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中醫的養生建議有哪些呢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24 02:04:31
文檔

中醫的養生建議有哪些呢

中醫養生保健方法:1. 心靈調養:保持心態平和,不給自己太大壓力,可以聽舒緩音樂或適當體育鍛煉來調暢情志。2. 身體保養:從飲食和鍛煉兩個方面,飲食要清淡、營養、易消化,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寒涼、煎炸、燒烤類的食物,盡量多吃平和的食物,并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推薦度:
導讀中醫養生保健方法:1. 心靈調養:保持心態平和,不給自己太大壓力,可以聽舒緩音樂或適當體育鍛煉來調暢情志。2. 身體保養:從飲食和鍛煉兩個方面,飲食要清淡、營養、易消化,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寒涼、煎炸、燒烤類的食物,盡量多吃平和的食物,并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中醫養生保健方法:

1. 心靈調養:保持心態平和,不給自己太大壓力,可以聽舒緩音樂或適當體育鍛煉來調暢情志。

2. 身體保養:從飲食和鍛煉兩個方面,飲食要清淡、營養、易消化,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寒涼、煎炸、燒烤類的食物,盡量多吃平和的食物,并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中醫養生是我們中國歷史悠久的養生方法。中醫養生的'辦法特別的多,是我們中國獨有的養生之道,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可以供大家參考。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1

動形養生

中醫認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醫療及生活實踐中摸索形成了諸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當然,人若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中醫養生理論認為,飲食要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修身養生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如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從而維持身心健康。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中醫養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于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會導致情志內傷,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中醫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2

1、推腹30秒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促進腸胃蠕動,消除便秘,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每天早上起床時推一次,晚上臨睡推一次

2、推腹方法

從肋骨兩側向前下方推,仔細按揉,過程要放松。

3、跪膝30秒

跪膝對腰部有很多好處,能治療腰痛,如果您經常腰痛,那就試試跪坐30秒,就可以有效改善。

4、跪坐方法

將力量用在臀部后身體微微撐起,脊椎挺直,而且要使整個身體微微浮起來,這樣才不會傷害到自己的膝蓋。

5、30秒金雞獨立

這個動作能調和平衡,中醫一直認為身體有疾病就是陰陽失調,這個動作可以幫助我們找回平衡。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中醫養生是我們中國歷史悠久的養生方法。中醫養生的'辦法特別的多,是我們中國獨有的養生之道,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可以供大家參考。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1

動形養生

中醫認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醫療及生活實踐中摸索形成了諸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當然,人若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中醫養生理論認為,飲食要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修身養生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如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從而維持身心健康。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中醫養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于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會導致情志內傷,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中醫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2

1、推腹30秒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促進腸胃蠕動,消除便秘,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每天早上起床時推一次,晚上臨睡推一次

2、推腹方法

從肋骨兩側向前下方推,仔細按揉,過程要放松。

3、跪膝30秒

跪膝對腰部有很多好處,能治療腰痛,如果您經常腰痛,那就試試跪坐30秒,就可以有效改善。

4、跪坐方法

將力量用在臀部后身體微微撐起,脊椎挺直,而且要使整個身體微微浮起來,這樣才不會傷害到自己的膝蓋。

5、30秒金雞獨立

這個動作能調和平衡,中醫一直認為身體有疾病就是陰陽失調,這個動作可以幫助我們找回平衡。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中醫養生是我們中國歷史悠久的養生方法。中醫養生的'辦法特別的多,是我們中國獨有的養生之道,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可以供大家參考。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1

動形養生

中醫認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醫療及生活實踐中摸索形成了諸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當然,人若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中醫養生理論認為,飲食要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修身養生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如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從而維持身心健康。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中醫養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于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會導致情志內傷,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中醫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2

1、推腹30秒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促進腸胃蠕動,消除便秘,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每天早上起床時推一次,晚上臨睡推一次

2、推腹方法

從肋骨兩側向前下方推,仔細按揉,過程要放松。

3、跪膝30秒

跪膝對腰部有很多好處,能治療腰痛,如果您經常腰痛,那就試試跪坐30秒,就可以有效改善。

4、跪坐方法

將力量用在臀部后身體微微撐起,脊椎挺直,而且要使整個身體微微浮起來,這樣才不會傷害到自己的膝蓋。

5、30秒金雞獨立

這個動作能調和平衡,中醫一直認為身體有疾病就是陰陽失調,這個動作可以幫助我們找回平衡。

古代中醫十種養生方法

古代中醫對于養生早有認識,也 總結 過不少養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讓我們參考的呢?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古代中醫說的十種養生方法,供大家參考。

  古代中醫的10種養生方法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養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于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動形養生 古人認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詩人陸游說“形要小勞之”,都說明古人認識到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氣功、 太極拳 、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人若貪圖安逸,運動不足,或是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飲食要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延年。進補既要辨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益藥時,如系入肺藥,在秋季比較適宜;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一個“網絡”系統,它控制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痘实蹆冉洝方浢}篇中說,經絡可以控制人體一切功能,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的作用。古代養生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 措施 ,最簡便的方法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人體的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于防治心臟病,足三里穴則對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疾病有效。

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濡養,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無節制,精血虧損過多,會造成身體虛弱,減損壽命。如果婦女*無度,也會導致腎氣衰竭。晚婚、節育等保養陰精措施,可防陰精妄耗,延緩衰老。

順時養生 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的規律,人體亦不例外。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應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則。因時制宜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于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修身養生 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唐代醫學家孟詵云:“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

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減毒養生 人若喜怒無常會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于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疫癘(傳染病),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對人體健康均可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他措施,減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壽。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靜情緒

秋風蕭瑟,天地間萬物皆由盛轉衰,草木也由榮轉為枯竭,這無一不體現了蕭條頹廢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蕭瑟,使人容易觸景生情,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來說,更易在他們心中引起蕭條、凄涼、垂暮之感,勾起憂郁的心緒。此時情緒調養應保持安寧平靜,以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對人心理上的影響。

精神調節順應秋氣的特性,保持寧而不躁,斂而不泄,清而不濁,神氣內斂,做到清靜養神,排除雜念,達到心境寧靜之狀態。 秋分 過后適逢重陽時節,此時秋高氣爽,不宜閉戶家中,建議外出游玩,登高遠眺,飽覽風景,可使人心曠神怡,愁悶全消。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時候,陰陽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幾乎一樣長短,隨后又會出現白天縮短,黑夜延長的現象,而且天氣也將會逐漸陰冷,所以人們的生活起居作息也應該按照日常的規律來有所改變,盡早改變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復早睡早起良好習慣。

《黃帝內經》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時作息,避免貪睡多睡損人正氣,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損陰精。晝則寤(醒),夜則寐(睡)這種生理狀態與生俱來,是人類適應自然規律的表現。

