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中醫養生調理干咳怎么調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17 12:14:00
文檔

中醫養生調理干咳怎么調

中醫治療干咳方法:1. 根據癥狀不同采用不同方法:干咳可能與風、寒、燥有關,中醫會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療。2. 藥物治療:治療寒性咳嗽的藥物有通宣理肺丸、三拗片等;治療燥邪引起的干咳的藥物有川貝枇杷口服液、川貝枇杷膏等。3. 藥膳治療:川貝、雪梨和冰糖可以做成川貝雪梨枇杷露,對治療咳嗽有幫助。
推薦度:
導讀中醫治療干咳方法:1. 根據癥狀不同采用不同方法:干咳可能與風、寒、燥有關,中醫會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療。2. 藥物治療:治療寒性咳嗽的藥物有通宣理肺丸、三拗片等;治療燥邪引起的干咳的藥物有川貝枇杷口服液、川貝枇杷膏等。3. 藥膳治療:川貝、雪梨和冰糖可以做成川貝雪梨枇杷露,對治療咳嗽有幫助。

中醫治療干咳方法:

1. 根據癥狀不同采用不同方法:干咳可能與風、寒、燥有關,中醫會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療。

2. 藥物治療:治療寒性咳嗽的藥物有通宣理肺丸、三拗片等;治療燥邪引起的干咳的藥物有川貝枇杷口服液、川貝枇杷膏等。

3. 藥膳治療:川貝、雪梨和冰糖可以做成川貝雪梨枇杷露,對治療咳嗽有幫助。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中醫如何治療咳嗽?

        中醫辨證咳嗽是指肺氣不清,失于宣肅,上逆作聲而引起咳嗽為其證候特征??人?、咯痰是本證的主要癥狀。由于病因和機體反應性的不同,則出現相應的癥狀和特征。 外感引起的咳嗽、咯痰大多伴有發熱、頭痛、惡寒等,起病較急,病程較短;內傷所致咳嗽,一般無外感癥狀,起病慢,病程長,常伴有臟腑功能失調的證候。

外感咳嗽

1.風寒襲肺

癥狀:咽癢咳嗽聲重,氣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熱,無汗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方藥:三拗湯合止嗽散。 方中用麻黃、荊芥疏風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氣;紫菀、白前、百部、陳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 咳嗽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咽癢甚者,加牛蒡子、蟬退祛風止癢;鼻塞聲重加辛夷花、蒼耳子宣通鼻竅;若挾痰濕,咳而痰粘,胸悶,苔膩者,加半夏、厚樸、茯苓燥濕化痰;表寒未解,里有郁熱,熱為寒遏,咳嗽音嘎,氣息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煩,或有身熱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黃芩解表清里。

2.風熱犯肺

癥狀: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嘎啞,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黃,咳時汗出,常伴鼻流黃涕,口渴,頭痛,肢楚,惡風,身熱等表證,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浮滑.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方藥:桑菊飲。 本方用桑葉、菊花、薄荷疏風散邪,宣透風熱,杏仁、桔梗、甘草輕宣肺氣,祛痰止咳;連翹、蘆根清熱生津??人陨跽呒忧昂?、枇杷葉、浙貝母清宣肺氣,化痰止咳;肺熱內盛加黃芩、知母清肺泄熱;咽痛、聲嘎,加射干、山豆根清熱利咽;若風熱傷絡,見鼻衄或痰中帶血絲者,加白茅根、生地涼血止血;夏令挾暑加六一散、鮮荷葉清解暑熱。

3.風燥傷肺

癥狀:喉癢干咳,連聲作嗆,咽喉干痛,后鼻干燥,無痰或痰少而粘連成絲,不易咯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口干,初起或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舌質紅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或小數。

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方藥:桑杏湯。 方中桑葉、豆豉疏風解表,清宣燥熱;杏仁、象貝母肅肺止咳;南沙參、梨皮、山桅清熱潤燥生津。 若津傷較甚者加麥冬、玉竹滋養肺陰;熱重者前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熱;痰中夾血加生地、白茅根清熱涼血止血。 另有涼燥傷肺證,乃燥證與風寒并見,表現干咳少痰或無痰,咽干鼻燥,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舌首薄白而干等癥。用藥當以溫而不燥,潤而不涼為原則,方取杏蘇散加減。藥用蘇葉、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花、款冬花、百部、甘草溫潤止咳。若惡寒甚、無汗,可配荊芥、防風以解表發汗。

