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中醫養生穴位推拿手法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12 18:55:02
文檔

中醫養生穴位推拿手法

穴位按摩通過刺激人體特定穴位,激發人的經絡之氣,以達到通經活絡、祛邪扶正的目的。穴位按摩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勞、調節人體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簡單易行的按摩方法:1、點穴法:用拇指、食指或中指在相應的穴位處進行持續、柔和、有力地按壓,按壓數秒后放松,然后再繼續點按,以患者局部有酸脹感為宜;2、拿法:用五指指腹捏住局部皮膚和肌肉,輕輕向上提拉并揉捏,力度以患者有酸脹感為宜。拿法適合在肌肉豐滿的部位運用,如頸項部、肩背部及四肢,能夠使緊張的肌肉得到放松;
推薦度:
導讀穴位按摩通過刺激人體特定穴位,激發人的經絡之氣,以達到通經活絡、祛邪扶正的目的。穴位按摩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勞、調節人體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簡單易行的按摩方法:1、點穴法:用拇指、食指或中指在相應的穴位處進行持續、柔和、有力地按壓,按壓數秒后放松,然后再繼續點按,以患者局部有酸脹感為宜;2、拿法:用五指指腹捏住局部皮膚和肌肉,輕輕向上提拉并揉捏,力度以患者有酸脹感為宜。拿法適合在肌肉豐滿的部位運用,如頸項部、肩背部及四肢,能夠使緊張的肌肉得到放松;

穴位按摩通過刺激人體特定穴位,激發人的經絡之氣,以達到通經活絡、祛邪扶正的目的。穴位按摩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勞、調節人體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簡單易行的按摩方法:

1、點穴法:用拇指、食指或中指在相應的穴位處進行持續、柔和、有力地按壓,按壓數秒后放松,然后再繼續點按,以患者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2、拿法:用五指指腹捏住局部皮膚和肌肉,輕輕向上提拉并揉捏,力度以患者有酸脹感為宜。拿法適合在肌肉豐滿的部位運用,如頸項部、肩背部及四肢,能夠使緊張的肌肉得到放松;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這10個特效反應穴位,每天堅持自我推拿防病又健身百利無害

(齊帆齊微課)

人體局部有時候會有痛疼或者敏感反應(酸、麻、脹),中醫上講,這些病痛的部位是由氣血阻滯所致,如果我們對這些部位進行有效的揉按就會感覺比較舒服,中醫上稱這些病痛的穴位為阿是穴,這種有效的揉按方法就是按摩或推拿。

同樣道理如果我們能對身體的一些容易產生病變或重要的穴位長期堅持揉按就會有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的效果。下面這10個特效反應穴位,每天堅持自我按摩防病又健身百利無害。

1、百會穴

百,數量詞,多之意。會,交會也。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百會穴,意指手足三陽經及督脈的陽氣在此交會。

本穴位由于其處于人的頭頂,在人的最高處,因此人體各經上傳的經氣都交會于此,故名百會。

百會穴貫通諸陽經,內系于腦,在上能醒腦開竅,在中能寧心安神,既能平熄內風,又能疏散外風,因此百會穴是救急特效穴,為治療神志病、風癥、陽氣虛損之要穴。

推拿方法:正坐、抬頭,目前視。將一只手放在頭側部,中指端至于穴位上,以指腹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現酸、脹、痛的感覺為宜,該手疲勞后可換另一只手繼續按摩,按摩時間1~3分鐘,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

2、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后脊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椎穴貫通督脈上下之作用。如果同時患有感冒、過敏性疾病,癲癇、頸椎病,治療時,取大椎穴是首選。治療寒冷的疾病,其也是首選的穴位。

大椎穴還有退熱作用,按摩大椎穴能防止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于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推拿方法:

正坐或站立,一手舉起放在后頸部,拇指外的四肢屈曲,拇指至于穴位上。用指尖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現酸、痛或脹、麻的感覺為宜,按摩時間1~3分鐘。

3、命門穴

命門穴指脊骨中的高溫高壓陰性水液由此外輸督脈。本穴位其位處腰背的正中部位,內連脊骨,在人體重力場中為位置低下之處,脊骨內的高溫高壓陰性水液由此外輸體表督脈,本穴外輸的陰性水液有維系督脈氣血流行不息的作用,為人體的生命之本。

按摩命門穴可強腎固本、溫腎壯陽,強腰膝、固腎氣,能治療腰部虛冷疼痛、遺尿、腹瀉、男性遺精、陽痿,以及女性的虛寒性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等癥狀,并能延緩人體的衰老,疏通督脈上的氣滯點,加強其與任脈的聯系,促進真氣在任督二脈上的運行。

按摩方法:

正坐或站立,雙手伸到腰背后,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住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壓在左手中指的指甲上,雙手中指同時用力揉按穴位,力度以出現酸、脹、痛的感覺為宜,左右手中指輪流按揉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揉按3~5分鐘。

4、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線,肚臍以上4寸,指任脈的地部經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質為任脈上部經脈動下行經水,至本穴后,經水繼續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脈下部的巨大空腔。

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按摩中脘可直接胃俯氣血,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于胃脘脹痛、嘔吐、呃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較好的療效。

按摩方法:

正坐或仰臥或站立,雙手放在上腹部,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壓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壓左手中指的指甲上,雙手中指同時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現酸、脹的感覺為宜,每天早晚先左手后右手,輪流按摩穴位,每次按揉1~3分鐘。

5、神厥穴

神闕穴是人體任脈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人體的長壽之穴,它與人體的生命活動密切相關。

