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中醫的養生標志是什么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16 02:20:55
文檔

中醫的養生標志是什么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2008年6月7日,中醫養生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4月2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
推薦度:
導讀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2008年6月7日,中醫養生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4月2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2008年6月7日,中醫養生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4月2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中醫基本養生觀念體現在哪些方面

1、整體,人自身是一個整體,各個部分相互聯系,比如你胃不舒服,或者經常按一下腿上的足三里就會改善,再比如有時候忽然一直打嗝,按一下內關穴就會立即止住,而一個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人要遵從自然的規律,法于陰陽,按自然之道養生,比如晚上就要睡覺,白天就要工作,一天三頓飯按時吃,這樣就能不得病。2、順從自然。一年四季,不同季節吃不同的食物,睡不同的覺,春季養生,冬季養藏,每天晚上不熬夜,早上不睡懶覺,不放縱自己;心情舒暢,處事不驚,常持一顆平常心。3、(水平有限,未完待續)

中醫養生特點

  中醫養生學最突出的特點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它運用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經絡理論等,對傳統的養生學說進行了創新和發展,使得中醫養生學更加具備科學性、實用性。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中醫養生特點,希望對你有用!

  中醫養生特點

  (1)適度

  中醫養生學講究適度,認為養生者只有有所節制,保持適度,才能真正達到養生的效果。例如,中醫養生學認為,七情不能波動過大,要注重調攝;人體不能過于勞倦,勞動時要注意勞逸結合,房事不要過于頻繁。

  (2)持之以恒

  中醫養生學認為養生貴在堅持,養生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兩天打魚,三天曬網?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時間久了,“水滴石穿”,自然能達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效果。

  (3)因人、因時、因地而異

  對于養生,不能一刀切,沒有絕對永恒的養生之道,它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中醫養生學注重養生的變通性,認為養生者應該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養生 方法 。

  (4)以中醫理論為指導

  中醫養生學最突出的特點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它運用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經絡理論等,對傳統的養生學說進行了創新和發展,使得中醫養生學更加具備科學性、實用性。

  (5)天人相應

  中醫養生學非常注重人與大自然的關系,在認識人的生命、健康時往往同自然規律相聯系,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協調性。

  (6)用于日常生活

  中醫養生學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話,而是實實在在的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中醫養生學主張將養生寓于人們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去,讓人們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進行養生。

  女人中醫養生法

  1、保持身心舒暢 多吃膠質食物

  腎精足,衰老慢

  中醫常說“腎主藏精”,“精”相當于人體的固定資產。腎為先天之本,也就是說,這筆固定資產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父母給的,所以有的人天生腎精足,好比“富二代”,有的人則天生孱弱。無論窮富,都要節約,若揮霍無度,都會腎虛。

  說到“腎虛”,很多男人會主動給自己扣上這頂“帽子”,但其實,腎對女人也尤其重要。女性腎虛的表現很多。腎陰虛可以有失眠多夢、手足心熱、潮熱盜 汗、頭暈耳鳴、經少甚至閉經等癥狀,舌紅少苔,脈細數。腎陽虛表現為手足冷、面白或黢黑、精神不振、浮腫、腹瀉、白帶清稀、不孕、*低下、小便清長、夜 尿多等癥狀,舌淡胖大,脈微細。還有些癥狀如腰膝酸軟、脫發、白發、 記憶力 減退等,難以歸為陰虛或陽虛,但可以看作腎精不足。女性的衰老尤其和腎虛關系密 切,面色晦暗、黃褐斑、更年期提前等,都有腎精不足的原因。

  男性陽氣較旺,肝氣相對舒暢,對腎臟基本以補為主。女性屬陰,疏泄功能稍微差一點,如果疏泄不利,往往會有經期乳脹等癥狀,嚴重的還可能導致閉經。所以女性不僅要補腎,還要注意疏通。

  具體怎么護腎呢?首先,作息要規律,熬夜最傷腎;其次,要緩解身心壓力,女性更應該注意心情舒暢,才能使肝腎協調地工作;最后,不可性生活過度。如果生活中注意了這些,腎虛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可以考慮適當進補。

  無論腎陽虛、腎陰虛,都以填補腎精為基礎,須選擇一些質重黏稠的藥物(天下養生網),如地黃、枸杞子、阿膠、龜板膠、海參、核桃等。需要注意的是,腎陽虛忌諱純用溫熱藥,即在填補腎精的基礎上,用一點熱藥就夠了。女性除了補還要注意調,一要疏肝,可用當歸、白芍、陳皮、枳殼等,把氣機梳理開;二是通腎,如六味地黃丸 中澤瀉的作用。

  腎陰虛的女性日常還可以適當吃些肉皮凍,腎陽虛者可以用適量鹿角膠熬粥??傊?,肉皮凍、阿膠、龜板膠等動物膠,都是補腎的好食品。

  2、調寒熱,知冷暖

  在中醫看來,寒熱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綱?!饵S帝內經·素問》中說:“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就是對寒熱的描述。很多年輕女性不怕冷,冬天也穿得很 少;而有些女性年輕時特別怕冷,但到了一定年齡就怕熱了。這說明,人的體質是先天稟賦,體質各異,對寒熱的感受就不同。

  陽虛型體質的女孩是“怕冷族”,特別是在月經前后,會渾身發冷、手腳冰涼,容易疲乏,易感冒。這類人平時要注意保暖,不要貪食生冷,可以吃一些溫補脾 腎陽氣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韭菜、大蒜、黑米、桂圓、紅棗、荔枝、桂皮、枸杞等,也可在煲湯時加入黃芪、熟地、橙皮、肉桂、當歸等。

