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中醫養生調理從頭到腳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23 19:04:40
文檔

中醫養生調理從頭到腳

簡介:《從頭到腳談養生》是2008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慧。
推薦度:
導讀簡介:《從頭到腳談養生》是2008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慧。

簡介:《從頭到腳談養生》是2008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慧。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中醫6大養生法,從頭到腳不花一分錢,簡單易行抗病力強

【1】十指梳頭

頭為精明之府,人體之重要12經脈和40多處大*位,以及十多個特殊刺激區均會聚于頭部。梳頭能緩解大腦的疲勞,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速度,具有滋養頭發和頭皮的作用,還可健腦安神,延緩人體衰老速度,刺激大腦皮層,預防老年癡呆。

最佳梳頭時間是:起床后、吃飯前、睡覺前、工作間隙,用十指從額頭向后腦梳頭,每次100下。

【2】吞咽唾液

吞咽唾液,中醫稱為"咽津"。用舌頭在口腔中順時針、反時針交替攪動至津液滿口,自覺津唾甘甜時,將津液緩緩咽下。唾液從口腔壁涌出后,經舌根、咽喉,肺轉肝臟,進腎經,貯于丹田,再化津還丹,遂成精氣。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滿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總結了"津常咽"的 養生 秘訣。也就有了"日咽唾液三百口,長壽活到九十九"的說法。

【3】早晚叩齒

古代 養生 家把叩齒作為延年益壽的妙法,每天早晚各叩齒39次。中醫認為齒為骨之余,腎又主骨生髓,經常叩齒能強腎固精、平衡陰陽、疏通氣血,使局部經絡暢通,延緩衰老。

【操作方法】:叩齒就是空口咬牙。初練者,要根據自己牙齒的 健康 程度來量力而行。牙齒疾病的患者要輕輕的叩擊。叩齒完后勢必會在口腔里面囤積大量的口水,盡量是吞咽下去,切不可吐掉。

【4】勤揉腹部

中醫認為,腹為人體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勤揉腹,可疏通三焦,活躍臟腑,調腸胃、養肝臟,不再上熱下寒。

【操作方法】:揉腹時,全身放松平躺在床上,保持雙足與肩同寬,搓熱雙手,雙掌相疊放在肚臍上,順時針揉49圈,逆時針揉49圈,此為一遍,反復進行3次,堅持每天早晚各一次。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腸梗阻、闌尾炎的患者,不宜揉腹,以免刺激腹部加重病情。

【5】縮肛運動

收縮*,中醫稱為"撮谷道"。孫思邈在《枕中方》中規勸世人"谷道宜常撮"。男性經常練習收縮*,可以促進會*的靜脈血回流,使前列腺充血減輕、炎癥消退,可預防和輔助治療前列腺疾病。而女性則可以預防尿失禁和*松弛。中老年人可以防治痔瘡、肛裂、脫肛、便秘、慢性結腸炎等易發疾病。

【操作方法】:縮肛運動不受時間、場地*,乘車、做下、站立均適宜。一提一松,算是一次。每天晚上臨睡前以及早晨起床時,躺在床上各縮肛50 次。

【6】每天泡腳

腳底部離心臟甚遠,抵抗力低下,是人體的先天薄弱環節,最易受到寒濕邪氣的侵襲,腳部保暖、泡腳對于 養生 非常重要。

【操作方法】 泡腳的溫度應該以36℃~40℃為宜,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20~30分鐘即可。如果是老年人或高血壓患者,泡腳時間應控制在1 0分鐘以內。如果大汗淋漓或心跳加快,應立即停止泡腳,否則會頭暈,甚至暈厥。泡腳最好的狀態是后背有點發潮或者額頭微微出汗。

轉載請注明出處:注明作者信息、網站信息,告知作者本人。

中醫6大養生法,從頭到腳不花一分錢,簡單易行抗病力強

【1】十指梳頭

頭為精明之府,人體之重要12經脈和40多處大*位,以及十多個特殊刺激區均會聚于頭部。梳頭能緩解大腦的疲勞,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速度,具有滋養頭發和頭皮的作用,還可健腦安神,延緩人體衰老速度,刺激大腦皮層,預防老年癡呆。

最佳梳頭時間是:起床后、吃飯前、睡覺前、工作間隙,用十指從額頭向后腦梳頭,每次100下。

【2】吞咽唾液

吞咽唾液,中醫稱為"咽津"。用舌頭在口腔中順時針、反時針交替攪動至津液滿口,自覺津唾甘甜時,將津液緩緩咽下。唾液從口腔壁涌出后,經舌根、咽喉,肺轉肝臟,進腎經,貯于丹田,再化津還丹,遂成精氣。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滿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總結了"津常咽"的 養生 秘訣。也就有了"日咽唾液三百口,長壽活到九十九"的說法。

【3】早晚叩齒

古代 養生 家把叩齒作為延年益壽的妙法,每天早晚各叩齒39次。中醫認為齒為骨之余,腎又主骨生髓,經常叩齒能強腎固精、平衡陰陽、疏通氣血,使局部經絡暢通,延緩衰老。

【操作方法】:叩齒就是空口咬牙。初練者,要根據自己牙齒的 健康 程度來量力而行。牙齒疾病的患者要輕輕的叩擊。叩齒完后勢必會在口腔里面囤積大量的口水,盡量是吞咽下去,切不可吐掉。

【4】勤揉腹部

中醫認為,腹為人體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勤揉腹,可疏通三焦,活躍臟腑,調腸胃、養肝臟,不再上熱下寒。

【操作方法】:揉腹時,全身放松平躺在床上,保持雙足與肩同寬,搓熱雙手,雙掌相疊放在肚臍上,順時針揉49圈,逆時針揉49圈,此為一遍,反復進行3次,堅持每天早晚各一次。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腸梗阻、闌尾炎的患者,不宜揉腹,以免刺激腹部加重病情。

【5】縮肛運動

收縮*,中醫稱為"撮谷道"。孫思邈在《枕中方》中規勸世人"谷道宜常撮"。男性經常練習收縮*,可以促進會*的靜脈血回流,使前列腺充血減輕、炎癥消退,可預防和輔助治療前列腺疾病。而女性則可以預防尿失禁和*松弛。中老年人可以防治痔瘡、肛裂、脫肛、便秘、慢性結腸炎等易發疾病。

【操作方法】:縮肛運動不受時間、場地*,乘車、做下、站立均適宜。一提一松,算是一次。每天晚上臨睡前以及早晨起床時,躺在床上各縮肛50 次。

【6】每天泡腳

腳底部離心臟甚遠,抵抗力低下,是人體的先天薄弱環節,最易受到寒濕邪氣的侵襲,腳部保暖、泡腳對于 養生 非常重要。

【操作方法】 泡腳的溫度應該以36℃~40℃為宜,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20~30分鐘即可。如果是老年人或高血壓患者,泡腳時間應控制在1 0分鐘以內。如果大汗淋漓或心跳加快,應立即停止泡腳,否則會頭暈,甚至暈厥。泡腳最好的狀態是后背有點發潮或者額頭微微出汗。