經常按摩神厥穴,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并對腹痛腸鳴、水腫膨脹,瀉痢脫肛、中風脫癥等有獨特的療效。

按摩方法:

正坐或仰臥或站立,雙手放在臍旁,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壓肚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壓在左手中指的指甲上,兩手中指同時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現酸、脹的感覺為宜,每天早晚左右手輪流按摩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按摩1~3分鐘。

6、氣海穴

氣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下1.5寸。

“氣海一穴暖全身”,是說氣海穴有溫養、健壯全身的作用。是人體活力之源。人身真氣也由此產生,按摩氣海穴能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延年益壽的功效。還能治療陽氣缺乏、活力乏源所招致的虛寒性疾病。

按摩方法:

同神厥穴

7、關元穴

關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下3寸,指任脈氣血中的滯重水濕在此關卡不得上行。

關元穴可以治療陽虛癥,氣虛癥,如氣喘短氣、畏寒怕冷、遺尿、小便頻數、尿閉、瀉泄、腹痛、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帶下、不食等。

關元穴又是小腸的募穴,小腸之氣會聚于此。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按摩關元穴能很好的促進腸道功能,增強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

按摩方法:

同神厥穴

8、足三里穴

三里是指里上、里中和里下,足三里穴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賴以充養,是生命的根本。所以調補脾胃的重要穴位——足三里可以補益氣血、扶正培元,達到保健防病、強身健體的目的。經常按摩三里穴,能促進氣血運行,起到溫中散寒、化瘀消腫的作用,并能健脾補胃、增強正氣、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發揮其防病強身,延年益壽的作用。

按摩方法:

取坐位,雙腿并攏屈曲,食指和中指伸直,指腹置于穴位上,用指腹垂直用力按揉,力度至出現酸痛、脹、麻的感覺,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1~3分鐘。

9、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匯。本穴物質有脾經提供的濕熱之氣,有肝經提供的水濕風氣,有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三條陰經氣血交會于此,故名三陰交。

三陰交穴是保健大穴之一,經常按摩三陰交穴,對脾、肝、腎的疾病都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

中醫認為婦女“少氣多血”、“以血為本”。因婦女具有經、帶、胎、產、乳的生理過程,相應也形成了病理上的特殊性,具有氣血不足以及肝、脾、腎易損的病理特點,女性經常按摩三陰交穴,除了防病保健外還能起到美容的功效。

按摩方法:

取坐位,抬起一只腳放在另一條腿上,拇指彎曲,指頭置于穴位上,用指尖垂直按壓穴位,力度以出現較強的酸痛感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3分鐘。

注意:孕婦禁按此穴。

10、泉涌穴

涌泉穴,是指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涌而出體表。本穴為腎經經脈的第一穴,它連通腎經的體內體表經脈,腎經體內經脈中的高溫高壓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體表,故名涌泉。

按摩涌泉穴可滋陰潛陽、寧心安神,且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功效。

按摩方法:

取坐位,把要按摩的腳放在另一條腿都膝蓋上。一手扶住小腿,另一手握住足底,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拇指指腹從后往前按摩穴位,力度以出現酸痛感為宜,按摩時間1~3分鐘。

用同樣的方法按摩另一側穴位兩側穴位,每天早晚按摩各一次。

按摩的效果是在長期堅持中出現的,堅持就是勝利、堅持就會有效果。

(22年度寫作營第101篇2649字,累計179557字)

這10個特效反應穴位,每天堅持自我推拿防病又健身百利無害

(齊帆齊微課)

人體局部有時候會有痛疼或者敏感反應(酸、麻、脹),中醫上講,這些病痛的部位是由氣血阻滯所致,如果我們對這些部位進行有效的揉按就會感覺比較舒服,中醫上稱這些病痛的穴位為阿是穴,這種有效的揉按方法就是按摩或推拿。

同樣道理如果我們能對身體的一些容易產生病變或重要的穴位長期堅持揉按就會有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的效果。下面這10個特效反應穴位,每天堅持自我按摩防病又健身百利無害。

1、百會穴

百,數量詞,多之意。會,交會也。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百會穴,意指手足三陽經及督脈的陽氣在此交會。

本穴位由于其處于人的頭頂,在人的最高處,因此人體各經上傳的經氣都交會于此,故名百會。

百會穴貫通諸陽經,內系于腦,在上能醒腦開竅,在中能寧心安神,既能平熄內風,又能疏散外風,因此百會穴是救急特效穴,為治療神志病、風癥、陽氣虛損之要穴。

推拿方法:正坐、抬頭,目前視。將一只手放在頭側部,中指端至于穴位上,以指腹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現酸、脹、痛的感覺為宜,該手疲勞后可換另一只手繼續按摩,按摩時間1~3分鐘,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

2、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后脊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椎穴貫通督脈上下之作用。如果同時患有感冒、過敏性疾病,癲癇、頸椎病,治療時,取大椎穴是首選。治療寒冷的疾病,其也是首選的穴位。

大椎穴還有退熱作用,按摩大椎穴能防止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于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推拿方法:

正坐或站立,一手舉起放在后頸部,拇指外的四肢屈曲,拇指至于穴位上。用指尖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現酸、痛或脹、麻的感覺為宜,按摩時間1~3分鐘。

3、命門穴

命門穴指脊骨中的高溫高壓陰性水液由此外輸督脈。本穴位其位處腰背的正中部位,內連脊骨,在人體重力場中為位置低下之處,脊骨內的高溫高壓陰性水液由此外輸體表督脈,本穴外輸的陰性水液有維系督脈氣血流行不息的作用,為人體的生命之本。