  痰濕型體質多見于胖女孩,表現為身體沉重、腹部肥滿松軟、額頭油脂分泌多、上眼瞼腫。這樣的女性,往往既怕冷又怕熱。飲食上,宜食清淡,多吃宣肺、健 脾、益腎、化濕的食物,如冬瓜、山楂、赤豆、白蘿卜、紫菜、海蜇等,少吃肥肉和甜食。要堅持運動,夏天不要長期呆在空調房里。

  另外,無論是哪種體質的飲食調理,都應強調順應自然變化,“春天減酸增甘以養脾氣,夏季減苦增辛以養肺氣,秋天減辛增酸以養肝氣,冬天減咸增苦以養心氣。”

  3、氣血旺,精神足

  女人氣色好不好,與氣血有直接關系。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氣血對女人的重要性遠大于男人。

  “如今,盲目減肥、壓力過大等因素是年輕女性氣血不足的主要原因。”楊力說,40歲以上的中老年婦女氣血不足多與以往的經帶胎產(月經、白帶、懷孕、生小孩)及勞累、不重保養有關。女性氣血不足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脾虛引起。表現為胃口不好、消化不良、整天沒有精神、上班哈欠連天。調理的關鍵是健脾,可多吃山藥、扁豆、粳米、土豆、薏仁等。食療方:人參黃芪山藥燉雞(或排骨)湯,具體做法為:人參6—10克,黃芪15—30克,山藥30克,白術30克,雞一只,熬湯吃肉。

  元氣不足引起。中老年婦女最常見,主因是腎虛,主要表現有乏力、胃寒、舌苔白、四肢發涼、愛拉肚子,勞累時更明顯。食療方:干姜肉桂黨參白術燉雞,做法為:黨參15—30克,白術15克,干姜10克,肉桂10克,雞一只,熬湯吃肉。

  此外,不少女性血虛或氣血兩虛。血虛引起的氣血不足,主要是與月經、懷孕、生小孩等有關,建議多吃點牛奶、雞蛋等食物。氣血兩虛的女性,多表現為沒精 打采、頭暈眼花、胃口差、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嚴重的還會心慌。推薦食療方: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15—30克、生姜10—15克、羊肉300克一同熬 制。

  另外,楊力教授提醒,女性調氣血注意三點:一要保持心情愉快;二要勞逸結合,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三是多做面部按摩,可以按摩陽白(瞳孔上方1寸)、四白(瞳孔下方1寸)、足三里(膝眼外下四指處)、三陰交(內踝上3寸凹陷處)等穴。

  4、脾胃和,臉色好

  脾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康,則氣血旺盛,容光煥發。反之,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皮膚無光澤。因此,現代女性若要靚麗有神,應從調理脾胃做起。

  武漢市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全毅紅介紹,脾胃虛弱的女性很常見,她們往往面色晦暗、皮膚粗糙、斑點叢生、皺紋累累,辨證多為脾胃氣虛和脾陽虛。氣虛 者多氣短乏力、頭暈、胃脹胃痛、面色萎黃;脾陽虛則胃腹冷痛。一般血虛、血熱等問題都容易導致脾胃虛弱,所以女性要注意益氣、養血、活血。

  專家指出,可通過飲食健脾養胃。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平時多吃易消化食物,少吃生冷、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多吃富 含優質蛋白質、微量元素(鐵、銅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的食物,如紅棗、蓮子、龍眼肉、核桃、山楂、黃鱔、海參、烏雞、雞蛋、菠菜、胡蘿卜、黑木耳、黑 芝麻、蝦仁、紅糖等,增加營養的同時,兼具益氣、健脾、養血、活血的功效。

  在生活作息上,要勞逸結合,以養元氣,同時保持樂觀愉悅的心情,工作忙碌的職業女性尤其要注意??蓞⑴c 瑜伽 、 太極拳 、保健氣功等舒緩運動,也有利于健運脾胃。

  全毅紅大夫推薦了2個食療方:1.紅棗茯苓粥。大紅棗20枚,茯苓30克,粳米100克,紅棗去核,茯苓搗碎,一同熬粥。2.糯米小麥粥。糯米50克,小麥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適量,調味服用,能健脾益中氣。

  5、月經暢,身體壯

  經前羊肉溫陽 經后雞湯進補

  從14歲左右初潮,到49歲上下絕經,女性一生約有35年與月經為伴,之間只有在妊娠、哺乳期會生理性中斷??梢哉f,月經是女性獨有的健康風向標。

  月經的周期性取決于女性身體陰陽消長的動態平衡。月經期,陽盛極而化陰,如果平時身體失衡,就會出現疼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經后期,陰長而陽 消,女性多安靜、嫻雅。隨著氣血漸漸旺盛,白帶開始增多,清澈明晰,*增加。若陰血不足,則白帶稀少;如體內偏熱,則帶下黃稠。到了排卵期,陰極而生 陽,如果氣血不足或有澀滯,則磕磕絆絆,不能順利轉化,會出現異常出血、排卵疼痛、腰酸下墜等問題。經前期,陽漸長,氣血上行,女性常出現心浮氣躁、手腳 發脹。如果體內有火,面部或前胸后背就會長痤瘡;若肝火上沖,則出現偏頭痛、煩躁易怒;脈絡不暢則表現為乳房脹痛怕碰。直到陽極化陰,氣血驟然下聚子宮, 經血再次來臨。

  由此可見,女性月經的周期、量、色異常以及前后伴隨的癥狀都是陰陽消長轉化中的問題造成的。一旦出現這些情況,要充分意識到身體發生了故障,或不足、 或過剩、或阻塞、或失衡,需要及時糾正。中醫的治療是補充缺失,祛除多余,通暢脈道,平衡內外、上下、左右,使陰陽互根互用的運行趨于圓順,如陰陽魚圖一 般。