轉載請注明出處:注明作者信息、網站信息,告知作者本人。

中醫養生調養方法的總結

中醫養生調養方法的總結

中醫養生調養方法的總結,以前的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開始養生,現在不僅僅是老年人,很多年輕人也開始養生,養生分為外調和內調,內調里面包括中醫養生,中醫養生是慢慢來的,下面是中醫養生調養方法的總結。

中醫養生調養方法的總結1

1. 養心

①常按勞宮穴和涌泉穴

每天晚上,李老在臨睡前都會按摩手上的勞宮穴和腳上的涌泉穴,他認為這樣可以讓心腎相交,從而改善睡眠。

勞宮穴:握拳屈指時,當中指尖盡處是穴。

涌泉穴: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

②心平氣和

養心重在養神,保持心平氣和,不過喜也不過悲,與人交往不計較得失。

③重視午休

心在午時活動最為活躍,而且這時也是陰陽交合的時候,休息能保住心氣。

2. 調肝

①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即四橫指),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處即是穴。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調理脾胃、補肝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

②不疲勞

過度疲勞會損害肝臟,平常應盡量做到既不疲勞工作,也不過度運動。

③保證睡眠

中醫認為:“人臥則血歸于肝”,固定時間上床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又能養肝。

飲食清淡

盡量少吃或者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損傷肝氣。

3. 養肺

①按中府穴、云門穴

中府穴:位于鎖骨下外側,它屬于手太陰肺經。

每天抽出幾分鐘時間適當的按摩一下這個穴位,可以幫助我們疏通肺部的經絡,促進肺部中的毒素和垃圾排出,尤其是對于那些經常吸煙的朋友來說,每天按一下中府穴,排出肺部煙毒,幫助你慢慢養好肺。

云門穴:屬于手太陰肺經,位于人的鎖骨下窩的凹陷中,在肩胛骨喙突內緣。

每天適當的按摩一下這個穴位,可以起到疏通肺氣,緩解咳嗽氣喘的.情況。

②深呼吸

李老通常在早晨起床后會做深呼吸,即呼吸速度放慢,每分鐘一呼一吸9-10次,這樣呼吸便可以養肺。

③做做閉氣法

閉氣法有助于增強肺功能。先深吸一口氣,然后閉住,盡量忍到不能再忍的時候,再呼出來,如此反復18次。

4. 健脾

① 36次揉腹,按揉膻中穴、下丹田

平時多做一些運動和按摩,可幫助脾運化。每天起床和睡前可36次摩腹功,即仰臥于床上,以臍為中心,用手掌先順時針按摩36下,再逆時針按摩36下,然后用手拍打、按摩*的膻中穴120下,臍下的丹田100下。

膻中穴:在前正中線上,兩ru頭ou連線的中點。

下丹田:位于臍下,氣海穴的位置。

② 飲食七八分飽

脾胃共為氣血生化的來源,是后天之本,健脾往往與養胃結合起來。在飲食方面,每次吃七八分飽。平時盡量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藥等,夏天可常吃一些香菜、海帶、冬瓜等養脾開胃之品。

5. 補腎

① 按摩丹田穴、命門穴和腰陽關

經常用一只手在前按摩下丹田,同時一只手在后按摩命門穴、腰陽關,這樣有助于養腎。

命門穴: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和肚臍眼是前后對應的。

腰陽關: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② 吃養腎食物

建議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等,這樣可以滋腎壯陽。

中醫養生調養方法的總結2

1、飲食調養

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蘿卜、豬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魚、海參、平魚等食物。這些食物都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

2、慎防“久視傷血”

中醫認為“目得血而能視”,因此長時間看書、看報、看電視等,不僅會損傷眼睛的視物功能,還會使本來就不足的血更虛。一般目視一個小時左右,應適當活動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以恢復目之疲勞。

3、不要勞心過度

人的血液循環與心有關,大腦的血液靠心臟源源不斷供給,若思慮過度,挖空心思,就會耗傷心血。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血虛體質的老年人不可用腦過度。一旦感到大腦疲勞時,就要調節一下,或欣賞鳥語或觀賞風景,使人心情愉快起來,就能很快消除腦的疲勞。

4、保持樂觀情緒

血虛的人時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應振奮精神。當煩悶不安、情緒不佳時,可以找朋友談談心,或聽聽音樂,或看看幽默劇等,爭取主動排解憂愁,使精神盡快振奮起來。

5、藥物治療

積極參加體育,:老年人經常感到這里痛那里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血不夠用,血虛老人更是如此。而時常參加體育運動,能加強氣血運行,這樣可減少或避免疼痛。但運動量不宜太大,運動項目的選擇也應以傳統的健身運動為佳,如太極拳、八段錦等,還可進行郊游、踏青,這樣既能呼吸新鮮空氣,又能活動筋骨。

中醫養生調養方法的總結

中醫養生調養方法的總結

中醫養生調養方法的總結,以前的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開始養生,現在不僅僅是老年人,很多年輕人也開始養生,養生分為外調和內調,內調里面包括中醫養生,中醫養生是慢慢來的,下面是中醫養生調養方法的總結。

中醫養生調養方法的總結1

1. 養心

①常按勞宮穴和涌泉穴

每天晚上,李老在臨睡前都會按摩手上的勞宮穴和腳上的涌泉穴,他認為這樣可以讓心腎相交,從而改善睡眠。

勞宮穴:握拳屈指時,當中指尖盡處是穴。

涌泉穴: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

②心平氣和

養心重在養神,保持心平氣和,不過喜也不過悲,與人交往不計較得失。

③重視午休

心在午時活動最為活躍,而且這時也是陰陽交合的時候,休息能保住心氣。

2. 調肝

①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即四橫指),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處即是穴。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調理脾胃、補肝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

②不疲勞

過度疲勞會損害肝臟,平常應盡量做到既不疲勞工作,也不過度運動。

③保證睡眠

中醫認為:“人臥則血歸于肝”,固定時間上床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又能養肝。

飲食清淡

盡量少吃或者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損傷肝氣。

3. 養肺

①按中府穴、云門穴

中府穴:位于鎖骨下外側,它屬于手太陰肺經。

每天抽出幾分鐘時間適當的按摩一下這個穴位,可以幫助我們疏通肺部的經絡,促進肺部中的毒素和垃圾排出,尤其是對于那些經常吸煙的朋友來說,每天按一下中府穴,排出肺部煙毒,幫助你慢慢養好肺。

云門穴:屬于手太陰肺經,位于人的鎖骨下窩的凹陷中,在肩胛骨喙突內緣。

每天適當的按摩一下這個穴位,可以起到疏通肺氣,緩解咳嗽氣喘的.情況。

②深呼吸

李老通常在早晨起床后會做深呼吸,即呼吸速度放慢,每分鐘一呼一吸9-10次,這樣呼吸便可以養肺。

③做做閉氣法

閉氣法有助于增強肺功能。先深吸一口氣,然后閉住,盡量忍到不能再忍的時候,再呼出來,如此反復18次。

4. 健脾

① 36次揉腹,按揉膻中穴、下丹田

平時多做一些運動和按摩,可幫助脾運化。每天起床和睡前可36次摩腹功,即仰臥于床上,以臍為中心,用手掌先順時針按摩36下,再逆時針按摩36下,然后用手拍打、按摩*的膻中穴120下,臍下的丹田100下。