按摩命門穴可強腎固本、溫腎壯陽,強腰膝、固腎氣,能治療腰部虛冷疼痛、遺尿、腹瀉、男性遺精、陽痿,以及女性的虛寒性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等癥狀,并能延緩人體的衰老,疏通督脈上的氣滯點,加強其與任脈的聯系,促進真氣在任督二脈上的運行。

按摩方法:

正坐或站立,雙手伸到腰背后,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住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壓在左手中指的指甲上,雙手中指同時用力揉按穴位,力度以出現酸、脹、痛的感覺為宜,左右手中指輪流按揉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揉按3~5分鐘。

4、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線,肚臍以上4寸,指任脈的地部經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質為任脈上部經脈動下行經水,至本穴后,經水繼續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脈下部的巨大空腔。

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按摩中脘可直接胃俯氣血,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于胃脘脹痛、嘔吐、呃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較好的療效。

按摩方法:

正坐或仰臥或站立,雙手放在上腹部,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壓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壓左手中指的指甲上,雙手中指同時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現酸、脹的感覺為宜,每天早晚先左手后右手,輪流按摩穴位,每次按揉1~3分鐘。

5、神厥穴

神闕穴是人體任脈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人體的長壽之穴,它與人體的生命活動密切相關。

經常按摩神厥穴,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并對腹痛腸鳴、水腫膨脹,瀉痢脫肛、中風脫癥等有獨特的療效。

按摩方法:

正坐或仰臥或站立,雙手放在臍旁,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壓肚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壓在左手中指的指甲上,兩手中指同時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現酸、脹的感覺為宜,每天早晚左右手輪流按摩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按摩1~3分鐘。

6、氣海穴

氣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下1.5寸。

“氣海一穴暖全身”,是說氣海穴有溫養、健壯全身的作用。是人體活力之源。人身真氣也由此產生,按摩氣海穴能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延年益壽的功效。還能治療陽氣缺乏、活力乏源所招致的虛寒性疾病。

按摩方法:

同神厥穴

7、關元穴

關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下3寸,指任脈氣血中的滯重水濕在此關卡不得上行。

關元穴可以治療陽虛癥,氣虛癥,如氣喘短氣、畏寒怕冷、遺尿、小便頻數、尿閉、瀉泄、腹痛、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帶下、不食等。

關元穴又是小腸的募穴,小腸之氣會聚于此。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按摩關元穴能很好的促進腸道功能,增強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

按摩方法:

同神厥穴

8、足三里穴

三里是指里上、里中和里下,足三里穴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賴以充養,是生命的根本。所以調補脾胃的重要穴位——足三里可以補益氣血、扶正培元,達到保健防病、強身健體的目的。經常按摩三里穴,能促進氣血運行,起到溫中散寒、化瘀消腫的作用,并能健脾補胃、增強正氣、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發揮其防病強身,延年益壽的作用。

按摩方法:

取坐位,雙腿并攏屈曲,食指和中指伸直,指腹置于穴位上,用指腹垂直用力按揉,力度至出現酸痛、脹、麻的感覺,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1~3分鐘。

9、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匯。本穴物質有脾經提供的濕熱之氣,有肝經提供的水濕風氣,有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三條陰經氣血交會于此,故名三陰交。

三陰交穴是保健大穴之一,經常按摩三陰交穴,對脾、肝、腎的疾病都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

中醫認為婦女“少氣多血”、“以血為本”。因婦女具有經、帶、胎、產、乳的生理過程,相應也形成了病理上的特殊性,具有氣血不足以及肝、脾、腎易損的病理特點,女性經常按摩三陰交穴,除了防病保健外還能起到美容的功效。

按摩方法:

取坐位,抬起一只腳放在另一條腿上,拇指彎曲,指頭置于穴位上,用指尖垂直按壓穴位,力度以出現較強的酸痛感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3分鐘。

注意:孕婦禁按此穴。

10、泉涌穴

涌泉穴,是指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涌而出體表。本穴為腎經經脈的第一穴,它連通腎經的體內體表經脈,腎經體內經脈中的高溫高壓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體表,故名涌泉。

按摩涌泉穴可滋陰潛陽、寧心安神,且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功效。

按摩方法:

取坐位,把要按摩的腳放在另一條腿都膝蓋上。一手扶住小腿,另一手握住足底,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拇指指腹從后往前按摩穴位,力度以出現酸痛感為宜,按摩時間1~3分鐘。

用同樣的方法按摩另一側穴位兩側穴位,每天早晚按摩各一次。

按摩的效果是在長期堅持中出現的,堅持就是勝利、堅持就會有效果。

(22年度寫作營第101篇2649字,累計179557字)

中醫推拿手法有哪些

1、推法:推法是使用指肚或手掌沿相關的經絡進行推。

2、按法:按法則是采用手指或肘關節按壓相關的穴位。

3、揉法:揉法用指肚在特定的部位進行揉動。

4、捏法:捏法采用食指和拇指對皮膚或皮下組織進行逐步的移推。

5、拿法:拿法是用手指拿捏肌肉。

中醫推拿:

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并結合西醫的解剖和病理診斷,而用手法作用于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理療目的的方法,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從按摩的治療上,可分為保健按摩、運動按摩和醫療按摩。古代稱推拿為按摩、按喬,是中國起源很早的一種治病防病的養生術。古代稱推拿為按摩、按喬,是中國起源很早的一種治病防病的養生術。推拿技術發展到今天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隋唐時期,甚至出現了按摩博士、按摩師等職位。推拿療法的理論依據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指導的。經絡是人體內經脈和絡脈的總稱。