  女性月經的保健要訣就是“順其自然”。月經期,陽化陰,多休息調養;排卵期,陰轉陽,增加運動有助于排卵。由于這兩個階段變動明顯,要避免起居不規 律、寒熱無節制、飲食欠均衡。月經前后,順其陰生陽長,可以適當增加調補。經前期,陽漸生,適當多吃溫性的食物,如羊肉、韭菜、蔥蒜等;經后期,陰漸長, 可進補雞湯、排骨,多吃百合、山藥、大棗等。當然調補要適度,不能偏頗。

中醫養生特點

  中醫養生學最突出的特點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它運用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經絡理論等,對傳統的養生學說進行了創新和發展,使得中醫養生學更加具備科學性、實用性。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中醫養生特點,希望對你有用!

  中醫養生特點

  (1)適度

  中醫養生學講究適度,認為養生者只有有所節制,保持適度,才能真正達到養生的效果。例如,中醫養生學認為,七情不能波動過大,要注重調攝;人體不能過于勞倦,勞動時要注意勞逸結合,房事不要過于頻繁。

  (2)持之以恒

  中醫養生學認為養生貴在堅持,養生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兩天打魚,三天曬網?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時間久了,“水滴石穿”,自然能達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效果。

  (3)因人、因時、因地而異

  對于養生,不能一刀切,沒有絕對永恒的養生之道,它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中醫養生學注重養生的變通性,認為養生者應該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養生 方法 。

  (4)以中醫理論為指導

  中醫養生學最突出的特點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它運用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經絡理論等,對傳統的養生學說進行了創新和發展,使得中醫養生學更加具備科學性、實用性。

  (5)天人相應

  中醫養生學非常注重人與大自然的關系,在認識人的生命、健康時往往同自然規律相聯系,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協調性。

  (6)用于日常生活

  中醫養生學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話,而是實實在在的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中醫養生學主張將養生寓于人們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去,讓人們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進行養生。

  女人中醫養生法

  1、保持身心舒暢 多吃膠質食物

  腎精足,衰老慢

  中醫常說“腎主藏精”,“精”相當于人體的固定資產。腎為先天之本,也就是說,這筆固定資產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父母給的,所以有的人天生腎精足,好比“富二代”,有的人則天生孱弱。無論窮富,都要節約,若揮霍無度,都會腎虛。

  說到“腎虛”,很多男人會主動給自己扣上這頂“帽子”,但其實,腎對女人也尤其重要。女性腎虛的表現很多。腎陰虛可以有失眠多夢、手足心熱、潮熱盜 汗、頭暈耳鳴、經少甚至閉經等癥狀,舌紅少苔,脈細數。腎陽虛表現為手足冷、面白或黢黑、精神不振、浮腫、腹瀉、白帶清稀、不孕、*低下、小便清長、夜 尿多等癥狀,舌淡胖大,脈微細。還有些癥狀如腰膝酸軟、脫發、白發、 記憶力 減退等,難以歸為陰虛或陽虛,但可以看作腎精不足。女性的衰老尤其和腎虛關系密 切,面色晦暗、黃褐斑、更年期提前等,都有腎精不足的原因。

  男性陽氣較旺,肝氣相對舒暢,對腎臟基本以補為主。女性屬陰,疏泄功能稍微差一點,如果疏泄不利,往往會有經期乳脹等癥狀,嚴重的還可能導致閉經。所以女性不僅要補腎,還要注意疏通。

  具體怎么護腎呢?首先,作息要規律,熬夜最傷腎;其次,要緩解身心壓力,女性更應該注意心情舒暢,才能使肝腎協調地工作;最后,不可性生活過度。如果生活中注意了這些,腎虛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可以考慮適當進補。

  無論腎陽虛、腎陰虛,都以填補腎精為基礎,須選擇一些質重黏稠的藥物(天下養生網),如地黃、枸杞子、阿膠、龜板膠、海參、核桃等。需要注意的是,腎陽虛忌諱純用溫熱藥,即在填補腎精的基礎上,用一點熱藥就夠了。女性除了補還要注意調,一要疏肝,可用當歸、白芍、陳皮、枳殼等,把氣機梳理開;二是通腎,如六味地黃丸 中澤瀉的作用。

  腎陰虛的女性日常還可以適當吃些肉皮凍,腎陽虛者可以用適量鹿角膠熬粥??傊?,肉皮凍、阿膠、龜板膠等動物膠,都是補腎的好食品。

  2、調寒熱,知冷暖

  在中醫看來,寒熱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綱?!饵S帝內經·素問》中說:“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就是對寒熱的描述。很多年輕女性不怕冷,冬天也穿得很 少;而有些女性年輕時特別怕冷,但到了一定年齡就怕熱了。這說明,人的體質是先天稟賦,體質各異,對寒熱的感受就不同。

  陽虛型體質的女孩是“怕冷族”,特別是在月經前后,會渾身發冷、手腳冰涼,容易疲乏,易感冒。這類人平時要注意保暖,不要貪食生冷,可以吃一些溫補脾 腎陽氣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韭菜、大蒜、黑米、桂圓、紅棗、荔枝、桂皮、枸杞等,也可在煲湯時加入黃芪、熟地、橙皮、肉桂、當歸等。

  痰濕型體質多見于胖女孩,表現為身體沉重、腹部肥滿松軟、額頭油脂分泌多、上眼瞼腫。這樣的女性,往往既怕冷又怕熱。飲食上,宜食清淡,多吃宣肺、健 脾、益腎、化濕的食物,如冬瓜、山楂、赤豆、白蘿卜、紫菜、海蜇等,少吃肥肉和甜食。要堅持運動,夏天不要長期呆在空調房里。

