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情志算不算中醫養生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12 17:45:30
文檔

情志算不算中醫養生

《情志養生》是2008年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孟慶軒。
推薦度:
導讀《情志養生》是2008年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孟慶軒。

《情志養生》是2008年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孟慶軒。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人有七情六欲,那么你們知道七情也可致病嗎

健康是人類關注和追求永恒不變的主題。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中醫養生學歷史悠久,情志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強調 “五行生克,陰陽平衡”,藏象學”表明機體的外在表現反映臟腑機能,臟腑機能是否異常通過外在表現,情志活動可反映臟腑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氣血是否充盈,若七情太過則陰陽失調而傷及臟腑而致病,七情合宜則氣機順暢而維護機能所以治病。重視養生,調攝情志,采用健康積極的七情療法是達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關鍵。

中醫養生;七情致病;七情療法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認識到精神調攝在養生防病中的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以食療、、方藥等保持身體健康,如食用“養心湯”、“銀耳粥”;練“五禽戲”、“易筋經”,現在市場上各類養生保健品比比皆是等,可見,中醫養生已成為老百姓所追崇的保健方法。養神,養氣,養精是中醫養生的三寶,其中養神在中醫養生中占有主要地位。

1 中醫七情致病與治病概述

養神,顧名思義即濡養精神。心理學家把情緒稱為“生命的指揮棒”,“健康的寒暑表”。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心態有助于維持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復。有關情緒與疾病的關系,西醫提出了心理療法,中醫素有情志調攝之說。我們知道人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為宇宙萬物之精靈。隨著人類思維模式發散的和醫學技術的提高,人們也逐漸意識到其實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天然大藥庫。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人體內的還有另一個自藥系統——七情。 有醫家認為:“七情如藥,用之過則害于人,用之適當則益于人”。

到底何為七情?七情如何致病?如何治病?

我們知道人有中醫用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基本情緒,中醫上將這七中情緒統稱為“七情”?!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氛f:“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表明情感的異常變化可傷及內臟。究其原因:情志活動過激則影響臟腑氣機,氣機升降失常,就會引起氣血功能紊亂,若情志出現長期持續性的變化,人體陰陽失衡,臟腑機能失調,就會發生疾病。氣機異常往往表現出兩極傾向,如怒則氣上,恐則氣下,憂則氣聚,悲則氣消,驚則氣亂,喜則氣緩。

2 中醫七情致病認識

2.1 過喜傷心

喜為七情之首,是精神活動的主宰。而心又為君主之官。過喜必然傷及心氣,然而除喜之外,其他六情也會影響心臟,心氣受損,不僅影響心臟本身功能其他各臟也會受到影響,若喜樂過極損傷了心神,就會誘發各種心病。

2.2 過怒傷肝

肝主升發,主條達氣機?!端貑枴ど鷼庹摗氛f:“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币馑际钦f:勃然大怒會導致氣機升發太過,氣血上沖,使人暈厥。研究證明,容易動怒的人患有心肌梗塞,腦血栓,肝癌等的幾率很高。臨床常見很多老人就因大發雷霆導致腦充血而入院救治。這是因為長期動怒,使肝的疏泄,藏血功能失調,肝氣郁結過久,易患血等淤誅癥。

2.3 過思傷脾,思則氣結

脾胃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儲于脾胃生化氣血,濡養機體,脾失健運,通常表現為不思飲食,疲乏無力,形容憔悴,體質虛弱。

2.4 過憂傷肺

肺主氣,憂為肺志。悲傷過度使人情緒低落,心神沮喪,意志消沉,從而憂郁致病。過度孤獨悲傷,思慮憂愁會影響人的情志,目前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帶來了社會思考,像這樣的一類人或多或少處于一種長期的精神壓力下,孤獨憂愁,久而久之,導致臟腑機能失調,產生疾病,這也是為什么現代社會精神癥,抑郁癥的患者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2.5 過恐傷腎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秲冉洝吩唬骸绑@則氣亂,恐則氣下?!碑斎梭w處于恐懼狀態下,可見小便失禁,目瞪口呆,心跳加速,身體顫抖或是僵硬等表現??謧I“志亂”,受到威脅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失去理智。很多人在看恐怖片時總會出現尿頻,神情緊繃的現象。當法醫尸檢時,發現死者呈目瞪口呆狀態往往初步判斷為死前受到驚嚇,這些例子都可作為“恐傷腎”的佐證。

