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中醫養生四要訣的現代意義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24 04:16:52
文檔

中醫養生四要訣的現代意義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2008年6月7日,中醫養生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4月2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
推薦度:
導讀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2008年6月7日,中醫養生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4月2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2008年6月7日,中醫養生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4月2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黃帝內經萬物規律的四字核心是

黃帝內經》四時養生理論是“天人相應”整體觀在中醫養生學中的具體應用。它認為,只有能動地適應四季變化規律,才能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性,避免衰老和疾病的發生。

“四時養生”是《黃帝內經》在“天人相應”整體觀指導下,總結先秦諸子百家養生經驗后提出的,它強調養生保健要順應自然界的季節氣候變化,與天地陰陽保持協調平衡,以使人體內外環境和諧統一?!绊標臅r而適寒暑”是中醫養生理論中一條極其重要的原則,對于現代人類的養生保健實踐仍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1、”四時養生”是天人合一整體觀在中醫養生學中的具體體現

“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命題。老子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人與天、地、道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和諧統一的。自然界是人類生命活動的根本,人要健康長壽就必須順乎自然規律。莊子進一步提出:“夫至樂者,先應之以人事……萬物循生”(《莊子天運》),他認為養生保健不僅要“順乎自然”,更重要的是掌握其規律,按自然規律去保健養生?!饵S帝內經》在這一觀點的影響下,提出了“天人相應”學說,認為“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天地萬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人類生存于自然界之中,其生命過程具有很強的`時間性和空間性,一切生命活動均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無論四時氣候、晝夜晨昏、日月運動、地理環境,各種變化都會對人體產生影響。

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界四時氣候變化的征象,又是陰陽升降、寒暑更迭的標志,對自然界萬物的影響尤其重要,正如《易經系辭》中說:“變通莫大乎四時?!痹陂L期的生產實踐和醫療實踐中,古人觀察到自然界四時氣候的變化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一年四季的氣候特點是春溫春生,夏熱夏長,秋涼秋收,冬寒冬藏。但是它們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是一個連續變化的過程。沒有生長,就無所謂收藏,也就沒有第二年的再生長。正因為有了寒熱溫涼、生長收藏的消長進退變化,才有了生命的正常發育和成長。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p>《黃帝內經》十分重視四時變化對人體的影響,認為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寒暑變化是自然界陰陽此消彼長的運動過程所致,人體臟腑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界四時寒暑陰陽消長的影響,在正常生理狀況下,人與自然界時辰季節變化具有同步的相應性變化,人體生理功能隨著天地四時之氣的運動變化而進行著自然調節,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靈樞順氣一年分為四時》)。人類要在自然界中健康生活,就必須認識、適應、掌握這些規律。因此,《靈樞本神》指出:“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柔剛?!敝挥心軇拥剡m應四季變化規律,才能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性,避免不適和疾病的發生。這種“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正是中醫四時養生法則的理論依據。

2、四時養生的原則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出四時養生的原則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2]。但對于此原則的理解和應用,歷代醫家不盡相同。例如,王冰在《黃帝內經素問》中認為:“春食涼、夏食寒,以養于陽;秋食溫、冬食熱,以養于陰”,即春夏陽盛而易傷陰,飲食上宜多食寒涼之品以抑制陽亢;秋冬陰盛而易傷陽,宜多食溫熱飲食以保全陽氣。張志聰在《素問集注》中則認為:“春夏之時,陽盛于外而虛于內;秋冬之時,陰盛于外而虛于內。故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而培養之?!庇捎诖合年柼撚趦?,陽虛則寒,宜用辛熱溫陽食品以補陽氣;秋冬陰虛于內,陰虛則熱,宜用寒涼養陰食品以補陰氣。高士宗在《素問直解》中提出:“春夏養陽,使少陽之氣生,太陽之氣長;秋冬養陰,使太陽之氣收,少陽之氣藏,養陰養陽以從其根?!睏钌仙圃凇秲冉浱仨橉B》中因文解義地注釋云:“圣人與萬物俱浮,即春夏養陽也,與萬物俱沉,即秋冬養陰也?!?p>對于以上觀點,我們認為是因于各醫家的經驗和角度不同而致的見仁見智之論,如果能夠充分領會《內經》四時養生之宗旨,就能夠辯證地應用該原則指導養生保健的實踐活動。

3、《黃帝內經》四時養生的宗旨是保持機體內外陰陽協調

中醫養生學對健康的定義是:人體在自然社會環境中,保持一種“陰平陽秘”的協調狀態。養生保健的目的就是要保持和維護該狀態,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謹查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薄饵S帝內經》從“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的整體觀出發,已認識到四時陰陽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包括人體在內的萬物榮枯生死。因此,“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核心和宗旨,即是把握四時陰陽變化規律,結合季節氣候特點,調整人體的陰陽偏差,以保持人體內外的陰陽協調平衡。

四時養生的目的既然是保持人體內外的陰陽平衡協調,調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均不離乎陰陽的依存互根和消長轉化。例如,冬至―陽生,由春至夏是陽長陰消的過程,所以有春之溫、夏之熱;夏至―陰生,由秋至冬是陰長陽消的過程,所以有秋之涼、冬之寒。正是因于四時陰陽消長的變化,所以才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生物發展生長規律。因此,張景岳在《類經》中指出:“夫陰根于陽,陽根于陰,陰以陽生,陽以陰生。所以圣人春夏則養陽,以為秋冬之地,秋冬則養陰,以為春夏之地,皆所以從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能養陽者,每因風涼生冷,傷此陽氣,以致秋冬多患瘧泄,此陰勝之為病也。有秋冬不能養陰者,每因縱欲過熱,傷此陰氣,以致春夏多患火證,此陽勝之為病也。善養生者,宜切佩之?!?p>根據這一原則,在具體的養生實踐中,就必須做到順應四時氣候以調養五臟之氣,即春養生,順應春季陽氣的生發以舒肝氣;夏養長,順應夏季陽氣的旺盛以養心氣;秋養收,順應秋季陽氣的收藏以養肺氣;冬養藏,順應冬季陽氣的閉藏以養腎氣,維護人和自然的統一,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例如,春為萬物更新之始,《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贝藭r人體之陽氣也應順乎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因此,春季養生必須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這一原則應具體貫穿到飲食、運動、起居、防病、精神調養等各個方面。如在飲食方面,宜多食能溫補陽氣的食物,李時珍《本草綱目》主張“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雜和而食”。在精神調養方面,《黃帝內經》明確指出:“以使志生”,即在春天要讓自已的意志生發,而不要使情緒抑郁。夏季養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養陽氣,關鍵在于暑熱外蒸,汗液大泄,毛孔開放,這時機體最易受風寒之邪侵襲。此外,還要防濕邪侵襲,因為濕為陰邪,易傷陽氣,尤其傷脾胃陽氣。

因此,元代養生家邱處機主張夏季飲食應“溫暖,不令太飽,時時進之……其于肥膩當戒?!?p>《養老壽親書》也告誡:“夏日天暑地熱,若檐下過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涼,以防賊風中人?!鼻锒咀匀唤珀帤廪D旺,人體的陰氣亦外盛而內虛,秋季以燥為主氣,燥邪傷人易傷人體津液,因此秋季養生的關鍵是防燥護陰。冬季養陰著眼于藏,《黃帝內經》指出:“冬三月,此為閉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p>《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諄諄告誡道:“四時陰陽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痹陴B生實踐中,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原則的重要性和指導性,在了解和把握自然界氣候變化規律的基礎上,結合季節特點,順應陰陽的變化進行適當的調攝,養陽以助生長之能,養陰以益收藏之本。如此,才能維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使機體處于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從而達到防病延年的目的

黃帝內經萬物規律的四字核心是

黃帝內經》四時養生理論是“天人相應”整體觀在中醫養生學中的具體應用。它認為,只有能動地適應四季變化規律,才能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性,避免衰老和疾病的發生。