中醫推拿手法有哪些

1、推法:推法是使用指肚或手掌沿相關的經絡進行推。

2、按法:按法則是采用手指或肘關節按壓相關的穴位。

3、揉法:揉法用指肚在特定的部位進行揉動。

4、捏法:捏法采用食指和拇指對皮膚或皮下組織進行逐步的移推。

5、拿法:拿法是用手指拿捏肌肉。

中醫推拿:

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并結合西醫的解剖和病理診斷,而用手法作用于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理療目的的方法,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從按摩的治療上,可分為保健按摩、運動按摩和醫療按摩。古代稱推拿為按摩、按喬,是中國起源很早的一種治病防病的養生術。古代稱推拿為按摩、按喬,是中國起源很早的一種治病防病的養生術。推拿技術發展到今天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隋唐時期,甚至出現了按摩博士、按摩師等職位。推拿療法的理論依據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指導的。經絡是人體內經脈和絡脈的總稱。

中醫推拿手法有哪些

1、推法:推法是使用指肚或手掌沿相關的經絡進行推。

2、按法:按法則是采用手指或肘關節按壓相關的穴位。

3、揉法:揉法用指肚在特定的部位進行揉動。

4、捏法:捏法采用食指和拇指對皮膚或皮下組織進行逐步的移推。

5、拿法:拿法是用手指拿捏肌肉。

中醫推拿:

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并結合西醫的解剖和病理診斷,而用手法作用于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理療目的的方法,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從按摩的治療上,可分為保健按摩、運動按摩和醫療按摩。古代稱推拿為按摩、按喬,是中國起源很早的一種治病防病的養生術。古代稱推拿為按摩、按喬,是中國起源很早的一種治病防病的養生術。推拿技術發展到今天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隋唐時期,甚至出現了按摩博士、按摩師等職位。推拿療法的理論依據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指導的。經絡是人體內經脈和絡脈的總稱。

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

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

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做中醫按摩對我們的身體有著非常多的好處,中醫按摩的手法是需要我們去學習的。那么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詳細了解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的相關內容。

  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1

用指、掌、肘或肢體其他部分著力于皮膚上。

由輕到重地逐漸用力按壓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時間,再由重到輕地緩緩放松。

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兩種最為常用。拇指或示、中、環指面著力,按壓體表某一位或穴位,稱指按法。用單掌或雙掌掌面或掌根或雙掌重疊按壓體表某一部位,稱掌按法。

拇指按穴位要準確,用力以病人有酸、脹、熱、麻等感覺為度。

按壓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不可移動,操作時用力方向要與體表垂直,由輕逐重,穩而持續,使力達組織深部。

用拇指指腹按揉尺澤穴、魚際穴、合谷穴、豐隆穴、每穴各按3分鐘左右。

用手掌從劍突穴搓擦脅肋,重復20次左右至感覺到溫熱為好。

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手掌掌心從天突穴推至膻中穴,重復20次為最佳。

  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2

兒童中醫按摩的方法

1、預防感冒法:操作者先將雙掌對合,來回快速搓摩,使之發熱,然后迅速推擦小兒面頰20~30次,注意用力應輕快柔和,或推摩前事先涂抹適量爽身粉。用食指揉迎香穴(鼻翼旁0.5寸)1分鐘,推擦胸背各3~5遍,按揉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1分鐘,揉外勞宮穴(握拳,中指尖下是也)100次。上法能宣肺利竅,固表通陽,預防感冒和支氣管炎。一般每日操作1~2次,應注意保持室內溫暖,施畢立即穿好衣服。

2、健脾益胃法:先囑小兒仰臥位,操作者以中指按揉中脘穴(臍上4寸)3分鐘,摩腹3分鐘;然后改為坐位,施搓摩脅肋2分鐘;最后取俯臥位,在小兒背腰部捏脊3~5遍,重點在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胃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等部位用力向上提拿;再按揉雙側足三里穴(髕骨下緣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1分鐘。本法能健脾益胃,增進食欲,強身健體,促進發育。一般在空腹時施術操作,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穴位的按摩能讓我們的.身體得到很好的改善,并且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任何的副作用,通過了解之后我們就能更好的對身體進行調理了,另外秋季天氣轉涼一定要注意孩子身體的保暖。

  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3

失眠中醫按摩治療的方法

“勞宮穴”位于人體手心,手握拳頭時,中指指尖對應的位置就是“勞宮穴”?!皠趯m”,顧名思義,“勞”,即勞作;“宮”,指宮殿。勞累了休息的地方,就是“勞宮”?!皠趯m穴”屬于手厥陰心包經,心是君主之官,心主神明,心包經對心臟起著保護作用,按摩“勞宮穴”可以起到靜心寧神、鎮定醒腦的作用,清心火,安心神,用于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等癥。它和其他穴位同時應用,能夠補人體之氣。

在失眠時,雙后合十,將兩手“勞宮穴”相對,可以安神?;蛘邇墒窒鄬Υ隉?,勞宮穴對準眼睛,眼睛閉上,可以緩解眼部疲勞?!皠趯m穴”和腳部的“涌泉穴”相對來回搓,可以使心腎相交,促進睡眠。

如果不能入睡,用對側手按另一側手的手心“勞宮穴”,慢慢按揉,連少海都一起按?!皠趯m穴”可以讓身體放松,每次不能入睡時,可以用右手按摩左手“勞宮穴”一兩分鐘,再用左手按摩右手“勞宮穴”一兩分鐘,相互交替。

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

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

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做中醫按摩對我們的身體有著非常多的好處,中醫按摩的手法是需要我們去學習的。那么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詳細了解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的相關內容。