  另外,無論是哪種體質的飲食調理,都應強調順應自然變化,“春天減酸增甘以養脾氣,夏季減苦增辛以養肺氣,秋天減辛增酸以養肝氣,冬天減咸增苦以養心氣。”

  3、氣血旺,精神足

  女人氣色好不好,與氣血有直接關系。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氣血對女人的重要性遠大于男人。

  “如今,盲目減肥、壓力過大等因素是年輕女性氣血不足的主要原因。”楊力說,40歲以上的中老年婦女氣血不足多與以往的經帶胎產(月經、白帶、懷孕、生小孩)及勞累、不重保養有關。女性氣血不足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脾虛引起。表現為胃口不好、消化不良、整天沒有精神、上班哈欠連天。調理的關鍵是健脾,可多吃山藥、扁豆、粳米、土豆、薏仁等。食療方:人參黃芪山藥燉雞(或排骨)湯,具體做法為:人參6—10克,黃芪15—30克,山藥30克,白術30克,雞一只,熬湯吃肉。

  元氣不足引起。中老年婦女最常見,主因是腎虛,主要表現有乏力、胃寒、舌苔白、四肢發涼、愛拉肚子,勞累時更明顯。食療方:干姜肉桂黨參白術燉雞,做法為:黨參15—30克,白術15克,干姜10克,肉桂10克,雞一只,熬湯吃肉。

  此外,不少女性血虛或氣血兩虛。血虛引起的氣血不足,主要是與月經、懷孕、生小孩等有關,建議多吃點牛奶、雞蛋等食物。氣血兩虛的女性,多表現為沒精 打采、頭暈眼花、胃口差、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嚴重的還會心慌。推薦食療方: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15—30克、生姜10—15克、羊肉300克一同熬 制。

  另外,楊力教授提醒,女性調氣血注意三點:一要保持心情愉快;二要勞逸結合,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三是多做面部按摩,可以按摩陽白(瞳孔上方1寸)、四白(瞳孔下方1寸)、足三里(膝眼外下四指處)、三陰交(內踝上3寸凹陷處)等穴。

  4、脾胃和,臉色好

  脾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康,則氣血旺盛,容光煥發。反之,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皮膚無光澤。因此,現代女性若要靚麗有神,應從調理脾胃做起。

  武漢市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全毅紅介紹,脾胃虛弱的女性很常見,她們往往面色晦暗、皮膚粗糙、斑點叢生、皺紋累累,辨證多為脾胃氣虛和脾陽虛。氣虛 者多氣短乏力、頭暈、胃脹胃痛、面色萎黃;脾陽虛則胃腹冷痛。一般血虛、血熱等問題都容易導致脾胃虛弱,所以女性要注意益氣、養血、活血。

  專家指出,可通過飲食健脾養胃。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平時多吃易消化食物,少吃生冷、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多吃富 含優質蛋白質、微量元素(鐵、銅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的食物,如紅棗、蓮子、龍眼肉、核桃、山楂、黃鱔、海參、烏雞、雞蛋、菠菜、胡蘿卜、黑木耳、黑 芝麻、蝦仁、紅糖等,增加營養的同時,兼具益氣、健脾、養血、活血的功效。

  在生活作息上,要勞逸結合,以養元氣,同時保持樂觀愉悅的心情,工作忙碌的職業女性尤其要注意??蓞⑴c 瑜伽 、 太極拳 、保健氣功等舒緩運動,也有利于健運脾胃。

  全毅紅大夫推薦了2個食療方:1.紅棗茯苓粥。大紅棗20枚,茯苓30克,粳米100克,紅棗去核,茯苓搗碎,一同熬粥。2.糯米小麥粥。糯米50克,小麥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適量,調味服用,能健脾益中氣。

  5、月經暢,身體壯

  經前羊肉溫陽 經后雞湯進補

  從14歲左右初潮,到49歲上下絕經,女性一生約有35年與月經為伴,之間只有在妊娠、哺乳期會生理性中斷??梢哉f,月經是女性獨有的健康風向標。

  月經的周期性取決于女性身體陰陽消長的動態平衡。月經期,陽盛極而化陰,如果平時身體失衡,就會出現疼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經后期,陰長而陽 消,女性多安靜、嫻雅。隨著氣血漸漸旺盛,白帶開始增多,清澈明晰,*增加。若陰血不足,則白帶稀少;如體內偏熱,則帶下黃稠。到了排卵期,陰極而生 陽,如果氣血不足或有澀滯,則磕磕絆絆,不能順利轉化,會出現異常出血、排卵疼痛、腰酸下墜等問題。經前期,陽漸長,氣血上行,女性常出現心浮氣躁、手腳 發脹。如果體內有火,面部或前胸后背就會長痤瘡;若肝火上沖,則出現偏頭痛、煩躁易怒;脈絡不暢則表現為乳房脹痛怕碰。直到陽極化陰,氣血驟然下聚子宮, 經血再次來臨。

  由此可見,女性月經的周期、量、色異常以及前后伴隨的癥狀都是陰陽消長轉化中的問題造成的。一旦出現這些情況,要充分意識到身體發生了故障,或不足、 或過剩、或阻塞、或失衡,需要及時糾正。中醫的治療是補充缺失,祛除多余,通暢脈道,平衡內外、上下、左右,使陰陽互根互用的運行趨于圓順,如陰陽魚圖一 般。

  女性月經的保健要訣就是“順其自然”。月經期,陽化陰,多休息調養;排卵期,陰轉陽,增加運動有助于排卵。由于這兩個階段變動明顯,要避免起居不規 律、寒熱無節制、飲食欠均衡。月經前后,順其陰生陽長,可以適當增加調補。經前期,陽漸生,適當多吃溫性的食物,如羊肉、韭菜、蔥蒜等;經后期,陰漸長, 可進補雞湯、排骨,多吃百合、山藥、大棗等。當然調補要適度,不能偏頗。

中醫養生特點

  中醫養生學最突出的特點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它運用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經絡理論等,對傳統的養生學說進行了創新和發展,使得中醫養生學更加具備科學性、實用性。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中醫養生特點,希望對你有用!

