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秋中醫養生保健的方法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17 12:31:54
文檔

秋中醫養生保健的方法

秋季中醫養生建議:1. 規律作息:調整作息,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保證肺部氣息進行舒展。2. 調整飲食: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如梨子、銀耳羹等,多食用酸性食物如山楂、杏子、梅子,食用黑色食物保護肺部。3. 適量運動:選擇散步、慢跑、打球等慢運動,提高肺活量,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提升正氣。4. 疾病預防、收斂神氣:規律生活習慣,若身體出現不適,及時就醫。
推薦度:
導讀秋季中醫養生建議:1. 規律作息:調整作息,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保證肺部氣息進行舒展。2. 調整飲食: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如梨子、銀耳羹等,多食用酸性食物如山楂、杏子、梅子,食用黑色食物保護肺部。3. 適量運動:選擇散步、慢跑、打球等慢運動,提高肺活量,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提升正氣。4. 疾病預防、收斂神氣:規律生活習慣,若身體出現不適,及時就醫。

秋季中醫養生建議:

1. 規律作息:調整作息,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保證肺部氣息進行舒展。

2. 調整飲食: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如梨子、銀耳羹等,多食用酸性食物如山楂、杏子、梅子,食用黑色食物保護肺部。

3. 適量運動:選擇散步、慢跑、打球等慢運動,提高肺活量,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提升正氣。

4. 疾病預防、收斂神氣:規律生活習慣,若身體出現不適,及時就醫。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秋季老人中醫保健的五點常識

  老人,是一個虛弱的時期,年輕人有沒有關心過老人的健康問題呢。他們辛苦了一輩子,到了晚年,想要享受一下美好生活的時候,卻發現很多的問題來了。老年人是高發病的年齡,為了減少疾病的發生更應該注意做好養生保健的工作,秋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健,中醫理論的秋季保健是這樣理解的,我們來了解一下。

   (一)早睡早起

  收神“蓄陰”秋天的早晨是四季中空氣最清新、含氧量最高的時候,老年人宜早點起床,廣步于庭,呼吸新鮮空氣,吐故納新;秋天的夜晚,氣溫轉涼,老年人宜早睡養神,以順應“陰精收藏,收斂神氣“的養生法則,有助陰精內蓄,保持人體陰陽調和。

   (二)飲食清潤

  補益“滋陰”飲食對人體具有調和陰陽、滋補臟腑、補益氣血、調節情志等作用。因此,老年人秋冬季的飲食應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原則,少吃辛辣、 燥熱之品和動物肝臟,減辛增酸,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如梨、番茄、時令瓜果和新鮮蔬菜以及蜂蜜、乳品等,以達改善臟腑、滋陰潤肺和補虛祛燥之功效。

   (三)適量運動

  內斂“護陰”秋冬季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機,但老年人不宜像年輕人那樣進行劇烈運動,以免過度消耗體力,耗傷陰津,外泄陽氣而違背“陰精加貯,陽氣內 斂“的養生法則。不論跑步、爬山、練功,都應以溫和平緩的動作或中低運動量為宜,身有微熱、小汗即止,只要堅持不懈,收效甚佳。

   (四)適當秋凍

  防病“養陰”古今養生家都主張“秋不忙添衣,適當凍一凍”,以增強機體的抗寒防病能力。即使晚秋穿衣也要有所控制,以免過早多穿衣而導致體熱多 汗,汗液蒸發致陽氣外泄。民間又有“白露身不露,”之說,說明白露之后氣候冷暖多變,容易傷風感冒或舊病復發。因此,老年人秋凍應根據自身情況適度掌握, 如果當添衣時也不添,勉強挨凍,就違背“秋凍”健身之本意了。

   (五)巧用藥物

  辯證“補陰”秋燥之邪會傷及人體精、氣、血和*而形成陰虛之癥。陰虛又分為心陰虛、肺陰虛和腎陰虛等,并有各自的癥狀,可辨證采用藥物進行補養。補“陰虛”的藥物甚多,用法也不盡相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下藥,方可取得祛病強身之效,平安度過“多事之秋”。

  秋冬季節在中醫中講的是要納藏,意思就是要保護好自己的精力,補充體力,不要被外界的刺激所干擾,引發疾病。所以說老年人保健的這些理論大家一定要了解,這樣可以讓人減少很多疾病帶來的傷害,讓老年人健康的度過晚年時光。

秋季老人中醫保健的五點常識

  老人,是一個虛弱的時期,年輕人有沒有關心過老人的健康問題呢。他們辛苦了一輩子,到了晚年,想要享受一下美好生活的時候,卻發現很多的問題來了。老年人是高發病的年齡,為了減少疾病的發生更應該注意做好養生保健的工作,秋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健,中醫理論的秋季保健是這樣理解的,我們來了解一下。

   (一)早睡早起

  收神“蓄陰”秋天的早晨是四季中空氣最清新、含氧量最高的時候,老年人宜早點起床,廣步于庭,呼吸新鮮空氣,吐故納新;秋天的夜晚,氣溫轉涼,老年人宜早睡養神,以順應“陰精收藏,收斂神氣“的養生法則,有助陰精內蓄,保持人體陰陽調和。

   (二)飲食清潤

  補益“滋陰”飲食對人體具有調和陰陽、滋補臟腑、補益氣血、調節情志等作用。因此,老年人秋冬季的飲食應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原則,少吃辛辣、 燥熱之品和動物肝臟,減辛增酸,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如梨、番茄、時令瓜果和新鮮蔬菜以及蜂蜜、乳品等,以達改善臟腑、滋陰潤肺和補虛祛燥之功效。

   (三)適量運動

  內斂“護陰”秋冬季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機,但老年人不宜像年輕人那樣進行劇烈運動,以免過度消耗體力,耗傷陰津,外泄陽氣而違背“陰精加貯,陽氣內 斂“的養生法則。不論跑步、爬山、練功,都應以溫和平緩的動作或中低運動量為宜,身有微熱、小汗即止,只要堅持不懈,收效甚佳。

   (四)適當秋凍

  防病“養陰”古今養生家都主張“秋不忙添衣,適當凍一凍”,以增強機體的抗寒防病能力。即使晚秋穿衣也要有所控制,以免過早多穿衣而導致體熱多 汗,汗液蒸發致陽氣外泄。民間又有“白露身不露,”之說,說明白露之后氣候冷暖多變,容易傷風感冒或舊病復發。因此,老年人秋凍應根據自身情況適度掌握, 如果當添衣時也不添,勉強挨凍,就違背“秋凍”健身之本意了。

   (五)巧用藥物

  辯證“補陰”秋燥之邪會傷及人體精、氣、血和*而形成陰虛之癥。陰虛又分為心陰虛、肺陰虛和腎陰虛等,并有各自的癥狀,可辨證采用藥物進行補養。補“陰虛”的藥物甚多,用法也不盡相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下藥,方可取得祛病強身之效,平安度過“多事之秋”。

  秋冬季節在中醫中講的是要納藏,意思就是要保護好自己的精力,補充體力,不要被外界的刺激所干擾,引發疾病。所以說老年人保健的這些理論大家一定要了解,這樣可以讓人減少很多疾病帶來的傷害,讓老年人健康的度過晚年時光。

秋季中醫養生

秋天,從立秋開始,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其中的秋分為季節氣候的轉變環節。秋季的氣候是處于“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現在節氣剛過“白露”,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稍有不慎,容易傷風感冒,很多舊病也易復發,被稱為“多事之秋”。因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環境變化相適應,體內陰陽雙方也隨之發生改變。因此秋季 養生 ,凡飲食起居、精神情志、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一、起居

1.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有人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這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后期,而秋季適當早起,可減少或縮短小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于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2.注意午休,以養精氣

二、飲食

中醫認為,飲食不當是誘發秋燥的諸癥的重要原因,在秋季可通過食療來除秋燥,養肺陰。

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骨雞、豬肺、豆漿、飴糖、鴨蛋、蜂蜜、橄欖。

1.少辛:即少吃辛味食物。少吃辛味,可防肺氣太盛一定要少吃辛味的蔥、姜、蒜、韭、椒之品;

2.增酸:增強肝臟的功能,抵御過盛肺氣的侵入。

適當增加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還要切記:“秋瓜壞肚”可以多吃秋果。

3.干燥的秋季需多喝水,干燥的秋天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所以秋季補水量要更多,平時1500毫升,秋季要2000毫升。

4.宜多吃粥

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濕,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

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

補充健身湯,秋季喝湯主要以滋陰為主。

5.應忌苦燥

中醫認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

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易感受秋燥之邪。

三、運動

許多慢性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金匱要略》提出“肺病禁苦,秋不食肺”。金秋時節,秋高氣爽,也是鍛煉的好時期,一方面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另一方面針對季節特點自我鍛煉。

因此時人體的生理活動處于“收”的階段,故運動 養生 時不要做運動量太大的項目,以防耗傷陰精與陽氣。

中醫主要“靜功”鍛煉,如靜坐、站樁、太極拳、健美操、散步、騎車等中等量的運動項目。

四、情志

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尤其深秋只是,草葉枯落,花木凋零,一些熱興中會一次發生凄涼、垂暮之感,憂郁煩躁等變化,固有,秋風秋雨秋煞人之言,這時,應該保持神志安寧

五、防病

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系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干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

1.支氣管炎、哮喘預防措施:應注意生活起居;飲食應清淡、富含營養的食物;

避免生冷飲食,保證適量的新鮮蔬菜,保持大便通暢;應少吃帶魚、黃魚和肥肉,戒煙戒酒。

2.便秘預防措施: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在每天清晨早或餐后大便,調整飲食,合理膳食,多食粗纖維的食物適當運動,增強胃腸道蠕動,改變排便動力不足,保持豁達精神情緒,避免憂郁的精神狀態。

3.慢性咽炎預防措施:防治口鼻炎癥,減少咽部刺激

4.脫發預防措施: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緊張,保證睡眠和休息,少食油膩、辛辣等帶刺激的食品,多吃含有蛋白質及鐵、鈣、鎂等食物,注意對頭發的護理,少用熱水及堿性肥皂洗滌

多做頭部按摩,促進頭部血液循環。

秋季中醫養生

秋天,從立秋開始,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其中的秋分為季節氣候的轉變環節。秋季的氣候是處于“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現在節氣剛過“白露”,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稍有不慎,容易傷風感冒,很多舊病也易復發,被稱為“多事之秋”。因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環境變化相適應,體內陰陽雙方也隨之發生改變。因此秋季 養生 ,凡飲食起居、精神情志、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一、起居

1.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有人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這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后期,而秋季適當早起,可減少或縮短小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于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2.注意午休,以養精氣

二、飲食

中醫認為,飲食不當是誘發秋燥的諸癥的重要原因,在秋季可通過食療來除秋燥,養肺陰。

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骨雞、豬肺、豆漿、飴糖、鴨蛋、蜂蜜、橄欖。

1.少辛:即少吃辛味食物。少吃辛味,可防肺氣太盛一定要少吃辛味的蔥、姜、蒜、韭、椒之品;

2.增酸:增強肝臟的功能,抵御過盛肺氣的侵入。

適當增加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還要切記:“秋瓜壞肚”可以多吃秋果。

3.干燥的秋季需多喝水,干燥的秋天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所以秋季補水量要更多,平時1500毫升,秋季要2000毫升。

4.宜多吃粥

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濕,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

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

補充健身湯,秋季喝湯主要以滋陰為主。

5.應忌苦燥

中醫認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

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易感受秋燥之邪。

三、運動

許多慢性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金匱要略》提出“肺病禁苦,秋不食肺”。金秋時節,秋高氣爽,也是鍛煉的好時期,一方面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另一方面針對季節特點自我鍛煉。

因此時人體的生理活動處于“收”的階段,故運動 養生 時不要做運動量太大的項目,以防耗傷陰精與陽氣。

中醫主要“靜功”鍛煉,如靜坐、站樁、太極拳、健美操、散步、騎車等中等量的運動項目。

四、情志

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尤其深秋只是,草葉枯落,花木凋零,一些熱興中會一次發生凄涼、垂暮之感,憂郁煩躁等變化,固有,秋風秋雨秋煞人之言,這時,應該保持神志安寧

五、防病

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系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干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

1.支氣管炎、哮喘預防措施:應注意生活起居;飲食應清淡、富含營養的食物;

避免生冷飲食,保證適量的新鮮蔬菜,保持大便通暢;應少吃帶魚、黃魚和肥肉,戒煙戒酒。

2.便秘預防措施: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在每天清晨早或餐后大便,調整飲食,合理膳食,多食粗纖維的食物適當運動,增強胃腸道蠕動,改變排便動力不足,保持豁達精神情緒,避免憂郁的精神狀態。

3.慢性咽炎預防措施:防治口鼻炎癥,減少咽部刺激

4.脫發預防措施: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緊張,保證睡眠和休息,少食油膩、辛辣等帶刺激的食品,多吃含有蛋白質及鐵、鈣、鎂等食物,注意對頭發的護理,少用熱水及堿性肥皂洗滌

多做頭部按摩,促進頭部血液循環。

秋季中醫「三理」養生法

來了,天氣轉涼,氣溫適宜,是個的好時候,早在我國古代側重生理;近代主要講生理和心理養生;當代則特別強調生理、心理和哲理養生。這“三理”養生,反映了養生不同層次的三種效應觀。下面來了解“三理”養生吧!

