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治肝三十法詳解 還你身體健康 金彈子卷葉是什么情況 金彈子卷葉是什么情況 養殖注意事項須知 吊竹梅要不要打頂 吊竹梅要不要打頂 摘心的正確方法需了解 鹿皂苷是什么 鹿皂苷是什么 可以祛黃褐斑嗎 2p漏電保護器什么意思啊 2p漏電保護器什么意思啊 漏電保護器是什么 心形剪紙的剪法 什么是剪紙 黑桃什么時候采摘 黑桃什么時候采摘 生長需要什么環境 作為三者出險什么意思 作為三者出險什么意思 三者指什么 學生評價手冊家長的話 學生評價手冊家長的話 家長寄語范文分享 平安無事牌的最佳尺寸 平安無事牌的最佳尺寸 存放注意事項須知 沃爾瑪主管職責是什么 沃爾瑪主管職責是什么 有什么職位要求 孕婦乳果糖多久能有作用 乳果糖的副作用是什么 孕婦乳果糖多久能有作用 后腦勺頭發難干是什么原因 頭發稀疏是怎么回事 后腦勺頭發難干是什么原因 探頭開鏡好還是不開鏡好 看看玩家怎么說 探頭開鏡好還是不開鏡好 率土之濱如何召回駐守部隊 有什么作用 率土之濱如何召回駐守部隊 眼底彩照是什么 有哪些檢查方法 眼底彩照是什么 精靈盛典智法天賦加點 加點攻略分享 精靈盛典智法天賦加點 黃米面怎么和面 什么是黃米面 墻磚陽角怎樣處理 為你介紹七種常見方法 墻磚陽角怎樣處理 白腰文鳥的壽命有多長 都吃什么食物 白腰文鳥的壽命有多長 交流電動機工作原理是什么 主要用途有哪些 交流電動機工作原理是什么 薄衣服補洞的簡單方法 為你介紹五個方法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治肝三十法詳解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2-03-29 04:33:39
文檔

治肝三十法詳解

1、肝氣證治,王氏認為,肝氣之為病,多緣于郁怒傷肝,木失條達,氣機郁滯。初病則多自郁于本經,而為脹為痛;郁久則易于導致絡脈瘀阻;而侮脾、犯胃、沖心、犯肺,或虛實夾雜,種種不同,皆是臨床常見的肝氣變證。若能了然于胸,自可應對自如。2、疏肝理氣法 王氏云:普如肝氣自郁于本經,兩脅氣脹或痛者,宜疏肝。香附、郁金、蘇梗、青皮、橘葉之屬。兼寒,加吳萸;兼熱,加丹皮、山梔;兼痰,加半夏、茯苓”。
推薦度:
導讀1、肝氣證治,王氏認為,肝氣之為病,多緣于郁怒傷肝,木失條達,氣機郁滯。初病則多自郁于本經,而為脹為痛;郁久則易于導致絡脈瘀阻;而侮脾、犯胃、沖心、犯肺,或虛實夾雜,種種不同,皆是臨床常見的肝氣變證。若能了然于胸,自可應對自如。2、疏肝理氣法 王氏云:普如肝氣自郁于本經,兩脅氣脹或痛者,宜疏肝。香附、郁金、蘇梗、青皮、橘葉之屬。兼寒,加吳萸;兼熱,加丹皮、山梔;兼痰,加半夏、茯苓”。

1、肝氣證治,王氏認為,肝氣之為病,多緣于郁怒傷肝,木失條達,氣機郁滯。初病則多自郁于本經,而為脹為痛;郁久則易于導致絡脈瘀阻;而侮脾、犯胃、沖心、犯肺,或虛實夾雜,種種不同,皆是臨床常見的肝氣變證。若能了然于胸,自可應對自如。

2、疏肝理氣法 王氏云:普如肝氣自郁于本經,兩脅氣脹或痛者,宜疏肝。香附、郁金、蘇梗、青皮、橘葉之屬。兼寒,加吳萸;兼熱,加丹皮、山梔;兼痰,加半夏、茯苓”。

3、疏肝通絡法 王氏云:“如疏肝不應,營氣痹窒,絡脈瘀阻,宜兼通血絡。如旋覆、新絳、歸須、桃仁、澤蘭葉等?!备沃魇栊?,又主藏血。肝氣郁結,可致血行不暢,絡脈瘀阻。