內傷咳嗽

1.痰濕蘊肺

癥狀:咳嗽反復發作,咳聲重濁,胸悶氣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痰出則憋減咳輕。常伴脘悶,食少,腹脹,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濡滑。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止咳。

方藥:二陳湯和三子養親湯。 方用二陳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以三子養親湯降氣化痰以止咳。方中以白芥子溫肺利氣,暢隔消痰;蘇子降氣行痰,使氣降則痰不逆;萊菔子消食導滯,使氣行則痰行;三者合用,痰化、食消、氣順。蘇子長于降氣,氣逆不降者以此為主;白芥子長于暢隔,脅痛痰多者以此為主;萊菔子長于消食導滯,食少脘痞者以此為主。三者皆行氣祛痰之藥,又能在治痰中各展其長。 若寒痰較重,痰粘白如泡沫,怯寒背冷,加干姜、細辛以溫肺化痰;脾虛證候明顯者加黨參、白術以健脾益氣。癥情平穩后可取六君子湯加減以資調理。

2.痰熱郁肺

癥狀:咳嗽氣息粗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質粘厚或稠黃,咯吐不爽,或有熱腥味,或吐血痰,胸脅脹滿,咳時引痛,面赤,或有身熱,口干而粘,欲飲水,舌質紅,舌苔薄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肅肺,豁痰止咳。

方藥:清金化痰湯。 方中用黃芩、山梔、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熱;茯苓、貝母、栝樓、桔梗、陳皮、甘草化痰止咳;麥冬養陰潤肺以寧咳。若痰熱郁蒸,痰黃如膿或有熱腥味,加魚腥草、金蕎麥根、象貝母、冬瓜仁等清化痰熱;胸滿咳逆,痰涌,便秘配葶藶子、大黃瀉肺通腑以逐痰;痰熱傷津,口干,舌紅少津配北沙參、天冬、花粉養陰生津。

3.肝火犯肺

癥狀:上氣咳逆陣作,咳時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滯咽喉而咯之難出,量少質粘,或如絮條,胸脅脹痛,咳時加劇。癥狀可隨情緒波動而增減。舌紅或舌邊紅,舌苔薄黃少津,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肺,化痰止咳。

方藥:黛蛤散合黃芩瀉白散。 方中用青黛、海蛤殼清肝化痰;黃芩、桑白皮、地骨皮清瀉肺熱;粳米、甘草和中養胃,使瀉肺而不傷脾胃。二方相合,使氣火下降,肺氣得以清肅,咳逆自平?;鹜呒由綏d、丹皮清肝瀉火;胸悶氣逆,加葶藶子、栝蔞利氣降逆;胸痛配郁金、絲瓜絡理氣和絡;痰粘難咯加海浮石、貝母、冬瓜仁清熱豁痰;火郁傷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減,酌加北沙參、百合、麥冬、訶子養陰生津斂肺。

4.肺陰虧耗

癥狀:干咳,咳聲短促,或痰中帶血絲,低熱,午后顴紅,盜汗,口干,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潤肺,化痰止咳。

方藥:沙參麥冬湯。 方中重用北沙參、麥冬甘寒生津,清養肺胃為主藥;玉竹助主藥甘寒生津,養陰潤燥以為輔,天花粉清肺潤燥,養胃生津;生扁豆甘平和中,培土生金;冬桑葉輕清宣透,以散燥熱;甘草瀉火和中,調和諸藥共為佐使,諸藥配伍,共奏清養肺胃,生津潤燥之功,乃甘寒之法。 若久熱久咳,是肺中燥熱較甚,又當加地骨皮以瀉肺清熱??葎〖哟ㄘ惸?、甜杏仁、百部潤肺止咳;若肺氣不斂,咳而氣促,加五味子、訶子以斂肺氣;低熱,酌加功勞葉、銀柴胡、青蒿、地骨皮以清虛熱;盜汗,加糯稻根須、浮小麥以斂汗;咯吐黃痰,加海蛤粉、知母、黃芩清熱化痰;痰中帶血,加丹皮、山梔、藕節清熱涼血止血。

中醫如何治療咳嗽?

