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如何界定會計中的收入確認與計量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采 時間:2023-10-31 05:43:31
文檔

如何界定會計中的收入確認與計量

推薦度:
導讀

摘要:收入如何確認和計量是會計核算必須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特別應該分清會計收入和經濟收入的界限。本文從界定二者內涵著手,闡述會計收入的確認模式和具體計量方法,為科學、合理地確認收入提供理論依據,也為會計核算奠定基礎。

一、問題的提出

從會計的角度來說,收益一般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通常指一個會計年度)內所獲得的凈收益,即同一時期內企業的全部收入超過全部費用和損失的余額。收益既是現代企業經營的主要目的之一,又是現代會計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無論是在會計實務操作領域中,還是在會計理論研究領域中,收益的確認與計量問題都已成為會計工作者所關注的焦點。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其發布的《論財務會計概念》第一輯中指出:“編制財務報告的首要重點是通過對收益及其組成內容的計量,提供關于企業業績的信息”。收益何以引起人們如此高度的重視?原因在于收益對于國家、企業以及個人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

(一)收益是稅收基礎,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保障

按照現行法律的規定,企業實現了收益,就產生了納稅義務,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稅率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它構成國家財政收入的一部分。因此,收益計量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利益,并進而影響到國家職能的發揮。

(二)收益是反映企業經營成果、評價企業管

理當局績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在“兩權分離”基礎上形成的現代企業中,企業所有者將其資源委托給企業管理當局去經營,企業管理當局相應承擔對這些資源進行保值、增值的責任。通過對收益的計量,既可以反映企業有效利用資源的程度,又可以考核企業管理當局對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如果企業收益很可觀,則說明企業有效地利用了資源,企業管理當局有效地履行了受托經濟責任。

(三)收益是相關利害人進行決策的重要工具

對企業的現有股東而言,企業收益是股利分配的重要保證,也是股利分配的最大限度,它對股東是否繼續持股、是否追加投資等決策直接產生重大影響;對企業的債權人來說,雖然他們更關心企業的償債能力,但不可否認的是,企業的獲利能力是其償債能力的基礎;對潛在投資者而言,他們要為手中持有的資本尋找一個合理的去向,企業的獲利能力當然是其考察的首要問題。

二、收益的內涵

在進入主題之前,我們先來明確一下收益的概念。關于什么是收益,經濟學界和會計學界的學者們一直未取得一致意見。經濟學家們總是從最接近于客觀經濟事實的角度來說明問題,但得出的結論有時卻并不實用;而會計學家們則往往從實用主義的觀點出發來解釋問題,但得出的結論有時卻并不科學。正是由于經濟學家和會計學家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因而形成了“經濟收益”和“會計收益”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經濟收益

客觀地說,收益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經濟學中。經濟學中的收益我們一般稱之為經濟收益(economicincome)。1776年,**斯密(AdamSmith)在其名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即《國富論》)中首先提出了收益的定義。他將其定義為“財富的增加”、“那部分不侵蝕資本的可予消費的數額”。1890年,**弗雷德馬歇爾在其著作《經濟學原理》一書中,將“財富的增加”這一收益觀念引入企業,并提出了區分“實體資本”和“增值收益”這一重要的經濟學思想,進一步地具體區分了資本和收益。

20世紀初,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歐文費-雪(IrvingFisher)發展了經濟收益理論,他在《資本與收益的性質》一書中提出了收益的三種不同形態,即(1)精神收益(psychicincome)指心理上獲得的滿足;(2)實際收益(realincome)指物質財富的增加;(3)貨幣收益(moneyincome)指資產貨幣價值的增加。同時,費-雪也對資本和收益進行了區分。他認為,資本是某一時刻財富的存量,收益是某一時期勞務的流量;資本是未來勞務的化身,而收益則是這些勞務在特定時期內的享受,是補償資本之后的一種增量。1946年,英國經濟學家J1R1??怂?J稲扁icks)在其著作《價值與資本》中給經濟收益下了一個至今在西方經濟學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的定義,他認為:“一個人的收益是指他在保持期末和期初同樣富有的情況下,可能消費的最大金額”。套用這一定義,企業收益可以定義為:在期末和期初擁有同樣多實際物質財富的情況下,企業在某一時期內可以消費的最大金額。

(二)會計收益

會計學中的收益我們一般稱之為會計收益(accontingincome),它被看作是產出價值大于投入價值的差額?;蛘哒f,會計收益是指一定時期內企業已實現的收入與相關的成本、費用之間的差額。

從會計收益的一般概念來看,它有如下幾個特點:

1會計收益是基于企業實際發生的交易而確認的。

會計收益是根據企業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以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所獲得的銷售收入,減去為實現銷售收入而發生的成本后得出的。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來確認收益,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