  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1

用指、掌、肘或肢體其他部分著力于皮膚上。

由輕到重地逐漸用力按壓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時間,再由重到輕地緩緩放松。

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兩種最為常用。拇指或示、中、環指面著力,按壓體表某一位或穴位,稱指按法。用單掌或雙掌掌面或掌根或雙掌重疊按壓體表某一部位,稱掌按法。

拇指按穴位要準確,用力以病人有酸、脹、熱、麻等感覺為度。

按壓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不可移動,操作時用力方向要與體表垂直,由輕逐重,穩而持續,使力達組織深部。

用拇指指腹按揉尺澤穴、魚際穴、合谷穴、豐隆穴、每穴各按3分鐘左右。

用手掌從劍突穴搓擦脅肋,重復20次左右至感覺到溫熱為好。

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手掌掌心從天突穴推至膻中穴,重復20次為最佳。

  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2

兒童中醫按摩的方法

1、預防感冒法:操作者先將雙掌對合,來回快速搓摩,使之發熱,然后迅速推擦小兒面頰20~30次,注意用力應輕快柔和,或推摩前事先涂抹適量爽身粉。用食指揉迎香穴(鼻翼旁0.5寸)1分鐘,推擦胸背各3~5遍,按揉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1分鐘,揉外勞宮穴(握拳,中指尖下是也)100次。上法能宣肺利竅,固表通陽,預防感冒和支氣管炎。一般每日操作1~2次,應注意保持室內溫暖,施畢立即穿好衣服。

2、健脾益胃法:先囑小兒仰臥位,操作者以中指按揉中脘穴(臍上4寸)3分鐘,摩腹3分鐘;然后改為坐位,施搓摩脅肋2分鐘;最后取俯臥位,在小兒背腰部捏脊3~5遍,重點在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胃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等部位用力向上提拿;再按揉雙側足三里穴(髕骨下緣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1分鐘。本法能健脾益胃,增進食欲,強身健體,促進發育。一般在空腹時施術操作,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穴位的按摩能讓我們的.身體得到很好的改善,并且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任何的副作用,通過了解之后我們就能更好的對身體進行調理了,另外秋季天氣轉涼一定要注意孩子身體的保暖。

  中醫正確的按摩手法3

失眠中醫按摩治療的方法

“勞宮穴”位于人體手心,手握拳頭時,中指指尖對應的位置就是“勞宮穴”?!皠趯m”,顧名思義,“勞”,即勞作;“宮”,指宮殿。勞累了休息的地方,就是“勞宮”?!皠趯m穴”屬于手厥陰心包經,心是君主之官,心主神明,心包經對心臟起著保護作用,按摩“勞宮穴”可以起到靜心寧神、鎮定醒腦的作用,清心火,安心神,用于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等癥。它和其他穴位同時應用,能夠補人體之氣。

在失眠時,雙后合十,將兩手“勞宮穴”相對,可以安神?;蛘邇墒窒鄬Υ隉?,勞宮穴對準眼睛,眼睛閉上,可以緩解眼部疲勞?!皠趯m穴”和腳部的“涌泉穴”相對來回搓,可以使心腎相交,促進睡眠。

如果不能入睡,用對側手按另一側手的手心“勞宮穴”,慢慢按揉,連少海都一起按?!皠趯m穴”可以讓身體放松,每次不能入睡時,可以用右手按摩左手“勞宮穴”一兩分鐘,再用左手按摩右手“勞宮穴”一兩分鐘,相互交替。

常按這6個穴位,養身又益壽

從中醫角度講,經絡是人體的支撐,經絡一旦不通就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因此,我們平時生活中要注重經絡 養生 。常常揉按以下這些穴位,可調理經絡,達到養身保健、延年益壽的效果。

合谷穴

如果把我們拇指和食指想象為兩座高高聳立的大山,那兩山之間相合處有一山谷,此即為“合谷”這個穴位的名字由來,此處為大腸經氣血的會聚地,經常按揉可起到補充大腸經整條經脈氣血的作用。此外,中醫說“面口合谷收”,意思是合谷穴有清熱、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療頭面部疾病。

穴位位置: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按摩手法:以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合谷穴,拇指指腹需朝向第二掌骨側,以旋轉揉壓方式按至酸脹,可早中晚各按壓30次,多按效果更佳。

三陰交穴

本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陰經交會之處,故應用廣泛,除可健脾益血,也可調肝補腎,對消化不良、婦科疾病甚有療效。

穴位位置:正坐屈膝成直角,除大拇指之外的其余四指并攏,橫著放在足內側踝骨最高的地方,小腿中線與手指的交叉點就是三陰交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先向下按壓再揉,每次1分鐘左右,停歇10秒后再進行?;蝽槙r針按揉此穴也可。注意,孕婦要避免按揉三陰交穴。

涌泉穴

涌泉穴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每天堅持按揉刺激該穴,能改善神經衰弱、有助睡眠,且可增強人體的防病能力。

穴位位置:位于足底,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按摩手法:每天洗腳后,用雙手大拇指摩擦兩足底涌泉穴10分鐘左右。神經衰弱者可將按摩時間延長為20分鐘。

關元穴

關元顧名思義是把元氣關住,使其不外泄。關元是足三陰、任脈交匯穴,經常按揉能夠起到補元氣、溫腎、祛寒等作用。

穴位位置:肚臍下方約四指的距離。

按摩手法:搓熱手掌,以關元穴為中心摩擦小腹100 200圈,直至小腹發熱為止。

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全身補益要穴,經常按揉能夠起到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穴位位置: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100 200次,直至有酸脹感為止(如能配合艾灸,效果更好)。艾灸時將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使局部皮膚發紅,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每周1 2次,每次15 20分鐘。