        中醫辨證咳嗽是指肺氣不清,失于宣肅,上逆作聲而引起咳嗽為其證候特征??人?、咯痰是本證的主要癥狀。由于病因和機體反應性的不同,則出現相應的癥狀和特征。 外感引起的咳嗽、咯痰大多伴有發熱、頭痛、惡寒等,起病較急,病程較短;內傷所致咳嗽,一般無外感癥狀,起病慢,病程長,常伴有臟腑功能失調的證候。

外感咳嗽

1.風寒襲肺

癥狀:咽癢咳嗽聲重,氣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熱,無汗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方藥:三拗湯合止嗽散。 方中用麻黃、荊芥疏風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氣;紫菀、白前、百部、陳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 咳嗽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咽癢甚者,加牛蒡子、蟬退祛風止癢;鼻塞聲重加辛夷花、蒼耳子宣通鼻竅;若挾痰濕,咳而痰粘,胸悶,苔膩者,加半夏、厚樸、茯苓燥濕化痰;表寒未解,里有郁熱,熱為寒遏,咳嗽音嘎,氣息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煩,或有身熱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黃芩解表清里。

2.風熱犯肺

癥狀: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嘎啞,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黃,咳時汗出,常伴鼻流黃涕,口渴,頭痛,肢楚,惡風,身熱等表證,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浮滑.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方藥:桑菊飲。 本方用桑葉、菊花、薄荷疏風散邪,宣透風熱,杏仁、桔梗、甘草輕宣肺氣,祛痰止咳;連翹、蘆根清熱生津??人陨跽呒忧昂?、枇杷葉、浙貝母清宣肺氣,化痰止咳;肺熱內盛加黃芩、知母清肺泄熱;咽痛、聲嘎,加射干、山豆根清熱利咽;若風熱傷絡,見鼻衄或痰中帶血絲者,加白茅根、生地涼血止血;夏令挾暑加六一散、鮮荷葉清解暑熱。

3.風燥傷肺

癥狀:喉癢干咳,連聲作嗆,咽喉干痛,后鼻干燥,無痰或痰少而粘連成絲,不易咯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口干,初起或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舌質紅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或小數。

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方藥:桑杏湯。 方中桑葉、豆豉疏風解表,清宣燥熱;杏仁、象貝母肅肺止咳;南沙參、梨皮、山桅清熱潤燥生津。 若津傷較甚者加麥冬、玉竹滋養肺陰;熱重者前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熱;痰中夾血加生地、白茅根清熱涼血止血。 另有涼燥傷肺證,乃燥證與風寒并見,表現干咳少痰或無痰,咽干鼻燥,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舌首薄白而干等癥。用藥當以溫而不燥,潤而不涼為原則,方取杏蘇散加減。藥用蘇葉、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花、款冬花、百部、甘草溫潤止咳。若惡寒甚、無汗,可配荊芥、防風以解表發汗。

內傷咳嗽

1.痰濕蘊肺

癥狀:咳嗽反復發作,咳聲重濁,胸悶氣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痰出則憋減咳輕。常伴脘悶,食少,腹脹,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濡滑。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止咳。

方藥:二陳湯和三子養親湯。 方用二陳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以三子養親湯降氣化痰以止咳。方中以白芥子溫肺利氣,暢隔消痰;蘇子降氣行痰,使氣降則痰不逆;萊菔子消食導滯,使氣行則痰行;三者合用,痰化、食消、氣順。蘇子長于降氣,氣逆不降者以此為主;白芥子長于暢隔,脅痛痰多者以此為主;萊菔子長于消食導滯,食少脘痞者以此為主。三者皆行氣祛痰之藥,又能在治痰中各展其長。 若寒痰較重,痰粘白如泡沫,怯寒背冷,加干姜、細辛以溫肺化痰;脾虛證候明顯者加黨參、白術以健脾益氣。癥情平穩后可取六君子湯加減以資調理。

2.痰熱郁肺

癥狀:咳嗽氣息粗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質粘厚或稠黃,咯吐不爽,或有熱腥味,或吐血痰,胸脅脹滿,咳時引痛,面赤,或有身熱,口干而粘,欲飲水,舌質紅,舌苔薄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肅肺,豁痰止咳。