2會計收益的確認要遵循收入實現原則。

“實現”是對收益確定的檢驗雖然這樣做符合會計基本原則中的穩健性原則,但也有一些會計學者指出,這種認為收益產生于資產增值實現時而不是產生于資產價值增值時的看法不夠全面,這種觀點僅將企業實現的營業收益界定為收益,而將企業的持產損益排斥在外,這樣確認的收益是不完全的。

3計算會計收益時,成本、費用是按照歷史

成本原則計列的歷史成本原則是現行會計實務中企業資產計價時普遍應用的一項原則。這樣,由于資產按其取得時的歷史成本計價,那么成本、費用作為已耗資產的價值轉移,自然應該按照歷史成本原則計列。但在通貨膨脹現象普遍存在的今天,這樣做容易造成成本不能得到真正的彌補,從而產生虛盈實虧的現象。

4會計收益的確認以會計分期這一會計基本假設為前提。

會計收益是期間收益,它反映的是某一特定期間內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

(三)經濟收益與會計收益之比較

1兩者界定的收益范圍不同

會計收益的確認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活動為基礎,以收入的實現為原則,因此,只包括已實現的營業收益,而不包括未實現的持產損益。相反,經濟收益則將企業已實現的營業收益和未實現的持產損益同等對待,將它們都界定為企業的收益。雖然會計收益相對于經濟收益來說更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也更符合穩健性原則,但它卻給人以這樣的感覺,即好象一個人不是在他的資產價值增加時,而是在他的資產出售時變得更為富裕。這與我們所認可的邏輯恐怕是不相符的。

2兩者所依據的成本屬性不同

確認會計收益時所依據的是歷史成本,這有利于客觀反映管理當局對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但是,這樣做又存在兩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在通貨膨脹日益普遍的今天,歷史成本原則的貫徹使得生產耗費不能得到足額補償,從而造成虛盈實虧的現象,并進而影響企業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歷史成本原則的實行又與收入按現行價格計量的做法存在著邏輯上的矛盾。確認經濟收益時的情況正好相反,它依據的是現時成本,雖然這樣做能避免出現生產耗費不能得到足額補償、收入成本的計量屬性不一致等問題,但現時成本的采用又使得企業管理當局對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得不到客觀的反映。

3兩者所體現的資本保全觀念不同

從經濟收益和會計收益的概念來看,兩者都是在資本得到保全和回收之后才確定收益,但經濟收益體現的是實物資本保全觀念,而會計收益則體現了財務資本保全觀念。所謂實物資本保全,又稱經營能力保全。在這種觀念下,資本被視為業主投入資源的實際生產能力。這種資本保全觀念要求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保持業主投入資源的實際生產能力不變,并以此為前提來確認收益。而所謂財務資本保全觀則視資本為一種財務現象,是業主投入資源的貨幣價值。這種資本保全觀要求將業主投入資源的貨幣價值保持完整,在此基礎上,企業收入的余額部分被確認為收益。在實物資本保全觀念下,在企業已消耗的實物資產未得到重置前,不能確認收益;而在財務資本保全觀念下,收入超過原始成本的轉移額后即可確認為收益。

一、資產收購與股權收購哪個花錢多

1、獲得的權利不同。

資產收購獲得是對企業全部資產的實質性經營權,即資產收購交易完成后,收購企業對向被收購企業已收購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存貨、存貨等可直接或派人組織實施生產經營活動,并對所經營的資產享有絕對的處置權;而股權收購購買的是對被收購企業資產的擁有或控制權,收購企業不直接參與被收購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對其財產也沒有直接的處置權。

2、承擔風險的方式不同。

資產收購完成后收購企業直接組織或參與被收購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承擔和處理發生或可能發生的一切風險活動,如采購風險、銷售風險、資產儲備風險、運輸風險、決策風險、投資風險、納稅風險等等。股權收購只承擔投資收益風險,在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上也遠遠不如實施資產收購的企業。

3、在利益分配中所處的地位不同。

資產收購完成后收購企業是被收購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同時也是被收購企業經營成果的直接分配者,而股權收購完成后,收購企業不直接參與管理,除持股比例達到一定比例并出任董事長外,一般均是被動地接受經營成果的分配。

4、會計核算運用的科目不同。

對于資產收購不論是采取股權支付、還是非股權支付或者采用兩者相結合的支付方式,對收購的資產都應按資產收購清單中的交易資產名稱設置會計科目進行核算,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生物資產、原材料、庫存商品、銀行存款、現金、以及應收應付款項、長期股權投資,等等。而股權收購不論是采取股權支付、還是非股權支付或者采用兩者相結合的支付方式,對收購的股權一律通過“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核算。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如何界定會計中的收入確認與計量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