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中醫養生治紫癜的方子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12 17:47:40
文檔

中醫養生治紫癜的方子

中醫認為紫癜一般有血熱妄行型和脾不統血型兩種證型,但是患者具體病情不同,治療方案也不同。治療紫癜的中藥方子不能完全一致。1、血熱妄行型:血熱妄行型紫癜一般是比較急性的,患者皮膚會出現青紫或鮮紫色的斑點,面紅、鼻出血等癥狀。皮膚上的斑點此起彼伏,壓之不褪色。治療方劑一般采用銀翹解毒丸加減、犀角地黃湯加減。2、脾不統血型:脾不統血型紫癜一般是指紫癜病情反復,由于長期患病導致患者氣血虧虛,脾氣無法統攝血液,患者通常會有面色萎黃,倦怠少食等癥狀。治療方劑可以選擇歸脾丸加減、人參健脾丸加減等。 非專業醫師無法判斷患者紫癜病情的具體情況,對于方劑中的藥物和劑量無法準確,盲目用藥可能會適得其反。
推薦度:
導讀中醫認為紫癜一般有血熱妄行型和脾不統血型兩種證型,但是患者具體病情不同,治療方案也不同。治療紫癜的中藥方子不能完全一致。1、血熱妄行型:血熱妄行型紫癜一般是比較急性的,患者皮膚會出現青紫或鮮紫色的斑點,面紅、鼻出血等癥狀。皮膚上的斑點此起彼伏,壓之不褪色。治療方劑一般采用銀翹解毒丸加減、犀角地黃湯加減。2、脾不統血型:脾不統血型紫癜一般是指紫癜病情反復,由于長期患病導致患者氣血虧虛,脾氣無法統攝血液,患者通常會有面色萎黃,倦怠少食等癥狀。治療方劑可以選擇歸脾丸加減、人參健脾丸加減等。 非專業醫師無法判斷患者紫癜病情的具體情況,對于方劑中的藥物和劑量無法準確,盲目用藥可能會適得其反。

中醫認為紫癜一般有血熱妄行型和脾不統血型兩種證型,但是患者具體病情不同,治療方案也不同。治療紫癜的中藥方子不能完全一致。

1、血熱妄行型:血熱妄行型紫癜一般是比較急性的,患者皮膚會出現青紫或鮮紫色的斑點,面紅、鼻出血等癥狀。皮膚上的斑點此起彼伏,壓之不褪色。治療方劑一般采用銀翹解毒丸加減、犀角地黃湯加減。

2、脾不統血型:脾不統血型紫癜一般是指紫癜病情反復,由于長期患病導致患者氣血虧虛,脾氣無法統攝血液,患者通常會有面色萎黃,倦怠少食等癥狀。治療方劑可以選擇歸脾丸加減、人參健脾丸加減等。 非專業醫師無法判斷患者紫癜病情的具體情況,對于方劑中的藥物和劑量無法準確,盲目用藥可能會適得其反。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淺談小兒紫癜治療方法

   1.血熱妄行主證

  起病較急,病前多有外感風熱史,出血傾向較重,皮膚出現較多瘀點瘀斑,斑色鮮紅,或伴鼻衄、齒衄、嘔血、便血、尿血,甚則可見壯熱面赤、煩躁口渴、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紅絳或有瘀斑,苔黃燥,脈弦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化斑。

  方藥:方選清瘟敗毒飲加減。生石膏10~30g(先煎)、知母3~9g、水牛角片10~30g(先煎)、生地6~12g、玄參3~9g、丹皮3~9g、牛蒡子3~9g、赤芍3~9g、黃連3~6g、梔子3~9g、黃芩3~9g、紫草3~12g等。

  加減:若風熱未退者,加金銀花、連翹、板藍根。鼻衄量多不止者,加血余炭、仙鶴草、白茅根。血尿者,加大薊、小薊、仙鶴草。大便出血者,加地榆炭。煩躁不寧者,加青黛、鉤藤。神昏譫語者,加服安宮牛黃丸。