  中醫養生特點

  (1)適度

  中醫養生學講究適度,認為養生者只有有所節制,保持適度,才能真正達到養生的效果。例如,中醫養生學認為,七情不能波動過大,要注重調攝;人體不能過于勞倦,勞動時要注意勞逸結合,房事不要過于頻繁。

  (2)持之以恒

  中醫養生學認為養生貴在堅持,養生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兩天打魚,三天曬網?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時間久了,“水滴石穿”,自然能達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效果。

  (3)因人、因時、因地而異

  對于養生,不能一刀切,沒有絕對永恒的養生之道,它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中醫養生學注重養生的變通性,認為養生者應該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養生 方法 。

  (4)以中醫理論為指導

  中醫養生學最突出的特點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它運用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經絡理論等,對傳統的養生學說進行了創新和發展,使得中醫養生學更加具備科學性、實用性。

  (5)天人相應

  中醫養生學非常注重人與大自然的關系,在認識人的生命、健康時往往同自然規律相聯系,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協調性。

  (6)用于日常生活

  中醫養生學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話,而是實實在在的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中醫養生學主張將養生寓于人們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去,讓人們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進行養生。

  女人中醫養生法

  1、保持身心舒暢 多吃膠質食物

  腎精足,衰老慢

  中醫常說“腎主藏精”,“精”相當于人體的固定資產。腎為先天之本,也就是說,這筆固定資產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父母給的,所以有的人天生腎精足,好比“富二代”,有的人則天生孱弱。無論窮富,都要節約,若揮霍無度,都會腎虛。

  說到“腎虛”,很多男人會主動給自己扣上這頂“帽子”,但其實,腎對女人也尤其重要。女性腎虛的表現很多。腎陰虛可以有失眠多夢、手足心熱、潮熱盜 汗、頭暈耳鳴、經少甚至閉經等癥狀,舌紅少苔,脈細數。腎陽虛表現為手足冷、面白或黢黑、精神不振、浮腫、腹瀉、白帶清稀、不孕、*低下、小便清長、夜 尿多等癥狀,舌淡胖大,脈微細。還有些癥狀如腰膝酸軟、脫發、白發、 記憶力 減退等,難以歸為陰虛或陽虛,但可以看作腎精不足。女性的衰老尤其和腎虛關系密 切,面色晦暗、黃褐斑、更年期提前等,都有腎精不足的原因。

  男性陽氣較旺,肝氣相對舒暢,對腎臟基本以補為主。女性屬陰,疏泄功能稍微差一點,如果疏泄不利,往往會有經期乳脹等癥狀,嚴重的還可能導致閉經。所以女性不僅要補腎,還要注意疏通。

  具體怎么護腎呢?首先,作息要規律,熬夜最傷腎;其次,要緩解身心壓力,女性更應該注意心情舒暢,才能使肝腎協調地工作;最后,不可性生活過度。如果生活中注意了這些,腎虛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可以考慮適當進補。

  無論腎陽虛、腎陰虛,都以填補腎精為基礎,須選擇一些質重黏稠的藥物(天下養生網),如地黃、枸杞子、阿膠、龜板膠、海參、核桃等。需要注意的是,腎陽虛忌諱純用溫熱藥,即在填補腎精的基礎上,用一點熱藥就夠了。女性除了補還要注意調,一要疏肝,可用當歸、白芍、陳皮、枳殼等,把氣機梳理開;二是通腎,如六味地黃丸 中澤瀉的作用。

  腎陰虛的女性日常還可以適當吃些肉皮凍,腎陽虛者可以用適量鹿角膠熬粥??傊?,肉皮凍、阿膠、龜板膠等動物膠,都是補腎的好食品。

  2、調寒熱,知冷暖

  在中醫看來,寒熱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綱?!饵S帝內經·素問》中說:“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就是對寒熱的描述。很多年輕女性不怕冷,冬天也穿得很 少;而有些女性年輕時特別怕冷,但到了一定年齡就怕熱了。這說明,人的體質是先天稟賦,體質各異,對寒熱的感受就不同。

  陽虛型體質的女孩是“怕冷族”,特別是在月經前后,會渾身發冷、手腳冰涼,容易疲乏,易感冒。這類人平時要注意保暖,不要貪食生冷,可以吃一些溫補脾 腎陽氣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韭菜、大蒜、黑米、桂圓、紅棗、荔枝、桂皮、枸杞等,也可在煲湯時加入黃芪、熟地、橙皮、肉桂、當歸等。

  痰濕型體質多見于胖女孩,表現為身體沉重、腹部肥滿松軟、額頭油脂分泌多、上眼瞼腫。這樣的女性,往往既怕冷又怕熱。飲食上,宜食清淡,多吃宣肺、健 脾、益腎、化濕的食物,如冬瓜、山楂、赤豆、白蘿卜、紫菜、海蜇等,少吃肥肉和甜食。要堅持運動,夏天不要長期呆在空調房里。