4、柔肝法 王氏云:“如肝氣脹甚,疏之更甚者,當柔肝。當歸、杞子、柏子仁、牛膝。兼熱,加天冬、生地;兼寒,加蓯蓉、肉桂?!?/p>

5、緩肝法 王氏云:“如肝氣脹甚而中氣虛者,當緩肝。炙甘草、白芍、大棗、橘餅、淮小麥。本法適用于肝氣脹甚而中氣素虛之癥。

6、培土瀉木法 王氏云:“肝氣乘牌,脘腹脹痛,六君子湯加吳索黃、白芍、木香”。本法適用于肝氣乘牌之證。

7、泄肝和胃法 王氏云:“肝氣乘胃,脘痛嘔酸,二陳加左金丸,或白蔻、金鈴子?!北痉ㄟm用于肝氣郁結,郁而化火,橫逆犯胃。

8、瀉肝法 王氏云:“如肝氣上沖于心,熱厥心痛,宜瀉肝。金鈴、延胡、吳黃、川連。兼寒,去川連,加椒、桂;或再加白芍。蓋苦、辛、酸三者,為瀉肝之主法也?!?/p>

9、抑肝法 王氏云:“肝氣上沖于肺,猝得脅痛,暴上氣而喘,宜抑肝。如吳茱萸炒桑皮、蘇梗、杏仁、橘紅之屬?!?/p>

10、肝火證治,肝火之證,多由氣郁日久,郁久化火。有虛實兩端,實火責之陽亢,虛火本于陰虧。治療肝火證,除了要分清虛實之外,還應考慮肝和其他臟腑的關系,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11、清肝法 王氏云:“清肝,如羚羊角、丹皮、黑梔、黃芩、竹葉、連翹、夏枯草?!鼻甯畏ㄟm用于肝火上炎,癥見面紅目赤,耳鳴或聾,口苦咽干,頭暈目眩,心煩易怒,夜寐夢多。

12、瀉肝法 王氏云:“瀉肝,如龍膽瀉肝湯、瀉青丸、當歸龍薈丸之類?!北痉ㄟm用于肝火壅盛于三焦,內有濕熱結滯,為肝火重證。

13、制肝法 王氏云:“肝火上炎,清之不已,當制肝,乃清金以制木火亢逆也。如沙參、麥冬、石斛、枇杷葉、天冬、玉竹、右決明?!?/p>

14、瀉子法 王氏云“如肝火實者,兼瀉心。如甘草、黃連,乃實則瀉其子’也。本法適用于一切肝火實證,但并非單獨應用,而是作為一種輔助治法和清肝法或瀉肝法協同應用,以增強療效。

15、補母法 王氏云、“如水虧而肝火盛,清之不應,當益腎水,乃虛則補母之法。如六味丸、大補陰丸之類,亦乙癸同源之義也?!?。

16、化肝法 王氏云“景岳治郁怒傷肝氣逆動火煩熱脅痛,脹滿動血等證,用青皮、陳皮、丹皮、山梔、芍藥、澤瀉、貝母,方名化肝煎,是清化肝經之郁火也?;沃閺埥橘e所創制。