第一層是生理養生

古人養生,注重四道:一是動養之道,就是適度,可活動筋骨,疏通氣血;二是靜養之道,就是適當休息,可減少消耗,怡神健體;三是食養之道,就是均衡營養,可使飲食有節,二便通暢;四是居養之道,就是起居有常,可使精神愉快、情緒安定。

守此四者,如能“不妄作勞”、慎房事、節情欲、避外邪、重內調,輔以必要的自我和藥物治療,則可以“健康長壽,度百歲乃去”。今天看來,這種單純生理養生,可說是淺層次的養生。

第二層是心理養生

一是調攝情志,二要修養德行。因為人的情志活動和道德修養,對人的關系極大。

所謂“情志”,就是所說的“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精神因素,是人受外在環境各種 *** 所引起的反映。既是生理反映,也是心理反映。通常情況下,不會引起,但過于激烈或持久,或自身過于敏感,都會導致。

所謂“德行”,就是道德行為。調攝情志,修養德行是保健養生統攝全局的第一*。這種心理養生可以說是深層次的保健養生。

第三層是哲理養生

所謂“哲理”養生,主要是要掌握對立統一規律和一分為二的觀點。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王夫之的“六然”、“四看”保健養生觀就是符合這一觀點的。

所謂“六然”就是“自處超然”,超凡脫俗,超然達觀;“處人藹然”,與人為善,和藹相親;“無事澄然”,澄然明志,寧靜致遠;“處事斷然”,不優柔寡斷;“得意淡然”,不居功自傲,忘其所以;“失意泰然”,不灰心喪志,輕裝奮進。

所謂“四看”,就是“大事難事看擔當”,能擔當得起;“逆境順境看襟懷”,能承受得了;“臨喜臨怒看涵養”,能寵辱不驚;“群行群止看識見”,能去留無意。這樣才能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恥”,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上述“三理”養生,其重點、方法會有生理、心理、哲理和淺、深、高三個層次的不同,但其基本方法并不矛盾,而其效應和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增強自身健康,延年益壽。

秋季養生10要點

1、健康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 *** 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脾胃

立秋之后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脾胃應側重于清熱、健脾,,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 *** 油膩類食物,秋季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進補。

3、預防秋乏

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但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預防秋燥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干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干燥癥”,比如皮膚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

5、預防感冒

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的高發期,遇到疾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情。

6、早起早睡

早睡以順應 *** 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7、加強

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煉,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鍛煉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煉,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8、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后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9、適時進補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10、注意養陰

秋季天氣干燥,秋季養生要注意養陰。秋天養陰,第一,要多喝水,以補充夏季丟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氣,秋季我們要多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漫步田野、公園,這都有助于養陰。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過多會損人體之“陰”,因此,秋季鍛煉要適度。

、【三理】

    秋季中醫「三理」養生法

    來了,天氣轉涼,氣溫適宜,是個的好時候,早在我國古代側重生理;近代主要講生理和心理養生;當代則特別強調生理、心理和哲理養生。這“三理”養生,反映了養生不同層次的三種效應觀。下面來了解“三理”養生吧!

    第一層是生理養生

    古人養生,注重四道:一是動養之道,就是適度,可活動筋骨,疏通氣血;二是靜養之道,就是適當休息,可減少消耗,怡神健體;三是食養之道,就是均衡營養,可使飲食有節,二便通暢;四是居養之道,就是起居有常,可使精神愉快、情緒安定。

    守此四者,如能“不妄作勞”、慎房事、節情欲、避外邪、重內調,輔以必要的自我和藥物治療,則可以“健康長壽,度百歲乃去”。今天看來,這種單純生理養生,可說是淺層次的養生。

    第二層是心理養生

    一是調攝情志,二要修養德行。因為人的情志活動和道德修養,對人的關系極大。

    所謂“情志”,就是所說的“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精神因素,是人受外在環境各種 *** 所引起的反映。既是生理反映,也是心理反映。通常情況下,不會引起,但過于激烈或持久,或自身過于敏感,都會導致。

    所謂“德行”,就是道德行為。調攝情志,修養德行是保健養生統攝全局的第一*。這種心理養生可以說是深層次的保健養生。

    第三層是哲理養生

    所謂“哲理”養生,主要是要掌握對立統一規律和一分為二的觀點。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王夫之的“六然”、“四看”保健養生觀就是符合這一觀點的。

    所謂“六然”就是“自處超然”,超凡脫俗,超然達觀;“處人藹然”,與人為善,和藹相親;“無事澄然”,澄然明志,寧靜致遠;“處事斷然”,不優柔寡斷;“得意淡然”,不居功自傲,忘其所以;“失意泰然”,不灰心喪志,輕裝奮進。

    所謂“四看”,就是“大事難事看擔當”,能擔當得起;“逆境順境看襟懷”,能承受得了;“臨喜臨怒看涵養”,能寵辱不驚;“群行群止看識見”,能去留無意。這樣才能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恥”,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上述“三理”養生,其重點、方法會有生理、心理、哲理和淺、深、高三個層次的不同,但其基本方法并不矛盾,而其效應和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增強自身健康,延年益壽。

    秋季養生10要點

    1、健康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 *** 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脾胃

    立秋之后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脾胃應側重于清熱、健脾,,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 *** 油膩類食物,秋季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進補。

    3、預防秋乏

    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但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預防秋燥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干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干燥癥”,比如皮膚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

    5、預防感冒

    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的高發期,遇到疾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情。

    6、早起早睡

    早睡以順應 *** 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7、加強

    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煉,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鍛煉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煉,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8、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后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9、適時進補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10、注意養陰

    秋季天氣干燥,秋季養生要注意養陰。秋天養陰,第一,要多喝水,以補充夏季丟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氣,秋季我們要多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漫步田野、公園,這都有助于養陰。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過多會損人體之“陰”,因此,秋季鍛煉要適度。

    、【三理】

      中醫養生保健 秋冬滋補養生秘訣

      導讀:時下已是立冬時節,雖然還可能還感覺不是很明顯。講究“四季五補”,即“升補”,夏季“清補”,秋季“平補”,冬季“”,四季宜“通補”。補不能亂補,下面就講講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同時介紹幾種常喝的幾種湯。

      秋天如何

      秋天是陰長陽消的時候,所以要養陰為主。秋天主收,萬物收斂,肺氣內應,養生應以養肺為主。收斂神氣,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 (完谷不化的腹瀉) ,奉藏者少 (降低了適應冬天的能力)。

      所以《黃帝內經》說:秋三月,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與雞一起作息),使志安寧,收斂神氣。

      冬天如何養生

      冬天,大地收藏,萬物皆伏,腎氣內應而主藏,養生應以養腎為主,逆之則傷腎,春天會生痿。奉生者少 (降低了適應春天的能力)。

      認為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冬令進補以立冬后至立春前這段期間最為適宜。主要指通過飲食、睡眠藥物等手段,達到保養精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時下已到立冬季節,進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進補知識卻是許多人的不足。陜西省中醫醫院脾胃科主任李學武主任醫師指出:進補還需因人而異,如果未能對自己身體狀況有一個全面認識,可能錯誤進補、白白進補,甚至亂補造成不適。

      養生做到六多六少

      少吃肉多喝奶

      進補之前,要把脾胃到適應進補的最佳狀態才行,除了到醫院找之外,我們要注意先進補一些富有營養,又容易消化的食物來加強脾胃的功能。然后再進補。

      要多吃奶制品、豆類以及新鮮水果。多吃山藥能補脾健胃。此外,菱角、板栗也是調胃的佳品。而烤肉、烤鴨、紅燒肉不易,若多吃就會對胃腸功能減弱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尤其是患有肥胖、心臟、高血壓等人更應少吃肉。

      少吃姜多喝蜜

      古代先賢說“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針對秋燥提出來的,就是說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可以補充水的丟失,是進補養生抗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秋燥引起的便秘,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季節要少吃辛辣燒烤的食品,這些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胡椒、生姜蔥及白酒。因為這些食物屬熱性,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

      少用藥多食物

      很多人一提到進補,第一就想到人參、冬蟲夏草、燕窩魚翅等。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可取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

      如多吃芹菜可防治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健胃。日常服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補品中的佳品。

      少抑郁多微笑

      秋風落葉,凄風凄雨,容易誘發消極情緒,“心情差”,被認定是百病的“催化劑”?,F代社會競爭激烈,大,使人們常常處于一種緊張不安的焦慮狀態,進而直接導致體質下降。

      如果進補是在這樣的一種心境下,會大大影響養生效果。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情緒,及時疏解心里的煩惱和不快。改變思維方式,要認識到生活中并非所有事情都要求完美。多結交朋友,善于及時宣泄郁悶,取得有效的“社會支持”。對別人要寬容,也給自己“松弛”的機會。多曬太陽,不但對身體有好處,還可。

      少宅家多

      秋季要注重,如進行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以便養筋健骨、舒筋活絡、暢通血脈、增強自身抵抗力。

      出練前一定要選擇好天氣,并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如慢跑、擦面、浴鼻、叩齒、轉腰、揉腎等健腎活動。此外,在寒冷的天氣里一定要早些睡、晚點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后。早睡可以保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而遲起可以養人體陰氣。

      多睡覺少熬夜

      特別強調作息有律、起居有常。養生非常重視形體和精神的調養,認為“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绷己玫乃吣苎a充能量、恢復精力,有“養陰培元”之效。

      為了適應“冬藏”,此時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提倡早睡,適當多睡,以達到養精蓄銳的目的。當然,在夜間保證8個小時睡眠的情況下,午睡可以適當減少。

      4種秋冬季常喝的養生湯

      想健康,多喝湯。尤其是在秋冬季節,各種湯成了不可缺少的美味。湯的種類不同,其功效也不同。給大家介紹4種秋冬季常喝的養生湯。

      豬蹄湯養氣血。

      豬蹄性平味甘,入脾、胃、腎經,能強健腰腿、補血潤燥、填腎益精。加入一些花生和豬蹄煲湯,尤其適合女性,民間還用于婦女產后陰血不足、乳汁缺少。

      魚湯健脾開胃。

      魚有健脾開胃、止咳平喘等功能,將它和冬瓜、蔥白煮湯服食,可以減輕水腫。魚湯含有全面而優質的蛋白質,還能、等精神因素導致的。

      雞湯抗感冒。

      雞湯特別是老母雞湯有很好的補虛功效。它能緩解感冒的癥狀以及改善人體的免疫機能。秋冬季多喝些雞湯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將流感病毒拒之門外。但雞湯有溫補作用,有炎癥的人要少喝。

      排骨湯抗衰老。

      排骨除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骨湯中的特殊養分以及膠原蛋白可促進微循環,尤其是50—59歲的人,骨骼老化速度快,多喝骨頭湯可強壯骨骼,減少身體老化速度。在排骨湯中加入冬瓜、海帶或者蓮藕,還能起到清熱、補氣的作用。體虛力乏,腰酸腿疼的人尤其適合。

      溫馨提示: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笔聦嵶C明,冬季多參與室外活動,使身體受到適當的寒冷 *** ,可使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體內新陳代謝加強,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有益健康。 食補的同時,也要多做運動。

        中醫養生保健 秋冬滋補養生秘訣

        導讀:時下已是立冬時節,雖然還可能還感覺不是很明顯。講究“四季五補”,即“升補”,夏季“清補”,秋季“平補”,冬季“”,四季宜“通補”。補不能亂補,下面就講講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同時介紹幾種常喝的幾種湯。

        秋天如何

        秋天是陰長陽消的時候,所以要養陰為主。秋天主收,萬物收斂,肺氣內應,養生應以養肺為主。收斂神氣,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 (完谷不化的腹瀉) ,奉藏者少 (降低了適應冬天的能力)。

        所以《黃帝內經》說:秋三月,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與雞一起作息),使志安寧,收斂神氣。

        冬天如何養生

        冬天,大地收藏,萬物皆伏,腎氣內應而主藏,養生應以養腎為主,逆之則傷腎,春天會生痿。奉生者少 (降低了適應春天的能力)。

        認為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冬令進補以立冬后至立春前這段期間最為適宜。主要指通過飲食、睡眠藥物等手段,達到保養精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時下已到立冬季節,進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進補知識卻是許多人的不足。陜西省中醫醫院脾胃科主任李學武主任醫師指出:進補還需因人而異,如果未能對自己身體狀況有一個全面認識,可能錯誤進補、白白進補,甚至亂補造成不適。

