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中醫養生的三大方法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23 15:26:12
文檔

中醫養生的三大方法

中醫養生的三個層次:1. 養形(身):保養身體,注意飲食健康、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以避免疾病發生。2. 養氣:調養人體之氣,包括多種方法如站樁、靜息打坐等。3. 養神:調暢情志,切莫過度情感波動。養神有益于福壽綿長。
推薦度:
導讀中醫養生的三個層次:1. 養形(身):保養身體,注意飲食健康、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以避免疾病發生。2. 養氣:調養人體之氣,包括多種方法如站樁、靜息打坐等。3. 養神:調暢情志,切莫過度情感波動。養神有益于福壽綿長。

中醫養生的三個層次:

1. 養形(身):保養身體,注意飲食健康、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以避免疾病發生。

2. 養氣:調養人體之氣,包括多種方法如站樁、靜息打坐等。

3. 養神:調暢情志,切莫過度情感波動。養神有益于福壽綿長。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中醫養生三大法寶

中醫養生三*寶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來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適量運動、戒煙限酒,是健康長壽的基礎;而我們中國人的三*寶--養精、養氣、養神,是對長壽之路更高深的總結。在實行四大基石的基礎上,我們還應當向三*寶邁進。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中醫養生三*寶,歡迎閱讀。

  日常保精方法

  1什么叫精?

“精”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先天的遺傳物質,是從父母那里遺傳下來的,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另一個是食物化生的營養物質,屬于后天這精。先天之精需要營養物質補充才能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此外,還有呼吸大自然的精氣,與營養物質共同組成了后天之精。

  2養精的方法

第一,節欲保精

養精首先要節欲,這是最關鍵的一種做法。太多泄精,會泄掉人的精氣。作為生命的基石,就像水庫有水才能源源不斷地滋養農田一樣。

這個精藏在腎里,腎有“生髓主骨”的作用,主管養育大腦、骨髓,腎精喪失了,骨頭、大腦也就受到損傷。

第二,進行經絡按摩,促進精的生養

保精養精要養經常按摩下丹田。下丹田的準確位置是肚臍下1.5寸,肚臍下面3寸(4橫指)有一個穴位叫關元穴,在關元穴和肚臍連線的中點就是下丹田。

我們可以兩手交疊,用手掌心的勞宮穴按揉下腹,按揉下丹田的位置,順時針按摩60次,逆時針按摩60次,一般按120次,就會感到下丹田溫暖、發熱。

同時,還要按揉命門穴。命門穴和肚臍相對應,在人體的后背上與肚臍相對的正后方,方法同按揉丹田一樣。命門就是生命的大門,我們一定要把這個門給它守住了。

第三、均衡營養,注意補精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尤其是體弱之人全要依據飲食營養來充實氣血,所以全面均衡營養的飲食,是保精的重要手段。

在飲食中,要多吃養精的東西,如動物腎臟、黑芝麻、黑豆、山藥、核桃、芡實、蓮子,還有地黃,地黃熬湯很好喝。

  日常養氣方法

  1什么是氣?

氣既是維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質,又是人體各臟腑器官活動的能力。既是物質,又是功能,是能量也是一種信息。

  2人體的氣有四種

  第一種氣叫元氣

它從父母那里繼承來,是生命的原發性的“氣”。元氣也叫做真氣,來源于腎臟,因為腎臟藏精,精又可以化成氣。

  第二種氣叫宗氣

宗氣主要來源于后天的呼吸,是呼吸之氣。

  第三種氣叫做營氣

營氣是流行于人的血脈當中的營養物質,對人體起到滋養作用。

  第四種氣叫做衛氣

它是運行在體表,起到一種保護人體、抵御外邪的作用。

  五十營呼吸養氣法

人體經絡之氣一個晝夜12時辰要運行“五十營”,就是運行14條經脈50周。與此相應,為了符合營氣和衛氣的流動,呼吸就要放慢,6.4秒一次呼吸是最正常的。呼吸放慢,我們脈搏漸漸也會放慢,生命進程也就放慢,壽命就越長。

所以說慢呼吸,長壽命。五十營呼吸養氣法就是把呼吸放慢到6.4秒,并形成一種習慣。這里介紹一種順呼吸的方法:

第一是吸氣的時候腹部隆起,呼氣的時候腹部收縮,這叫做順呼吸。

《老子》曾說過,天地就像一個風箱,人體在呼吸時如能做到腹部有節律的隆起、收縮,像是在拉風箱,就達到要求了。

第二是慢呼吸有四個要求,要做到四個字:深、長、勻、細。

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頭;長,時間要拉長,要放慢;勻,要勻稱;細,就是要細微,不能粗猛。

還要注意:“吸人一大片,呼出一條線。”

吸進去的是自然環境中的清氣,要吸入一大片,呼出來的是體內的.濁氣,要慢慢呼出,呼出一條線。

  日常養神方法

在人體生命三寶中,神是最重要的,因為神可以統領精和氣,是生命活力的綜合體現。人體精滿氣足就會神采奕奕,養神就是要達到神采奕奕的狀態。

“五心養神法"

“五心法”,是取人體的五個中心穴位進行按摩。

  一是頂心,在頭的正中間,即百會穴

要經常用掌心按摩它,因為這是諸陽之匯,向下按有醒腦降血壓作用;

  二是胸的中心,叫膻中穴

捶打它可以驅散心中的悶氣、抑郁之氣,改善心肺血液循環。

  三是腹的中心,就是在下丹田的位置

下丹田乃生命的先天之本,要護養好。每天早晨晚上按摩,少則2次,多可4次,順時針60下,逆時針60下,讓下丹田有溫熱舒適的感覺;

  四是手心,手心就是勞宮穴的位置

是心包經上的穴位。經常按壓手心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長期堅持可使心火下降;

  五是腳心,也就是涌泉穴

準確地說,涌泉穴在腳底中線前1/3與后2/3交界凹陷處。每晚臨睡前半小時,先擦熱雙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墒剐幕鹣陆?,腎水上升,促使人體能量與物質的轉化平衡,首先見到的效果是治療失眠。

;

中醫養生三大法寶

中醫養生三*寶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來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適量運動、戒煙限酒,是健康長壽的基礎;而我們中國人的三*寶--養精、養氣、養神,是對長壽之路更高深的總結。在實行四大基石的基礎上,我們還應當向三*寶邁進。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中醫養生三*寶,歡迎閱讀。

  日常保精方法

  1什么叫精?

“精”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先天的遺傳物質,是從父母那里遺傳下來的,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另一個是食物化生的營養物質,屬于后天這精。先天之精需要營養物質補充才能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此外,還有呼吸大自然的精氣,與營養物質共同組成了后天之精。

  2養精的方法

第一,節欲保精

養精首先要節欲,這是最關鍵的一種做法。太多泄精,會泄掉人的精氣。作為生命的基石,就像水庫有水才能源源不斷地滋養農田一樣。

這個精藏在腎里,腎有“生髓主骨”的作用,主管養育大腦、骨髓,腎精喪失了,骨頭、大腦也就受到損傷。

第二,進行經絡按摩,促進精的生養

保精養精要養經常按摩下丹田。下丹田的準確位置是肚臍下1.5寸,肚臍下面3寸(4橫指)有一個穴位叫關元穴,在關元穴和肚臍連線的中點就是下丹田。

我們可以兩手交疊,用手掌心的勞宮穴按揉下腹,按揉下丹田的位置,順時針按摩60次,逆時針按摩60次,一般按120次,就會感到下丹田溫暖、發熱。

同時,還要按揉命門穴。命門穴和肚臍相對應,在人體的后背上與肚臍相對的正后方,方法同按揉丹田一樣。命門就是生命的大門,我們一定要把這個門給它守住了。

第三、均衡營養,注意補精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尤其是體弱之人全要依據飲食營養來充實氣血,所以全面均衡營養的飲食,是保精的重要手段。

在飲食中,要多吃養精的東西,如動物腎臟、黑芝麻、黑豆、山藥、核桃、芡實、蓮子,還有地黃,地黃熬湯很好喝。

  日常養氣方法

  1什么是氣?