膻中穴:在前正中線上,兩ru頭ou連線的中點。

下丹田:位于臍下,氣海穴的位置。

② 飲食七八分飽

脾胃共為氣血生化的來源,是后天之本,健脾往往與養胃結合起來。在飲食方面,每次吃七八分飽。平時盡量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藥等,夏天可常吃一些香菜、海帶、冬瓜等養脾開胃之品。

5. 補腎

① 按摩丹田穴、命門穴和腰陽關

經常用一只手在前按摩下丹田,同時一只手在后按摩命門穴、腰陽關,這樣有助于養腎。

命門穴: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和肚臍眼是前后對應的。

腰陽關: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② 吃養腎食物

建議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等,這樣可以滋腎壯陽。

中醫養生調養方法的總結2

1、飲食調養

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蘿卜、豬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魚、海參、平魚等食物。這些食物都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

2、慎防“久視傷血”

中醫認為“目得血而能視”,因此長時間看書、看報、看電視等,不僅會損傷眼睛的視物功能,還會使本來就不足的血更虛。一般目視一個小時左右,應適當活動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以恢復目之疲勞。

3、不要勞心過度

人的血液循環與心有關,大腦的血液靠心臟源源不斷供給,若思慮過度,挖空心思,就會耗傷心血。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血虛體質的老年人不可用腦過度。一旦感到大腦疲勞時,就要調節一下,或欣賞鳥語或觀賞風景,使人心情愉快起來,就能很快消除腦的疲勞。

4、保持樂觀情緒

血虛的人時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應振奮精神。當煩悶不安、情緒不佳時,可以找朋友談談心,或聽聽音樂,或看看幽默劇等,爭取主動排解憂愁,使精神盡快振奮起來。

5、藥物治療

積極參加體育,:老年人經常感到這里痛那里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血不夠用,血虛老人更是如此。而時常參加體育運動,能加強氣血運行,這樣可減少或避免疼痛。但運動量不宜太大,運動項目的選擇也應以傳統的健身運動為佳,如太極拳、八段錦等,還可進行郊游、踏青,這樣既能呼吸新鮮空氣,又能活動筋骨。

中醫養生調養方法的總結

中醫養生調養方法的總結

中醫養生調養方法的總結,以前的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開始養生,現在不僅僅是老年人,很多年輕人也開始養生,養生分為外調和內調,內調里面包括中醫養生,中醫養生是慢慢來的,下面是中醫養生調養方法的總結。

中醫養生調養方法的總結1

1. 養心

①常按勞宮穴和涌泉穴

每天晚上,李老在臨睡前都會按摩手上的勞宮穴和腳上的涌泉穴,他認為這樣可以讓心腎相交,從而改善睡眠。

勞宮穴:握拳屈指時,當中指尖盡處是穴。

涌泉穴: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

②心平氣和

養心重在養神,保持心平氣和,不過喜也不過悲,與人交往不計較得失。

③重視午休

心在午時活動最為活躍,而且這時也是陰陽交合的時候,休息能保住心氣。

2. 調肝

①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即四橫指),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處即是穴。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調理脾胃、補肝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

②不疲勞

過度疲勞會損害肝臟,平常應盡量做到既不疲勞工作,也不過度運動。

③保證睡眠

中醫認為:“人臥則血歸于肝”,固定時間上床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又能養肝。

飲食清淡

盡量少吃或者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損傷肝氣。

3. 養肺

①按中府穴、云門穴

中府穴:位于鎖骨下外側,它屬于手太陰肺經。

每天抽出幾分鐘時間適當的按摩一下這個穴位,可以幫助我們疏通肺部的經絡,促進肺部中的毒素和垃圾排出,尤其是對于那些經常吸煙的朋友來說,每天按一下中府穴,排出肺部煙毒,幫助你慢慢養好肺。

云門穴:屬于手太陰肺經,位于人的鎖骨下窩的凹陷中,在肩胛骨喙突內緣。

每天適當的按摩一下這個穴位,可以起到疏通肺氣,緩解咳嗽氣喘的.情況。

②深呼吸

李老通常在早晨起床后會做深呼吸,即呼吸速度放慢,每分鐘一呼一吸9-10次,這樣呼吸便可以養肺。

③做做閉氣法

閉氣法有助于增強肺功能。先深吸一口氣,然后閉住,盡量忍到不能再忍的時候,再呼出來,如此反復18次。

4. 健脾

① 36次揉腹,按揉膻中穴、下丹田

平時多做一些運動和按摩,可幫助脾運化。每天起床和睡前可36次摩腹功,即仰臥于床上,以臍為中心,用手掌先順時針按摩36下,再逆時針按摩36下,然后用手拍打、按摩*的膻中穴120下,臍下的丹田100下。

膻中穴:在前正中線上,兩ru頭ou連線的中點。

下丹田:位于臍下,氣海穴的位置。

② 飲食七八分飽

脾胃共為氣血生化的來源,是后天之本,健脾往往與養胃結合起來。在飲食方面,每次吃七八分飽。平時盡量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藥等,夏天可常吃一些香菜、海帶、冬瓜等養脾開胃之品。

5. 補腎

① 按摩丹田穴、命門穴和腰陽關

經常用一只手在前按摩下丹田,同時一只手在后按摩命門穴、腰陽關,這樣有助于養腎。

命門穴: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和肚臍眼是前后對應的。

腰陽關: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② 吃養腎食物

建議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等,這樣可以滋腎壯陽。

中醫養生調養方法的總結2

1、飲食調養

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蘿卜、豬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魚、海參、平魚等食物。這些食物都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

2、慎防“久視傷血”

中醫認為“目得血而能視”,因此長時間看書、看報、看電視等,不僅會損傷眼睛的視物功能,還會使本來就不足的血更虛。一般目視一個小時左右,應適當活動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以恢復目之疲勞。

3、不要勞心過度

人的血液循環與心有關,大腦的血液靠心臟源源不斷供給,若思慮過度,挖空心思,就會耗傷心血。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血虛體質的老年人不可用腦過度。一旦感到大腦疲勞時,就要調節一下,或欣賞鳥語或觀賞風景,使人心情愉快起來,就能很快消除腦的疲勞。

4、保持樂觀情緒

血虛的人時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應振奮精神。當煩悶不安、情緒不佳時,可以找朋友談談心,或聽聽音樂,或看看幽默劇等,爭取主動排解憂愁,使精神盡快振奮起來。

5、藥物治療

積極參加體育,:老年人經常感到這里痛那里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血不夠用,血虛老人更是如此。而時常參加體育運動,能加強氣血運行,這樣可減少或避免疼痛。但運動量不宜太大,運動項目的選擇也應以傳統的健身運動為佳,如太極拳、八段錦等,還可進行郊游、踏青,這樣既能呼吸新鮮空氣,又能活動筋骨。

古代中醫十種養生方法

古代中醫對于養生早有認識,也 總結 過不少養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讓我們參考的呢?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古代中醫說的十種養生方法,供大家參考。

