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中醫養生調理小孩發燒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12 07:52:48
文檔

中醫養生調理小孩發燒

中醫治療小兒發燒的方法:1. 中藥湯劑:根據外感發熱和內傷發熱的不同類型,采用不同的中藥湯劑進行治療。2. 推拿:通過推拿來促進汗液排出,緩解發熱癥狀。3. 外洗:根據不同類型的發熱,采用不同的中藥煮水擦浴。4. 針灸:采用耳尖放血、耳背靜脈放血等方法進行治療。5. 刮痧:選取脊柱兩側和背腧穴進行治療。具體用藥請結合臨床,以醫生面診指導為準。
推薦度:
導讀中醫治療小兒發燒的方法:1. 中藥湯劑:根據外感發熱和內傷發熱的不同類型,采用不同的中藥湯劑進行治療。2. 推拿:通過推拿來促進汗液排出,緩解發熱癥狀。3. 外洗:根據不同類型的發熱,采用不同的中藥煮水擦浴。4. 針灸:采用耳尖放血、耳背靜脈放血等方法進行治療。5. 刮痧:選取脊柱兩側和背腧穴進行治療。具體用藥請結合臨床,以醫生面診指導為準。

中醫治療小兒發燒的方法:

1. 中藥湯劑:根據外感發熱和內傷發熱的不同類型,采用不同的中藥湯劑進行治療。

2. 推拿:通過推拿來促進汗液排出,緩解發熱癥狀。

3. 外洗:根據不同類型的發熱,采用不同的中藥煮水擦浴。

4. 針灸:采用耳尖放血、耳背靜脈放血等方法進行治療。

5. 刮痧:選取脊柱兩側和背腧穴進行治療。具體用藥請結合臨床,以醫生面診指導為準。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人體5個“退燒穴”,發燒感冒按按立刻見效

到了秋冬季節,稍不留意,感冒、咳嗽、頭痛、流鼻涕、發燒就會上身,家中有小孩的最怕夜晚發燒,家長總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我們人體5個退燒穴,可以輔助治療感冒發燒,也是中醫養生的重要穴位。

大椎穴

大椎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是督脈與身體十二正經中所有陽經的交會點,總督一身之陽,是解表退熱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針點刺放血,

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約推100300次。

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個。十宣穴急救用途較多,民間廣泛應用于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出血35滴為宜。

曲池穴、合谷穴、外關穴

曲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為曲池。合谷俗稱虎口,在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凹陷中。曲池與合谷均屬于手陽明大腸經,既能疏風解表,又能清瀉陽明。外關在腕背橫紋中點往上取兩橫指。外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是解表退熱的要穴。用毫針刺這3個穴,能降體溫。也可按摩這3個穴,同時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向上推向肘部約300次。

人體5個“退燒穴”,發燒感冒按按立刻見效

到了秋冬季節,稍不留意,感冒、咳嗽、頭痛、流鼻涕、發燒就會上身,家中有小孩的最怕夜晚發燒,家長總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我們人體5個退燒穴,可以輔助治療感冒發燒,也是中醫養生的重要穴位。

大椎穴

大椎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是督脈與身體十二正經中所有陽經的交會點,總督一身之陽,是解表退熱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針點刺放血,

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約推100300次。

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個。十宣穴急救用途較多,民間廣泛應用于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出血35滴為宜。

曲池穴、合谷穴、外關穴

曲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為曲池。合谷俗稱虎口,在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凹陷中。曲池與合谷均屬于手陽明大腸經,既能疏風解表,又能清瀉陽明。外關在腕背橫紋中點往上取兩橫指。外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是解表退熱的要穴。用毫針刺這3個穴,能降體溫。也可按摩這3個穴,同時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向上推向肘部約300次。

人體5個“退燒穴”,發燒感冒按按立刻見效

到了秋冬季節,稍不留意,感冒、咳嗽、頭痛、流鼻涕、發燒就會上身,家中有小孩的最怕夜晚發燒,家長總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我們人體5個退燒穴,可以輔助治療感冒發燒,也是中醫養生的重要穴位。

大椎穴

大椎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是督脈與身體十二正經中所有陽經的交會點,總督一身之陽,是解表退熱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針點刺放血,

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約推100300次。

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個。十宣穴急救用途較多,民間廣泛應用于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出血35滴為宜。

曲池穴、合谷穴、外關穴

曲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為曲池。合谷俗稱虎口,在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凹陷中。曲池與合谷均屬于手陽明大腸經,既能疏風解表,又能清瀉陽明。外關在腕背橫紋中點往上取兩橫指。外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是解表退熱的要穴。用毫針刺這3個穴,能降體溫。也可按摩這3個穴,同時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向上推向肘部約300次。