氣既是維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質,又是人體各臟腑器官活動的能力。既是物質,又是功能,是能量也是一種信息。

  2人體的氣有四種

  第一種氣叫元氣

它從父母那里繼承來,是生命的原發性的“氣”。元氣也叫做真氣,來源于腎臟,因為腎臟藏精,精又可以化成氣。

  第二種氣叫宗氣

宗氣主要來源于后天的呼吸,是呼吸之氣。

  第三種氣叫做營氣

營氣是流行于人的血脈當中的營養物質,對人體起到滋養作用。

  第四種氣叫做衛氣

它是運行在體表,起到一種保護人體、抵御外邪的作用。

  五十營呼吸養氣法

人體經絡之氣一個晝夜12時辰要運行“五十營”,就是運行14條經脈50周。與此相應,為了符合營氣和衛氣的流動,呼吸就要放慢,6.4秒一次呼吸是最正常的。呼吸放慢,我們脈搏漸漸也會放慢,生命進程也就放慢,壽命就越長。

所以說慢呼吸,長壽命。五十營呼吸養氣法就是把呼吸放慢到6.4秒,并形成一種習慣。這里介紹一種順呼吸的方法:

第一是吸氣的時候腹部隆起,呼氣的時候腹部收縮,這叫做順呼吸。

《老子》曾說過,天地就像一個風箱,人體在呼吸時如能做到腹部有節律的隆起、收縮,像是在拉風箱,就達到要求了。

第二是慢呼吸有四個要求,要做到四個字:深、長、勻、細。

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頭;長,時間要拉長,要放慢;勻,要勻稱;細,就是要細微,不能粗猛。

還要注意:“吸人一大片,呼出一條線。”

吸進去的是自然環境中的清氣,要吸入一大片,呼出來的是體內的.濁氣,要慢慢呼出,呼出一條線。

  日常養神方法

在人體生命三寶中,神是最重要的,因為神可以統領精和氣,是生命活力的綜合體現。人體精滿氣足就會神采奕奕,養神就是要達到神采奕奕的狀態。

“五心養神法"

“五心法”,是取人體的五個中心穴位進行按摩。

  一是頂心,在頭的正中間,即百會穴

要經常用掌心按摩它,因為這是諸陽之匯,向下按有醒腦降血壓作用;

  二是胸的中心,叫膻中穴

捶打它可以驅散心中的悶氣、抑郁之氣,改善心肺血液循環。

  三是腹的中心,就是在下丹田的位置

下丹田乃生命的先天之本,要護養好。每天早晨晚上按摩,少則2次,多可4次,順時針60下,逆時針60下,讓下丹田有溫熱舒適的感覺;

  四是手心,手心就是勞宮穴的位置

是心包經上的穴位。經常按壓手心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長期堅持可使心火下降;

  五是腳心,也就是涌泉穴

準確地說,涌泉穴在腳底中線前1/3與后2/3交界凹陷處。每晚臨睡前半小時,先擦熱雙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墒剐幕鹣陆?,腎水上升,促使人體能量與物質的轉化平衡,首先見到的效果是治療失眠。

;

想要預防疾病就要了解,中醫養生“三大法則”

古人云:善 養生 者,上養神智、中養形態、下養筋骨。中醫 養生 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 養生 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 養生 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

法則一:貴在養德,平和情志

中醫 養生 歷來重視精神衛生,正如兩千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 養生 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道家也強調人應該善良、忠誠、富于愛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幫助他人的美德。

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 社會 。而那些可以擁有這些美德的人則更能體會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 健康 的身心。

簡單來說就是要求我們培養 健康 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 情感 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了心理保健是人體 健康 的一個重要環節。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法則二:順應四時,動靜有衡

《黃帝內經》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贝合年枤獬渑?,萬物生機蓬勃,人體新陳代謝相對旺盛,所以可保養體內的陽氣,防止陽氣發泄太過,影響人體生發之氣;秋冬陽氣藏伏陰氣轉盛人體的新陳代謝也相對減緩,所以要注意保養體內陰氣,防止陰精耗損。中醫說“從之則苛疾不起”,即順應四時季節變化而變換生活方式,可以防病健美。

通俗來講就是要求按照四時季節變化和晨、昏、晝、夜有規律地起居作息。如春三月應晚臥早起,散步或做體操,情志要豁達開朗,使機體處于生機盎然的狀態;夏三月應晚臥早起,迎著曙光,活動鍛煉,精神煥發,使機體的陽氣調和宣達;秋三月應早臥早起,從事強度不很大的勞動和鍛煉,保持心情寧靜,使機體處于動靜相持的狀態;冬三月應早臥晚起,回避嚴寒侵襲,風和氣爽時應戶外鍛煉。