17、肝風證治,所謂肝風,是指肝陽化風,內生之風也,即《內經》所謂“諸風掉眩,皆屬于肝”。

18、息風和陽法 王氏云:“如肝風初起,頭目昏眩,用息風和陽法。羚羊角、丹皮、甘菊、鉤藤、決明、白藜。即涼肝也?!?/p>

19、息風潛陽法 王氏云:“如息風和陽不效,當以息風潛陽。如牡蠣、生地、女貞子、元參、白芍、菊花、阿膠。即滋肝是也?!?/p>

20、培土寧風法 王氏云:“肝風上逆,中虛納少,宜滋陽明,泄厥陰。如人參、甘草、麥冬、白芍、甘菊、玉竹。即培土寧風法,亦即緩肝法也?!?/p>

21、養肝法 王氏云:“如肝風走于四肢經絡牽掣而麻者,宜養血息風。生地、歸身、杞子、牛膝、天麻、制首烏、三角胡麻?!?/p>

22、暖土以御寒風 王氏云:“如《金匱》近效白術附子湯,治風虛,頭重??鄻O,不知食味。是暖土以御寒風之法。此非治肝,實補中也?!?/p>

23、其他治肝法,王氏治肝30法中,除肝氣8法、肝火6法、肝風5法外,還有補肝、鎮肝、斂肝、平肝、散肝、搜肝、補肝陰補肝陽、補肝血、補肝氣等11法。茲簡述如下,

24、補肝法 制首烏、蔬絲子、杞子、棗仁、萸肉、芝麻、沙苑蒺藜。此為補肝體而設。凡肝虛證皆可用之。若肝之陰陽氣血之虛明顯者,可依下法用藥。

25、補肝陰法 地黃、白芍、烏梅。此補腎與酸甘化陰合用之法。

26、補肝陽法 肉桂、川椒、從蓉。肝陽無補法,補腎即所以補肝。故此法補腎陽為主,兼以辛補之之義。

27、補肝血法 當歸、川斷、牛膝、川芎。此法養血不忘活血,兼以補腎為特點。

28、補肝氣法 天麻、白術、菊花、生姜,細辛、杜仲、羊肝?!端貑枴づK氣法時論》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補之?!笨蔀榇朔ㄗ髯?。

29、溫肝法 肉桂、川椒、吳萸。適用于肝經有寒之證。若兼胃中有寒,可加人參、干姜,即合入大建中湯之義。

30、鎮肝法 石決明、牡蠣、龍骨、龍齒、金箔、青鉛、代赭石、磁石。此為潛鎮之法。潛陽息風與重以鎮怯,適用于肝風內動及驚恐不寧等癥。

31、斂肝法 烏梅、白芍、木瓜。此酸以斂之,又有酸甘化陰之效。

32、平肝法 金鈴子、藜、鉤藤、橘葉。適用于肝陽萌動而不甚者,肝郁化火之初而火未盛者皆可用。

33、散肝法 道遙散。宗《內經》“木郁達之”之旨,統治肝郁諸證。

34、搜肝法 天麻、羌活、獨活、薄荷、蔓荊子、防風、荊芥、僵蠶、蟬蛻、白附子適用于外風所致的口眼歪斜肢體麻本、肌膚不仁等癥。雖屬外風,但亦與肝有關,故一并討論。

35、上述11法可與前述肝氣、肝風、肝火諸法互參運用。

1.

肝氣證治,王氏認為,肝氣之為病,多緣于郁怒傷肝,木失條達,氣機郁滯。初病則多自郁于本經,而為脹為痛;郁久則易于導致絡脈瘀阻;而侮脾、犯胃、沖心、犯肺,或虛實夾雜,種種不同,皆是臨床常見的肝氣變證。若能了然于胸,自可應對自如。

2.

疏肝理氣法 王氏云:普如肝氣自郁于本經,兩脅氣脹或痛者,宜疏肝。香附、郁金、蘇梗、青皮、橘葉之屬。兼寒,加吳萸;兼熱,加丹皮、山梔;兼痰,加半夏、茯苓”。疏肝理氣法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肝氣為病的首選治法,適用于肝氣為病的初起,因郁怒傷肝,氣機阻滯所致的脅肋或脹或痛??砂橐娋褚钟?,悶悶不樂,胸悶太息,脈弦或沉弦。發病前可有情志刺激因素。若肝病日久,病不全在氣分,而為情志因素所誘發或致加重者,本法仍然適用。王氏于本法所選用諸藥,以辛香調氣為主,符合《內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旨。他如《局方》香蘇散、《驗方》香郁散、《景岳全書》柴胡疏肝散等均可酌情選用。

3.

疏肝通絡法 王氏云:“如疏肝不應,營氣痹窒,絡脈瘀阻,宜兼通血絡。如旋覆、新絳、歸須、桃仁、澤蘭葉等?!备沃魇栊?,又主藏血。肝氣郁結,可致血行不暢,絡脈瘀阻。葉天士曾有名言:“初病氣結在經,病久血傷入絡。氣郁日久,可致血瘀,癥見脅肋刺痛,痛處不移,或可捫及癥塊,”舌黯,可有瘀斑,脈澀,或沉澀。王氏此法從張伸景《金匱》旋覆花湯變化而出,見血瘀絡阻征象,用之無疑。但王氏立此法的初衷,是于初投疏肝理氣法不效而后用之??梢?。初病肝氣也可應用此法,即將疏肝通絡與疏肝理氣合用于肝氣自郁于本經之癥。夫氣為血之地,氣病之初,即血郁隨之。明了此理,此法方可用之無疑。

4.