方藥:清金化痰湯。 方中用黃芩、山梔、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熱;茯苓、貝母、栝樓、桔梗、陳皮、甘草化痰止咳;麥冬養陰潤肺以寧咳。若痰熱郁蒸,痰黃如膿或有熱腥味,加魚腥草、金蕎麥根、象貝母、冬瓜仁等清化痰熱;胸滿咳逆,痰涌,便秘配葶藶子、大黃瀉肺通腑以逐痰;痰熱傷津,口干,舌紅少津配北沙參、天冬、花粉養陰生津。

3.肝火犯肺

癥狀:上氣咳逆陣作,咳時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滯咽喉而咯之難出,量少質粘,或如絮條,胸脅脹痛,咳時加劇。癥狀可隨情緒波動而增減。舌紅或舌邊紅,舌苔薄黃少津,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肺,化痰止咳。

方藥:黛蛤散合黃芩瀉白散。 方中用青黛、海蛤殼清肝化痰;黃芩、桑白皮、地骨皮清瀉肺熱;粳米、甘草和中養胃,使瀉肺而不傷脾胃。二方相合,使氣火下降,肺氣得以清肅,咳逆自平?;鹜呒由綏d、丹皮清肝瀉火;胸悶氣逆,加葶藶子、栝蔞利氣降逆;胸痛配郁金、絲瓜絡理氣和絡;痰粘難咯加海浮石、貝母、冬瓜仁清熱豁痰;火郁傷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減,酌加北沙參、百合、麥冬、訶子養陰生津斂肺。

4.肺陰虧耗

癥狀:干咳,咳聲短促,或痰中帶血絲,低熱,午后顴紅,盜汗,口干,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潤肺,化痰止咳。

方藥:沙參麥冬湯。 方中重用北沙參、麥冬甘寒生津,清養肺胃為主藥;玉竹助主藥甘寒生津,養陰潤燥以為輔,天花粉清肺潤燥,養胃生津;生扁豆甘平和中,培土生金;冬桑葉輕清宣透,以散燥熱;甘草瀉火和中,調和諸藥共為佐使,諸藥配伍,共奏清養肺胃,生津潤燥之功,乃甘寒之法。 若久熱久咳,是肺中燥熱較甚,又當加地骨皮以瀉肺清熱??葎〖哟ㄘ惸?、甜杏仁、百部潤肺止咳;若肺氣不斂,咳而氣促,加五味子、訶子以斂肺氣;低熱,酌加功勞葉、銀柴胡、青蒿、地骨皮以清虛熱;盜汗,加糯稻根須、浮小麥以斂汗;咯吐黃痰,加海蛤粉、知母、黃芩清熱化痰;痰中帶血,加丹皮、山梔、藕節清熱涼血止血。

中醫如何治療咳嗽?

        中醫辨證咳嗽是指肺氣不清,失于宣肅,上逆作聲而引起咳嗽為其證候特征??人?、咯痰是本證的主要癥狀。由于病因和機體反應性的不同,則出現相應的癥狀和特征。 外感引起的咳嗽、咯痰大多伴有發熱、頭痛、惡寒等,起病較急,病程較短;內傷所致咳嗽,一般無外感癥狀,起病慢,病程長,常伴有臟腑功能失調的證候。

外感咳嗽

1.風寒襲肺

癥狀:咽癢咳嗽聲重,氣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熱,無汗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方藥:三拗湯合止嗽散。 方中用麻黃、荊芥疏風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氣;紫菀、白前、百部、陳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 咳嗽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咽癢甚者,加牛蒡子、蟬退祛風止癢;鼻塞聲重加辛夷花、蒼耳子宣通鼻竅;若挾痰濕,咳而痰粘,胸悶,苔膩者,加半夏、厚樸、茯苓燥濕化痰;表寒未解,里有郁熱,熱為寒遏,咳嗽音嘎,氣息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煩,或有身熱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黃芩解表清里。

2.風熱犯肺

癥狀: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嘎啞,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黃,咳時汗出,常伴鼻流黃涕,口渴,頭痛,肢楚,惡風,身熱等表證,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浮滑.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方藥:桑菊飲。 本方用桑葉、菊花、薄荷疏風散邪,宣透風熱,杏仁、桔梗、甘草輕宣肺氣,祛痰止咳;連翹、蘆根清熱生津??人陨跽呒忧昂?、枇杷葉、浙貝母清宣肺氣,化痰止咳;肺熱內盛加黃芩、知母清肺泄熱;咽痛、聲嘎,加射干、山豆根清熱利咽;若風熱傷絡,見鼻衄或痰中帶血絲者,加白茅根、生地涼血止血;夏令挾暑加六一散、鮮荷葉清解暑熱。