法則三:飲食有節,養護五臟

《黃帝內經》對飲食不節的危害,有“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等多處論述。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在飲食中養護五臟。養肝:飲食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損傷肝氣;養心:常用西洋參泡水喝,常吃桂圓、蓮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氣養心陰;養腎: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可以保腎;養肺:多吃養肺的水果,如玉米、黃瓜、西紅柿、梨等;健脾:每次吃七八分飽,平時盡量多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藥等。

現正處秋季,注意養肺。秋天是一年中養肺最好的季節,而且秋天養肺的最好的時間點是在早晨的7點到9點,首先,每天要保持足夠的喝水量,一般一天要攝入2000毫升水;其次,要注意避免煙氣、寒燥、燥熱,以及悲憂情緒對肺的損傷。另外,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大便通,肺的氣機亦調暢,從而達到養肺的目的。

文/劉佳佳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想要預防疾病就要了解,中醫養生“三大法則”

古人云:善 養生 者,上養神智、中養形態、下養筋骨。中醫 養生 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 養生 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 養生 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

法則一:貴在養德,平和情志

中醫 養生 歷來重視精神衛生,正如兩千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 養生 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道家也強調人應該善良、忠誠、富于愛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幫助他人的美德。

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 社會 。而那些可以擁有這些美德的人則更能體會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 健康 的身心。

簡單來說就是要求我們培養 健康 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 情感 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了心理保健是人體 健康 的一個重要環節。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法則二:順應四時,動靜有衡

《黃帝內經》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贝合年枤獬渑?,萬物生機蓬勃,人體新陳代謝相對旺盛,所以可保養體內的陽氣,防止陽氣發泄太過,影響人體生發之氣;秋冬陽氣藏伏陰氣轉盛人體的新陳代謝也相對減緩,所以要注意保養體內陰氣,防止陰精耗損。中醫說“從之則苛疾不起”,即順應四時季節變化而變換生活方式,可以防病健美。

通俗來講就是要求按照四時季節變化和晨、昏、晝、夜有規律地起居作息。如春三月應晚臥早起,散步或做體操,情志要豁達開朗,使機體處于生機盎然的狀態;夏三月應晚臥早起,迎著曙光,活動鍛煉,精神煥發,使機體的陽氣調和宣達;秋三月應早臥早起,從事強度不很大的勞動和鍛煉,保持心情寧靜,使機體處于動靜相持的狀態;冬三月應早臥晚起,回避嚴寒侵襲,風和氣爽時應戶外鍛煉。

法則三:飲食有節,養護五臟

《黃帝內經》對飲食不節的危害,有“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等多處論述。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在飲食中養護五臟。養肝:飲食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損傷肝氣;養心:常用西洋參泡水喝,常吃桂圓、蓮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氣養心陰;養腎: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可以保腎;養肺:多吃養肺的水果,如玉米、黃瓜、西紅柿、梨等;健脾:每次吃七八分飽,平時盡量多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藥等。

現正處秋季,注意養肺。秋天是一年中養肺最好的季節,而且秋天養肺的最好的時間點是在早晨的7點到9點,首先,每天要保持足夠的喝水量,一般一天要攝入2000毫升水;其次,要注意避免煙氣、寒燥、燥熱,以及悲憂情緒對肺的損傷。另外,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大便通,肺的氣機亦調暢,從而達到養肺的目的。

文/劉佳佳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想要預防疾病就要了解,中醫養生“三大法則”

古人云:善 養生 者,上養神智、中養形態、下養筋骨。中醫 養生 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 養生 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 養生 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

法則一:貴在養德,平和情志

中醫 養生 歷來重視精神衛生,正如兩千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 養生 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道家也強調人應該善良、忠誠、富于愛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幫助他人的美德。

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 社會 。而那些可以擁有這些美德的人則更能體會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 健康 的身心。

簡單來說就是要求我們培養 健康 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 情感 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了心理保健是人體 健康 的一個重要環節。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法則二:順應四時,動靜有衡

《黃帝內經》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贝合年枤獬渑?,萬物生機蓬勃,人體新陳代謝相對旺盛,所以可保養體內的陽氣,防止陽氣發泄太過,影響人體生發之氣;秋冬陽氣藏伏陰氣轉盛人體的新陳代謝也相對減緩,所以要注意保養體內陰氣,防止陰精耗損。中醫說“從之則苛疾不起”,即順應四時季節變化而變換生活方式,可以防病健美。