   2.氣不攝血主證

  紫癜反復出現,皮膚瘀點瘀斑色較淺,常伴衄血,面色萎黃或蒼黃,唇甲不華,神疲乏力,頭暈心慌,納少肌瘦,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攝血,滋養化源。

  方藥:方選歸脾湯加減。黃芪6~9g、黨參(或人參)6~12g、白術3~9g、熟地3~9g、當歸6~9g、白芍3~9g、阿膠6~18g(烊化)、三七粉1~3g(沖服)等。

  加減:肢冷便溏者,酌加肉桂、炮姜炭。腎虛精虧者,加山萸肉、女貞子、菟絲子、鹿角膠。血熱者,加生地、丹皮、黃芩。氣滯血瘀者,加桃仁、紅花、蒲黃。大量出血而見陽氣欲脫者,加服獨參湯治之。

   3.陰虛火旺主證

  皮膚粘膜散在瘀點瘀斑,時發時止,病程較長,兼有鼻衄、齒衄、伴見五心煩熱,盜汗,顴紅咽燥,舌質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涼血安絡。

  方藥:方選大補元煎合茜根散加減。生地6~9g、丹皮3~9g、玄參3~9g、知母6~9g、龜甲10~20g(先煎)、女貞子3~9g、旱蓮草3~9g、茜草3~12g、側柏炭3~9g、阿膠3~15g(烊化)、甘草3~6g等。

  加減:陰虛明顯者,加鱉甲、地骨皮、銀柴胡。盜汗明顯者,加生牡蠣。鼻衄齒衄者,加梔子、白茅根。睡眠不安者,加五味子、石菖蒲、珍珠母。

   4.瘀血阻絡主證

  紫斑色暗,經久不消或時消時現,或有瘀塊、或疼痛,痛有定處,舌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苔薄白,脈澀。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血。

  方藥:方選桃紅四物湯加減。桃仁3~6g、紅花3~6g、當歸3~9g、生地6~g、白芍3~9g、川芎3~6g、三七粉1~3(沖服)、地榆炭3~9g、側柏炭3~9g等。

  加減:大便出血者,加槐花炭、苦參。鼻衄者,加仙鶴草、藕節炭、血余炭。

   發病原因

  中醫學認為,本病為病邪侵擾機體,損傷脈絡,離經之血外溢肌膚粘膜而成。其病因以感受外邪、飲食失節、瘀血阻滯、久病氣虛血虧為主,臨床以陽證、熱證、實證為多,若遷延不已,反復發作則表現為虛癥及虛實夾雜之證。過敏性紫癜初起系感受外邪,灼傷血絡所致,甚則導致熱毒內盛,迫血妄行。若日久不愈,或反復發作,則又表現為氣血虧虛,瘀阻脈絡,成難治之癥。

   結語: 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小兒紫癜中醫辨證治療方法已經有了更多的認識,中醫對小兒紫癜的病因理解也和大家介紹過了,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一些關于中醫辨證的內容哦!也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助到大家哦!

淺談小兒紫癜治療方法

   1.血熱妄行主證

  起病較急,病前多有外感風熱史,出血傾向較重,皮膚出現較多瘀點瘀斑,斑色鮮紅,或伴鼻衄、齒衄、嘔血、便血、尿血,甚則可見壯熱面赤、煩躁口渴、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紅絳或有瘀斑,苔黃燥,脈弦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化斑。

  方藥:方選清瘟敗毒飲加減。生石膏10~30g(先煎)、知母3~9g、水牛角片10~30g(先煎)、生地6~12g、玄參3~9g、丹皮3~9g、牛蒡子3~9g、赤芍3~9g、黃連3~6g、梔子3~9g、黃芩3~9g、紫草3~12g等。

  加減:若風熱未退者,加金銀花、連翹、板藍根。鼻衄量多不止者,加血余炭、仙鶴草、白茅根。血尿者,加大薊、小薊、仙鶴草。大便出血者,加地榆炭。煩躁不寧者,加青黛、鉤藤。神昏譫語者,加服安宮牛黃丸。