“四時養生”是《黃帝內經》在“天人相應”整體觀指導下,總結先秦諸子百家養生經驗后提出的,它強調養生保健要順應自然界的季節氣候變化,與天地陰陽保持協調平衡,以使人體內外環境和諧統一?!绊標臅r而適寒暑”是中醫養生理論中一條極其重要的原則,對于現代人類的養生保健實踐仍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1、”四時養生”是天人合一整體觀在中醫養生學中的具體體現

“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命題。老子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人與天、地、道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和諧統一的。自然界是人類生命活動的根本,人要健康長壽就必須順乎自然規律。莊子進一步提出:“夫至樂者,先應之以人事……萬物循生”(《莊子天運》),他認為養生保健不僅要“順乎自然”,更重要的是掌握其規律,按自然規律去保健養生?!饵S帝內經》在這一觀點的影響下,提出了“天人相應”學說,認為“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天地萬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人類生存于自然界之中,其生命過程具有很強的`時間性和空間性,一切生命活動均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無論四時氣候、晝夜晨昏、日月運動、地理環境,各種變化都會對人體產生影響。

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界四時氣候變化的征象,又是陰陽升降、寒暑更迭的標志,對自然界萬物的影響尤其重要,正如《易經系辭》中說:“變通莫大乎四時?!痹陂L期的生產實踐和醫療實踐中,古人觀察到自然界四時氣候的變化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一年四季的氣候特點是春溫春生,夏熱夏長,秋涼秋收,冬寒冬藏。但是它們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是一個連續變化的過程。沒有生長,就無所謂收藏,也就沒有第二年的再生長。正因為有了寒熱溫涼、生長收藏的消長進退變化,才有了生命的正常發育和成長。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p>《黃帝內經》十分重視四時變化對人體的影響,認為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寒暑變化是自然界陰陽此消彼長的運動過程所致,人體臟腑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界四時寒暑陰陽消長的影響,在正常生理狀況下,人與自然界時辰季節變化具有同步的相應性變化,人體生理功能隨著天地四時之氣的運動變化而進行著自然調節,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靈樞順氣一年分為四時》)。人類要在自然界中健康生活,就必須認識、適應、掌握這些規律。因此,《靈樞本神》指出:“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柔剛?!敝挥心軇拥剡m應四季變化規律,才能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性,避免不適和疾病的發生。這種“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正是中醫四時養生法則的理論依據。

2、四時養生的原則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出四時養生的原則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2]。但對于此原則的理解和應用,歷代醫家不盡相同。例如,王冰在《黃帝內經素問》中認為:“春食涼、夏食寒,以養于陽;秋食溫、冬食熱,以養于陰”,即春夏陽盛而易傷陰,飲食上宜多食寒涼之品以抑制陽亢;秋冬陰盛而易傷陽,宜多食溫熱飲食以保全陽氣。張志聰在《素問集注》中則認為:“春夏之時,陽盛于外而虛于內;秋冬之時,陰盛于外而虛于內。故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而培養之?!庇捎诖合年柼撚趦?,陽虛則寒,宜用辛熱溫陽食品以補陽氣;秋冬陰虛于內,陰虛則熱,宜用寒涼養陰食品以補陰氣。高士宗在《素問直解》中提出:“春夏養陽,使少陽之氣生,太陽之氣長;秋冬養陰,使太陽之氣收,少陽之氣藏,養陰養陽以從其根?!睏钌仙圃凇秲冉浱仨橉B》中因文解義地注釋云:“圣人與萬物俱浮,即春夏養陽也,與萬物俱沉,即秋冬養陰也?!?p>對于以上觀點,我們認為是因于各醫家的經驗和角度不同而致的見仁見智之論,如果能夠充分領會《內經》四時養生之宗旨,就能夠辯證地應用該原則指導養生保健的實踐活動。

3、《黃帝內經》四時養生的宗旨是保持機體內外陰陽協調

中醫養生學對健康的定義是:人體在自然社會環境中,保持一種“陰平陽秘”的協調狀態。養生保健的目的就是要保持和維護該狀態,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謹查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薄饵S帝內經》從“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的整體觀出發,已認識到四時陰陽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包括人體在內的萬物榮枯生死。因此,“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核心和宗旨,即是把握四時陰陽變化規律,結合季節氣候特點,調整人體的陰陽偏差,以保持人體內外的陰陽協調平衡。

四時養生的目的既然是保持人體內外的陰陽平衡協調,調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均不離乎陰陽的依存互根和消長轉化。例如,冬至―陽生,由春至夏是陽長陰消的過程,所以有春之溫、夏之熱;夏至―陰生,由秋至冬是陰長陽消的過程,所以有秋之涼、冬之寒。正是因于四時陰陽消長的變化,所以才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生物發展生長規律。因此,張景岳在《類經》中指出:“夫陰根于陽,陽根于陰,陰以陽生,陽以陰生。所以圣人春夏則養陽,以為秋冬之地,秋冬則養陰,以為春夏之地,皆所以從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能養陽者,每因風涼生冷,傷此陽氣,以致秋冬多患瘧泄,此陰勝之為病也。有秋冬不能養陰者,每因縱欲過熱,傷此陰氣,以致春夏多患火證,此陽勝之為病也。善養生者,宜切佩之?!?p>根據這一原則,在具體的養生實踐中,就必須做到順應四時氣候以調養五臟之氣,即春養生,順應春季陽氣的生發以舒肝氣;夏養長,順應夏季陽氣的旺盛以養心氣;秋養收,順應秋季陽氣的收藏以養肺氣;冬養藏,順應冬季陽氣的閉藏以養腎氣,維護人和自然的統一,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例如,春為萬物更新之始,《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贝藭r人體之陽氣也應順乎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因此,春季養生必須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這一原則應具體貫穿到飲食、運動、起居、防病、精神調養等各個方面。如在飲食方面,宜多食能溫補陽氣的食物,李時珍《本草綱目》主張“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雜和而食”。在精神調養方面,《黃帝內經》明確指出:“以使志生”,即在春天要讓自已的意志生發,而不要使情緒抑郁。夏季養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養陽氣,關鍵在于暑熱外蒸,汗液大泄,毛孔開放,這時機體最易受風寒之邪侵襲。此外,還要防濕邪侵襲,因為濕為陰邪,易傷陽氣,尤其傷脾胃陽氣。

因此,元代養生家邱處機主張夏季飲食應“溫暖,不令太飽,時時進之……其于肥膩當戒?!?p>《養老壽親書》也告誡:“夏日天暑地熱,若檐下過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涼,以防賊風中人?!鼻锒咀匀唤珀帤廪D旺,人體的陰氣亦外盛而內虛,秋季以燥為主氣,燥邪傷人易傷人體津液,因此秋季養生的關鍵是防燥護陰。冬季養陰著眼于藏,《黃帝內經》指出:“冬三月,此為閉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p>《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諄諄告誡道:“四時陰陽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痹陴B生實踐中,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原則的重要性和指導性,在了解和把握自然界氣候變化規律的基礎上,結合季節特點,順應陰陽的變化進行適當的調攝,養陽以助生長之能,養陰以益收藏之本。如此,才能維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使機體處于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從而達到防病延年的目的

中醫養生的概念和意義

中醫養生的概念和意義   養生,即是保養生命之意。早在兩千多年前,祖國醫學中就已具體地論述了養生保健的問題,積累了系統的理論和豐富的經驗,古時稱為養生,又稱為攝生、道生,與現在所說的“衛生”是同義詞。中醫養生之道,古今中外,享有盛名,這也是古今中外人類共同的美好愿望。