柔肝法 王氏云:“如肝氣脹甚,疏之更甚者,當柔肝。當歸、杞子、柏子仁、牛膝。兼熱,加天冬、生地;兼寒,加蓯蓉、肉桂?!备螢轱L木之臟,其性升發,而主藏血,故其體陰而用陽。若在素體陰虛血虧之人,肝陰不足,肝氣偏燥,肝失濡養,疏泄失職,肝氣郁結,愈郁愈燥。此等肝氣之為病,以脅肋脹甚為特征。若單以疏肝理氣法治之,辛香溫燥,更傷陰血,故疏之其脹更甚。故改用柔肝方法。所謂柔肝者,柔以制剛之義。肝為剛臟,賴陰血以滋養,而肝陰以腎陰為化源,所謂乙癸同源者是也。故柔肝法選用善能滋水涵木的當歸、杞子、柏子仁、牛膝。若兼有熱象,如出現煩熱口干,可加天冬、生地以滋陰清熱;若兼見下元虛寒,則加蓯蓉、肉桂以溫補下元。

5.

緩肝法 王氏云:“如肝氣脹甚而中氣虛者,當緩肝。炙甘草、白芍、大棗、橘餅、淮小麥。本法適用于肝氣脹甚而中氣素虛之癥。肝氣郁結而脹甚,可見脅肋脹急不可舒,中氣虛則可見倦息少氣,食少納呆,腹脹便溏,舌淡苔白,脈虛軟,按之無力。夫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今脾氣先虛,肝氣更急。治宜先扶中氣,故用甘味藥。法宗《素間·臟氣法時論》“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亦即《難經·十四難》“損其肝者緩其中”之義。

6.

培土瀉木法 王氏云:“肝氣乘牌,脘腹脹痛,六君子湯加吳索黃、白芍、木香”。本法適用于肝氣乘牌之證。即所謂土虛本賊,木乘土位,故脹痛見于脘腹??砂橐妵啔獠皇?,食少納呆;或腹痛即瀉,瀉后痛減;或心煩易怒,怒則痛作;脈弦,苔白。此證常由,情志因素所誘發,或因情志變動而加重。治宜健脾土之虛,瀉肝木之郁。健脾用六君,疏肝用吳茱萸、白芍、木香。用藥恰到好處。

7.

泄肝和胃法 王氏云:“肝氣乘胃,脘痛嘔酸,二陳加左金丸,或白蔻、金鈴子?!北痉ㄟm用于肝氣郁結,郁而化火,橫逆犯胃。胃受木乘,失其和降,發為脘痛嘔酸,或兼中脘灼熱,暖氣頻頻,心煩急躁,口苦口渴,便秘渡赤,舌紅苔黃,脈弦或弦數。治宜泄肝和胃。此證病位在胃,病機在肝,泄肝和胃,缺一不可。復胃脘之和降,選用二陳湯,此為基礎;瀉肝之火橫逆用左金丸辛開苦降,內有吳茱黃,善能瀉肝木之實,黃連苦寒,瀉心火之要藥,用于此,乃實則瀉其子之義。若證偏于氣滯,嘔逆較甚者,治宜二陳湯加白蔻、金鈴子,白蔻理氣機而定嘔,金鈴子瀉肝火而止痛。足見王氏選藥特點是少而精。

8.

瀉肝法 王氏云:“如肝氣上沖于心,熱厥心痛,宜瀉肝。金鈴、延胡、吳黃、川連。兼寒,去川連,加椒、桂;或再加白芍。蓋苦、辛、酸三者,為瀉肝之主法也?!贝怂^肝氣上沖于心,實指心下而言,即劍突之下,相當于胃脘部。癥見胃脘部位突然發生劇烈疼痛,痛甚而致手足厥冷,甚至冷汗淋滴,伴見惡心嘔吐,吐出青黃色酸苦水液和食物。痛、厥兩癥是本病的特征性癥候其痛之發生,突然而劇烈,呈絞痛,或鉆頂樣劇痛,多為陣發性發作;其厥是由痛劇而致,手足厥冷,甚至冷汗淋漓。因其厥冷發生的原因并非因陽氣虛衰,而是肝膽氣火沖逆。治宜理氣鎮痛。本證的本質是熱郁火逆,若兼見寒象,即成寒熱錯雜之證,于上方酌加溫通之品,如川椒、桂枝溫散寒凝,加白芍取酸以瀉木之義。此證之用藥特點不離苦、辛、酸之味,苦以降肝火之逆,辛以開肝氣之郁,酸以平肝之妄動。故曰:苦、辛、酸三者,為瀉肝之主法。

9.