3.風燥傷肺

癥狀:喉癢干咳,連聲作嗆,咽喉干痛,后鼻干燥,無痰或痰少而粘連成絲,不易咯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口干,初起或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舌質紅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或小數。

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方藥:桑杏湯。 方中桑葉、豆豉疏風解表,清宣燥熱;杏仁、象貝母肅肺止咳;南沙參、梨皮、山桅清熱潤燥生津。 若津傷較甚者加麥冬、玉竹滋養肺陰;熱重者前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熱;痰中夾血加生地、白茅根清熱涼血止血。 另有涼燥傷肺證,乃燥證與風寒并見,表現干咳少痰或無痰,咽干鼻燥,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舌首薄白而干等癥。用藥當以溫而不燥,潤而不涼為原則,方取杏蘇散加減。藥用蘇葉、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花、款冬花、百部、甘草溫潤止咳。若惡寒甚、無汗,可配荊芥、防風以解表發汗。

內傷咳嗽

1.痰濕蘊肺

癥狀:咳嗽反復發作,咳聲重濁,胸悶氣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痰出則憋減咳輕。常伴脘悶,食少,腹脹,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濡滑。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止咳。

方藥:二陳湯和三子養親湯。 方用二陳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以三子養親湯降氣化痰以止咳。方中以白芥子溫肺利氣,暢隔消痰;蘇子降氣行痰,使氣降則痰不逆;萊菔子消食導滯,使氣行則痰行;三者合用,痰化、食消、氣順。蘇子長于降氣,氣逆不降者以此為主;白芥子長于暢隔,脅痛痰多者以此為主;萊菔子長于消食導滯,食少脘痞者以此為主。三者皆行氣祛痰之藥,又能在治痰中各展其長。 若寒痰較重,痰粘白如泡沫,怯寒背冷,加干姜、細辛以溫肺化痰;脾虛證候明顯者加黨參、白術以健脾益氣。癥情平穩后可取六君子湯加減以資調理。

2.痰熱郁肺

癥狀:咳嗽氣息粗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質粘厚或稠黃,咯吐不爽,或有熱腥味,或吐血痰,胸脅脹滿,咳時引痛,面赤,或有身熱,口干而粘,欲飲水,舌質紅,舌苔薄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肅肺,豁痰止咳。

方藥:清金化痰湯。 方中用黃芩、山梔、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熱;茯苓、貝母、栝樓、桔梗、陳皮、甘草化痰止咳;麥冬養陰潤肺以寧咳。若痰熱郁蒸,痰黃如膿或有熱腥味,加魚腥草、金蕎麥根、象貝母、冬瓜仁等清化痰熱;胸滿咳逆,痰涌,便秘配葶藶子、大黃瀉肺通腑以逐痰;痰熱傷津,口干,舌紅少津配北沙參、天冬、花粉養陰生津。

3.肝火犯肺

癥狀:上氣咳逆陣作,咳時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滯咽喉而咯之難出,量少質粘,或如絮條,胸脅脹痛,咳時加劇。癥狀可隨情緒波動而增減。舌紅或舌邊紅,舌苔薄黃少津,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肺,化痰止咳。

方藥:黛蛤散合黃芩瀉白散。 方中用青黛、海蛤殼清肝化痰;黃芩、桑白皮、地骨皮清瀉肺熱;粳米、甘草和中養胃,使瀉肺而不傷脾胃。二方相合,使氣火下降,肺氣得以清肅,咳逆自平?;鹜呒由綏d、丹皮清肝瀉火;胸悶氣逆,加葶藶子、栝蔞利氣降逆;胸痛配郁金、絲瓜絡理氣和絡;痰粘難咯加海浮石、貝母、冬瓜仁清熱豁痰;火郁傷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減,酌加北沙參、百合、麥冬、訶子養陰生津斂肺。

4.肺陰虧耗

癥狀:干咳,咳聲短促,或痰中帶血絲,低熱,午后顴紅,盜汗,口干,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潤肺,化痰止咳。