通俗來講就是要求按照四時季節變化和晨、昏、晝、夜有規律地起居作息。如春三月應晚臥早起,散步或做體操,情志要豁達開朗,使機體處于生機盎然的狀態;夏三月應晚臥早起,迎著曙光,活動鍛煉,精神煥發,使機體的陽氣調和宣達;秋三月應早臥早起,從事強度不很大的勞動和鍛煉,保持心情寧靜,使機體處于動靜相持的狀態;冬三月應早臥晚起,回避嚴寒侵襲,風和氣爽時應戶外鍛煉。

法則三:飲食有節,養護五臟

《黃帝內經》對飲食不節的危害,有“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等多處論述。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在飲食中養護五臟。養肝:飲食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損傷肝氣;養心:常用西洋參泡水喝,常吃桂圓、蓮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氣養心陰;養腎: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可以保腎;養肺:多吃養肺的水果,如玉米、黃瓜、西紅柿、梨等;健脾:每次吃七八分飽,平時盡量多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藥等。

現正處秋季,注意養肺。秋天是一年中養肺最好的季節,而且秋天養肺的最好的時間點是在早晨的7點到9點,首先,每天要保持足夠的喝水量,一般一天要攝入2000毫升水;其次,要注意避免煙氣、寒燥、燥熱,以及悲憂情緒對肺的損傷。另外,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大便通,肺的氣機亦調暢,從而達到養肺的目的。

文/劉佳佳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中醫經絡養生有哪些方法三種方法讓你健康一生



其實我們身體的不適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經絡不通造成的,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讓經絡正常呢?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種疏通經絡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梳頭一百遍,促進頭部血液流動。


“梳頭”用手指或梳子從前額前方到枕頭后方,從兩側太陽穴到頭頂,每次50~100次。梳頭的最佳時間是早上起床后。


古代稱之為“梳頭”。人體所有的經絡都匯聚在頭部,梳頭時要經過近50個穴位,如美沖、田童、百會、唐寅、于震、風池穴,使這些穴位得到與按摩、針灸同樣的刺激,達到促進頭皮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的效果。


太陰肺經


拇指尖經常揉按有宣肺益肺的作用,喘息有助于維持呼吸系統的健康。


尤其是秋季,經絡運行到手太陰肺經,是呼吸保健的最佳時期。此外,咳嗽時,用力捏拇指尖也能緩解咳嗽癥狀。


對于女性朋友來說,按摩這個經絡可以增加面部的顏色,對面色白皙、指甲蒼白或暗紫有很好的效果,還可以改善情緒激動,消除疲勞,減少皺紋。


拍胃經


首先,用手指肚輕拍臉部。這個時候,你在輕敲胃經的同時,也輕敲大腸和小腸的經絡。


因為面部胃經只是整個胃經的一部分,還沒有和整體聯系起來。為了打通整個胃經,要再捋一遍脖子,不是敲而是捋。


堅持??!只要每天堅持經絡養生給你的方法,就會換來一張老面孔。

中醫經絡養生有哪些方法三種方法讓你健康一生



其實我們身體的不適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經絡不通造成的,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讓經絡正常呢?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種疏通經絡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梳頭一百遍,促進頭部血液流動。


“梳頭”用手指或梳子從前額前方到枕頭后方,從兩側太陽穴到頭頂,每次50~100次。梳頭的最佳時間是早上起床后。


古代稱之為“梳頭”。人體所有的經絡都匯聚在頭部,梳頭時要經過近50個穴位,如美沖、田童、百會、唐寅、于震、風池穴,使這些穴位得到與按摩、針灸同樣的刺激,達到促進頭皮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的效果。