小兒發燒感冒咳嗽 我的艾灸推拿經驗分享篇

前一段時間家里的小家伙發燒咳嗽,我著實忙活了好一陣,現總結如下,希望能給寶媽們做參考。

某天放學歸來,小家伙晚飯時犯困,破天荒地提出要睡覺。等幫他*服的時候我才發現,他手腳冰冷,身上發燙,發燒了,量下來38.5度。

發燒,我的應對措施是艾灸、推拿、泡腳。

因為我用的是五年陳的5CM粗艾條,所以四個穴位其實我是艾灸了兩塊區域。大椎和身柱挨的近,大椎往下數第三個棘突就是身柱,小孩子身體本來就小,所以這里可以作為一個區域回旋懸灸。天樞就在神闕(肚臍)兩側三指的地方(是小孩子三指哦),所以作為一個區域也是妥妥地。每個區域我各懸灸了5-10分鐘。

這里特別說明的是,小朋友皮膚嬌嫩,我的右手是持艾條懸灸,左手卡在皮膚上,感受區域和皮膚的溫度,不致于溫度過燙。刮艾灰要勤,以免艾灰掉落(其實好的艾條艾灰不會掉,我自己灸的時候就蠻久才刮,不知道為什么幫孩子灸的時候刮得特別勤,心里作用嗎^@^)小朋友比較好動,一定要和他講明白,不能亂動。我經常會在他午睡之前艾灸,很安靜,而且艾灸很安神,剛還叫著不要睡覺,一會就睡著了。

灸火就像小太陽,驅除體內的寒氣,扶補正氣。通常在陰天,我們會感到很冷,而只要太陽一出來,就會很溫暖。這就是太陽的力量,太陽為天之陽,艾為地之陽,古人取天之火燃地之火(鉆木取火,火種就是艾哦)來補人的生命之火。艾灸的人都知道,灸火的溫暖,非常地舒服,不燙不烈,就如陽光般,溫暖到深處。正氣自足,邪不可干。

由腕橫紋中點推到肘橫紋,直線推動,用力均勻,注意不可來回推,方向不能錯誤。速度要快,一開始真的很手酸,推完全憑毅力,后來發現也還可以,習慣就好~~

推天河水,清心除煩,鎮驚安神,退熱發表。主治感冒發熱,驚慌不安,口舌生瘡,煩躁不寐。心經有熱亦用此法清之。特別說明,手中指末節掌面(螺紋面)是心穴,心血虧可以用清補法來回推,如無虛,不可妄補,如有心火,也不得用清法,可以推天河水代之。

這里要說明的是,發熱輕(37.5—39度),推天河水,如果發熱重,39—40度,則要推六腑。

介紹一下推六腑,從肘橫紋推至腕橫紋,需將患者的手臂順正,使小指在下呈立掌,或小指在上呈立掌。功效為清臟腑之實熱,消積導滯,主治感冒發熱,壯熱不退,便秘,積滯腹瀉。特別說明,此為涼穴?!按笱a元精,即心血也?!斌w會其中的含義,這一穴雖為涼穴,也非一味寒涼,同時也有壯水制火、滋陰潛陽之義。因此,即使兼有虛熱也可以用它。溫毒頸腫,喉痹窒息,推此30000次立愈。不論腫左腫右,或夜輕日重,都可取之穴。此外,凡虛熱證,瘡疹痘斑,頭、目、牙、耳實火都可專用此穴,以愈為度。

第二天,體溫37.1=度,燒退了,而且沒有再升上來。

這里我特別強調,發現敵情越早越好,越早收拾小病菌,恢復地越快。

第二天無事,第三天開始有點輕微的咳嗽,到后來咳嗽成型了,與咳嗽的戰斗就比較長。我后來總結,因為發燒后身體虛弱,加上他本就脾胃虛,脾胃屬土,肺屬金,土生金,脾胃虛弱導致肺氣虛弱,沒有抵抗力。在此期間,我看了羅大倫老師的書,就山藥煮水,山藥煮粥,扶補脾胃。

安利一下,山藥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汁液黏滑益腎,滋潤血脈,固攝氣化,寧嗽定喘(無痰為咳,有痰為嗽),強志育神。山藥大米粥,治療一切羸弱虛損之癥,包括陰虛勞熱,或喘,或嗽,或大便滑泄,或小便不利等。如果便秘,就喝粥不吃山藥,或者喝山藥水。菜場里的山藥中鐵棍山藥為好,藥店里的山藥以懷山藥為佳。

咳嗽的時候,我給他艾灸的穴位里加了肺俞。肺俞就在身柱兩側兩指(小朋友的兩指哦),所以其實還是在我上面講的大椎身柱區域。這一塊區域,生病灸,不生病也灸,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抵抗力。身柱穴是小兒百病必灸之穴。時間5-10分鐘。具體位置參考前面圖片。