        養生做到六多六少

        少吃肉多喝奶

        進補之前,要把脾胃到適應進補的最佳狀態才行,除了到醫院找之外,我們要注意先進補一些富有營養,又容易消化的食物來加強脾胃的功能。然后再進補。

        要多吃奶制品、豆類以及新鮮水果。多吃山藥能補脾健胃。此外,菱角、板栗也是調胃的佳品。而烤肉、烤鴨、紅燒肉不易,若多吃就會對胃腸功能減弱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尤其是患有肥胖、心臟、高血壓等人更應少吃肉。

        少吃姜多喝蜜

        古代先賢說“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針對秋燥提出來的,就是說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可以補充水的丟失,是進補養生抗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秋燥引起的便秘,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季節要少吃辛辣燒烤的食品,這些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胡椒、生姜蔥及白酒。因為這些食物屬熱性,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

        少用藥多食物

        很多人一提到進補,第一就想到人參、冬蟲夏草、燕窩魚翅等。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可取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

        如多吃芹菜可防治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健胃。日常服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補品中的佳品。

        少抑郁多微笑

        秋風落葉,凄風凄雨,容易誘發消極情緒,“心情差”,被認定是百病的“催化劑”?,F代社會競爭激烈,大,使人們常常處于一種緊張不安的焦慮狀態,進而直接導致體質下降。

        如果進補是在這樣的一種心境下,會大大影響養生效果。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情緒,及時疏解心里的煩惱和不快。改變思維方式,要認識到生活中并非所有事情都要求完美。多結交朋友,善于及時宣泄郁悶,取得有效的“社會支持”。對別人要寬容,也給自己“松弛”的機會。多曬太陽,不但對身體有好處,還可。

        少宅家多

        秋季要注重,如進行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以便養筋健骨、舒筋活絡、暢通血脈、增強自身抵抗力。

        出練前一定要選擇好天氣,并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如慢跑、擦面、浴鼻、叩齒、轉腰、揉腎等健腎活動。此外,在寒冷的天氣里一定要早些睡、晚點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后。早睡可以保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而遲起可以養人體陰氣。

        多睡覺少熬夜

        特別強調作息有律、起居有常。養生非常重視形體和精神的調養,認為“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绷己玫乃吣苎a充能量、恢復精力,有“養陰培元”之效。

        為了適應“冬藏”,此時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提倡早睡,適當多睡,以達到養精蓄銳的目的。當然,在夜間保證8個小時睡眠的情況下,午睡可以適當減少。

        4種秋冬季常喝的養生湯

        想健康,多喝湯。尤其是在秋冬季節,各種湯成了不可缺少的美味。湯的種類不同,其功效也不同。給大家介紹4種秋冬季常喝的養生湯。

        豬蹄湯養氣血。

        豬蹄性平味甘,入脾、胃、腎經,能強健腰腿、補血潤燥、填腎益精。加入一些花生和豬蹄煲湯,尤其適合女性,民間還用于婦女產后陰血不足、乳汁缺少。

        魚湯健脾開胃。

        魚有健脾開胃、止咳平喘等功能,將它和冬瓜、蔥白煮湯服食,可以減輕水腫。魚湯含有全面而優質的蛋白質,還能、等精神因素導致的。

        雞湯抗感冒。

        雞湯特別是老母雞湯有很好的補虛功效。它能緩解感冒的癥狀以及改善人體的免疫機能。秋冬季多喝些雞湯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將流感病毒拒之門外。但雞湯有溫補作用,有炎癥的人要少喝。

        排骨湯抗衰老。

        排骨除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骨湯中的特殊養分以及膠原蛋白可促進微循環,尤其是50—59歲的人,骨骼老化速度快,多喝骨頭湯可強壯骨骼,減少身體老化速度。在排骨湯中加入冬瓜、海帶或者蓮藕,還能起到清熱、補氣的作用。體虛力乏,腰酸腿疼的人尤其適合。

        溫馨提示: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笔聦嵶C明,冬季多參與室外活動,使身體受到適當的寒冷 *** ,可使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體內新陳代謝加強,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有益健康。 食補的同時,也要多做運動。

          中醫秋季養生常用知識有哪些?

          對于中醫養生的方法,人們總是贊不絕口,因為中醫是以人體的經絡穴位以及各個器官之間的聯絡為藍圖!那么,秋季中醫養生知識有哪些呢?下面我整理了中醫秋季養生常識以供大家閱讀。
            中醫秋季養生知識
            笑語歡歌 宣暢肺氣

            當人在縱情的歡笑和唱歌的時候,胸廓就會擴張,胸肌也會伸展,這樣可以有效的促進肺部的運動,從而是增加肺活量,也可以使呼吸變得更加的通暢,更好的吐故納新,抵御秋燥的傷害。

            腹式呼吸 鍛煉肺泡

            做腹式深呼吸時,舌*上顎,用鼻緩緩吸氣后,再將氣慢慢從口中撥出。如此反復30次,每天堅持,可使肺泡在氣體交換中得到鍛煉,從而改善肺功能,增強肺部免疫細胞對塵埃和病菌的吞噬與清除能力。

            輕捶脊背 寬胸益肺

            捶背時要坐姿端正,全身放松。家人兩手握成空心拳,先捶脊背*,再捶左右兩側,從下向上,再從上到下,各捶30次。捶背可以疏通背部經脈,舒暢胸中之氣,散發肺臟郁熱。

            主動咳嗽 凈化氣道

            每天早上和傍晚的時候,都要堅持喝一杯溫開水,然后再去室外空氣比較清新的地方進行一些戶外的運動。

            做運動之前,先做深呼吸運動,吸氣時將雙臂緩緩抬起,在主動進行咳嗽的同時咳出痰液。反復做10遍左右,有利于清潔氣道,通暢呼吸。

            堅持運動 強身健肺

            堅持適度的有氧運動和耐寒鍛煉,能有效改善和增強心肺功能,延緩肺組織的彈性衰退,提高對秋燥氣候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防范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喝白開水 清肺防燥

            每天要多喝白開水,尤其是25℃左右的涼白開,可稀釋血液,暢通血流,加快新陳代謝,促使體內代謝廢物和毒素的排泄,維護人體內環境的穩定,并能保持咽喉、氣管與肺臟的正常溼潤度,抵御燥邪侵襲,還能稀釋患者氣管內的黏稠分泌物,使痰液咳出。

            飲食清淡 養陰潤肺

            秋天的飲食一定要注意營養的均衡,千萬不要大補特補,如果非常進補,可以選擇溫補的食物。

            這個時期宜吃泥鰍、白鴨肉、芝麻、核桃、百合、花生、鮮山藥、鮮藕、白木耳、荸薺、廣柑、白果、梨、鮮棗、蜂蜜等清補柔潤之品,以滋陰養血,生津潤肺。
            中醫秋季養生食譜
            1、五香牛肉

            配料:牛肉2500克,食鹽90克,白糖24克,紅醬油60克,姜塊2塊,蔥結只,料酒、茴香、桂皮、紅米汁各適量。

            做法:

            1.選用牛肘子部位的全瘦肉,先按肌肉纖維用叮直切開后,切成500克左右的塊,然后用刀根戳出一排非刀洞,四面戳到。板上先撤上少許食鹽,將肉塊放在上面反復推擦,擦至鹽粒溶化***俗稱出汗***,然后放在缸內腌3—4天***夏季腌一天***,經過多次翻動,腌至肉紅、硬、香;

            2.將鍋內加水適量,用大火燒滾***水要多***,投入肉塊,上下翻動幾次,撈出刷洗干凈;

            3.在鍋底先放鍋墊,墊上放牛肉塊,加入茴香,桂皮、蔥結、姜塊、料酒、白糖、醬油和紅米汁,在大火上燒滾,·至牛肉變紅色時,再加入白湯淹沒牛肉,放入適量食鹽,試味后,加蓋燒至沸滾,再移小火上燜煮2小時左右,等用筷子能戳進牛肉時,撈出。冷透后,按其肌肉纖維橫向切片即成。

            2、清蒸人參雞

            配料:人參15克,母雞1只,火腿10克,水發玉蘭片10克,水發香菇15克,精鹽、味精、蔥、生姜、雞湯各適量。

            做法:

            1.將母雞宰殺后,退毛去凈內臟,放入開水鍋里燙一下,用涼水洗凈;將火腿、玉蘭片、香菇,蔥、生姜均切片;

            2.將人參用開水泡開,上籠蒸30分鐘取出;

            3.將母雞洗凈,放在盆內,置入人參、火腿、玉蘭片、香菇、蔥、生姜、精鹽、料酒、味精,添入雞湯***淹沒過雞***,上籠,在大火上蒸至爛熟;

            4.將蒸熟的雞放在大碗內,將人參切碎,與火腿、玉蘭片、香菇擺在雞肉上,將蒸雞的湯倒在勺里,燒開,撇去沫子,調好口味,澆在雞肉上即成。

            3、白果蘿卜粥

            配料:白果6粒,白蘿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做法:蘿卜洗凈切絲,放入熱水焯熟備用。先將白果洗凈與糯米同煮,待米開花時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鐘,拌入蘿卜絲即可出鍋食之。

            4、歸參山藥豬腰

            配料:當歸10克,黨參10克,山藥10克,豬腰500克,醬油、醋、姜絲、蒜末、香油各適量。

            做法:

            1.將豬腰切開,剔去筋膜臊腺,洗凈,放入鋁鍋內;

            2.將當歸、黨參、山藥裝入紗布袋內,扎緊口,放入鋁鍋內;

            3.在鋁鍋內加適量水,清燉至豬腰熟透,撈出豬腰,冷卻后,切成薄片,放在盤子里;

            4.將醬油、醋、姜絲、蒜末、香油等與豬腰片拌勻即成。

            5、荔枝肉

            配料:豬腿肉300克,鮮荔枝肉***凈***100克,2個雞蛋的蛋清,水淀粉25克,白糖60克,白醋30克,食用紅色素一滴,精鹽、料酒各適量,植物油1000克***實耗50克***。

            做法:

            1.把豬腿肉切成2塊。用刀背敲松后改刀成四方小塊***24塊***,加入鹽、食用紅色素少許,蛋清,水淀粉15克,拌勻備用。把鮮荔枝肉一切兩半;

            2.燒熱鍋放入植物油,待油燒至六七成熱時,把豬腿肉一塊塊下油鍋炸至內熟外脆呈*撈出,將鍋中的油倒去,加入料酒、水100克,白糖、白醋、精鹽,下水淀粉勾芡,倒入炸好的肉和鮮荔枝肉翻勻,淋上少許熟油,起鍋裝盤即可。

            6、花生米大棗燒豬蹄

            配料:豬蹄1000克,花生米***帶皮***100克,大棗40枚,料酒25克,醬油60克,白糖30克,蔥段20克,生姜10克,味精、花椒、八角、小茴香各少許,鹽適量。

            做法:

            1.花生米、大棗置碗內用清水洗凈、浸潤;

            2.將豬蹄出毛洗凈,煮四成熟撈出,用醬油拌勻;

            3.鍋內放油,上火燒七成熱,將豬蹄炸至金*撈出,放在炒鍋內,注入清水,同時放入備好的花生米、大棗及調料,燒開后用小火燉爛即可。

            7、銀耳粥

            配料:銀耳20克、粳米150克、冰糖20克。

            做法:

            1.將銀耳用溫水發透,除去硬蒂、雜質,撕成瓣狀。粳米洗凈。

            2.將粳米、銀耳同放鍋內,加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30分鐘,加入冰糖,攪勻即成。

            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等功效,有養肺、益氣和血、補腦強心的作用。 的人

          1.秋季養生小常識

          2.秋季養生小常識大全

          3.秋季保健養生小知識

          4.中醫秋季養生

          5.中醫教你怎么秋季養生

          6.秋冬季養生的10個小常識

          7.秋季養生標語

          中醫秋季養生常用知識有哪些?

