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中醫艾灸養生艾灸法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12 11:43:26
文檔

中醫艾灸養生艾灸法

四種艾灸手法及其作用:1. 雀啄灸:手持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進行一上一下的施灸,有利于疏通經絡,激發經氣。2. 回旋灸:手持點燃的艾條,與穴位皮膚相距3cm左右,反復旋轉施灸,有利于溫熱施灸部位的氣血。3. 循經往返灸:手持點燃的艾條,順著人體經脈方向循環往返勻速移動地施灸,對于疏通經絡,激發人體經氣有很好的效果。
推薦度:
導讀四種艾灸手法及其作用:1. 雀啄灸:手持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進行一上一下的施灸,有利于疏通經絡,激發經氣。2. 回旋灸:手持點燃的艾條,與穴位皮膚相距3cm左右,反復旋轉施灸,有利于溫熱施灸部位的氣血。3. 循經往返灸:手持點燃的艾條,順著人體經脈方向循環往返勻速移動地施灸,對于疏通經絡,激發人體經氣有很好的效果。

四種艾灸手法及其作用:

1. 雀啄灸:手持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進行一上一下的施灸,有利于疏通經絡,激發經氣。

2. 回旋灸:手持點燃的艾條,與穴位皮膚相距3cm左右,反復旋轉施灸,有利于溫熱施灸部位的氣血。

3. 循經往返灸:手持點燃的艾條,順著人體經脈方向循環往返勻速移動地施灸,對于疏通經絡,激發人體經氣有很好的效果。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人體穴位艾灸養生

艾灸是我國中醫里的一種特殊療法之一,同時穴位是我們中醫治療疾病的關鍵,所以艾灸與穴位的結合會產生很好的保健養生的功效。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人體穴位艾灸養生的 方法 ,希望對你有用!

  8個艾灸養生的穴位

1.灸神闕穴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蘇之功效?,F代研究發現,艾灸實驗性關節炎大白鼠的神闕穴,其炎癥區壞死程度及細胞浸潤明顯減輕,隔鹽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闕穴,其殺傷細胞活性,在24小時內迅速升高,72小時至120小時復原,若間日連續灸,則活性升高可維持更長的時間。

神闕穴多采用隔鹽灸,還有一種叫做神闕灸臍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靈脂24克、生青鹽15克、乳香3克、沒藥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蔥頭6克、麝香少許,研成細末備用(以上諸藥在中藥店有售)。施灸時取面粉適量,用水調和作圈置于臍周。取藥末6克,另用槐樹皮剪成圓幣形,將臍上的藥末蓋好,每歲一壯,灸治一次換一次藥末,每月可灸1次,午時灸為宜,多用于身體虛弱者,并可強健脾胃功能,預防疾病。

灸神闕還能治泄瀉、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據《竇材灸法》載:“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虛勞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闕穴,對泄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產后尿潴留、慢性腹瀉、皮膚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氣海穴

氣海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據們《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載,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輕便,當有人問其養生之術時,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作喜怒,氣海常溫耳。”灸氣海能生發和培補元氣,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疲勞等。據《竇材灸法》記載:“上消病,日飲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認為灸氣海能預防治療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現代日本針灸學家)認為用艾灸氣??深A防闌尾炎,可以灸20~3O壯。

現代研究認為:艾灸氣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遺尿、遺精、陽 痿、滑精,閉經、崩漏、帶下、子宮脫垂,中風脫證、脘腹脹痛、氣喘、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3.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峨y經·六十六難》集注中楊玄操說:“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活血。艾灸關元,能治積冷,男子疝氣,夢遺淋濁,女子瘕聚,經產帶下,諸虛百損?,F代研究發現:艾灸關元可使血液動力學改變,對心肌具有正變力性作用,從而使得每博指數(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數(LVSWI)穩定增加。艾灸關元還可改變動脈血氧運輸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機體代償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緩休克的發展。艾灸關元可防治遺尿、尿頻,隆閉、少腹脹痛,脫肛、疝氣、遺精,白濁、早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惡露不盡、不孕,中風脫證、虛勞贏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于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5.灸中脘穴

中脘穴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都滓医洝份d:“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于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實驗觀察發現,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于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6.灸身柱穴

身柱穴屬督脈,在項后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之間。身柱有理肺氣,補虛損,解療毒,寧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溫補元陽,調和氣血,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現代研究認為,灸身柱可以調節人的神經系統,可以防止神經衰弱,失眠癥,頭痛的發作,可以防止疲勞,促進肌體體力的恢復。灸身柱對小兒的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瀉,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對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統的哮喘、氣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娥B生一言草》載:小兒每月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

7.灸三陰交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于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后緣。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中醫學文獻記載,三陰交能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痹痛身重,四肢不舉,腹脹腸鳴,溏泄,小便不利,疝氣,夢遺失精,臍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都滓医洝份d: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锻馀_秘要》集驗:灸丈夫夢泄法,灸足內踝上名三陰交二七壯。

現代醫學認為灸三陰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腎炎,*炎,遺精,遺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產后血暈。艾灸三陰交對神經系統的失眠、神經衰弱、心悸,心腦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壓,消化系統的脾胃虛弱、腸鳴腹脹、泄瀉、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8.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位于小腿的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足三里是胃經的主要穴位.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補虛強身的作用?!都滓医洝份d:“五臟六腑之脹,皆取三里,三里者,脹之要穴。”《外臺科要》載: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也?!夺t說》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夺樉拇蟪伞份d:中風預防灸,若有中風先兆時“便宜急企三里絕骨四處,各三壯”,“春交夏時,夏交秋時.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瘡為妙?!督g式心身鍛煉法》載:“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壽至二百余歲。”現代研究認為艾灸足三里穴.能調節高血壓病初期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降血壓的作用.能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滯度.并有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銅、鋅代謝.減少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

艾灸足三里,對消化系統的胃腸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潰瘍、胃下垂、腹瀉、便秘,對心腦血管系統的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意外,對呼吸系統的感冒、肺結核,對泌尿生殖系統的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調節神經,有較強的延緩衰老的作用,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艾灸養生的方法

1、足三里穴艾灸祛濕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鐘即可,需堅持一段時間,很快可以看到祛濕的效果。

2、豐隆穴艾灸祛濕

豐隆穴位于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濕。

3、解溪穴艾灸祛濕

解溪穴位于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對于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濕。

4、三元穴艾灸祛濕

關元穴位于臍下3寸的位置,屬于養生保健的穴位。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濕。

5、中脘穴艾灸祛濕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癥狀,同時有助于祛濕。

6、谷穴艾灸祛濕

合谷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有“顏面合谷收”的說法,當面部皮膚有紅血絲時,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但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孕婦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

手法:艾灸距離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10次為一療程。每次艾灸10-15分鐘,每天一次。

7、池穴艾灸祛濕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意為脈氣自四肢末端至此,最為盛大,猶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風濕,調理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煩滿,改善周邊血液循環。

取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手法:用艾條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鐘。

8、白穴艾灸祛濕

脾經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關的兩條經脈,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分別循行和相交于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條灸5-20分鐘。

  挑選艾條的方法

1、看外觀

好的艾條中的艾絨是土*的,非常柔軟細膩;而普通的艾條的艾絨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聞味道

高質量的艾條的味道是溫和的,聞起來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條聞起來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覺

用好的艾條灸,皮膚感覺很溫暖,溫熱的感覺慢慢滲入皮膚,較為舒服;而差的艾條就會有燒灼感,感覺刺痛。并且,好的艾條燃燒的時間偏長。

4、不要選無煙艾條

無煙艾條在碳化的過程中已經加入化學粘合劑,已經失去艾的藥性,不能起到祛濕的作用。

人體穴位艾灸養生

艾灸是我國中醫里的一種特殊療法之一,同時穴位是我們中醫治療疾病的關鍵,所以艾灸與穴位的結合會產生很好的保健養生的功效。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人體穴位艾灸養生的 方法 ,希望對你有用!

  8個艾灸養生的穴位

1.灸神闕穴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蘇之功效?,F代研究發現,艾灸實驗性關節炎大白鼠的神闕穴,其炎癥區壞死程度及細胞浸潤明顯減輕,隔鹽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闕穴,其殺傷細胞活性,在24小時內迅速升高,72小時至120小時復原,若間日連續灸,則活性升高可維持更長的時間。

神闕穴多采用隔鹽灸,還有一種叫做神闕灸臍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靈脂24克、生青鹽15克、乳香3克、沒藥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蔥頭6克、麝香少許,研成細末備用(以上諸藥在中藥店有售)。施灸時取面粉適量,用水調和作圈置于臍周。取藥末6克,另用槐樹皮剪成圓幣形,將臍上的藥末蓋好,每歲一壯,灸治一次換一次藥末,每月可灸1次,午時灸為宜,多用于身體虛弱者,并可強健脾胃功能,預防疾病。

灸神闕還能治泄瀉、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據《竇材灸法》載:“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虛勞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闕穴,對泄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產后尿潴留、慢性腹瀉、皮膚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氣海穴

氣海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據們《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載,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輕便,當有人問其養生之術時,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作喜怒,氣海常溫耳。”灸氣海能生發和培補元氣,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疲勞等。據《竇材灸法》記載:“上消病,日飲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認為灸氣海能預防治療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現代日本針灸學家)認為用艾灸氣??深A防闌尾炎,可以灸20~3O壯。

現代研究認為:艾灸氣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遺尿、遺精、陽 痿、滑精,閉經、崩漏、帶下、子宮脫垂,中風脫證、脘腹脹痛、氣喘、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3.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峨y經·六十六難》集注中楊玄操說:“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活血。艾灸關元,能治積冷,男子疝氣,夢遺淋濁,女子瘕聚,經產帶下,諸虛百損?,F代研究發現:艾灸關元可使血液動力學改變,對心肌具有正變力性作用,從而使得每博指數(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數(LVSWI)穩定增加。艾灸關元還可改變動脈血氧運輸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機體代償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緩休克的發展。艾灸關元可防治遺尿、尿頻,隆閉、少腹脹痛,脫肛、疝氣、遺精,白濁、早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惡露不盡、不孕,中風脫證、虛勞贏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于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5.灸中脘穴

中脘穴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都滓医洝份d:“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于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實驗觀察發現,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于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6.灸身柱穴