  另外,無論是哪種體質的飲食調理,都應強調順應自然變化,“春天減酸增甘以養脾氣,夏季減苦增辛以養肺氣,秋天減辛增酸以養肝氣,冬天減咸增苦以養心氣。”

  3、氣血旺,精神足

  女人氣色好不好,與氣血有直接關系。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氣血對女人的重要性遠大于男人。

  “如今,盲目減肥、壓力過大等因素是年輕女性氣血不足的主要原因。”楊力說,40歲以上的中老年婦女氣血不足多與以往的經帶胎產(月經、白帶、懷孕、生小孩)及勞累、不重保養有關。女性氣血不足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脾虛引起。表現為胃口不好、消化不良、整天沒有精神、上班哈欠連天。調理的關鍵是健脾,可多吃山藥、扁豆、粳米、土豆、薏仁等。食療方:人參黃芪山藥燉雞(或排骨)湯,具體做法為:人參6—10克,黃芪15—30克,山藥30克,白術30克,雞一只,熬湯吃肉。

  元氣不足引起。中老年婦女最常見,主因是腎虛,主要表現有乏力、胃寒、舌苔白、四肢發涼、愛拉肚子,勞累時更明顯。食療方:干姜肉桂黨參白術燉雞,做法為:黨參15—30克,白術15克,干姜10克,肉桂10克,雞一只,熬湯吃肉。

  此外,不少女性血虛或氣血兩虛。血虛引起的氣血不足,主要是與月經、懷孕、生小孩等有關,建議多吃點牛奶、雞蛋等食物。氣血兩虛的女性,多表現為沒精 打采、頭暈眼花、胃口差、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嚴重的還會心慌。推薦食療方: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15—30克、生姜10—15克、羊肉300克一同熬 制。

  另外,楊力教授提醒,女性調氣血注意三點:一要保持心情愉快;二要勞逸結合,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三是多做面部按摩,可以按摩陽白(瞳孔上方1寸)、四白(瞳孔下方1寸)、足三里(膝眼外下四指處)、三陰交(內踝上3寸凹陷處)等穴。

  4、脾胃和,臉色好

  脾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康,則氣血旺盛,容光煥發。反之,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皮膚無光澤。因此,現代女性若要靚麗有神,應從調理脾胃做起。

  武漢市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全毅紅介紹,脾胃虛弱的女性很常見,她們往往面色晦暗、皮膚粗糙、斑點叢生、皺紋累累,辨證多為脾胃氣虛和脾陽虛。氣虛 者多氣短乏力、頭暈、胃脹胃痛、面色萎黃;脾陽虛則胃腹冷痛。一般血虛、血熱等問題都容易導致脾胃虛弱,所以女性要注意益氣、養血、活血。

  專家指出,可通過飲食健脾養胃。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平時多吃易消化食物,少吃生冷、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多吃富 含優質蛋白質、微量元素(鐵、銅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的食物,如紅棗、蓮子、龍眼肉、核桃、山楂、黃鱔、海參、烏雞、雞蛋、菠菜、胡蘿卜、黑木耳、黑 芝麻、蝦仁、紅糖等,增加營養的同時,兼具益氣、健脾、養血、活血的功效。

  在生活作息上,要勞逸結合,以養元氣,同時保持樂觀愉悅的心情,工作忙碌的職業女性尤其要注意??蓞⑴c 瑜伽 、 太極拳 、保健氣功等舒緩運動,也有利于健運脾胃。

  全毅紅大夫推薦了2個食療方:1.紅棗茯苓粥。大紅棗20枚,茯苓30克,粳米100克,紅棗去核,茯苓搗碎,一同熬粥。2.糯米小麥粥。糯米50克,小麥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適量,調味服用,能健脾益中氣。

  5、月經暢,身體壯

  經前羊肉溫陽 經后雞湯進補

  從14歲左右初潮,到49歲上下絕經,女性一生約有35年與月經為伴,之間只有在妊娠、哺乳期會生理性中斷??梢哉f,月經是女性獨有的健康風向標。

  月經的周期性取決于女性身體陰陽消長的動態平衡。月經期,陽盛極而化陰,如果平時身體失衡,就會出現疼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經后期,陰長而陽 消,女性多安靜、嫻雅。隨著氣血漸漸旺盛,白帶開始增多,清澈明晰,*增加。若陰血不足,則白帶稀少;如體內偏熱,則帶下黃稠。到了排卵期,陰極而生 陽,如果氣血不足或有澀滯,則磕磕絆絆,不能順利轉化,會出現異常出血、排卵疼痛、腰酸下墜等問題。經前期,陽漸長,氣血上行,女性常出現心浮氣躁、手腳 發脹。如果體內有火,面部或前胸后背就會長痤瘡;若肝火上沖,則出現偏頭痛、煩躁易怒;脈絡不暢則表現為乳房脹痛怕碰。直到陽極化陰,氣血驟然下聚子宮, 經血再次來臨。

  由此可見,女性月經的周期、量、色異常以及前后伴隨的癥狀都是陰陽消長轉化中的問題造成的。一旦出現這些情況,要充分意識到身體發生了故障,或不足、 或過剩、或阻塞、或失衡,需要及時糾正。中醫的治療是補充缺失,祛除多余,通暢脈道,平衡內外、上下、左右,使陰陽互根互用的運行趨于圓順,如陰陽魚圖一 般。

  女性月經的保健要訣就是“順其自然”。月經期,陽化陰,多休息調養;排卵期,陰轉陽,增加運動有助于排卵。由于這兩個階段變動明顯,要避免起居不規 律、寒熱無節制、飲食欠均衡。月經前后,順其陰生陽長,可以適當增加調補。經前期,陽漸生,適當多吃溫性的食物,如羊肉、韭菜、蔥蒜等;經后期,陰漸長, 可進補雞湯、排骨,多吃百合、山藥、大棗等。當然調補要適度,不能偏頗。

中醫養生特點

  中醫養生學最突出的特點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它運用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經絡理論等,對傳統的養生學說進行了創新和發展,使得中醫養生學更加具備科學性、實用性。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中醫養生特點,希望對你有用!