  古代把人的精神和人的肉體看做一個整體,認為人是精、氣、神三者的統一體。一個人的生命力的旺盛,免疫功能的增強,主要靠人體的精神平衡、內分泌平衡、營養平衡、陰陽平衡、氣血平衡等來保證。養生應該從胚胎——零歲開始,直至壽終正寢為止。兒胎時,日月未滿,陰陽未備,臟腑骨節未“全”,稟質未定,倘若孕婦衣食住行合乎衛生,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均適寒溫,不妄作勞,動靜合宜,調養有方,保證身心健康,胎兒就能“逐物變化”,對胎兒的生長、發育、胎養、胎教就有著積極的作用。出生之后,嬰幼兒的養生全靠父母調養,若調養有方,嬰幼兒身心發育自能康泰。少壯時代,注重養生,常保終生健康,不服藥物,可免藥物之害。人到中年多事之秋,養生更應注意,這樣可延長中年期,推遲衰老的到來。人到老年,保養為重要。老年人生理功能日趨老化,故應性情開朗,虛懷若谷,堅持運動,生活自理,老有所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內外百病,皆悉不生,終生保養,享盡天年。

  科學的養生觀認為,一個人要想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必須進行全面的養生保健。并注意下列幾點:第一,道德與涵養是養生的根本;第二,良好的精神狀態是養生的關鍵;第三,思想意識對人體生命起主導作用;第四,科學的飲食及節欲是養生的保證;第五,運動是養生保健的有力措施。只有全面地科學地對身心進行自我保健,才能達到防病、祛病、健康長壽的目的。中醫養生保健的護理,在社區護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醫養生的概念和意義

中醫養生的概念和意義   養生,即是保養生命之意。早在兩千多年前,祖國醫學中就已具體地論述了養生保健的問題,積累了系統的理論和豐富的經驗,古時稱為養生,又稱為攝生、道生,與現在所說的“衛生”是同義詞。中醫養生之道,古今中外,享有盛名,這也是古今中外人類共同的美好愿望。

  古代把人的精神和人的肉體看做一個整體,認為人是精、氣、神三者的統一體。一個人的生命力的旺盛,免疫功能的增強,主要靠人體的精神平衡、內分泌平衡、營養平衡、陰陽平衡、氣血平衡等來保證。養生應該從胚胎——零歲開始,直至壽終正寢為止。兒胎時,日月未滿,陰陽未備,臟腑骨節未“全”,稟質未定,倘若孕婦衣食住行合乎衛生,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均適寒溫,不妄作勞,動靜合宜,調養有方,保證身心健康,胎兒就能“逐物變化”,對胎兒的生長、發育、胎養、胎教就有著積極的作用。出生之后,嬰幼兒的養生全靠父母調養,若調養有方,嬰幼兒身心發育自能康泰。少壯時代,注重養生,常保終生健康,不服藥物,可免藥物之害。人到中年多事之秋,養生更應注意,這樣可延長中年期,推遲衰老的到來。人到老年,保養為重要。老年人生理功能日趨老化,故應性情開朗,虛懷若谷,堅持運動,生活自理,老有所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內外百病,皆悉不生,終生保養,享盡天年。

  科學的養生觀認為,一個人要想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必須進行全面的養生保健。并注意下列幾點:第一,道德與涵養是養生的根本;第二,良好的精神狀態是養生的關鍵;第三,思想意識對人體生命起主導作用;第四,科學的飲食及節欲是養生的保證;第五,運動是養生保健的有力措施。只有全面地科學地對身心進行自我保健,才能達到防病、祛病、健康長壽的目的。中醫養生保健的護理,在社區護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伏天養生四大要訣

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無疑是人們最難熬的日子,高溫天氣致使人們容易引發上火、生瘡、喉嚨疼痛等多種病癥,所以三伏天我們更要把身體調理好,以防疾病發生。下面是我整理的三伏天養生四大要訣,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三伏天相關內容推薦↓↓↓

2022三伏天祝福語

三伏天吃辣椒的注意事項

2022年入伏從哪一天開始

2022三伏天養生吃什么食物

三伏天養生四大要訣

一、養陽避炎熱

夏季人體養生外發,但是卻陰伏在內,稍不注意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并且在夏季,人體皮膚的毛孔是張開的狀態,人體為了調節體溫,因此出汗較多,如果暑熱過度,就會損耗陽氣,因此,夏季要養陽避炎熱。在三伏天的高溫時節,建議大家少外出,多乘涼,在外工作的朋友,要注意防暑降溫,盡量避開烈日熾熱的陽光,注意防曬。出汗時,也要注意補充水分,如果是大汗淋漓之后,應喝一些淡鹽水,調節身體的電解質平衡。

二、食要清淡少生冷

夏季由于氣候的炎熱,人們的身體能量是消耗較大的,但這時人們的飲食還應該是以清淡為主,因為重口味的食品或導致人們食鹽量過多,導致口渴,并且清淡的飲食有消暑、清火的作用。但也要注意營養的搭配,不能太過寡淡,導致營養不良。三伏時節,人們喜歡吃一些生冷的食品,這對腸胃會有刺激,建議盡量少吃。

三、養心還要重“養神”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心臟與夏季相對應,臟主血脈,主神,與血液運行和血管以及精神情志密切聯系,并司屬汗液。夏季炎熱,容易心火旺盛,產生急躁、心煩、失眠等癥狀,因此夏季要注意心神的調養。因此在夏季,要注意心情的愉悅,做到心靜自然涼,心胸寬闊,精神飽滿,這對夏季養心非常重要。

四、夏季運動要適度

俗話說,夏練三伏,夏季進行適當的活動,可以促進體內陽氣的宣發,有利于身體氣血的運行,保持健康。但是要注意適度,并且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夏季不可做運動量過大的運動,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建議可以去 游泳 ,散步。同時在時間的選擇上,也應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運動之后,飲食單的補充一些肉類:鴨肉、魚肉、雞肉都是很好的選擇。同時,夏季的運動不宜超過3個小時。

三伏天吃什么最好

1、蓮子

入伏后多吃蓮子可祛火,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B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結、腹脹者,最好少吃。

2、綠豆

綠豆新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的功效。對于因三伏日曬導致的皮膚瘙癢皮膚瘙癢或出現紅疹的人,吃綠豆可緩解癥狀。但需注意的是,有四肢乏力、腹瀉等癥狀的老人、 兒童 則不宜食用。

3、生姜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苯哂袦匮a的作用,三伏天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姜新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三伏天喝姜茶的最佳時機也來到了。生姜4片,大棗4枚,紅糖適量,同放入杯中沸水沖泡,一杯溫胃散寒的姜棗茶就沏好了。喝姜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的保健 方法 ,現在也似乎越來越流行。姜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但是夏天是最適宜喝姜茶的季節。

4、西瓜

我國民間早有一句 諺語 :“熱天吃西瓜,不用把藥抓?!蔽鞴闲潞?,味甘,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常吃西瓜能清火解熱。西瓜不但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而且能利尿,幫助消化,因此,人們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別是從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內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

5、綠茶

三伏天午后,喝杯綠茶,不僅清熱消暑,還能解毒、止渴。喝綠茶具有堅固牙齒、保護毛細血管及提神作用。另外,大量出汗后喝綠茶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需注意,綠茶新偏寒,胃不好的人喝容易脹氣。

6、梨

三伏天天熱,易缺水,因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所以又有“天然礦泉水”之稱,最佳的補水護膚品?!侗静菥V目》記載,梨者,利也,其新下行流利。它藥用能治風熱、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毒?,F代醫學研究證明,梨確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對急新氣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出現咽喉干、癢、痛、音啞、痰稠、便秘、尿赤均有良效。

三伏天飲食原則

1、應注意避開冰冷食物

因為三伏天的時候氣溫很高,天氣很炎熱,所以很多人為了給身體降溫,就喜歡吃一些的食物。其實,在三伏天的時候,吃冰凍的食物除了容易刺激腸道之外,還容易誘發一系列胃疾病,更甚至,還會造成身體寒氣堆積,從而引發一系列的身體疾病。所以說,在三伏天間,大家一定不要因為貪嘴而大量的食用冰凍的食物,特別是冰淇淋、冰鎮碳酸飲料等一系健康的食物。

2、應以開胃為主

在夏日的高溫天氣下,很多人都很容易沒有食欲,吃不下飯。所以說,三伏天飲食,一注意開胃。而在夏季,能夠開胃的蔬菜選擇還是比較多,像是苦瓜、苦菜等一些苦味的食物此之外,還有一些酸性的食物,像是山楂、話梅等小食。除此之外,為了能夠讓自己的食欲好,也可以選擇山藥、蓮藕、木耳等益氣養陰的食物來食用。