身柱穴屬督脈,在項后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之間。身柱有理肺氣,補虛損,解療毒,寧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溫補元陽,調和氣血,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現代研究認為,灸身柱可以調節人的神經系統,可以防止神經衰弱,失眠癥,頭痛的發作,可以防止疲勞,促進肌體體力的恢復。灸身柱對小兒的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瀉,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對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統的哮喘、氣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娥B生一言草》載:小兒每月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

7.灸三陰交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于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后緣。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中醫學文獻記載,三陰交能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痹痛身重,四肢不舉,腹脹腸鳴,溏泄,小便不利,疝氣,夢遺失精,臍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都滓医洝份d: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锻馀_秘要》集驗:灸丈夫夢泄法,灸足內踝上名三陰交二七壯。

現代醫學認為灸三陰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腎炎,*炎,遺精,遺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產后血暈。艾灸三陰交對神經系統的失眠、神經衰弱、心悸,心腦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壓,消化系統的脾胃虛弱、腸鳴腹脹、泄瀉、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8.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位于小腿的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足三里是胃經的主要穴位.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補虛強身的作用?!都滓医洝份d:“五臟六腑之脹,皆取三里,三里者,脹之要穴。”《外臺科要》載: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也?!夺t說》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夺樉拇蟪伞份d:中風預防灸,若有中風先兆時“便宜急企三里絕骨四處,各三壯”,“春交夏時,夏交秋時.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瘡為妙?!督g式心身鍛煉法》載:“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壽至二百余歲。”現代研究認為艾灸足三里穴.能調節高血壓病初期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降血壓的作用.能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滯度.并有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銅、鋅代謝.減少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

艾灸足三里,對消化系統的胃腸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潰瘍、胃下垂、腹瀉、便秘,對心腦血管系統的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意外,對呼吸系統的感冒、肺結核,對泌尿生殖系統的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調節神經,有較強的延緩衰老的作用,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艾灸養生的方法

1、足三里穴艾灸祛濕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鐘即可,需堅持一段時間,很快可以看到祛濕的效果。

2、豐隆穴艾灸祛濕

豐隆穴位于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濕。

3、解溪穴艾灸祛濕

解溪穴位于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對于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濕。

4、三元穴艾灸祛濕

關元穴位于臍下3寸的位置,屬于養生保健的穴位。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濕。

5、中脘穴艾灸祛濕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癥狀,同時有助于祛濕。

6、谷穴艾灸祛濕

合谷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有“顏面合谷收”的說法,當面部皮膚有紅血絲時,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但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孕婦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

手法:艾灸距離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10次為一療程。每次艾灸10-15分鐘,每天一次。

7、池穴艾灸祛濕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意為脈氣自四肢末端至此,最為盛大,猶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風濕,調理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煩滿,改善周邊血液循環。

取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手法:用艾條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鐘。

8、白穴艾灸祛濕

脾經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關的兩條經脈,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分別循行和相交于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條灸5-20分鐘。

  挑選艾條的方法

1、看外觀

好的艾條中的艾絨是土*的,非常柔軟細膩;而普通的艾條的艾絨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聞味道

高質量的艾條的味道是溫和的,聞起來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條聞起來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覺

用好的艾條灸,皮膚感覺很溫暖,溫熱的感覺慢慢滲入皮膚,較為舒服;而差的艾條就會有燒灼感,感覺刺痛。并且,好的艾條燃燒的時間偏長。

4、不要選無煙艾條

無煙艾條在碳化的過程中已經加入化學粘合劑,已經失去艾的藥性,不能起到祛濕的作用。

人體穴位艾灸養生

艾灸是我國中醫里的一種特殊療法之一,同時穴位是我們中醫治療疾病的關鍵,所以艾灸與穴位的結合會產生很好的保健養生的功效。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人體穴位艾灸養生的 方法 ,希望對你有用!

  8個艾灸養生的穴位

1.灸神闕穴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蘇之功效?,F代研究發現,艾灸實驗性關節炎大白鼠的神闕穴,其炎癥區壞死程度及細胞浸潤明顯減輕,隔鹽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闕穴,其殺傷細胞活性,在24小時內迅速升高,72小時至120小時復原,若間日連續灸,則活性升高可維持更長的時間。

神闕穴多采用隔鹽灸,還有一種叫做神闕灸臍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靈脂24克、生青鹽15克、乳香3克、沒藥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蔥頭6克、麝香少許,研成細末備用(以上諸藥在中藥店有售)。施灸時取面粉適量,用水調和作圈置于臍周。取藥末6克,另用槐樹皮剪成圓幣形,將臍上的藥末蓋好,每歲一壯,灸治一次換一次藥末,每月可灸1次,午時灸為宜,多用于身體虛弱者,并可強健脾胃功能,預防疾病。

灸神闕還能治泄瀉、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據《竇材灸法》載:“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虛勞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闕穴,對泄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產后尿潴留、慢性腹瀉、皮膚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氣海穴

氣海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據們《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載,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輕便,當有人問其養生之術時,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作喜怒,氣海常溫耳。”灸氣海能生發和培補元氣,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疲勞等。據《竇材灸法》記載:“上消病,日飲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認為灸氣海能預防治療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現代日本針灸學家)認為用艾灸氣??深A防闌尾炎,可以灸20~3O壯。

現代研究認為:艾灸氣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遺尿、遺精、陽 痿、滑精,閉經、崩漏、帶下、子宮脫垂,中風脫證、脘腹脹痛、氣喘、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3.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峨y經·六十六難》集注中楊玄操說:“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活血。艾灸關元,能治積冷,男子疝氣,夢遺淋濁,女子瘕聚,經產帶下,諸虛百損?,F代研究發現:艾灸關元可使血液動力學改變,對心肌具有正變力性作用,從而使得每博指數(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數(LVSWI)穩定增加。艾灸關元還可改變動脈血氧運輸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機體代償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緩休克的發展。艾灸關元可防治遺尿、尿頻,隆閉、少腹脹痛,脫肛、疝氣、遺精,白濁、早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惡露不盡、不孕,中風脫證、虛勞贏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于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5.灸中脘穴

中脘穴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都滓医洝份d:“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于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實驗觀察發現,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于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6.灸身柱穴

身柱穴屬督脈,在項后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之間。身柱有理肺氣,補虛損,解療毒,寧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溫補元陽,調和氣血,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現代研究認為,灸身柱可以調節人的神經系統,可以防止神經衰弱,失眠癥,頭痛的發作,可以防止疲勞,促進肌體體力的恢復。灸身柱對小兒的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瀉,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對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統的哮喘、氣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娥B生一言草》載:小兒每月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

7.灸三陰交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于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后緣。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中醫學文獻記載,三陰交能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痹痛身重,四肢不舉,腹脹腸鳴,溏泄,小便不利,疝氣,夢遺失精,臍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都滓医洝份d: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锻馀_秘要》集驗:灸丈夫夢泄法,灸足內踝上名三陰交二七壯。

現代醫學認為灸三陰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腎炎,*炎,遺精,遺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產后血暈。艾灸三陰交對神經系統的失眠、神經衰弱、心悸,心腦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壓,消化系統的脾胃虛弱、腸鳴腹脹、泄瀉、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8.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位于小腿的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足三里是胃經的主要穴位.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補虛強身的作用?!都滓医洝份d:“五臟六腑之脹,皆取三里,三里者,脹之要穴。”《外臺科要》載: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也?!夺t說》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夺樉拇蟪伞份d:中風預防灸,若有中風先兆時“便宜急企三里絕骨四處,各三壯”,“春交夏時,夏交秋時.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瘡為妙?!督g式心身鍛煉法》載:“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壽至二百余歲。”現代研究認為艾灸足三里穴.能調節高血壓病初期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降血壓的作用.能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滯度.并有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銅、鋅代謝.減少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

艾灸足三里,對消化系統的胃腸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潰瘍、胃下垂、腹瀉、便秘,對心腦血管系統的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意外,對呼吸系統的感冒、肺結核,對泌尿生殖系統的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調節神經,有較強的延緩衰老的作用,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艾灸養生的方法

1、足三里穴艾灸祛濕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鐘即可,需堅持一段時間,很快可以看到祛濕的效果。

2、豐隆穴艾灸祛濕

豐隆穴位于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濕。

3、解溪穴艾灸祛濕

解溪穴位于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對于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濕。

4、三元穴艾灸祛濕

關元穴位于臍下3寸的位置,屬于養生保健的穴位。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濕。

5、中脘穴艾灸祛濕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癥狀,同時有助于祛濕。

6、谷穴艾灸祛濕

合谷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有“顏面合谷收”的說法,當面部皮膚有紅血絲時,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但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孕婦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

手法:艾灸距離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10次為一療程。每次艾灸10-15分鐘,每天一次。

7、池穴艾灸祛濕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意為脈氣自四肢末端至此,最為盛大,猶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風濕,調理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煩滿,改善周邊血液循環。

取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手法:用艾條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鐘。

8、白穴艾灸祛濕

脾經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關的兩條經脈,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分別循行和相交于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條灸5-20分鐘。

  挑選艾條的方法

1、看外觀

好的艾條中的艾絨是土*的,非常柔軟細膩;而普通的艾條的艾絨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聞味道

高質量的艾條的味道是溫和的,聞起來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條聞起來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覺

用好的艾條灸,皮膚感覺很溫暖,溫熱的感覺慢慢滲入皮膚,較為舒服;而差的艾條就會有燒灼感,感覺刺痛。并且,好的艾條燃燒的時間偏長。

4、不要選無煙艾條

無煙艾條在碳化的過程中已經加入化學粘合劑,已經失去艾的藥性,不能起到祛濕的作用。

養生小知識100個艾灸

1.養生艾灸有哪些類型
艾炷灸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兩種。

直接灸,又稱明灸、著膚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面施灸的一種方法。

古代稱為“著肉灸”,如《千金要方》記載:“炷令平正著肉,或勢乃至病所也?!币蛑苯泳膶ζつw的 *** 程度不同,又分為瘢痕灸和無瘢痕灸。

間接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上某種物品而施灸的一種方法。 又稱“隔物灸”“間隔灸”。

古代的間接灸法種類很多,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的 疾病。 ●艾條灸 艾條灸又稱艾卷灸。