風池穴

風池是足少陽膽經的重要穴位,也是膽經與陽維脈的交會穴。凡因受風邪所致的疾病,皆為本穴主治范疇。經常按揉本穴能夠起到祛風抗邪、壯陽益氣的作用。

穴位位置:頭后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

按摩手法:按揉風池穴前要先搓熱手掌,然后用大拇指指腹邊按邊揉,約3 4分鐘,直至感到酸脹痛為止。

作者: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醫腫瘤治療中心住院醫師 黃 穎

文章選自《家庭醫藥·就醫選藥》 2021年5月刊

常按這6個穴位,養身又益壽

從中醫角度講,經絡是人體的支撐,經絡一旦不通就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因此,我們平時生活中要注重經絡 養生 。常常揉按以下這些穴位,可調理經絡,達到養身保健、延年益壽的效果。

合谷穴

如果把我們拇指和食指想象為兩座高高聳立的大山,那兩山之間相合處有一山谷,此即為“合谷”這個穴位的名字由來,此處為大腸經氣血的會聚地,經常按揉可起到補充大腸經整條經脈氣血的作用。此外,中醫說“面口合谷收”,意思是合谷穴有清熱、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療頭面部疾病。

穴位位置: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按摩手法:以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合谷穴,拇指指腹需朝向第二掌骨側,以旋轉揉壓方式按至酸脹,可早中晚各按壓30次,多按效果更佳。

三陰交穴

本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陰經交會之處,故應用廣泛,除可健脾益血,也可調肝補腎,對消化不良、婦科疾病甚有療效。

穴位位置:正坐屈膝成直角,除大拇指之外的其余四指并攏,橫著放在足內側踝骨最高的地方,小腿中線與手指的交叉點就是三陰交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先向下按壓再揉,每次1分鐘左右,停歇10秒后再進行?;蝽槙r針按揉此穴也可。注意,孕婦要避免按揉三陰交穴。

涌泉穴

涌泉穴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每天堅持按揉刺激該穴,能改善神經衰弱、有助睡眠,且可增強人體的防病能力。

穴位位置:位于足底,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按摩手法:每天洗腳后,用雙手大拇指摩擦兩足底涌泉穴10分鐘左右。神經衰弱者可將按摩時間延長為20分鐘。

關元穴

關元顧名思義是把元氣關住,使其不外泄。關元是足三陰、任脈交匯穴,經常按揉能夠起到補元氣、溫腎、祛寒等作用。

穴位位置:肚臍下方約四指的距離。

按摩手法:搓熱手掌,以關元穴為中心摩擦小腹100 200圈,直至小腹發熱為止。

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全身補益要穴,經常按揉能夠起到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穴位位置: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100 200次,直至有酸脹感為止(如能配合艾灸,效果更好)。艾灸時將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使局部皮膚發紅,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每周1 2次,每次15 20分鐘。

風池穴

風池是足少陽膽經的重要穴位,也是膽經與陽維脈的交會穴。凡因受風邪所致的疾病,皆為本穴主治范疇。經常按揉本穴能夠起到祛風抗邪、壯陽益氣的作用。

穴位位置:頭后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

按摩手法:按揉風池穴前要先搓熱手掌,然后用大拇指指腹邊按邊揉,約3 4分鐘,直至感到酸脹痛為止。

作者: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醫腫瘤治療中心住院醫師 黃 穎

文章選自《家庭醫藥·就醫選藥》 2021年5月刊

常按這6個穴位,養身又益壽

從中醫角度講,經絡是人體的支撐,經絡一旦不通就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因此,我們平時生活中要注重經絡 養生 。常常揉按以下這些穴位,可調理經絡,達到養身保健、延年益壽的效果。

合谷穴

如果把我們拇指和食指想象為兩座高高聳立的大山,那兩山之間相合處有一山谷,此即為“合谷”這個穴位的名字由來,此處為大腸經氣血的會聚地,經常按揉可起到補充大腸經整條經脈氣血的作用。此外,中醫說“面口合谷收”,意思是合谷穴有清熱、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療頭面部疾病。

穴位位置: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按摩手法:以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合谷穴,拇指指腹需朝向第二掌骨側,以旋轉揉壓方式按至酸脹,可早中晚各按壓30次,多按效果更佳。

三陰交穴

本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陰經交會之處,故應用廣泛,除可健脾益血,也可調肝補腎,對消化不良、婦科疾病甚有療效。

穴位位置:正坐屈膝成直角,除大拇指之外的其余四指并攏,橫著放在足內側踝骨最高的地方,小腿中線與手指的交叉點就是三陰交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先向下按壓再揉,每次1分鐘左右,停歇10秒后再進行?;蝽槙r針按揉此穴也可。注意,孕婦要避免按揉三陰交穴。

涌泉穴

涌泉穴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每天堅持按揉刺激該穴,能改善神經衰弱、有助睡眠,且可增強人體的防病能力。

穴位位置:位于足底,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按摩手法:每天洗腳后,用雙手大拇指摩擦兩足底涌泉穴10分鐘左右。神經衰弱者可將按摩時間延長為20分鐘。

關元穴

關元顧名思義是把元氣關住,使其不外泄。關元是足三陰、任脈交匯穴,經常按揉能夠起到補元氣、溫腎、祛寒等作用。

穴位位置:肚臍下方約四指的距離。

按摩手法:搓熱手掌,以關元穴為中心摩擦小腹100 200圈,直至小腹發熱為止。

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全身補益要穴,經常按揉能夠起到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穴位位置: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100 200次,直至有酸脹感為止(如能配合艾灸,效果更好)。艾灸時將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使局部皮膚發紅,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每周1 2次,每次15 20分鐘。