推拿手法我看了書,也請教了做兒推的朋友,分析了孩子的情況,采用了補脾,清胃,清大腸,平肝清肺。

脾穴在大指末節外側,赤白肉際處。

向心推為補,離心推為清,來回推為清補。

功效:健脾益氣,調理中焦,主治:積滯、腹瀉、便秘、虛勞咳喘、口舌生瘡等。

脾虛作瀉,先清補大腸以止瀉,然后清補脾以加強消化健運。

大便燥結,伸大指向外推之,以瀉其火,再用瀉大腸法,燥結可愈,后用補腎法以善其后。

脫肛者,先補脾土以生肺金,然后揉二人上馬以治腎寒,再補腎水以生肝木,使木安而不克土,最后清補大腸,以加強大腸之功能,必愈。

喘嗽虛癥,為肺、脾、腎皆虛,先揉二人上馬以補腎中水火,次清肺以清熱平氣逆,最后補脾土以生肺金。

心脾火盛,口舌生瘡,先推天河水,然后清補脾。

唇裂腫痛,口外生瘡,上眼皮腫,皆屬脾火,也有陰感寒而腫的,用清補脾法通治。

脾主四肢,又主肌肉,如癱瘓無熱及軟骨癥等,皆可多用補脾法。

胃穴在大指掌面第二節,第一掌骨赤白肉際處。

自大魚際外緣黃白皮交界處,從腕部掌邊高骨起,離心推至大指根或至大指第二節皆可,此為清法;反之則為補法。清之則氣下降,補之則氣上升。因胃氣以息息下行為順,故一般用清法。關于胃氣下行為順,下回咱們好好講講人體的圓運動。

功效:清脾胃積熱,降氣和胃,消導助運化。

主治:肚腹脹滿,積滯腹痛,惡心嘔吐,納呆,便秘等。

大腸穴,在“食指外側上節,穴如豆?!?。

在食指外側,向指尖方向推為清,不必拘于上節,向虎口方向推為補,來回推為清補,一般不專用補法。

功效:清利腸腑,主治腹瀉,便秘,積滯等。小朋友比較容易積食,就可以清大腸,那咳嗽和清大腸有什么關系呢,因為肺和大腸相表里。

肝穴,在食指末節掌面,一半用清法,習慣稱為平肝。

肝穴的部位雖然在食指末節掌面,而其清法則是從食指根起一直推到指端,其補法是從指端推到指根。肝主升,補法亦為升,因此非肝極虛不能妄用補法。

功效:疏理肝氣,發散外邪,平肝鎮驚。主治:急慢驚風,小兒夜啼,傷風感冒,斑疹。

特別說明一下,肝為將軍之官,宜平不宜補。腎水能生肝木,補腎水即所以養肝。如山根見青色(山根位置:兩目內眥中間鼻梁上低洼處),為肝有風熱,先辨其虛實,實者用平肝法,虛者用補腎法。

肺穴,在無名指末節掌面,清法從無名指指根推到指端,補法從無名指指端推到指根,但補法少用。來回推為清補。

功效:宣通肺氣,發散外邪。主治:咳嗽氣喘,傷風感冒。

清肺法常與平肝、推天河水配合應用。退熱、治肺炎、肺熱、透發麻疹,都要用這三個穴。肺非極虛不宜妄補,補則呼吸滿悶。如欲補肺,可以用補脾法培土生金以代之,這就是五臟六腑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平肝清肺可以同時進行。

這里需要啰嗦一下推拿的幾個注意點。一、推拿左手;二、時間充分,視體質強弱、年齡大小、敏感程度,病情輕重緩急,靈活運用;三、速度要快,且有規律,勻速,每分鐘150-200次;四、重量適度,不可刺激量大,小兒肌膚嬌嫩,力道要hold??;五、潤滑劑,用滑石粉、痱子粉都可以。

相比較推拿,泡腳就so easy了。注意水溫不能太燙,可以加艾絨,或者生姜,或者花椒,先煮一下效果更好,泡腳祛除寒氣效果很666。

小孩生病咳嗽期間,還要特別注意飲食,有很多東西需要忌口,例如葷的,雞鴨魚肉等,甜的,糖果蛋糕零食水果奶等等,清淡清淡清淡,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須知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要從源頭上切斷痰的來源。人體里的痰,不僅僅是我們常說的痰,有形之痰,而是一切粘稠的液體,阻礙氣血運行的粘稠液體。脾惡寒濕,身體里的濕氣多了,久了就會凝結成痰濕,痰是濕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吃利于脾胃的食物,之前講到的山藥粥,小米粥,細軟的面條餛飩,多吃蔬菜,還有我最近做的八珍糕,都非常不錯。

天氣晴朗的時候,曬曬太陽,適當地運動,也非常有益于身體的恢復。

碎碎念了很多,希望對大家有用,特別提醒,要看寶寶情況來選擇方法,如果病情嚴重該上醫院檢查還得檢查哦。除了希望娃生病的時候能用綠色方法來助力,更希望能增強體質,不要生病。平安幸福,是全天下所有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最大的愿望吧!