天體的運行、陰陽的變化促成了晝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寫照。順應四時節律調整作息時間,應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調節體內陰陽平衡,調和臟腑氣血,使血脈和暢,精充神旺。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調飲食

秋季飲食也應以平調為主,不宜大吃大補。人們可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擇適合性味的食材進行食療糾偏,體質虛寒者可適當進食溫熱助陽之品以溫陽補虛,體質燥熱者可進食甘涼滋潤之品以滋陰降火。甘涼滋潤食物有香蕉、甘蔗、蘋果、雪梨、荸薺、枇杷、桑葚、西紅杮、黃瓜、絲瓜、蓮藕、百合、沙參、麥冬、石斛、西洋參等。溫熱補陽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蔥、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蓮、龍眼、荔枝、粟子、鱔魚、蝦、雞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經過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區天氣會越來越干燥,而且秋涼陰寒之氣也會隨之加重,一些體質比較虛寒的人應該適量的進食一些具有溫熱補陽的食物,這樣就可以調平體內的陰陽,對身體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來襲的時候,再適量加入甘潤養陰之品,陰陽調補同樣有所效果。

秋高氣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饵S帝內經》說:“秋冬養陰”,即指在秋冬兩季應當收養陰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長的規律,并為來年陽氣的生發打好基礎。“燥”為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癥狀。因此,秋季養生,當以“防肺燥,護陰津”為主。

1、多飲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飲水量不要因為夏季已過就有所減少,一天的飲水量因人而異,一般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醫認為:“形寒飲冷則傷肺”。因此,秋季飲水以溫熱為佳,大忌寒涼冷飲。“少言”是為了保護肺氣,每天不停地說話會傷氣,其中最易傷害的就是肺氣。所以,要“少說多干”。

2、少*事保真陰:秋季要注意保護臟氣陰精,其中也包括腎精。因此,秋季養生,尤其不可縱欲,生活要有規律,有節有度。

3、皮膚護理重保濕:“秋燥”之時,風沙較多,保持皮膚濕潤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潔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跡,應輕拍面部以使余水滲入,再進行保濕護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濕面膜3~4次,以保持皮膚濕潤。

秋涼乍寒適當“凍”

我國自古就流傳著“春捂秋凍”的養生保健 諺語 。“秋凍”的意思是說秋天到來之后,氣溫稍有下降,此時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適當凍一凍,加強體育鍛煉,使人體的抗御機能得到提高,從而激發機體適應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許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不同年齡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但無論何種活動,都不宜過量,在周身微熱,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時,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陰精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常言道:“一場秋雨一場涼”,秋風肅殺,天氣漸涼,氣候多變,人易生病,因此稱為“多事之秋”。秋季人體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如果注意不當,則易發生腹瀉。尤其是嬰幼兒,更是秋季腹瀉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等情緒,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起居上,應保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因早臥可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則利于肺氣之舒展,且防止收斂之太過。另外,冷水浴也應在整個秋天堅持,不要間斷。

秋季食療勿亂“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應適當進補,以養陰氣。但進補雖然重要,卻不可亂補。大體上,秋季進補,有以下五忌:

1、忌無病進補。中醫認為:“有病病受之,無病人受之”。無病進補,既增加了開支,又傷害了身體。比如,無病長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發肥胖;無病服用過量魚肝油,可導致血中膽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進補。認為越有名、價格越高的補品越能補益身體,是現代人養生的一個誤區。比如,人參價格高,是補品之王,但若不辨體質,肆意濫服的話,則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虛實不分。中醫進補的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及血虛之分,只有對證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便會適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適可而止,過則為害。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是有害的。因此,進補要適量。

5、忌以藥代食。重藥物,輕食物,不是科學的養生方法。是藥三分毒,能不吃藥,最好別吃藥。切記:藥補不如食補。

古代中醫十種養生方法

古代中醫對于養生早有認識,也 總結 過不少養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讓我們參考的呢?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古代中醫說的十種養生方法,供大家參考。

  古代中醫的10種養生方法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養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于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動形養生 古人認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詩人陸游說“形要小勞之”,都說明古人認識到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氣功、 太極拳 、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人若貪圖安逸,運動不足,或是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飲食要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延年。進補既要辨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益藥時,如系入肺藥,在秋季比較適宜;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一個“網絡”系統,它控制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痘实蹆冉洝方浢}篇中說,經絡可以控制人體一切功能,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的作用。古代養生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 措施 ,最簡便的方法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人體的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于防治心臟病,足三里穴則對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疾病有效。

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濡養,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無節制,精血虧損過多,會造成身體虛弱,減損壽命。如果婦女*無度,也會導致腎氣衰竭。晚婚、節育等保養陰精措施,可防陰精妄耗,延緩衰老。

順時養生 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的規律,人體亦不例外。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應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則。因時制宜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于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修身養生 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唐代醫學家孟詵云:“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

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減毒養生 人若喜怒無常會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于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疫癘(傳染病),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對人體健康均可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他措施,減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壽。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靜情緒

秋風蕭瑟,天地間萬物皆由盛轉衰,草木也由榮轉為枯竭,這無一不體現了蕭條頹廢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蕭瑟,使人容易觸景生情,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來說,更易在他們心中引起蕭條、凄涼、垂暮之感,勾起憂郁的心緒。此時情緒調養應保持安寧平靜,以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對人心理上的影響。

精神調節順應秋氣的特性,保持寧而不躁,斂而不泄,清而不濁,神氣內斂,做到清靜養神,排除雜念,達到心境寧靜之狀態。 秋分 過后適逢重陽時節,此時秋高氣爽,不宜閉戶家中,建議外出游玩,登高遠眺,飽覽風景,可使人心曠神怡,愁悶全消。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時候,陰陽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幾乎一樣長短,隨后又會出現白天縮短,黑夜延長的現象,而且天氣也將會逐漸陰冷,所以人們的生活起居作息也應該按照日常的規律來有所改變,盡早改變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復早睡早起良好習慣。

《黃帝內經》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時作息,避免貪睡多睡損人正氣,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損陰精。晝則寤(醒),夜則寐(睡)這種生理狀態與生俱來,是人類適應自然規律的表現。

天體的運行、陰陽的變化促成了晝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寫照。順應四時節律調整作息時間,應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調節體內陰陽平衡,調和臟腑氣血,使血脈和暢,精充神旺。

  秋季中醫養生的方法:調飲食

秋季飲食也應以平調為主,不宜大吃大補。人們可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擇適合性味的食材進行食療糾偏,體質虛寒者可適當進食溫熱助陽之品以溫陽補虛,體質燥熱者可進食甘涼滋潤之品以滋陰降火。甘涼滋潤食物有香蕉、甘蔗、蘋果、雪梨、荸薺、枇杷、桑葚、西紅杮、黃瓜、絲瓜、蓮藕、百合、沙參、麥冬、石斛、西洋參等。溫熱補陽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蔥、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蓮、龍眼、荔枝、粟子、鱔魚、蝦、雞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經過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區天氣會越來越干燥,而且秋涼陰寒之氣也會隨之加重,一些體質比較虛寒的人應該適量的進食一些具有溫熱補陽的食物,這樣就可以調平體內的陰陽,對身體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來襲的時候,再適量加入甘潤養陰之品,陰陽調補同樣有所效果。

