝水。血液是人體最重要的體液,但是承載血液流動的是水,一天中有多達200升的水從血管中過濾出,如果人體失水15%以上,那么會逐漸失去生命體征。

其次,要多滋潤五臟。五臟六腑的燥熱會帶來很多疾病,如肺燥則會出現干咳現象,肝火旺盛則會導致頭發油膩、口臭、痘痘等問題。所以保證五臟六腑的滋潤,也是保證身體的健康。

滋潤五臟六腑除了多喝水,還可以食用一些養生食物,如山藥可以潤肺、腎和脾胃,綠色蔬菜入肝等。

4、注意?!芭?/strong>

保暖是中醫里養生的`重點,保暖不等于穿得多,一味的多穿衣服也不利于身體健康,中醫里也有凍養生的說法。暖是注重身體四末的保暖,即手腳四肢的保暖。

首先,人體的四肢距離心臟最遠,最容易出現血液循環不良的現象,四肢的保暖可以緩解這種現象。

其次,在人體的腳上有很多對應人體五臟六腑的穴位,保暖可以有效的減少疾病的發生。

另外,還要注意一些身體其他部位的保暖,如冬季保護好脖子和后背、肚臍等。

5、精神放“松”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導致人的精神和身體都長期處于一種緊張狀態。這樣一方面增加精神壓力,出現內分泌失調,容易患病。另一方面,身體會出現肌肉僵硬、乏力、酸痛等現象。另外,匆忙的現代人和古人相比,呼吸的時間都在縮短,所以放松身心更為重要。

首先,精神上的放松,可以聽音樂、看書,還可以關掉手機,走出門,到野外進行精神上的放松。

其次,身體上的放松,長期身體緊繃會導致氣血瘀滯,氣血不通則會出現疼痛。身體上的放松可以采取運動、按摩和泡澡的方法。另外,做深呼吸運動也是不錯的放松方法。

老中醫養生秘訣

老中醫養生秘訣

老中醫養生秘訣,進入一定的年紀之后,會逐漸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于是越來越看重養生?,F在養生大軍也并不全是中老年人,許多年輕人也在倡導這個理念,讓自己的身體更加的健康何樂而不為呢?分享給大家老中醫養生秘訣。

  老中醫養生秘訣1

1、除了喝酒外,少吃涼菜

在古代,人們吃到涼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為無論白酒、黃酒都是溫熱之物,有涼菜相伴,正好中和?,F代人吃涼菜成了習慣,在我看來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腸胃。

2、絕對不吃苦瓜炒雞蛋

中國人的確有愛吃雞蛋的傳統,早上煮雞蛋,中午西紅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喙闲院?,雞蛋也是寒涼之物,這兩者加在一起,非常嚴重,在我看來就是毒藥,奉勸大家千萬不要吃。

3、早餐尊崇傳統,白粥、油條或者煎雞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擊油條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覺得食物沒有“美惡”,關鍵在于適度,白粥、油條、小菜,是中國人的傳統,吃著舒服。煮雞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雞蛋的。

4、飲食有節

道家有個觀點,人這一輩子,吃的飯是有定數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著點吃,你就能活得長久。所以我絕對不暴飲暴食。

5、現代人一大病癥是不饑不餓

饑餓連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實兩者有本質差別,“饑”是攝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餓”是主觀感受,是想吃東西的*。頻繁的過于強烈的餓的感覺是心水太旺,不覺得餓的狀態屬于心氣不足。

不饑不餓是現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現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滿食物,老是處于積食的狀態。他們的腸胃相對滿實,口臭、咽喉反復發炎感染、腹脹、不放屁、晚上睡覺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饑而餓,則是現代肥胖人的常見癥狀,這些人吃得很飽,但總是感覺餓。這個病機則在于心火過亢,情緒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內心存在深刻不滿足感,以致出現食欲亢進。中醫治療一般用黃連、梔子等苦寒泄心的藥物。

6、早晨不餓吃雞蛋牛奶,那是毒藥

很多人問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說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時候吃才是關鍵。不饑不餓時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飯的時候,外界的時鐘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鐘。很多人在規勸人們要吃早飯,沒有人關心早晨起來,當事人是不是饑餓,頭天晚上的飯還在胃里沒有消化,一點食欲都沒有的人,又要塞進去一堆牛奶雞蛋,不就是毒藥嗎?