小兒發燒感冒咳嗽 我的艾灸推拿經驗分享篇

前一段時間家里的小家伙發燒咳嗽,我著實忙活了好一陣,現總結如下,希望能給寶媽們做參考。

某天放學歸來,小家伙晚飯時犯困,破天荒地提出要睡覺。等幫他*服的時候我才發現,他手腳冰冷,身上發燙,發燒了,量下來38.5度。

發燒,我的應對措施是艾灸、推拿、泡腳。

因為我用的是五年陳的5CM粗艾條,所以四個穴位其實我是艾灸了兩塊區域。大椎和身柱挨的近,大椎往下數第三個棘突就是身柱,小孩子身體本來就小,所以這里可以作為一個區域回旋懸灸。天樞就在神闕(肚臍)兩側三指的地方(是小孩子三指哦),所以作為一個區域也是妥妥地。每個區域我各懸灸了5-10分鐘。

這里特別說明的是,小朋友皮膚嬌嫩,我的右手是持艾條懸灸,左手卡在皮膚上,感受區域和皮膚的溫度,不致于溫度過燙。刮艾灰要勤,以免艾灰掉落(其實好的艾條艾灰不會掉,我自己灸的時候就蠻久才刮,不知道為什么幫孩子灸的時候刮得特別勤,心里作用嗎^@^)小朋友比較好動,一定要和他講明白,不能亂動。我經常會在他午睡之前艾灸,很安靜,而且艾灸很安神,剛還叫著不要睡覺,一會就睡著了。

灸火就像小太陽,驅除體內的寒氣,扶補正氣。通常在陰天,我們會感到很冷,而只要太陽一出來,就會很溫暖。這就是太陽的力量,太陽為天之陽,艾為地之陽,古人取天之火燃地之火(鉆木取火,火種就是艾哦)來補人的生命之火。艾灸的人都知道,灸火的溫暖,非常地舒服,不燙不烈,就如陽光般,溫暖到深處。正氣自足,邪不可干。

由腕橫紋中點推到肘橫紋,直線推動,用力均勻,注意不可來回推,方向不能錯誤。速度要快,一開始真的很手酸,推完全憑毅力,后來發現也還可以,習慣就好~~

推天河水,清心除煩,鎮驚安神,退熱發表。主治感冒發熱,驚慌不安,口舌生瘡,煩躁不寐。心經有熱亦用此法清之。特別說明,手中指末節掌面(螺紋面)是心穴,心血虧可以用清補法來回推,如無虛,不可妄補,如有心火,也不得用清法,可以推天河水代之。

這里要說明的是,發熱輕(37.5—39度),推天河水,如果發熱重,39—40度,則要推六腑。

介紹一下推六腑,從肘橫紋推至腕橫紋,需將患者的手臂順正,使小指在下呈立掌,或小指在上呈立掌。功效為清臟腑之實熱,消積導滯,主治感冒發熱,壯熱不退,便秘,積滯腹瀉。特別說明,此為涼穴?!按笱a元精,即心血也?!斌w會其中的含義,這一穴雖為涼穴,也非一味寒涼,同時也有壯水制火、滋陰潛陽之義。因此,即使兼有虛熱也可以用它。溫毒頸腫,喉痹窒息,推此30000次立愈。不論腫左腫右,或夜輕日重,都可取之穴。此外,凡虛熱證,瘡疹痘斑,頭、目、牙、耳實火都可專用此穴,以愈為度。

第二天,體溫37.1=度,燒退了,而且沒有再升上來。

這里我特別強調,發現敵情越早越好,越早收拾小病菌,恢復地越快。

第二天無事,第三天開始有點輕微的咳嗽,到后來咳嗽成型了,與咳嗽的戰斗就比較長。我后來總結,因為發燒后身體虛弱,加上他本就脾胃虛,脾胃屬土,肺屬金,土生金,脾胃虛弱導致肺氣虛弱,沒有抵抗力。在此期間,我看了羅大倫老師的書,就山藥煮水,山藥煮粥,扶補脾胃。

安利一下,山藥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汁液黏滑益腎,滋潤血脈,固攝氣化,寧嗽定喘(無痰為咳,有痰為嗽),強志育神。山藥大米粥,治療一切羸弱虛損之癥,包括陰虛勞熱,或喘,或嗽,或大便滑泄,或小便不利等。如果便秘,就喝粥不吃山藥,或者喝山藥水。菜場里的山藥中鐵棍山藥為好,藥店里的山藥以懷山藥為佳。

咳嗽的時候,我給他艾灸的穴位里加了肺俞。肺俞就在身柱兩側兩指(小朋友的兩指哦),所以其實還是在我上面講的大椎身柱區域。這一塊區域,生病灸,不生病也灸,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抵抗力。身柱穴是小兒百病必灸之穴。時間5-10分鐘。具體位置參考前面圖片。