是將艾條一端燃著后進行灸療的一種方法。最早見于明代朱權著《壽域神方》云:“用紙實卷艾,一紙隔之點穴,與隔紙上用力實按之,待腹內覺熱,汗出即差。

”艾條灸可分為懸起灸、實按灸、隔物灸三種。 (1)。

懸起灸 是將點燃的艾條懸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種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膚約3厘米,灸5—10分鐘,可是皮膚又溫熱感而不至于燒傷皮膚。

操作方法,分為溫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種方法。 (2)。

實按灸 施用藥物艾條點然后,墊上紙或布,乘熱按到穴位上,使熱氣透達深部組織的一種施灸方法。 (3)。

隔物灸 是在穴位或部位上覆蓋某些物品后,將艾條點燃后懸灸隔物的一種灸法,常用的有隔核 桃皮殼灸和隔蟾處皮灸。 溫灸 溫灸因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為溫灸器灸,蒸氣灸及鋪灸等。

(1)。溫灸器灸,又叫灸療器,使用金屬特制的一種圓筒灸具,故又稱溫筒灸。

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最古老的灸器是以某種物器來取而代之的。如《肘后備急方》記載的用瓦甑代替灸器,《千金要方》中用葦管代替灸器等。

(2)。蒸氣灸,將 艾葉或艾絨放入容器內煎煮,用蒸氣熏灸。

(3)。鋪灸,是將艾絨鋪在穴位上而施灸的一種灸法。
2.艾灸養生療法主要分為幾種
艾灸療法,簡稱灸法,是使用燃燒后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的一種中醫療法,有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功效。

艾灸療法主要分為以下幾種:(1) 艾炷灸療法。艾炷灸療法指使用燃燒的錐形艾炷灸穴位的方法,可分為直接灸與間接灸。

直接灸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若施灸曰才須將皮膚燒傷化膿,愈后留有瘢痕者,稱為瘢痕灸,若不使皮膚燒傷化膿,不留瘢痕者,稱為無瘢痕灸。 間接灸是用藥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如隔姜灸、隔鹽灸、隔蒜灸等。

(2 )艾條灸療法。艾條灸療法是指用艾條灸穴位的方法,可分溫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治寒濕痹癥及其他多種虛寒性疾患。

(3 )藥卷灸療法。藥卷灸是在艾絨里摻進藥末,用紙把艾絨裹起來成為藥卷,點燃其一端而施灸。

適應證大致同上兩種灸法。(4) 溫針灸療法。

溫針灸療法是針刺與艾灸結合應用的一種方法,先根據病性選穴施針,得氣后留針,后將艾滅裹于針柄上點燃,直至燃盡,使熱力通過針體傳人機體,達到溫經散寒等目的。(5) 溫灸器灸。

溫灸器灸,又稱溫筒灸,是用金屬等材質特制的一種圓筒灸具灸穴位的一種病方法。 溫灸器的筒底有尖有平,筒內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

施灸時,將艾絨或加摻藥物,裝入溫灸器的小筒,點燃后,將溫灸器之蓋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應灸部位,進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膚紅潤為度,可調和氣血,溫中散寒。
3.艾灸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一、獨灸關元養生方 施灸方穴:關元。

方穴功用:補元益氣、溫腎健脾、補腎固脫、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補腎納氣、溫陽利水、補血調經、溫暖下元、補虛瀉實、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后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中風及一切虛勞損傷。

關元還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陰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古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口生津液。

若傷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虛勞,當灸關元三百壯。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關節作痛,乃腎氣虛憊,風邪所乘之癥,灸關元三百壯。

老人氣喘,乃腎虛氣不歸海,灸關元二百壯。 二、呼吸系統艾灸養生方: 風門、身柱、肺俞、足三里。

三、心血管系統艾灸養生方: 高血壓:風門、曲池、足三里、陽陵泉。 冠心?。荷碇?、郄門、三陰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4.艾灸方法有哪些
根據不同病證,選用以下兩種灸法:(1)艾條灸。

將艾條一端點燃,在距穴位3-5厘米的地方熏烤,使患者有溫熱感。一般可灸3-7分鐘,以局部潮紅為度。

這種灸法,使用方便,作用溫和,病人受灸后感覺舒適,所以最常用。(2)艾柱灸。

將艾柱放在穴位上,然后點燃尖端慢慢燒。病人感覺痛時,立即將燒剩的艾柱鉗去。

每燃一個艾柱,就稱為灸“一壯”。這種灸法 *** 較強。

也可以在艾柱與皮膚之間墊置生姜片、蒜片或食鹽,分別稱為隔姜灸、隔蒜灸和隔鹽灸。隔姜灸宜用于治療慢性胃腸病、腹痛、嘔吐、關節及肌肉酸痛麻木等癥;隔蒜灸可用于肺病及瘡癰;虛脫及寒性腹痛、吐瀉,可在胳部隔鹽灸。

養生小知識100個艾灸

1.養生艾灸有哪些類型
艾炷灸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兩種。

直接灸,又稱明灸、著膚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面施灸的一種方法。

古代稱為“著肉灸”,如《千金要方》記載:“炷令平正著肉,或勢乃至病所也?!币蛑苯泳膶ζつw的 *** 程度不同,又分為瘢痕灸和無瘢痕灸。

間接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上某種物品而施灸的一種方法。 又稱“隔物灸”“間隔灸”。

古代的間接灸法種類很多,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的 疾病。 ●艾條灸 艾條灸又稱艾卷灸。

是將艾條一端燃著后進行灸療的一種方法。最早見于明代朱權著《壽域神方》云:“用紙實卷艾,一紙隔之點穴,與隔紙上用力實按之,待腹內覺熱,汗出即差。

”艾條灸可分為懸起灸、實按灸、隔物灸三種。 (1)。

懸起灸 是將點燃的艾條懸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種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膚約3厘米,灸5—10分鐘,可是皮膚又溫熱感而不至于燒傷皮膚。

操作方法,分為溫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種方法。 (2)。

實按灸 施用藥物艾條點然后,墊上紙或布,乘熱按到穴位上,使熱氣透達深部組織的一種施灸方法。 (3)。

隔物灸 是在穴位或部位上覆蓋某些物品后,將艾條點燃后懸灸隔物的一種灸法,常用的有隔核 桃皮殼灸和隔蟾處皮灸。 溫灸 溫灸因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為溫灸器灸,蒸氣灸及鋪灸等。

(1)。溫灸器灸,又叫灸療器,使用金屬特制的一種圓筒灸具,故又稱溫筒灸。

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最古老的灸器是以某種物器來取而代之的。如《肘后備急方》記載的用瓦甑代替灸器,《千金要方》中用葦管代替灸器等。

(2)。蒸氣灸,將 艾葉或艾絨放入容器內煎煮,用蒸氣熏灸。

(3)。鋪灸,是將艾絨鋪在穴位上而施灸的一種灸法。
2.艾灸養生療法主要分為幾種
艾灸療法,簡稱灸法,是使用燃燒后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的一種中醫療法,有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功效。

艾灸療法主要分為以下幾種:(1) 艾炷灸療法。艾炷灸療法指使用燃燒的錐形艾炷灸穴位的方法,可分為直接灸與間接灸。

直接灸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若施灸曰才須將皮膚燒傷化膿,愈后留有瘢痕者,稱為瘢痕灸,若不使皮膚燒傷化膿,不留瘢痕者,稱為無瘢痕灸。 間接灸是用藥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如隔姜灸、隔鹽灸、隔蒜灸等。

(2 )艾條灸療法。艾條灸療法是指用艾條灸穴位的方法,可分溫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治寒濕痹癥及其他多種虛寒性疾患。

(3 )藥卷灸療法。藥卷灸是在艾絨里摻進藥末,用紙把艾絨裹起來成為藥卷,點燃其一端而施灸。

適應證大致同上兩種灸法。(4) 溫針灸療法。

溫針灸療法是針刺與艾灸結合應用的一種方法,先根據病性選穴施針,得氣后留針,后將艾滅裹于針柄上點燃,直至燃盡,使熱力通過針體傳人機體,達到溫經散寒等目的。(5) 溫灸器灸。

溫灸器灸,又稱溫筒灸,是用金屬等材質特制的一種圓筒灸具灸穴位的一種病方法。 溫灸器的筒底有尖有平,筒內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

施灸時,將艾絨或加摻藥物,裝入溫灸器的小筒,點燃后,將溫灸器之蓋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應灸部位,進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膚紅潤為度,可調和氣血,溫中散寒。
3.艾灸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一、獨灸關元養生方 施灸方穴:關元。

方穴功用:補元益氣、溫腎健脾、補腎固脫、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補腎納氣、溫陽利水、補血調經、溫暖下元、補虛瀉實、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后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中風及一切虛勞損傷。

關元還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陰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古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口生津液。

若傷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虛勞,當灸關元三百壯。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關節作痛,乃腎氣虛憊,風邪所乘之癥,灸關元三百壯。

老人氣喘,乃腎虛氣不歸海,灸關元二百壯。 二、呼吸系統艾灸養生方: 風門、身柱、肺俞、足三里。

三、心血管系統艾灸養生方: 高血壓:風門、曲池、足三里、陽陵泉。 冠心?。荷碇?、郄門、三陰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4.艾灸方法有哪些
根據不同病證,選用以下兩種灸法:(1)艾條灸。

將艾條一端點燃,在距穴位3-5厘米的地方熏烤,使患者有溫熱感。一般可灸3-7分鐘,以局部潮紅為度。

這種灸法,使用方便,作用溫和,病人受灸后感覺舒適,所以最常用。(2)艾柱灸。

將艾柱放在穴位上,然后點燃尖端慢慢燒。病人感覺痛時,立即將燒剩的艾柱鉗去。

每燃一個艾柱,就稱為灸“一壯”。這種灸法 *** 較強。

也可以在艾柱與皮膚之間墊置生姜片、蒜片或食鹽,分別稱為隔姜灸、隔蒜灸和隔鹽灸。隔姜灸宜用于治療慢性胃腸病、腹痛、嘔吐、關節及肌肉酸痛麻木等癥;隔蒜灸可用于肺病及瘡癰;虛脫及寒性腹痛、吐瀉,可在胳部隔鹽灸。