太陰肺經


拇指尖經常揉按有宣肺益肺的作用,喘息有助于維持呼吸系統的健康。


尤其是秋季,經絡運行到手太陰肺經,是呼吸保健的最佳時期。此外,咳嗽時,用力捏拇指尖也能緩解咳嗽癥狀。


對于女性朋友來說,按摩這個經絡可以增加面部的顏色,對面色白皙、指甲蒼白或暗紫有很好的效果,還可以改善情緒激動,消除疲勞,減少皺紋。


拍胃經


首先,用手指肚輕拍臉部。這個時候,你在輕敲胃經的同時,也輕敲大腸和小腸的經絡。


因為面部胃經只是整個胃經的一部分,還沒有和整體聯系起來。為了打通整個胃經,要再捋一遍脖子,不是敲而是捋。


堅持??!只要每天堅持經絡養生給你的方法,就會換來一張老面孔。

“養生以養心為主”:3個養心妙招,讀懂中醫養心根本

在漢語當中,心與神,很多時候都是連起來使用,即心神合一,如成語“心神不寧”里,心神就是同樣的意思。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何為健康?如何長壽?

形神和諧共存,與天地大道相合,不為外邪所侵,方可長壽健康!

現代人身不勞,但神勞,神勞者勝于身勞者!

但形神相合,方為健康之本,養生以養心為主,養心即為養神!

一:善養生者,不勞神

宋代唐慎微《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序例上·衍義總序》:“善養生者,不癆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禍患何由而致也”

便是說,一般善于養生的人,都不會使自己心神疲勞,也不會讓自己的身體過于疲勞,這樣的話,形神俱安,禍患便不會來到!

但當下的我們,身或許可以不苦,心卻不能不勞,工作生活,皆少不得勞心勞神,一個方案,可能就要絞盡腦汁,點燈熬油苦苦思索,才能真正做出來!這樣一種情況下,又怎能不勞神呢?

前段時間,和大學時的一個好友見面,但見他整個人憔悴不堪,人也餓比兩個月前老了許多。

我問他怎么回事,他說覺得很累,不想繼續做下去了,想做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但遇到這樣的事情,也往往不知該如何安慰,難道真的只告訴他淡看浮云嗎?

我們常說,心靜是最好的養生,確實,心靜固然可以不為外物所擾,但難就難在,如何讓一個人心靜下來呢?

古往今來,養生養到最后,也不外乎一個靜字。心靜,則神寧,身靜,則神全!但真正能夠做到這個靜字的,又有幾人呢?

二:三種養心妙招,讀懂中醫養心

然而,正是因為到達最終極的結果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才會談到約束,談到克制,便是在不可能的情況下,使自己盡量做得更好,把傷害降到最??!

就像我們平時保養身體,在不能不勞累身體的情況下,就要做其他許多事情來進行補償,就像水缸漏水,便不可不持續注水,不然很快變會干枯!

那么,養心的時候,在不能不勞心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養呢?

這里有三個主要的養心方法,也是中醫里面最主要的養心觀!

1、“養心莫善于寡欲”

一般來看,*大的人,勞神勞心的可能性就會更大,因為你想要,所以你必時時刻刻花時間在想你想要的東西,以及該如何得到。

起心動念之間,心已經勞了!

所以,欲養心,先寡欲,什么意思呢?說到底還是要懂得知足??刂谱约旱?,盡量減少自己的*。

寡欲的好處,其實還有一個,*越少,人越快樂!好的心態,是養生的基礎!

2、養心取靜

靜乃養心之本,宋代張君房《云笈七簽》載《老君清凈心經》:“心既自靜,神既無擾,神既無擾,常清靜矣”。心靜則心神不擾而得養心之妙。

大悲大喜,大起大落,都是心不靜。

從中醫來看,無論是狂喜,還是大悲,對身體都有極大的傷害。就像老話說,樂極生悲,大悲大喜,都不好,心靜才是最好的。

無欲無求,無悲無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的高境界!

3、養心即養氣養精

清代羅東逸《內經博議·手少陰心臟病論》:“故養心之法有二:寡思欲,守恬愉,使心無過量之用,無留根之事,此養之以氣也;常握固,戒多欲,使腎無淫佚之失,無相火之乘,此養之以精”。

即通過慎思欲,用氣來養心,通過養精來實現養心的方法。

中醫還有言,腎主先天之精,一身精氣皆來源于腎臟。

清代陳士鐸《外經微旨·命根養生篇》曰:“精出于水,亦出于水中之火也。精動由于火動,火不動則精安能搖?可見精動由于心動也。心動之極,則水火俱動,故安心為利精之法也”。

腎為水臟,心為火臟,所以精出于水,即精出于腎!