推拿手法我看了書,也請教了做兒推的朋友,分析了孩子的情況,采用了補脾,清胃,清大腸,平肝清肺。

脾穴在大指末節外側,赤白肉際處。

向心推為補,離心推為清,來回推為清補。

功效:健脾益氣,調理中焦,主治:積滯、腹瀉、便秘、虛勞咳喘、口舌生瘡等。

脾虛作瀉,先清補大腸以止瀉,然后清補脾以加強消化健運。

大便燥結,伸大指向外推之,以瀉其火,再用瀉大腸法,燥結可愈,后用補腎法以善其后。

脫肛者,先補脾土以生肺金,然后揉二人上馬以治腎寒,再補腎水以生肝木,使木安而不克土,最后清補大腸,以加強大腸之功能,必愈。

喘嗽虛癥,為肺、脾、腎皆虛,先揉二人上馬以補腎中水火,次清肺以清熱平氣逆,最后補脾土以生肺金。

心脾火盛,口舌生瘡,先推天河水,然后清補脾。

唇裂腫痛,口外生瘡,上眼皮腫,皆屬脾火,也有陰感寒而腫的,用清補脾法通治。

脾主四肢,又主肌肉,如癱瘓無熱及軟骨癥等,皆可多用補脾法。

胃穴在大指掌面第二節,第一掌骨赤白肉際處。

自大魚際外緣黃白皮交界處,從腕部掌邊高骨起,離心推至大指根或至大指第二節皆可,此為清法;反之則為補法。清之則氣下降,補之則氣上升。因胃氣以息息下行為順,故一般用清法。關于胃氣下行為順,下回咱們好好講講人體的圓運動。

功效:清脾胃積熱,降氣和胃,消導助運化。

主治:肚腹脹滿,積滯腹痛,惡心嘔吐,納呆,便秘等。

大腸穴,在“食指外側上節,穴如豆?!?。

在食指外側,向指尖方向推為清,不必拘于上節,向虎口方向推為補,來回推為清補,一般不專用補法。

功效:清利腸腑,主治腹瀉,便秘,積滯等。小朋友比較容易積食,就可以清大腸,那咳嗽和清大腸有什么關系呢,因為肺和大腸相表里。

肝穴,在食指末節掌面,一半用清法,習慣稱為平肝。

肝穴的部位雖然在食指末節掌面,而其清法則是從食指根起一直推到指端,其補法是從指端推到指根。肝主升,補法亦為升,因此非肝極虛不能妄用補法。

功效:疏理肝氣,發散外邪,平肝鎮驚。主治:急慢驚風,小兒夜啼,傷風感冒,斑疹。

特別說明一下,肝為將軍之官,宜平不宜補。腎水能生肝木,補腎水即所以養肝。如山根見青色(山根位置:兩目內眥中間鼻梁上低洼處),為肝有風熱,先辨其虛實,實者用平肝法,虛者用補腎法。

肺穴,在無名指末節掌面,清法從無名指指根推到指端,補法從無名指指端推到指根,但補法少用。來回推為清補。

功效:宣通肺氣,發散外邪。主治:咳嗽氣喘,傷風感冒。

清肺法常與平肝、推天河水配合應用。退熱、治肺炎、肺熱、透發麻疹,都要用這三個穴。肺非極虛不宜妄補,補則呼吸滿悶。如欲補肺,可以用補脾法培土生金以代之,這就是五臟六腑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平肝清肺可以同時進行。

這里需要啰嗦一下推拿的幾個注意點。一、推拿左手;二、時間充分,視體質強弱、年齡大小、敏感程度,病情輕重緩急,靈活運用;三、速度要快,且有規律,勻速,每分鐘150-200次;四、重量適度,不可刺激量大,小兒肌膚嬌嫩,力道要hold??;五、潤滑劑,用滑石粉、痱子粉都可以。

相比較推拿,泡腳就so easy了。注意水溫不能太燙,可以加艾絨,或者生姜,或者花椒,先煮一下效果更好,泡腳祛除寒氣效果很666。

小孩生病咳嗽期間,還要特別注意飲食,有很多東西需要忌口,例如葷的,雞鴨魚肉等,甜的,糖果蛋糕零食水果奶等等,清淡清淡清淡,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須知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要從源頭上切斷痰的來源。人體里的痰,不僅僅是我們常說的痰,有形之痰,而是一切粘稠的液體,阻礙氣血運行的粘稠液體。脾惡寒濕,身體里的濕氣多了,久了就會凝結成痰濕,痰是濕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吃利于脾胃的食物,之前講到的山藥粥,小米粥,細軟的面條餛飩,多吃蔬菜,還有我最近做的八珍糕,都非常不錯。

天氣晴朗的時候,曬曬太陽,適當地運動,也非常有益于身體的恢復。

碎碎念了很多,希望對大家有用,特別提醒,要看寶寶情況來選擇方法,如果病情嚴重該上醫院檢查還得檢查哦。除了希望娃生病的時候能用綠色方法來助力,更希望能增強體質,不要生病。平安幸福,是全天下所有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最大的愿望吧!