  古代中醫的10種養生方法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養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于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動形養生 古人認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詩人陸游說“形要小勞之”,都說明古人認識到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氣功、 太極拳 、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人若貪圖安逸,運動不足,或是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飲食要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延年。進補既要辨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益藥時,如系入肺藥,在秋季比較適宜;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一個“網絡”系統,它控制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痘实蹆冉洝方浢}篇中說,經絡可以控制人體一切功能,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的作用。古代養生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 措施 ,最簡便的方法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人體的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于防治心臟病,足三里穴則對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疾病有效。

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濡養,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無節制,精血虧損過多,會造成身體虛弱,減損壽命。如果婦女*無度,也會導致腎氣衰竭。晚婚、節育等保養陰精措施,可防陰精妄耗,延緩衰老。

順時養生 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的規律,人體亦不例外。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應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則。因時制宜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于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修身養生 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唐代醫學家孟詵云:“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

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減毒養生 人若喜怒無常會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于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疫癘(傳染病),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對人體健康均可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他措施,減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壽。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靜情緒

秋風蕭瑟,天地間萬物皆由盛轉衰,草木也由榮轉為枯竭,這無一不體現了蕭條頹廢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蕭瑟,使人容易觸景生情,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來說,更易在他們心中引起蕭條、凄涼、垂暮之感,勾起憂郁的心緒。此時情緒調養應保持安寧平靜,以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對人心理上的影響。

精神調節順應秋氣的特性,保持寧而不躁,斂而不泄,清而不濁,神氣內斂,做到清靜養神,排除雜念,達到心境寧靜之狀態。 秋分 過后適逢重陽時節,此時秋高氣爽,不宜閉戶家中,建議外出游玩,登高遠眺,飽覽風景,可使人心曠神怡,愁悶全消。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時候,陰陽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幾乎一樣長短,隨后又會出現白天縮短,黑夜延長的現象,而且天氣也將會逐漸陰冷,所以人們的生活起居作息也應該按照日常的規律來有所改變,盡早改變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復早睡早起良好習慣。

《黃帝內經》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時作息,避免貪睡多睡損人正氣,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損陰精。晝則寤(醒),夜則寐(睡)這種生理狀態與生俱來,是人類適應自然規律的表現。

天體的運行、陰陽的變化促成了晝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寫照。順應四時節律調整作息時間,應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調節體內陰陽平衡,調和臟腑氣血,使血脈和暢,精充神旺。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調飲食

秋季飲食也應以平調為主,不宜大吃大補。人們可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擇適合性味的食材進行食療糾偏,體質虛寒者可適當進食溫熱助陽之品以溫陽補虛,體質燥熱者可進食甘涼滋潤之品以滋陰降火。甘涼滋潤食物有香蕉、甘蔗、蘋果、雪梨、荸薺、枇杷、桑葚、西紅杮、黃瓜、絲瓜、蓮藕、百合、沙參、麥冬、石斛、西洋參等。溫熱補陽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蔥、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蓮、龍眼、荔枝、粟子、鱔魚、蝦、雞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經過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區天氣會越來越干燥,而且秋涼陰寒之氣也會隨之加重,一些體質比較虛寒的人應該適量的進食一些具有溫熱補陽的食物,這樣就可以調平體內的陰陽,對身體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來襲的時候,再適量加入甘潤養陰之品,陰陽調補同樣有所效果。

秋高氣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饵S帝內經》說:“秋冬養陰”,即指在秋冬兩季應當收養陰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長的規律,并為來年陽氣的生發打好基礎。“燥”為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癥狀。因此,秋季養生,當以“防肺燥,護陰津”為主。

1、多飲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飲水量不要因為夏季已過就有所減少,一天的飲水量因人而異,一般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醫認為:“形寒飲冷則傷肺”。因此,秋季飲水以溫熱為佳,大忌寒涼冷飲。“少言”是為了保護肺氣,每天不停地說話會傷氣,其中最易傷害的就是肺氣。所以,要“少說多干”。

2、少*事保真陰:秋季要注意保護臟氣陰精,其中也包括腎精。因此,秋季養生,尤其不可縱欲,生活要有規律,有節有度。

3、皮膚護理重保濕:“秋燥”之時,風沙較多,保持皮膚濕潤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潔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跡,應輕拍面部以使余水滲入,再進行保濕護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濕面膜3~4次,以保持皮膚濕潤。

秋涼乍寒適當“凍”

我國自古就流傳著“春捂秋凍”的養生保健 諺語 。“秋凍”的意思是說秋天到來之后,氣溫稍有下降,此時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適當凍一凍,加強體育鍛煉,使人體的抗御機能得到提高,從而激發機體適應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許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不同年齡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但無論何種活動,都不宜過量,在周身微熱,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時,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陰精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常言道:“一場秋雨一場涼”,秋風肅殺,天氣漸涼,氣候多變,人易生病,因此稱為“多事之秋”。秋季人體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如果注意不當,則易發生腹瀉。尤其是嬰幼兒,更是秋季腹瀉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等情緒,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起居上,應保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因早臥可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則利于肺氣之舒展,且防止收斂之太過。另外,冷水浴也應在整個秋天堅持,不要間斷。

秋季食療勿亂“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應適當進補,以養陰氣。但進補雖然重要,卻不可亂補。大體上,秋季進補,有以下五忌:

1、忌無病進補。中醫認為:“有病病受之,無病人受之”。無病進補,既增加了開支,又傷害了身體。比如,無病長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發肥胖;無病服用過量魚肝油,可導致血中膽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進補。認為越有名、價格越高的補品越能補益身體,是現代人養生的一個誤區。比如,人參價格高,是補品之王,但若不辨體質,肆意濫服的話,則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虛實不分。中醫進補的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及血虛之分,只有對證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便會適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適可而止,過則為害。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是有害的。因此,進補要適量。

5、忌以藥代食。重藥物,輕食物,不是科學的養生方法。是藥三分毒,能不吃藥,最好別吃藥。切記:藥補不如食補。

古代中醫十種養生方法

古代中醫對于養生早有認識,也 總結 過不少養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讓我們參考的呢?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古代中醫說的十種養生方法,供大家參考。

  古代中醫的10種養生方法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養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于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動形養生 古人認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詩人陸游說“形要小勞之”,都說明古人認識到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氣功、 太極拳 、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人若貪圖安逸,運動不足,或是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飲食要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延年。進補既要辨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益藥時,如系入肺藥,在秋季比較適宜;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一個“網絡”系統,它控制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痘实蹆冉洝方浢}篇中說,經絡可以控制人體一切功能,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的作用。古代養生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 措施 ,最簡便的方法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人體的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于防治心臟病,足三里穴則對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疾病有效。

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濡養,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無節制,精血虧損過多,會造成身體虛弱,減損壽命。如果婦女*無度,也會導致腎氣衰竭。晚婚、節育等保養陰精措施,可防陰精妄耗,延緩衰老。

順時養生 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的規律,人體亦不例外。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應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則。因時制宜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于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修身養生 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唐代醫學家孟詵云:“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

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減毒養生 人若喜怒無常會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于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疫癘(傳染病),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對人體健康均可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他措施,減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壽。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靜情緒

