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視移動端 視頻1 視頻21 視頻41 視頻61 視頻文章1 視頻文章21 視頻文章41 視頻文章61 視頻擴展1 視頻擴展6 視頻擴展11 視頻擴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資訊1 資訊501 資訊1001 資訊1501 標簽1 標簽501 標簽1001 關鍵詞1 關鍵詞501 關鍵詞1001 關鍵詞1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手機 - 正文

夏至有什么習俗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0-03-16 02:36:56
導讀夏至有什么習俗,1、祭神祀祖2、消夏避伏3、“夏至”食品各地夏至習俗:1、紹興龍舟競渡紹興龍舟競渡因氣候故,明、清以來多不在端午節,而在夏至。是日,觀者云集,熱鬧非凡。此風至今尚存。2、食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圓糊醮。諺云:“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二十四節氣·夏至1.祭神祀祖夏至時值麥收,自古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

1、祭神祀祖 2、消夏避伏 3、“夏至”食品 各地夏至習俗: 1、紹興龍舟競渡 紹興龍舟競渡因氣候故,明、清以來多不在端午節,而在夏至。是日,觀者云集,熱鬧非凡。此風至今尚存。 2、食醮坨 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圓糊醮。諺云:“

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 二十四節氣·夏至

1.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還會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2.食“麥粽”與“夏至餅” 江南食俗?!秴?/p>

夏至,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古代,它的隆重程度不亞于端午節。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夏至時節期間豐富多彩的習俗。

至的由來與習俗 夏至的由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從周代開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以祈求消災年豐。除了祭祀外,朝廷還用歌舞禮樂的方式,祈祝國泰民安。到了宋代,從夏至這天開始,朝中百官還要放假三天。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具體如下: 1、夏至蛋:湘南的衡陽、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日,將整雞蛋煮熟,剝殼后加紅棗煮湯吃,叫“吃夏至蛋”。湘南一帶,主要是嘉禾、藍山、桂陽于夏至當天早晨起來,將整雞蛋煮熟,用紅紙或紅色染料將蛋

而遼代時婦女則互贈彩扇和脂粉囊來消夏避伏,彩扇用來驅熱,香囊用來驅蚊抑臭。到了后世,許多地區仍然保留著夏至日祭天的習俗,各地農民忙著祭祀神靈,以祈求風調雨順。而這祭天也南北有別,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澇災。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被最早確定的一個,也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節,因而要注意養生。夏至的習俗主要有吃面、吃麥飯、吃麥粒、稱重、吃狗肉、戴棗花等。 早在公元前7世紀,我們的祖先就通過測日影確定了夏至,一般在陽歷6月22日。并且早在周代就有了

除此之外,夏至吃面也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在西北地區,像陜西,就會在夏至這一天食粽,并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

夏至日祭神 前言有說到,古代夏至節的隆重程度不亞于端午節。而這個習俗從周代就開始有了,朝廷除了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祈祝國泰民安。而各地農民則忙著祭祀神靈,以祈求風調雨順。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澇災。宋朝時期,

在南方,夏至這天人們會用秤來秤人,來檢驗肥瘦。農家還會搟面為薄餅,烤熟之后,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后食用或贈送親友。

夏至為每年的6月20-22日中的一天,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夏至也擁有自己獨有的節氣特點,那么每年到了夏至吃什么食物呢?有什么樣的風俗習慣?不知道的就一起來看看吧! 一、夏至具體介紹 夏至代表盛夏將至,這一天的日照時間也是全年最長,同時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夏至吃什么,夏至習俗吃什么

從二十四節氣夏至這天開始,炎熱酷暑的夏天開始了。所以,夏至節的節令吃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提示人們進入耳季的飲食保健方法。

舊時,京都非常重視夏至節,上至皇家,下至平民,均視夏至節為大祀大澤,乃國之大典(見《帝京歲時紀勝》)。

在北京,這一天家家必食面條,諺云:“冬至餛飩夏草面”,即便在這天舉行生辰節候,婚喪喜事,或祭祀宴請,均食面條。

由于北方盛產小麥,北方*多養成喜食面條的習俗,而夏至節的面條,要論北京品種為多,風味為好了。例如:

用少量鹽堿水和成的神條面;用白面加玉米面或蕎麥面和成的切條面;用玉米面或蕎麥面加榆皮面軋成的饸絡條兒;還有硬白面切條兒和揪面疙瘩等等。

夏至日的習俗有哪些 夏至日吃什么好

 夏至養生吃什么?