          對于中醫養生的方法,人們總是贊不絕口,因為中醫是以人體的經絡穴位以及各個器官之間的聯絡為藍圖!那么,秋季中醫養生知識有哪些呢?下面我整理了中醫秋季養生常識以供大家閱讀。
            中醫秋季養生知識
            笑語歡歌 宣暢肺氣

            當人在縱情的歡笑和唱歌的時候,胸廓就會擴張,胸肌也會伸展,這樣可以有效的促進肺部的運動,從而是增加肺活量,也可以使呼吸變得更加的通暢,更好的吐故納新,抵御秋燥的傷害。

            腹式呼吸 鍛煉肺泡

            做腹式深呼吸時,舌*上顎,用鼻緩緩吸氣后,再將氣慢慢從口中撥出。如此反復30次,每天堅持,可使肺泡在氣體交換中得到鍛煉,從而改善肺功能,增強肺部免疫細胞對塵埃和病菌的吞噬與清除能力。

            輕捶脊背 寬胸益肺

            捶背時要坐姿端正,全身放松。家人兩手握成空心拳,先捶脊背*,再捶左右兩側,從下向上,再從上到下,各捶30次。捶背可以疏通背部經脈,舒暢胸中之氣,散發肺臟郁熱。

            主動咳嗽 凈化氣道

            每天早上和傍晚的時候,都要堅持喝一杯溫開水,然后再去室外空氣比較清新的地方進行一些戶外的運動。

            做運動之前,先做深呼吸運動,吸氣時將雙臂緩緩抬起,在主動進行咳嗽的同時咳出痰液。反復做10遍左右,有利于清潔氣道,通暢呼吸。

            堅持運動 強身健肺

            堅持適度的有氧運動和耐寒鍛煉,能有效改善和增強心肺功能,延緩肺組織的彈性衰退,提高對秋燥氣候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防范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喝白開水 清肺防燥

            每天要多喝白開水,尤其是25℃左右的涼白開,可稀釋血液,暢通血流,加快新陳代謝,促使體內代謝廢物和毒素的排泄,維護人體內環境的穩定,并能保持咽喉、氣管與肺臟的正常溼潤度,抵御燥邪侵襲,還能稀釋患者氣管內的黏稠分泌物,使痰液咳出。

            飲食清淡 養陰潤肺

            秋天的飲食一定要注意營養的均衡,千萬不要大補特補,如果非常進補,可以選擇溫補的食物。

            這個時期宜吃泥鰍、白鴨肉、芝麻、核桃、百合、花生、鮮山藥、鮮藕、白木耳、荸薺、廣柑、白果、梨、鮮棗、蜂蜜等清補柔潤之品,以滋陰養血,生津潤肺。
            中醫秋季養生食譜
            1、五香牛肉

            配料:牛肉2500克,食鹽90克,白糖24克,紅醬油60克,姜塊2塊,蔥結只,料酒、茴香、桂皮、紅米汁各適量。

            做法:

            1.選用牛肘子部位的全瘦肉,先按肌肉纖維用叮直切開后,切成500克左右的塊,然后用刀根戳出一排非刀洞,四面戳到。板上先撤上少許食鹽,將肉塊放在上面反復推擦,擦至鹽粒溶化***俗稱出汗***,然后放在缸內腌3—4天***夏季腌一天***,經過多次翻動,腌至肉紅、硬、香;

            2.將鍋內加水適量,用大火燒滾***水要多***,投入肉塊,上下翻動幾次,撈出刷洗干凈;

            3.在鍋底先放鍋墊,墊上放牛肉塊,加入茴香,桂皮、蔥結、姜塊、料酒、白糖、醬油和紅米汁,在大火上燒滾,·至牛肉變紅色時,再加入白湯淹沒牛肉,放入適量食鹽,試味后,加蓋燒至沸滾,再移小火上燜煮2小時左右,等用筷子能戳進牛肉時,撈出。冷透后,按其肌肉纖維橫向切片即成。

            2、清蒸人參雞

            配料:人參15克,母雞1只,火腿10克,水發玉蘭片10克,水發香菇15克,精鹽、味精、蔥、生姜、雞湯各適量。

            做法:

            1.將母雞宰殺后,退毛去凈內臟,放入開水鍋里燙一下,用涼水洗凈;將火腿、玉蘭片、香菇,蔥、生姜均切片;

            2.將人參用開水泡開,上籠蒸30分鐘取出;

            3.將母雞洗凈,放在盆內,置入人參、火腿、玉蘭片、香菇、蔥、生姜、精鹽、料酒、味精,添入雞湯***淹沒過雞***,上籠,在大火上蒸至爛熟;

            4.將蒸熟的雞放在大碗內,將人參切碎,與火腿、玉蘭片、香菇擺在雞肉上,將蒸雞的湯倒在勺里,燒開,撇去沫子,調好口味,澆在雞肉上即成。

            3、白果蘿卜粥

            配料:白果6粒,白蘿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做法:蘿卜洗凈切絲,放入熱水焯熟備用。先將白果洗凈與糯米同煮,待米開花時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鐘,拌入蘿卜絲即可出鍋食之。

            4、歸參山藥豬腰

            配料:當歸10克,黨參10克,山藥10克,豬腰500克,醬油、醋、姜絲、蒜末、香油各適量。

            做法:

            1.將豬腰切開,剔去筋膜臊腺,洗凈,放入鋁鍋內;

            2.將當歸、黨參、山藥裝入紗布袋內,扎緊口,放入鋁鍋內;

            3.在鋁鍋內加適量水,清燉至豬腰熟透,撈出豬腰,冷卻后,切成薄片,放在盤子里;

            4.將醬油、醋、姜絲、蒜末、香油等與豬腰片拌勻即成。

            5、荔枝肉

            配料:豬腿肉300克,鮮荔枝肉***凈***100克,2個雞蛋的蛋清,水淀粉25克,白糖60克,白醋30克,食用紅色素一滴,精鹽、料酒各適量,植物油1000克***實耗50克***。

            做法:

            1.把豬腿肉切成2塊。用刀背敲松后改刀成四方小塊***24塊***,加入鹽、食用紅色素少許,蛋清,水淀粉15克,拌勻備用。把鮮荔枝肉一切兩半;

            2.燒熱鍋放入植物油,待油燒至六七成熱時,把豬腿肉一塊塊下油鍋炸至內熟外脆呈*撈出,將鍋中的油倒去,加入料酒、水100克,白糖、白醋、精鹽,下水淀粉勾芡,倒入炸好的肉和鮮荔枝肉翻勻,淋上少許熟油,起鍋裝盤即可。

            6、花生米大棗燒豬蹄

            配料:豬蹄1000克,花生米***帶皮***100克,大棗40枚,料酒25克,醬油60克,白糖30克,蔥段20克,生姜10克,味精、花椒、八角、小茴香各少許,鹽適量。

            做法:

            1.花生米、大棗置碗內用清水洗凈、浸潤;

            2.將豬蹄出毛洗凈,煮四成熟撈出,用醬油拌勻;

            3.鍋內放油,上火燒七成熱,將豬蹄炸至金*撈出,放在炒鍋內,注入清水,同時放入備好的花生米、大棗及調料,燒開后用小火燉爛即可。

            7、銀耳粥

            配料:銀耳20克、粳米150克、冰糖20克。

            做法:

            1.將銀耳用溫水發透,除去硬蒂、雜質,撕成瓣狀。粳米洗凈。

            2.將粳米、銀耳同放鍋內,加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30分鐘,加入冰糖,攪勻即成。

            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等功效,有養肺、益氣和血、補腦強心的作用。 的人

          1.秋季養生小常識

          2.秋季養生小常識大全

          3.秋季保健養生小知識

          4.中醫秋季養生

          5.中醫教你怎么秋季養生

          6.秋冬季養生的10個小常識

          7.秋季養生標語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養生,顧名思義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通過保健方法、方式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而延年益壽的活動。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篇1

            1、宜祛暑滋陰

            立秋之后,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考慮到天氣還可能會依舊炎熱,市民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余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西紅柿、芹菜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

            2、調理脾胃

            實際上立秋后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的,空氣濕度也較大。再經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虛,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調理脾胃應該側重于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脾虛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秋天不妨適度吃點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芡實、山藥等。

            經過一個夏天后,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于寒涼,如西瓜、梨、黃瓜等,要少吃。

            3、著重養陰補虛

            秋天正是養陰補虛的好時節,但是秋補可不能亂補,只有了解自己的體質才好對癥進補。

            如果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欲減少,舌質淡就屬于氣虛體質。用黃芪、黨參、西洋參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簡單的方式。

            如果面色蒼白,口唇淡白,夜熱盜汗,肌膚枯澀,舌淡紅無苔就屬于血虛體質??梢杂卯敋w、紅棗、何首烏、桑椹做粥,在燉雞湯、燉肉時也可以加點。

            如果顴面潮紅,口燥咽干,盜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結,舌紅少苔就是陰虛的體質??梢杂名湺?、五味子、山藥、百合等,熬粥的時候可以放幾味。

            4、調節心情謹防秋燥

            人們在夏季酷熱大汗之后,常損耗過多,會出現體內營養及水分不足。而進入秋季之后,天氣漸涼,氣候干燥,因此極易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乃六淫之邪,為秋季主氣,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見口干舌燥、鼻澀咽痛、皮膚干枯、大便干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癥狀,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征”。

            老年人對秋天氣候的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重視預防。秋季防燥,要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立秋后基本上是以溫燥為主,表現為濕熱、陰虛,火旺。初秋免不了出現“秋老虎”的炎熱天氣,這種天氣很容易令人心情煩躁,應積極防范“情緒中暑”。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如果人體違逆了秋季收斂之氣,就要傷害肺氣。秋季傷害了肺氣,到了冬季,就要發生病變,這是因為人在秋季養“收氣”不足,到冬季奉養“藏氣”力量不夠的緣故。

            立秋養生吃什么水果好

            1、柚子

            性味酸、寒,可除脹、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腫止痛,適用于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氣喘等癥。柚子以含維生素C豐富而著稱,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柚子所含的有機酸,大部分為枸櫞酸,而枸櫞酸具有消除人體疲勞的作用。

            2、梨

            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癥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3、楊桃

            性味甘、酸、平,其果能生津止渴。秋天若患風熱咳嗽,可把楊桃洗凈鮮食;若患小便熱澀,用鮮楊桃2~3個,洗凈切碎、搗爛成汁,溫開水沖服,日服二次;若患咽喉腫痛,將鮮楊桃洗凈生食,日2~3次,每次1~2個。但本品多食傷胃,尤其是平素脾胃虛寒者更要少食。

            4、葡萄

            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干后,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5、檸檬

            味極酸,具有生津、止渴、祛暑、安胎等功用,檸檬酸是各種水果中所含有機酸最多而命名。高血壓、心肌梗塞患者常飲檸檬飲料,對改善癥狀大有益處。

            6、大棗

            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臟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癥,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7、石榴

            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篇2

            笑一笑——宣肺

            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對呼吸系統來說,大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中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人在開懷大笑時,可吸收更多的氧氣進入身體,隨著流暢的血液行遍全身,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獲得充足的氧氣。

            深呼吸——清肺

            適度的呼吸動作有助于清肺。以下是兩種比較簡單有效的呼吸法,不妨一試:

            腹式呼吸法 伸開雙臂,盡量擴張*,然后用腹部帶動來呼吸,這種呼吸方式的目的是增加肺容量。

            縮唇呼吸法 快速吸滿一口氣,呼氣時像吹口哨一樣慢慢“吹”出,目的是讓空氣在肺里停留的時間長一些,讓肺部氣體交換更充分,支氣管炎病人可常做。

            上述呼吸法最好每天早晚各練一組,每組次數可量力而行。

            按摩操——護肺

            按迎香穴: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后,用拇指外側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 (位于鼻唇溝與鼻翼交界處) 20次,每天早晚各做一至兩組。

            叩肺俞穴:每晚臨睡前端坐椅上,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吸氣于胸中,兩手握成空心拳,輕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后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數十下,同時抬手用掌從兩側背部由下至上輕拍,持續約10分鐘。這種方法可以舒暢胸中之氣,有健肺養肺之功效。

            ??人浴獌舴?/strong>

            隨著工業污染和城市汽車排放量的增加,大氣污染也隨之加大。人體吸入空氣中的污染物后,輕者可引起支氣管、肺泡的炎癥,重者可引起中毒,甚至癌變。因此,秋日應注意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每日早晚應選擇空氣清新處主動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污染物,減少肺部損害。

            去登山——健肺

            登山是立秋之后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登山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此外,立秋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作用。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不適宜進行此項運動。

            多喝水——益肺

            秋季氣候干燥,使人體大量丟失水分。要及時補足這些損失,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還可直接將水“攝”入呼吸道,方法是將熱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對準杯口吸入,每次10分鐘,每日2~3次即可。

            重食療——潤肺

            蓮子、芡實、魚鰾、蜂蜜等有滋陰潤肺作用,冰糖銀耳湯、黃精秋梨湯、雪梨膏、百合蓮子湯、山藥蓮子湯、芡實山藥羹等也有養陰潤肺作用,不妨常食。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篇3

            1 、每天足量飲水

            多喝水,每天飲水量應不少于1600ml,特殊環境與特殊作業人群要有相應的調整。一是為了補充夏季肌體丟失的水分;二是可以防秋燥,缺水是引起秋燥的原因之一,多表現為皮膚干燥,口唇干裂,咳嗽等 。