秋風蕭瑟,天地間萬物皆由盛轉衰,草木也由榮轉為枯竭,這無一不體現了蕭條頹廢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蕭瑟,使人容易觸景生情,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來說,更易在他們心中引起蕭條、凄涼、垂暮之感,勾起憂郁的心緒。此時情緒調養應保持安寧平靜,以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對人心理上的影響。

精神調節順應秋氣的特性,保持寧而不躁,斂而不泄,清而不濁,神氣內斂,做到清靜養神,排除雜念,達到心境寧靜之狀態。 秋分 過后適逢重陽時節,此時秋高氣爽,不宜閉戶家中,建議外出游玩,登高遠眺,飽覽風景,可使人心曠神怡,愁悶全消。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時候,陰陽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幾乎一樣長短,隨后又會出現白天縮短,黑夜延長的現象,而且天氣也將會逐漸陰冷,所以人們的生活起居作息也應該按照日常的規律來有所改變,盡早改變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復早睡早起良好習慣。

《黃帝內經》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時作息,避免貪睡多睡損人正氣,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損陰精。晝則寤(醒),夜則寐(睡)這種生理狀態與生俱來,是人類適應自然規律的表現。

天體的運行、陰陽的變化促成了晝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寫照。順應四時節律調整作息時間,應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調節體內陰陽平衡,調和臟腑氣血,使血脈和暢,精充神旺。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調飲食

秋季飲食也應以平調為主,不宜大吃大補。人們可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擇適合性味的食材進行食療糾偏,體質虛寒者可適當進食溫熱助陽之品以溫陽補虛,體質燥熱者可進食甘涼滋潤之品以滋陰降火。甘涼滋潤食物有香蕉、甘蔗、蘋果、雪梨、荸薺、枇杷、桑葚、西紅杮、黃瓜、絲瓜、蓮藕、百合、沙參、麥冬、石斛、西洋參等。溫熱補陽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蔥、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蓮、龍眼、荔枝、粟子、鱔魚、蝦、雞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經過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區天氣會越來越干燥,而且秋涼陰寒之氣也會隨之加重,一些體質比較虛寒的人應該適量的進食一些具有溫熱補陽的食物,這樣就可以調平體內的陰陽,對身體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來襲的時候,再適量加入甘潤養陰之品,陰陽調補同樣有所效果。

秋高氣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饵S帝內經》說:“秋冬養陰”,即指在秋冬兩季應當收養陰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長的規律,并為來年陽氣的生發打好基礎。“燥”為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癥狀。因此,秋季養生,當以“防肺燥,護陰津”為主。

1、多飲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飲水量不要因為夏季已過就有所減少,一天的飲水量因人而異,一般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醫認為:“形寒飲冷則傷肺”。因此,秋季飲水以溫熱為佳,大忌寒涼冷飲。“少言”是為了保護肺氣,每天不停地說話會傷氣,其中最易傷害的就是肺氣。所以,要“少說多干”。

2、少*事保真陰:秋季要注意保護臟氣陰精,其中也包括腎精。因此,秋季養生,尤其不可縱欲,生活要有規律,有節有度。

3、皮膚護理重保濕:“秋燥”之時,風沙較多,保持皮膚濕潤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潔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跡,應輕拍面部以使余水滲入,再進行保濕護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濕面膜3~4次,以保持皮膚濕潤。

秋涼乍寒適當“凍”

我國自古就流傳著“春捂秋凍”的養生保健 諺語 。“秋凍”的意思是說秋天到來之后,氣溫稍有下降,此時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適當凍一凍,加強體育鍛煉,使人體的抗御機能得到提高,從而激發機體適應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許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不同年齡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但無論何種活動,都不宜過量,在周身微熱,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時,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陰精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常言道:“一場秋雨一場涼”,秋風肅殺,天氣漸涼,氣候多變,人易生病,因此稱為“多事之秋”。秋季人體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如果注意不當,則易發生腹瀉。尤其是嬰幼兒,更是秋季腹瀉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等情緒,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起居上,應保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因早臥可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則利于肺氣之舒展,且防止收斂之太過。另外,冷水浴也應在整個秋天堅持,不要間斷。

秋季食療勿亂“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應適當進補,以養陰氣。但進補雖然重要,卻不可亂補。大體上,秋季進補,有以下五忌:

1、忌無病進補。中醫認為:“有病病受之,無病人受之”。無病進補,既增加了開支,又傷害了身體。比如,無病長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發肥胖;無病服用過量魚肝油,可導致血中膽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進補。認為越有名、價格越高的補品越能補益身體,是現代人養生的一個誤區。比如,人參價格高,是補品之王,但若不辨體質,肆意濫服的話,則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虛實不分。中醫進補的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及血虛之分,只有對證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便會適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適可而止,過則為害。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是有害的。因此,進補要適量。

5、忌以藥代食。重藥物,輕食物,不是科學的養生方法。是藥三分毒,能不吃藥,最好別吃藥。切記:藥補不如食補。

古代中醫十種養生方法

古代中醫對于養生早有認識,也 總結 過不少養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讓我們參考的呢?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古代中醫說的十種養生方法,供大家參考。

  古代中醫的10種養生方法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養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于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動形養生 古人認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詩人陸游說“形要小勞之”,都說明古人認識到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氣功、 太極拳 、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人若貪圖安逸,運動不足,或是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飲食要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延年。進補既要辨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益藥時,如系入肺藥,在秋季比較適宜;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一個“網絡”系統,它控制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痘实蹆冉洝方浢}篇中說,經絡可以控制人體一切功能,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的作用。古代養生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 措施 ,最簡便的方法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人體的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于防治心臟病,足三里穴則對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疾病有效。

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濡養,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無節制,精血虧損過多,會造成身體虛弱,減損壽命。如果婦女*無度,也會導致腎氣衰竭。晚婚、節育等保養陰精措施,可防陰精妄耗,延緩衰老。

順時養生 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的規律,人體亦不例外。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應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則。因時制宜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于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修身養生 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唐代醫學家孟詵云:“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

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減毒養生 人若喜怒無常會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于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疫癘(傳染病),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對人體健康均可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他措施,減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壽。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靜情緒

秋風蕭瑟,天地間萬物皆由盛轉衰,草木也由榮轉為枯竭,這無一不體現了蕭條頹廢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蕭瑟,使人容易觸景生情,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來說,更易在他們心中引起蕭條、凄涼、垂暮之感,勾起憂郁的心緒。此時情緒調養應保持安寧平靜,以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對人心理上的影響。

精神調節順應秋氣的特性,保持寧而不躁,斂而不泄,清而不濁,神氣內斂,做到清靜養神,排除雜念,達到心境寧靜之狀態。 秋分 過后適逢重陽時節,此時秋高氣爽,不宜閉戶家中,建議外出游玩,登高遠眺,飽覽風景,可使人心曠神怡,愁悶全消。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時候,陰陽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幾乎一樣長短,隨后又會出現白天縮短,黑夜延長的現象,而且天氣也將會逐漸陰冷,所以人們的生活起居作息也應該按照日常的規律來有所改變,盡早改變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復早睡早起良好習慣。