  1、【圓糊醮】:以前的時代里人不分貧富都在夏至日的時候祭其祖,俗稱“做夏至”,祭祀祖宗除了要一些常規的貢品之外,還會特別加上一盤的薄絲餅。夏收完畢,新麥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嘗新的習俗,也有人用麥粉調糊糊,攤成薄餅烤熟食用。

  “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以前很多的農戶會將做好的醮坨用竹簽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燒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豐收。因此浙江紹興依然有夏至吃圓糊醮的習慣。

  2、【粽子】:西北地區會在夏至當天吃粽子,并且會取菊用灰來防止小麥受蟲害。夏至到來,陽氣一天天萎縮,陰氣一天天生長,這個時候要送走舊的陽氣,粽子里的糯米、紅棗,從中醫角度來看是象征陽的東西,人們把它們包起來吃下去,就是和陽的季節告別的意思?!俺贼兆?,最早是一種儀式性的吃?!?p>  3、【面條】:“冬至餃子夏至面?!边@句俗話說的是老北京另一民俗。因為地處黃河流域的北方地區,主要農作物是麥子,在新麥收獲之時,人們用新面制作喜面是喜慶豐收的最好方式。吃面條不但營養豐富能滿足人們的口腹需求,而且吃著巧手制出的眾多樣式的面條,還能給生活帶來多樣的樂趣。

  4、【餛燉】:江蘇無錫的人在夏至這一天,早餐會吃麥粥,然后午餐吃餛燉,有“混沌和合”的意思。民間還有吃了餛燉之后為孩子量體重,希望孩子體重增加,身體健康的習俗。餛飩,古人稱其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而“餛飩”又與“渾沌”諧音。盤古開天,渾沌初分,吃了餛飩可得聰明。筆者幼時聽祖母說:“夏至吃餛飩,熱天不疰夏?!毕闹脸责Q飩則又包含一種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愿望。

  5、【荔枝】:除了吃狗肉之外,還有吃荔枝的習慣,廣州粵語地區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都非常喜歡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兩者合吃不熱。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癥,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適量。在吃荔枝前后喝一點鹽水或者綠豆水、冬瓜水、生地湯等有解暑、的功效。

南方和北方夏至都有什么風俗習慣

夏至

一、夏至習俗

1、紹興龍舟競渡

紹興龍舟競渡因氣候故,明、清以來多不在端午節,而在夏至。是日,觀者云集,熱鬧非凡。此風至今尚存。

2、食醮坨

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圓糊醮。諺云:“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以前,很多農戶將醮坨用竹簽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處,并燃香祭祀,以祈豐收。小孩子早待此日,以便到各田城摘取醮坨,乘機飽食一頓。

3、無錫吃麥粥、吃餛飩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背赃^餛飩,為孩童秤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4、北食粽或吃薄餅

在中國西北地區如陜西,此日食粽,并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后食用或贈送親友。

5、吃莧菜、葫蘆

中國有些地區,此日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飯,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話說吃了莧菜,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里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臘肉,說是吃了就會疰夏。

夏至

一、不同地區的夏至習俗有哪些

1.山東地區的夏至習俗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 涼面煙臺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煙臺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游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3.平陰一帶地區的夏至習俗

伏日。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稱伏日。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伏日這天,山東民間都要改善飲食,膠東東部都吃面條,長島民謠:“立秋(餃子)入伏面?!睙熍_招遠吃水餃,濱州無棣習慣吃面條、豆湯和面棋子,濟寧鄒城喜歡喝冰水,有的人還到嶧山山洞里避暑。

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干活,不淌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比敕笫欠N秋菜的季節,有“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之諺。

2.嶺南地區的夏至習俗

狗肉本來是中國人的肉類主食,后來有一個趙姓的皇帝屬狗,才禁止吃狗肉,因為吃狗肉就是吃皇帝。清朝時期滿洲人做皇帝,而滿洲人不吃狗肉,想禁而沒法禁。只是中國人后來吃狗肉的人慢慢地少了下來,因而吃狗肉從由中國人的肉類主食變成了肉類副食。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嶺南一帶的人以借名想吃的“專利”。

夏至節氣有哪些習俗禁忌

夏至節氣有哪些習俗禁忌

祭神祭天

在古代,夏至節的隆重程度不亞于端午節。從周代開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以祈求消災年豐。除了祭祀外,朝廷還用歌舞禮樂的方式,祈祝國泰民安。到了宋代,從夏至這天開始,朝中百官還要放假三天。而遼代時婦女則互贈粉脂囊,用來除去身上的汗漬味。

朝廷對夏至如此重視,民間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農民則忙著祭祀神靈,名曰“祭天”,以祈求風調雨順。這祭天也南北有別,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澇災。時至今日,許多地區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習俗。

忌諱剃頭理發

這是在清朝時期的一項習俗禁忌。據《清嘉錄》記載,“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也就是是說,在夏至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要按時起居,不準口出誑語罵人,當然也不要剃頭理發。據說,夏至日剃頭理發會破運。

夏至最忌有雷雨

在民間,尤其對于農民來說,是最忌怕在夏至日這天有雷雨天氣。民諺稱:“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熱?!边@對于靠天吃飯的農家人來說,無論是干旱還是伏熱,都是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的。所以,在舊時,人們希望在夏至里別打雷、別下雨。

夏至面條不可缺

中國有句俗語叫“冬至餃子夏至面”,講的是人們在過冬至和夏至不可或缺的兩種食物:餃子和面條。面條是北方人的至愛。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面,而面條都要過涼水,俗稱“涼水面”,用來消夏避伏。只是與現代不同的事,在古代人們都是用自家新收的小麥磨成的面粉制成。而在北京地區,則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