秋高氣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饵S帝內經》說:“秋冬養陰”,即指在秋冬兩季應當收養陰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長的規律,并為來年陽氣的生發打好基礎。“燥”為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癥狀。因此,秋季養生,當以“防肺燥,護陰津”為主。

1、多飲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飲水量不要因為夏季已過就有所減少,一天的飲水量因人而異,一般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醫認為:“形寒飲冷則傷肺”。因此,秋季飲水以溫熱為佳,大忌寒涼冷飲。“少言”是為了保護肺氣,每天不停地說話會傷氣,其中最易傷害的就是肺氣。所以,要“少說多干”。

2、少*事保真陰:秋季要注意保護臟氣陰精,其中也包括腎精。因此,秋季養生,尤其不可縱欲,生活要有規律,有節有度。

3、皮膚護理重保濕:“秋燥”之時,風沙較多,保持皮膚濕潤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潔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跡,應輕拍面部以使余水滲入,再進行保濕護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濕面膜3~4次,以保持皮膚濕潤。

秋涼乍寒適當“凍”

我國自古就流傳著“春捂秋凍”的養生保健 諺語 。“秋凍”的意思是說秋天到來之后,氣溫稍有下降,此時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適當凍一凍,加強體育鍛煉,使人體的抗御機能得到提高,從而激發機體適應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許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不同年齡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但無論何種活動,都不宜過量,在周身微熱,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時,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陰精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常言道:“一場秋雨一場涼”,秋風肅殺,天氣漸涼,氣候多變,人易生病,因此稱為“多事之秋”。秋季人體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如果注意不當,則易發生腹瀉。尤其是嬰幼兒,更是秋季腹瀉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等情緒,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起居上,應保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因早臥可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則利于肺氣之舒展,且防止收斂之太過。另外,冷水浴也應在整個秋天堅持,不要間斷。

秋季食療勿亂“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應適當進補,以養陰氣。但進補雖然重要,卻不可亂補。大體上,秋季進補,有以下五忌:

1、忌無病進補。中醫認為:“有病病受之,無病人受之”。無病進補,既增加了開支,又傷害了身體。比如,無病長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發肥胖;無病服用過量魚肝油,可導致血中膽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進補。認為越有名、價格越高的補品越能補益身體,是現代人養生的一個誤區。比如,人參價格高,是補品之王,但若不辨體質,肆意濫服的話,則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虛實不分。中醫進補的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及血虛之分,只有對證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便會適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適可而止,過則為害。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是有害的。因此,進補要適量。

5、忌以藥代食。重藥物,輕食物,不是科學的養生方法。是藥三分毒,能不吃藥,最好別吃藥。切記:藥補不如食補。

中醫養生方法?

中醫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寶藏,很多優秀的老中醫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用最樸素的行動詮釋了中醫養生的真諦。那么,你知道中醫崇尚的養生方法有哪些嗎?下面是我帶來關于,歡迎大家閱讀。

中醫崇尚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1. 規律作息

生活簡單、作息規律,是五位國寶中醫奉行多年不渝的養生圭臬。

清晨5點半或6點起床運動,然后看診、閱讀、寫字,晚上11點以前一定會就寢。

每天寫書打電腦,88歲的中醫師易權衡以“8小時工作、8小時睡眠、8小時適當運動”的三八原則,維持活力充沛。

作息不固定、生理時鐘被打亂,影響健康甚鉅。新近日本的動物研究發現,生理時鐘錯亂,會影響身體荷爾蒙分泌,引發多種疾病,甚至讓血壓飆升,嚴重危害心血管功能。

尤其睡眠充足最重要。國寶中醫們不熬夜,每天睡足7~8小時,因為睡眠是補氣養生根本。

《黃帝內經》提到:“人臥則血歸于肝?!币灾嗅t觀點來看,晚上11點至凌晨3點,血液流經中醫的肝膽系統,此時身體獲得完全休息,就能修復肝功能、恢復體力和思考能力。

董延齡中醫師提醒,睡前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或者耗費腦力的事情,睡不著不用勉強,不妨先拉把椅子坐下來,慢慢將呼吸下沉, *** 10分鐘放空腦袋,稍有睡意再回去睡覺。

或者可準備一盆溫熱水泡腳,易權衡醫師說,“腳溫熱較好睡,”利用泡腳或按壓摩擦腳底中間的涌泉穴,腳丫子暖了,很快就能進入夢鄉。

  2. 多喝茶

晨起一杯濃濃的龍井綠茶,是百歲中醫師姜通喚醒身心的良方?!笆悄欠N苦到臉會變色的茶,”負責照顧父親飲食的姜家女兒笑說。但近幾年因飲食清淡少油,姜通已改喝較淡的龍井茶,怕傷到腸胃。

“來,來喝茶,”易權衡醫師喜歡喝茶,采訪當天正巧遇到寒流,他拿著巴掌大的不銹鋼壺走來走去,一遍遍專注地沖茶、倒茶,無論是訪客或患者,人人手捧一杯熱呼呼的茶,格外溫暖。

茶含有多種抗氧化物,對健康的功效早為人所知。以中醫觀點,茶具有利尿、解毒、生津止渴、清熱和安定心神功能,很適合長期用腦用眼的人,前市立中醫醫院營養師許云卿提到。

但要特別注意:

◎ 沖泡水溫80℃:水溫太高會破壞綠茶中的有效成分。

◎ 不宜久泡:茶沖泡后要把葉子撈出來,茶葉不可在水里泡超過8小時,以免產生大量單寧酸,損傷胃壁。

◎ 飯后不要喝濃茶:茶葉單寧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后,會讓腸胃蠕動變慢,反而更不利消化。茶含少量咖啡因,神經衰弱、產婦、失眠或胃潰瘍的人不建議飲用。

  3. 書寫

寫書法、日記或做詩詞繪畫,則能抒發心情,維持內心平靜。

美國的研究發現,寫日記能夠紓緩內心痛苦,加強體內免疫系統,改善身體狀況,甚至可預防或緩解憂郁癥。 性格淡薄寧靜的中醫師馬光亞,有“從容老人”封號,他認為養生首重心情放寬,不要急、慢慢來,練毛筆字正是鍛煉心性的好方法。

馬光亞年幼時偶然在木板上以毛筆字書寫,受到兄長贊美后啟發興趣,從此愛上書法藝術,不但用毛筆抄寫醫書藥方,也把平日所見所聞、以詩詞方式記錄下來。后來他也愛用毛筆畫畫,無論是家鄉田園、竹子、花鳥或鴿子,都有樸拙的趣味。