抑肝法 王氏云:“肝氣上沖于肺,猝得脅痛,暴上氣而喘,宜抑肝。如吳茱萸炒桑皮、蘇梗、杏仁、橘紅之屬?!北痉ㄟm用于因肝氣暴盛,上逆犯肺,猝然發生上氣而喘,胸悶憋氣,伴見脅肋疼痛之證。肝屬木而主升發,肺屬金而司肅降,正常情況下,肝氣得肺氣之肅降而不致太過,方能得其柔和之常。若因暴怒傷肝,肝氣暴漲,肺金制約無權,肝氣無制而上逆,直犯肺金,使肺失肅降,肺氣上逆而作喘。其發甚暴,其勢甚猛,必兼脅痛,是其特點。本證常有明顯的情志因素可追尋。王氏選用吳茱萸炒桑皮既能肅肺,又能平肝,蘇梗、杏仁、橘紅均為肅降肺氣、下氣平喘之品,諸藥合用,復肺氣之肅降,以制肝氣之上逆。故曰“抑肝法”。

10.

肝火證治,肝火之證,多由氣郁日久,郁久化火。有虛實兩端,實火責之陽亢,虛火本于陰虧。治療肝火證,除了要分清虛實之外,還應考慮肝和其他臟腑的關系,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11.

清肝法 王氏云:“清肝,如羚羊角、丹皮、黑梔、黃芩、竹葉、連翹、夏枯草?!鼻甯畏ㄟm用于肝火上炎,癥見面紅目赤,耳鳴或聾,口苦咽干,頭暈目眩,心煩易怒,夜寐夢多。脈弦數,舌紅苔黃。本證為肝火逆沖于上,發散于外,內無濕熱結滯,而陰血未傷,為肝火實證。此為無形之火熱上炎,非清不足以息其焰,故可直清而愈。

12.

瀉肝法 王氏云:“瀉肝,如龍膽瀉肝湯、瀉青丸、當歸龍薈丸之類?!北痉ㄟm用于肝火壅盛于三焦,內有濕熱結滯,為肝火重證。癥見目赤腫痛,耳聾腫痛,面赤鼻組,頭暈頭痛,心煩急躁,惡夢紛紜,甚則狂躁痙厥,上下出血等。脈弦滑數,按之有力,舌紅,苔黃膩垢厚。此為肝經實火挾濕熱結聚之實邪,故治宜苦寒直折,通利二便,使濕熱之邪由二便排出。若肝火上炎之較重者,用上法清之而不愈者,也可易以本法治之。

13.

制肝法 王氏云:“肝火上炎,清之不已,當制肝,乃清金以制木火亢逆也。如沙參、麥冬、石斛、枇杷葉、天冬、玉竹、右決明?!北痉ㄓ置褰鹬颇痉?。肝火上炎之證,用清肝法當愈。若清之不愈;當責之火感傷陰。所謂“寒之不寒,是無水也”。陰傷則肺失清肅,不能制約肝木,則肝火益盛,甚則本火刑金。癥見口干咽燥,陣陣嗆咳,痰粘難咯,痰中帶血,或咯血,胸脅脹痛,五心煩熱,形瘦額紅。脈弦細而數,舌紅少苔或無苔。本證多見于素體肺陰不足之患者。治宜大隊養陰清肺之品,清潤肺陰以制木火之亢逆,故名制肝。

14.