[中醫艾灸怎么養生] 中醫艾灸養生群

艾灸是常用的清除身體毒素的中醫方法,可以舒筋活絡、驅寒祛濕、活血止血等。那么,中醫艾灸怎么養生呢?下面跟著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醫艾灸養生的方法

(1)直接灸:直接灸是艾炷灸中的一種。將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燃燒,施灸后,不化膿形成疤痕者,稱無疤痕灸;局部化膿形成疤痕者,稱疤痕灸。艾炷是用手將艾絨捏成圓錐形的用量單位。分大、中、小三種。如蠶豆大者為大炷,如黃豆大者為中炷,如麥粒大者為小炷。每燃燒一個艾炷稱一壯。實際應用時,艾炷大小可根據體質強弱和病情輕重而定。體質強壯、病情重者,可選大艾炷;體質虛弱、病情輕者,可選小艾炷。施灸壯數多少與時間長短,可因人、因時、因部位、因病情而異,總之,因具體情況而定。如健身預防灸,時間可短,康復治療灸,時間可長。春夏兩季,時間可短;秋冬兩季,時間宜長。四肢、*,時間宜短;背部、腹部,時間宜長。老人、婦女、兒童,時間宜短;青壯年,時間宜長。

(2)間接灸:間接灸是在艾炷下置襯墊物,使艾絨燃燒的熱力與所襯墊的藥物發揮協同作用。因艾炷不直接置于穴位上,故稱間接灸。常用的間接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蔥灸、隔鹽灸、隔附子餅灸等,只是適應癥不同而已。用于養生以隔姜灸、隔附子餅灸為多。

(3)艾條灸:艾條灸又稱懸灸。將艾絨鋪平于質地柔軟疏松而又堅韌的桑皮紙上,卷緊成圓柱形即為艾條。將一頭點燃之艾條,置于離穴位1.5~3厘米左右,進行薰灸,使局部溫熱而無痛感,每穴薰灼約3~5分鐘,最長不超過15分鐘,至皮膚潮紅為度。由于艾條不直接接觸皮膚而是用手懸起施灸,而稱懸灸。此法操作簡便,感覺舒適,不會燙傷,又可自行施灸,故被廣泛采用。

(4)溫針灸:溫針灸是針刺和艾灸結合使用的一種方法。當針刺得氣后,將艾絨捏于針柄上或將1~2厘米長的艾卷,套在針柄上,點燃施灸。每次留針可灸3~7壯。此法既可留針,又可施灸,使熱力通過針身傳入體內,可謂一舉兩得。

(5)灸器灸:器具灸是采用內裝艾絨和藥物的特制的金屬灸具,溫熨穴位的辦法。本方法為人們樂于接受,尤其婦女,兒童及懼怕針灸者,因此,目前應用很廣。

  中醫艾灸養生常用的穴位

關元: 古今醫學家都認為關元穴是一個能起死回生的重穴,并且都認為刺激該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關元穴是人體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在任脈的交會點,此穴有精宮、丹田等別名。艾灸關元穴可以治療一切陽虛 癥、氣虛癥,如氣喘短氣、畏寒怕冷、遺尿、小便頻數、尿閉、泄瀉、腹痛、遺精、陽萎、疝氣、月經不調、帶下、不食、精冷、中風 脫證、虛勞羸瘦等等。

關元穴又是小腸的募穴,所謂募穴,是臟腑之氣匯聚于腹*的意思。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而灸關元就能很好的促進腸道功能,增強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

涌泉穴:涌泉穴,在人體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說:“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涌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灸涌泉穴可以治療: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癥、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癥、腎臟病等。穴道指壓法治療腦溢血后的復原、穴道按摩治療膀胱炎、指壓法治療白發等等。

  中醫艾灸養生要避免的禁忌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臉部、頸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禁忌四: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同時要注意穴位的準確性,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后,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入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于熄滅。

禁忌七: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舊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時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猜你感興趣的文章:

1.冬季艾灸養生方法

2.艾灸中醫養生

3.黃帝內經艾灸養生法

4.女性艾灸養生

5.艾灸經絡養生的方法

6.中醫艾灸條的用法及艾灸的5種療法

7.艾灸溫補養生

8.常見的艾灸方法有哪些

[中醫艾灸怎么養生] 中醫艾灸養生群

艾灸是常用的清除身體毒素的中醫方法,可以舒筋活絡、驅寒祛濕、活血止血等。那么,中醫艾灸怎么養生呢?下面跟著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醫艾灸養生的方法

(1)直接灸:直接灸是艾炷灸中的一種。將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燃燒,施灸后,不化膿形成疤痕者,稱無疤痕灸;局部化膿形成疤痕者,稱疤痕灸。艾炷是用手將艾絨捏成圓錐形的用量單位。分大、中、小三種。如蠶豆大者為大炷,如黃豆大者為中炷,如麥粒大者為小炷。每燃燒一個艾炷稱一壯。實際應用時,艾炷大小可根據體質強弱和病情輕重而定。體質強壯、病情重者,可選大艾炷;體質虛弱、病情輕者,可選小艾炷。施灸壯數多少與時間長短,可因人、因時、因部位、因病情而異,總之,因具體情況而定。如健身預防灸,時間可短,康復治療灸,時間可長。春夏兩季,時間可短;秋冬兩季,時間宜長。四肢、*,時間宜短;背部、腹部,時間宜長。老人、婦女、兒童,時間宜短;青壯年,時間宜長。

(2)間接灸:間接灸是在艾炷下置襯墊物,使艾絨燃燒的熱力與所襯墊的藥物發揮協同作用。因艾炷不直接置于穴位上,故稱間接灸。常用的間接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蔥灸、隔鹽灸、隔附子餅灸等,只是適應癥不同而已。用于養生以隔姜灸、隔附子餅灸為多。

(3)艾條灸:艾條灸又稱懸灸。將艾絨鋪平于質地柔軟疏松而又堅韌的桑皮紙上,卷緊成圓柱形即為艾條。將一頭點燃之艾條,置于離穴位1.5~3厘米左右,進行薰灸,使局部溫熱而無痛感,每穴薰灼約3~5分鐘,最長不超過15分鐘,至皮膚潮紅為度。由于艾條不直接接觸皮膚而是用手懸起施灸,而稱懸灸。此法操作簡便,感覺舒適,不會燙傷,又可自行施灸,故被廣泛采用。

(4)溫針灸:溫針灸是針刺和艾灸結合使用的一種方法。當針刺得氣后,將艾絨捏于針柄上或將1~2厘米長的艾卷,套在針柄上,點燃施灸。每次留針可灸3~7壯。此法既可留針,又可施灸,使熱力通過針身傳入體內,可謂一舉兩得。

(5)灸器灸:器具灸是采用內裝艾絨和藥物的特制的金屬灸具,溫熨穴位的辦法。本方法為人們樂于接受,尤其婦女,兒童及懼怕針灸者,因此,目前應用很廣。

  中醫艾灸養生常用的穴位

關元: 古今醫學家都認為關元穴是一個能起死回生的重穴,并且都認為刺激該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關元穴是人體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在任脈的交會點,此穴有精宮、丹田等別名。艾灸關元穴可以治療一切陽虛 癥、氣虛癥,如氣喘短氣、畏寒怕冷、遺尿、小便頻數、尿閉、泄瀉、腹痛、遺精、陽萎、疝氣、月經不調、帶下、不食、精冷、中風 脫證、虛勞羸瘦等等。

關元穴又是小腸的募穴,所謂募穴,是臟腑之氣匯聚于腹*的意思。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而灸關元就能很好的促進腸道功能,增強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

涌泉穴:涌泉穴,在人體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說:“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涌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灸涌泉穴可以治療: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癥、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癥、腎臟病等。穴道指壓法治療腦溢血后的復原、穴道按摩治療膀胱炎、指壓法治療白發等等。

  中醫艾灸養生要避免的禁忌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臉部、頸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禁忌四: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同時要注意穴位的準確性,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后,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入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于熄滅。

禁忌七: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舊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時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猜你感興趣的文章:

1.冬季艾灸養生方法

2.艾灸中醫養生

3.黃帝內經艾灸養生法

4.女性艾灸養生

5.艾灸經絡養生的方法

6.中醫艾灸條的用法及艾灸的5種療法

7.艾灸溫補養生

8.常見的艾灸方法有哪些

【中醫艾灸養生有哪些手法】 中醫艾灸養生群

  灸法起源于遠古時期的用火,久遠于針法及其他醫術,是中國傳統醫學中的一朵奇葩。那么,中醫艾灸養生有哪些手法呢?我帶你去了解一下吧。

  中醫艾灸養生的手法

  1.懸灸

  是用艾絨卷起來的長條狀圓柱艾條施灸。將點燃的艾條懸于距離施灸部位一定高度進行熏烤,一般艾火距皮膚約3厘米,每次灸5~10分鐘,使皮膚有溫熱感而不至于燒傷皮膚,以出現紅暈為度。操作時分為溫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種方法。

  2.艾灸器灸

  又叫溫灸器,根據不同的艾灸器具,可分為溫灸盒、溫灸筒、溫灸杯等。它的優點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操作方便,刺激作用溫和。

  3.間接灸

  又稱“隔物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上某種物品而施灸的一種方法。作為間隔的物品通常有姜、蒜、鹽,藥等,分別稱為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藥灸等,因為間隔的物品不同,治療作用也就不同。

  4.直接灸

  是用艾絨捏成的圓錐體,也叫艾炷,直接放于身體穴位和病痛處點燃施灸的方法。一般艾炷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大者如蠶豆大小,中者為黃豆大小,小者為麥粒大小,皆為上尖下大的圓錐體,便于平放和點燃。直接灸分為兩類,灸后不留瘢痕的稱為無瘢痕灸;灸后皮膚出現化膿甚至結痂的,稱為“瘢痕灸”。

  中醫艾灸器具的用法介紹

  1、竹制艾灸盒

  竹制艾灸盒有1-6孔之分,如果要施灸的面積較小,可以選用單孔或雙孔灸器,如果施灸的面積較大,像背部,腹部等,可以使用多孔艾灸盒,個人覺得2孔和3孔艾灸盒比較實用,可以灸身體的大部分穴位,而且艾灸時熱度也正合適,不會像五孔六孔灸器那么燙。