綜上所述,可見情志失調是致使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歷代醫家在整理分析各類醫案,精心研究,不斷剖析和總結基礎上,形成了 “臟腑藏神”,“七情內傷”的理論和“情志相勝”的治療手段。

3 中醫調攝情志的方法應用

運用“五行生克,情志相勝”的方法治療疾病的實例還有很多,總而言之中醫養生學認為,情志病可不藥而愈。情勝療法在治療疾病中有著妙不可言的作用,情志調攝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關鍵。

3.1 情志相勝以攝神

“情勝療法”是根據五行相生相克,世間萬物陰陽平衡所做出的研究成果。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陰陽結合的整體,陰陽平衡則人體康健,陰陽失衡則人體致病。七情分屬五臟,每一種情致都對應一種器官,七情失調則氣機不暢,根據五行生克的道理,七情之間同樣彼此制約。只要科學合理運用這樣的原理調攝情致活動,就能維持陰陽平衡,保持機體健康。

3.2 順應四時以暢神

遵循中醫養生學順應自然規律以養生的原理,順應一年四季,一日四時的陰陽之氣的自然變化規律,有意識地調養自己的精神活動。中醫學認為,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的神志活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精神調攝不僅要因地制宜也要因時制宜。

3.3 以情移情以調神

通過“移情”分散轉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從或悲傷憂愁,或煩惱多慮、或焦急抑郁的不良心境中解脫出來,改變不良習慣,改善生活模式。

生活中,難免遇到諸多不順之事,我們需要以正確的態度,理智的頭腦去待人接物,時常持有一個寬容之心,保持良好心境,利人利己,何樂而不為之。 哲人言:“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劑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睂W會愉快的生活,保持愉快的心情,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可之謂“健身之道”。

人有七情六欲,那么你們知道七情也可致病嗎

健康是人類關注和追求永恒不變的主題。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中醫養生學歷史悠久,情志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強調 “五行生克,陰陽平衡”,藏象學”表明機體的外在表現反映臟腑機能,臟腑機能是否異常通過外在表現,情志活動可反映臟腑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氣血是否充盈,若七情太過則陰陽失調而傷及臟腑而致病,七情合宜則氣機順暢而維護機能所以治病。重視養生,調攝情志,采用健康積極的七情療法是達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關鍵。

中醫養生;七情致病;七情療法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認識到精神調攝在養生防病中的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以食療、、方藥等保持身體健康,如食用“養心湯”、“銀耳粥”;練“五禽戲”、“易筋經”,現在市場上各類養生保健品比比皆是等,可見,中醫養生已成為老百姓所追崇的保健方法。養神,養氣,養精是中醫養生的三寶,其中養神在中醫養生中占有主要地位。

1 中醫七情致病與治病概述

養神,顧名思義即濡養精神。心理學家把情緒稱為“生命的指揮棒”,“健康的寒暑表”。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心態有助于維持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復。有關情緒與疾病的關系,西醫提出了心理療法,中醫素有情志調攝之說。我們知道人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為宇宙萬物之精靈。隨著人類思維模式發散的和醫學技術的提高,人們也逐漸意識到其實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天然大藥庫。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人體內的還有另一個自藥系統——七情。 有醫家認為:“七情如藥,用之過則害于人,用之適當則益于人”。

到底何為七情?七情如何致病?如何治病?