3、應多食甘涼

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暑濕最重的一段時間,所以說這段時間的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除外,夏季的時候,人們又喜歡吃冷食,喝冷飲,造成身體濕氣寒氣入體,從而引起脾胃功能降,造成消化功能減弱。而這個時候,想要調理身體的話,就應該多食一些甘涼的食物,這僅能夠幫助調理身體,還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濕熱。

4、注意補氣去火

三伏天除了給我們帶來了炎熱之外,還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火氣。所以很多人在三伏天候,都會出現很多的上火癥狀。這些上火的癥狀除了身體上的之外,還有情緒上的。所以說伏天的時候,飲食一定要注意補氣去火。那么補氣去火的食物都有哪些呢?其實,苦瓜、西紅柿、牛奶、鴨肉等食物,都是很不錯的補氣去火的食物,大家可適當的選擇。

5、注意祛除濕氣

三伏天的時候,天氣悶熱潮濕,人體很容易被濕氣侵蝕。所以說,在三伏天期間,飲食要注意排出濕氣。那么在日常生活當中,哪些食物可以幫助人體排出濕氣呢?其實,我們??梢詭椭眢w排濕的食物是有很多的,像是薏米、紅豆、綠豆等食物,都是很不錯的排濕食。

6、注意少糖

夏季的時候,吃一些甜品,點一杯飲料是很多人的選擇。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夏季吃糖太多的話,是會引發一系列身體疾病的。像是痱子、高血糖等疾病。所以說,三伏天飲一定要注意少糖。


三伏天養生四大要訣相關 文章 :

★ 三伏天怎么養生

★ 三伏天養生方法

★ 三伏天養生小技巧(2)

★ 三伏天的養生方法

★ 三伏天的養生方法最有效

★ 三伏天養生知識(2)

★ 伏天養生小妙招

★ 三伏天養生吃什么

★ 三伏天是指什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js?6732713c8049618d4dd9c9b08bf5768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三伏天養生四大要訣

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無疑是人們最難熬的日子,高溫天氣致使人們容易引發上火、生瘡、喉嚨疼痛等多種病癥,所以三伏天我們更要把身體調理好,以防疾病發生。下面是我整理的三伏天養生四大要訣,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三伏天相關內容推薦↓↓↓

2022三伏天祝福語

三伏天吃辣椒的注意事項

2022年入伏從哪一天開始

2022三伏天養生吃什么食物

三伏天養生四大要訣

一、養陽避炎熱

夏季人體養生外發,但是卻陰伏在內,稍不注意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并且在夏季,人體皮膚的毛孔是張開的狀態,人體為了調節體溫,因此出汗較多,如果暑熱過度,就會損耗陽氣,因此,夏季要養陽避炎熱。在三伏天的高溫時節,建議大家少外出,多乘涼,在外工作的朋友,要注意防暑降溫,盡量避開烈日熾熱的陽光,注意防曬。出汗時,也要注意補充水分,如果是大汗淋漓之后,應喝一些淡鹽水,調節身體的電解質平衡。

二、食要清淡少生冷

夏季由于氣候的炎熱,人們的身體能量是消耗較大的,但這時人們的飲食還應該是以清淡為主,因為重口味的食品或導致人們食鹽量過多,導致口渴,并且清淡的飲食有消暑、清火的作用。但也要注意營養的搭配,不能太過寡淡,導致營養不良。三伏時節,人們喜歡吃一些生冷的食品,這對腸胃會有刺激,建議盡量少吃。

三、養心還要重“養神”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心臟與夏季相對應,臟主血脈,主神,與血液運行和血管以及精神情志密切聯系,并司屬汗液。夏季炎熱,容易心火旺盛,產生急躁、心煩、失眠等癥狀,因此夏季要注意心神的調養。因此在夏季,要注意心情的愉悅,做到心靜自然涼,心胸寬闊,精神飽滿,這對夏季養心非常重要。

四、夏季運動要適度

俗話說,夏練三伏,夏季進行適當的活動,可以促進體內陽氣的宣發,有利于身體氣血的運行,保持健康。但是要注意適度,并且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夏季不可做運動量過大的運動,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建議可以去 游泳 ,散步。同時在時間的選擇上,也應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運動之后,飲食單的補充一些肉類:鴨肉、魚肉、雞肉都是很好的選擇。同時,夏季的運動不宜超過3個小時。

三伏天吃什么最好

1、蓮子

入伏后多吃蓮子可祛火,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B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結、腹脹者,最好少吃。

2、綠豆

綠豆新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的功效。對于因三伏日曬導致的皮膚瘙癢皮膚瘙癢或出現紅疹的人,吃綠豆可緩解癥狀。但需注意的是,有四肢乏力、腹瀉等癥狀的老人、 兒童 則不宜食用。

3、生姜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苯哂袦匮a的作用,三伏天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姜新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三伏天喝姜茶的最佳時機也來到了。生姜4片,大棗4枚,紅糖適量,同放入杯中沸水沖泡,一杯溫胃散寒的姜棗茶就沏好了。喝姜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的保健 方法 ,現在也似乎越來越流行。姜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但是夏天是最適宜喝姜茶的季節。

4、西瓜

我國民間早有一句 諺語 :“熱天吃西瓜,不用把藥抓?!蔽鞴闲潞?,味甘,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常吃西瓜能清火解熱。西瓜不但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而且能利尿,幫助消化,因此,人們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別是從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內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

5、綠茶

三伏天午后,喝杯綠茶,不僅清熱消暑,還能解毒、止渴。喝綠茶具有堅固牙齒、保護毛細血管及提神作用。另外,大量出汗后喝綠茶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需注意,綠茶新偏寒,胃不好的人喝容易脹氣。

6、梨

三伏天天熱,易缺水,因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所以又有“天然礦泉水”之稱,最佳的補水護膚品?!侗静菥V目》記載,梨者,利也,其新下行流利。它藥用能治風熱、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毒?,F代醫學研究證明,梨確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對急新氣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出現咽喉干、癢、痛、音啞、痰稠、便秘、尿赤均有良效。

三伏天飲食原則

1、應注意避開冰冷食物

因為三伏天的時候氣溫很高,天氣很炎熱,所以很多人為了給身體降溫,就喜歡吃一些的食物。其實,在三伏天的時候,吃冰凍的食物除了容易刺激腸道之外,還容易誘發一系列胃疾病,更甚至,還會造成身體寒氣堆積,從而引發一系列的身體疾病。所以說,在三伏天間,大家一定不要因為貪嘴而大量的食用冰凍的食物,特別是冰淇淋、冰鎮碳酸飲料等一系健康的食物。

2、應以開胃為主

在夏日的高溫天氣下,很多人都很容易沒有食欲,吃不下飯。所以說,三伏天飲食,一注意開胃。而在夏季,能夠開胃的蔬菜選擇還是比較多,像是苦瓜、苦菜等一些苦味的食物此之外,還有一些酸性的食物,像是山楂、話梅等小食。除此之外,為了能夠讓自己的食欲好,也可以選擇山藥、蓮藕、木耳等益氣養陰的食物來食用。

3、應多食甘涼

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暑濕最重的一段時間,所以說這段時間的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除外,夏季的時候,人們又喜歡吃冷食,喝冷飲,造成身體濕氣寒氣入體,從而引起脾胃功能降,造成消化功能減弱。而這個時候,想要調理身體的話,就應該多食一些甘涼的食物,這僅能夠幫助調理身體,還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濕熱。

4、注意補氣去火

三伏天除了給我們帶來了炎熱之外,還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火氣。所以很多人在三伏天候,都會出現很多的上火癥狀。這些上火的癥狀除了身體上的之外,還有情緒上的。所以說伏天的時候,飲食一定要注意補氣去火。那么補氣去火的食物都有哪些呢?其實,苦瓜、西紅柿、牛奶、鴨肉等食物,都是很不錯的補氣去火的食物,大家可適當的選擇。