小兒發燒感冒咳嗽 我的艾灸推拿經驗分享篇

前一段時間家里的小家伙發燒咳嗽,我著實忙活了好一陣,現總結如下,希望能給寶媽們做參考。

某天放學歸來,小家伙晚飯時犯困,破天荒地提出要睡覺。等幫他*服的時候我才發現,他手腳冰冷,身上發燙,發燒了,量下來38.5度。

發燒,我的應對措施是艾灸、推拿、泡腳。

因為我用的是五年陳的5CM粗艾條,所以四個穴位其實我是艾灸了兩塊區域。大椎和身柱挨的近,大椎往下數第三個棘突就是身柱,小孩子身體本來就小,所以這里可以作為一個區域回旋懸灸。天樞就在神闕(肚臍)兩側三指的地方(是小孩子三指哦),所以作為一個區域也是妥妥地。每個區域我各懸灸了5-10分鐘。

這里特別說明的是,小朋友皮膚嬌嫩,我的右手是持艾條懸灸,左手卡在皮膚上,感受區域和皮膚的溫度,不致于溫度過燙。刮艾灰要勤,以免艾灰掉落(其實好的艾條艾灰不會掉,我自己灸的時候就蠻久才刮,不知道為什么幫孩子灸的時候刮得特別勤,心里作用嗎^@^)小朋友比較好動,一定要和他講明白,不能亂動。我經常會在他午睡之前艾灸,很安靜,而且艾灸很安神,剛還叫著不要睡覺,一會就睡著了。

灸火就像小太陽,驅除體內的寒氣,扶補正氣。通常在陰天,我們會感到很冷,而只要太陽一出來,就會很溫暖。這就是太陽的力量,太陽為天之陽,艾為地之陽,古人取天之火燃地之火(鉆木取火,火種就是艾哦)來補人的生命之火。艾灸的人都知道,灸火的溫暖,非常地舒服,不燙不烈,就如陽光般,溫暖到深處。正氣自足,邪不可干。

由腕橫紋中點推到肘橫紋,直線推動,用力均勻,注意不可來回推,方向不能錯誤。速度要快,一開始真的很手酸,推完全憑毅力,后來發現也還可以,習慣就好~~

推天河水,清心除煩,鎮驚安神,退熱發表。主治感冒發熱,驚慌不安,口舌生瘡,煩躁不寐。心經有熱亦用此法清之。特別說明,手中指末節掌面(螺紋面)是心穴,心血虧可以用清補法來回推,如無虛,不可妄補,如有心火,也不得用清法,可以推天河水代之。

這里要說明的是,發熱輕(37.5—39度),推天河水,如果發熱重,39—40度,則要推六腑。

介紹一下推六腑,從肘橫紋推至腕橫紋,需將患者的手臂順正,使小指在下呈立掌,或小指在上呈立掌。功效為清臟腑之實熱,消積導滯,主治感冒發熱,壯熱不退,便秘,積滯腹瀉。特別說明,此為涼穴?!按笱a元精,即心血也?!斌w會其中的含義,這一穴雖為涼穴,也非一味寒涼,同時也有壯水制火、滋陰潛陽之義。因此,即使兼有虛熱也可以用它。溫毒頸腫,喉痹窒息,推此30000次立愈。不論腫左腫右,或夜輕日重,都可取之穴。此外,凡虛熱證,瘡疹痘斑,頭、目、牙、耳實火都可專用此穴,以愈為度。

第二天,體溫37.1=度,燒退了,而且沒有再升上來。

這里我特別強調,發現敵情越早越好,越早收拾小病菌,恢復地越快。

第二天無事,第三天開始有點輕微的咳嗽,到后來咳嗽成型了,與咳嗽的戰斗就比較長。我后來總結,因為發燒后身體虛弱,加上他本就脾胃虛,脾胃屬土,肺屬金,土生金,脾胃虛弱導致肺氣虛弱,沒有抵抗力。在此期間,我看了羅大倫老師的書,就山藥煮水,山藥煮粥,扶補脾胃。

安利一下,山藥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汁液黏滑益腎,滋潤血脈,固攝氣化,寧嗽定喘(無痰為咳,有痰為嗽),強志育神。山藥大米粥,治療一切羸弱虛損之癥,包括陰虛勞熱,或喘,或嗽,或大便滑泄,或小便不利等。如果便秘,就喝粥不吃山藥,或者喝山藥水。菜場里的山藥中鐵棍山藥為好,藥店里的山藥以懷山藥為佳。

咳嗽的時候,我給他艾灸的穴位里加了肺俞。肺俞就在身柱兩側兩指(小朋友的兩指哦),所以其實還是在我上面講的大椎身柱區域。這一塊區域,生病灸,不生病也灸,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抵抗力。身柱穴是小兒百病必灸之穴。時間5-10分鐘。具體位置參考前面圖片。