            2、飲食清淡易消化

            少食生冷寒涼食物,多食熟、溫軟、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油膩食物,多以蒸、煮、燉、燜為主,忌油炸、燒烤、煎等烹調方式,調養腸胃。

            3、多吃蔬菜、水果、薯類

            秋季天氣非常的干燥,這樣容易使大腸蠕動速度減慢,形成便秘。所以要多吃些蔬菜、水果類的膳食纖維食物。蔬菜能為身體提供更多的胡蘿卜素和B族維生素,還能預防眼睛的干澀和呼吸道的感染等疾病。

            同時可選擇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如梨、蘋果、香蕉、橘子、山楂等。薯類中可選擇山藥、甘薯、芋頭、馬鈴薯等來代替一部分主食,即可調理腸道,還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

            4、不要暴飲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建議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有清暑熱又有補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5、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還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6、飲食不要過于生冷

            由于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于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導致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其次,經過一個長夏后,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于寒涼,例如:西瓜、梨、黃瓜等,其性味寒涼,多食可能傷及脾胃,所以要少吃。

            7、適當吃一些解暑清涼的食物

            一般來說,喝些綠豆湯,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

            8、應忌過燥的食物

            中醫養生小常識認為,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所以,秋令飲食養生應忌過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類的食物。

            立秋應常吃4種食材:

            1、銀耳

            銀耳以其色白如銀,形如人耳故名,又名白木耳、白耳子、雪耳等。銀耳一般制成干品,以干燥、白色微黃、朵大體輕、有光澤、膠質厚者為佳品?!般y耳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養胃生津,益氣和血,補腎強心,健腦提神,恢復疲勞等功效。具有滋潤而不膩滯的藥用特點。

            2、紅小豆

            紅豆具有很高的藥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紅豆藥用可以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病等。秋天吃紅豆可以養生,這是因為,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立秋后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通常較高,空氣濕度也較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進補需先調理脾胃,調理脾胃須側重于清熱、利濕、健脾,而紅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及時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同時紅小豆還具有很好的補血作用,可以為秋冬進補奠定基礎。

            3、胡蘿卜

            胡蘿卜既能補脾健胃,又能養肝明目。胡蘿卜中含有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是脂溶性物質,在油脂的作用下才能被人體吸收,所以胡蘿卜最好與肉炒或者燉著吃。

            4、糙米

            我們平常吃的雪白柔軟的米飯叫做精白米,它是在加工過程中經過精磨、去掉大米外層部分得到的產品。大米雖然潔白細膩,但你也許不知道,經過精加工的大米,在碾制過程中胚芽以及谷子釉質部分和谷糠一起被磨掉了,糙米保留的營養更加全面,維生素保留較多。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篇4

            我國民間有“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以肉貼膘”)的習俗。但是專家指出,立秋“貼秋膘”要因人因地因時而異,否則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有害健康。

            專家介紹說,經過一個漫長酷暑的煎熬,人體內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及脂肪等營養耗損不少。適當的“貼秋膘”有益于恢復體力,但是若貼補過分,相對運動不足,消耗的熱量過低,則易導致肥胖。在立秋后的飲食中,人們應科學地選擇適宜秋季吃的蔬菜,如豆芽、菠菜、胡蘿卜、芹菜、小白菜、萵筍等,這些都是營養豐富又不容易發胖的蔬菜。

            醫師介紹說,“貼秋膘”最早傳于北方,這與北方的氣候有關。而江南立秋后,天氣不會馬上轉涼,暑濕還比較重。這時人的脾胃功能仍然不是很好,如果這時“貼秋膘”,會加重脾胃的負擔,導致濕熱積聚在胃腸中,反而更容易誘發感冒、便秘、發熱,所以在早秋進補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三類人群不宜貼秋膘

            醫師特別提醒以下三類人,“貼秋膘”要特別注意食材的選擇和“貼秋膘”的技巧。

            1、脾虛患者。脾虛的人常常表現為食少腹脹、食欲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這類朋友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2、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于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這類朋友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進補。

            3、老年人及兒童。由于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脹。因此,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山楂、白蘿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立秋后不能任性吃西瓜了

            在很多地方的立秋節氣上,有著“啃秋”的習俗,不少老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南京城里的人在立秋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翱星铩痹谟行┑胤揭卜Q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但是專家提醒,“啃秋”最好不要吃冰西瓜。中醫師介紹說,立秋過后,西瓜漸漸歸屬于反季節水果,立秋后,氣候逐漸轉涼,人體消化功能下降,腸道抗病能力減弱,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貪吃涼西瓜就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或者使原來的胃病加重。所以,“啃秋”的時候不能再像夏季那樣多吃冰西瓜了。

            立秋后不妨喝三湯

            隨著立秋節氣的到來,天氣逐漸開始干燥,中醫認為燥邪最易傷肺,所以感興趣的讀者朋友不妨試試專家推薦的立秋三湯食療方,有助于潤肺降火哦。

            蓮子百合湯

            做法及功效:蓮子15克、干百合15克、雞蛋1個、白糖適量。將蓮子去芯,與百合同放在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文火煮至蓮子肉爛,再加入雞蛋、白糖。雞蛋煮熟后即可食用??裳a益脾胃、潤肺,寧心安神。

            雪梨銀耳湯

            做法及功效:雪梨1只,水發銀耳30克,貝母5克,白糖適量。將水發銀耳去根、去雜洗凈,撕成小片;將雪梨去皮、去籽,切成多塊。將銀耳片、雪梨塊、貝母、白糖同放在燉皿內上籠蒸30—40分鐘,取出,即可裝盤食。此湯滋陰清肺、消痰降火。

            芝麻木耳湯

            做法及功效:把10克左右的黑芝麻炒熟,與用溫水發泡好的木耳一起放在鍋里,加水煎煮,煎煮好可加一點白糖,分幾次食用。芝麻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尤適用于大便干燥者。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篇5

            從立秋起,就是秋天的開始了。從立秋到立冬,期間經過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節氣。并以中秋作為氣候轉化的分界。

            從氣候特點來看,立秋時節由于盛夏的余熱未消,盡管早晚秋風送爽,而白天仍然暑熱肆虐,晝夜溫差大。

            中醫認為,秋季養生,一要養收、二要養肺。在秋天,由于陽氣漸收,而陰氣卻逐漸生長起來,萬物成熟到了收獲之時。從秋季的氣候特點來看,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度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隨“長夏”到“秋收”而相應改變。

            情志調養

            秋季是傷感的季節。進入秋天,人的情緒低沉,心情抑郁。切忌悲憂傷感,做到內心平和、神志安寧。

            起居調養

            立秋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睡早起。早睡,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要適時調整。

            飲食調養

            飲食應以清淡、低蛋白、低脂肪、低鹽、富含維生素為原則。秋氣燥氣大,易傷津液因此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百合、蓮子、木耳、銀耳等藥食通用之品,以益胃生津。

            忌煙,少食姜、蔥、蒜等辛辣之品。

            尤其要注意的是,慢性腎臟病人,蛋白質的攝入量要控制在每天每公斤體重0。6克。低鹽飲食應當每日食鹽攝入不超過6。0克。適當的控制飲食量,每次飲水不超過前日尿量500毫升。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篇6

            立秋已經多日,從氣溫上看與往日溫度相差不大,但已出現中午熱,早晚涼的氣象。這種時候,人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均已下降,稍一著涼,就容易患感冒。而且人們經過炎熱的夏天,身體消耗大,體內的營養物質相對缺乏,故有體重減輕、倦怠乏力、食欲降低等體虛癥狀,因此早秋時節調養一下身體是很有必要的。

            早飯一碗粥、晚飯一碗湯

            經歷了漫長的酷熱的夏季,人們由于頻飲冷飲,常吃冰凍食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特別是體虛者,此時驟用補藥或補品勢必難以消化吸收。所以,秋季進補之前,脾胃應有一個調整適應的階段??上妊a食一些既富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如魚、各種動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藥、紅棗、蓮藕等。此外,奶制品、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均宜多吃,藥食兼優的菱角、板栗也是調理脾胃的佳品,它們均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具有補中益氣、開胃止渴、固腎養精等功效。

            入秋后要格外注意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飲食上,可推行“早飯一碗粥、晚飯一碗湯”,飲食結構以清淡為主。

            雖說秋高氣爽,但氣候干燥確是不爭事實。過于干燥的天氣很容易使人內火旺盛,情緒也容易煩躁,還會使皮膚老化。所以進入秋季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防秋燥。下面的食物都有清肺降火的功效,是防秋燥的好幫手。

            梨:清心降火解秋燥

            梨具有潤燥消風,鎮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緩解“秋燥”,醒酒解毒。對于秋燥引起的干咳、口渴和便秘效果不錯。生梨性涼,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過多。脾胃較弱的人,也可以做成冰糖燉梨水,亦是一種很好的食用方法。歷代中國戲曲名家保護嗓音的秘訣就是每日飲用鮮梨榨汁滋潤喉嚨;梨用來生食、榨汁均可,加蜂蜜、冰糖、川貝母燉煮,可有效緩解咳嗽癥狀。

            藕:清熱疏郁,含鈣、磷、鐵及豐富的維生素C。

            新鮮蓮藕榨汁加蜂蜜,有助解除煩悶口渴;煮熟之后食用健脾開胃,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

            多吃水果預防秋燥

            入秋之后,空氣中的水分子逐漸減少,容易讓人產生口干舌燥的感覺。一些人還會感到鼻腔似煙道般干燥,一不小心還出血;喉嚨也*的,頻頻干咳,有時有少量的粘痰,卻總是咳而不爽;嘴唇最敏感,時常有干裂的感覺,這就是中醫常說的“燥”,有“燥”就要“養氣”。

            對于人來說,應從精神調養、飲食調整和加強鍛煉等多方面去協調。應多吃水果和蔬菜,比如:水果可選橙子、檸檬和烏梅等,同時,還要保持心情愉快,不煩躁。此外,對于運動者來說,要特別注意“養氣”,每次鍛煉后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若出汗較多,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生活上要有規律

            遠離氣象過敏除“秋乏”

            生活上要有規律。在晴朗的日子里,應多做戶外有氧活動。其次,要適當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和豆類等,這些食物能使人的大腦產生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以消除抑郁情緒。還可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跳舞、唱歌、聽音樂等,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養生,顧名思義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通過保健方法、方式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而延年益壽的活動。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篇1

            1、宜祛暑滋陰

            立秋之后,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考慮到天氣還可能會依舊炎熱,市民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余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西紅柿、芹菜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

            2、調理脾胃

            實際上立秋后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的,空氣濕度也較大。再經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虛,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調理脾胃應該側重于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脾虛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秋天不妨適度吃點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芡實、山藥等。

            經過一個夏天后,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于寒涼,如西瓜、梨、黃瓜等,要少吃。

            3、著重養陰補虛

            秋天正是養陰補虛的好時節,但是秋補可不能亂補,只有了解自己的體質才好對癥進補。

            如果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欲減少,舌質淡就屬于氣虛體質。用黃芪、黨參、西洋參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簡單的方式。

            如果面色蒼白,口唇淡白,夜熱盜汗,肌膚枯澀,舌淡紅無苔就屬于血虛體質??梢杂卯敋w、紅棗、何首烏、桑椹做粥,在燉雞湯、燉肉時也可以加點。

            如果顴面潮紅,口燥咽干,盜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結,舌紅少苔就是陰虛的體質??梢杂名湺?、五味子、山藥、百合等,熬粥的時候可以放幾味。

            4、調節心情謹防秋燥

            人們在夏季酷熱大汗之后,常損耗過多,會出現體內營養及水分不足。而進入秋季之后,天氣漸涼,氣候干燥,因此極易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乃六淫之邪,為秋季主氣,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見口干舌燥、鼻澀咽痛、皮膚干枯、大便干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癥狀,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征”。

            老年人對秋天氣候的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重視預防。秋季防燥,要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立秋后基本上是以溫燥為主,表現為濕熱、陰虛,火旺。初秋免不了出現“秋老虎”的炎熱天氣,這種天氣很容易令人心情煩躁,應積極防范“情緒中暑”。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如果人體違逆了秋季收斂之氣,就要傷害肺氣。秋季傷害了肺氣,到了冬季,就要發生病變,這是因為人在秋季養“收氣”不足,到冬季奉養“藏氣”力量不夠的緣故。

            立秋養生吃什么水果好

            1、柚子

            性味酸、寒,可除脹、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腫止痛,適用于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氣喘等癥。柚子以含維生素C豐富而著稱,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柚子所含的有機酸,大部分為枸櫞酸,而枸櫞酸具有消除人體疲勞的作用。