5、注意祛除濕氣

三伏天的時候,天氣悶熱潮濕,人體很容易被濕氣侵蝕。所以說,在三伏天期間,飲食要注意排出濕氣。那么在日常生活當中,哪些食物可以幫助人體排出濕氣呢?其實,我們??梢詭椭眢w排濕的食物是有很多的,像是薏米、紅豆、綠豆等食物,都是很不錯的排濕食。

6、注意少糖

夏季的時候,吃一些甜品,點一杯飲料是很多人的選擇。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夏季吃糖太多的話,是會引發一系列身體疾病的。像是痱子、高血糖等疾病。所以說,三伏天飲一定要注意少糖。


三伏天養生四大要訣相關 文章 :

★ 三伏天怎么養生

★ 三伏天養生方法

★ 三伏天養生小技巧(2)

★ 三伏天的養生方法

★ 三伏天的養生方法最有效

★ 三伏天養生知識(2)

★ 伏天養生小妙招

★ 三伏天養生吃什么

★ 三伏天是指什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js?6732713c8049618d4dd9c9b08bf5768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三伏天養生四大要訣

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無疑是人們最難熬的日子,高溫天氣致使人們容易引發上火、生瘡、喉嚨疼痛等多種病癥,所以三伏天我們更要把身體調理好,以防疾病發生。下面是我整理的三伏天養生四大要訣,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三伏天相關內容推薦↓↓↓

2022三伏天祝福語

三伏天吃辣椒的注意事項

2022年入伏從哪一天開始

2022三伏天養生吃什么食物

三伏天養生四大要訣

一、養陽避炎熱

夏季人體養生外發,但是卻陰伏在內,稍不注意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并且在夏季,人體皮膚的毛孔是張開的狀態,人體為了調節體溫,因此出汗較多,如果暑熱過度,就會損耗陽氣,因此,夏季要養陽避炎熱。在三伏天的高溫時節,建議大家少外出,多乘涼,在外工作的朋友,要注意防暑降溫,盡量避開烈日熾熱的陽光,注意防曬。出汗時,也要注意補充水分,如果是大汗淋漓之后,應喝一些淡鹽水,調節身體的電解質平衡。

二、食要清淡少生冷

夏季由于氣候的炎熱,人們的身體能量是消耗較大的,但這時人們的飲食還應該是以清淡為主,因為重口味的食品或導致人們食鹽量過多,導致口渴,并且清淡的飲食有消暑、清火的作用。但也要注意營養的搭配,不能太過寡淡,導致營養不良。三伏時節,人們喜歡吃一些生冷的食品,這對腸胃會有刺激,建議盡量少吃。

三、養心還要重“養神”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心臟與夏季相對應,臟主血脈,主神,與血液運行和血管以及精神情志密切聯系,并司屬汗液。夏季炎熱,容易心火旺盛,產生急躁、心煩、失眠等癥狀,因此夏季要注意心神的調養。因此在夏季,要注意心情的愉悅,做到心靜自然涼,心胸寬闊,精神飽滿,這對夏季養心非常重要。

四、夏季運動要適度

俗話說,夏練三伏,夏季進行適當的活動,可以促進體內陽氣的宣發,有利于身體氣血的運行,保持健康。但是要注意適度,并且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夏季不可做運動量過大的運動,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建議可以去 游泳 ,散步。同時在時間的選擇上,也應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運動之后,飲食單的補充一些肉類:鴨肉、魚肉、雞肉都是很好的選擇。同時,夏季的運動不宜超過3個小時。

三伏天吃什么最好

1、蓮子

入伏后多吃蓮子可祛火,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B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結、腹脹者,最好少吃。

2、綠豆

綠豆新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的功效。對于因三伏日曬導致的皮膚瘙癢皮膚瘙癢或出現紅疹的人,吃綠豆可緩解癥狀。但需注意的是,有四肢乏力、腹瀉等癥狀的老人、 兒童 則不宜食用。

3、生姜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苯哂袦匮a的作用,三伏天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姜新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三伏天喝姜茶的最佳時機也來到了。生姜4片,大棗4枚,紅糖適量,同放入杯中沸水沖泡,一杯溫胃散寒的姜棗茶就沏好了。喝姜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的保健 方法 ,現在也似乎越來越流行。姜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但是夏天是最適宜喝姜茶的季節。

4、西瓜

我國民間早有一句 諺語 :“熱天吃西瓜,不用把藥抓?!蔽鞴闲潞?,味甘,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常吃西瓜能清火解熱。西瓜不但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而且能利尿,幫助消化,因此,人們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別是從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內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

5、綠茶

三伏天午后,喝杯綠茶,不僅清熱消暑,還能解毒、止渴。喝綠茶具有堅固牙齒、保護毛細血管及提神作用。另外,大量出汗后喝綠茶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需注意,綠茶新偏寒,胃不好的人喝容易脹氣。

6、梨

三伏天天熱,易缺水,因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所以又有“天然礦泉水”之稱,最佳的補水護膚品?!侗静菥V目》記載,梨者,利也,其新下行流利。它藥用能治風熱、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毒?,F代醫學研究證明,梨確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對急新氣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出現咽喉干、癢、痛、音啞、痰稠、便秘、尿赤均有良效。

三伏天飲食原則

1、應注意避開冰冷食物

因為三伏天的時候氣溫很高,天氣很炎熱,所以很多人為了給身體降溫,就喜歡吃一些的食物。其實,在三伏天的時候,吃冰凍的食物除了容易刺激腸道之外,還容易誘發一系列胃疾病,更甚至,還會造成身體寒氣堆積,從而引發一系列的身體疾病。所以說,在三伏天間,大家一定不要因為貪嘴而大量的食用冰凍的食物,特別是冰淇淋、冰鎮碳酸飲料等一系健康的食物。

2、應以開胃為主

在夏日的高溫天氣下,很多人都很容易沒有食欲,吃不下飯。所以說,三伏天飲食,一注意開胃。而在夏季,能夠開胃的蔬菜選擇還是比較多,像是苦瓜、苦菜等一些苦味的食物此之外,還有一些酸性的食物,像是山楂、話梅等小食。除此之外,為了能夠讓自己的食欲好,也可以選擇山藥、蓮藕、木耳等益氣養陰的食物來食用。

3、應多食甘涼

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暑濕最重的一段時間,所以說這段時間的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除外,夏季的時候,人們又喜歡吃冷食,喝冷飲,造成身體濕氣寒氣入體,從而引起脾胃功能降,造成消化功能減弱。而這個時候,想要調理身體的話,就應該多食一些甘涼的食物,這僅能夠幫助調理身體,還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濕熱。

4、注意補氣去火

三伏天除了給我們帶來了炎熱之外,還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火氣。所以很多人在三伏天候,都會出現很多的上火癥狀。這些上火的癥狀除了身體上的之外,還有情緒上的。所以說伏天的時候,飲食一定要注意補氣去火。那么補氣去火的食物都有哪些呢?其實,苦瓜、西紅柿、牛奶、鴨肉等食物,都是很不錯的補氣去火的食物,大家可適當的選擇。

5、注意祛除濕氣

三伏天的時候,天氣悶熱潮濕,人體很容易被濕氣侵蝕。所以說,在三伏天期間,飲食要注意排出濕氣。那么在日常生活當中,哪些食物可以幫助人體排出濕氣呢?其實,我們??梢詭椭眢w排濕的食物是有很多的,像是薏米、紅豆、綠豆等食物,都是很不錯的排濕食。

6、注意少糖

夏季的時候,吃一些甜品,點一杯飲料是很多人的選擇。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夏季吃糖太多的話,是會引發一系列身體疾病的。像是痱子、高血糖等疾病。所以說,三伏天飲一定要注意少糖。


三伏天養生四大要訣相關 文章 :

★ 三伏天怎么養生

★ 三伏天養生方法

★ 三伏天養生小技巧(2)

★ 三伏天的養生方法

★ 三伏天的養生方法最有效

★ 三伏天養生知識(2)