愛妻情深的中醫師巫水生,則習慣用毛筆寫日記,30年從未間斷,迄今將近200本。

年輕時中醫啟蒙老師薛位珍讓巫水生學寫毛筆字,一方面是讓他靜下心來,二來則是訓練他把脈時的手腕穩定度。

有趣的是,寫日記的好習慣,也幫他免除了一次土地官司糾紛。有次巫水生碰上別人借他土地不還鬧上*,幸好他有寫日記習慣,借土地的過程也詳細記載在日記里,當他出示日記給法官看時,法官一度懷疑,直到他拿出一百多本日記,才讓法官相信不是編造,最后平安化解這場官司。

  4. 睡午覺

利用午睡松弛一下恢復體力,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也可降低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濃濃的八字眉、看來有點嚴肅的中醫師巫水生,年過七旬卻能每天從早上10點看診到晚上8點,他的好體力,讓許多年輕醫師自嘆不如。原來他午餐吃得簡單,吃完一碗麥片后必定中場喊卡,休息小睡一會,補充下半場元氣。

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建議不超過半小時,才不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狀況。

  5. 靜心

信仰,是支援國寶中醫的靜心力量。美國針對100位百歲人瑞所做的調查發現,信仰是超越飲食和運動的長壽原因。

走進馬光亞醫師家里,廳堂*一幅等人高的白衣大士觀世音圖,是他心緒平靜的依靠。馬光亞生前信奉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每日虔誠念經拜拜,“神明有幫助我,”他曾這樣告訴女兒說。

巫水生是虔誠*徒,每個星期日固定上教堂禮拜,行醫遇上困惑、內心不安時,他總會合掌禱告。說也奇怪,有時禱告完后心情豁然開朗,自然會發現合適患者的藥方。

  6. 菜多肉少

國寶中醫們飲食清淡,菜多肉少是大原則。

易家餐桌上, 最常出現兩道青菜搭配一小塊豬肉、雞肉或蒸魚,“一碗白飯吃完就算了,”飲食適量,白飯配菜,是易權衡醫師維持體態均衡的原因。他舉出歷代養生醫家主張素食多蔬,而現代醫學也證明,蔬菜中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纖維質,多吃對身體有益。

巫水生醫師因家族遺傳血壓偏高,所以飲食中特別注意攝取大量蔬果,每天下午四、五點,必定補充一杯現打綜合蔬果汁。只有到外頭餐廳用餐時,他才會“破例”吃點肉,“但經常一個月還吃不到一次,”他說。但巫水生也提醒,蔬果汁在中醫里偏涼性,最好白天喝,不要在睡前飲用,以免影響腸胃功能,反而不好入睡。

會做菜的董延齡,因年輕時歷經戰亂逃難,受過饑荒所苦,腸胃功能較差,因此多選擇平或溫性的葉菜類及豆類,如包心菜、四季豆等。他并自己腌漬香椿醬,香椿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對胃不好的人有幫助。

  7. 和緩運動+ ***

打一套八段錦就能讓全身細胞活躍起來; *** 則可讓筋絡暢通,加強氣血流動。

“你看我這把年紀了,還有肌肉喔,”76歲的中醫師董延齡自豪地卷起袖子,露出結實的二頭肌,這是他持續運動50年的成果。他結合各家養生*,自創“延齡操”,每天拍打轉動全身筋骨關節;此外,他并搭配 *** 小腿經絡,促進下肢回圈,他深信“變老,從腳開始?!背怂沙谌斫钊怅P節,并可加上 *** 筋絡,促進血液回圈、加強臟腑功能。

92高齡辭世的馬光亞教授,生前沒有任何慢性病,他視力極佳,可看到月歷上的小字;且一口好牙、氣色紅潤,一點都不顯老。他自述保持年輕的秘訣是,每天做穴道 *** 。早上起床后先將手心搓熱 *** 全臉, *** 眼睛和耳朵的穴道;另外他也會按壓腳底中間的涌泉穴,有滋補腎經的青春功效。

  8. 好學不倦

多樣化興趣,讓國寶中醫保持頭腦靈活、心情開朗,每天生活充實、新鮮而有趣。研究也發現,活到老、學到老,可讓人變得更聰明。大量廣泛的閱讀、手不釋卷,是每位國寶中醫師的習慣。百歲人瑞中醫師姜通,具有西醫資格,他精通英、日語,每日除閱讀國內報章雜志外,也翻閱國外期刊資訊,隨時更新醫療資訊。

平時他最愛窩在西門町老咖啡店里的一角,喝咖啡、寫稿、閱讀,享受沒人打擾的悠閑午后?!鞍?,那家蛋糕是自己做的,特別好吃,”提到愛吃的甜食,姜通還會露出孩子般開心而滿足的笑容。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姜通的另一興趣是跳舞,而且持續到八十多歲還在跳,他年過百歲仍腳步輕盈、動作敏捷優雅,不是沒有原因。他從大學時代開始跳舞,一星期要跳上三、四次,后來也拉太太一塊去跳,夫妻倆很享受共同跳舞的忘我樂趣。

一席長袍執筆揮毫,儒雅斯文的馬光亞教授,私底下則喜歡高歌一曲,他常在家唱卡拉OK,無論國臺語歌都認真學唱,也唱得有模有樣。女兒馬育臺回憶說,父親的拿手歌曲是“采檳榔”,在告別式上他們還特別播放一段父親的歌聲,讓眾人懷念不已。

持續活動、好學不倦,以及永保赤子之心,國寶中醫為養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中醫養生方法?

中醫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寶藏,很多優秀的老中醫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用最樸素的行動詮釋了中醫養生的真諦。那么,你知道中醫崇尚的養生方法有哪些嗎?下面是我帶來關于,歡迎大家閱讀。

中醫崇尚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1. 規律作息

生活簡單、作息規律,是五位國寶中醫奉行多年不渝的養生圭臬。

清晨5點半或6點起床運動,然后看診、閱讀、寫字,晚上11點以前一定會就寢。

每天寫書打電腦,88歲的中醫師易權衡以“8小時工作、8小時睡眠、8小時適當運動”的三八原則,維持活力充沛。

作息不固定、生理時鐘被打亂,影響健康甚鉅。新近日本的動物研究發現,生理時鐘錯亂,會影響身體荷爾蒙分泌,引發多種疾病,甚至讓血壓飆升,嚴重危害心血管功能。

尤其睡眠充足最重要。國寶中醫們不熬夜,每天睡足7~8小時,因為睡眠是補氣養生根本。

《黃帝內經》提到:“人臥則血歸于肝?!币灾嗅t觀點來看,晚上11點至凌晨3點,血液流經中醫的肝膽系統,此時身體獲得完全休息,就能修復肝功能、恢復體力和思考能力。

董延齡中醫師提醒,睡前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或者耗費腦力的事情,睡不著不用勉強,不妨先拉把椅子坐下來,慢慢將呼吸下沉, *** 10分鐘放空腦袋,稍有睡意再回去睡覺。