            2、梨

            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癥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3、楊桃

            性味甘、酸、平,其果能生津止渴。秋天若患風熱咳嗽,可把楊桃洗凈鮮食;若患小便熱澀,用鮮楊桃2~3個,洗凈切碎、搗爛成汁,溫開水沖服,日服二次;若患咽喉腫痛,將鮮楊桃洗凈生食,日2~3次,每次1~2個。但本品多食傷胃,尤其是平素脾胃虛寒者更要少食。

            4、葡萄

            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干后,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5、檸檬

            味極酸,具有生津、止渴、祛暑、安胎等功用,檸檬酸是各種水果中所含有機酸最多而命名。高血壓、心肌梗塞患者常飲檸檬飲料,對改善癥狀大有益處。

            6、大棗

            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臟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癥,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7、石榴

            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篇2

            笑一笑——宣肺

            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對呼吸系統來說,大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中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人在開懷大笑時,可吸收更多的氧氣進入身體,隨著流暢的血液行遍全身,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獲得充足的氧氣。

            深呼吸——清肺

            適度的呼吸動作有助于清肺。以下是兩種比較簡單有效的呼吸法,不妨一試:

            腹式呼吸法 伸開雙臂,盡量擴張*,然后用腹部帶動來呼吸,這種呼吸方式的目的是增加肺容量。

            縮唇呼吸法 快速吸滿一口氣,呼氣時像吹口哨一樣慢慢“吹”出,目的是讓空氣在肺里停留的時間長一些,讓肺部氣體交換更充分,支氣管炎病人可常做。

            上述呼吸法最好每天早晚各練一組,每組次數可量力而行。

            按摩操——護肺

            按迎香穴: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后,用拇指外側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 (位于鼻唇溝與鼻翼交界處) 20次,每天早晚各做一至兩組。

            叩肺俞穴:每晚臨睡前端坐椅上,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吸氣于胸中,兩手握成空心拳,輕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后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數十下,同時抬手用掌從兩側背部由下至上輕拍,持續約10分鐘。這種方法可以舒暢胸中之氣,有健肺養肺之功效。

            ??人浴獌舴?/strong>

            隨著工業污染和城市汽車排放量的增加,大氣污染也隨之加大。人體吸入空氣中的污染物后,輕者可引起支氣管、肺泡的炎癥,重者可引起中毒,甚至癌變。因此,秋日應注意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每日早晚應選擇空氣清新處主動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污染物,減少肺部損害。

            去登山——健肺

            登山是立秋之后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登山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此外,立秋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作用。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不適宜進行此項運動。

            多喝水——益肺

            秋季氣候干燥,使人體大量丟失水分。要及時補足這些損失,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還可直接將水“攝”入呼吸道,方法是將熱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對準杯口吸入,每次10分鐘,每日2~3次即可。

            重食療——潤肺

            蓮子、芡實、魚鰾、蜂蜜等有滋陰潤肺作用,冰糖銀耳湯、黃精秋梨湯、雪梨膏、百合蓮子湯、山藥蓮子湯、芡實山藥羹等也有養陰潤肺作用,不妨常食。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篇3

            1 、每天足量飲水

            多喝水,每天飲水量應不少于1600ml,特殊環境與特殊作業人群要有相應的調整。一是為了補充夏季肌體丟失的水分;二是可以防秋燥,缺水是引起秋燥的原因之一,多表現為皮膚干燥,口唇干裂,咳嗽等 。

            2、飲食清淡易消化

            少食生冷寒涼食物,多食熟、溫軟、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油膩食物,多以蒸、煮、燉、燜為主,忌油炸、燒烤、煎等烹調方式,調養腸胃。

            3、多吃蔬菜、水果、薯類

            秋季天氣非常的干燥,這樣容易使大腸蠕動速度減慢,形成便秘。所以要多吃些蔬菜、水果類的膳食纖維食物。蔬菜能為身體提供更多的胡蘿卜素和B族維生素,還能預防眼睛的干澀和呼吸道的感染等疾病。

            同時可選擇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如梨、蘋果、香蕉、橘子、山楂等。薯類中可選擇山藥、甘薯、芋頭、馬鈴薯等來代替一部分主食,即可調理腸道,還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

            4、不要暴飲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建議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有清暑熱又有補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5、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還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6、飲食不要過于生冷

            由于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于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導致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其次,經過一個長夏后,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于寒涼,例如:西瓜、梨、黃瓜等,其性味寒涼,多食可能傷及脾胃,所以要少吃。

            7、適當吃一些解暑清涼的食物

            一般來說,喝些綠豆湯,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

            8、應忌過燥的食物

            中醫養生小常識認為,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所以,秋令飲食養生應忌過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類的食物。

            立秋應常吃4種食材:

            1、銀耳

            銀耳以其色白如銀,形如人耳故名,又名白木耳、白耳子、雪耳等。銀耳一般制成干品,以干燥、白色微黃、朵大體輕、有光澤、膠質厚者為佳品?!般y耳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養胃生津,益氣和血,補腎強心,健腦提神,恢復疲勞等功效。具有滋潤而不膩滯的藥用特點。

            2、紅小豆

            紅豆具有很高的藥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紅豆藥用可以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病等。秋天吃紅豆可以養生,這是因為,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立秋后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通常較高,空氣濕度也較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進補需先調理脾胃,調理脾胃須側重于清熱、利濕、健脾,而紅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及時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同時紅小豆還具有很好的補血作用,可以為秋冬進補奠定基礎。

            3、胡蘿卜

            胡蘿卜既能補脾健胃,又能養肝明目。胡蘿卜中含有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是脂溶性物質,在油脂的作用下才能被人體吸收,所以胡蘿卜最好與肉炒或者燉著吃。

            4、糙米

            我們平常吃的雪白柔軟的米飯叫做精白米,它是在加工過程中經過精磨、去掉大米外層部分得到的產品。大米雖然潔白細膩,但你也許不知道,經過精加工的大米,在碾制過程中胚芽以及谷子釉質部分和谷糠一起被磨掉了,糙米保留的營養更加全面,維生素保留較多。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篇4

            我國民間有“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以肉貼膘”)的習俗。但是專家指出,立秋“貼秋膘”要因人因地因時而異,否則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有害健康。

            專家介紹說,經過一個漫長酷暑的煎熬,人體內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及脂肪等營養耗損不少。適當的“貼秋膘”有益于恢復體力,但是若貼補過分,相對運動不足,消耗的熱量過低,則易導致肥胖。在立秋后的飲食中,人們應科學地選擇適宜秋季吃的蔬菜,如豆芽、菠菜、胡蘿卜、芹菜、小白菜、萵筍等,這些都是營養豐富又不容易發胖的蔬菜。

            醫師介紹說,“貼秋膘”最早傳于北方,這與北方的氣候有關。而江南立秋后,天氣不會馬上轉涼,暑濕還比較重。這時人的脾胃功能仍然不是很好,如果這時“貼秋膘”,會加重脾胃的負擔,導致濕熱積聚在胃腸中,反而更容易誘發感冒、便秘、發熱,所以在早秋進補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三類人群不宜貼秋膘

            醫師特別提醒以下三類人,“貼秋膘”要特別注意食材的選擇和“貼秋膘”的技巧。

            1、脾虛患者。脾虛的人常常表現為食少腹脹、食欲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這類朋友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2、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于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這類朋友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進補。

            3、老年人及兒童。由于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脹。因此,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山楂、白蘿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立秋后不能任性吃西瓜了

            在很多地方的立秋節氣上,有著“啃秋”的習俗,不少老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南京城里的人在立秋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翱星铩痹谟行┑胤揭卜Q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但是專家提醒,“啃秋”最好不要吃冰西瓜。中醫師介紹說,立秋過后,西瓜漸漸歸屬于反季節水果,立秋后,氣候逐漸轉涼,人體消化功能下降,腸道抗病能力減弱,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貪吃涼西瓜就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或者使原來的胃病加重。所以,“啃秋”的時候不能再像夏季那樣多吃冰西瓜了。

            立秋后不妨喝三湯

            隨著立秋節氣的到來,天氣逐漸開始干燥,中醫認為燥邪最易傷肺,所以感興趣的讀者朋友不妨試試專家推薦的立秋三湯食療方,有助于潤肺降火哦。

            蓮子百合湯

            做法及功效:蓮子15克、干百合15克、雞蛋1個、白糖適量。將蓮子去芯,與百合同放在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文火煮至蓮子肉爛,再加入雞蛋、白糖。雞蛋煮熟后即可食用??裳a益脾胃、潤肺,寧心安神。

            雪梨銀耳湯

            做法及功效:雪梨1只,水發銀耳30克,貝母5克,白糖適量。將水發銀耳去根、去雜洗凈,撕成小片;將雪梨去皮、去籽,切成多塊。將銀耳片、雪梨塊、貝母、白糖同放在燉皿內上籠蒸30—40分鐘,取出,即可裝盤食。此湯滋陰清肺、消痰降火。

            芝麻木耳湯

            做法及功效:把10克左右的黑芝麻炒熟,與用溫水發泡好的木耳一起放在鍋里,加水煎煮,煎煮好可加一點白糖,分幾次食用。芝麻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尤適用于大便干燥者。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篇5

            從立秋起,就是秋天的開始了。從立秋到立冬,期間經過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節氣。并以中秋作為氣候轉化的分界。

            從氣候特點來看,立秋時節由于盛夏的余熱未消,盡管早晚秋風送爽,而白天仍然暑熱肆虐,晝夜溫差大。

            中醫認為,秋季養生,一要養收、二要養肺。在秋天,由于陽氣漸收,而陰氣卻逐漸生長起來,萬物成熟到了收獲之時。從秋季的氣候特點來看,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度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隨“長夏”到“秋收”而相應改變。

            情志調養

            秋季是傷感的季節。進入秋天,人的情緒低沉,心情抑郁。切忌悲憂傷感,做到內心平和、神志安寧。

            起居調養

            立秋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睡早起。早睡,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要適時調整。

            飲食調養

            飲食應以清淡、低蛋白、低脂肪、低鹽、富含維生素為原則。秋氣燥氣大,易傷津液因此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百合、蓮子、木耳、銀耳等藥食通用之品,以益胃生津。

            忌煙,少食姜、蔥、蒜等辛辣之品。

            尤其要注意的是,慢性腎臟病人,蛋白質的攝入量要控制在每天每公斤體重0。6克。低鹽飲食應當每日食鹽攝入不超過6。0克。適當的控制飲食量,每次飲水不超過前日尿量500毫升。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篇6

            立秋已經多日,從氣溫上看與往日溫度相差不大,但已出現中午熱,早晚涼的氣象。這種時候,人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均已下降,稍一著涼,就容易患感冒。而且人們經過炎熱的夏天,身體消耗大,體內的營養物質相對缺乏,故有體重減輕、倦怠乏力、食欲降低等體虛癥狀,因此早秋時節調養一下身體是很有必要的。

            早飯一碗粥、晚飯一碗湯

            經歷了漫長的酷熱的夏季,人們由于頻飲冷飲,常吃冰凍食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特別是體虛者,此時驟用補藥或補品勢必難以消化吸收。所以,秋季進補之前,脾胃應有一個調整適應的階段??上妊a食一些既富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如魚、各種動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藥、紅棗、蓮藕等。此外,奶制品、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均宜多吃,藥食兼優的菱角、板栗也是調理脾胃的佳品,它們均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具有補中益氣、開胃止渴、固腎養精等功效。

            入秋后要格外注意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飲食上,可推行“早飯一碗粥、晚飯一碗湯”,飲食結構以清淡為主。

            雖說秋高氣爽,但氣候干燥確是不爭事實。過于干燥的天氣很容易使人內火旺盛,情緒也容易煩躁,還會使皮膚老化。所以進入秋季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防秋燥。下面的食物都有清肺降火的功效,是防秋燥的好幫手。

            梨:清心降火解秋燥

            梨具有潤燥消風,鎮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緩解“秋燥”,醒酒解毒。對于秋燥引起的干咳、口渴和便秘效果不錯。生梨性涼,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過多。脾胃較弱的人,也可以做成冰糖燉梨水,亦是一種很好的食用方法。歷代中國戲曲名家保護嗓音的秘訣就是每日飲用鮮梨榨汁滋潤喉嚨;梨用來生食、榨汁均可,加蜂蜜、冰糖、川貝母燉煮,可有效緩解咳嗽癥狀。

            藕:清熱疏郁,含鈣、磷、鐵及豐富的維生素C。

            新鮮蓮藕榨汁加蜂蜜,有助解除煩悶口渴;煮熟之后食用健脾開胃,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

            多吃水果預防秋燥

            入秋之后,空氣中的水分子逐漸減少,容易讓人產生口干舌燥的感覺。一些人還會感到鼻腔似煙道般干燥,一不小心還出血;喉嚨也*的,頻頻干咳,有時有少量的粘痰,卻總是咳而不爽;嘴唇最敏感,時常有干裂的感覺,這就是中醫常說的“燥”,有“燥”就要“養氣”。

            對于人來說,應從精神調養、飲食調整和加強鍛煉等多方面去協調。應多吃水果和蔬菜,比如:水果可選橙子、檸檬和烏梅等,同時,還要保持心情愉快,不煩躁。此外,對于運動者來說,要特別注意“養氣”,每次鍛煉后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若出汗較多,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生活上要有規律

            遠離氣象過敏除“秋乏”

            生活上要有規律。在晴朗的日子里,應多做戶外有氧活動。其次,要適當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和豆類等,這些食物能使人的大腦產生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以消除抑郁情緒。還可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跳舞、唱歌、聽音樂等,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

          秋天的中醫養生之道,請告訴我?