我們知道人有中醫用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基本情緒,中醫上將這七中情緒統稱為“七情”?!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氛f:“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表明情感的異常變化可傷及內臟。究其原因:情志活動過激則影響臟腑氣機,氣機升降失常,就會引起氣血功能紊亂,若情志出現長期持續性的變化,人體陰陽失衡,臟腑機能失調,就會發生疾病。氣機異常往往表現出兩極傾向,如怒則氣上,恐則氣下,憂則氣聚,悲則氣消,驚則氣亂,喜則氣緩。

2 中醫七情致病認識

2.1 過喜傷心

喜為七情之首,是精神活動的主宰。而心又為君主之官。過喜必然傷及心氣,然而除喜之外,其他六情也會影響心臟,心氣受損,不僅影響心臟本身功能其他各臟也會受到影響,若喜樂過極損傷了心神,就會誘發各種心病。

2.2 過怒傷肝

肝主升發,主條達氣機?!端貑枴ど鷼庹摗氛f:“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币馑际钦f:勃然大怒會導致氣機升發太過,氣血上沖,使人暈厥。研究證明,容易動怒的人患有心肌梗塞,腦血栓,肝癌等的幾率很高。臨床常見很多老人就因大發雷霆導致腦充血而入院救治。這是因為長期動怒,使肝的疏泄,藏血功能失調,肝氣郁結過久,易患血等淤誅癥。

2.3 過思傷脾,思則氣結

脾胃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儲于脾胃生化氣血,濡養機體,脾失健運,通常表現為不思飲食,疲乏無力,形容憔悴,體質虛弱。

2.4 過憂傷肺

肺主氣,憂為肺志。悲傷過度使人情緒低落,心神沮喪,意志消沉,從而憂郁致病。過度孤獨悲傷,思慮憂愁會影響人的情志,目前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帶來了社會思考,像這樣的一類人或多或少處于一種長期的精神壓力下,孤獨憂愁,久而久之,導致臟腑機能失調,產生疾病,這也是為什么現代社會精神癥,抑郁癥的患者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2.5 過恐傷腎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秲冉洝吩唬骸绑@則氣亂,恐則氣下?!碑斎梭w處于恐懼狀態下,可見小便失禁,目瞪口呆,心跳加速,身體顫抖或是僵硬等表現??謧I“志亂”,受到威脅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失去理智。很多人在看恐怖片時總會出現尿頻,神情緊繃的現象。當法醫尸檢時,發現死者呈目瞪口呆狀態往往初步判斷為死前受到驚嚇,這些例子都可作為“恐傷腎”的佐證。

綜上所述,可見情志失調是致使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歷代醫家在整理分析各類醫案,精心研究,不斷剖析和總結基礎上,形成了 “臟腑藏神”,“七情內傷”的理論和“情志相勝”的治療手段。

3 中醫調攝情志的方法應用

運用“五行生克,情志相勝”的方法治療疾病的實例還有很多,總而言之中醫養生學認為,情志病可不藥而愈。情勝療法在治療疾病中有著妙不可言的作用,情志調攝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關鍵。

3.1 情志相勝以攝神

“情勝療法”是根據五行相生相克,世間萬物陰陽平衡所做出的研究成果。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陰陽結合的整體,陰陽平衡則人體康健,陰陽失衡則人體致病。七情分屬五臟,每一種情致都對應一種器官,七情失調則氣機不暢,根據五行生克的道理,七情之間同樣彼此制約。只要科學合理運用這樣的原理調攝情致活動,就能維持陰陽平衡,保持機體健康。

3.2 順應四時以暢神

遵循中醫養生學順應自然規律以養生的原理,順應一年四季,一日四時的陰陽之氣的自然變化規律,有意識地調養自己的精神活動。中醫學認為,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的神志活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精神調攝不僅要因地制宜也要因時制宜。

3.3 以情移情以調神

通過“移情”分散轉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從或悲傷憂愁,或煩惱多慮、或焦急抑郁的不良心境中解脫出來,改變不良習慣,改善生活模式。

生活中,難免遇到諸多不順之事,我們需要以正確的態度,理智的頭腦去待人接物,時常持有一個寬容之心,保持良好心境,利人利己,何樂而不為之。 哲人言:“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劑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睂W會愉快的生活,保持愉快的心情,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可之謂“健身之道”。