或者可準備一盆溫熱水泡腳,易權衡醫師說,“腳溫熱較好睡,”利用泡腳或按壓摩擦腳底中間的涌泉穴,腳丫子暖了,很快就能進入夢鄉。

  2. 多喝茶

晨起一杯濃濃的龍井綠茶,是百歲中醫師姜通喚醒身心的良方?!笆悄欠N苦到臉會變色的茶,”負責照顧父親飲食的姜家女兒笑說。但近幾年因飲食清淡少油,姜通已改喝較淡的龍井茶,怕傷到腸胃。

“來,來喝茶,”易權衡醫師喜歡喝茶,采訪當天正巧遇到寒流,他拿著巴掌大的不銹鋼壺走來走去,一遍遍專注地沖茶、倒茶,無論是訪客或患者,人人手捧一杯熱呼呼的茶,格外溫暖。

茶含有多種抗氧化物,對健康的功效早為人所知。以中醫觀點,茶具有利尿、解毒、生津止渴、清熱和安定心神功能,很適合長期用腦用眼的人,前市立中醫醫院營養師許云卿提到。

但要特別注意:

◎ 沖泡水溫80℃:水溫太高會破壞綠茶中的有效成分。

◎ 不宜久泡:茶沖泡后要把葉子撈出來,茶葉不可在水里泡超過8小時,以免產生大量單寧酸,損傷胃壁。

◎ 飯后不要喝濃茶:茶葉單寧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后,會讓腸胃蠕動變慢,反而更不利消化。茶含少量咖啡因,神經衰弱、產婦、失眠或胃潰瘍的人不建議飲用。

  3. 書寫

寫書法、日記或做詩詞繪畫,則能抒發心情,維持內心平靜。

美國的研究發現,寫日記能夠紓緩內心痛苦,加強體內免疫系統,改善身體狀況,甚至可預防或緩解憂郁癥。 性格淡薄寧靜的中醫師馬光亞,有“從容老人”封號,他認為養生首重心情放寬,不要急、慢慢來,練毛筆字正是鍛煉心性的好方法。

馬光亞年幼時偶然在木板上以毛筆字書寫,受到兄長贊美后啟發興趣,從此愛上書法藝術,不但用毛筆抄寫醫書藥方,也把平日所見所聞、以詩詞方式記錄下來。后來他也愛用毛筆畫畫,無論是家鄉田園、竹子、花鳥或鴿子,都有樸拙的趣味。

愛妻情深的中醫師巫水生,則習慣用毛筆寫日記,30年從未間斷,迄今將近200本。

年輕時中醫啟蒙老師薛位珍讓巫水生學寫毛筆字,一方面是讓他靜下心來,二來則是訓練他把脈時的手腕穩定度。

有趣的是,寫日記的好習慣,也幫他免除了一次土地官司糾紛。有次巫水生碰上別人借他土地不還鬧上*,幸好他有寫日記習慣,借土地的過程也詳細記載在日記里,當他出示日記給法官看時,法官一度懷疑,直到他拿出一百多本日記,才讓法官相信不是編造,最后平安化解這場官司。

  4. 睡午覺

利用午睡松弛一下恢復體力,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也可降低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濃濃的八字眉、看來有點嚴肅的中醫師巫水生,年過七旬卻能每天從早上10點看診到晚上8點,他的好體力,讓許多年輕醫師自嘆不如。原來他午餐吃得簡單,吃完一碗麥片后必定中場喊卡,休息小睡一會,補充下半場元氣。

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建議不超過半小時,才不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狀況。

  5. 靜心

信仰,是支援國寶中醫的靜心力量。美國針對100位百歲人瑞所做的調查發現,信仰是超越飲食和運動的長壽原因。

走進馬光亞醫師家里,廳堂*一幅等人高的白衣大士觀世音圖,是他心緒平靜的依靠。馬光亞生前信奉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每日虔誠念經拜拜,“神明有幫助我,”他曾這樣告訴女兒說。

巫水生是虔誠*徒,每個星期日固定上教堂禮拜,行醫遇上困惑、內心不安時,他總會合掌禱告。說也奇怪,有時禱告完后心情豁然開朗,自然會發現合適患者的藥方。

  6. 菜多肉少

國寶中醫們飲食清淡,菜多肉少是大原則。

易家餐桌上, 最常出現兩道青菜搭配一小塊豬肉、雞肉或蒸魚,“一碗白飯吃完就算了,”飲食適量,白飯配菜,是易權衡醫師維持體態均衡的原因。他舉出歷代養生醫家主張素食多蔬,而現代醫學也證明,蔬菜中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纖維質,多吃對身體有益。

巫水生醫師因家族遺傳血壓偏高,所以飲食中特別注意攝取大量蔬果,每天下午四、五點,必定補充一杯現打綜合蔬果汁。只有到外頭餐廳用餐時,他才會“破例”吃點肉,“但經常一個月還吃不到一次,”他說。但巫水生也提醒,蔬果汁在中醫里偏涼性,最好白天喝,不要在睡前飲用,以免影響腸胃功能,反而不好入睡。

會做菜的董延齡,因年輕時歷經戰亂逃難,受過饑荒所苦,腸胃功能較差,因此多選擇平或溫性的葉菜類及豆類,如包心菜、四季豆等。他并自己腌漬香椿醬,香椿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對胃不好的人有幫助。

  7. 和緩運動+ ***

打一套八段錦就能讓全身細胞活躍起來; *** 則可讓筋絡暢通,加強氣血流動。

“你看我這把年紀了,還有肌肉喔,”76歲的中醫師董延齡自豪地卷起袖子,露出結實的二頭肌,這是他持續運動50年的成果。他結合各家養生*,自創“延齡操”,每天拍打轉動全身筋骨關節;此外,他并搭配 *** 小腿經絡,促進下肢回圈,他深信“變老,從腳開始?!背怂沙谌斫钊怅P節,并可加上 *** 筋絡,促進血液回圈、加強臟腑功能。

92高齡辭世的馬光亞教授,生前沒有任何慢性病,他視力極佳,可看到月歷上的小字;且一口好牙、氣色紅潤,一點都不顯老。他自述保持年輕的秘訣是,每天做穴道 *** 。早上起床后先將手心搓熱 *** 全臉, *** 眼睛和耳朵的穴道;另外他也會按壓腳底中間的涌泉穴,有滋補腎經的青春功效。