          1、健康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調理脾胃 立秋之后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于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進補。
          3、預防秋乏 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但要注意循序漸進;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預防秋燥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干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干燥癥”,比如皮膚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
          5、預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6、早起早睡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7、加強鍛煉 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煉,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煉,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8、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后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9、適時進補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10、注意養陰 秋季天氣干燥,秋季養生要注意養陰。秋天養陰,第一,要多喝水,以補充夏季丟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氣,秋季我們要多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漫步田野、公園,這都有助于養陰。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過多會損人體之“陰”,因此,秋季鍛煉要適度。

          秋天的中醫養生之道,請告訴我?

          1、健康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調理脾胃 立秋之后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于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進補。
          3、預防秋乏 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但要注意循序漸進;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預防秋燥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干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干燥癥”,比如皮膚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
          5、預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6、早起早睡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7、加強鍛煉 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煉,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煉,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8、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后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9、適時進補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10、注意養陰 秋季天氣干燥,秋季養生要注意養陰。秋天養陰,第一,要多喝水,以補充夏季丟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氣,秋季我們要多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漫步田野、公園,這都有助于養陰。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過多會損人體之“陰”,因此,秋季鍛煉要適度。

          秋天的中醫養生之道,請告訴我?

          1、健康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調理脾胃 立秋之后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于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進補。
          3、預防秋乏 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但要注意循序漸進;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預防秋燥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干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干燥癥”,比如皮膚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
          5、預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6、早起早睡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7、加強鍛煉 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煉,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煉,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8、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后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9、適時進補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10、注意養陰 秋季天氣干燥,秋季養生要注意養陰。秋天養陰,第一,要多喝水,以補充夏季丟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氣,秋季我們要多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漫步田野、公園,這都有助于養陰。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過多會損人體之“陰”,因此,秋季鍛煉要適度。

          秋季養生常識

           秋季養生常識

          秋季的特點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所以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寒涼調配為主要。

           1、防秋“燥”,護陰津

          秋季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饵S帝內經》說:“秋冬養陰”,即指在秋冬兩季應當收養陰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長的規律,并為來年陽氣的生發打好基礎?!霸铩睘榍锛镜闹鳉?,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癥狀。因此,秋季養生,當以“防肺燥,護陰津”為主。

          2、調養起居

          調養從清晨開始。秋季氣候干燥,但清晨卻多是天高氣爽,空氣清新,一日當中為舒適的時候。早睡早起是好習慣,利于收斂神氣,使肺不受秋燥的損害,保持充沛的活力。此外,據有關專家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此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而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后期。秋季的適當早起,可縮短或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于預防腦血栓發病也是有一定意義的

          秋季晝熱夜涼溫差較大,應隨時增減衣服,以防止秋涼感冒。為了提高人體在冬天的御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較弱而易患氣管炎的人們應特別進行秋季鍛煉,以保證機體順利地從夏熱與秋涼“接軌”以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

           3、調氣養生

          秋冬季寒風蕭瑟,多少使人觸景生情,尤其年老之人,垂暮之感使得情緒低落。憂郁、煩躁的情緒變化會對身體的健康產生不少的影響。擺脫氣候帶來的情緒變換,應該調整好自身的精神狀態,振作精神,調整狀態,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4、靜情緒

          秋天自然界的蕭瑟,使人容易觸景生情,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來說,更易在他們心中引起蕭條、凄涼、垂暮之感,勾起憂郁的心緒。此時情緒調養應保持安寧平靜,以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對人心理上的影響。

          精神調節順應秋氣的特性,保持寧而不躁,斂而不泄,清而不濁,神氣內斂,做到清靜養神,排除雜念,達到心境寧靜之狀態。秋分過后適逢重陽時節,此時秋高氣爽,不宜閉戶家中,建議外出游玩,登高遠眺,飽覽風景,可使人心曠神怡,愁悶全消。

          5、早起早睡

          秋天容易感到困乏,每到周末的時候,不少人可能會選擇睡懶覺,但專家認為,秋天更應該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也是養生的一種方法。所謂天人相應也就是人與天地相順應,最有效的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就是隨四季的變化而調整作息規律了。

           6、適度飲水

          在“飲食的金字塔”中,水處于最底層。也就是說,水是人體最基本所需,也是最重要的營養元素之一。秋季天氣干燥,易使人產生燥氣。而秋燥最愛攻擊肺,所以當燥氣上升時,咳嗽、哮喘腹瀉、皮膚干燥等疾病首當其沖。此時,人體需要更多的水來維持機體的正常運轉。此外,秋天易出現身體困乏,也就是俗稱的“秋乏”。而科學地飲水也可以緩解秋乏癥狀。

          秋季應多喝開水、淡茶等,以養陰潤燥,彌補身體損失的津液,尤其應定時、主動多喝白開水,即使不渴也要喝。喝水時,要少量頻飲,而不要一口氣喝得太多。研究發現,此法既可使人體津液得以補償,對內臟也沒有損害。而一次大量飲水,反而會損傷腸胃功能,導致消化吸收紊亂。

           7、吃蜜少姜

          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蜂蜜具有強健體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不僅有利于這些疾病的康復,而且還可以防止“秋燥”對于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姜是好東西,但是到了秋季還是少吃姜為好。過去有句老話“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贝蟾乓馑际乔锾觳怀越?,夜晚不吃姜。當然,這并不是說秋季就絕對一點也不吃,關鍵是不能“多食”和“夜間勿食”。

           8、調節飲食

          民以食為天,飲食調理對身體的保健功效同樣不可忽視。遵循季節變換的規律,科學進食,由內而外地調養,這就是食療功效。皮膚與口角干燥、口舌生瘡、咳嗽、毛發脫落等現象,這些現象常被稱為“秋燥”現象。當出現此種狀況時,可適當選服些滋陰潤肺的補品或藥粥。如沙參、百合、銀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適量煮粥,早晚服食,潤肺生津,養陰清燥。時刻多補充水分及水溶性維生素B和C多吃水果與綠葉蔬菜;不要過量吃瓜果,因為容易壞肚又損傷脾胃;少用蔥、姜、蒜、韭菜、辣椒等的溫燥熱食物,以防溫病熱癥。

          飲食除以酸、潤為主之外,還須提醒的夏季過后,暑氣消退,人們食欲普遍增強,加上秋收時候食物品種豐富,貪食的人們千萬記得要管住你饞嘴,以免傷及腸胃。

            9、加強運動

          秋天人們可以參加一些輕松平緩、活動量小的運動。這樣既不會因出汗多損耗元氣,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體素質。鍛煉還能增強體質,增進機體的耐寒抗病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增加大腦皮層的靈活性,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旺盛的精力。鍛煉后胃液分泌加多,腸胃蠕動增快,可以提高消化和吸收功能。像慢跑、做操、打太極拳、散步、登山、打乒乓球、羽毛球等都是適合秋季的運動,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

          因為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黏滯性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減小,韌帶的伸展度降低,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指揮能力在沒有準備活動的情況下也會下降,鍛煉前若不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會引起關節韌帶拉傷、肌肉拉傷等,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鍛煉反而成了一種傷害。所以無論多大年紀,在鍛煉之前準備活動都要做,時間長短和內容可以因人而異,但一般應該做到身體微微有些發熱比較好。做完準備活動后,無論進行舒緩或較急促劇烈的活動,身體都能適應,才能達到鍛煉的目的。

           10、多曬太陽

          人體在補充充足的陽光之后是可以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的,然而,當秋季來臨的時候,陽光的照射便不再想夏天那樣的強烈,雨天也會漸漸的增多,這個時候人體的褪黑色素就會增多,從而就會一直甲狀腺素與腎上腺素的分泌,會讓人感覺到心情低落。

          所以,適當的多曬太陽可以讓人心情變得開闊,顯得更精神。如果是在陰雨天,可以將屋內的照明設施打開,同樣可以提高人的興奮度。

           秋季養生吃什么助睡眠

          溫奶

          睡前喝杯溫奶有助于睡眠的說法早已眾人皆知,因為牛奶中包含一種色氨酸,它能夠象氨基酸那樣發揮鎮靜的功效。而鈣能幫助大腦充分利用這種色氨酸。將溫和的牛奶盛在奶瓶中,那更會帶給你一種回到幼年的溫馨之感,輕輕地告訴你“放松些,一切都很好”。

          土豆

          一個小小的烤土豆是不會破壞你的胃腸道的,相反它能夠清除那些妨礙色氨酸發揮催眠作用的酸化合物。如果混合溫奶做成土豆泥的話,效果會更加的棒哦!

          蜂蜜

          大量的糖份具有興奮作用,但是少量的葡萄糖能夠適時地暗示大腦分泌orexin(苯基二氫喹唑啉),這是一種新發現的與思維反應相關的神經傳遞素。所以滴幾滴蜂蜜到溫奶或者香草茶中也是有助于睡前放松的。

          香蕉

          香蕉實際上就是包著果皮的“安眠藥”,它除了含有豐富的復合胺和N-乙酰-5-甲氧基色胺之外,還富有能使肌肉放松的鎂。

          燕麥片

          燕麥是很有價值的睡前佳品,含有富足的N-乙酰-5-甲氧基色胺。煮一小碗谷類,加少許蜂蜜混合其中是再合適不過了。試試大口大口的用力咀嚼,足以填補你的牙洞了。同時燕麥片能誘使產生褪黑素,一小碗就能起到促進睡眠的效果,如果大量咀嚼燕麥片,效果會更佳。

          秋季養生常識

           秋季養生常識

          秋季的特點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所以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寒涼調配為主要。

           1、防秋“燥”,護陰津

          秋季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饵S帝內經》說:“秋冬養陰”,即指在秋冬兩季應當收養陰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長的規律,并為來年陽氣的生發打好基礎?!霸铩睘榍锛镜闹鳉?,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癥狀。因此,秋季養生,當以“防肺燥,護陰津”為主。

          2、調養起居

          調養從清晨開始。秋季氣候干燥,但清晨卻多是天高氣爽,空氣清新,一日當中為舒適的時候。早睡早起是好習慣,利于收斂神氣,使肺不受秋燥的損害,保持充沛的活力。此外,據有關專家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此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而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后期。秋季的適當早起,可縮短或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于預防腦血栓發病也是有一定意義的

          秋季晝熱夜涼溫差較大,應隨時增減衣服,以防止秋涼感冒。為了提高人體在冬天的御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較弱而易患氣管炎的人們應特別進行秋季鍛煉,以保證機體順利地從夏熱與秋涼“接軌”以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

           3、調氣養生

          秋冬季寒風蕭瑟,多少使人觸景生情,尤其年老之人,垂暮之感使得情緒低落。憂郁、煩躁的情緒變化會對身體的健康產生不少的影響。擺脫氣候帶來的情緒變換,應該調整好自身的精神狀態,振作精神,調整狀態,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4、靜情緒

          秋天自然界的蕭瑟,使人容易觸景生情,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來說,更易在他們心中引起蕭條、凄涼、垂暮之感,勾起憂郁的心緒。此時情緒調養應保持安寧平靜,以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對人心理上的影響。

          精神調節順應秋氣的特性,保持寧而不躁,斂而不泄,清而不濁,神氣內斂,做到清靜養神,排除雜念,達到心境寧靜之狀態。秋分過后適逢重陽時節,此時秋高氣爽,不宜閉戶家中,建議外出游玩,登高遠眺,飽覽風景,可使人心曠神怡,愁悶全消。

          5、早起早睡

          秋天容易感到困乏,每到周末的時候,不少人可能會選擇睡懶覺,但專家認為,秋天更應該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也是養生的一種方法。所謂天人相應也就是人與天地相順應,最有效的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就是隨四季的變化而調整作息規律了。