   2.氣不攝血主證

  紫癜反復出現,皮膚瘀點瘀斑色較淺,常伴衄血,面色萎黃或蒼黃,唇甲不華,神疲乏力,頭暈心慌,納少肌瘦,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攝血,滋養化源。

  方藥:方選歸脾湯加減。黃芪6~9g、黨參(或人參)6~12g、白術3~9g、熟地3~9g、當歸6~9g、白芍3~9g、阿膠6~18g(烊化)、三七粉1~3g(沖服)等。

  加減:肢冷便溏者,酌加肉桂、炮姜炭。腎虛精虧者,加山萸肉、女貞子、菟絲子、鹿角膠。血熱者,加生地、丹皮、黃芩。氣滯血瘀者,加桃仁、紅花、蒲黃。大量出血而見陽氣欲脫者,加服獨參湯治之。

   3.陰虛火旺主證

  皮膚粘膜散在瘀點瘀斑,時發時止,病程較長,兼有鼻衄、齒衄、伴見五心煩熱,盜汗,顴紅咽燥,舌質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涼血安絡。

  方藥:方選大補元煎合茜根散加減。生地6~9g、丹皮3~9g、玄參3~9g、知母6~9g、龜甲10~20g(先煎)、女貞子3~9g、旱蓮草3~9g、茜草3~12g、側柏炭3~9g、阿膠3~15g(烊化)、甘草3~6g等。

  加減:陰虛明顯者,加鱉甲、地骨皮、銀柴胡。盜汗明顯者,加生牡蠣。鼻衄齒衄者,加梔子、白茅根。睡眠不安者,加五味子、石菖蒲、珍珠母。

   4.瘀血阻絡主證

  紫斑色暗,經久不消或時消時現,或有瘀塊、或疼痛,痛有定處,舌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苔薄白,脈澀。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血。

  方藥:方選桃紅四物湯加減。桃仁3~6g、紅花3~6g、當歸3~9g、生地6~g、白芍3~9g、川芎3~6g、三七粉1~3(沖服)、地榆炭3~9g、側柏炭3~9g等。

  加減:大便出血者,加槐花炭、苦參。鼻衄者,加仙鶴草、藕節炭、血余炭。

   發病原因

  中醫學認為,本病為病邪侵擾機體,損傷脈絡,離經之血外溢肌膚粘膜而成。其病因以感受外邪、飲食失節、瘀血阻滯、久病氣虛血虧為主,臨床以陽證、熱證、實證為多,若遷延不已,反復發作則表現為虛癥及虛實夾雜之證。過敏性紫癜初起系感受外邪,灼傷血絡所致,甚則導致熱毒內盛,迫血妄行。若日久不愈,或反復發作,則又表現為氣血虧虛,瘀阻脈絡,成難治之癥。

   結語: 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小兒紫癜中醫辨證治療方法已經有了更多的認識,中醫對小兒紫癜的病因理解也和大家介紹過了,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一些關于中醫辨證的內容哦!也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助到大家哦!

淺談小兒紫癜治療方法

   1.血熱妄行主證

  起病較急,病前多有外感風熱史,出血傾向較重,皮膚出現較多瘀點瘀斑,斑色鮮紅,或伴鼻衄、齒衄、嘔血、便血、尿血,甚則可見壯熱面赤、煩躁口渴、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紅絳或有瘀斑,苔黃燥,脈弦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化斑。

  方藥:方選清瘟敗毒飲加減。生石膏10~30g(先煎)、知母3~9g、水牛角片10~30g(先煎)、生地6~12g、玄參3~9g、丹皮3~9g、牛蒡子3~9g、赤芍3~9g、黃連3~6g、梔子3~9g、黃芩3~9g、紫草3~12g等。

  加減:若風熱未退者,加金銀花、連翹、板藍根。鼻衄量多不止者,加血余炭、仙鶴草、白茅根。血尿者,加大薊、小薊、仙鶴草。大便出血者,加地榆炭。煩躁不寧者,加青黛、鉤藤。神昏譫語者,加服安宮牛黃丸。