人有七情六欲,那么你們知道七情也可致病嗎

健康是人類關注和追求永恒不變的主題。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中醫養生學歷史悠久,情志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強調 “五行生克,陰陽平衡”,藏象學”表明機體的外在表現反映臟腑機能,臟腑機能是否異常通過外在表現,情志活動可反映臟腑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氣血是否充盈,若七情太過則陰陽失調而傷及臟腑而致病,七情合宜則氣機順暢而維護機能所以治病。重視養生,調攝情志,采用健康積極的七情療法是達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關鍵。

中醫養生;七情致病;七情療法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認識到精神調攝在養生防病中的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以食療、、方藥等保持身體健康,如食用“養心湯”、“銀耳粥”;練“五禽戲”、“易筋經”,現在市場上各類養生保健品比比皆是等,可見,中醫養生已成為老百姓所追崇的保健方法。養神,養氣,養精是中醫養生的三寶,其中養神在中醫養生中占有主要地位。

1 中醫七情致病與治病概述

養神,顧名思義即濡養精神。心理學家把情緒稱為“生命的指揮棒”,“健康的寒暑表”。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心態有助于維持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復。有關情緒與疾病的關系,西醫提出了心理療法,中醫素有情志調攝之說。我們知道人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為宇宙萬物之精靈。隨著人類思維模式發散的和醫學技術的提高,人們也逐漸意識到其實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天然大藥庫。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人體內的還有另一個自藥系統——七情。 有醫家認為:“七情如藥,用之過則害于人,用之適當則益于人”。

到底何為七情?七情如何致病?如何治病?

我們知道人有中醫用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基本情緒,中醫上將這七中情緒統稱為“七情”?!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氛f:“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表明情感的異常變化可傷及內臟。究其原因:情志活動過激則影響臟腑氣機,氣機升降失常,就會引起氣血功能紊亂,若情志出現長期持續性的變化,人體陰陽失衡,臟腑機能失調,就會發生疾病。氣機異常往往表現出兩極傾向,如怒則氣上,恐則氣下,憂則氣聚,悲則氣消,驚則氣亂,喜則氣緩。

2 中醫七情致病認識

2.1 過喜傷心

喜為七情之首,是精神活動的主宰。而心又為君主之官。過喜必然傷及心氣,然而除喜之外,其他六情也會影響心臟,心氣受損,不僅影響心臟本身功能其他各臟也會受到影響,若喜樂過極損傷了心神,就會誘發各種心病。

2.2 過怒傷肝

肝主升發,主條達氣機?!端貑枴ど鷼庹摗氛f:“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币馑际钦f:勃然大怒會導致氣機升發太過,氣血上沖,使人暈厥。研究證明,容易動怒的人患有心肌梗塞,腦血栓,肝癌等的幾率很高。臨床常見很多老人就因大發雷霆導致腦充血而入院救治。這是因為長期動怒,使肝的疏泄,藏血功能失調,肝氣郁結過久,易患血等淤誅癥。

2.3 過思傷脾,思則氣結

脾胃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儲于脾胃生化氣血,濡養機體,脾失健運,通常表現為不思飲食,疲乏無力,形容憔悴,體質虛弱。

2.4 過憂傷肺

肺主氣,憂為肺志。悲傷過度使人情緒低落,心神沮喪,意志消沉,從而憂郁致病。過度孤獨悲傷,思慮憂愁會影響人的情志,目前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帶來了社會思考,像這樣的一類人或多或少處于一種長期的精神壓力下,孤獨憂愁,久而久之,導致臟腑機能失調,產生疾病,這也是為什么現代社會精神癥,抑郁癥的患者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2.5 過恐傷腎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秲冉洝吩唬骸绑@則氣亂,恐則氣下?!碑斎梭w處于恐懼狀態下,可見小便失禁,目瞪口呆,心跳加速,身體顫抖或是僵硬等表現??謧I“志亂”,受到威脅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失去理智。很多人在看恐怖片時總會出現尿頻,神情緊繃的現象。當法醫尸檢時,發現死者呈目瞪口呆狀態往往初步判斷為死前受到驚嚇,這些例子都可作為“恐傷腎”的佐證。