  8. 好學不倦

多樣化興趣,讓國寶中醫保持頭腦靈活、心情開朗,每天生活充實、新鮮而有趣。研究也發現,活到老、學到老,可讓人變得更聰明。大量廣泛的閱讀、手不釋卷,是每位國寶中醫師的習慣。百歲人瑞中醫師姜通,具有西醫資格,他精通英、日語,每日除閱讀國內報章雜志外,也翻閱國外期刊資訊,隨時更新醫療資訊。

平時他最愛窩在西門町老咖啡店里的一角,喝咖啡、寫稿、閱讀,享受沒人打擾的悠閑午后?!鞍?,那家蛋糕是自己做的,特別好吃,”提到愛吃的甜食,姜通還會露出孩子般開心而滿足的笑容。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姜通的另一興趣是跳舞,而且持續到八十多歲還在跳,他年過百歲仍腳步輕盈、動作敏捷優雅,不是沒有原因。他從大學時代開始跳舞,一星期要跳上三、四次,后來也拉太太一塊去跳,夫妻倆很享受共同跳舞的忘我樂趣。

一席長袍執筆揮毫,儒雅斯文的馬光亞教授,私底下則喜歡高歌一曲,他常在家唱卡拉OK,無論國臺語歌都認真學唱,也唱得有模有樣。女兒馬育臺回憶說,父親的拿手歌曲是“采檳榔”,在告別式上他們還特別播放一段父親的歌聲,讓眾人懷念不已。

持續活動、好學不倦,以及永保赤子之心,國寶中醫為養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中醫養生方法?

中醫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寶藏,很多優秀的老中醫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用最樸素的行動詮釋了中醫養生的真諦。那么,你知道中醫崇尚的養生方法有哪些嗎?下面是我帶來關于,歡迎大家閱讀。

中醫崇尚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1. 規律作息

生活簡單、作息規律,是五位國寶中醫奉行多年不渝的養生圭臬。

清晨5點半或6點起床運動,然后看診、閱讀、寫字,晚上11點以前一定會就寢。

每天寫書打電腦,88歲的中醫師易權衡以“8小時工作、8小時睡眠、8小時適當運動”的三八原則,維持活力充沛。

作息不固定、生理時鐘被打亂,影響健康甚鉅。新近日本的動物研究發現,生理時鐘錯亂,會影響身體荷爾蒙分泌,引發多種疾病,甚至讓血壓飆升,嚴重危害心血管功能。

尤其睡眠充足最重要。國寶中醫們不熬夜,每天睡足7~8小時,因為睡眠是補氣養生根本。

《黃帝內經》提到:“人臥則血歸于肝?!币灾嗅t觀點來看,晚上11點至凌晨3點,血液流經中醫的肝膽系統,此時身體獲得完全休息,就能修復肝功能、恢復體力和思考能力。

董延齡中醫師提醒,睡前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或者耗費腦力的事情,睡不著不用勉強,不妨先拉把椅子坐下來,慢慢將呼吸下沉, *** 10分鐘放空腦袋,稍有睡意再回去睡覺。

或者可準備一盆溫熱水泡腳,易權衡醫師說,“腳溫熱較好睡,”利用泡腳或按壓摩擦腳底中間的涌泉穴,腳丫子暖了,很快就能進入夢鄉。

  2. 多喝茶

晨起一杯濃濃的龍井綠茶,是百歲中醫師姜通喚醒身心的良方?!笆悄欠N苦到臉會變色的茶,”負責照顧父親飲食的姜家女兒笑說。但近幾年因飲食清淡少油,姜通已改喝較淡的龍井茶,怕傷到腸胃。

“來,來喝茶,”易權衡醫師喜歡喝茶,采訪當天正巧遇到寒流,他拿著巴掌大的不銹鋼壺走來走去,一遍遍專注地沖茶、倒茶,無論是訪客或患者,人人手捧一杯熱呼呼的茶,格外溫暖。

茶含有多種抗氧化物,對健康的功效早為人所知。以中醫觀點,茶具有利尿、解毒、生津止渴、清熱和安定心神功能,很適合長期用腦用眼的人,前市立中醫醫院營養師許云卿提到。

但要特別注意:

◎ 沖泡水溫80℃:水溫太高會破壞綠茶中的有效成分。

◎ 不宜久泡:茶沖泡后要把葉子撈出來,茶葉不可在水里泡超過8小時,以免產生大量單寧酸,損傷胃壁。

◎ 飯后不要喝濃茶:茶葉單寧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后,會讓腸胃蠕動變慢,反而更不利消化。茶含少量咖啡因,神經衰弱、產婦、失眠或胃潰瘍的人不建議飲用。

  3. 書寫

寫書法、日記或做詩詞繪畫,則能抒發心情,維持內心平靜。

美國的研究發現,寫日記能夠紓緩內心痛苦,加強體內免疫系統,改善身體狀況,甚至可預防或緩解憂郁癥。 性格淡薄寧靜的中醫師馬光亞,有“從容老人”封號,他認為養生首重心情放寬,不要急、慢慢來,練毛筆字正是鍛煉心性的好方法。

馬光亞年幼時偶然在木板上以毛筆字書寫,受到兄長贊美后啟發興趣,從此愛上書法藝術,不但用毛筆抄寫醫書藥方,也把平日所見所聞、以詩詞方式記錄下來。后來他也愛用毛筆畫畫,無論是家鄉田園、竹子、花鳥或鴿子,都有樸拙的趣味。

愛妻情深的中醫師巫水生,則習慣用毛筆寫日記,30年從未間斷,迄今將近200本。

年輕時中醫啟蒙老師薛位珍讓巫水生學寫毛筆字,一方面是讓他靜下心來,二來則是訓練他把脈時的手腕穩定度。

有趣的是,寫日記的好習慣,也幫他免除了一次土地官司糾紛。有次巫水生碰上別人借他土地不還鬧上*,幸好他有寫日記習慣,借土地的過程也詳細記載在日記里,當他出示日記給法官看時,法官一度懷疑,直到他拿出一百多本日記,才讓法官相信不是編造,最后平安化解這場官司。

  4. 睡午覺

利用午睡松弛一下恢復體力,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也可降低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濃濃的八字眉、看來有點嚴肅的中醫師巫水生,年過七旬卻能每天從早上10點看診到晚上8點,他的好體力,讓許多年輕醫師自嘆不如。原來他午餐吃得簡單,吃完一碗麥片后必定中場喊卡,休息小睡一會,補充下半場元氣。

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建議不超過半小時,才不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狀況。

  5. 靜心

信仰,是支援國寶中醫的靜心力量。美國針對100位百歲人瑞所做的調查發現,信仰是超越飲食和運動的長壽原因。

走進馬光亞醫師家里,廳堂*一幅等人高的白衣大士觀世音圖,是他心緒平靜的依靠。馬光亞生前信奉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每日虔誠念經拜拜,“神明有幫助我,”他曾這樣告訴女兒說。