   2.氣不攝血主證

  紫癜反復出現,皮膚瘀點瘀斑色較淺,常伴衄血,面色萎黃或蒼黃,唇甲不華,神疲乏力,頭暈心慌,納少肌瘦,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攝血,滋養化源。

  方藥:方選歸脾湯加減。黃芪6~9g、黨參(或人參)6~12g、白術3~9g、熟地3~9g、當歸6~9g、白芍3~9g、阿膠6~18g(烊化)、三七粉1~3g(沖服)等。

  加減:肢冷便溏者,酌加肉桂、炮姜炭。腎虛精虧者,加山萸肉、女貞子、菟絲子、鹿角膠。血熱者,加生地、丹皮、黃芩。氣滯血瘀者,加桃仁、紅花、蒲黃。大量出血而見陽氣欲脫者,加服獨參湯治之。

   3.陰虛火旺主證

  皮膚粘膜散在瘀點瘀斑,時發時止,病程較長,兼有鼻衄、齒衄、伴見五心煩熱,盜汗,顴紅咽燥,舌質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涼血安絡。

  方藥:方選大補元煎合茜根散加減。生地6~9g、丹皮3~9g、玄參3~9g、知母6~9g、龜甲10~20g(先煎)、女貞子3~9g、旱蓮草3~9g、茜草3~12g、側柏炭3~9g、阿膠3~15g(烊化)、甘草3~6g等。

  加減:陰虛明顯者,加鱉甲、地骨皮、銀柴胡。盜汗明顯者,加生牡蠣。鼻衄齒衄者,加梔子、白茅根。睡眠不安者,加五味子、石菖蒲、珍珠母。

   4.瘀血阻絡主證

  紫斑色暗,經久不消或時消時現,或有瘀塊、或疼痛,痛有定處,舌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苔薄白,脈澀。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血。

  方藥:方選桃紅四物湯加減。桃仁3~6g、紅花3~6g、當歸3~9g、生地6~g、白芍3~9g、川芎3~6g、三七粉1~3(沖服)、地榆炭3~9g、側柏炭3~9g等。

  加減:大便出血者,加槐花炭、苦參。鼻衄者,加仙鶴草、藕節炭、血余炭。

   發病原因

  中醫學認為,本病為病邪侵擾機體,損傷脈絡,離經之血外溢肌膚粘膜而成。其病因以感受外邪、飲食失節、瘀血阻滯、久病氣虛血虧為主,臨床以陽證、熱證、實證為多,若遷延不已,反復發作則表現為虛癥及虛實夾雜之證。過敏性紫癜初起系感受外邪,灼傷血絡所致,甚則導致熱毒內盛,迫血妄行。若日久不愈,或反復發作,則又表現為氣血虧虛,瘀阻脈絡,成難治之癥。

   結語: 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小兒紫癜中醫辨證治療方法已經有了更多的認識,中醫對小兒紫癜的病因理解也和大家介紹過了,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一些關于中醫辨證的內容哦!也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助到大家哦!

淺談小兒紫癜治療方法

   1.血熱妄行主證

  起病較急,病前多有外感風熱史,出血傾向較重,皮膚出現較多瘀點瘀斑,斑色鮮紅,或伴鼻衄、齒衄、嘔血、便血、尿血,甚則可見壯熱面赤、煩躁口渴、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紅絳或有瘀斑,苔黃燥,脈弦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化斑。

  方藥:方選清瘟敗毒飲加減。生石膏10~30g(先煎)、知母3~9g、水牛角片10~30g(先煎)、生地6~12g、玄參3~9g、丹皮3~9g、牛蒡子3~9g、赤芍3~9g、黃連3~6g、梔子3~9g、黃芩3~9g、紫草3~12g等。

  加減:若風熱未退者,加金銀花、連翹、板藍根。鼻衄量多不止者,加血余炭、仙鶴草、白茅根。血尿者,加大薊、小薊、仙鶴草。大便出血者,加地榆炭。煩躁不寧者,加青黛、鉤藤。神昏譫語者,加服安宮牛黃丸。