綜上所述,可見情志失調是致使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歷代醫家在整理分析各類醫案,精心研究,不斷剖析和總結基礎上,形成了 “臟腑藏神”,“七情內傷”的理論和“情志相勝”的治療手段。

3 中醫調攝情志的方法應用

運用“五行生克,情志相勝”的方法治療疾病的實例還有很多,總而言之中醫養生學認為,情志病可不藥而愈。情勝療法在治療疾病中有著妙不可言的作用,情志調攝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關鍵。

3.1 情志相勝以攝神

“情勝療法”是根據五行相生相克,世間萬物陰陽平衡所做出的研究成果。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陰陽結合的整體,陰陽平衡則人體康健,陰陽失衡則人體致病。七情分屬五臟,每一種情致都對應一種器官,七情失調則氣機不暢,根據五行生克的道理,七情之間同樣彼此制約。只要科學合理運用這樣的原理調攝情致活動,就能維持陰陽平衡,保持機體健康。

3.2 順應四時以暢神

遵循中醫養生學順應自然規律以養生的原理,順應一年四季,一日四時的陰陽之氣的自然變化規律,有意識地調養自己的精神活動。中醫學認為,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的神志活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精神調攝不僅要因地制宜也要因時制宜。

3.3 以情移情以調神

通過“移情”分散轉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從或悲傷憂愁,或煩惱多慮、或焦急抑郁的不良心境中解脫出來,改變不良習慣,改善生活模式。

生活中,難免遇到諸多不順之事,我們需要以正確的態度,理智的頭腦去待人接物,時常持有一個寬容之心,保持良好心境,利人利己,何樂而不為之。 哲人言:“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劑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睂W會愉快的生活,保持愉快的心情,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可之謂“健身之道”。

人有七情六欲,那么你們知道七情也可致病嗎

健康是人類關注和追求永恒不變的主題。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中醫養生學歷史悠久,情志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強調 “五行生克,陰陽平衡”,藏象學”表明機體的外在表現反映臟腑機能,臟腑機能是否異常通過外在表現,情志活動可反映臟腑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氣血是否充盈,若七情太過則陰陽失調而傷及臟腑而致病,七情合宜則氣機順暢而維護機能所以治病。重視養生,調攝情志,采用健康積極的七情療法是達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關鍵。

中醫養生;七情致病;七情療法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認識到精神調攝在養生防病中的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以食療、、方藥等保持身體健康,如食用“養心湯”、“銀耳粥”;練“五禽戲”、“易筋經”,現在市場上各類養生保健品比比皆是等,可見,中醫養生已成為老百姓所追崇的保健方法。養神,養氣,養精是中醫養生的三寶,其中養神在中醫養生中占有主要地位。

1 中醫七情致病與治病概述

養神,顧名思義即濡養精神。心理學家把情緒稱為“生命的指揮棒”,“健康的寒暑表”。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心態有助于維持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復。有關情緒與疾病的關系,西醫提出了心理療法,中醫素有情志調攝之說。我們知道人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為宇宙萬物之精靈。隨著人類思維模式發散的和醫學技術的提高,人們也逐漸意識到其實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天然大藥庫。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人體內的還有另一個自藥系統——七情。 有醫家認為:“七情如藥,用之過則害于人,用之適當則益于人”。

到底何為七情?七情如何致病?如何治病?