風池穴

風池是足少陽膽經的重要穴位,也是膽經與陽維脈的交會穴。凡因受風邪所致的疾病,皆為本穴主治范疇。經常按揉本穴能夠起到祛風抗邪、壯陽益氣的作用。

穴位位置:頭后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

按摩手法:按揉風池穴前要先搓熱手掌,然后用大拇指指腹邊按邊揉,約3 4分鐘,直至感到酸脹痛為止。

作者: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醫腫瘤治療中心住院醫師 黃 穎

文章選自《家庭醫藥·就醫選藥》 2021年5月刊

中醫健康養生之人體的穴位按摩法10

19. 摩擦腹部 健康 養生 補瀉

揉腹部可以對腹部的穴位產生良*,刺激腹部的經絡氣,促進氣血養血內臟,調節陰陽,治療胃痛,嘔吐,腹脹,腹瀉,便秘,遺精,水腫,排尿不暢,痛經,月經不調等癥。它還可以增強腹部肌肉,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增強腸胃蠕動,增強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化吸收,預防習慣性便秘和慢性腸胃炎,并且可以幫助治療失眠,糖尿病和高血壓,冠心病和其他疾病了解和掌握腹摩擦的補、瀉方法非常重要。左手繞臍帶腹部逆時針旋轉,右手順時針旋轉。

1)對于一般保健,應在臍部周圍進行“一逆一順”或“一順一逆”100 圈,以使胃光滑并緩解胃部不適。

2)身體虛弱,胃腸道疾病和大便稀疏的老年人,應采用“兩逆加一順”的補方法;也就是說,用左手沿臍帶逆時針旋轉100次,然后用右手沿臍帶方向沿肚臍旋轉腹部100次,并仍然用左手將肚臍繞肚臍旋轉100次。逆時針方向。

3)肥胖,口干和大便硬,應采用“二順加一逆”腹瀉方法,即先順時針,然后逆時針,最后順時針,將臍帶繞圈每圈100次。還應該指出的是,腹部按摩是仰臥的和裸露的,因此與手和皮膚的直接接觸最好,并且最適合在起床之前和入睡之前進行。

20.按合谷幫助排便

(當您感到困難或感到未盡時,只需按合谷來幫助排便):用左手和右手交替按幾次合谷穴位。當您感到*有輕微運動時,便便很容易排出。

中醫健康養生之人體的穴位按摩法10

19. 摩擦腹部 健康 養生 補瀉

揉腹部可以對腹部的穴位產生良*,刺激腹部的經絡氣,促進氣血養血內臟,調節陰陽,治療胃痛,嘔吐,腹脹,腹瀉,便秘,遺精,水腫,排尿不暢,痛經,月經不調等癥。它還可以增強腹部肌肉,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增強腸胃蠕動,增強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化吸收,預防習慣性便秘和慢性腸胃炎,并且可以幫助治療失眠,糖尿病和高血壓,冠心病和其他疾病了解和掌握腹摩擦的補、瀉方法非常重要。左手繞臍帶腹部逆時針旋轉,右手順時針旋轉。

1)對于一般保健,應在臍部周圍進行“一逆一順”或“一順一逆”100 圈,以使胃光滑并緩解胃部不適。

2)身體虛弱,胃腸道疾病和大便稀疏的老年人,應采用“兩逆加一順”的補方法;也就是說,用左手沿臍帶逆時針旋轉100次,然后用右手沿臍帶方向沿肚臍旋轉腹部100次,并仍然用左手將肚臍繞肚臍旋轉100次。逆時針方向。

3)肥胖,口干和大便硬,應采用“二順加一逆”腹瀉方法,即先順時針,然后逆時針,最后順時針,將臍帶繞圈每圈100次。還應該指出的是,腹部按摩是仰臥的和裸露的,因此與手和皮膚的直接接觸最好,并且最適合在起床之前和入睡之前進行。

20.按合谷幫助排便

(當您感到困難或感到未盡時,只需按合谷來幫助排便):用左手和右手交替按幾次合谷穴位。當您感到*有輕微運動時,便便很容易排出。

常見穴位按摩的養生方法

說起中醫養生這個話題,很多人的想法都不一樣的,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好了,出現了各種的健康問題,想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來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健康,很多人都有腸胃不好的情況,其實中醫雖然調理比較慢,但是它可以從內到外的綜合治療,下面就來介紹穴位養生的方法。

1、點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如果按中脘穴的話可以有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調節腸胃的功能,每次按摩兩三分鐘就可以有局部發熱的感覺,同時還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2、揉按心窩

心窩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體表的對應區,用手掌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溫暖、舒暢,這樣的方法可以有調節腸胃通暢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有緩解消化不良啊,或者是腸胃長期等問題。但是一定要注意手法的問題,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兩肋

將兩只手的手掌放在身體兩側,然后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以局部發熱為準,這樣的按摩的方式是可以起到肝膽經絡的舒暢的作用,同時可以有調暢心肌的作用。達到養胃、暖胃病的療效。

4、艾灸中脘穴

艾灸,也是中醫采取的最多的一種養生的方式,中醫中用艾條灸穴位非常的有效果。艾灸的方法要用十五分鐘作用的時間,艾灸可以起到調節腸胃功能,補氣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減少打嗝嘔吐的情況出現。有效的緩解腸胃不適的癥狀。

這些穴位對于人體來說都是非常不錯的保養脾胃的方法,經常按壓這些穴位可以幫助養胃,而且還可以疏通經絡,對身體是非常好的。所以中醫養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復雜,也可能是因為你的幾個動作的長時間的堅持就能讓身體變得更加的健康。希望這些常識能夠幫助到您。