推拿手法我看了書,也請教了做兒推的朋友,分析了孩子的情況,采用了補脾,清胃,清大腸,平肝清肺。

脾穴在大指末節外側,赤白肉際處。

向心推為補,離心推為清,來回推為清補。

功效:健脾益氣,調理中焦,主治:積滯、腹瀉、便秘、虛勞咳喘、口舌生瘡等。

脾虛作瀉,先清補大腸以止瀉,然后清補脾以加強消化健運。

大便燥結,伸大指向外推之,以瀉其火,再用瀉大腸法,燥結可愈,后用補腎法以善其后。

脫肛者,先補脾土以生肺金,然后揉二人上馬以治腎寒,再補腎水以生肝木,使木安而不克土,最后清補大腸,以加強大腸之功能,必愈。

喘嗽虛癥,為肺、脾、腎皆虛,先揉二人上馬以補腎中水火,次清肺以清熱平氣逆,最后補脾土以生肺金。

心脾火盛,口舌生瘡,先推天河水,然后清補脾。

唇裂腫痛,口外生瘡,上眼皮腫,皆屬脾火,也有陰感寒而腫的,用清補脾法通治。

脾主四肢,又主肌肉,如癱瘓無熱及軟骨癥等,皆可多用補脾法。

胃穴在大指掌面第二節,第一掌骨赤白肉際處。

自大魚際外緣黃白皮交界處,從腕部掌邊高骨起,離心推至大指根或至大指第二節皆可,此為清法;反之則為補法。清之則氣下降,補之則氣上升。因胃氣以息息下行為順,故一般用清法。關于胃氣下行為順,下回咱們好好講講人體的圓運動。

功效:清脾胃積熱,降氣和胃,消導助運化。

主治:肚腹脹滿,積滯腹痛,惡心嘔吐,納呆,便秘等。

大腸穴,在“食指外側上節,穴如豆?!?。

在食指外側,向指尖方向推為清,不必拘于上節,向虎口方向推為補,來回推為清補,一般不專用補法。

功效:清利腸腑,主治腹瀉,便秘,積滯等。小朋友比較容易積食,就可以清大腸,那咳嗽和清大腸有什么關系呢,因為肺和大腸相表里。

肝穴,在食指末節掌面,一半用清法,習慣稱為平肝。

肝穴的部位雖然在食指末節掌面,而其清法則是從食指根起一直推到指端,其補法是從指端推到指根。肝主升,補法亦為升,因此非肝極虛不能妄用補法。

功效:疏理肝氣,發散外邪,平肝鎮驚。主治:急慢驚風,小兒夜啼,傷風感冒,斑疹。

特別說明一下,肝為將軍之官,宜平不宜補。腎水能生肝木,補腎水即所以養肝。如山根見青色(山根位置:兩目內眥中間鼻梁上低洼處),為肝有風熱,先辨其虛實,實者用平肝法,虛者用補腎法。

肺穴,在無名指末節掌面,清法從無名指指根推到指端,補法從無名指指端推到指根,但補法少用。來回推為清補。

功效:宣通肺氣,發散外邪。主治:咳嗽氣喘,傷風感冒。

清肺法常與平肝、推天河水配合應用。退熱、治肺炎、肺熱、透發麻疹,都要用這三個穴。肺非極虛不宜妄補,補則呼吸滿悶。如欲補肺,可以用補脾法培土生金以代之,這就是五臟六腑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平肝清肺可以同時進行。

這里需要啰嗦一下推拿的幾個注意點。一、推拿左手;二、時間充分,視體質強弱、年齡大小、敏感程度,病情輕重緩急,靈活運用;三、速度要快,且有規律,勻速,每分鐘150-200次;四、重量適度,不可刺激量大,小兒肌膚嬌嫩,力道要hold??;五、潤滑劑,用滑石粉、痱子粉都可以。

相比較推拿,泡腳就so easy了。注意水溫不能太燙,可以加艾絨,或者生姜,或者花椒,先煮一下效果更好,泡腳祛除寒氣效果很666。

小孩生病咳嗽期間,還要特別注意飲食,有很多東西需要忌口,例如葷的,雞鴨魚肉等,甜的,糖果蛋糕零食水果奶等等,清淡清淡清淡,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須知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要從源頭上切斷痰的來源。人體里的痰,不僅僅是我們常說的痰,有形之痰,而是一切粘稠的液體,阻礙氣血運行的粘稠液體。脾惡寒濕,身體里的濕氣多了,久了就會凝結成痰濕,痰是濕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吃利于脾胃的食物,之前講到的山藥粥,小米粥,細軟的面條餛飩,多吃蔬菜,還有我最近做的八珍糕,都非常不錯。

天氣晴朗的時候,曬曬太陽,適當地運動,也非常有益于身體的恢復。

碎碎念了很多,希望對大家有用,特別提醒,要看寶寶情況來選擇方法,如果病情嚴重該上醫院檢查還得檢查哦。除了希望娃生病的時候能用綠色方法來助力,更希望能增強體質,不要生病。平安幸福,是全天下所有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最大的愿望吧!