           6、適度飲水

          在“飲食的金字塔”中,水處于最底層。也就是說,水是人體最基本所需,也是最重要的營養元素之一。秋季天氣干燥,易使人產生燥氣。而秋燥最愛攻擊肺,所以當燥氣上升時,咳嗽、哮喘腹瀉、皮膚干燥等疾病首當其沖。此時,人體需要更多的水來維持機體的正常運轉。此外,秋天易出現身體困乏,也就是俗稱的“秋乏”。而科學地飲水也可以緩解秋乏癥狀。

          秋季應多喝開水、淡茶等,以養陰潤燥,彌補身體損失的津液,尤其應定時、主動多喝白開水,即使不渴也要喝。喝水時,要少量頻飲,而不要一口氣喝得太多。研究發現,此法既可使人體津液得以補償,對內臟也沒有損害。而一次大量飲水,反而會損傷腸胃功能,導致消化吸收紊亂。

           7、吃蜜少姜

          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蜂蜜具有強健體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不僅有利于這些疾病的康復,而且還可以防止“秋燥”對于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姜是好東西,但是到了秋季還是少吃姜為好。過去有句老話“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贝蟾乓馑际乔锾觳怀越?,夜晚不吃姜。當然,這并不是說秋季就絕對一點也不吃,關鍵是不能“多食”和“夜間勿食”。

           8、調節飲食

          民以食為天,飲食調理對身體的保健功效同樣不可忽視。遵循季節變換的規律,科學進食,由內而外地調養,這就是食療功效。皮膚與口角干燥、口舌生瘡、咳嗽、毛發脫落等現象,這些現象常被稱為“秋燥”現象。當出現此種狀況時,可適當選服些滋陰潤肺的補品或藥粥。如沙參、百合、銀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適量煮粥,早晚服食,潤肺生津,養陰清燥。時刻多補充水分及水溶性維生素B和C多吃水果與綠葉蔬菜;不要過量吃瓜果,因為容易壞肚又損傷脾胃;少用蔥、姜、蒜、韭菜、辣椒等的溫燥熱食物,以防溫病熱癥。

          飲食除以酸、潤為主之外,還須提醒的夏季過后,暑氣消退,人們食欲普遍增強,加上秋收時候食物品種豐富,貪食的人們千萬記得要管住你饞嘴,以免傷及腸胃。

            9、加強運動

          秋天人們可以參加一些輕松平緩、活動量小的運動。這樣既不會因出汗多損耗元氣,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體素質。鍛煉還能增強體質,增進機體的耐寒抗病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增加大腦皮層的靈活性,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旺盛的精力。鍛煉后胃液分泌加多,腸胃蠕動增快,可以提高消化和吸收功能。像慢跑、做操、打太極拳、散步、登山、打乒乓球、羽毛球等都是適合秋季的運動,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

          因為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黏滯性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減小,韌帶的伸展度降低,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指揮能力在沒有準備活動的情況下也會下降,鍛煉前若不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會引起關節韌帶拉傷、肌肉拉傷等,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鍛煉反而成了一種傷害。所以無論多大年紀,在鍛煉之前準備活動都要做,時間長短和內容可以因人而異,但一般應該做到身體微微有些發熱比較好。做完準備活動后,無論進行舒緩或較急促劇烈的活動,身體都能適應,才能達到鍛煉的目的。

           10、多曬太陽

          人體在補充充足的陽光之后是可以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的,然而,當秋季來臨的時候,陽光的照射便不再想夏天那樣的強烈,雨天也會漸漸的增多,這個時候人體的褪黑色素就會增多,從而就會一直甲狀腺素與腎上腺素的分泌,會讓人感覺到心情低落。

          所以,適當的多曬太陽可以讓人心情變得開闊,顯得更精神。如果是在陰雨天,可以將屋內的照明設施打開,同樣可以提高人的興奮度。

           秋季養生吃什么助睡眠

          溫奶

          睡前喝杯溫奶有助于睡眠的說法早已眾人皆知,因為牛奶中包含一種色氨酸,它能夠象氨基酸那樣發揮鎮靜的功效。而鈣能幫助大腦充分利用這種色氨酸。將溫和的牛奶盛在奶瓶中,那更會帶給你一種回到幼年的溫馨之感,輕輕地告訴你“放松些,一切都很好”。

          土豆

          一個小小的烤土豆是不會破壞你的胃腸道的,相反它能夠清除那些妨礙色氨酸發揮催眠作用的酸化合物。如果混合溫奶做成土豆泥的話,效果會更加的棒哦!

          蜂蜜

          大量的糖份具有興奮作用,但是少量的葡萄糖能夠適時地暗示大腦分泌orexin(苯基二氫喹唑啉),這是一種新發現的與思維反應相關的神經傳遞素。所以滴幾滴蜂蜜到溫奶或者香草茶中也是有助于睡前放松的。

          香蕉

          香蕉實際上就是包著果皮的“安眠藥”,它除了含有豐富的復合胺和N-乙酰-5-甲氧基色胺之外,還富有能使肌肉放松的鎂。

          燕麥片

          燕麥是很有價值的睡前佳品,含有富足的N-乙酰-5-甲氧基色胺。煮一小碗谷類,加少許蜂蜜混合其中是再合適不過了。試試大口大口的用力咀嚼,足以填補你的牙洞了。同時燕麥片能誘使產生褪黑素,一小碗就能起到促進睡眠的效果,如果大量咀嚼燕麥片,效果會更佳。

          秋季中醫養生保健知識?

          學習中醫養生方法,把握四季養生時間,食療養生,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探索不生病的智慧,讓自己成為自己最好的醫生!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秋季中醫養生保健常識

          1.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后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溼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溼,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2.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事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3.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傷人的津液。多數蔬菜、水果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補充人體的津液。另外,還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之品,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

          4.是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韭菜、大蒜、蔥、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5.是重視精神調養。陰虛的人,肝火易旺,動輒發脾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摟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則內耗陰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為明顯。因此,預防秋燥的另一環就是要重視精神的調養,并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平靜地度過這一多事之秋。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7.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

          8.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懶床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9.平時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經常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納新,以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燥邪的侵害。

          10.白露過后,氣候逐漸變涼,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這時再赤膊露體,就容易受涼,輕則易患感冒,重則易染肺疾。因秋氣主燥,燥易傷肺。

          11.及時增減衣服。立秋之后,晝夜之間的溫差較大,不宜赤膊露體,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12.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流質,以養陰潤燥,彌補損失的陰潤,但喝流質的飲食,尤其是飲料和水等液體飲料時,飲用方法頗多講究、以少量頻飲為最佳。

            秋日中醫養生食品

          蓮子

          蓮子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古人認為它“享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秋天食用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不僅有助緩解失眠等,對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來說,蓮子還可以通過補腎增強免疫力,達到潤肺的效果。

          市場上的蓮子有紅蓮子和白蓮子之分,紅蓮子口感較硬,但補腎、補血效果更好;白蓮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強。除了蓮子粥、紅棗銀耳蓮子湯、銀耳蓮子羹等傳統食用方法,用蓮子心泡茶去心火效果更佳,蓮子泡酒則固腎效果更為顯著。

          芡實

          這是睡蓮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種仁,又稱“雞頭米”、“雞頭”等,在南方較常見。中醫認為,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

          其補腎效果強于山藥,祛溼效果優于紅小豆,鎮靜效果強過蓮子,可以說是一種被埋沒的補益佳品。宋代文豪蘇東坡的養生之道中,有一條就是吃芡實。

          鮮芡實或干芡實泡水后可直接嚼服,也可熬粥、煲湯或與蓮子、山藥、白扁豆等食物一同食用。芡實搭配燕窩蒸食,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可使人們氣色更好。

          此外,把鮮芡實去皮后凍在冰箱里,還可較長時間儲存食用,補腎效果更好。

          栗子

          金秋味道香甜味美的栗子,是秋冬非常受歡迎的零食,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豐富的營養成分。

          中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等功效。栗子可生食、炒食、加水煮食等,在眾多的食用方法中,生吃栗子,且緩慢咀嚼、徐徐咽下時的補腎效果最佳。這是因為生栗子中酶和維生素C等的含量最高,且細嚼慢咽時消化更充分,更利于人體吸收,對體虛乏力或腎虛導致的腿腳無力等癥狀效果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栗子不可多吃,每日最好不要超過10顆。

          花生

          花生是一種高蛋白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長生果”的美譽?!侗静菥V目》記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適合脾虛消瘦、食少乏力、干咳少痰等人。

          值得注意的是,花生紅衣***即花生皮***補氣止血的作用更強,因此,需要補血的人可挑選紅衣更多的小?;ㄉ?,而煮粥、打花生漿則可以挑選大粒的花生。

          此外,醋泡花生仁、用生花生殼煮水喝,還有一定的降壓效果。需要提醒的是,少數人吃花生可能引起過敏反應,這類人需要避免食用花生或花生制品。還需提醒的是,發霉的花生致癌性很強,不可食用。

          秋季中醫養生保健知識?

          學習中醫養生方法,把握四季養生時間,食療養生,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探索不生病的智慧,讓自己成為自己最好的醫生!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秋季中醫養生保健常識

          1.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后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溼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溼,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2.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事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3.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傷人的津液。多數蔬菜、水果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補充人體的津液。另外,還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之品,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

          4.是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韭菜、大蒜、蔥、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5.是重視精神調養。陰虛的人,肝火易旺,動輒發脾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摟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則內耗陰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為明顯。因此,預防秋燥的另一環就是要重視精神的調養,并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平靜地度過這一多事之秋。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7.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

          8.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懶床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9.平時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經常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納新,以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燥邪的侵害。

          10.白露過后,氣候逐漸變涼,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這時再赤膊露體,就容易受涼,輕則易患感冒,重則易染肺疾。因秋氣主燥,燥易傷肺。

          11.及時增減衣服。立秋之后,晝夜之間的溫差較大,不宜赤膊露體,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12.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流質,以養陰潤燥,彌補損失的陰潤,但喝流質的飲食,尤其是飲料和水等液體飲料時,飲用方法頗多講究、以少量頻飲為最佳。

            秋日中醫養生食品

          蓮子

          蓮子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古人認為它“享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秋天食用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不僅有助緩解失眠等,對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來說,蓮子還可以通過補腎增強免疫力,達到潤肺的效果。

          市場上的蓮子有紅蓮子和白蓮子之分,紅蓮子口感較硬,但補腎、補血效果更好;白蓮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強。除了蓮子粥、紅棗銀耳蓮子湯、銀耳蓮子羹等傳統食用方法,用蓮子心泡茶去心火效果更佳,蓮子泡酒則固腎效果更為顯著。

          芡實

          這是睡蓮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種仁,又稱“雞頭米”、“雞頭”等,在南方較常見。中醫認為,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

          其補腎效果強于山藥,祛溼效果優于紅小豆,鎮靜效果強過蓮子,可以說是一種被埋沒的補益佳品。宋代文豪蘇東坡的養生之道中,有一條就是吃芡實。

          鮮芡實或干芡實泡水后可直接嚼服,也可熬粥、煲湯或與蓮子、山藥、白扁豆等食物一同食用。芡實搭配燕窩蒸食,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可使人們氣色更好。

          此外,把鮮芡實去皮后凍在冰箱里,還可較長時間儲存食用,補腎效果更好。

          栗子

          金秋味道香甜味美的栗子,是秋冬非常受歡迎的零食,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豐富的營養成分。

          中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等功效。栗子可生食、炒食、加水煮食等,在眾多的食用方法中,生吃栗子,且緩慢咀嚼、徐徐咽下時的補腎效果最佳。這是因為生栗子中酶和維生素C等的含量最高,且細嚼慢咽時消化更充分,更利于人體吸收,對體虛乏力或腎虛導致的腿腳無力等癥狀效果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栗子不可多吃,每日最好不要超過10顆。

          花生

          花生是一種高蛋白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長生果”的美譽?!侗静菥V目》記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適合脾虛消瘦、食少乏力、干咳少痰等人。

          值得注意的是,花生紅衣***即花生皮***補氣止血的作用更強,因此,需要補血的人可挑選紅衣更多的小?;ㄉ?,而煮粥、打花生漿則可以挑選大粒的花生。

          此外,醋泡花生仁、用生花生殼煮水喝,還有一定的降壓效果。需要提醒的是,少數人吃花生可能引起過敏反應,這類人需要避免食用花生或花生制品。還需提醒的是,發霉的花生致癌性很強,不可食用。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秋中醫養生保健的方法

          秋季中醫養生建議:1. 規律作息:調整作息,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保證肺部氣息進行舒展。2. 調整飲食: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如梨子、銀耳羹等,多食用酸性食物如山楂、杏子、梅子,食用黑色食物保護肺部。3. 適量運動:選擇散步、慢跑、打球等慢運動,提高肺活量,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提升正氣。4. 疾病預防、收斂神氣:規律生活習慣,若身體出現不適,及時就醫。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