★ 伏天養生小妙招

★ 三伏天養生吃什么

★ 三伏天是指什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js?6732713c8049618d4dd9c9b08bf5768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中醫健康養生的4個基本原則

中醫 健康 養生 的基本原則:

順應自然 形神兼養

動靜結合 調養脾腎

順應自然

為什么人體要順應四季的變化?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大自然一年中運動變化的規律。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人體必須順應自然四季變化的規律,保持機體與自然的平衡,才能順利安康的度過一年四季。

春夏季節,順應陽氣升發的趨勢,夜臥早起,多進行戶外運動,漫步于空氣清新之地,舒展身形,使陽氣更充盛。

秋冬季節,氣候轉涼至寒,風氣勁疾,陰氣收斂,必須注意防寒保暖,適當調整作息時間,早臥晚起,以避肅殺寒涼之氣,使陰精潛藏于內,陽氣不致妄泄。

形神兼養

形體物質是生命的基礎,只有形體完備,才能產生正常的精神活動;精神活動是生命的主宰,只有精神調暢,才能促進臟腑的生理功能。

養神:主要是指攝養人體內臟、肢體、五官九竅及精氣血津液等。

調神:主要指調攝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

動靜結合

只有動靜結合,剛柔并濟,才能保持人體陰陽、氣血、臟腑等生理活動的協調平衡,人體才能充滿旺盛的生命力。應提倡“養身莫善于動”,強調“養靜為攝生之首務”的原則。

動:包括勞動和運動。運動可以增強人的體質,促進氣機通暢,氣血調和,經絡通達,九竅和利,提高防御病邪的能力。

靜:主要指保持精神上的清靜,還包括形體活動的相對安靜狀態。只有心靜方能神凝,神凝方能心定,如此神藏而不妄耗。

調養脾腎

腎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是元氣、陰精的生發之源,生命活動的調節中心。腎中精氣陰陽的盛衰,與人的生長發育以及衰老過程有著直接的關系。腎氣充足,則精神健旺,身體 健康 ,壽命延長;腎氣衰少,則精神疲憊,體弱多病,壽命短夭。

脾主運化,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飲食中的精微物質必須依靠脾的吸收和轉輸,才能化生為氣血,營養于周身,維持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

中醫健康養生的4個基本原則

中醫 健康 養生 的基本原則:

順應自然 形神兼養

動靜結合 調養脾腎

順應自然

為什么人體要順應四季的變化?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大自然一年中運動變化的規律。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人體必須順應自然四季變化的規律,保持機體與自然的平衡,才能順利安康的度過一年四季。

春夏季節,順應陽氣升發的趨勢,夜臥早起,多進行戶外運動,漫步于空氣清新之地,舒展身形,使陽氣更充盛。

秋冬季節,氣候轉涼至寒,風氣勁疾,陰氣收斂,必須注意防寒保暖,適當調整作息時間,早臥晚起,以避肅殺寒涼之氣,使陰精潛藏于內,陽氣不致妄泄。

形神兼養

形體物質是生命的基礎,只有形體完備,才能產生正常的精神活動;精神活動是生命的主宰,只有精神調暢,才能促進臟腑的生理功能。

養神:主要是指攝養人體內臟、肢體、五官九竅及精氣血津液等。

調神:主要指調攝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

動靜結合

只有動靜結合,剛柔并濟,才能保持人體陰陽、氣血、臟腑等生理活動的協調平衡,人體才能充滿旺盛的生命力。應提倡“養身莫善于動”,強調“養靜為攝生之首務”的原則。

動:包括勞動和運動。運動可以增強人的體質,促進氣機通暢,氣血調和,經絡通達,九竅和利,提高防御病邪的能力。

靜:主要指保持精神上的清靜,還包括形體活動的相對安靜狀態。只有心靜方能神凝,神凝方能心定,如此神藏而不妄耗。

調養脾腎

腎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是元氣、陰精的生發之源,生命活動的調節中心。腎中精氣陰陽的盛衰,與人的生長發育以及衰老過程有著直接的關系。腎氣充足,則精神健旺,身體 健康 ,壽命延長;腎氣衰少,則精神疲憊,體弱多病,壽命短夭。

脾主運化,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飲食中的精微物質必須依靠脾的吸收和轉輸,才能化生為氣血,營養于周身,維持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

中醫健康養生的4個基本原則

中醫 健康 養生 的基本原則:

順應自然 形神兼養

動靜結合 調養脾腎

順應自然

為什么人體要順應四季的變化?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大自然一年中運動變化的規律。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人體必須順應自然四季變化的規律,保持機體與自然的平衡,才能順利安康的度過一年四季。

春夏季節,順應陽氣升發的趨勢,夜臥早起,多進行戶外運動,漫步于空氣清新之地,舒展身形,使陽氣更充盛。

秋冬季節,氣候轉涼至寒,風氣勁疾,陰氣收斂,必須注意防寒保暖,適當調整作息時間,早臥晚起,以避肅殺寒涼之氣,使陰精潛藏于內,陽氣不致妄泄。

形神兼養

形體物質是生命的基礎,只有形體完備,才能產生正常的精神活動;精神活動是生命的主宰,只有精神調暢,才能促進臟腑的生理功能。

養神:主要是指攝養人體內臟、肢體、五官九竅及精氣血津液等。

調神:主要指調攝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

動靜結合

只有動靜結合,剛柔并濟,才能保持人體陰陽、氣血、臟腑等生理活動的協調平衡,人體才能充滿旺盛的生命力。應提倡“養身莫善于動”,強調“養靜為攝生之首務”的原則。

動:包括勞動和運動。運動可以增強人的體質,促進氣機通暢,氣血調和,經絡通達,九竅和利,提高防御病邪的能力。

靜:主要指保持精神上的清靜,還包括形體活動的相對安靜狀態。只有心靜方能神凝,神凝方能心定,如此神藏而不妄耗。

調養脾腎

腎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是元氣、陰精的生發之源,生命活動的調節中心。腎中精氣陰陽的盛衰,與人的生長發育以及衰老過程有著直接的關系。腎氣充足,則精神健旺,身體 健康 ,壽命延長;腎氣衰少,則精神疲憊,體弱多病,壽命短夭。

脾主運化,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飲食中的精微物質必須依靠脾的吸收和轉輸,才能化生為氣血,營養于周身,維持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

健康養生四要訣

現代人,物質豐富,科技發達,社會安定,應該說,人們長壽是必然的。但是,也有不少人,年紀輕輕,也沒有什么重大意外,就早年夭亡。何以如此呢?

究其原因,不外乎,現代人,大多迷戀科學;相信醫生、醫藥隨時都可挽救性命。所以,衣食住行,隨心所欲;吃講營養、穿講高檔;看起來是一種自我關注,諸不知,實際上奉行了自殺策略。因為生命本身,對我們的要求并不在多。更有甚者,縱情于聲色,行為無度,放蕩不羈;大體都是*作怪,物欲 *** 害人害己。

最近,友人告知,身體很不爽;又說,原來一直以為自己身體很好的朋友,這個月也匆匆走完了人生路,這個人還曾給他調養過身體,是個醫生。告訴我,他準備去學太極;聽說,這個功夫,內外兼修,對于身體很有益處。

我當時就想,這個人本來就是行武出生,自然也練過太極;也經常用些中草藥,給人調理身體,何以中年夭亡?關鍵還是自以為醫生、醫藥可以救命,所以就胡吃海喝,拼命賺錢,拼命工作;忽略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的養生之道。

真正的、健康的養生之道,不在于調養、不在于營養,雖然這些也很重要;但是不是至為的重要。核心的關鍵是要有一個正確的養生策略;以及由此而建立的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

關于正確的養生策略?!痘实弁饨洝酚羞@樣的論述:“陰陽之原,即顛倒之術也。世人皆知,順生者生,不知順之有死;皆謂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邦嵉怪g,即探陰陽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試聽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其神,精不搖矣。貪其原而保精,神不弛矣。精固神全,形安能蔽乎?”。