巫水生是虔誠*徒,每個星期日固定上教堂禮拜,行醫遇上困惑、內心不安時,他總會合掌禱告。說也奇怪,有時禱告完后心情豁然開朗,自然會發現合適患者的藥方。

  6. 菜多肉少

國寶中醫們飲食清淡,菜多肉少是大原則。

易家餐桌上, 最常出現兩道青菜搭配一小塊豬肉、雞肉或蒸魚,“一碗白飯吃完就算了,”飲食適量,白飯配菜,是易權衡醫師維持體態均衡的原因。他舉出歷代養生醫家主張素食多蔬,而現代醫學也證明,蔬菜中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纖維質,多吃對身體有益。

巫水生醫師因家族遺傳血壓偏高,所以飲食中特別注意攝取大量蔬果,每天下午四、五點,必定補充一杯現打綜合蔬果汁。只有到外頭餐廳用餐時,他才會“破例”吃點肉,“但經常一個月還吃不到一次,”他說。但巫水生也提醒,蔬果汁在中醫里偏涼性,最好白天喝,不要在睡前飲用,以免影響腸胃功能,反而不好入睡。

會做菜的董延齡,因年輕時歷經戰亂逃難,受過饑荒所苦,腸胃功能較差,因此多選擇平或溫性的葉菜類及豆類,如包心菜、四季豆等。他并自己腌漬香椿醬,香椿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對胃不好的人有幫助。

  7. 和緩運動+ ***

打一套八段錦就能讓全身細胞活躍起來; *** 則可讓筋絡暢通,加強氣血流動。

“你看我這把年紀了,還有肌肉喔,”76歲的中醫師董延齡自豪地卷起袖子,露出結實的二頭肌,這是他持續運動50年的成果。他結合各家養生*,自創“延齡操”,每天拍打轉動全身筋骨關節;此外,他并搭配 *** 小腿經絡,促進下肢回圈,他深信“變老,從腳開始?!背怂沙谌斫钊怅P節,并可加上 *** 筋絡,促進血液回圈、加強臟腑功能。

92高齡辭世的馬光亞教授,生前沒有任何慢性病,他視力極佳,可看到月歷上的小字;且一口好牙、氣色紅潤,一點都不顯老。他自述保持年輕的秘訣是,每天做穴道 *** 。早上起床后先將手心搓熱 *** 全臉, *** 眼睛和耳朵的穴道;另外他也會按壓腳底中間的涌泉穴,有滋補腎經的青春功效。

  8. 好學不倦

多樣化興趣,讓國寶中醫保持頭腦靈活、心情開朗,每天生活充實、新鮮而有趣。研究也發現,活到老、學到老,可讓人變得更聰明。大量廣泛的閱讀、手不釋卷,是每位國寶中醫師的習慣。百歲人瑞中醫師姜通,具有西醫資格,他精通英、日語,每日除閱讀國內報章雜志外,也翻閱國外期刊資訊,隨時更新醫療資訊。

平時他最愛窩在西門町老咖啡店里的一角,喝咖啡、寫稿、閱讀,享受沒人打擾的悠閑午后?!鞍?,那家蛋糕是自己做的,特別好吃,”提到愛吃的甜食,姜通還會露出孩子般開心而滿足的笑容。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姜通的另一興趣是跳舞,而且持續到八十多歲還在跳,他年過百歲仍腳步輕盈、動作敏捷優雅,不是沒有原因。他從大學時代開始跳舞,一星期要跳上三、四次,后來也拉太太一塊去跳,夫妻倆很享受共同跳舞的忘我樂趣。

一席長袍執筆揮毫,儒雅斯文的馬光亞教授,私底下則喜歡高歌一曲,他常在家唱卡拉OK,無論國臺語歌都認真學唱,也唱得有模有樣。女兒馬育臺回憶說,父親的拿手歌曲是“采檳榔”,在告別式上他們還特別播放一段父親的歌聲,讓眾人懷念不已。

持續活動、好學不倦,以及永保赤子之心,國寶中醫為養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中醫養生方法?

中醫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寶藏,很多優秀的老中醫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用最樸素的行動詮釋了中醫養生的真諦。那么,你知道中醫崇尚的養生方法有哪些嗎?下面是我帶來關于,歡迎大家閱讀。

中醫崇尚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1. 規律作息

生活簡單、作息規律,是五位國寶中醫奉行多年不渝的養生圭臬。

清晨5點半或6點起床運動,然后看診、閱讀、寫字,晚上11點以前一定會就寢。

每天寫書打電腦,88歲的中醫師易權衡以“8小時工作、8小時睡眠、8小時適當運動”的三八原則,維持活力充沛。

作息不固定、生理時鐘被打亂,影響健康甚鉅。新近日本的動物研究發現,生理時鐘錯亂,會影響身體荷爾蒙分泌,引發多種疾病,甚至讓血壓飆升,嚴重危害心血管功能。

尤其睡眠充足最重要。國寶中醫們不熬夜,每天睡足7~8小時,因為睡眠是補氣養生根本。

《黃帝內經》提到:“人臥則血歸于肝?!币灾嗅t觀點來看,晚上11點至凌晨3點,血液流經中醫的肝膽系統,此時身體獲得完全休息,就能修復肝功能、恢復體力和思考能力。

董延齡中醫師提醒,睡前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或者耗費腦力的事情,睡不著不用勉強,不妨先拉把椅子坐下來,慢慢將呼吸下沉, *** 10分鐘放空腦袋,稍有睡意再回去睡覺。

或者可準備一盆溫熱水泡腳,易權衡醫師說,“腳溫熱較好睡,”利用泡腳或按壓摩擦腳底中間的涌泉穴,腳丫子暖了,很快就能進入夢鄉。

  2. 多喝茶

晨起一杯濃濃的龍井綠茶,是百歲中醫師姜通喚醒身心的良方?!笆悄欠N苦到臉會變色的茶,”負責照顧父親飲食的姜家女兒笑說。但近幾年因飲食清淡少油,姜通已改喝較淡的龍井茶,怕傷到腸胃。

“來,來喝茶,”易權衡醫師喜歡喝茶,采訪當天正巧遇到寒流,他拿著巴掌大的不銹鋼壺走來走去,一遍遍專注地沖茶、倒茶,無論是訪客或患者,人人手捧一杯熱呼呼的茶,格外溫暖。

茶含有多種抗氧化物,對健康的功效早為人所知。以中醫觀點,茶具有利尿、解毒、生津止渴、清熱和安定心神功能,很適合長期用腦用眼的人,前市立中醫醫院營養師許云卿提到。

但要特別注意:

◎ 沖泡水溫80℃:水溫太高會破壞綠茶中的有效成分。

◎ 不宜久泡:茶沖泡后要把葉子撈出來,茶葉不可在水里泡超過8小時,以免產生大量單寧酸,損傷胃壁。

◎ 飯后不要喝濃茶:茶葉單寧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后,會讓腸胃蠕動變慢,反而更不利消化。茶含少量咖啡因,神經衰弱、產婦、失眠或胃潰瘍的人不建議飲用。