《黃帝內經》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時作息,避免貪睡多睡損人正氣,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損陰精。晝則寤(醒),夜則寐(睡)這種生理狀態與生俱來,是人類適應自然規律的表現。

天體的運行、陰陽的變化促成了晝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寫照。順應四時節律調整作息時間,應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調節體內陰陽平衡,調和臟腑氣血,使血脈和暢,精充神旺。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調飲食

秋季飲食也應以平調為主,不宜大吃大補。人們可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擇適合性味的食材進行食療糾偏,體質虛寒者可適當進食溫熱助陽之品以溫陽補虛,體質燥熱者可進食甘涼滋潤之品以滋陰降火。甘涼滋潤食物有香蕉、甘蔗、蘋果、雪梨、荸薺、枇杷、桑葚、西紅杮、黃瓜、絲瓜、蓮藕、百合、沙參、麥冬、石斛、西洋參等。溫熱補陽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蔥、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蓮、龍眼、荔枝、粟子、鱔魚、蝦、雞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經過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區天氣會越來越干燥,而且秋涼陰寒之氣也會隨之加重,一些體質比較虛寒的人應該適量的進食一些具有溫熱補陽的食物,這樣就可以調平體內的陰陽,對身體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來襲的時候,再適量加入甘潤養陰之品,陰陽調補同樣有所效果。

秋高氣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饵S帝內經》說:“秋冬養陰”,即指在秋冬兩季應當收養陰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長的規律,并為來年陽氣的生發打好基礎。“燥”為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癥狀。因此,秋季養生,當以“防肺燥,護陰津”為主。

1、多飲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飲水量不要因為夏季已過就有所減少,一天的飲水量因人而異,一般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醫認為:“形寒飲冷則傷肺”。因此,秋季飲水以溫熱為佳,大忌寒涼冷飲。“少言”是為了保護肺氣,每天不停地說話會傷氣,其中最易傷害的就是肺氣。所以,要“少說多干”。

2、少*事保真陰:秋季要注意保護臟氣陰精,其中也包括腎精。因此,秋季養生,尤其不可縱欲,生活要有規律,有節有度。

3、皮膚護理重保濕:“秋燥”之時,風沙較多,保持皮膚濕潤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潔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跡,應輕拍面部以使余水滲入,再進行保濕護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濕面膜3~4次,以保持皮膚濕潤。

秋涼乍寒適當“凍”

我國自古就流傳著“春捂秋凍”的養生保健 諺語 。“秋凍”的意思是說秋天到來之后,氣溫稍有下降,此時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適當凍一凍,加強體育鍛煉,使人體的抗御機能得到提高,從而激發機體適應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許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不同年齡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但無論何種活動,都不宜過量,在周身微熱,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時,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陰精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常言道:“一場秋雨一場涼”,秋風肅殺,天氣漸涼,氣候多變,人易生病,因此稱為“多事之秋”。秋季人體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如果注意不當,則易發生腹瀉。尤其是嬰幼兒,更是秋季腹瀉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等情緒,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起居上,應保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因早臥可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則利于肺氣之舒展,且防止收斂之太過。另外,冷水浴也應在整個秋天堅持,不要間斷。

秋季食療勿亂“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應適當進補,以養陰氣。但進補雖然重要,卻不可亂補。大體上,秋季進補,有以下五忌:

1、忌無病進補。中醫認為:“有病病受之,無病人受之”。無病進補,既增加了開支,又傷害了身體。比如,無病長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發肥胖;無病服用過量魚肝油,可導致血中膽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進補。認為越有名、價格越高的補品越能補益身體,是現代人養生的一個誤區。比如,人參價格高,是補品之王,但若不辨體質,肆意濫服的話,則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虛實不分。中醫進補的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及血虛之分,只有對證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便會適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適可而止,過則為害。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是有害的。因此,進補要適量。

5、忌以藥代食。重藥物,輕食物,不是科學的養生方法。是藥三分毒,能不吃藥,最好別吃藥。切記:藥補不如食補。

中醫養生講究這幾點看看你做對了嗎!

中醫養生講究這幾點看看你做對了嗎!

現在很多人都開始注意身體健康,想要進行養生,那么在選擇養生方法的時候,不妨試試中醫養生法。中醫是我國傳統的一種醫學,除了對各種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以外,還能夠起到良好的養生作用,不同的方法都能夠幫助身體進行調整。

1、調整氣血

2、疏通經絡

3、調整心態

4、滋補身體

5、保暖養生

中醫養生講究這幾點

1、調整氣血

在中醫看來,想要保證一個人的健康一定要保證人體的氣血運行,因為氣血是一個人的一生之本,如果想要正常的保持功能,氣血的運行一定不能受到影響。中醫保養氣血的方法主要就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并且加以藥物控制來進行調整。

2、疏通經絡

疏通經絡同樣也是養生的關鍵,因為通暢的經絡能夠保證氣血運行,并且經絡還可以促進局部的新陳代謝,也就能幫助身體的功能得到增強。想要疏通經絡,可以通過艾灸或者是針刺等方式,這些保養方式都能夠有效的改善經絡循行。

3、調整心態

對中醫來講,一個人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五志就直接影響到了五臟如果神智出現了問題,也就會直接影響到內臟功能。而五臟是有相互聯系的,一方出現問題,其他的方面也會發生異常,因此在生活中保持心態就非常重要,健康良好的心態才能夠保證身體功能。

4、滋補身體

有的人可能本身就比較虛弱,無論是內臟還是身體肌膚,都會出現異常癥狀,此時就需要對身體進行滋補。中醫滋補身體的手段,通常也就是中藥調理以及藥膳,這些養生方法都可以良好的改善身體的問題。

5、保暖養生

保暖也是中醫養生的一大重點,但是這種保暖并不是添加衣物那么簡單中醫想要對身體進行保暖,可以加強局部的血液循環,也就是幫助氣血恢復運行,能夠通過中藥的方式進行調整,也可以通過艾灸來促進氣血。這種氣血運行的促進主要是針對離心臟較遠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血液循環。

面對疾病,請你不要過度擔心更不要過度緊張??茖W理智的應對才是正確的!

中醫養生講究這幾點看看你做對了嗎!

中醫養生講究這幾點看看你做對了嗎!