我們知道人有中醫用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基本情緒,中醫上將這七中情緒統稱為“七情”?!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氛f:“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表明情感的異常變化可傷及內臟。究其原因:情志活動過激則影響臟腑氣機,氣機升降失常,就會引起氣血功能紊亂,若情志出現長期持續性的變化,人體陰陽失衡,臟腑機能失調,就會發生疾病。氣機異常往往表現出兩極傾向,如怒則氣上,恐則氣下,憂則氣聚,悲則氣消,驚則氣亂,喜則氣緩。

2 中醫七情致病認識

2.1 過喜傷心

喜為七情之首,是精神活動的主宰。而心又為君主之官。過喜必然傷及心氣,然而除喜之外,其他六情也會影響心臟,心氣受損,不僅影響心臟本身功能其他各臟也會受到影響,若喜樂過極損傷了心神,就會誘發各種心病。

2.2 過怒傷肝

肝主升發,主條達氣機?!端貑枴ど鷼庹摗氛f:“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币馑际钦f:勃然大怒會導致氣機升發太過,氣血上沖,使人暈厥。研究證明,容易動怒的人患有心肌梗塞,腦血栓,肝癌等的幾率很高。臨床常見很多老人就因大發雷霆導致腦充血而入院救治。這是因為長期動怒,使肝的疏泄,藏血功能失調,肝氣郁結過久,易患血等淤誅癥。

2.3 過思傷脾,思則氣結

脾胃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儲于脾胃生化氣血,濡養機體,脾失健運,通常表現為不思飲食,疲乏無力,形容憔悴,體質虛弱。

2.4 過憂傷肺

肺主氣,憂為肺志。悲傷過度使人情緒低落,心神沮喪,意志消沉,從而憂郁致病。過度孤獨悲傷,思慮憂愁會影響人的情志,目前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帶來了社會思考,像這樣的一類人或多或少處于一種長期的精神壓力下,孤獨憂愁,久而久之,導致臟腑機能失調,產生疾病,這也是為什么現代社會精神癥,抑郁癥的患者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2.5 過恐傷腎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秲冉洝吩唬骸绑@則氣亂,恐則氣下?!碑斎梭w處于恐懼狀態下,可見小便失禁,目瞪口呆,心跳加速,身體顫抖或是僵硬等表現??謧I“志亂”,受到威脅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失去理智。很多人在看恐怖片時總會出現尿頻,神情緊繃的現象。當法醫尸檢時,發現死者呈目瞪口呆狀態往往初步判斷為死前受到驚嚇,這些例子都可作為“恐傷腎”的佐證。

綜上所述,可見情志失調是致使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歷代醫家在整理分析各類醫案,精心研究,不斷剖析和總結基礎上,形成了 “臟腑藏神”,“七情內傷”的理論和“情志相勝”的治療手段。

3 中醫調攝情志的方法應用

運用“五行生克,情志相勝”的方法治療疾病的實例還有很多,總而言之中醫養生學認為,情志病可不藥而愈。情勝療法在治療疾病中有著妙不可言的作用,情志調攝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關鍵。

3.1 情志相勝以攝神

“情勝療法”是根據五行相生相克,世間萬物陰陽平衡所做出的研究成果。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陰陽結合的整體,陰陽平衡則人體康健,陰陽失衡則人體致病。七情分屬五臟,每一種情致都對應一種器官,七情失調則氣機不暢,根據五行生克的道理,七情之間同樣彼此制約。只要科學合理運用這樣的原理調攝情致活動,就能維持陰陽平衡,保持機體健康。

3.2 順應四時以暢神

遵循中醫養生學順應自然規律以養生的原理,順應一年四季,一日四時的陰陽之氣的自然變化規律,有意識地調養自己的精神活動。中醫學認為,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的神志活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精神調攝不僅要因地制宜也要因時制宜。

3.3 以情移情以調神

通過“移情”分散轉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從或悲傷憂愁,或煩惱多慮、或焦急抑郁的不良心境中解脫出來,改變不良習慣,改善生活模式。

生活中,難免遇到諸多不順之事,我們需要以正確的態度,理智的頭腦去待人接物,時常持有一個寬容之心,保持良好心境,利人利己,何樂而不為之。 哲人言:“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劑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睂W會愉快的生活,保持愉快的心情,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可之謂“健身之道”。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情志算不算中醫養生

《情志養生》是2008年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孟慶軒。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