這里的關鍵就是固精全神,精神合一。怎樣才能精固神全,精神合一呢?這個方面,古人早就有了認知,早就有了實踐與驗證。這個就是道家的坐忘,佛家的禪定;唯此之外,沒有它法。任何武術、氣功、外功,都做不到這一點;反而是坐忘,禪定可以帶來氣功、武術這樣的副產品。之所以說,是副產品,就是這樣東西,不是道家、佛家所追求的東西;它們更高的追求是精神合一,物我兩忘、精固神全。

藥王孫思邈曾經活了141歲,他總結的養生十三訣,幾乎就是道家養生之道的全部內容。從他的實踐來看,應該是實實在在的,一點也不虛假。

另外,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在《孫思邈方書》中有過這樣闡述:“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次四少,神仙訣了?!边@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主體,具體說來就是:

1、減少言語

也就是少說話,因為言語傷肺?,F代社會處處需要溝通,工作中免不了隨時接打電話、匯報請示;下了班很多人也喜歡聚會聊天、唱唱卡拉OK。然而,成天說個不停會傷氣,尤其是肺氣和心氣。正所謂“日出千言,不病自傷”,消耗肺氣容易使體內元氣不足,外邪乘虛而入。因此,適當放慢語速、少說些話,可保護、收斂肺氣,給身體“節能”。

2、減少思慮

少思慮,就是遇到事情不要老想。因為思慮過多,容易導致氣機郁結。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太快、競爭壓力也大,不少人背負重壓,心事重重,甚至吃不下、睡不著。正所謂“思則氣結”、“多思則神殆”,思慮過度容易導致氣機郁結不行,進而引起疾病。不妨順應自然,不要反復糾結一些小事,更不可鉆牛角尖,抱著樂觀的心態解決問題;不仿放下心來,什么都不想,來個坐忘。

3、減少飲食

飲食,主要是補充營養;但是不能太過,太過則會導致心氣不足。尤其是現代人,隨著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們吃得越來越好,很多人甚至以“吃貨”自居。然而,《古樂府》三叟詩中提出,“量腹節所受”是老人長壽的因素之一。

現代醫學和營養學家也證實,吃“七分飽”有助養生。吃太多容易導致氣滯,使心氣不足,增加腸胃負擔,還會導致肥胖、高血脂等問題。要做到七分飽,必須細嚼慢咽,在“似飽非飽”時馬上撂筷子。

4、減少貪睡

睡覺,可以讓身體修養生息;但是睡眠過多,也會導致氣血不暢。尤其是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還有夜生活較為豐富,相對說來睡的也晚,許多上班族平時工作累,周末喜歡睡懶覺;也有人因工作壓力、生活瑣事等心煩意亂,夜不能寐。

    健康養生四要訣

    現代人,物質豐富,科技發達,社會安定,應該說,人們長壽是必然的。但是,也有不少人,年紀輕輕,也沒有什么重大意外,就早年夭亡。何以如此呢?

    究其原因,不外乎,現代人,大多迷戀科學;相信醫生、醫藥隨時都可挽救性命。所以,衣食住行,隨心所欲;吃講營養、穿講高檔;看起來是一種自我關注,諸不知,實際上奉行了自殺策略。因為生命本身,對我們的要求并不在多。更有甚者,縱情于聲色,行為無度,放蕩不羈;大體都是*作怪,物欲 *** 害人害己。

    最近,友人告知,身體很不爽;又說,原來一直以為自己身體很好的朋友,這個月也匆匆走完了人生路,這個人還曾給他調養過身體,是個醫生。告訴我,他準備去學太極;聽說,這個功夫,內外兼修,對于身體很有益處。

    我當時就想,這個人本來就是行武出生,自然也練過太極;也經常用些中草藥,給人調理身體,何以中年夭亡?關鍵還是自以為醫生、醫藥可以救命,所以就胡吃海喝,拼命賺錢,拼命工作;忽略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的養生之道。

    真正的、健康的養生之道,不在于調養、不在于營養,雖然這些也很重要;但是不是至為的重要。核心的關鍵是要有一個正確的養生策略;以及由此而建立的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

    關于正確的養生策略?!痘实弁饨洝酚羞@樣的論述:“陰陽之原,即顛倒之術也。世人皆知,順生者生,不知順之有死;皆謂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邦嵉怪g,即探陰陽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試聽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其神,精不搖矣。貪其原而保精,神不弛矣。精固神全,形安能蔽乎?”。

    這里的關鍵就是固精全神,精神合一。怎樣才能精固神全,精神合一呢?這個方面,古人早就有了認知,早就有了實踐與驗證。這個就是道家的坐忘,佛家的禪定;唯此之外,沒有它法。任何武術、氣功、外功,都做不到這一點;反而是坐忘,禪定可以帶來氣功、武術這樣的副產品。之所以說,是副產品,就是這樣東西,不是道家、佛家所追求的東西;它們更高的追求是精神合一,物我兩忘、精固神全。

    藥王孫思邈曾經活了141歲,他總結的養生十三訣,幾乎就是道家養生之道的全部內容。從他的實踐來看,應該是實實在在的,一點也不虛假。

    另外,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在《孫思邈方書》中有過這樣闡述:“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次四少,神仙訣了?!边@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主體,具體說來就是:

    1、減少言語

    也就是少說話,因為言語傷肺?,F代社會處處需要溝通,工作中免不了隨時接打電話、匯報請示;下了班很多人也喜歡聚會聊天、唱唱卡拉OK。然而,成天說個不停會傷氣,尤其是肺氣和心氣。正所謂“日出千言,不病自傷”,消耗肺氣容易使體內元氣不足,外邪乘虛而入。因此,適當放慢語速、少說些話,可保護、收斂肺氣,給身體“節能”。

    2、減少思慮

    少思慮,就是遇到事情不要老想。因為思慮過多,容易導致氣機郁結。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太快、競爭壓力也大,不少人背負重壓,心事重重,甚至吃不下、睡不著。正所謂“思則氣結”、“多思則神殆”,思慮過度容易導致氣機郁結不行,進而引起疾病。不妨順應自然,不要反復糾結一些小事,更不可鉆牛角尖,抱著樂觀的心態解決問題;不仿放下心來,什么都不想,來個坐忘。

    3、減少飲食

    飲食,主要是補充營養;但是不能太過,太過則會導致心氣不足。尤其是現代人,隨著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們吃得越來越好,很多人甚至以“吃貨”自居。然而,《古樂府》三叟詩中提出,“量腹節所受”是老人長壽的因素之一。

    現代醫學和營養學家也證實,吃“七分飽”有助養生。吃太多容易導致氣滯,使心氣不足,增加腸胃負擔,還會導致肥胖、高血脂等問題。要做到七分飽,必須細嚼慢咽,在“似飽非飽”時馬上撂筷子。

    4、減少貪睡

    睡覺,可以讓身體修養生息;但是睡眠過多,也會導致氣血不暢。尤其是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還有夜生活較為豐富,相對說來睡的也晚,許多上班族平時工作累,周末喜歡睡懶覺;也有人因工作壓力、生活瑣事等心煩意亂,夜不能寐。

      健康養生四要訣

      現代人,物質豐富,科技發達,社會安定,應該說,人們長壽是必然的。但是,也有不少人,年紀輕輕,也沒有什么重大意外,就早年夭亡。何以如此呢?