瀉子法 王氏云“如肝火實者,兼瀉心。如甘草、黃連,乃實則瀉其子’也。本法適用于一切肝火實證,但并非單獨應用,而是作為一種輔助治法和清肝法或瀉肝法協同應用,以增強療效。肝火盛者,往往導致心火亢盛,出現術滅同盛的癥候。此時治療應在清瀉肝火的同時,兼以清瀉心火,以收佳效。故日“實則瀉其子”。王氏舉出黃連、甘草為例,是示人以法。

15

補母法 王氏云、“如水虧而肝火盛,清之不應,當益腎水,乃虛則補母之法。如六味丸、大補陰丸之類,亦乙癸同源之義也?!?。若如噴?。喊泵?、制牌包汽船加敏增運中腎水不足,則水不涵木,肝陰必虧,陰不制陽,則肝火亢盛,此為陰虧于下而火盛于上。此等之火雖盛而清之不應,所謂“寒之不寒,是無水也”。治宜“壯水之主,以治陽光”。此為肝陰本虛,當遵“虛則補其母”之旨而滋腎水;滋水涵木,治其源也。乙癸同源之義,于此可見。

16

化肝法 王氏云“景岳治郁怒傷肝氣逆動火煩熱脅痛,脹滿動血等證,用青皮、陳皮、丹皮、山梔、芍藥、澤瀉、貝母,方名化肝煎,是清化肝經之郁火也?;沃閺埥橘e所創制。適用于郁怒傷肝,氣郁化滅,火盛動血,癥見脅肋脹滿,甚或疼痛,心煩急躁,或見諸般出血之證。脈弦舌紅苔黃。此證多由情志不遂,郁閥悶氣惱所誘發,有明顯的情志因素可察。其方以疏肝解郁,理氣活血,清熱化痰之品相配伍,氣分血分兼顧,化解肝經之郁火,故名化肝。

17

肝風證治,所謂肝風,是指肝陽化風,內生之風也,即《內經》所謂“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王氏認為,“肝風一證,雖多上冒巔頂,亦能旁走四肢。上冒者,陽亢居多;旁走者,血虛為多”。明確指出了肝風證臨床上的兩大格局。二者病機有異,陽亢生風,即“內風多從火出”之類,血虛生風是血虛不濡,筋脈失養所致。故二者治法的側重也有所不同。

18

息風和陽法 王氏云:“如肝風初起,頭目昏眩,用息風和陽法。羚羊角、丹皮、甘菊、鉤藤、決明、白藜。即涼肝也?!贝藶楦物L初起,風從火出,風陽上擾清空,主癥為頭目昏眩,可伴見口苦咽干,心煩易怒,夜寐夢多,舌紅,苔薄黃而干,脈弦數,按之有力。此證多屬肝陽上亢,氣火有余,熱象明顯。故用涼肝之法,清其肝熱,其陽自和,故日“息風和陽法”。

19

息風潛陽法 王氏云:“如息風和陽不效,當以息風潛陽。如牡蠣、生地、女貞子、元參、白芍、菊花、阿膠。即滋肝是也?!备物L初起,用涼肝法治之不效,說明病情并非單純的陽亢于上?!昂缓?,是無水也”,當屬肝陰不足,而致肝陽上亢。此乃本虛標實,非單純涼肝所能奏效。治宜滋肝腎之陰,潛亢上之陽。本法用生地、女貞子、元參、白芍、阿膠等大隊滋陰藥滋養肝腎之陰為主,取乙癸同源、肝腎同治之義,佐以菊花、牡蠣以潛陽息風,是標本兼顧之治法。臨床見證,除頭目眩暈為主癥外,可伴見形瘦鞭紅、腰膝酸軟、耳鳴咽干、舌紅少苔、脈弦細而勁等脈證。

20

培土寧風法 王氏云:“肝風上逆,中虛納少,宜滋陽明,泄厥陰。如人參、甘草、麥冬、白芍、甘菊、玉竹。即培土寧風法,亦即緩肝法也?!蓖撂搫t木無以植。若中焦脾胃一虛,氣血之化源不足,則肝亦失其所養而生虛風。臨床既可見頭目眩暈、耳鳴、行走飄忽等肝風癥候,又可見納呆食少、倦息乏力、大便不調等脾胃不足的癥候。此證實屬由脾胃氣陰不足而致的眩暈。治宜培土為主,佐以息風,即所謂“滋陽明、泄厥陰”又名緩肝法者,以其治在中焦,“損其肝者緩其中”是也。