三:心蕩形傷,心和形全

北齊劉晝《劉子精神》:“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將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養神,則自安于內,清虛棲心,則不誘于外物也”。

心蕩形傷,心和形全。

心為身之神,身為神之本,愿君心安,身也安!

“養生以養心為主”:3個養心妙招,讀懂中醫養心根本

在漢語當中,心與神,很多時候都是連起來使用,即心神合一,如成語“心神不寧”里,心神就是同樣的意思。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何為健康?如何長壽?

形神和諧共存,與天地大道相合,不為外邪所侵,方可長壽健康!

現代人身不勞,但神勞,神勞者勝于身勞者!

但形神相合,方為健康之本,養生以養心為主,養心即為養神!

一:善養生者,不勞神

宋代唐慎微《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序例上·衍義總序》:“善養生者,不癆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禍患何由而致也”

便是說,一般善于養生的人,都不會使自己心神疲勞,也不會讓自己的身體過于疲勞,這樣的話,形神俱安,禍患便不會來到!

但當下的我們,身或許可以不苦,心卻不能不勞,工作生活,皆少不得勞心勞神,一個方案,可能就要絞盡腦汁,點燈熬油苦苦思索,才能真正做出來!這樣一種情況下,又怎能不勞神呢?

前段時間,和大學時的一個好友見面,但見他整個人憔悴不堪,人也餓比兩個月前老了許多。

我問他怎么回事,他說覺得很累,不想繼續做下去了,想做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但遇到這樣的事情,也往往不知該如何安慰,難道真的只告訴他淡看浮云嗎?

我們常說,心靜是最好的養生,確實,心靜固然可以不為外物所擾,但難就難在,如何讓一個人心靜下來呢?

古往今來,養生養到最后,也不外乎一個靜字。心靜,則神寧,身靜,則神全!但真正能夠做到這個靜字的,又有幾人呢?

二:三種養心妙招,讀懂中醫養心

然而,正是因為到達最終極的結果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才會談到約束,談到克制,便是在不可能的情況下,使自己盡量做得更好,把傷害降到最??!

就像我們平時保養身體,在不能不勞累身體的情況下,就要做其他許多事情來進行補償,就像水缸漏水,便不可不持續注水,不然很快變會干枯!

那么,養心的時候,在不能不勞心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養呢?

這里有三個主要的養心方法,也是中醫里面最主要的養心觀!

1、“養心莫善于寡欲”

一般來看,*大的人,勞神勞心的可能性就會更大,因為你想要,所以你必時時刻刻花時間在想你想要的東西,以及該如何得到。

起心動念之間,心已經勞了!

所以,欲養心,先寡欲,什么意思呢?說到底還是要懂得知足??刂谱约旱?,盡量減少自己的*。

寡欲的好處,其實還有一個,*越少,人越快樂!好的心態,是養生的基礎!

2、養心取靜

靜乃養心之本,宋代張君房《云笈七簽》載《老君清凈心經》:“心既自靜,神既無擾,神既無擾,常清靜矣”。心靜則心神不擾而得養心之妙。

大悲大喜,大起大落,都是心不靜。

從中醫來看,無論是狂喜,還是大悲,對身體都有極大的傷害。就像老話說,樂極生悲,大悲大喜,都不好,心靜才是最好的。

無欲無求,無悲無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的高境界!

3、養心即養氣養精

清代羅東逸《內經博議·手少陰心臟病論》:“故養心之法有二:寡思欲,守恬愉,使心無過量之用,無留根之事,此養之以氣也;常握固,戒多欲,使腎無淫佚之失,無相火之乘,此養之以精”。

即通過慎思欲,用氣來養心,通過養精來實現養心的方法。

中醫還有言,腎主先天之精,一身精氣皆來源于腎臟。

清代陳士鐸《外經微旨·命根養生篇》曰:“精出于水,亦出于水中之火也。精動由于火動,火不動則精安能搖?可見精動由于心動也。心動之極,則水火俱動,故安心為利精之法也”。

腎為水臟,心為火臟,所以精出于水,即精出于腎!

三:心蕩形傷,心和形全

北齊劉晝《劉子精神》:“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將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養神,則自安于內,清虛棲心,則不誘于外物也”。

心蕩形傷,心和形全。

心為身之神,身為神之本,愿君心安,身也安!