  2、隨身灸

  這也是我們艾灸時常用到的艾灸器具具,這種灸器用著簡單,價格低廉且適合身體的任何部位,所以很多人會選擇隨身灸。

  3、純銅艾灸棒

  純銅艾灸棒有三種型號:小號、中號、大號。小號銅棒配合4mm的無煙艾條,適合做面部美容時使用,中號和大號銅棒適合身體等部位艾灸。

  4、火龍灸器

  火龍罐是比較專業的艾灸器具具,一般背部使用較多,使用時要按照經絡走向擺放在患者背部督脈上,其功效以溫、通、調、補為主。

  以上是幾種常用的艾灸器具具,還有艾絨箱、柱式溫灸盒、立式艾灸器具等。艾灸器具具使用方便,可以隨意的固定在身體穴位上,艾灸者可自行調節艾粒與身體的距離,溫度比較好掌握,而且艾條在相對密封的環境下,產生的熱能不易散發,火力均橫、滲透力強,提高了傳統艾灸的療效。

  中醫專家指出,最適合進行中醫艾灸療法的季節就是夏季。因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醫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脫了衣服施灸容易受涼。而且天氣熱,人體對溫度就比較敏感,不容易被燙傷。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

猜你感興趣的文章:

1.秋季艾灸養生要注意

2.2016年針灸中常用灸法詳解

3.2016年三伏天艾灸養生方法

4.三伏天艾灸養生

5.大寒艾灸養生

6.中醫理療刮痧知識大全

7.北京灸久堂艾灸調理養生館

【中醫艾灸養生有哪些手法】 中醫艾灸養生群

  灸法起源于遠古時期的用火,久遠于針法及其他醫術,是中國傳統醫學中的一朵奇葩。那么,中醫艾灸養生有哪些手法呢?我帶你去了解一下吧。

  中醫艾灸養生的手法

  1.懸灸

  是用艾絨卷起來的長條狀圓柱艾條施灸。將點燃的艾條懸于距離施灸部位一定高度進行熏烤,一般艾火距皮膚約3厘米,每次灸5~10分鐘,使皮膚有溫熱感而不至于燒傷皮膚,以出現紅暈為度。操作時分為溫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種方法。

  2.艾灸器灸

  又叫溫灸器,根據不同的艾灸器具,可分為溫灸盒、溫灸筒、溫灸杯等。它的優點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操作方便,刺激作用溫和。

  3.間接灸

  又稱“隔物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上某種物品而施灸的一種方法。作為間隔的物品通常有姜、蒜、鹽,藥等,分別稱為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藥灸等,因為間隔的物品不同,治療作用也就不同。

  4.直接灸

  是用艾絨捏成的圓錐體,也叫艾炷,直接放于身體穴位和病痛處點燃施灸的方法。一般艾炷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大者如蠶豆大小,中者為黃豆大小,小者為麥粒大小,皆為上尖下大的圓錐體,便于平放和點燃。直接灸分為兩類,灸后不留瘢痕的稱為無瘢痕灸;灸后皮膚出現化膿甚至結痂的,稱為“瘢痕灸”。

  中醫艾灸器具的用法介紹

  1、竹制艾灸盒

  竹制艾灸盒有1-6孔之分,如果要施灸的面積較小,可以選用單孔或雙孔灸器,如果施灸的面積較大,像背部,腹部等,可以使用多孔艾灸盒,個人覺得2孔和3孔艾灸盒比較實用,可以灸身體的大部分穴位,而且艾灸時熱度也正合適,不會像五孔六孔灸器那么燙。

  2、隨身灸

  這也是我們艾灸時常用到的艾灸器具具,這種灸器用著簡單,價格低廉且適合身體的任何部位,所以很多人會選擇隨身灸。

  3、純銅艾灸棒

  純銅艾灸棒有三種型號:小號、中號、大號。小號銅棒配合4mm的無煙艾條,適合做面部美容時使用,中號和大號銅棒適合身體等部位艾灸。

  4、火龍灸器

  火龍罐是比較專業的艾灸器具具,一般背部使用較多,使用時要按照經絡走向擺放在患者背部督脈上,其功效以溫、通、調、補為主。

  以上是幾種常用的艾灸器具具,還有艾絨箱、柱式溫灸盒、立式艾灸器具等。艾灸器具具使用方便,可以隨意的固定在身體穴位上,艾灸者可自行調節艾粒與身體的距離,溫度比較好掌握,而且艾條在相對密封的環境下,產生的熱能不易散發,火力均橫、滲透力強,提高了傳統艾灸的療效。

  中醫專家指出,最適合進行中醫艾灸療法的季節就是夏季。因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醫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脫了衣服施灸容易受涼。而且天氣熱,人體對溫度就比較敏感,不容易被燙傷。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

猜你感興趣的文章:

1.秋季艾灸養生要注意

2.2016年針灸中常用灸法詳解

3.2016年三伏天艾灸養生方法

4.三伏天艾灸養生

5.大寒艾灸養生

6.中醫理療刮痧知識大全

7.北京灸久堂艾灸調理養生館

艾灸的使用方法

   艾灸 是一種 中醫 的醫療手法,那它的具 體操 作手法是什么?又有哪些特點呢?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有關資料,希望您喜歡。

   艾條灸的 使用方法 及 注意事項

  艾條灸的使用方法:

  艾灸大致可分為 穴位 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時離皮膚10~30mm,至皮膚溫熱發紅。

  1、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后,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個穴位灸10分鐘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 燒傷 皮膚為宜,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準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回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2、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如 痛經 ,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鐘,促進小腹的 血液 循環。

  如 肩周炎 ,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鐘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 腹瀉 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如小孩子遺尿,同時伴有手腳冰涼、面色蒼白、舌質淡、舌苔白等癥狀,可以用1~2根艾條熏肚臍及周圍,熏5~10分鐘,然后再到背后熏脊柱及腎,可以補氣、祛腎寒。

  如有口臭,舌質暗紫或者舌苔發黑,說明脾胃寒氣非常重并伴有經絡淤阻,可以用3~5根艾條熏小腹到肚臍周圍,每天20分鐘,隔天一次,堅持一周,口臭就會消失。

  3、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條前要喝生姜紅棗桂圓羹,以 養生 補陰。用3片生姜,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鐘,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

  (2)將生姜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后備用。

  (3)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

  (4)將蒸好的姜片貼在后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鐘。

  (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鐘。

  (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常用家庭溫和灸方法:

  將艾條一端點燃,讓燃端靠近皮膚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溫熱。將艾條慢慢上提,距皮膚3~4厘米,保持不動。灸時,溫熱感會使皮膚發紅卻不灼痛,局部、遠端部位還有酸、麻等舒服感覺。

  要點:每次選3~5個穴位,每個穴位灸5~10分鐘,過多易疲勞,過少達不到溫熱效果。

  艾灸 經驗 :

  開始,艾條燃端距穴位不能太遠,不然溫熱感出現太慢。

  艾條上提時,速度要快,避免熱感中斷;患者感覺太熱,可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動艾條,以連續地溫熱刺激**位。

  為局部皮膚感覺遲鈍者、小兒、老人施灸,可將左手中、食指**,放在受者**道兩旁,從而感知其局部受熱度,隨時調節。當患者有癢、發熱、痛感時,用手指揉、搓、按幫助緩解不適。

   家庭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輕后重。2.在頭面、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大一點。

  3、體質強壯者,灸量可以大;久病、體質虛弱、老人、小兒,灸量宜小。

  4、出現暈灸,須立即停灸,讓患者頭低位平臥,注意保暖,輕者休息片刻或喝點溫開水,重者掐按人中、內關、足三里。

  5、精神緊張、大汗、勞累或饑餓時不宜灸,妊娠期婦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哪些人不適合艾灸療法?

  當然,艾灸也有它的禁忌證,并不是什么人都適合艾灸,比如大醉大怒大驚大喜過勞過飽時禁灸, 皮膚過敏 者、孕婦、婦女月經期間不宜艾灸,有熱 性病 、陰虛陽亢以及邪熱內積的人不宜艾灸,所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施灸。如果在艾灸中突然出現 頭暈 、眼花、惡心、心慌出汗、顏面蒼白等癥狀也就是暈灸時,應立即停止施灸,開窗通風。如遇溫度過高有熱燙感,應及時停止或增加艾灸的距離,以免灼傷。

艾灸的使用方法

   艾灸 是一種 中醫 的醫療手法,那它的具 體操 作手法是什么?又有哪些特點呢?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有關資料,希望您喜歡。

   艾條灸的 使用方法 及 注意事項

  艾條灸的使用方法:

  艾灸大致可分為 穴位 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時離皮膚10~30mm,至皮膚溫熱發紅。

  1、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后,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個穴位灸10分鐘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 燒傷 皮膚為宜,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準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回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2、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如 痛經 ,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鐘,促進小腹的 血液 循環。

  如 肩周炎 ,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鐘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 腹瀉 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如小孩子遺尿,同時伴有手腳冰涼、面色蒼白、舌質淡、舌苔白等癥狀,可以用1~2根艾條熏肚臍及周圍,熏5~10分鐘,然后再到背后熏脊柱及腎,可以補氣、祛腎寒。

  如有口臭,舌質暗紫或者舌苔發黑,說明脾胃寒氣非常重并伴有經絡淤阻,可以用3~5根艾條熏小腹到肚臍周圍,每天20分鐘,隔天一次,堅持一周,口臭就會消失。

  3、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條前要喝生姜紅棗桂圓羹,以 養生 補陰。用3片生姜,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鐘,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

  (2)將生姜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后備用。

  (3)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

  (4)將蒸好的姜片貼在后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鐘。

  (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鐘。

  (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常用家庭溫和灸方法:

  將艾條一端點燃,讓燃端靠近皮膚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溫熱。將艾條慢慢上提,距皮膚3~4厘米,保持不動。灸時,溫熱感會使皮膚發紅卻不灼痛,局部、遠端部位還有酸、麻等舒服感覺。

  要點:每次選3~5個穴位,每個穴位灸5~10分鐘,過多易疲勞,過少達不到溫熱效果。

  艾灸 經驗 :

  開始,艾條燃端距穴位不能太遠,不然溫熱感出現太慢。

  艾條上提時,速度要快,避免熱感中斷;患者感覺太熱,可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動艾條,以連續地溫熱刺激**位。

  為局部皮膚感覺遲鈍者、小兒、老人施灸,可將左手中、食指**,放在受者**道兩旁,從而感知其局部受熱度,隨時調節。當患者有癢、發熱、痛感時,用手指揉、搓、按幫助緩解不適。

   家庭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輕后重。2.在頭面、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大一點。

  3、體質強壯者,灸量可以大;久病、體質虛弱、老人、小兒,灸量宜小。

  4、出現暈灸,須立即停灸,讓患者頭低位平臥,注意保暖,輕者休息片刻或喝點溫開水,重者掐按人中、內關、足三里。

  5、精神緊張、大汗、勞累或饑餓時不宜灸,妊娠期婦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哪些人不適合艾灸療法?