方藥:沙參麥冬湯。 方中重用北沙參、麥冬甘寒生津,清養肺胃為主藥;玉竹助主藥甘寒生津,養陰潤燥以為輔,天花粉清肺潤燥,養胃生津;生扁豆甘平和中,培土生金;冬桑葉輕清宣透,以散燥熱;甘草瀉火和中,調和諸藥共為佐使,諸藥配伍,共奏清養肺胃,生津潤燥之功,乃甘寒之法。 若久熱久咳,是肺中燥熱較甚,又當加地骨皮以瀉肺清熱??葎〖哟ㄘ惸?、甜杏仁、百部潤肺止咳;若肺氣不斂,咳而氣促,加五味子、訶子以斂肺氣;低熱,酌加功勞葉、銀柴胡、青蒿、地骨皮以清虛熱;盜汗,加糯稻根須、浮小麥以斂汗;咯吐黃痰,加海蛤粉、知母、黃芩清熱化痰;痰中帶血,加丹皮、山梔、藕節清熱涼血止血。

中醫如何治療咳嗽?

        中醫辨證咳嗽是指肺氣不清,失于宣肅,上逆作聲而引起咳嗽為其證候特征??人?、咯痰是本證的主要癥狀。由于病因和機體反應性的不同,則出現相應的癥狀和特征。 外感引起的咳嗽、咯痰大多伴有發熱、頭痛、惡寒等,起病較急,病程較短;內傷所致咳嗽,一般無外感癥狀,起病慢,病程長,常伴有臟腑功能失調的證候。

外感咳嗽

1.風寒襲肺

癥狀:咽癢咳嗽聲重,氣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熱,無汗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方藥:三拗湯合止嗽散。 方中用麻黃、荊芥疏風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氣;紫菀、白前、百部、陳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 咳嗽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咽癢甚者,加牛蒡子、蟬退祛風止癢;鼻塞聲重加辛夷花、蒼耳子宣通鼻竅;若挾痰濕,咳而痰粘,胸悶,苔膩者,加半夏、厚樸、茯苓燥濕化痰;表寒未解,里有郁熱,熱為寒遏,咳嗽音嘎,氣息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煩,或有身熱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黃芩解表清里。

2.風熱犯肺

癥狀: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嘎啞,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黃,咳時汗出,常伴鼻流黃涕,口渴,頭痛,肢楚,惡風,身熱等表證,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浮滑.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方藥:桑菊飲。 本方用桑葉、菊花、薄荷疏風散邪,宣透風熱,杏仁、桔梗、甘草輕宣肺氣,祛痰止咳;連翹、蘆根清熱生津??人陨跽呒忧昂?、枇杷葉、浙貝母清宣肺氣,化痰止咳;肺熱內盛加黃芩、知母清肺泄熱;咽痛、聲嘎,加射干、山豆根清熱利咽;若風熱傷絡,見鼻衄或痰中帶血絲者,加白茅根、生地涼血止血;夏令挾暑加六一散、鮮荷葉清解暑熱。

3.風燥傷肺

癥狀:喉癢干咳,連聲作嗆,咽喉干痛,后鼻干燥,無痰或痰少而粘連成絲,不易咯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口干,初起或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舌質紅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或小數。

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方藥:桑杏湯。 方中桑葉、豆豉疏風解表,清宣燥熱;杏仁、象貝母肅肺止咳;南沙參、梨皮、山桅清熱潤燥生津。 若津傷較甚者加麥冬、玉竹滋養肺陰;熱重者前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熱;痰中夾血加生地、白茅根清熱涼血止血。 另有涼燥傷肺證,乃燥證與風寒并見,表現干咳少痰或無痰,咽干鼻燥,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舌首薄白而干等癥。用藥當以溫而不燥,潤而不涼為原則,方取杏蘇散加減。藥用蘇葉、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花、款冬花、百部、甘草溫潤止咳。若惡寒甚、無汗,可配荊芥、防風以解表發汗。

內傷咳嗽

1.痰濕蘊肺

癥狀:咳嗽反復發作,咳聲重濁,胸悶氣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痰出則憋減咳輕。常伴脘悶,食少,腹脹,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濡滑。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止咳。