  中醫養生特點

  (1)適度

  中醫養生學講究適度,認為養生者只有有所節制,保持適度,才能真正達到養生的效果。例如,中醫養生學認為,七情不能波動過大,要注重調攝;人體不能過于勞倦,勞動時要注意勞逸結合,房事不要過于頻繁。

  (2)持之以恒

  中醫養生學認為養生貴在堅持,養生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兩天打魚,三天曬網?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時間久了,“水滴石穿”,自然能達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效果。

  (3)因人、因時、因地而異

  對于養生,不能一刀切,沒有絕對永恒的養生之道,它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中醫養生學注重養生的變通性,認為養生者應該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養生 方法 。

  (4)以中醫理論為指導

  中醫養生學最突出的特點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它運用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經絡理論等,對傳統的養生學說進行了創新和發展,使得中醫養生學更加具備科學性、實用性。

  (5)天人相應

  中醫養生學非常注重人與大自然的關系,在認識人的生命、健康時往往同自然規律相聯系,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協調性。

  (6)用于日常生活

  中醫養生學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話,而是實實在在的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中醫養生學主張將養生寓于人們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去,讓人們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進行養生。

  女人中醫養生法

  1、保持身心舒暢 多吃膠質食物

  腎精足,衰老慢

  中醫常說“腎主藏精”,“精”相當于人體的固定資產。腎為先天之本,也就是說,這筆固定資產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父母給的,所以有的人天生腎精足,好比“富二代”,有的人則天生孱弱。無論窮富,都要節約,若揮霍無度,都會腎虛。

  說到“腎虛”,很多男人會主動給自己扣上這頂“帽子”,但其實,腎對女人也尤其重要。女性腎虛的表現很多。腎陰虛可以有失眠多夢、手足心熱、潮熱盜 汗、頭暈耳鳴、經少甚至閉經等癥狀,舌紅少苔,脈細數。腎陽虛表現為手足冷、面白或黢黑、精神不振、浮腫、腹瀉、白帶清稀、不孕、*低下、小便清長、夜 尿多等癥狀,舌淡胖大,脈微細。還有些癥狀如腰膝酸軟、脫發、白發、 記憶力 減退等,難以歸為陰虛或陽虛,但可以看作腎精不足。女性的衰老尤其和腎虛關系密 切,面色晦暗、黃褐斑、更年期提前等,都有腎精不足的原因。

  男性陽氣較旺,肝氣相對舒暢,對腎臟基本以補為主。女性屬陰,疏泄功能稍微差一點,如果疏泄不利,往往會有經期乳脹等癥狀,嚴重的還可能導致閉經。所以女性不僅要補腎,還要注意疏通。

  具體怎么護腎呢?首先,作息要規律,熬夜最傷腎;其次,要緩解身心壓力,女性更應該注意心情舒暢,才能使肝腎協調地工作;最后,不可性生活過度。如果生活中注意了這些,腎虛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可以考慮適當進補。

  無論腎陽虛、腎陰虛,都以填補腎精為基礎,須選擇一些質重黏稠的藥物(天下養生網),如地黃、枸杞子、阿膠、龜板膠、海參、核桃等。需要注意的是,腎陽虛忌諱純用溫熱藥,即在填補腎精的基礎上,用一點熱藥就夠了。女性除了補還要注意調,一要疏肝,可用當歸、白芍、陳皮、枳殼等,把氣機梳理開;二是通腎,如六味地黃丸 中澤瀉的作用。

  腎陰虛的女性日常還可以適當吃些肉皮凍,腎陽虛者可以用適量鹿角膠熬粥??傊?,肉皮凍、阿膠、龜板膠等動物膠,都是補腎的好食品。

  2、調寒熱,知冷暖

  在中醫看來,寒熱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綱?!饵S帝內經·素問》中說:“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就是對寒熱的描述。很多年輕女性不怕冷,冬天也穿得很 少;而有些女性年輕時特別怕冷,但到了一定年齡就怕熱了。這說明,人的體質是先天稟賦,體質各異,對寒熱的感受就不同。

  陽虛型體質的女孩是“怕冷族”,特別是在月經前后,會渾身發冷、手腳冰涼,容易疲乏,易感冒。這類人平時要注意保暖,不要貪食生冷,可以吃一些溫補脾 腎陽氣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韭菜、大蒜、黑米、桂圓、紅棗、荔枝、桂皮、枸杞等,也可在煲湯時加入黃芪、熟地、橙皮、肉桂、當歸等。

  痰濕型體質多見于胖女孩,表現為身體沉重、腹部肥滿松軟、額頭油脂分泌多、上眼瞼腫。這樣的女性,往往既怕冷又怕熱。飲食上,宜食清淡,多吃宣肺、健 脾、益腎、化濕的食物,如冬瓜、山楂、赤豆、白蘿卜、紫菜、海蜇等,少吃肥肉和甜食。要堅持運動,夏天不要長期呆在空調房里。

  另外,無論是哪種體質的飲食調理,都應強調順應自然變化,“春天減酸增甘以養脾氣,夏季減苦增辛以養肺氣,秋天減辛增酸以養肝氣,冬天減咸增苦以養心氣。”

  3、氣血旺,精神足

  女人氣色好不好,與氣血有直接關系。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氣血對女人的重要性遠大于男人。