現在很多人都開始注意身體健康,想要進行養生,那么在選擇養生方法的時候,不妨試試中醫養生法。中醫是我國傳統的一種醫學,除了對各種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以外,還能夠起到良好的養生作用,不同的方法都能夠幫助身體進行調整。

1、調整氣血

2、疏通經絡

3、調整心態

4、滋補身體

5、保暖養生

中醫養生講究這幾點

1、調整氣血

在中醫看來,想要保證一個人的健康一定要保證人體的氣血運行,因為氣血是一個人的一生之本,如果想要正常的保持功能,氣血的運行一定不能受到影響。中醫保養氣血的方法主要就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并且加以藥物控制來進行調整。

2、疏通經絡

疏通經絡同樣也是養生的關鍵,因為通暢的經絡能夠保證氣血運行,并且經絡還可以促進局部的新陳代謝,也就能幫助身體的功能得到增強。想要疏通經絡,可以通過艾灸或者是針刺等方式,這些保養方式都能夠有效的改善經絡循行。

3、調整心態

對中醫來講,一個人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五志就直接影響到了五臟如果神智出現了問題,也就會直接影響到內臟功能。而五臟是有相互聯系的,一方出現問題,其他的方面也會發生異常,因此在生活中保持心態就非常重要,健康良好的心態才能夠保證身體功能。

4、滋補身體

有的人可能本身就比較虛弱,無論是內臟還是身體肌膚,都會出現異常癥狀,此時就需要對身體進行滋補。中醫滋補身體的手段,通常也就是中藥調理以及藥膳,這些養生方法都可以良好的改善身體的問題。

5、保暖養生

保暖也是中醫養生的一大重點,但是這種保暖并不是添加衣物那么簡單中醫想要對身體進行保暖,可以加強局部的血液循環,也就是幫助氣血恢復運行,能夠通過中藥的方式進行調整,也可以通過艾灸來促進氣血。這種氣血運行的促進主要是針對離心臟較遠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血液循環。

面對疾病,請你不要過度擔心更不要過度緊張??茖W理智的應對才是正確的!

中醫養生講究這幾點看看你做對了嗎!

中醫養生講究這幾點看看你做對了嗎!

現在很多人都開始注意身體健康,想要進行養生,那么在選擇養生方法的時候,不妨試試中醫養生法。中醫是我國傳統的一種醫學,除了對各種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以外,還能夠起到良好的養生作用,不同的方法都能夠幫助身體進行調整。

1、調整氣血

2、疏通經絡

3、調整心態

4、滋補身體

5、保暖養生

中醫養生講究這幾點

1、調整氣血

在中醫看來,想要保證一個人的健康一定要保證人體的氣血運行,因為氣血是一個人的一生之本,如果想要正常的保持功能,氣血的運行一定不能受到影響。中醫保養氣血的方法主要就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并且加以藥物控制來進行調整。

2、疏通經絡

疏通經絡同樣也是養生的關鍵,因為通暢的經絡能夠保證氣血運行,并且經絡還可以促進局部的新陳代謝,也就能幫助身體的功能得到增強。想要疏通經絡,可以通過艾灸或者是針刺等方式,這些保養方式都能夠有效的改善經絡循行。

3、調整心態

對中醫來講,一個人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五志就直接影響到了五臟如果神智出現了問題,也就會直接影響到內臟功能。而五臟是有相互聯系的,一方出現問題,其他的方面也會發生異常,因此在生活中保持心態就非常重要,健康良好的心態才能夠保證身體功能。

4、滋補身體

有的人可能本身就比較虛弱,無論是內臟還是身體肌膚,都會出現異常癥狀,此時就需要對身體進行滋補。中醫滋補身體的手段,通常也就是中藥調理以及藥膳,這些養生方法都可以良好的改善身體的問題。

5、保暖養生

保暖也是中醫養生的一大重點,但是這種保暖并不是添加衣物那么簡單中醫想要對身體進行保暖,可以加強局部的血液循環,也就是幫助氣血恢復運行,能夠通過中藥的方式進行調整,也可以通過艾灸來促進氣血。這種氣血運行的促進主要是針對離心臟較遠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血液循環。

面對疾病,請你不要過度擔心更不要過度緊張??茖W理智的應對才是正確的!

從頭到腳經絡

經絡是遍布全身上下的,那么從頭到腳的經絡有哪些呢?它們又有哪些功效呢? 按摩 有什么效果呢?下面就讓我告訴你從頭到腳經絡,歡迎參閱

  一、頭 頸 部
  1、 干梳頭,用手指肚或 自然 用指甲梳頭200—600次,經常做的200 次就差不多了,不經常做的要20分鐘以 上,梳到清爽,一般20分鐘左右,每天梳的快一些。

  2、 搓雙耳,發熱為止。

  3、 捏脖筋。

  4、 拍大椎(圖一)。
  二、肩 部
  1、 拍肩,肩井(圖二),肩窩(前面)拍透。

  2、 開肩 (用手扣住肩膀,手臂伸直轉動胳膊, 胳膊向外轉動帶動肩膀)。(圖三)

  3、 拉肩(雙肩之間,一只手擱住另一個胳膊拉動,轉肩)。(圖四)

  4、 轉肩(力盡為止)。
  三、胳 膊
  1、 曲池(圖五)那一塊區域,拍打到不想拍打。

  2、 雙 手相 對擊打大陵**。(圖六)

  3、 抖抖手。
  四、胸 背 部
  1、 隨意拍打胸背,腰腹。

  2、 擠壓脊柱,要求自然 呼吸 ,力量以自己能承受為準。(圖七

  3、 拍打尾閭。(圖八)
  五、腰 腿
  1、 拍打環跳**(或者捶打、打透)。(圖九)

  2、 拍打(或者捶打)腹股溝,打透。

  3、 拍打(或者捶打)風市**,打透。(圖十)

  4、 拍打(或者捶打)委中**,打透。(圖十一)

  5、 拍打(或者捶打)陽陵泉,打透。(圖十二)

  6、 拍打(或者捶打)陰陵泉,打透。(圖十三)

  7、 拍打(或者捶打)三陰交,打透)。(圖十四)

  8、 轉腳腕(至少正反100圈)。

  9、 小步跑,10分鐘以上至自己全身清爽。

猜你喜歡:

1. 中醫經絡養生艾灸

2. 健康安全減肥方法

3. 一周瘦5斤的健康減肥方案

4. 感恩主題答謝會主持詞

5. 減肥成功人士心得感想

6. 感恩答謝會主持詞精選

7. 老年人最佳運動方法有哪些

8. 中醫女性養生

從頭到腳經絡

經絡是遍布全身上下的,那么從頭到腳的經絡有哪些呢?它們又有哪些功效呢? 按摩 有什么效果呢?下面就讓我告訴你從頭到腳經絡,歡迎參閱

  一、頭 頸 部
  1、 干梳頭,用手指肚或 自然 用指甲梳頭200—600次,經常做的200 次就差不多了,不經常做的要20分鐘以 上,梳到清爽,一般20分鐘左右,每天梳的快一些。

  2、 搓雙耳,發熱為止。

  3、 捏脖筋。

  4、 拍大椎(圖一)。
  二、肩 部
  1、 拍肩,肩井(圖二),肩窩(前面)拍透。

  2、 開肩 (用手扣住肩膀,手臂伸直轉動胳膊, 胳膊向外轉動帶動肩膀)。(圖三)

  3、 拉肩(雙肩之間,一只手擱住另一個胳膊拉動,轉肩)。(圖四)

  4、 轉肩(力盡為止)。
  三、胳 膊
  1、 曲池(圖五)那一塊區域,拍打到不想拍打。

  2、 雙 手相 對擊打大陵**。(圖六)

  3、 抖抖手。
  四、胸 背 部
  1、 隨意拍打胸背,腰腹。

  2、 擠壓脊柱,要求自然 呼吸 ,力量以自己能承受為準。(圖七

  3、 拍打尾閭。(圖八)
  五、腰 腿
  1、 拍打環跳**(或者捶打、打透)。(圖九)