方藥:二陳湯和三子養親湯。 方用二陳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以三子養親湯降氣化痰以止咳。方中以白芥子溫肺利氣,暢隔消痰;蘇子降氣行痰,使氣降則痰不逆;萊菔子消食導滯,使氣行則痰行;三者合用,痰化、食消、氣順。蘇子長于降氣,氣逆不降者以此為主;白芥子長于暢隔,脅痛痰多者以此為主;萊菔子長于消食導滯,食少脘痞者以此為主。三者皆行氣祛痰之藥,又能在治痰中各展其長。 若寒痰較重,痰粘白如泡沫,怯寒背冷,加干姜、細辛以溫肺化痰;脾虛證候明顯者加黨參、白術以健脾益氣。癥情平穩后可取六君子湯加減以資調理。

2.痰熱郁肺

癥狀:咳嗽氣息粗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質粘厚或稠黃,咯吐不爽,或有熱腥味,或吐血痰,胸脅脹滿,咳時引痛,面赤,或有身熱,口干而粘,欲飲水,舌質紅,舌苔薄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肅肺,豁痰止咳。

方藥:清金化痰湯。 方中用黃芩、山梔、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熱;茯苓、貝母、栝樓、桔梗、陳皮、甘草化痰止咳;麥冬養陰潤肺以寧咳。若痰熱郁蒸,痰黃如膿或有熱腥味,加魚腥草、金蕎麥根、象貝母、冬瓜仁等清化痰熱;胸滿咳逆,痰涌,便秘配葶藶子、大黃瀉肺通腑以逐痰;痰熱傷津,口干,舌紅少津配北沙參、天冬、花粉養陰生津。

3.肝火犯肺

癥狀:上氣咳逆陣作,咳時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滯咽喉而咯之難出,量少質粘,或如絮條,胸脅脹痛,咳時加劇。癥狀可隨情緒波動而增減。舌紅或舌邊紅,舌苔薄黃少津,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肺,化痰止咳。

方藥:黛蛤散合黃芩瀉白散。 方中用青黛、海蛤殼清肝化痰;黃芩、桑白皮、地骨皮清瀉肺熱;粳米、甘草和中養胃,使瀉肺而不傷脾胃。二方相合,使氣火下降,肺氣得以清肅,咳逆自平?;鹜呒由綏d、丹皮清肝瀉火;胸悶氣逆,加葶藶子、栝蔞利氣降逆;胸痛配郁金、絲瓜絡理氣和絡;痰粘難咯加海浮石、貝母、冬瓜仁清熱豁痰;火郁傷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減,酌加北沙參、百合、麥冬、訶子養陰生津斂肺。

4.肺陰虧耗

癥狀:干咳,咳聲短促,或痰中帶血絲,低熱,午后顴紅,盜汗,口干,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潤肺,化痰止咳。

方藥:沙參麥冬湯。 方中重用北沙參、麥冬甘寒生津,清養肺胃為主藥;玉竹助主藥甘寒生津,養陰潤燥以為輔,天花粉清肺潤燥,養胃生津;生扁豆甘平和中,培土生金;冬桑葉輕清宣透,以散燥熱;甘草瀉火和中,調和諸藥共為佐使,諸藥配伍,共奏清養肺胃,生津潤燥之功,乃甘寒之法。 若久熱久咳,是肺中燥熱較甚,又當加地骨皮以瀉肺清熱??葎〖哟ㄘ惸?、甜杏仁、百部潤肺止咳;若肺氣不斂,咳而氣促,加五味子、訶子以斂肺氣;低熱,酌加功勞葉、銀柴胡、青蒿、地骨皮以清虛熱;盜汗,加糯稻根須、浮小麥以斂汗;咯吐黃痰,加海蛤粉、知母、黃芩清熱化痰;痰中帶血,加丹皮、山梔、藕節清熱涼血止血。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中醫養生調理干咳怎么調

中醫治療干咳方法:1. 根據癥狀不同采用不同方法:干咳可能與風、寒、燥有關,中醫會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療。2. 藥物治療:治療寒性咳嗽的藥物有通宣理肺丸、三拗片等;治療燥邪引起的干咳的藥物有川貝枇杷口服液、川貝枇杷膏等。3. 藥膳治療:川貝、雪梨和冰糖可以做成川貝雪梨枇杷露,對治療咳嗽有幫助。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