  “如今,盲目減肥、壓力過大等因素是年輕女性氣血不足的主要原因。”楊力說,40歲以上的中老年婦女氣血不足多與以往的經帶胎產(月經、白帶、懷孕、生小孩)及勞累、不重保養有關。女性氣血不足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脾虛引起。表現為胃口不好、消化不良、整天沒有精神、上班哈欠連天。調理的關鍵是健脾,可多吃山藥、扁豆、粳米、土豆、薏仁等。食療方:人參黃芪山藥燉雞(或排骨)湯,具體做法為:人參6—10克,黃芪15—30克,山藥30克,白術30克,雞一只,熬湯吃肉。

  元氣不足引起。中老年婦女最常見,主因是腎虛,主要表現有乏力、胃寒、舌苔白、四肢發涼、愛拉肚子,勞累時更明顯。食療方:干姜肉桂黨參白術燉雞,做法為:黨參15—30克,白術15克,干姜10克,肉桂10克,雞一只,熬湯吃肉。

  此外,不少女性血虛或氣血兩虛。血虛引起的氣血不足,主要是與月經、懷孕、生小孩等有關,建議多吃點牛奶、雞蛋等食物。氣血兩虛的女性,多表現為沒精 打采、頭暈眼花、胃口差、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嚴重的還會心慌。推薦食療方: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15—30克、生姜10—15克、羊肉300克一同熬 制。

  另外,楊力教授提醒,女性調氣血注意三點:一要保持心情愉快;二要勞逸結合,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三是多做面部按摩,可以按摩陽白(瞳孔上方1寸)、四白(瞳孔下方1寸)、足三里(膝眼外下四指處)、三陰交(內踝上3寸凹陷處)等穴。

  4、脾胃和,臉色好

  脾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康,則氣血旺盛,容光煥發。反之,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皮膚無光澤。因此,現代女性若要靚麗有神,應從調理脾胃做起。

  武漢市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全毅紅介紹,脾胃虛弱的女性很常見,她們往往面色晦暗、皮膚粗糙、斑點叢生、皺紋累累,辨證多為脾胃氣虛和脾陽虛。氣虛 者多氣短乏力、頭暈、胃脹胃痛、面色萎黃;脾陽虛則胃腹冷痛。一般血虛、血熱等問題都容易導致脾胃虛弱,所以女性要注意益氣、養血、活血。

  專家指出,可通過飲食健脾養胃。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平時多吃易消化食物,少吃生冷、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多吃富 含優質蛋白質、微量元素(鐵、銅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的食物,如紅棗、蓮子、龍眼肉、核桃、山楂、黃鱔、海參、烏雞、雞蛋、菠菜、胡蘿卜、黑木耳、黑 芝麻、蝦仁、紅糖等,增加營養的同時,兼具益氣、健脾、養血、活血的功效。

  在生活作息上,要勞逸結合,以養元氣,同時保持樂觀愉悅的心情,工作忙碌的職業女性尤其要注意??蓞⑴c 瑜伽 、 太極拳 、保健氣功等舒緩運動,也有利于健運脾胃。

  全毅紅大夫推薦了2個食療方:1.紅棗茯苓粥。大紅棗20枚,茯苓30克,粳米100克,紅棗去核,茯苓搗碎,一同熬粥。2.糯米小麥粥。糯米50克,小麥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適量,調味服用,能健脾益中氣。

  5、月經暢,身體壯

  經前羊肉溫陽 經后雞湯進補

  從14歲左右初潮,到49歲上下絕經,女性一生約有35年與月經為伴,之間只有在妊娠、哺乳期會生理性中斷??梢哉f,月經是女性獨有的健康風向標。

  月經的周期性取決于女性身體陰陽消長的動態平衡。月經期,陽盛極而化陰,如果平時身體失衡,就會出現疼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經后期,陰長而陽 消,女性多安靜、嫻雅。隨著氣血漸漸旺盛,白帶開始增多,清澈明晰,*增加。若陰血不足,則白帶稀少;如體內偏熱,則帶下黃稠。到了排卵期,陰極而生 陽,如果氣血不足或有澀滯,則磕磕絆絆,不能順利轉化,會出現異常出血、排卵疼痛、腰酸下墜等問題。經前期,陽漸長,氣血上行,女性常出現心浮氣躁、手腳 發脹。如果體內有火,面部或前胸后背就會長痤瘡;若肝火上沖,則出現偏頭痛、煩躁易怒;脈絡不暢則表現為乳房脹痛怕碰。直到陽極化陰,氣血驟然下聚子宮, 經血再次來臨。

  由此可見,女性月經的周期、量、色異常以及前后伴隨的癥狀都是陰陽消長轉化中的問題造成的。一旦出現這些情況,要充分意識到身體發生了故障,或不足、 或過剩、或阻塞、或失衡,需要及時糾正。中醫的治療是補充缺失,祛除多余,通暢脈道,平衡內外、上下、左右,使陰陽互根互用的運行趨于圓順,如陰陽魚圖一 般。

  女性月經的保健要訣就是“順其自然”。月經期,陽化陰,多休息調養;排卵期,陰轉陽,增加運動有助于排卵。由于這兩個階段變動明顯,要避免起居不規 律、寒熱無節制、飲食欠均衡。月經前后,順其陰生陽長,可以適當增加調補。經前期,陽漸生,適當多吃溫性的食物,如羊肉、韭菜、蔥蒜等;經后期,陰漸長, 可進補雞湯、排骨,多吃百合、山藥、大棗等。當然調補要適度,不能偏頗。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中醫的養生標志是什么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2008年6月7日,中醫養生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4月2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