小孩感冒或者發燒中醫怎么治療啊

岐黃道醫把小孩感冒或者發燒要分以下3種種情況:
一、流鼻涕多,寒氣重、怕冷的情況,10歲以下的小孩可以用肚臍貼,用岐黃兒帖的方子為元丹1份、麻黃湯散4份、半夏2份,四逆散3份,溫中散3份、五苓散3份、萊菔散2份、黑附子散2份,外貼神闕就可以治療
二、治自汗、盜汗,怕風的感冒,可以用岐黃道醫傳授的方法,用以下幾種藥打成粉按比例進行帖敷,用岐黃兒帖的方子為元丹散1份、桂枝散4份、生半夏粉3份、神曲粉2份、生附子粉2份、五苓散2份。
三、小便赤,舌頭發紅,扁桃體發炎,這種是熱化的感冒,用岐黃兒帖的方子為,元丹散1份、葛根芩連湯散3份、建曲2份、青黛2份、黑附1份、承氣湯散2份。

小孩感冒或者發燒中醫怎么治療啊

岐黃道醫把小孩感冒或者發燒要分以下3種種情況:
一、流鼻涕多,寒氣重、怕冷的情況,10歲以下的小孩可以用肚臍貼,用岐黃兒帖的方子為元丹1份、麻黃湯散4份、半夏2份,四逆散3份,溫中散3份、五苓散3份、萊菔散2份、黑附子散2份,外貼神闕就可以治療
二、治自汗、盜汗,怕風的感冒,可以用岐黃道醫傳授的方法,用以下幾種藥打成粉按比例進行帖敷,用岐黃兒帖的方子為元丹散1份、桂枝散4份、生半夏粉3份、神曲粉2份、生附子粉2份、五苓散2份。
三、小便赤,舌頭發紅,扁桃體發炎,這種是熱化的感冒,用岐黃兒帖的方子為,元丹散1份、葛根芩連湯散3份、建曲2份、青黛2份、黑附1份、承氣湯散2份。

小孩感冒或者發燒中醫怎么治療啊

岐黃道醫把小孩感冒或者發燒要分以下3種種情況:
一、流鼻涕多,寒氣重、怕冷的情況,10歲以下的小孩可以用肚臍貼,用岐黃兒帖的方子為元丹1份、麻黃湯散4份、半夏2份,四逆散3份,溫中散3份、五苓散3份、萊菔散2份、黑附子散2份,外貼神闕就可以治療
二、治自汗、盜汗,怕風的感冒,可以用岐黃道醫傳授的方法,用以下幾種藥打成粉按比例進行帖敷,用岐黃兒帖的方子為元丹散1份、桂枝散4份、生半夏粉3份、神曲粉2份、生附子粉2份、五苓散2份。
三、小便赤,舌頭發紅,扁桃體發炎,這種是熱化的感冒,用岐黃兒帖的方子為,元丹散1份、葛根芩連湯散3份、建曲2份、青黛2份、黑附1份、承氣湯散2份。

小孩感冒或者發燒中醫怎么治療啊

岐黃道醫把小孩感冒或者發燒要分以下3種種情況:
一、流鼻涕多,寒氣重、怕冷的情況,10歲以下的小孩可以用肚臍貼,用岐黃兒帖的方子為元丹1份、麻黃湯散4份、半夏2份,四逆散3份,溫中散3份、五苓散3份、萊菔散2份、黑附子散2份,外貼神闕就可以治療
二、治自汗、盜汗,怕風的感冒,可以用岐黃道醫傳授的方法,用以下幾種藥打成粉按比例進行帖敷,用岐黃兒帖的方子為元丹散1份、桂枝散4份、生半夏粉3份、神曲粉2份、生附子粉2份、五苓散2份。
三、小便赤,舌頭發紅,扁桃體發炎,這種是熱化的感冒,用岐黃兒帖的方子為,元丹散1份、葛根芩連湯散3份、建曲2份、青黛2份、黑附1份、承氣湯散2份。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中醫養生調理小孩發燒

中醫治療小兒發燒的方法:1. 中藥湯劑:根據外感發熱和內傷發熱的不同類型,采用不同的中藥湯劑進行治療。2. 推拿:通過推拿來促進汗液排出,緩解發熱癥狀。3. 外洗:根據不同類型的發熱,采用不同的中藥煮水擦浴。4. 針灸:采用耳尖放血、耳背靜脈放血等方法進行治療。5. 刮痧:選取脊柱兩側和背腧穴進行治療。具體用藥請結合臨床,以醫生面診指導為準。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