      究其原因,不外乎,現代人,大多迷戀科學;相信醫生、醫藥隨時都可挽救性命。所以,衣食住行,隨心所欲;吃講營養、穿講高檔;看起來是一種自我關注,諸不知,實際上奉行了自殺策略。因為生命本身,對我們的要求并不在多。更有甚者,縱情于聲色,行為無度,放蕩不羈;大體都是*作怪,物欲 *** 害人害己。

      最近,友人告知,身體很不爽;又說,原來一直以為自己身體很好的朋友,這個月也匆匆走完了人生路,這個人還曾給他調養過身體,是個醫生。告訴我,他準備去學太極;聽說,這個功夫,內外兼修,對于身體很有益處。

      我當時就想,這個人本來就是行武出生,自然也練過太極;也經常用些中草藥,給人調理身體,何以中年夭亡?關鍵還是自以為醫生、醫藥可以救命,所以就胡吃海喝,拼命賺錢,拼命工作;忽略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的養生之道。

      真正的、健康的養生之道,不在于調養、不在于營養,雖然這些也很重要;但是不是至為的重要。核心的關鍵是要有一個正確的養生策略;以及由此而建立的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

      關于正確的養生策略?!痘实弁饨洝酚羞@樣的論述:“陰陽之原,即顛倒之術也。世人皆知,順生者生,不知順之有死;皆謂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邦嵉怪g,即探陰陽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試聽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其神,精不搖矣。貪其原而保精,神不弛矣。精固神全,形安能蔽乎?”。

      這里的關鍵就是固精全神,精神合一。怎樣才能精固神全,精神合一呢?這個方面,古人早就有了認知,早就有了實踐與驗證。這個就是道家的坐忘,佛家的禪定;唯此之外,沒有它法。任何武術、氣功、外功,都做不到這一點;反而是坐忘,禪定可以帶來氣功、武術這樣的副產品。之所以說,是副產品,就是這樣東西,不是道家、佛家所追求的東西;它們更高的追求是精神合一,物我兩忘、精固神全。

      藥王孫思邈曾經活了141歲,他總結的養生十三訣,幾乎就是道家養生之道的全部內容。從他的實踐來看,應該是實實在在的,一點也不虛假。

      另外,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在《孫思邈方書》中有過這樣闡述:“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次四少,神仙訣了?!边@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主體,具體說來就是:

      1、減少言語

      也就是少說話,因為言語傷肺?,F代社會處處需要溝通,工作中免不了隨時接打電話、匯報請示;下了班很多人也喜歡聚會聊天、唱唱卡拉OK。然而,成天說個不停會傷氣,尤其是肺氣和心氣。正所謂“日出千言,不病自傷”,消耗肺氣容易使體內元氣不足,外邪乘虛而入。因此,適當放慢語速、少說些話,可保護、收斂肺氣,給身體“節能”。

      2、減少思慮

      少思慮,就是遇到事情不要老想。因為思慮過多,容易導致氣機郁結。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太快、競爭壓力也大,不少人背負重壓,心事重重,甚至吃不下、睡不著。正所謂“思則氣結”、“多思則神殆”,思慮過度容易導致氣機郁結不行,進而引起疾病。不妨順應自然,不要反復糾結一些小事,更不可鉆牛角尖,抱著樂觀的心態解決問題;不仿放下心來,什么都不想,來個坐忘。

      3、減少飲食

      飲食,主要是補充營養;但是不能太過,太過則會導致心氣不足。尤其是現代人,隨著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們吃得越來越好,很多人甚至以“吃貨”自居。然而,《古樂府》三叟詩中提出,“量腹節所受”是老人長壽的因素之一。

      現代醫學和營養學家也證實,吃“七分飽”有助養生。吃太多容易導致氣滯,使心氣不足,增加腸胃負擔,還會導致肥胖、高血脂等問題。要做到七分飽,必須細嚼慢咽,在“似飽非飽”時馬上撂筷子。

      4、減少貪睡

      睡覺,可以讓身體修養生息;但是睡眠過多,也會導致氣血不暢。尤其是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還有夜生活較為豐富,相對說來睡的也晚,許多上班族平時工作累,周末喜歡睡懶覺;也有人因工作壓力、生活瑣事等心煩意亂,夜不能寐。

        健康養生四要訣

        現代人,物質豐富,科技發達,社會安定,應該說,人們長壽是必然的。但是,也有不少人,年紀輕輕,也沒有什么重大意外,就早年夭亡。何以如此呢?

        究其原因,不外乎,現代人,大多迷戀科學;相信醫生、醫藥隨時都可挽救性命。所以,衣食住行,隨心所欲;吃講營養、穿講高檔;看起來是一種自我關注,諸不知,實際上奉行了自殺策略。因為生命本身,對我們的要求并不在多。更有甚者,縱情于聲色,行為無度,放蕩不羈;大體都是*作怪,物欲 *** 害人害己。

        最近,友人告知,身體很不爽;又說,原來一直以為自己身體很好的朋友,這個月也匆匆走完了人生路,這個人還曾給他調養過身體,是個醫生。告訴我,他準備去學太極;聽說,這個功夫,內外兼修,對于身體很有益處。

        我當時就想,這個人本來就是行武出生,自然也練過太極;也經常用些中草藥,給人調理身體,何以中年夭亡?關鍵還是自以為醫生、醫藥可以救命,所以就胡吃海喝,拼命賺錢,拼命工作;忽略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的養生之道。

        真正的、健康的養生之道,不在于調養、不在于營養,雖然這些也很重要;但是不是至為的重要。核心的關鍵是要有一個正確的養生策略;以及由此而建立的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

        關于正確的養生策略?!痘实弁饨洝酚羞@樣的論述:“陰陽之原,即顛倒之術也。世人皆知,順生者生,不知順之有死;皆謂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邦嵉怪g,即探陰陽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試聽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其神,精不搖矣。貪其原而保精,神不弛矣。精固神全,形安能蔽乎?”。

        這里的關鍵就是固精全神,精神合一。怎樣才能精固神全,精神合一呢?這個方面,古人早就有了認知,早就有了實踐與驗證。這個就是道家的坐忘,佛家的禪定;唯此之外,沒有它法。任何武術、氣功、外功,都做不到這一點;反而是坐忘,禪定可以帶來氣功、武術這樣的副產品。之所以說,是副產品,就是這樣東西,不是道家、佛家所追求的東西;它們更高的追求是精神合一,物我兩忘、精固神全。

        藥王孫思邈曾經活了141歲,他總結的養生十三訣,幾乎就是道家養生之道的全部內容。從他的實踐來看,應該是實實在在的,一點也不虛假。

        另外,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在《孫思邈方書》中有過這樣闡述:“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次四少,神仙訣了?!边@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主體,具體說來就是:

        1、減少言語

        也就是少說話,因為言語傷肺?,F代社會處處需要溝通,工作中免不了隨時接打電話、匯報請示;下了班很多人也喜歡聚會聊天、唱唱卡拉OK。然而,成天說個不停會傷氣,尤其是肺氣和心氣。正所謂“日出千言,不病自傷”,消耗肺氣容易使體內元氣不足,外邪乘虛而入。因此,適當放慢語速、少說些話,可保護、收斂肺氣,給身體“節能”。

        2、減少思慮

        少思慮,就是遇到事情不要老想。因為思慮過多,容易導致氣機郁結。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太快、競爭壓力也大,不少人背負重壓,心事重重,甚至吃不下、睡不著。正所謂“思則氣結”、“多思則神殆”,思慮過度容易導致氣機郁結不行,進而引起疾病。不妨順應自然,不要反復糾結一些小事,更不可鉆牛角尖,抱著樂觀的心態解決問題;不仿放下心來,什么都不想,來個坐忘。

        3、減少飲食

        飲食,主要是補充營養;但是不能太過,太過則會導致心氣不足。尤其是現代人,隨著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們吃得越來越好,很多人甚至以“吃貨”自居。然而,《古樂府》三叟詩中提出,“量腹節所受”是老人長壽的因素之一。

        現代醫學和營養學家也證實,吃“七分飽”有助養生。吃太多容易導致氣滯,使心氣不足,增加腸胃負擔,還會導致肥胖、高血脂等問題。要做到七分飽,必須細嚼慢咽,在“似飽非飽”時馬上撂筷子。

        4、減少貪睡

        睡覺,可以讓身體修養生息;但是睡眠過多,也會導致氣血不暢。尤其是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還有夜生活較為豐富,相對說來睡的也晚,許多上班族平時工作累,周末喜歡睡懶覺;也有人因工作壓力、生活瑣事等心煩意亂,夜不能寐。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中醫養生四要訣的現代意義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2008年6月7日,中醫養生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4月2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