  當然,艾灸也有它的禁忌證,并不是什么人都適合艾灸,比如大醉大怒大驚大喜過勞過飽時禁灸, 皮膚過敏 者、孕婦、婦女月經期間不宜艾灸,有熱 性病 、陰虛陽亢以及邪熱內積的人不宜艾灸,所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施灸。如果在艾灸中突然出現 頭暈 、眼花、惡心、心慌出汗、顏面蒼白等癥狀也就是暈灸時,應立即停止施灸,開窗通風。如遇溫度過高有熱燙感,應及時停止或增加艾灸的距離,以免灼傷。

四大養生穴位艾灸順序_艾灸應該注意什么?

艾灸不僅可以治療常見疾病,更是養生抗衰的好方法。那么艾灸的穴位順序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養生的相關穴位,快來看看吧!
  艾灸養生穴位
  1.灸神闕穴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蘇之功效?,F代研究發現,艾灸實驗性關節炎大白鼠的神闕穴,其炎癥區壞死程度及細胞浸潤明顯減輕,隔鹽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闕穴,其殺傷細胞活性,在24小時內迅速升高,72小時至120小時復原,若間日連續灸,則活性升高可維持更長的時間。

  神闕穴多采用隔鹽灸,還有一種叫做神闕灸臍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靈脂24克、生青鹽15克、乳香3克、沒藥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蔥頭6克、麝香少許,研成細末備用***以上諸藥在中藥店有售***。施灸時取面粉適量,用水調和作圈置于臍周。取藥末6克,另用槐樹皮剪成圓幣形,將臍上的藥末蓋好,每歲一壯,灸治一次換一次藥末,每月可灸1次,午時灸為宜,多用于身體虛弱者,并可強健脾胃功能,預防疾病。

  灸神闕還能治泄瀉、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據《竇材灸法》載:“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虛勞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闕穴,對泄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產后尿潴留、慢性腹瀉、面板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氣海穴

  氣海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據們《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載,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輕便,當有人問其養生之術時,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作喜怒,氣海常溫耳?!本臍夂D苌l和培補元氣,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疲勞等。據《竇材灸法》記載:“上消病,日飲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闭J為灸氣海能預防治療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現代日本針灸學家***認為用艾灸氣??深A防闌尾炎,可以灸20~3O壯。

  現代研究認為:艾灸氣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遺尿、遺精、陽 痿、滑精,閉經、崩漏、帶下、子宮脫垂,中風脫證、脘腹脹痛、氣喘、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3.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峨y經·六十六難》集注中楊玄操說:“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敝嗅t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活血。艾灸關元,能治積冷,男子疝氣,夢遺淋濁,女子瘕聚,經產帶下,諸虛百損?,F代研究發現:艾灸關元可使血液動力學改變,對心肌具有正變力性作用,從而使得每博指數***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數***LVSWI***穩定增加。艾灸關元還可改變動脈血氧運輸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機體代償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緩休克的發展。艾灸關元可防治遺尿、尿頻,隆閉、少腹脹痛,脫肛、疝氣、遺精,白濁、早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惡露不盡、不孕,中風脫證、虛勞贏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敝Q。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于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艾灸穴位的順序
  古代著作中關于艾灸的順序都有詳細的論述,被后人譽為“藥王”的孫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就清楚地記載著:艾灸應當遵循先陽后陰,先左后右,向上后下的原則。中國古代先民多以農耕為作,臉朝黃土背朝天,因此,中醫將背部、上身歸之于陽;腹部、下身歸之于陰。在陰陽學說中,頭為陽、足為陰;左為陽、右為陰。

  所以按照傳統的中醫理論,施行灸療的順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頭身,后灸四肢;先灸左側,后灸右側。中醫講究辯證施治,有些疾病的調理灸療順序也不是一成不變,可以先緩解癥狀,比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點穴位等??傊且匀藶楸?,患者舒適為宜。

  據《內經·靈柩》記載:古人又將一天分為春夏秋冬四個時期,早晨為春、日中為夏、日落為秋、半夜為冬。一般來說,晚9點到凌晨3點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點到上午9點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點到下午3點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點到晚上9點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早晨人的精氣神開始生發,病易人體;日中人的精氣神最旺,能戰勝病邪。所以在一天中灸療的最佳時間,是在午時***中午11~1點***前后。這段時間人體與自然的陽氣逐漸轉旺,并在正午的時候達到頂點,此時療效最好;所以古人講"三伏灸",冬病夏治就是這個道理。而清晨卯時、辰時***上午5~9點***與傍晚酉時***下午5-7點***、戌時***下午7-9點***,人體與自然均處于陰陽之氣交接的時候,此時灸療,效果會因環境氣溫偏低稍有降低。

  所以,藥物加穴位,再加上一個較為恰當的治療時機,三者完美地結合,才能讓灸療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夏天艾灸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于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 *** 、穴位的準確性。 *** 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 *** 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后,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于熄滅。

  4、要注意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摼幕蛞蚴┚牟划?,區域性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6、要掌握施灸的程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后胸腹,先頭身后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癥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 *** 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9、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鐘左右。

  10、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于面板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面板,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四大養生穴位艾灸順序_艾灸應該注意什么?

艾灸不僅可以治療常見疾病,更是養生抗衰的好方法。那么艾灸的穴位順序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養生的相關穴位,快來看看吧!
  艾灸養生穴位
  1.灸神闕穴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蘇之功效?,F代研究發現,艾灸實驗性關節炎大白鼠的神闕穴,其炎癥區壞死程度及細胞浸潤明顯減輕,隔鹽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闕穴,其殺傷細胞活性,在24小時內迅速升高,72小時至120小時復原,若間日連續灸,則活性升高可維持更長的時間。

  神闕穴多采用隔鹽灸,還有一種叫做神闕灸臍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靈脂24克、生青鹽15克、乳香3克、沒藥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蔥頭6克、麝香少許,研成細末備用***以上諸藥在中藥店有售***。施灸時取面粉適量,用水調和作圈置于臍周。取藥末6克,另用槐樹皮剪成圓幣形,將臍上的藥末蓋好,每歲一壯,灸治一次換一次藥末,每月可灸1次,午時灸為宜,多用于身體虛弱者,并可強健脾胃功能,預防疾病。

  灸神闕還能治泄瀉、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據《竇材灸法》載:“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虛勞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闕穴,對泄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產后尿潴留、慢性腹瀉、面板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氣海穴

  氣海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據們《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載,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輕便,當有人問其養生之術時,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作喜怒,氣海常溫耳?!本臍夂D苌l和培補元氣,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疲勞等。據《竇材灸法》記載:“上消病,日飲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闭J為灸氣海能預防治療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現代日本針灸學家***認為用艾灸氣??深A防闌尾炎,可以灸20~3O壯。

  現代研究認為:艾灸氣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遺尿、遺精、陽 痿、滑精,閉經、崩漏、帶下、子宮脫垂,中風脫證、脘腹脹痛、氣喘、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3.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峨y經·六十六難》集注中楊玄操說:“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敝嗅t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活血。艾灸關元,能治積冷,男子疝氣,夢遺淋濁,女子瘕聚,經產帶下,諸虛百損?,F代研究發現:艾灸關元可使血液動力學改變,對心肌具有正變力性作用,從而使得每博指數***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數***LVSWI***穩定增加。艾灸關元還可改變動脈血氧運輸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機體代償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緩休克的發展。艾灸關元可防治遺尿、尿頻,隆閉、少腹脹痛,脫肛、疝氣、遺精,白濁、早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惡露不盡、不孕,中風脫證、虛勞贏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敝Q。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于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艾灸穴位的順序
  古代著作中關于艾灸的順序都有詳細的論述,被后人譽為“藥王”的孫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就清楚地記載著:艾灸應當遵循先陽后陰,先左后右,向上后下的原則。中國古代先民多以農耕為作,臉朝黃土背朝天,因此,中醫將背部、上身歸之于陽;腹部、下身歸之于陰。在陰陽學說中,頭為陽、足為陰;左為陽、右為陰。

  所以按照傳統的中醫理論,施行灸療的順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頭身,后灸四肢;先灸左側,后灸右側。中醫講究辯證施治,有些疾病的調理灸療順序也不是一成不變,可以先緩解癥狀,比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點穴位等??傊且匀藶楸?,患者舒適為宜。

  據《內經·靈柩》記載:古人又將一天分為春夏秋冬四個時期,早晨為春、日中為夏、日落為秋、半夜為冬。一般來說,晚9點到凌晨3點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點到上午9點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點到下午3點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點到晚上9點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早晨人的精氣神開始生發,病易人體;日中人的精氣神最旺,能戰勝病邪。所以在一天中灸療的最佳時間,是在午時***中午11~1點***前后。這段時間人體與自然的陽氣逐漸轉旺,并在正午的時候達到頂點,此時療效最好;所以古人講"三伏灸",冬病夏治就是這個道理。而清晨卯時、辰時***上午5~9點***與傍晚酉時***下午5-7點***、戌時***下午7-9點***,人體與自然均處于陰陽之氣交接的時候,此時灸療,效果會因環境氣溫偏低稍有降低。

  所以,藥物加穴位,再加上一個較為恰當的治療時機,三者完美地結合,才能讓灸療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夏天艾灸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于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 *** 、穴位的準確性。 *** 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 *** 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后,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于熄滅。