   2.氣不攝血主證

  紫癜反復出現,皮膚瘀點瘀斑色較淺,常伴衄血,面色萎黃或蒼黃,唇甲不華,神疲乏力,頭暈心慌,納少肌瘦,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攝血,滋養化源。

  方藥:方選歸脾湯加減。黃芪6~9g、黨參(或人參)6~12g、白術3~9g、熟地3~9g、當歸6~9g、白芍3~9g、阿膠6~18g(烊化)、三七粉1~3g(沖服)等。

  加減:肢冷便溏者,酌加肉桂、炮姜炭。腎虛精虧者,加山萸肉、女貞子、菟絲子、鹿角膠。血熱者,加生地、丹皮、黃芩。氣滯血瘀者,加桃仁、紅花、蒲黃。大量出血而見陽氣欲脫者,加服獨參湯治之。

   3.陰虛火旺主證

  皮膚粘膜散在瘀點瘀斑,時發時止,病程較長,兼有鼻衄、齒衄、伴見五心煩熱,盜汗,顴紅咽燥,舌質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涼血安絡。

  方藥:方選大補元煎合茜根散加減。生地6~9g、丹皮3~9g、玄參3~9g、知母6~9g、龜甲10~20g(先煎)、女貞子3~9g、旱蓮草3~9g、茜草3~12g、側柏炭3~9g、阿膠3~15g(烊化)、甘草3~6g等。

  加減:陰虛明顯者,加鱉甲、地骨皮、銀柴胡。盜汗明顯者,加生牡蠣。鼻衄齒衄者,加梔子、白茅根。睡眠不安者,加五味子、石菖蒲、珍珠母。

   4.瘀血阻絡主證

  紫斑色暗,經久不消或時消時現,或有瘀塊、或疼痛,痛有定處,舌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苔薄白,脈澀。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血。

  方藥:方選桃紅四物湯加減。桃仁3~6g、紅花3~6g、當歸3~9g、生地6~g、白芍3~9g、川芎3~6g、三七粉1~3(沖服)、地榆炭3~9g、側柏炭3~9g等。

  加減:大便出血者,加槐花炭、苦參。鼻衄者,加仙鶴草、藕節炭、血余炭。

   發病原因

  中醫學認為,本病為病邪侵擾機體,損傷脈絡,離經之血外溢肌膚粘膜而成。其病因以感受外邪、飲食失節、瘀血阻滯、久病氣虛血虧為主,臨床以陽證、熱證、實證為多,若遷延不已,反復發作則表現為虛癥及虛實夾雜之證。過敏性紫癜初起系感受外邪,灼傷血絡所致,甚則導致熱毒內盛,迫血妄行。若日久不愈,或反復發作,則又表現為氣血虧虛,瘀阻脈絡,成難治之癥。

   結語: 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小兒紫癜中醫辨證治療方法已經有了更多的認識,中醫對小兒紫癜的病因理解也和大家介紹過了,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一些關于中醫辨證的內容哦!也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助到大家哦!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中醫養生治紫癜的方子

中醫認為紫癜一般有血熱妄行型和脾不統血型兩種證型,但是患者具體病情不同,治療方案也不同。治療紫癜的中藥方子不能完全一致。1、血熱妄行型:血熱妄行型紫癜一般是比較急性的,患者皮膚會出現青紫或鮮紫色的斑點,面紅、鼻出血等癥狀。皮膚上的斑點此起彼伏,壓之不褪色。治療方劑一般采用銀翹解毒丸加減、犀角地黃湯加減。2、脾不統血型:脾不統血型紫癜一般是指紫癜病情反復,由于長期患病導致患者氣血虧虛,脾氣無法統攝血液,患者通常會有面色萎黃,倦怠少食等癥狀。治療方劑可以選擇歸脾丸加減、人參健脾丸加減等。 非專業醫師無法判斷患者紫癜病情的具體情況,對于方劑中的藥物和劑量無法準確,盲目用藥可能會適得其反。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