  2、 拍打(或者捶打)腹股溝,打透。

  3、 拍打(或者捶打)風市**,打透。(圖十)

  4、 拍打(或者捶打)委中**,打透。(圖十一)

  5、 拍打(或者捶打)陽陵泉,打透。(圖十二)

  6、 拍打(或者捶打)陰陵泉,打透。(圖十三)

  7、 拍打(或者捶打)三陰交,打透)。(圖十四)

  8、 轉腳腕(至少正反100圈)。

  9、 小步跑,10分鐘以上至自己全身清爽。

猜你喜歡:

1. 中醫經絡養生艾灸

2. 健康安全減肥方法

3. 一周瘦5斤的健康減肥方案

4. 感恩主題答謝會主持詞

5. 減肥成功人士心得感想

6. 感恩答謝會主持詞精選

7. 老年人最佳運動方法有哪些

8. 中醫女性養生

中醫經絡調理

中醫經絡調理
中醫講究陰陽協調,中醫經絡調理是在中醫經絡理論的指導下,通過針灸、推拿、按摩等相應部位,從而達到舒經理絡的目的。那么,中醫經絡調理有什么功效?小編今天來說一說。
中醫經絡調理
1、祛病
中醫講到,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臟腑聯系等功能的*系統,針灸和按摩是疏通經絡的主要手段。例如,用掌跟輕柔膝蓋上6寸的伏兔穴可以調節心臟功能,減緩心慌、心跳過快等癥狀;每天揉膝關節上3寸陰市穴可降低血糖;按揉陰市穴向下1寸的梁丘穴可以緩解急性腸胃炎引起的疼痛等等。
2、強身
中醫藥養生有“食療養生、經絡養生、中藥養生”這三步曲,前者和后者是從內到外養生,而經絡養生是由外至內調理。經絡養生操是經絡養生中比較簡捷的方法,按照正確方法步驟,掌握基本動作要領,堅持做效果才佳。
3、注意事項
市場上承擔了中醫經絡調理的大多是養生館、美容館等等,要注意其是否有合法的營業執照,業績好壞,中醫經絡調理師是否接受過正規的培訓,是否合格等。切勿盲目從眾,以免上當受騙。
中醫經絡調理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要堅持,另外,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不適時先到正規醫院就診。

中醫經絡調理

中醫經絡調理
中醫講究陰陽協調,中醫經絡調理是在中醫經絡理論的指導下,通過針灸、推拿、按摩等相應部位,從而達到舒經理絡的目的。那么,中醫經絡調理有什么功效?小編今天來說一說。
中醫經絡調理
1、祛病
中醫講到,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臟腑聯系等功能的*系統,針灸和按摩是疏通經絡的主要手段。例如,用掌跟輕柔膝蓋上6寸的伏兔穴可以調節心臟功能,減緩心慌、心跳過快等癥狀;每天揉膝關節上3寸陰市穴可降低血糖;按揉陰市穴向下1寸的梁丘穴可以緩解急性腸胃炎引起的疼痛等等。
2、強身
中醫藥養生有“食療養生、經絡養生、中藥養生”這三步曲,前者和后者是從內到外養生,而經絡養生是由外至內調理。經絡養生操是經絡養生中比較簡捷的方法,按照正確方法步驟,掌握基本動作要領,堅持做效果才佳。
3、注意事項
市場上承擔了中醫經絡調理的大多是養生館、美容館等等,要注意其是否有合法的營業執照,業績好壞,中醫經絡調理師是否接受過正規的培訓,是否合格等。切勿盲目從眾,以免上當受騙。
中醫經絡調理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要堅持,另外,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不適時先到正規醫院就診。

將中醫養生進行到底

“舌頭操”是近段時間興起來的新型養生運動。對于經常處在辦公室與電腦作伴的白領們而言,不用出門也不用很大空間的“舌頭操”無疑就是一個保健小精靈了。養生專家推薦的這一個小妙招有助于緩解高血壓、腦梗、近視、失眠等一系列的常見小毛病。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幾步: 1.

每天不妨早起幾分鐘,洗刷之后對著鏡子練習,先把舌頭慢慢的伸長與縮進交替運動,做上十次左右,然后舌頭在嘴巴外面向左右各擺動5次。

2.

如果你到了上班時間,那不妨放下辦公的材料,做在凳子上,雙手張開,放在膝蓋上,上半身稍微前傾。首先,由鼻孔吸氣,接著嘴巴大大地張開,舌頭伸出并且呼氣,同時睜大雙眼,平視前方,反復操練3至5次。

3.

嘴巴張開,舌頭伸出并縮進,同時用右手食指、中指與無名指的指尖在左下邊至咽喉處,上下搓擦30次。接著在舌頭伸出與縮進時,用左手三指的指尖,在右下邊至咽喉處,上下搓擦30次。

4.

對著鏡子,嘴巴張開,舌頭輕輕地伸出,停留2至3秒鐘,反復操練5次。然后頭部上仰,下巴伸展,嘴巴大大地張開,伸出舌頭,停留2至3秒鐘,反復操練5次。

注意事項

養生專家還建議大家可以在做完舌頭操之后站起來深深胳膊,輕輕的扭扭脖子,讓全身的關節得到運動,這些簡單的室內運動對于長期缺乏運動的白領們可是不可多得的養生妙招,大家不妨一試。

將中醫養生進行到底

“舌頭操”是近段時間興起來的新型養生運動。對于經常處在辦公室與電腦作伴的白領們而言,不用出門也不用很大空間的“舌頭操”無疑就是一個保健小精靈了。養生專家推薦的這一個小妙招有助于緩解高血壓、腦梗、近視、失眠等一系列的常見小毛病。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幾步: 1.

每天不妨早起幾分鐘,洗刷之后對著鏡子練習,先把舌頭慢慢的伸長與縮進交替運動,做上十次左右,然后舌頭在嘴巴外面向左右各擺動5次。

2.

如果你到了上班時間,那不妨放下辦公的材料,做在凳子上,雙手張開,放在膝蓋上,上半身稍微前傾。首先,由鼻孔吸氣,接著嘴巴大大地張開,舌頭伸出并且呼氣,同時睜大雙眼,平視前方,反復操練3至5次。

3.

嘴巴張開,舌頭伸出并縮進,同時用右手食指、中指與無名指的指尖在左下邊至咽喉處,上下搓擦30次。接著在舌頭伸出與縮進時,用左手三指的指尖,在右下邊至咽喉處,上下搓擦30次。

4.

對著鏡子,嘴巴張開,舌頭輕輕地伸出,停留2至3秒鐘,反復操練5次。然后頭部上仰,下巴伸展,嘴巴大大地張開,伸出舌頭,停留2至3秒鐘,反復操練5次。

注意事項

養生專家還建議大家可以在做完舌頭操之后站起來深深胳膊,輕輕的扭扭脖子,讓全身的關節得到運動,這些簡單的室內運動對于長期缺乏運動的白領們可是不可多得的養生妙招,大家不妨一試。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中醫養生調理從頭到腳

簡介:《從頭到腳談養生》是2008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慧。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