麥粥餛飩齊上陣

北方人夏至日吃面食,而無錫人則在夏至這天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其混沌和合之意。有民諺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倍溨嗖粌H是清香宜人、健脾養胃、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緩解人們“苦夏”時的食欲不振。

夏至的風俗是什么

  夏至習俗

  【山東習俗】

  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抖Y記》中也記載了自然界有關夏至節氣的明顯現象:“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闭f明一年的這一時節鹿角開始脫落,蟬兒開始鳴叫,半夏、木槿兩種植物逐漸繁盛開花。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于一個“長”字。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

  煙臺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煙臺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游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平陰一帶,夏至日祭祀祖先。

  伏日。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稱伏日。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伏日這天,山東民間都要改善飲食,膠東東部都吃面條,長島民謠:“立秋(餃子)入伏面?!睙熍_招遠吃水餃,濱州無棣習慣吃面條、豆湯和面棋子,濟寧鄒城喜歡喝冰水,有的人還到嶧山山洞里避暑。

  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干活,不淌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比敕笫欠N秋菜的季節,有“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之諺。

  【嶺南習俗】

  狗肉本來是中國人的肉類主食,后來有一個趙姓的皇帝屬狗,才禁止吃狗肉,因為吃狗肉就是吃皇帝。清朝時期滿洲人做皇帝,而滿洲人不吃狗肉,想禁而沒法禁。只是中國人后來吃狗肉的人慢慢地少了下來,因而吃狗肉從由中國人的肉類主食變成了肉類副食。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嶺南一帶的人以借名想吃的“專利”。廣州粵語地區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的人也是非常喜歡吃夏至的狗肉和荔子的。據說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慣延續到今。夏至食狗肉的風俗,民間有“夏至狗,沒路走”的俗語,意思是夏至這天,許多狗被殺掉,沒路可逃。民間說法是,狗肉性溫,大補元氣,屬性燥熱,僅適宜秋冬季節食用,夏天吃狗肉會上火,外熱加上內熱,對身體不利。但夏至這天例外,夏至這天吃了狗肉,不但不會熱氣,不會對身體引起不適,反而會對身體有益。大概是相生相克的道理吧。當然,夏至吃狗肉,也應適可而止,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腸胃病。夏至吃狗肉何以如此熱衷?當地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稱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抵御瘟疫等?!俺粤讼闹凉?,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于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 唯一與民間傳統不同的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家戶戶在夏至日殺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復存在。然而,家家戶戶吃狗肉的習慣依然如故,區別只在于買吃的比殺吃的多。

  廣東人素有喜吃狗肉之習,陽江地區尤甚。而據有關資料記載,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于戰國時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熱,疫癘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為陽畜,能辟不祥”之說,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后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傲⑾娜?,吃補食”的民謠,也說明補食從立夏就開始了?,F在,嶺南地區的居民在夏天并無吃狗肉的習慣,反而是在冬天食用狗肉進補。俗話說“賣棉被,吃狗肉。因為狗肉中醫學上講是燥熱的【(狗肉)性熱,味咸、甘、酸;溫補脾胃、補腎助陽、輕身益氣、祛寒壯陽?!侗静菥V目》】,所以傳統生活習慣上繼有嶺南醫學特色的廣東居民在夏天吃狗肉是怎么也說不通的,更無熱衷,乃屬常識問題。

  現今廣東地區,人們喜好在夏天滋補涼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補涼湯、鯽魚黑豆湯、藥理排骨湯,蔥花豆腐湯,冬瓜扁豆瘦肉湯等,煮紅、綠豆沙、小米粥、西米粥、白果粥、涼粉、蓮子羹、豆腐花、番薯湯等,飲銀耳木瓜糖水、涼豆漿、甘蔗水、涼茶、酸梅湯等比較傳統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調醋,少鹽、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類等為主。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0731-84117792 E-MAIL:11247931@qq.com

標簽: 向日葵 吉利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昭君出塞的故事 春節應該吃什么好 燃燒的條件是什么 太陽黑子是什么 什么是電影音樂 什么是電荷守恒定律 什么是小孔成像 簞食壺漿是什么意思 海市蜃樓的意思 李自成是誰 送女朋友什么禮物比較好 鳳凰于飛是什么意思 婚內出軌財產怎么分割 鬼谷子是誰 什么是肥皂 能量守恒定律是什么 興觀群怨的意思 子非魚是什么意思 拘留和拘役有什么區別 鄭成功是誰 什么是電弧 顏色是什么 什么是工業酒精 葉酸是什么 監外執行是什么意思 大雪是什么 冬至是什么 讀書推薦:《傾城之戀》 議論體是什么 風雅頌是什么 夏至是什么 囊螢映雪的意思 唇顫音怎么發 高錳酸鉀是什么 霜降吃什么食物 白起是誰 鄭人買履的意思 什么是重力勢能 脈沖是什么 酶是什么物質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