  3. 書寫

寫書法、日記或做詩詞繪畫,則能抒發心情,維持內心平靜。

美國的研究發現,寫日記能夠紓緩內心痛苦,加強體內免疫系統,改善身體狀況,甚至可預防或緩解憂郁癥。 性格淡薄寧靜的中醫師馬光亞,有“從容老人”封號,他認為養生首重心情放寬,不要急、慢慢來,練毛筆字正是鍛煉心性的好方法。

馬光亞年幼時偶然在木板上以毛筆字書寫,受到兄長贊美后啟發興趣,從此愛上書法藝術,不但用毛筆抄寫醫書藥方,也把平日所見所聞、以詩詞方式記錄下來。后來他也愛用毛筆畫畫,無論是家鄉田園、竹子、花鳥或鴿子,都有樸拙的趣味。

愛妻情深的中醫師巫水生,則習慣用毛筆寫日記,30年從未間斷,迄今將近200本。

年輕時中醫啟蒙老師薛位珍讓巫水生學寫毛筆字,一方面是讓他靜下心來,二來則是訓練他把脈時的手腕穩定度。

有趣的是,寫日記的好習慣,也幫他免除了一次土地官司糾紛。有次巫水生碰上別人借他土地不還鬧上*,幸好他有寫日記習慣,借土地的過程也詳細記載在日記里,當他出示日記給法官看時,法官一度懷疑,直到他拿出一百多本日記,才讓法官相信不是編造,最后平安化解這場官司。

  4. 睡午覺

利用午睡松弛一下恢復體力,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也可降低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濃濃的八字眉、看來有點嚴肅的中醫師巫水生,年過七旬卻能每天從早上10點看診到晚上8點,他的好體力,讓許多年輕醫師自嘆不如。原來他午餐吃得簡單,吃完一碗麥片后必定中場喊卡,休息小睡一會,補充下半場元氣。

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建議不超過半小時,才不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狀況。

  5. 靜心

信仰,是支援國寶中醫的靜心力量。美國針對100位百歲人瑞所做的調查發現,信仰是超越飲食和運動的長壽原因。

走進馬光亞醫師家里,廳堂*一幅等人高的白衣大士觀世音圖,是他心緒平靜的依靠。馬光亞生前信奉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每日虔誠念經拜拜,“神明有幫助我,”他曾這樣告訴女兒說。

巫水生是虔誠*徒,每個星期日固定上教堂禮拜,行醫遇上困惑、內心不安時,他總會合掌禱告。說也奇怪,有時禱告完后心情豁然開朗,自然會發現合適患者的藥方。

  6. 菜多肉少

國寶中醫們飲食清淡,菜多肉少是大原則。

易家餐桌上, 最常出現兩道青菜搭配一小塊豬肉、雞肉或蒸魚,“一碗白飯吃完就算了,”飲食適量,白飯配菜,是易權衡醫師維持體態均衡的原因。他舉出歷代養生醫家主張素食多蔬,而現代醫學也證明,蔬菜中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纖維質,多吃對身體有益。

巫水生醫師因家族遺傳血壓偏高,所以飲食中特別注意攝取大量蔬果,每天下午四、五點,必定補充一杯現打綜合蔬果汁。只有到外頭餐廳用餐時,他才會“破例”吃點肉,“但經常一個月還吃不到一次,”他說。但巫水生也提醒,蔬果汁在中醫里偏涼性,最好白天喝,不要在睡前飲用,以免影響腸胃功能,反而不好入睡。

會做菜的董延齡,因年輕時歷經戰亂逃難,受過饑荒所苦,腸胃功能較差,因此多選擇平或溫性的葉菜類及豆類,如包心菜、四季豆等。他并自己腌漬香椿醬,香椿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對胃不好的人有幫助。

  7. 和緩運動+ ***

打一套八段錦就能讓全身細胞活躍起來; *** 則可讓筋絡暢通,加強氣血流動。

“你看我這把年紀了,還有肌肉喔,”76歲的中醫師董延齡自豪地卷起袖子,露出結實的二頭肌,這是他持續運動50年的成果。他結合各家養生*,自創“延齡操”,每天拍打轉動全身筋骨關節;此外,他并搭配 *** 小腿經絡,促進下肢回圈,他深信“變老,從腳開始?!背怂沙谌斫钊怅P節,并可加上 *** 筋絡,促進血液回圈、加強臟腑功能。

92高齡辭世的馬光亞教授,生前沒有任何慢性病,他視力極佳,可看到月歷上的小字;且一口好牙、氣色紅潤,一點都不顯老。他自述保持年輕的秘訣是,每天做穴道 *** 。早上起床后先將手心搓熱 *** 全臉, *** 眼睛和耳朵的穴道;另外他也會按壓腳底中間的涌泉穴,有滋補腎經的青春功效。

  8. 好學不倦

多樣化興趣,讓國寶中醫保持頭腦靈活、心情開朗,每天生活充實、新鮮而有趣。研究也發現,活到老、學到老,可讓人變得更聰明。大量廣泛的閱讀、手不釋卷,是每位國寶中醫師的習慣。百歲人瑞中醫師姜通,具有西醫資格,他精通英、日語,每日除閱讀國內報章雜志外,也翻閱國外期刊資訊,隨時更新醫療資訊。

平時他最愛窩在西門町老咖啡店里的一角,喝咖啡、寫稿、閱讀,享受沒人打擾的悠閑午后?!鞍?,那家蛋糕是自己做的,特別好吃,”提到愛吃的甜食,姜通還會露出孩子般開心而滿足的笑容。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姜通的另一興趣是跳舞,而且持續到八十多歲還在跳,他年過百歲仍腳步輕盈、動作敏捷優雅,不是沒有原因。他從大學時代開始跳舞,一星期要跳上三、四次,后來也拉太太一塊去跳,夫妻倆很享受共同跳舞的忘我樂趣。

一席長袍執筆揮毫,儒雅斯文的馬光亞教授,私底下則喜歡高歌一曲,他常在家唱卡拉OK,無論國臺語歌都認真學唱,也唱得有模有樣。女兒馬育臺回憶說,父親的拿手歌曲是“采檳榔”,在告別式上他們還特別播放一段父親的歌聲,讓眾人懷念不已。

持續活動、好學不倦,以及永保赤子之心,國寶中醫為養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中醫的養生建議有哪些呢

中醫養生保健方法:1. 心靈調養:保持心態平和,不給自己太大壓力,可以聽舒緩音樂或適當體育鍛煉來調暢情志。2. 身體保養:從飲食和鍛煉兩個方面,飲食要清淡、營養、易消化,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寒涼、煎炸、燒烤類的食物,盡量多吃平和的食物,并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