  4、要注意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摼幕蛞蚴┚牟划?,區域性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6、要掌握施灸的程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后胸腹,先頭身后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癥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 *** 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9、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鐘左右。

  10、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于面板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面板,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中醫艾灸保健功效好?5種方法很神奇,幫你養生防病

中醫在治療很多內科疾病方面,效果都要比西醫好得多,最主要就是因為中醫會對疾病的根源進行解決,并且還會保證患者身體素質得到提高,也就能有效的控制疾病。其中艾灸治療就是讓患者身體得到鞏固的一大重要治療方法,不同的艾灸方法也能起到不同的效果。

1、瘢痕灸

瘢痕灸主要就是將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并且涂抹一些大蒜汁或者是其他的介質,直接將艾柱點燃后就進行艾灸。這種做法會引發患者局部的疼痛,并且疼痛會比較劇烈,呈燒灼痛,在艾灸結束之后,患者局部的皮膚還會灼傷出現化膿的水泡。一般是針對頑固疾病或者急性發作的疾病進行的治療方法。

2、無瘢痕灸

這種艾灸方法主要就是先在患者的皮膚部位涂抹一些凡士林,并且在艾柱燃燒到接近一半的時候,就準備將艾柱拿走,換一個新的艾柱進行艾灸。由于不需要的艾柱在皮膚上燃盡,也就不會對患者造成損傷,患者只會感覺到明顯的發燙,但是皮膚一般只會出現紅潤充血的情況。

3、溫和灸

溫和灸也就是將艾條燃燒的一端對準局部的穴位,或者是一部分皮膚,距離皮膚2~3厘米的時候來進行熏烤,使患者能感覺到明顯的熱度,但是又不會灼傷皮膚。

4、雀啄灸

這種方法也就是在進行治療的時候,使用溫和灸相同的手法,但是艾條與皮膚的距離并不固定,就像鳥雀啄食一樣,隨時移動著距離進行艾灸。這種艾灸治療方法是比較常見的,常用于無法承受艾灸溫度,或者是皮膚比較敏感的患者。

5、回旋灸

這種治療方法也就是,保持溫和灸的手法握住艾條,并且固定艾條與皮膚的距離。在保證距離的情況下,向左右或者是周圍旋轉進行艾灸。對于需要治療的部位范圍較大的情況,就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一般需要艾灸進行治療的,除了疑難雜癥或者是急性發病的情況之外,也就是虛寒導致的病癥。這些情況都需要根據患者不同的發作癥狀來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所以想要用艾灸進行治療的患者,最好還是到醫院由醫生來進行治療,如果自己操作不當,是很容易造成危險的。

#家庭醫生超能團## 健康 大V創造營#

中醫艾灸保健功效好?5種方法很神奇,幫你養生防病

中醫在治療很多內科疾病方面,效果都要比西醫好得多,最主要就是因為中醫會對疾病的根源進行解決,并且還會保證患者身體素質得到提高,也就能有效的控制疾病。其中艾灸治療就是讓患者身體得到鞏固的一大重要治療方法,不同的艾灸方法也能起到不同的效果。

1、瘢痕灸

瘢痕灸主要就是將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并且涂抹一些大蒜汁或者是其他的介質,直接將艾柱點燃后就進行艾灸。這種做法會引發患者局部的疼痛,并且疼痛會比較劇烈,呈燒灼痛,在艾灸結束之后,患者局部的皮膚還會灼傷出現化膿的水泡。一般是針對頑固疾病或者急性發作的疾病進行的治療方法。

2、無瘢痕灸

這種艾灸方法主要就是先在患者的皮膚部位涂抹一些凡士林,并且在艾柱燃燒到接近一半的時候,就準備將艾柱拿走,換一個新的艾柱進行艾灸。由于不需要的艾柱在皮膚上燃盡,也就不會對患者造成損傷,患者只會感覺到明顯的發燙,但是皮膚一般只會出現紅潤充血的情況。

3、溫和灸

溫和灸也就是將艾條燃燒的一端對準局部的穴位,或者是一部分皮膚,距離皮膚2~3厘米的時候來進行熏烤,使患者能感覺到明顯的熱度,但是又不會灼傷皮膚。

4、雀啄灸

這種方法也就是在進行治療的時候,使用溫和灸相同的手法,但是艾條與皮膚的距離并不固定,就像鳥雀啄食一樣,隨時移動著距離進行艾灸。這種艾灸治療方法是比較常見的,常用于無法承受艾灸溫度,或者是皮膚比較敏感的患者。

5、回旋灸

這種治療方法也就是,保持溫和灸的手法握住艾條,并且固定艾條與皮膚的距離。在保證距離的情況下,向左右或者是周圍旋轉進行艾灸。對于需要治療的部位范圍較大的情況,就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一般需要艾灸進行治療的,除了疑難雜癥或者是急性發病的情況之外,也就是虛寒導致的病癥。這些情況都需要根據患者不同的發作癥狀來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所以想要用艾灸進行治療的患者,最好還是到醫院由醫生來進行治療,如果自己操作不當,是很容易造成危險的。

#家庭醫生超能團## 健康 大V創造營#

中醫健康課堂|夏季艾灸這4個穴位,養生效果好

夏天,很多人會選擇躲在冷氣充足的室內,然而走到室外時又瞬間感受到強烈的熱流,冷熱交替,溫差極大,很容易引發感冒及周身酸痛,這種情況以頸肩部最常見。此時可以用艾灸來調養身體。

夏季多雨多濕,濕邪困阻陽氣,影響氣血運行,會出現暑濕證等。中醫所說的暑濕證,一般不會出現高熱,僅有低熱,常伴有頭痛、身體酸懶、倦怠乏力等癥狀,出汗而熱不退,口干卻不想喝水,有些還會出現嘔吐或腹瀉等癥狀。

對于以上情況,首先建議不要一味貪涼,空調溫度調到25攝氏度以上,在室內感覺有涼意時,要站起來適當活動身體,并適當按摩頸肩部??捎棉较阏龤馑蛳戕革嫞ㄏ戕?0克,白扁豆、厚樸各5克)散寒祛濕。

在夏季,艾灸可以起到很好保護陽氣的作用,陽氣不足的朋友可以試試艾灸。

溫陽灸大椎祛濕

可灸這四個穴位

大椎穴位于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此穴能夠達到溫陽散寒的效果。另外,夏季多雨多濕,可常灸以下四個穴位來溫胃祛濕。

取穴:足三里、陰陵泉、中脘、神闕。

作用:溫中散寒、健脾利濕、止嘔止痛。

兩種灸法介紹

操作一:患者可采取坐姿或俯臥的體位,請家人點燃艾條,對準大椎穴進行回旋灸。施灸者將艾條對準穴位,并距離皮膚2~3厘米,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灸10~1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操作二:耐熱較好的患者還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以更好地達到溫中散寒的目的。將姜切成直徑2~3厘米、厚0.2~0.5厘米的薄片,中間用針刺幾個孔,然后將姜片置于相應的穴位處,再取適量艾絨做成柱狀,放在姜片上點燃施灸,至艾柱燃盡,可根據病情輕重程度每穴重復灸2~3壯。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

肥城市衛生 健康 宣教中心

中醫健康課堂|夏季艾灸這4個穴位,養生效果好

夏天,很多人會選擇躲在冷氣充足的室內,然而走到室外時又瞬間感受到強烈的熱流,冷熱交替,溫差極大,很容易引發感冒及周身酸痛,這種情況以頸肩部最常見。此時可以用艾灸來調養身體。

夏季多雨多濕,濕邪困阻陽氣,影響氣血運行,會出現暑濕證等。中醫所說的暑濕證,一般不會出現高熱,僅有低熱,常伴有頭痛、身體酸懶、倦怠乏力等癥狀,出汗而熱不退,口干卻不想喝水,有些還會出現嘔吐或腹瀉等癥狀。

對于以上情況,首先建議不要一味貪涼,空調溫度調到25攝氏度以上,在室內感覺有涼意時,要站起來適當活動身體,并適當按摩頸肩部??捎棉较阏龤馑蛳戕革嫞ㄏ戕?0克,白扁豆、厚樸各5克)散寒祛濕。

在夏季,艾灸可以起到很好保護陽氣的作用,陽氣不足的朋友可以試試艾灸。

溫陽灸大椎祛濕

可灸這四個穴位

大椎穴位于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此穴能夠達到溫陽散寒的效果。另外,夏季多雨多濕,可常灸以下四個穴位來溫胃祛濕。

取穴:足三里、陰陵泉、中脘、神闕。

作用:溫中散寒、健脾利濕、止嘔止痛。

兩種灸法介紹

操作一:患者可采取坐姿或俯臥的體位,請家人點燃艾條,對準大椎穴進行回旋灸。施灸者將艾條對準穴位,并距離皮膚2~3厘米,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灸10~1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操作二:耐熱較好的患者還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以更好地達到溫中散寒的目的。將姜切成直徑2~3厘米、厚0.2~0.5厘米的薄片,中間用針刺幾個孔,然后將姜片置于相應的穴位處,再取適量艾絨做成柱狀,放在姜片上點燃施灸,至艾柱燃盡,可根據病情輕重程度每穴重復灸2~3壯。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

肥城市衛生 健康 宣教中心

中醫健康課堂|夏季艾灸這4個穴位,養生效果好

夏天,很多人會選擇躲在冷氣充足的室內,然而走到室外時又瞬間感受到強烈的熱流,冷熱交替,溫差極大,很容易引發感冒及周身酸痛,這種情況以頸肩部最常見。此時可以用艾灸來調養身體。

夏季多雨多濕,濕邪困阻陽氣,影響氣血運行,會出現暑濕證等。中醫所說的暑濕證,一般不會出現高熱,僅有低熱,常伴有頭痛、身體酸懶、倦怠乏力等癥狀,出汗而熱不退,口干卻不想喝水,有些還會出現嘔吐或腹瀉等癥狀。

對于以上情況,首先建議不要一味貪涼,空調溫度調到25攝氏度以上,在室內感覺有涼意時,要站起來適當活動身體,并適當按摩頸肩部??捎棉较阏龤馑蛳戕革嫞ㄏ戕?0克,白扁豆、厚樸各5克)散寒祛濕。

在夏季,艾灸可以起到很好保護陽氣的作用,陽氣不足的朋友可以試試艾灸。

溫陽灸大椎祛濕

可灸這四個穴位

大椎穴位于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此穴能夠達到溫陽散寒的效果。另外,夏季多雨多濕,可常灸以下四個穴位來溫胃祛濕。

取穴:足三里、陰陵泉、中脘、神闕。

作用:溫中散寒、健脾利濕、止嘔止痛。

兩種灸法介紹

操作一:患者可采取坐姿或俯臥的體位,請家人點燃艾條,對準大椎穴進行回旋灸。施灸者將艾條對準穴位,并距離皮膚2~3厘米,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灸10~1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操作二:耐熱較好的患者還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以更好地達到溫中散寒的目的。將姜切成直徑2~3厘米、厚0.2~0.5厘米的薄片,中間用針刺幾個孔,然后將姜片置于相應的穴位處,再取適量艾絨做成柱狀,放在姜片上點燃施灸,至艾柱燃盡,可根據病情輕重程度每穴重復灸2~3壯。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

肥城市衛生 健康 宣教中心

艾灸四穴養生法?