常見穴位按摩的養生方法

說起中醫養生這個話題,很多人的想法都不一樣的,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好了,出現了各種的健康問題,想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來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健康,很多人都有腸胃不好的情況,其實中醫雖然調理比較慢,但是它可以從內到外的綜合治療,下面就來介紹穴位養生的方法。

1、點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如果按中脘穴的話可以有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調節腸胃的功能,每次按摩兩三分鐘就可以有局部發熱的感覺,同時還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2、揉按心窩

心窩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體表的對應區,用手掌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溫暖、舒暢,這樣的方法可以有調節腸胃通暢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有緩解消化不良啊,或者是腸胃長期等問題。但是一定要注意手法的問題,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兩肋

將兩只手的手掌放在身體兩側,然后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以局部發熱為準,這樣的按摩的方式是可以起到肝膽經絡的舒暢的作用,同時可以有調暢心肌的作用。達到養胃、暖胃病的療效。

4、艾灸中脘穴

艾灸,也是中醫采取的最多的一種養生的方式,中醫中用艾條灸穴位非常的有效果。艾灸的方法要用十五分鐘作用的時間,艾灸可以起到調節腸胃功能,補氣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減少打嗝嘔吐的情況出現。有效的緩解腸胃不適的癥狀。

這些穴位對于人體來說都是非常不錯的保養脾胃的方法,經常按壓這些穴位可以幫助養胃,而且還可以疏通經絡,對身體是非常好的。所以中醫養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復雜,也可能是因為你的幾個動作的長時間的堅持就能讓身體變得更加的健康。希望這些常識能夠幫助到您。

常見穴位按摩的養生方法

說起中醫養生這個話題,很多人的想法都不一樣的,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好了,出現了各種的健康問題,想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來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健康,很多人都有腸胃不好的情況,其實中醫雖然調理比較慢,但是它可以從內到外的綜合治療,下面就來介紹穴位養生的方法。

1、點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如果按中脘穴的話可以有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調節腸胃的功能,每次按摩兩三分鐘就可以有局部發熱的感覺,同時還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2、揉按心窩

心窩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體表的對應區,用手掌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溫暖、舒暢,這樣的方法可以有調節腸胃通暢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有緩解消化不良啊,或者是腸胃長期等問題。但是一定要注意手法的問題,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兩肋

將兩只手的手掌放在身體兩側,然后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以局部發熱為準,這樣的按摩的方式是可以起到肝膽經絡的舒暢的作用,同時可以有調暢心肌的作用。達到養胃、暖胃病的療效。

4、艾灸中脘穴

艾灸,也是中醫采取的最多的一種養生的方式,中醫中用艾條灸穴位非常的有效果。艾灸的方法要用十五分鐘作用的時間,艾灸可以起到調節腸胃功能,補氣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減少打嗝嘔吐的情況出現。有效的緩解腸胃不適的癥狀。

這些穴位對于人體來說都是非常不錯的保養脾胃的方法,經常按壓這些穴位可以幫助養胃,而且還可以疏通經絡,對身體是非常好的。所以中醫養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復雜,也可能是因為你的幾個動作的長時間的堅持就能讓身體變得更加的健康。希望這些常識能夠幫助到您。

常見穴位按摩的養生方法

說起中醫養生這個話題,很多人的想法都不一樣的,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好了,出現了各種的健康問題,想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來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健康,很多人都有腸胃不好的情況,其實中醫雖然調理比較慢,但是它可以從內到外的綜合治療,下面就來介紹穴位養生的方法。

1、點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如果按中脘穴的話可以有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調節腸胃的功能,每次按摩兩三分鐘就可以有局部發熱的感覺,同時還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2、揉按心窩

心窩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體表的對應區,用手掌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溫暖、舒暢,這樣的方法可以有調節腸胃通暢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有緩解消化不良啊,或者是腸胃長期等問題。但是一定要注意手法的問題,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兩肋

將兩只手的手掌放在身體兩側,然后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以局部發熱為準,這樣的按摩的方式是可以起到肝膽經絡的舒暢的作用,同時可以有調暢心肌的作用。達到養胃、暖胃病的療效。

4、艾灸中脘穴

艾灸,也是中醫采取的最多的一種養生的方式,中醫中用艾條灸穴位非常的有效果。艾灸的方法要用十五分鐘作用的時間,艾灸可以起到調節腸胃功能,補氣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減少打嗝嘔吐的情況出現。有效的緩解腸胃不適的癥狀。

這些穴位對于人體來說都是非常不錯的保養脾胃的方法,經常按壓這些穴位可以幫助養胃,而且還可以疏通經絡,對身體是非常好的。所以中醫養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復雜,也可能是因為你的幾個動作的長時間的堅持就能讓身體變得更加的健康。希望這些常識能夠幫助到您。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中醫養生穴位推拿手法

穴位按摩通過刺激人體特定穴位,激發人的經絡之氣,以達到通經活絡、祛邪扶正的目的。穴位按摩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勞、調節人體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簡單易行的按摩方法:1、點穴法:用拇指、食指或中指在相應的穴位處進行持續、柔和、有力地按壓,按壓數秒后放松,然后再繼續點按,以患者局部有酸脹感為宜;2、拿法:用五指指腹捏住局部皮膚和肌肉,輕輕向上提拉并揉捏,力度以患者有酸脹感為宜。拿法適合在肌肉豐滿的部位運用,如頸項部、肩背部及四肢,能夠使緊張的肌肉得到放松;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