早餐清洗腸胃可以喝碗五谷粉,是用五谷雜糧磨成細粉,方便沖泡。多吃五谷雜糧有利每天腸胃運轉,排便排毒,長喝可延年益壽。餓而不饑的時候,應該吃點點心,三口就得。饑而不餓的時候,就要去看醫生,調節情緒。

7、不要大量喝水,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出現了所謂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還可以沖刷大腸什么的。其實,這樣喝水,非常傷腎,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F代人光圖快,灌水牛飲,結果導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來,沒有辦法成為體液。喝水的學問還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腸子過,體液無處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葉,在吃西瓜時候加入微量鹽,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8、不喝凍水、凍飲料

冷飲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熱氣,把它溫到36、5℃跟人體一樣的溫度。日積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連,肺也受不了。有人喜歡吃飯之前先來杯凍飲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飯的時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撐,都會沒感覺,時間長了,你就變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飽就差不多了。

  老中醫養生秘訣2

1、動作“慢”一點

慢養生一直是中醫提倡的一種方法,尤其對于現代人而言更應當要慢一點。

首先,動作慢一點。不管是起床還是運動,都不要太過急躁,動作過急、過猛會導致身體供血不及時,持續頭暈、心悸等現象。

其次,吃飯速度慢一點。急急匆匆的吃飯不僅會導致肥胖的發生還會引起胃腸道疾病,導致人體對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吸收不充分,危害身體健康。

2、經常做運“動”

中醫里有一句話“五勞傷身”,其中“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這四個勞傷就和不運動有關,不動則氣血運行不暢,出現氣血瘀滯,長期如此自然會出現疾病。

首先,對于年輕人而言可以參與一些運動量比較大的鍛煉,如跑步、騎車、游泳等等,一方面可以增加抵抗力,另一方面可以燃燒脂肪,有利于保持好身材。

其次,對于中老年人而言可以選擇一些動作比較緩的運動,如太極拳、五禽戲、散步等。這樣有助氣血的運行避免疾病的出現。另一方面,人類會隨著年齡的增加,新陳代謝會減緩,毒素更容易堆積,所以適量的運動還有助于延緩衰老,清理身體。另外,想要延緩衰老,還可以通過保健品達到養生目的,多利亞奇亞籽原產于南美洲,含有20%的植物性Omega-3 ALA、37%的膳食纖維、豐富的全蛋白質、抗氧化物及人體必須的礦物質及維生素等全面平衡營養素。>>>養生商城正在促銷中,史上最低價,只限年前促銷,錯過再沒機會,趕緊點擊了解詳情!

另外,運動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運動,還要注意大腦的運動。衰老是不可避免的問題,而隨著身體的衰老,腦細胞也在死亡和減少,多做大腦運動可以延緩大腦的死亡,調動大腦的潛能。

3、滋“潤”身體

潤養生可以從滋潤皮膚和滋潤內臟兩方面來看,水在人體中大約占用70%的重量,而每個年齡段的人,其體內含水量會不同,越是衰老,體內的水分流失會越多?;蛘哒f水分的流失是衰老的開始。

首先,要多喝水。血液是人體最重要的體液,但是承載血液流動的是水,一天中有多達200升的水從血管中過濾出,如果人體失水15%以上,那么會逐漸失去生命體征。

其次,要多滋潤五臟。五臟六腑的燥熱會帶來很多疾病,如肺燥則會出現干咳現象,肝火旺盛則會導致頭發油膩、口臭、痘痘等問題。所以保證五臟六腑的滋潤,也是保證身體的健康。

滋潤五臟六腑除了多喝水,還可以食用一些養生食物,如山藥可以潤肺、腎和脾胃,綠色蔬菜入肝等。

4、注意?!芭?/strong>

保暖是中醫里養生的`重點,保暖不等于穿得多,一味的多穿衣服也不利于身體健康,中醫里也有凍養生的說法。暖是注重身體四末的保暖,即手腳四肢的保暖。

首先,人體的四肢距離心臟最遠,最容易出現血液循環不良的現象,四肢的保暖可以緩解這種現象。

其次,在人體的腳上有很多對應人體五臟六腑的穴位,保暖可以有效的減少疾病的發生。

另外,還要注意一些身體其他部位的保暖,如冬季保護好脖子和后背、肚臍等。

5、精神放“松”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導致人的精神和身體都長期處于一種緊張狀態。這樣一方面增加精神壓力,出現內分泌失調,容易患病。另一方面,身體會出現肌肉僵硬、乏力、酸痛等現象。另外,匆忙的現代人和古人相比,呼吸的時間都在縮短,所以放松身心更為重要。

首先,精神上的放松,可以聽音樂、看書,還可以關掉手機,走出門,到野外進行精神上的放松。

其次,身體上的放松,長期身體緊繃會導致氣血瘀滯,氣血不通則會出現疼痛。身體上的放松可以采取運動、按摩和泡澡的方法。另外,做深呼吸運動也是不錯的放松方法。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皮膚科老中醫養生

簡介:陳彤云,1921年12月25日出生于北京東四八條,回族,中共黨員,中醫皮外科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醫大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陳彤云于1940年考入輔仁大學社會經濟專業;1950年考取行醫執照,正式行醫;1951年任北京中醫進修學校教務主任;1953年在北京東單三條兒童醫院學習深造;1954年—1960年師從秦伯未、任應秋、陳慎吾、宗維新等;1966年調任至北京中醫醫院外科;1981年正式退休;2003年獲評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經驗師承指導老師”;2017年獲評為“全國名中醫”;2018年1月入選“2017年度中國中醫藥新聞人物”;2022年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3月獲評為第四屆“國醫大師”。陳彤云長期專注于中醫皮膚科臨床、研究工作。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