艾灸不僅可以治療常見疾病,更是養生抗衰老的好方法,您不需被復雜的穴位所困擾,只需記住四大養生要穴,中脘、足三里、關元、命門,通過艾灸四大養生穴位,能補氣助陽,溫益脾腎,調節臟腑功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體質,延緩衰老。下面我給大家介紹艾灸養生法,希望對你有用!

艾灸養生法穴位

艾灸不僅可以治療常見疾病,更是養生抗衰老的好方法。您不需要被繁復的穴位所困擾,只需用記住人體四大養生要穴——關元、命門、中脘、足三里,通過艾灸四大養生穴位,能補氣助陽、溫益脾腎,調節臟腑功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體質、延緩衰老。

方法:艾條溫和灸,春夏每周1~2次,秋冬每周2~3次,每穴15分鐘。

關元穴:又名丹田,在臍下三寸處。關元穴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

主治: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瀕數、尿濁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后出血的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

命門穴:又名精宮,督脈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其氣與腎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維護生命的命門。

主治:五勞七傷、虛損腰痛、尿頻、遺尿、陽痿、早泄及各種虛寒病狀。

中脘穴:又名太倉,任脈之穴,在臍正四寸。具有調胃和中、補虛益氣、健脾化溼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惡心嘔吐、呃逆、反胃、腹脹、腹瀉、潰瘍病、胃下垂、淺表性胃炎、胃痙攣、消化不良、腸炎、胃神經功能癥等一切腸胃病癥,虛勞百損、四肢乏力等癥候。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一橫指處。具有補益脾胃、調和氣血、驅邪防病的功效,是養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脹腸鳴、嘔吐、便秘、腹瀉、水腫、神經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腸癰等。

 四季艾灸養生

春季艾灸好處多,勝過參湯和燕窩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于一個“生”字。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春季要充分利用、珍惜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執行。

夏季艾灸好處多,冬病夏治莫錯過

冬病夏治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特色。中醫主張“春夏養陽”,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氣候炎熱、人體陽氣最旺盛的客觀條件,鼓舞陽氣,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健脾和胃,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達到促進血液回圈、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中醫實踐證實,“冬病夏治”在慢性病治療方面,尤其是風溼類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過敏性疾病等等都適合夏天艾灸,治療效果較為顯著。

秋季艾灸好處多,虛寒體質能調和

入秋后,摸摸你的小腹和胃部,感到比別的部位涼么?如果感覺涼,多半是夏天受了寒涼。胃部發涼,則消化不良、胃痛、面色不佳;若小腹發涼,女性則容易內分泌失調,長小肚腩,頻發痛經,不易懷孕?!侗静荨贰叭肭镄「苟嗬湔?,用熱磚熨肚,三五度,瘥?!贝藭r,須趕緊用艾灸溫暖,不要任其滯留。秋冬季節,體質偏寒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調理,預防寒邪。

冬季艾灸好處多,溫陽補腎最適合

數九寒天,人體陽氣斂藏,氣血不暢,面板干燥,毛孔閉塞。冬季養腎,這是中醫養生常識,“腎為五臟之母”,是生命之源。所以在冬季務必要養好腎臟,過一個溫馨的暖冬。中醫認為,溫補者,莫過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壯人陽氣,益人真陰。冬季補腎艾灸療法有6大功效: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溼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養生穴位及禁忌

1、春季養生美容 春季與人體五臟之一的肝相應,春天肝氣當旺,借春季的天時重點調養肝的陰陽。

艾灸穴位:肝腧穴

2、夏季養生美容 長夏氣候特點偏溼“溼氣通于脾”,因此長夏是健脾、養脾、治脾的重要時機。

艾灸穴位:心腧、脾腧、胃腧

3、秋季養生美容 早秋氣溫高為溼燥,晚秋氣溫降為涼燥,面板干燥,體液缺乏,一切新舊病患容易產生,因此,秋天養生以潤燥保陰為主。

艾灸穴位:大椎、肺腧、大腸腧

4、冬季養生美容 冬季是養生之重點。

艾灸穴位:腰陽關、命門、腎腧

注意事項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溫灸后,不要冷水洗手或洗澡;

3、溫灸后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幫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的毒素;

4、飯后一個小時內不宜溫灸;

6、孕婦禁用溫灸 *** ;

7、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

8、過肌、過飽、酒醉禁灸;

9、身體發炎部位禁灸。

艾灸四穴養生法?

艾灸不僅可以治療常見疾病,更是養生抗衰老的好方法,您不需被復雜的穴位所困擾,只需記住四大養生要穴,中脘、足三里、關元、命門,通過艾灸四大養生穴位,能補氣助陽,溫益脾腎,調節臟腑功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體質,延緩衰老。下面我給大家介紹艾灸養生法,希望對你有用!

艾灸養生法穴位

艾灸不僅可以治療常見疾病,更是養生抗衰老的好方法。您不需要被繁復的穴位所困擾,只需用記住人體四大養生要穴——關元、命門、中脘、足三里,通過艾灸四大養生穴位,能補氣助陽、溫益脾腎,調節臟腑功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體質、延緩衰老。

方法:艾條溫和灸,春夏每周1~2次,秋冬每周2~3次,每穴15分鐘。

關元穴:又名丹田,在臍下三寸處。關元穴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

主治: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瀕數、尿濁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后出血的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

命門穴:又名精宮,督脈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其氣與腎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維護生命的命門。

主治:五勞七傷、虛損腰痛、尿頻、遺尿、陽痿、早泄及各種虛寒病狀。

中脘穴:又名太倉,任脈之穴,在臍正四寸。具有調胃和中、補虛益氣、健脾化溼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惡心嘔吐、呃逆、反胃、腹脹、腹瀉、潰瘍病、胃下垂、淺表性胃炎、胃痙攣、消化不良、腸炎、胃神經功能癥等一切腸胃病癥,虛勞百損、四肢乏力等癥候。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一橫指處。具有補益脾胃、調和氣血、驅邪防病的功效,是養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脹腸鳴、嘔吐、便秘、腹瀉、水腫、神經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腸癰等。

 四季艾灸養生

春季艾灸好處多,勝過參湯和燕窩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于一個“生”字。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春季要充分利用、珍惜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執行。

夏季艾灸好處多,冬病夏治莫錯過

冬病夏治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特色。中醫主張“春夏養陽”,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氣候炎熱、人體陽氣最旺盛的客觀條件,鼓舞陽氣,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健脾和胃,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達到促進血液回圈、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中醫實踐證實,“冬病夏治”在慢性病治療方面,尤其是風溼類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過敏性疾病等等都適合夏天艾灸,治療效果較為顯著。

秋季艾灸好處多,虛寒體質能調和

入秋后,摸摸你的小腹和胃部,感到比別的部位涼么?如果感覺涼,多半是夏天受了寒涼。胃部發涼,則消化不良、胃痛、面色不佳;若小腹發涼,女性則容易內分泌失調,長小肚腩,頻發痛經,不易懷孕?!侗静荨贰叭肭镄「苟嗬湔?,用熱磚熨肚,三五度,瘥?!贝藭r,須趕緊用艾灸溫暖,不要任其滯留。秋冬季節,體質偏寒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調理,預防寒邪。

冬季艾灸好處多,溫陽補腎最適合

數九寒天,人體陽氣斂藏,氣血不暢,面板干燥,毛孔閉塞。冬季養腎,這是中醫養生常識,“腎為五臟之母”,是生命之源。所以在冬季務必要養好腎臟,過一個溫馨的暖冬。中醫認為,溫補者,莫過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壯人陽氣,益人真陰。冬季補腎艾灸療法有6大功效: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溼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養生穴位及禁忌

1、春季養生美容 春季與人體五臟之一的肝相應,春天肝氣當旺,借春季的天時重點調養肝的陰陽。

艾灸穴位:肝腧穴

2、夏季養生美容 長夏氣候特點偏溼“溼氣通于脾”,因此長夏是健脾、養脾、治脾的重要時機。

艾灸穴位:心腧、脾腧、胃腧

3、秋季養生美容 早秋氣溫高為溼燥,晚秋氣溫降為涼燥,面板干燥,體液缺乏,一切新舊病患容易產生,因此,秋天養生以潤燥保陰為主。

艾灸穴位:大椎、肺腧、大腸腧

4、冬季養生美容 冬季是養生之重點。

艾灸穴位:腰陽關、命門、腎腧

注意事項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溫灸后,不要冷水洗手或洗澡;

3、溫灸后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幫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的毒素;

4、飯后一個小時內不宜溫灸;

6、孕婦禁用溫灸 *** ;

7、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

8、過肌、過飽、酒醉禁灸;

9、身體發炎部位禁灸。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中醫艾灸養生艾灸法

四種艾灸手法及其作用:1. 雀啄灸:手持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進行一上一下的施灸,有利于疏通經絡,激發經氣。2. 回旋灸:手持點燃的艾條,與穴位皮膚相距3cm左右,反復旋轉施灸,有利于溫熱施灸部位的氣血。3. 循經往返灸:手持點燃的艾條,順著人體經脈方向循環往返勻速移動地施灸,對于疏通經絡,激發人體經氣有很好的效果。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