中醫養生學的實踐方法有哪些?

中醫養生學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如何通過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預防疾病、延緩衰老、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中醫養生學的實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養生:中醫認為,食物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合理的飲食可以滋養人體,保持身體健康。因此,中醫養生學強調飲食的均衡和適量,主張“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2.運動養生:中醫認為,適當的運動可以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因此,中醫養生學提倡適度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


3.睡眠養生:中醫認為,充足的睡眠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中醫養生學強調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


4.情志養生:中醫認為,情志是影響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中醫養生學主張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過度的情緒波動。


5.中藥養生:中醫認為,中藥具有調和陰陽、補益氣血、預防疾病的作用。因此,中醫養生學常常采用中藥進行調理。


6.針灸養生:針灸是中醫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也常用于養生保健。針灸可以通過刺激人體的特定穴位,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達到防病治病、延緩衰老的目的。


以上就是中醫養生學的主要實踐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中醫養生學強調個體差異,因此在實踐時需要根據個人的體質和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中醫養生學的實踐方法有哪些?

中醫養生學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如何通過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預防疾病、延緩衰老、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中醫養生學的實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養生:中醫認為,食物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合理的飲食可以滋養人體,保持身體健康。因此,中醫養生學強調飲食的均衡和適量,主張“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2.運動養生:中醫認為,適當的運動可以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因此,中醫養生學提倡適度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


3.睡眠養生:中醫認為,充足的睡眠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中醫養生學強調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


4.情志養生:中醫認為,情志是影響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中醫養生學主張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過度的情緒波動。


5.中藥養生:中醫認為,中藥具有調和陰陽、補益氣血、預防疾病的作用。因此,中醫養生學常常采用中藥進行調理。


6.針灸養生:針灸是中醫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也常用于養生保健。針灸可以通過刺激人體的特定穴位,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達到防病治病、延緩衰老的目的。


以上就是中醫養生學的主要實踐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中醫養生學強調個體差異,因此在實踐時需要根據個人的體質和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中醫養生學的實踐方法有哪些?

中醫養生學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如何通過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預防疾病、延緩衰老、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中醫養生學的實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養生:中醫認為,食物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合理的飲食可以滋養人體,保持身體健康。因此,中醫養生學強調飲食的均衡和適量,主張“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2.運動養生:中醫認為,適當的運動可以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因此,中醫養生學提倡適度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


3.睡眠養生:中醫認為,充足的睡眠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中醫養生學強調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


4.情志養生:中醫認為,情志是影響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中醫養生學主張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過度的情緒波動。


5.中藥養生:中醫認為,中藥具有調和陰陽、補益氣血、預防疾病的作用。因此,中醫養生學常常采用中藥進行調理。


6.針灸養生:針灸是中醫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也常用于養生保健。針灸可以通過刺激人體的特定穴位,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達到防病治病、延緩衰老的目的。


以上就是中醫養生學的主要實踐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中醫養生學強調個體差異,因此在實踐時需要根據個人的體質和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中醫養生學的實踐方法有哪些?

中醫養生學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如何通過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預防疾病、延緩衰老、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中醫養生學的實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養生:中醫認為,食物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合理的飲食可以滋養人體,保持身體健康。因此,中醫養生學強調飲食的均衡和適量,主張“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2.運動養生:中醫認為,適當的運動可以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因此,中醫養生學提倡適度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


3.睡眠養生:中醫認為,充足的睡眠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中醫養生學強調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


4.情志養生:中醫認為,情志是影響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中醫養生學主張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過度的情緒波動。


5.中藥養生:中醫認為,中藥具有調和陰陽、補益氣血、預防疾病的作用。因此,中醫養生學常常采用中藥進行調理。


6.針灸養生:針灸是中醫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也常用于養生保健。針灸可以通過刺激人體的特定穴位,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達到防病治病、延緩衰老的目的。


以上就是中醫養生學的主要實踐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中醫養生學強調個體差異,因此在實踐時需要根據個人的體質和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中醫養生的三大方法

中醫養生的三個層次:1. 養形(身):保養身體,注意飲食健康、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以避免疾病發生。2. 養氣:調養人體之氣,包括多種方法如站樁、靜息打坐等。3. 養神:調暢情志,切莫過度情感波動。養神有益于福壽綿長。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