21

養肝法 王氏云:“如肝風走于四肢經絡牽掣而麻者,宜養血息風。生地、歸身、杞子、牛膝、天麻、制首烏、三角胡麻?!备尾匮鹘?。若肝之陰血不足,筋脈失其所養,則可出現肢體麻本、筋脈牽掣等證,并可伴見眩暈、心悸等血虛癥候,舌紅少苔,脈弦細。治宜養血息風,濡養筋脈。以肝體陰而主藏血,故名養肝法。

22

暖土以御寒風 王氏云:“如《金匱》近效白術附子湯,治風虛,頭重??鄻O,不知食味。是暖土以御寒風之法。此非治肝,實補中也?!北痉ㄟm用于中焦陽虛,寒飲中阻所致的頭重眩暈,不思飲食等癥。由于患者脾胃陽虛,不能溫運水濕,寒飲凝聚,濁陰上犯,而致頭重眩暈此為主癥,故列人肝風論治;中虛運化無權,故全然不思飲食,此雖為兼癥,卻由此而知其病機之關鍵在于中焦;因其有寒飲凝聚,故可推測其證當有嘔吐痰涎等寒飲中阻之癥。其舌當淡而白滑,其脈當沉弦,或沉遲而弦滑。治用《金匱》自術附子湯(白術、附子、甘草、生姜、大棗)溫中散寒,健脾化飲。治在中焦,故日“實補中也。

23

其他治肝法,王氏治肝30法中,除肝氣8法、肝火6法、肝風5法外,還有補肝、鎮肝、斂肝、平肝、散肝、搜肝、補肝陰補肝陽、補肝血、補肝氣等11法。茲簡述如下,

24

補肝法 制首烏、蔬絲子、杞子、棗仁、萸肉、芝麻、沙苑蒺藜。此為補肝體而設。凡肝虛證皆可用之。若肝之陰陽氣血之虛明顯者,可依下法用藥。

25

補肝陰法 地黃、白芍、烏梅。此補腎與酸甘化陰合用之法。

26

補肝陽法 肉桂、川椒、從蓉。肝陽無補法,補腎即所以補肝。故此法補腎陽為主,兼以辛補之之義。

27

補肝血法 當歸、川斷、牛膝、川芎。此法養血不忘活血,兼以補腎為特點。

28

補肝氣法 天麻、白術、菊花、生姜,細辛、杜仲、羊肝?!端貑枴づK氣法時論》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補之?!笨蔀榇朔ㄗ髯?。

29

溫肝法 肉桂、川椒、吳萸。適用于肝經有寒之證。若兼胃中有寒,可加人參、干姜,即合入大建中湯之義。

30

鎮肝法 石決明、牡蠣、龍骨、龍齒、金箔、青鉛、代赭石、磁石。此為潛鎮之法。潛陽息風與重以鎮怯,適用于肝風內動及驚恐不寧等癥。

31

斂肝法 烏梅、白芍、木瓜。此酸以斂之,又有酸甘化陰之效。

32

平肝法 金鈴子、藜、鉤藤、橘葉。適用于肝陽萌動而不甚者,肝郁化火之初而火未盛者皆可用。

33

散肝法 道遙散。宗《內經》“木郁達之”之旨,統治肝郁諸證。

34

搜肝法 天麻、羌活、獨活、薄荷、蔓荊子、防風、荊芥、僵蠶、蟬蛻、白附子適用于外風所致的口眼歪斜肢體麻本、肌膚不仁等癥。雖屬外風,但亦與肝有關,故一并討論。

35

上述11法可與前述肝氣、肝風、肝火諸法互參運用。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0731-84117792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治肝三十法詳解

1、肝氣證治,王氏認為,肝氣之為病,多緣于郁怒傷肝,木失條達,氣機郁滯。初病則多自郁于本經,而為脹為痛;郁久則易于導致絡脈瘀阻;而侮脾、犯胃、沖心、犯肺,或虛實夾雜,種種不同,皆是臨床常見的肝氣變證。若能了然于胸,自可應對自如。2、疏肝理氣法 王氏云:普如肝氣自郁于本經,兩脅氣脹或痛者,宜疏肝。香附、郁金、蘇梗、青皮、橘葉之屬。兼寒,加吳萸;兼熱,加丹皮、山梔;兼痰,加半夏、茯苓”。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